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五样教案

时间:2022-01-02 14:57:35 教案 我要投稿

我的五样精品教案

0

推荐

我的五样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解读意象,体验虚拟"取舍"的真实"心路历程"。

2.探究文本,体悟"取舍"背后的人生价值取向。

3.鉴赏文字,领悟张弛有致、形神兼备的表现效果。

【教学重难点】

1.体验虚拟"取舍"的"真实历程",品味虚拟"意象"的丰富内涵。

2.探究"老师"在"取舍"进程中的推进作用。

【教学方法】

1.问题探究,顺藤摸瓜,在"取舍"过程中追寻生命的意义。

2.品读体悟,通过默读、诵读体悟选择的艰辛心路历程。

【教学思路】

一、透过虚拟"意象",体验真实的"心路历程"

本文的写作思路就是"选"和"弃"的过程,从中突出了"个人更为独特的东西",也就是对生命价值的追寻。本文虚拟了不少"意象"(借助诗歌鉴赏的术语):空气、水、太阳、鲜花、(父母、孩子、爱人)、电脑、笔。虽然有的是生物学意义的,但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描述"意象"的重点在于发掘其社会学意义。

1.作者"选取"和"舍弃"的分别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认识?

学生略读后找出答案:"选取"的有空气、水、阳光、鲜花和笔;"舍弃"的过程是鲜花-水-空气-阳光,最后保留的是"笔"。

明确:空气、水、阳光都是人作为生命存在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测验的功能,是辅导我们分辨出什么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因子",所以作者对空气、水、阳光等意象的阐述一笔带过。选择"鲜花",因为它"象征着生活的美好和短暂的艰难",也是对生命意义的追寻。而对于"电脑"和"笔"的斟酌,更是凸显了作者对"挚爱的劳动和神圣的职责"的清醒辨析,她最终选择了"朴素""朝夕相伴"的"笔"。

2.在这一"选"一"弃"中,作者经历了怎样的心理体验?是如何形象逼真地呈现的?

学生圈画批注默读体验。在默默地勾画过程中体验艰辛的"取舍"历程。从"五样"的难以确定,到逐步舍弃的难以割舍,都是一种煎熬,真切细腻地呈现了作者复杂的心态变化。

问题探究:"选""弃"的独特的心理体验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明确:可以让学生找出"心路历程"的比喻句:舍弃"鲜花"时,"当鲜花被笔墨腰斩的那一刻,顿觉四周惨失颜色,犹如本世纪初叶的黑白默片";舍弃"水"时,"立觉喉咙苦涩,舌头肿痛,心也随之焦枯成灰,人好似成了金字塔里风干的法老";舍弃"空气"时,"刹那间好像有一双阴冷的鹰爪,丝丝入扣地扼住了我的咽喉,顿觉手脚发麻,眼冒金星,心如擂鼓,气息屏窒"。在经历了对"生命的存在,于我还有怎样的意义?"的`拷问后,"慢而稳定地"选择了"笔",这是对生命意义的真正探寻。尽管几近残忍,颇多曲折,却无怨无悔。

二、透视"笔"端,思考生命意义的追求

毕淑敏曾经说过:"人生本没有意义,每个人必须为自己的人生确定意义。"每次"取舍"的洗礼都将使人生变得丰厚,使本不具有意义的人生充满意义。深入探究"笔"的内涵,可以更为清晰地明确作者的创作意图。本环节主要通过问题探究深入文本。

1."笔"是一个怎样的"意象"?

明确:尽管没用多少笔墨,"笔"仍旧是作者精雕细刻的一个"意象"。对于生活在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来说,仅仅给予选择"五样"的机会,未免有些残忍。选择"五样"已经难以判断,将自己精心选择的"四样"一一割舍,该是怎样的痛苦和不忍啊!但是从这次心理测试的意义来看,割舍的过程就是考验生命、拷问灵魂的过程,这正是"心灵的选择"。

2.文章是如何逐步凸显"笔"的意蕴的?

