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教案

时间:2023-04-01 14:24:09 教案 我要投稿

《画》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画》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画》教案15篇

《画》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在规定大小的积木上画线条画,注意画面的布局与线条的流畅性。

  2、尝试用多种颜料在线条里涂色,能独立完成作品。

  活动准备

  方块积木人手一块,记号笔,棉签,湿毛巾,颜料。

  活动过程

  一、引题激趣。

  师:我们平时都在纸上画画,今天呀老师带来了好多积木哦,猜猜看我们能在积木可以用来画画吗?今天我们要在积木上画画哦,你觉得可以怎么画呢?(引到线条画)我们可以用到什么工具呢?(引出记号笔、颜料)

  二、出示范画。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好看的图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教师出示事先做好的范画,和很多优秀幼儿作品,拓展幼儿的`想象和思维)

  师:我们可以画小动物,旁边画一些小花小草装饰物,也可以画房子等风景类的,你可以把你想到的都画上去,不过请注意要根据积木得大小来画里面的内容,不要画得太大也不要太小了。

  三、教师示范。

  1、教师简单做示范,不需要全部画好,重点引导幼儿注意画面的布局与线条的流畅性。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第一、根据积木大小选择你画的大小,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

  第二、两面都要画,先全部用记号笔画好,第二面再涂色,涂色后不要翻过来。

  第三、涂色时注意不要碰到记号笔的地方,一种颜色用一根棉签,颜色不要混在一起了。

  第四、材料放在中间大家一起用的,学会谦让与等待。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品赏析。

《画》教案2

  《字与画》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图文对照理解什么是象形字,并通过学习认识部分象形字来达到掌握象形字的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象形字并掌握其认识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若师听说班里有些同学认识许多汉字,谁想为大家读些什么?

  生:(随便从黑板报或语文书中找一段文字读一读)

  师:大家想和他们一样认识这么多字吗?

  二:新授:

  师:(出示日月水火山石田土八幅图画及古代象形字)猜猜这些字是什么?你怎样想出的?

  师:同学们小组一起猜一猜,说一说,然后由同学代表说)

  (举例)日"外面的圆非常像太阳的光芒,中间一点很像太阳。"

  师:(指古代象形字)这些字是古代人看到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发明的汉字。经过许多年后汉字变成现在的样子。(同时出示"日月水火山石田土"八个汉字)。认识的同学到讲台上动手把字贴到图画的旁边,让它们找到小伙伴。

  生:(班级约有2/3同学到讲台上,找到认识的字后大家一齐动手贴一贴)

  师:(指"日")哪位同学贴的?你能做小老师教大家读吗?

  (指"火")这个字很难认,是谁贴的?你能带大家读吗?

  生:(有3—4名贴对的同学做小老师领大家读)

  师:小组里的同学拿出生字卡片,认一认,读一读,会的同学教一教不会的同学,有读不懂的字可以问身旁的小老师。

  生:(小组内学习,由会的同学组织大家学习。之后选出学得好的小组读给大家听)

  三:巩固

  师:大家喜欢做游戏吗?我们一起做"放爆竹"的游戏吧!谁读对了一个字,大家"嘭啪"为他放鞭炮。

  生:(以这种游戏形式检查同学们的认字情况。指名个人做、小组做、男、女生分组做)

  注意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师:这八个字中你会哪个字组词?

  生:(学生根据自己喜欢、已知的字组词)火,玩火。

  师:"玩火"词组得很准确,可是玩火对吗?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不对。见到玩火的人要让他住手。

  师:你们还想用哪个字说一句话。

  生:(在组词的基础上说一句完整的话)

  师: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字,它们都是我们教室里一些东西的`名字。

  (同时出示一些生字)认识的同学动手把它们贴到这样东西的旁边。

  生:(部分同学动手把生字贴到门、窗、黑板、墙上卡通画的旁边,其他同学专注好奇地看着这些生字)

  师:你们怎样认识的这些字?

  生:爸爸妈妈教的;看书学的;看电视学的;查字典认识的。

  师:同学们从课堂之外留心观察、认真学习,认识了这么多的汉字,真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去到生活中认识更多的字,一周后比一比谁认的字多!教学后记:激趣延伸,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转变学习方式就是将学生从被动接受记忆中解放出来,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的认识活动突显出来。识字学习延伸到学生生活中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同学们到生活中主动发现汉字,学习研究汉字。这样课本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相联系,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画》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生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分别是凶字框、口字旁、春字头。

  2.会认3个字。

  3.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能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学习说,学习猜)。老师说一个谜语,请你们大家猜一猜谜底是什么?看谁听得准,猜得对。“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你们猜出是什么了吗?我们学完这篇课文,你就会知道的。

  二、看图。

  1.出示图: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请同学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从远到近,也可以从近到远的顺序。(图上画了山、水、花、鸟)那么这首诗是怎么写山、水、花、鸟的呢?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

  2.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小伙伴互相读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准确。

  4.指名读课文,大家纠正读音。

  四、学习生字的字形结构及字义。

  1.先让学生识记生字,识记时可以联系诗句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2.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的?

