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教案

时间:2023-12-11 09:56:02 赛赛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三顾茅庐》教案14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实用的《三顾茅庐》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三顾茅庐》教案14篇

  《三顾茅庐》教案 1

  一、教学理念:

  1、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探索自主探究的开放的课堂模式。

  2、以语言材料为载体,以课文为例子,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位学生乐学、善学。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3、情感目标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三、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

  理解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披文入情。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还深入地学习了刘备一访诸葛亮。

  2、你想进一步研究刘备吗?研究什么?(略)要研究刘备,还涉及到他的'弟弟张飞,那么,我们怎么来研究这两个人物呢?让学生说,通过阅读,抓住人物言行、神态等来理解。

  (二)自主选择,合作探究。

  1、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深入学习课文,完成填表。(把表格发给学生。)

  一顾

  二顾

  三顾

  怎样一个人刘备

  (言、行、神态)

  问又问

  失望而回

  张飞

  (言、行、神态)

  失望而回

  (1)如果对张飞感兴趣,找出描写张飞的言行的句子填入表格。

  (2)如果对刘备感兴趣,找出描写刘备的言行、神态的句子填入表格。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巡回,了解学情。

  2、研读刘备、张飞的句子。(按学生回答的顺序讲)

  (1)研究刘备的同学交流。

  按学生交流的情况分别投影,重点落实字词,这些句子要具体讲,认真读,读出感情。随机板书:斥责张飞、下马步行、阶下恭候、赶紧谒见。

  学生另外找出的有关刘备的句子,让学生说说读读就可以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2)研究张飞的同学交流。

  用同样的方法投影出示,读读议议,可以看出张飞是个怎样的人?

  (3)文章主要是写刘备,但同时也把张飞写进去了,这是否多余?分小小组讨论。

  然后交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点拨,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随机板书:反衬

  (4)对比朗读,愿意朗读张飞的读出他的莽撞无礼,愿意朗读刘备的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三)课外延伸,激发兴趣。

  引导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尤其是这篇课文的有关章节,以更好地理解课文,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顾茅庐》教案 2

  教学目标:

  1、理解“呵斥”“拜见”“恭恭敬敬”等词的意思。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理解刘备三请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心情,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品读张飞的语句,理解对比反衬的写法,并对张飞形象进行多角度认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懂得只有尊重人才,才干大有作为。

  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读刘备三顾茅庐时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语句,体会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2、开放文本,激发同学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同学对刘备诚心诚意的共鸣。

  2、读张飞的语句,理解对比反衬的写法,并对张飞形象进行多角度认识。

  教学准备:

  投影设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读了《三国》吗?你知道刘备是什么人吗?(相机示刘备图片,介绍刘备资料)

  2、 今天俺们就来学一个关于刘备的故事---(示课题)《三顾茅庐》。课题中“顾”是什么意思?“茅庐”呢?谁能来解题?(提示说清人物、地点、事件)

  二、初读课文

  1、汉室皇叔刘备为什么要一请、二请、三请这个一介草民诸葛亮?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一读课文,将读不准,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是什么原因?书上是怎么说的?哪一小节告诉俺们?(指名读第一小节)

  三、聚焦刘备

  1、请你读读2---4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圈出有关词语,考虑: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2、预设交流:

  A:“俺冒着风雪,就是为了让孔明知道俺的诚意。你怕冷,自身回去吧!”

  天气这么冷,还去——说明诚心诚意。(还有那些写天气的词?数九寒天、雪花纷飞,还有天寒地冻)

  B:“刘备第三次来到诸葛亮的家中,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就恭恭敬敬的等在房门台阶下等诸葛亮醒来。”

  说明刘备很有诚意。

  师导:是呀!诸葛亮在温暖的被窝里呼呼大睡,刘备却恭恭敬敬地候在门外,那可是早春,春寒料峭,挺冷的。(教师作恭恭敬敬地等候地样子,持续5秒钟)

  师导:俺想,刘备的人是傻傻地站着,他的脑袋肯定是骨碌碌地转着。你想,此时此刻,刘备会想一些什么?

  C:“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刘备在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马步行,也可以说明他的诚心诚意;还有半里地就下马,其实,诸葛亮也看不到,就更说明它是真的诚心诚意的。

  D: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

  a、从“刘备生气地说张飞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

  b、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批评张飞,说明他对诸葛亮很有诚心。

  c、刘备和张飞的关系,能说的具体一些吗?介绍“桃园三结义”故事

  d、是啊,为了诸葛亮,刘备竟然生气地说自身的兄弟。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在第二小节)

  俺和你一起来读读好吗?(老师读张飞的话,同学读刘备的话。)

  e、配上表情、动作分角色朗读对话。

  E、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a、又等了一个时辰和快步,表示处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和渴求,也可以说明他很诚心诚意。

  b、刘备为请诸葛亮怒斥张飞,冒着风雪寒冷,三顾茅庐,还有半里地就早早的下马步行,还在房门外恭候多时,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赶紧见面……现在,你是诸葛亮,你耳闻目睹了刘备的所作所为,你会怎么想?

  c、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就走上了为了国家统一大业的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四、探究张飞

  1、同学们除了从刘备的言行中体会到他的诚心诚意,请你们再读读课文,你们还从哪里也能体会到他的诚心诚意?(张飞的无理)

  找出描写张飞言行的句子并出示:

  A、再读一读,你体会张飞是什么性格?

