-七年级数学下第五章一教案-—赵迪、李晓繁、付东辉

时间:2021-12-17 15:55:44 教案 我要投稿

2010-2011年七年级数学下第五章(一)教案-—赵迪、李晓繁、付东辉

备课时间 备课分工 __2__月24日星期四 主备教师 付东辉 辅备教师 赵迪、李晓繁 章节 第五章 课题 5.2.2 平行线的平行条件(一)   教学目标 1. 借助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的过程,,得出直线平行的条件. 2. 会用直线平行的条件来判定直线平行.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 理解直线平行的条件. 难点: 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应用 教学方法 启发式 教学用具 幻灯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其他   教学流程 师生活动 复习题: 1.如图,已知四条直线AB、AC、DE、FG (1)∠1与∠2是直线_____和直线____被直线__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_角. (2) ∠3与∠2是直线_____和直线____被直线__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_角. (3) ∠5与∠6是直线_____和直线____被直线__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_角. (4) ∠4与∠7是直线_____和直线____被直线__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_角. (5) ∠8与∠2是直线_____和直线____被直线__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_角.     2.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1)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平行、垂直三种  (2) 在同一平面内, 不垂直的两条直线必平行 (3) 在同一平面内, 不平行的两条直线必垂直  (4)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不垂直 3.如果 a∥ b ,b ∥c ,那么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意义,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平行公理, 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研究直线平行的条件. 新课: 直线平行的条件 演示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的过程,                 如果∠4+∠2=180°, a∥ b吗?     三种方法可以简单地说成:       例题 已知:如图,直线AB ,CD,EF被MN所截, ∠1=∠2, ∠3+∠1=180°,试说明CD ∥EF. 解:因为∠1=∠2, 所以  AB  ∥CD. 又因为 ∠3+∠1=180°, 所以  AB ∥ EF. 从而  CD ∥EF  (为什么?).       辅备教学部分(学科教研) (必须手写) 教师姓名:                               教学反思(必须手写)                     姓名: 教研组长签字   教研处抽查得分       2月24日星期二 主备教师 付东辉 辅备教师 赵迪、李晓繁 章节 第五章 课题 5.1.2  垂线   教学目标 1.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3.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   重点 与 难点 1.教学重点: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2.教学难点:垂线的画法。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幻灯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其他   教学流程 师生活动 一.  复习提问: 1、叙述邻补角及对顶角的定义。 2、对顶角有怎样的性质。 二.新课: 引言: 前面我们复习了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特殊角直角时,这两条直线有怎样特殊的位置关系呢?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方面的实例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一)垂线的定义   当两条直线相交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如图,直线AB、CD互相垂直,记作 ,垂足为O。    请同学举出日常生活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实例。 注意: 1、 如遇到线段与线段、线段与射线、射线与射线、线段或射线与直线垂直,特指它们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 2、掌握如下的推理过程:(如上图) 反之,       (二)垂线的画法 探究: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3、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画法: 让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直线左右移动三角板,使其另一条直角边经过已知点,沿此直角边画直线,则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如过一点画射线或线段的垂线,是指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垂足有时在延长线上。 (三)垂线的性质 经过一点(已知直线上或直线外),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即: 性质1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练习:教材第7页 探究: 如图,连接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上各点O, A,B,C,……,其中 (我们称PO为点P到直线 l的垂线段)。比较线段PO、PA、PB、PC……的长短,这些线段中,哪一条最短? 性质2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  垂线段最短。 (四)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如上图,PO的长度叫做点 P到直线l的距离。 例1 (1)AB与AC互相垂直; (2)AD与AC互相垂直; (3)点C到AB的垂线段是线段AB; (4)点A到BC的距离是线段AD; (5)线段AB的长度是点B到AC的距离; (6)线段AB是点B到AC的距离。 其中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解:A 例2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   解:略 例3 如图,一辆汽车在直线形公路AB上由A 向B行驶,M,N分别是位于公路两侧的村庄, 设汽车行驶到点P位置时,距离村庄M最近, 行驶到点Q位置时,距离村庄N最近,请在图中公路AB上分别画出P,Q两点位置。     练习: 1.   2.教材第9页3、4  教材第10页9、10、11、12 小结: 1.  要掌握好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这几个概念; 2.  要清楚垂线是相交线的特殊情况,与上节知识联系好,并能正确利用工具画出标准图形; 3.  垂线的性质为今后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应该熟练掌握。 作业:教材第9页5、6.     辅备教学部分(学科教研) (必须手写) 教师姓名:                               教学反思(必须手写)                     姓名: 教研组长签字   教研处抽查得分     备课时间 备课分工 2月23日星期三 主备教师 付东辉 辅备教师 赵迪、李晓繁 章节 第五章 课题 5.1相交线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方法 探究法 教学用具 幻灯片、剪刀 课时安排 1课时 其他   教学流程 师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激发好奇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出示一块布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两个把手之间的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剪刀张开的口又怎么变化? 二.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 共能组成几对角?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用 几何语言准确表达 ; 有公共的顶点O,而且 的两边分别是 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结论:相邻关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 3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条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教师提问:如果改变 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4.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和对顶角的性质           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结论:相邻关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 3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条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教师提问:如果改变 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4.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和对顶角的性质         [小结] 邻补角、对顶角.  [作业]课本P9-1,2P10-7,8  [备选题] 一判断题: 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和一条公共过,而且这两个角互为补角,那么它们互为邻补角( ) 两条

【-七年级数学下第五章一教案-—赵迪、李晓繁、付东辉】相关文章:

2010-2011年七年级数学下第五章(二)教案-赵迪、李晓繁、付东辉03-29

闻李夷遇下第东归因以寄赠,闻李夷遇下第东归因以寄赠薛能,闻李夷遇下第东归因以寄赠的意思,闻李夷遇下第东归因以寄赠赏析 -诗词大全01-01

东楼晓,东楼晓白居易,东楼晓的意思,东楼晓赏析 -诗词大全01-01

李璋下第,李璋下第王安石,李璋下第的意思,李璋下第赏析 -诗词大全01-01

下第后晓坐,下第后晓坐顾非熊,下第后晓坐的意思,下第后晓坐赏析 -诗词大全01-01

送人下第东,送人下第东齐己,送人下第东的意思,送人下第东赏析 -诗词大全01-01

下第,下第赵嘏,下第的意思,下第赏析 -诗词大全01-01

送郭良辅下第东归,送郭良辅下第东归李端,送郭良辅下第东归的意思,送郭良辅下第东归赏析 -诗词大全01-01

夫下第(一,夫下第(一赵氏,夫下第(一的意思,夫下第(一赏析 -诗词大全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