  3.请记忆字形巧妙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人:独体字,笔画记忆:撇,捺。也可以用手势记忆,左右手心相对,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就是“人”字。组词:好人,人民。

  色:上下结构,可以用熟字“鱼”来记,去掉“田和横”换成“巴”字就是“色”字。组词:景色、彩色。

  无:独体字,可以用熟字“天”来记,“天”字最后一笔“捺”改写成“竖钩钩”就是“无”字;也可以用“二”字加上一撇一竖变钩。“无”就是没有的意思。组词:无有、无用、无人。

  画:先认识“ ”(凶字框)可以用熟字换笔画的方法记忆。用“鱼”字来记,去掉上面的角字头,换成“横”,下面的“横”写成“凶字框”就是画。组词:画画,图画。

  春:先认识“春字头”。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春字头”,下面是“日”字,合起来就是“春”字。学生书空“春”字笔顺。组词:春天、春雨、春风。

  听:认识“口”字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斤”字,合起来就是“听”字。组词:听讲、听话。

  4.抽读生字和词语的卡片,巩固生字。

  五、正确书写生字。

  1.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在书上描红。

  3.教师重点指导“画”和“春”两个字。

  4.其他几个字学生自己照书中的范字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5.学生在生字本上正确、规范地书写每个生字。

  六、学习诗句,理解意思。

  1.学习前两行诗句。

  (1)自己小声读读这两行。边读诗句,边看图边思考,这两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读这两行。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板书:远 山 有色 近水 无声

  (3)让学生找找二行诗句中的相对应的词。

  “远看”和“近听”、“山和水”、“有和无”、“色和声”是相对应的词。

  (4)认真看图,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怎么样?

  眺望远处的山峰,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朦朦胧胧)看图水流从高处往下流,会发出什么声音?那么诗中却说走近了还是听不到水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呀!你们猜到这则谜语的谜底了吗?(画)

  (5)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同桌读,指名读。

  2.学习后两行诗句。

  (1)总体学法:

  ①读诗句,对照图,说说这两行的大致意思。

  ②想想诗句中是怎样写画中的山和水的。

  ③联系实际想,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而书中为什么这样写?找到诗句与画的联系。

  (2)学生结合学习方法自学后两行的内容。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说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

  (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是那么鲜艳、美丽。当人们走近的'时候,枝头上的鸟不害怕,仍然停在枝头上)板书: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又是什么样的情况?

  (6)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突出“去、还在、来、不惊”这几个词。

  学生练习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3.朗读全首诗。(1)在诗句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2)找出相对应的词读一读。

  花——鸟山——水声——色

  4.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1)自己练习背诵。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诵。

  板书:

  14.画

  远 山 有色

  近 水 无声

  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张冬梅已阅

  课后反思:

  《画》:

  这节课的教学值得称道之处是对文中反义词的处理。

  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不同于高年级,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地读,再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品味。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的:

  1、初步感知,读一读

  揭示课题后,我出示画面,放配乐朗读录音,为学生创设情境,并结合录音朗读,指出读好古诗首要的是字音要读准,其次要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接着我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方法把课文读正确。学生或自己拼读,或同桌互读互查读音,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再逐个拼读过关等形式进行自读尝试。随后我组织学生试读古诗并进行评议,在评议中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在学生的评议中我借机出示本课生字,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

  2、感悟诗境,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看画面,我示范朗读,从而吸引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学生反复朗读后渐渐进入诗的意境时,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作出相应的动作。如读到“远看”学生把手放在额前,仿佛眺望远处,“近看”则低头下看,“花还在”做花开的样子,“水无声”学生则自摆双手或与同桌对摆单手。这样学生在看图、听读、伴读、表演中不知不觉悟出诗境而且也能因熟读而成诵。

  3、拓展延伸,演一演

  学生会背诵之后,我又指图说“谁来当个小诗人,边表演边给这幅画面配上诗?”学生的情绪高涨,都想当小诗人体会做诗人的乐趣。于是我让学生各自作准备,进一步激发读、诵乐趣。最后学生们纷纷走上讲台,又是演又是背,演的尽情尽兴,背得韵味十足。

  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学得有兴趣有收获,我这个指导者自然也乐不可支。

《画》教案4

  活动目标:

  ⒈认识自己的名字,并能把它书写出来。

  ⒉大胆想象,能根据自己名字每个字的结构,进行想象添画,感受名字创意画的有趣。

  活动准备:课件;画纸、笔;范画

  活动过程:

  ⒈出示课件,感受不同的作品。

  师:前两天,我在书上看到了一幅漂亮的画,想和小朋友一起来分享一下。

  师:你看到了什么?他们是怎样创造这幅画的呢?(是在自己名字的基础上设计的画)

  师:你们想把自己的名字设计成一幅画吗?