  B、课文不是在写刘备吗?作者为什么要来写张飞,能不能不写他?(四人小组讨论)

  (作者采用对比反衬写法,突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2、你们认为作者描写张飞是为了突出刘备的诚心诚意?那你们用朗读来告诉俺。

  对比读(出示刘备张飞的对话,选择合作读——点名读)

  理解刘备为什么对张飞要“呵斥——大声呵斥”?

  五、拓展延伸

  1、讨论问题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第四节)

  出示句子: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A、“茅塞顿开”是什么意思?

  B、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C、这句话作者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做了什么?

  D、指名读。

  2、同学们,刘备听了诸葛亮的一番议论,更敬佩他了,诸葛亮看到刘备三顾茅庐,又肯虚心请教,就答应了。

  后来,诸葛亮辅佐刘备,打了许多胜仗。

  (1)你知道打了哪些胜仗吗?(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

  (2)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战略计划,逐渐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后来刘备称帝蜀国,刘备高兴地说“俺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三顾茅庐》教案 3

  【教学目标】

  1.朗读讨论毛宗岗的评点内容。

  2.灵活运用此法评论名著片段。

  【课前准备】

  有关文评诗词,三大名著片段。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涉猎古代文评,了解古代文评典故佳话,比较阅读拓展知识视野。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了解情况,充分铺垫

  教学不打无准备之仗。一开学,我就作了一个小小的调查。发现我们这些刚升入四年级的农村孩子,读过大部头的《三国演义》的几乎没有,看过电视连续剧或者少儿版的《三国演义》的也是一小部分,只有少部分男同学搜集过大量的三国人物卡,对其中的一些人物和事件略知一二。针对这种情况,如果我们拉出来就上这篇课文,很可能出现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的现象。作为课堂主人的学生无法真正进入角色,无法真正体验感悟到文章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于是,我布置了一项长时间的预习作业:建议同学们自己去阅读《三国演义》;建议同学把搜集过的三国人物卡带到学校,在课间玩耍时互相交流;同时,我也利用晨会课、中午午读时间给同学讲三国故事。虽然,孩子们只是模模糊糊、囫囵吞枣地了解了一些三国内容,不过,这样做,很好地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探究课文的欲望。这正是我所期望的。

  二、课中,以读为本,多法并用

  (一)情境导入

  1、上课伊始,在悠悠的古乐中,我抱着一本《三国演义》走出,并缓缓叙述:“《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书中有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

  2、拿出“诸葛亮、张飞、关羽、曹操、孙权、刘备”这些人物的卡,通过实物投影放大,让学生根据人物的特征猜猜他是谁,并作简单介绍。

  3、转入课题:“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于是历史上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个故事。”

  (悠悠古乐把学生带入了历史的情境,三国人物卡把学生的目光集中到几位重要人物的身上,教师的叙述把学生自然地领入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释题

  “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呢?你能通过朗读课文来解释吗?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生1:刘备三次到茅庐去。

  生2: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

  生3: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到茅庐去拜访诸葛亮。

  生4:桃园三结义三次拜访诸葛亮。

  (以往的解题,往往是直接让学生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或者让学生根据题目质疑,而这次是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来释题。实践证明,这一富有创意的设计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各种答案喷涌而出。课堂上的热闹已不是流于形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精神真正得以体现。)

  (三)赛读体会,学习第二自然段的对话

  1、刘备三顾茅庐,前两次都没有见着诸葛亮。课文重点写了第三次拜访的经过。第二自然段写了去之前张飞和刘备的对话。

  2、张飞叫嚷起来,他是怎么叫的,老师也来读一读,请同学们评一评老师读得怎样?你愿意跟老师比一比吗?