明确: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本文的线索"老师"。

作者虚拟了一位"老师",他自始至终地引导我们进行选择。他设计了这个考验人生的论题:"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他提示你慎重选择:"好好想想,写出你认定的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他告诫你"不必从逻辑上思索推敲是否成立,只需是你情感上的真爱即可";当我们都完成了初步选择时,他提示"请再确认一下你的'五样'";确定答案后,又指导我们"划去相对不那么重要的一样";还特别提醒"放弃就意味着彻底的割舍,你必须用笔将它全部删除"。细腻的笔触不仅勾勒出清晰可感的幕后"老师"的形象,还借助画外音的形式,记录了艰难"取舍"的全过程。

文中的"老师"是人生规划师。一取一舍之间,启迪我们思考"我在哪里?在干什么?",如果没有笔,"那生命的存在,于我还有怎样的意义"。有几人在物欲横流的俗世能清晰知晓人生的真正意义?有几人还能仍旧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老师"恰似我们的"人生导师",使我们无论身处逆境顺境都能理智地面对。

三、品味张弛有致、形神兼备的表现技巧

本来可以直接揭示的朴素主题,却因令人感动和震撼的文字让我们享受了探寻作者心志成熟过程的乐趣。我们除了得到情感的熏陶和心灵的震撼之外,还可以搜寻:作者是如何将单调的"取舍"表现得如此震撼可感的?

1.透彻心扉的内心独白,丰富了"感化"的过程。

引导学生找出内心独白的句子细心体味。内心独白式的叙述很容易表达自己细腻的情感变化历程,同时也可将别人的选择(父母、孩子、爱人等)见缝插针地呈现给读者而不显得旁逸斜出。逐一划去"最可宝贵的四样",将实物呈现在眼前又逐一隐去,直觉感受更强烈,充分体现了心理抉择的艰难历程。文章的"感化"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体现了毕淑敏一贯的创作风格,自然流畅,逼近灵魂深处却没有丝毫训导的口吻。

2.不惜笔墨的衬托,丰厚了"笔"的深刻意义。

"五样"的取舍,细腻而直观,为什么还要不惜笔墨品味"鲜花""父母""孩子""爱人""电脑"呢?

明确:空气、水、阳光等是作者从医生的视角来选择的"最可宝贵的东西",所以并没有使用多少笔墨。而"鲜花""电脑",以及同学们选择的"父母""孩子""爱人"等,都丰富了选择的心路历程,恰到好处地映衬了"笔"的丰厚意蕴,在表现形式上也体现出作者的独具匠心。

3.张弛有致的层递和动感形象的比喻,丰满了取舍的细腻体验。

本文运用了层递的手法,将"取舍"过程写得既轻松流畅,又扣人心弦,逼人心魄。通过对比增强体验的深刻性,显得有情有韵;而在紧张的割舍过程中,又通过老师的指点和提醒,化解了令人窒息的惊心动魄,使文章张弛有致。大量妥帖的比喻更使内心情感或剧烈或微妙的波动诉诸直觉和形象,形神兼备,细腻可感。

【思路解说】

1.突出"过程感",丰厚"取舍"的内涵。

初读文本,就被它的"过程感"折服。在作者细腻而深刻的"笔"的引导下,我真切体验了"选取"和"舍弃"的心路历程及其对人生的启迪。因此我的教学设计特别注重"过程"的体验和"体悟"。作者十分巧妙地将虚拟的"心理测试"的"过程"连缀成文,借助"意象"的"取舍"叩问生命的真正意义。

2.强化问题意识,在追寻中求证生命的真谛。

如何理解文中鲜明突出的"意象",尤其是如何理解作者赋予"笔"的深意,体验"取舍"的心路历程,体会"老师"在推进"取舍"过程中的线索作用,以及感悟透彻心扉的内心独白的作用等,都是通过问题探究来丰富情感体验、增强内涵理解的。在问题的带动下,师生共同走进文本,求证生命的真谛。

3.立足文本研习,引导学生扎实地丰富阅读体验。

阅读是一种体验,对于感悟人生的散文尤其如此。扎实的文本研读,就是对文字的品味琢磨;扎实的文本研读,就是植根于文本的深入探究。把阅读的时间给学生,引领他们走进文本,在阅读中体验和感悟;把阅读的钥匙给学生,引导他们真探究,探究文本的"真问题"。

(张春华江苏怀仁中学;214196)

【我的五样教案】相关文章:

我的教案03-01

‘教案’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10-10

‘教案’我的小笔筒教案10-10

《我选我》优秀教案09-11

《我的情绪我做主》教案09-25

我的母亲教案01-17

我是小兵教案09-16

《我的名片》教案09-22

我的教室教案09-14

我的母亲教案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