  ⒉师幼共同示范。

  师:我也想把自己的名字设计成一幅画。那怎么设计呢?先在画面的中间把自己的名字尽量写得大一点。然后在自己的名字的基础上,把喜欢的东西,有趣的事情画进名字里,变成一幅故事画。最后画上各种图案和花纹,变成一幅装饰画。(教师边说边带领个别幼儿尝试名字设计画)

  师:你们都有自己的名字,如果让你把自己的名字也画成一幅画,你想自己最喜欢做的哪些事呢?现在请和你身边的.小朋友说说?(幼儿相互讨论,为作画作准备)

  ⒊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线条、花纹装饰自己的名字或姓氏。(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⒋讲评

  师:你是怎样设计自己的名字的?请小朋友说一说。

  师:你喜欢哪个小朋友设计的名字?为什么喜欢?

  师:你感觉你设计的名字好看吗?应该怎样改进就更好了?

《画》教案5

  课时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走之、竖心旁。

  2 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感受美景。

  教学重点难点:识记生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几个谜语,看谁最先猜出答案:①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花生)。②头戴小红帽,身穿大白袍,走路摇摇摆,游泳稳又快(鹅)。接下来这个可要听仔细了: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是什么?为什么是画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画》。

  二 看图说话

  1 图:两个小朋友正在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画,那高兴的样子可真让人羡慕,我们也去看看。一分钟时间,请与你的同桌说一说,图上都有些什么?

  2 指名说。

  (激励:谁能说的完整些?可以由远及近,把看到的都说出来?谁能运用想象,说的更好些?)

  3 点评:刚刚同学们说得好极了。这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图上有高山流水,远处有一棵棵挺拔的树木、一座座整齐的房屋,近处还有美丽的鲜花和可爱的小鸟,美极了!

  三 识字

  1 自由读一遍课文,有不认识的字,我们请拼音朋友帮忙,读准字音。

  2 初识生字。

  很多同学已经读完一遍了,在这篇课文中有许多的生字宝宝需要大家认识,请你对照课文下面的生字栏,先看一遍,再从课文中找出这些生字圈出来,读一读、认一认。

  3 识字。

  课件出示:远 近 还 惊 色 听 无 声 春 人 来

  ⑴音。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强调:yuan wu jin jing ting se sheng 的发音

  ⑵形。

  学了这么多生字,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呢?

  ①观察偏旁:“远”“近”,说说两个字的相同之处?

  有共同的偏旁:走之。例:还…

  “惊”:左边竖心旁,右边北京的京,合在一起惊惊惊。

  ②编字谜:三人日下去春游——春

  米上加横竖出头——来

  ③换一换:天——无 入——人 近——听

  ⑶意。

  游戏:组词认字。

  规则:选部分学生拿生字卡,教师和学生说词语,如果词中出现生字卡上的字,就高举过头读两遍。

  四 课中休息

  五 朗读古诗

  1 师配乐范读。

  2 指名读。谁来试一试模仿老师读?(男同学听发音,女同学听像不像)

  3 点评。

  4自由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5好多同学喜欢第一、二句,谁来告诉我喜欢的原因?

  提示:很美。 读出喜欢的感觉、美的感觉。

  6第三、四句同样很美,我想听一个同学先读、齐读。

  提问:春天去了怎么花还在呢?人来了,小鸟却不理我们,这是为什么?——原来这是画!

  7多种方式读:

  ① 指名分:一三、二四读,男女分读。

  ② 分组读:一二组读前两句,三四组读后两句。

  ③ 齐读。

  ④ 配乐读。

  8背诵

  六 小结

  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11生字,学习了课文,你们快乐吗?

《画》教案6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线条,大胆表现人物的不同动态。

  2、尝试制作底片人物画,感受色彩对比的强烈效果及体验人体的对称美。

  教学重点:

  通过细致的观察,尝试画出动态各异的人物,学习制作底片人物画。

  教学难点:

  在制作“底片人物画”中,注意画中左右两边的人是对称的。

  教学准备:

  1、人手两张彩色纸,其中一张比另一张小一半,颜色可以是对比色,如黄和紫,橙和蓝,红和绿

  2、画笔、剪刀、胶水各一份。

  3、范例(如图),左边为蓝底橙色人,右边为黄底橙色人;另一张是黑白底片人。

  教学过程:

  一、拼摆和画出各种姿势的人

  1、出示“百变小人”,能根据幼儿的动作,摆出不同造型的人。

  2、根据某一幼儿的动作,请个别幼儿用简单的线条大胆表现人物的不同动态;

  3、欣赏幼儿作品,师幼共同点评。

  师:教师有意识地提醒幼儿做出不同的动作。

  幼:根据某一幼儿的.动作在“百变小人”身上拼摆出与之相同的动作。

  师:根据幼儿的作画,教师有意识地提醒幼儿画人要画的大些,且先画头、身体,再画四肢。根据幼儿动作不同,四肢方向不同。

  二、探究底片画

  1、出示范例,请幼儿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幼儿观察并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幼:大胆地把看到的和认为特别的地方说出来。

  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帮助幼儿梳理。

  2、教师介绍“底片人物画”

  师:教师创设情境,让幼儿感受不同色彩底片画带来的不同感受及底片画的特别之处。

  3、师幼探索制作底片人物画。

  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注意底片画制作的几个步骤及关键环节。

  幼:通过分步骤观察,更进一步的了解人物画的制作过程。

  三、创作对称的人物画

  1、交代作画要求:

  (1)在一张小纸上,画上动态的人物画;

  (2)引导幼儿剪下人物轮廓,提醒幼儿尽可能一刀剪到底,把剪下来的人物翻转过来粘贴到大纸的另一半纸上。把剩下的纸粘贴在大纸的另一边,边角对齐,使之成为左右对称的人物画。

  (3)鼓励幼儿流畅画线,大胆表现人物的不同动态。

  师:提醒幼儿根据自己喜欢选择两张对比明显的纸及画出不同动态的人物。

  幼:结合经验及自己喜欢的人物动作进行创作。

  2、幼儿自由选择制作黑白底片画还是彩色底片画。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师:根据幼儿出现的问题,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四、底片人物画的聚会

  1、展示幼儿作品,感受色彩的强烈对比及底片画有趣的效果。

  师: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喜欢的底片画。

  师:鼓励幼儿根据幼儿画出的人物做出不同的动态。

  2、讨论底片画除了可以制作人物画,还可以制作图形、动物、花、草等。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创作不同的底片画,继续体验创作底片画的乐趣。

  活动建议:

  教师在班级里布置“我的底片画”专区,让幼儿把自己创作的作品贴到墙面中去。感受色彩对比的强烈效果及体验人体的对称美及底片画带来的美感。

《画》教案7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蔬菜蘸色印画,掌握蔬菜印制的基本操作方法。

  2.通过观察、自己印制,初步了解印制活动的基本常规。

  3.通过用蔬菜印画感受印迹和色彩融合的美。

  活动准备:

  1.各种已切好的适合印制的蔬菜,芹菜头、青椒、胡萝卜、藕等蔬菜的横切面。

  2.已画好的一瓶花。

  3.装有颜料的盘子,抹布。

  4.幼儿人手一份a3纸大小的卡纸,每张纸上已贴好用报纸剪成的花瓶。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教师作品《一瓶花》,体验一瓶花如何表现在画纸上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画。(出示图片)你们看,它漂亮吗?哪里好看?

  2.这幅画的花朵有什么颜色呀?花瓣的形状一样吗?这些花是用蔬菜宝宝做出来的。

  二、认识印画材料,讨论蔬菜印画的方法

  (一)认识印画材料,引导幼儿观察各种蔬菜的'横切面

  1.师:今天我们要自己尝试用蔬菜宝宝来印出一瓶花。我们先来看看老师这里有一些什么蔬菜宝宝。

  2.教师逐一介绍蔬菜,让幼儿认识印画材料,在幼儿面前将蔬菜切开以便让幼儿更直观的观察各种蔬菜的横切面。

  (二)教师讲解并演示印画的方法

  1.师:我们要用这些蔬菜宝宝们蘸上颜料来印出各种颜色和形状的花朵。

  2.师:在印画前呀,小朋友们要把自己的袖子撸起来,先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蔬菜宝宝,用小手抓住上面,在颜料宝宝中用力蘸一下,想好你要在花瓶的什么位置印,然后向下用力按住再轻轻提起,一朵漂亮的花朵就完成了。印完后的蔬菜宝宝从哪个颜料盘里拿的就要放回哪个颜料盘中。

  3.师:现在老师想换一种颜色怎么办呢?(教师强调一个蔬菜只能在一种颜色里蘸,用完后要放进同色盒中,并且立在那里。)

  4.师:印了几朵花以后呀,老师手上都沾上了颜料宝宝,那样会弄脏衣服,所以如果我们在印的时候弄脏小手了,要拿起身边的抹布轻轻得擦干净。

  5.请个别幼儿尝试,其他幼儿观察后进行评价。

  三、在教师指导下印画

  1.印画前提醒幼儿撸起衣袖,师:印画前请小朋友们先把自己的袖子撸起来,小朋友们之间可以相互帮忙,也可以叫老师来帮你。

  2.鼓励幼儿尽量多选几种蔬菜的横切面和颜色印画,如:你试一试,用另一种蔬菜可以印出什么样漂亮的花呢?换一种颜色印出来的花好看吗?

  3.提醒幼儿两种蔬菜都要用到,并把用过的蔬菜放回原处。

  4.活动过程中提醒幼儿用抹布擦拭手

  四、集体欣赏,总结印制活动的基本常规

  (一)集体欣赏

  1.师:你喜欢哪一瓶花?为什么?猜猜它是用哪些蔬菜印的?

  (二)引导幼儿发现讨论印制活动的基本常规

  2.师:今天小朋友们印出来的一瓶花都很漂亮,老师要问问,印画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幼儿回答)

  3.教师总结:首先把自己的袖子撸起来,避免印的时候把颜料沾到衣袖上。蘸颜料时,要用力的按一按,这样蔬菜宝宝才能吃饱颜料。印的时候要先在心里想好印在什么位置好看,印到纸上的时候要用力按下,在心里数一数“1,2,3,印一印”,再把蔬菜宝宝轻轻得提起来。印完的蔬菜宝宝从哪个颜料盒里拿的就要放到哪个颜料盒中。如果弄脏小手了要马上用抹布擦干净。

  反思:

  1.材料准备不足,蔬菜太少,应该每位幼儿至少有2~3样蔬菜.

  2.范画颜色可适当减少,改成红、黄、绿三种颜色,蓝色对于小班幼儿还有难度,课上无法回答。

  3.每位幼儿的纸也可适当减小,纸太大造成桌子上都是纸叠在了一起,幼儿无法发挥,颜料和蔬菜也没地方放。

  4.演示切菜可以只切一个,多留一些时间给幼儿创作。

  5.教师应重点介绍芹菜,因为幼儿还比较难以分辨该使用芹菜哪一面。

  6.画好以后有点混乱,幼儿不知道自己要干些什么,教师应该下明确的指令。并且在墙上贴上双面胶,让幼儿自己黏贴自己的作品,教师可重点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

《画》教案8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棉签画小鸡的技能,体验棉签画活动带来的快乐。

  2、培养幼儿对玩色活动的兴趣

  3、教育幼儿保持桌面、衣服的整洁。

  活动准备

  1、颜料、调色盘每组一份、棉签每人一根。

  2、老师示范画一幅

  活动过程

  一、导入:歌曲:《小小蛋儿把门开》

  T:昨天我们学过什么歌曲?让我们听了音乐一起来演一演。

  二、老师出示示范画:小鸡

  T:你们知道这只小鸡是用什么画出来的?

  S:用颜料画的。

  T:画小鸡要画几个圆?

  S:两个。一个大,一个小。

  三、示范作画:出示棉签,颜料。

  T:两个圆排列的`不同,小鸡就可以做不同的动作

  T:如果小鸡在吃虫,我们就可以在旁边画只小虫。

  如果小鸡站着,那头在上面,身体在下面。

  如果小鸡在吃米,那头在前面,身体在后面。

  如果两只小鸡在散步,那一只在前面,一只在后面。

  S:还可以帮小鸡盖房子。

  T:对呀,下次我们就用积木帮小鸡盖房子。

  四、老师提出作画要求:

  1、先画小圆-头,再画大圆-身体,等稍干后再添画眼睛、嘴巴、脚

  2、注意保持衣服、画面整洁。

  a)幼儿作画,老师指导。

  b)展示幼儿作品,布置在主题墙上。

《画》教案9

  【活动目标】

  1、欣赏睡莲系列画面,感受睡莲的优雅与美丽。

  2、学习用点、拖的运笔方法来表现池中睡莲,体验睡莲的意境美、情趣美。

  【活动准备】

  睡莲图片、背景音乐、一次性盘子、盘架、水粉作画工具。

  【活动过程】

  1、感知体验

  出示《睡莲》,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简单描述画。

  你看到过睡莲吗?它像在做什么?它躺在静静地湖面上,做着美美的梦(播放音乐)那让我们手中的笔把这静静的.湖面画下来吧!

  2、探索创作

  (1)睡莲它的花瓣跟我们睡觉的姿势还真是一样,一片两片三四片,就像一个睡美人(教师边示范画边讲睡莲花瓣的画法)

  大笔哥站起来,头沾白,身沾红,点一点,拖一拖,睡莲花瓣就出现。左一瓣,右一瓣,旁边再来加两瓣。

  让我们一起来试试看,你画得睡莲是不是跟你们睡的姿势是一样的?

  幼儿操作,边念儿歌边画花瓣。这些莲花犹如你们一个个睡美人,真是太漂亮了。应该把他们放在哪儿呢?

  (2)池中有很多圆圆大大的莲叶,漂浮在水面上,像什么呢。(伞、小床)

  我们也来模仿一下,用我们的手臂做个小床吧!

  (教师示范画莲叶)圆圆的莲叶像小床。中笔身上沾满绿,画个椭圆像小床,静静浮在水面上,守在睡莲身旁边。

  睡莲在池塘里盛开,圆圆的绿叶浮在水面。色彩鲜艳,蕴含清香。看它静静的躺在水面,所有的睡莲都空灵美丽。

  3、整合作品

  (1)睡莲总喜欢聚在一起,来展示它的美丽与独特,看这些画面美不美?

  (教师出示睡莲的风景图,让幼儿引起合作的共鸣)

  (2)我们也可以尝试着把这些睡莲摆设起来,是不是也能变得如画面中这般美丽。

  (3)请幼儿把睡莲放到支架上。

  (4)我们真是一个个能干的小画家,为自己鼓鼓掌吧!围在一起留个影吧。

  4、欣赏张贴作品

  把这幅美丽的睡莲作品摆放在我们的教室里,让我们的这个夏天更加凉爽,如睡莲般这么安静。

《画》教案10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景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像。

  2. 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3. 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理解用图像认识正比例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课本第22页例题,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把表格填写完整。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1)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2)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3)能否用图像来表示这两种量的关系?

  (4)你准备怎么观察图,说出图中各点的含义。

  (5)通过连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6)怎样利用图,根据表格中的一个数值在图上估计出它所对应的数值。

  2. 分4人小组研究讨论提出的问题,并完成题中(1)、(2)、(3)的问题。

  3.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同学可以相互补充。

  4.通过讨论总结出:

  (1)用图的形式可以直观表示两个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关系。

  (2)当两个变量成正比例关系时,所绘成的图是一条直线。

  (3)利用图,可以进行一些估算,解决一些问题。

  二. 巩固应用,加深体会

  1.先独自完成第22页试一试。然后同桌互相交流。

  时间/时 1 2 3 4 5 6 7

  路程/千米 90 180 270 360 450

  提示同学们以时间为横坐标,路成为纵坐标描点,(1,90)、(2,180)

  如果学生完成的很好的话,可以加深讲解,这是应用正比例函数的描点法画图。

  并且列出方程y=kx;

  2.课堂作业:第23页练一练第1题、第2题、第3题。

《画》教案11

  教学内容:人教社课标版实验教材一年上册

  课前透视

  《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本课配有一幅精美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有水、有花、有鸟,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这是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篇课文,谜语诗的内容浅显易懂,很多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就会背了,但是在识字写字和感情朗读方面还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因此应该结合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好表现”的身心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图文对应,让学生能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画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民族音乐的磁带。

  2、学生课前自制的生字卡片,水彩笔。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谁能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同学之间互相出谜语,互相猜,教师也参与其中)老师也出个谜语大家猜一猜好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学生猜谜语)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板书课题)

  (好动、好奇、爱表现是低年级学生最大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引出课题,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基础。)

  2、(出示挂图或课件)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一幅山水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板书课题)

  (用一幅画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在美的情境中进入课堂,受到美的熏陶,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

  对话平台

  欣赏

  教师配乐朗诵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美和诗句的韵律美。)

  识字

  1、同学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2、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说说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学生识字的信心和识字的愿望。对识字量大的学生及时鼓励。)

  3、自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肋拼音多读几遍。

  4、小朋友们已经会读汉字了,但要和这些汉字成为真正的朋友,还必须记住它们的样子。现在我们重点来看看下面的字怎么记?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看哪个组的方法最好?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利用生字卡片在组内交流识字方法。(认识“辶、忄”两个新偏旁。)

  (交流识字方法,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相互促进,丰富识字经验,提高识字效率。)

  5、你想提醒大家在识字的时候注意什么?(注意区分平翘舌:“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记“远、近、还”;用给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无、人、近”;用给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识字“来”。

《画》教案12

  活动目标:

  1、系统了解感知添画块状背景的方式和形式。

  2、学习添画背景的方法。

  2、感受比较作品添画背景前后的不同视觉效果,激发孩子细致添画、涂色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幼儿每人一张印好手印的作品。

  2、不同块状背景图片。

  3、有无背景的两幅范画。

  活动过程:

  一、对比两幅手印画(一幅有背景、一幅没有添画背景)感受比较作品添画前后的不同视觉效果,激发幼儿添画作品背景的兴趣。

  这里有两幅花瓶的图画,你们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小结:手印本来只有一种颜色,颜色很单一,但是添画了彩色的背景,不仅更加突出了花瓶,还使得整幅画更加漂亮了。

  二、引出活动的主题,了解块面装饰的方法

  这幅画的背景是用什么来装饰的?

  欣赏老师的范例,说说是怎样分割成的块面。

  小结:我们可以把手印后面的'空白处把它分割成一块一块的面,可以像太阳发射的光芒,也可以像格子布一样,还可以像水波、斜线。但是我们仔细观察这些画面,这些块面它们有没有有把小手压住,怎样才能不把小手压住呢?

  三、学习添画背景的方法。老师示范添画背景的方法。线条地上走走走,看见小手踮起脚,走过小手地上走。

  四、幼儿尝试操作。

  看了这么多的装饰图画,你们一定也想来试试。刚才我们一起引了我们的小手,请你也用分割块面的方法给小手添画背景,让小手画更漂亮。

  五、交流欣赏

  说说自己是怎样添画装饰画面的。

《画》教案13

  【活动目标】

  1、香蕉的外貌特征与生长特征。

  2、尝试掌握棉签绘画的技能,能独立完成画作。

  3、喜欢参与活动,体验写意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香蕉的图片;

  2、颜料,抹布,瓶盖若干,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你们有喜欢吃的水果吗?

  李老师最喜欢吃的水果是香蕉,你们喜欢吃吗?

  二、出示ppt。

  师:我这里有一些特别漂亮的香蕉,请你们来看看。

  它们长什么样?长的`像什么?

  出示“站”起来的香蕉。

  这个香蕉怎么了?像什么呢?

  三、介绍材料。

  师:今天李老师带了一个神奇的工具来帮助我们画香蕉,让我们一起看看。

  (出示棉签和卡纸)

  用棉签怎么画香蕉呢?你们觉得印香蕉吧!

  (边讲述画法边在幼儿眼前完成画作)

  四、幼儿作画。

  (教师巡回指导作品)

  五、欣赏幼儿作品。

  师:谁愿意来说说你画的香蕉?

  (师幼共同欣赏作品)

  【活动反思】

  香蕉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平时在我们幼儿园里也能吃到。所以当我出示图片时,孩子们都很兴奋:老师,这是香蕉。问到香蕉的样子,孩子们也是能够很清楚的说出来。问到像什么?孩子们的想象力也有了一点局限,都是小船,黄黄的,再没有其他的了。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发挥更多的想象力,我起了一个头,弯弯的香蕉像飞镖一样,开始我还担心孩子们不认识飞镖,只听到孩子们马上说:老师,飞镖飞出去会回来的。接下去,孩子们的思维就慢慢打开了,有的说像滑滑梯、跷跷板,黄的颜色像月亮等等。这次的绘画作品我放到了卡纸上,颜料不容易印出来,看到这次的作品,孩子们已经掌握了棉签画的能力。也能够很清楚的画出自己想要的东西了。

《画》教案14

  一、教材分析

  《画鸡》这篇课文是一首古诗。通过对一只大白公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公鸡的赞美与热爱之情。这首古诗以“画鸡”为题,从绘画的角度写“公鸡”,通过描绘的过程,赞美公鸡的美丽和贡献,培养儿童喜爱大公鸡、学习大公鸡的思想感情。全诗共四行两句,分两层。第一层(1~2行),具体描绘公鸡威武神气的样子。第二层(3~4行),点明公鸡言行作用。在教学这首古诗时,我抓住古诗的特点,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努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一是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外表;二是通过语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这一阶段的学生已开始比较系统地学习汉语拼音l,能够借助汉语拼音试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够感兴趣的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用口头或图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三、教学目标:

  1、认识5个要求认识的字,会写3个字。

  2、学生能理解诗意,能背诵全诗。

  3、体会学习拼音识字的乐趣,加深理解字与拼音的关系。其中,学生能初步运用拼音试读古诗,学习生字词。

  四、设计理念:

  主体性教学理论。从教学角度来看,学生是认知和发展的主体。教育的本质就是唤起学生主体内在的需要、动力,创设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情境,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不断创造新的自我。我们应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要注重兴趣的培养、情感的激发、语言的感悟积累、学习方法的习得、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

  五、教学流程:

  (一)引入:

  首先,我以看图说话的方式导人,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让学生谈自己对公鸡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画鸡。这时我用拼拼音的方法,让学生试读生字,拼读生字。其目的是要引起学生对拼音的注意。接着,通过引导激励,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另一方面以拼音为凭借认识相应的生字词,并顺利过渡到试读古诗。

  (二)初读古诗,趣学生字

  1、指导试读古诗,学习生字:

  1)让学生试读古诗,初步运用拼音来学习生字;同桌间互读古诗,相互帮助学习生字。

  2)用手指着书,跟着录音读古诗。从而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帮助学生记忆字形、位置,纠正字音。

  3)检查,指名读,引导学生评价。

  4)小老师带读,利用学生之间识字量的差异,让识字量大的学生当小老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5)同桌合作,相互读。因为,这是初入学儿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

  6)师生接读,这是帮助学生记忆熟悉语言的一种方法,有助于儿歌的整体输入。

  7)全班齐读

  8)分组比赛读

  2、教学生字词:

  1)缩小语境,提出词语。

  2)再从词中抽出生字。

  3)灵活运用生字卡片,通过“开火车”、“抢答”等多种游戏活动,使单个生字反复多次,不断与学生见面,激发学生兴趣,动静结合,最终达到准确快速认读的程度。多种方法学习生字。

  4)教师根据汉字的.结构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对生字进行多种方法构建、学习。

  例如:a、猜字谜。平:一字五笔,有些出奇,六十又差,八十有余;千:一个字,有十撇。

  b、编故事。生(牛一):它是牛小壮,在跑道上奔跑。

  c、数笔画。万:一笔横,二笔撇,三笔横折钩,一共有三笔。

  d、看实物。门:观察教室的门框,学习“门”字。

  e、找朋友。户:“尸”字上面加一点,就是“户”字。

  f、出示生字,多种方法识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领读)

  g、给生字戴帽子:拼音作帽子,找准生字给戴上。

  总之,通过以上多种形式,大面积,分层次的听读、识字活动,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对古诗的整体记忆,发展儿童了的语言;同时,利用拼拼音的方法和无意识的识字作用,达到识字的目的。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激疑:同学们读了这首诗,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2、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归纳并板书。

  样子:头上红冠

  大公鸡 颜色:满身雪白

  打鸣:一叫门开

  3、出示表格练习(口答)

  4、突破难点,学习最后两行。通过认识祖国的地图,教读祖国的名字和欣赏祖国的风景图片等方式,学生情感得到了熏陶,入情入境,从而达到与作者、教材情感的共鸣。

  (四)、品词赏句,感悟诗情

  1、自由读第一句,看图想一想:这只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有什么特点?(头上红冠,满身雪白。)

  (1)出示图片,让学生再次看一看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理解“头上红冠”和“满身雪白”。(2)指名表演大公鸡“走”的神态。(3)教师小结: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只大公鸡,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见过大公鸡的叫声吗?有谁知道它一般在什么时候叫?我们学习第二句就知道了。

  2、指名读第二句,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大公鸡怎样叫?

  (1)理解“叫”。(2)提问:大公鸡一叫,人们就去干什么?(学生据古诗内容回答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3)说一说这句诗的大意。(4)体会大公鸡的勤劳:这首诗的作者喜欢这只大公鸡吗?为什么?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因为学生预习时,大多已经将古诗背诵会了,所以该环节只需要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诵读即可。

  (六)、回读古诗,完成作业

  1、按古诗原文填空。

  不敢轻言细语,一叫开。

  大公鸡

  样子颜色打鸣

  2、画一只大公鸡,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在画的左上角题上《画鸡》这首诗,左下角写上自己的名字。

  (七)、课外延伸,积累语言

  选择一种动物,介绍它的样子,从而将课堂延伸至课外,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继续保持,并促进了学生间,学生和家长间的交流、沟通。

《画》教案1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各种玩具进行印画。

  2.体验玩玩具印画的乐趣。

  3.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颜料、各种玩具、作业纸若干。

  2.学习单《玩具印一印》。

  活动过程: 一、出示玩具,引起兴趣教师:你们玩过这些玩具吗?怎么玩呢?

  二、介绍印画的方法1.教师提问:你们都知道这些玩具怎样玩,老师有一种新的玩法,你们想不想看?

  2.教师示范印画的方法:先将玩具的一面浸在颜料中,然后将玩具拿起,等颜料不往下滴时,在大纸上印一下。

  三、幼儿操作1.给幼儿准备好浓度的颜料水,再发下学习单《玩具印一印》,请幼儿先选好喜欢的玩具,印出自己想要的图画。

  2.重点指导幼儿如何蘸颜料印。

  四、评价作品幼儿共同欣赏自己的玩具印画,并相互交流。

  教学反思:这堂课下来,让我最遗憾的是从玩具的选择上,我觉得没有让幼儿准备自己喜欢的玩具,这是一个缺陷最大的地方,幼儿应该有一个自主选择玩具的机会,这或许也会是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我自己给幼儿提供了班级里平时经常玩的拼插玩具,拓印的时候感觉效果不是很明显。还有在幼儿一看到颜料的时候特别的兴奋,因为她们是第一次接触,觉得特别的新奇,兴趣特别高,恨不得马上就可以动手操作。可以在我开始示范的过程中,我发现我调的颜料太稀了,浓度不够,以至于在印画时,形状不是很明显,玩具的'形没有凸显出来,由于幼儿还不太会用颜料,以至于在拓印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细节方面的问题,有些幼儿一直在重叠地印画,整张画纸都很凌乱,没有显出单个玩具印出来的模型,在操作过程中,桌子上和幼儿的袖子上也沾上了一些颜料,这是我忽略的地方,以后需要注意和加强。为了让幼儿的作品变得更加完整,我在幼儿拓印的基础上,画上了一件小T恤。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会先操作,在操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减少课堂上细节问题的影响。

【《画》教案】相关文章:

《画》教案03-20

‘教案’红色的画教案01-02

小班画教案01-06

画杨桃教案01-16

《画杨桃》教案03-30

雪人画教案04-11

画音乐教案01-03

少儿画教案01-04

玲玲的画教案02-22

《流动的画》教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