  3、刘备听了很生气,他怎么说的,指名学生读,请大家评一评他读得怎样?你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4、师生合作读对话,同桌合作读,体会张飞、刘备不同的性格。

  (多形式的评读、赛读、合作读,增加了读得趣味性。加上一开始老师的范读就比较夸张到位,学生易于摹仿,学生自然地体会到张飞这个人个性比较豪爽、鲁莽,刘备比较稳重,尊重人才,为学习后文奠定了基础。)

  (四)看、议、读、悟,学习第三自然段的动作

  1、看一看:刘备究竟是怎么拜访诸葛亮的呢?请看录像。(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中的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当吻合。)

  2、议一议:欣赏完毕,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议一议你看到了什么?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汇报。

  生1:离诸葛亮家很远,刘备就下马步行。

  生2:刘备敲门很轻。

  生3: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于、张飞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上等候。

  生4:他们等了很长时间。

  生5:一听到诸葛亮醒来,刘备就快步走进草堂,与他相见。

  3、读一读:再来让学生读课文。学生的脑海犹如放电影一般全活了。

  4、悟一悟:此时,请学生谈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的感受是真切的:刘备等人十分耐心,其实他内心急切,足可以看出刘备待人的真诚。

  (五)串教比喻

  课文里有三个比喻句:

  1、那里的山岗蜿蜒起伏,好似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2、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3、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它们分布在课文的三个不同的地方。如果一句一句教,既繁琐,学生又不易理解。于是,我在讲到刘备终于见到诸葛亮后,把这三个比喻句连成一串珍珠一块儿教:“刘备的诚意终于打动了诸葛亮。刘备如此虔诚邀请的人肯定是个了不得的人物。”(教第1句)“诸葛亮出山后是怎样辅佐刘备的呢?”(教第2、3句)这样既节省了时间,有前后贯通,融为一体。

  三、课后,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课文学完了,但我在想,我们难道仅仅是告诉学生这样一个历史故事吗?答案是否定的,不。

  我们不仅要知道这样一个故事,知道刘备求贤若渴,待人诚心诚意,还要让学生换位思考:假设当时站在门外等候诸葛亮的是你,你会怎么做?在日常生活中你待人真诚吗?

  我们不仅要知道这样一个三国故事,还要继续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的其它故事,品位祖国的灿烂文化。我设计了以小队为单位出一期“话三国”手抄报,举行一次班级“讲三国”故事比赛。

  (可喜的是教完这篇课文,班级里几乎人人有了一本《三国演义》。连平时成绩较差的同学也课间放弃休息,捧着《三国演义》如饥似渴地读着。在教学这一单元后面练习中的“熟记成语”时,有同学发现这八个成语(初出茅庐才华横溢/ 料事如神胆大心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独木难支回天无力)就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给我们构建了一个鲜活的多维立体的诸葛亮形象。

  教后反思:

  1、“生活处处皆语文。”课堂上的40分钟,就是学生生命里的40分钟,学生是在学语文。而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巩固,各种实践活动,学生都在学语文,用语文。我们老师应该充分理解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使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紧密衔接。老师不单是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而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的求知欲。特别是像这一类历史性题材而且是选自古典名著的美文,更应该引导学生到美的世界去探求,去创造,让知识内外沟通。这样的教学才具有可持续性。

  2、“功夫在课外,得法于课内。”要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学语文,首先必须上好语文课,使学生爱语文。这节课较好地改变了目前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摒弃繁琐的分析,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重点,让学生自读自悟、乐于探究、主动求知,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在合作学习中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三顾茅庐》教案 4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概括主要内容。

  2、理解人物形象,抓关键字词句感悟人物的性格特点。

  3、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4、学习古典小说,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

  二、合作探究

  1、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说说从哪个角度来概括的?

  2、分析人物形象。

  <1>刘备来茅庐邀请诸葛亮,在哪些地方足见其诚心诚意?

  请找出相关语句内容进行交流概括其形象

  链接;刘备死后,诸葛亮回忆往事时写下《出师表》,看他是怎样看待当年刘备三请他的?展示《出师表》节选。

  3、文章主要写刘备与诸葛见面,却多次写张飞,文中是怎样刻画张飞的,有什么作用?

  小结:

  三、总结巩固

  仿写运用

  类文阅读:《借东风》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哪些故事?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的?

  五、作业布置

  《三顾茅庐》教案 5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对描写刘备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的反复朗读,体会刘备访求贤才十分虔诚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

  2、根据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学感悟

  刘备前两次去隆重拜访诸葛亮都未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这次他成功了吗?刘备是怎样打动诸葛亮的?请同学们看学案25页巩固练习“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边读课文边用笔画出有关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读一读,想一想,作出简单的批注。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

  三、讨论交流

  1、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内交流展示。

  四、点拨引导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

  1、从“刘备生气地说张飞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

  2、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批评张飞,说明他对诸葛亮很有诚心。

  3、是啊,为了诸葛亮,刘备竟然生气地说自己的兄弟。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在第二自然段)

  4、教师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5、同桌互读刘备、张飞的对话部分,进一步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6、在刘备的责备下,张飞答应不再无礼,于是兄弟三人上路了,他们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景物?作者是如何描写观察的?

  7、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1)刘备在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马步行,也可以说明他的诚心诚意。

  (2)还有半里地就下马,其实,诸葛亮也看不到,就更说明它是真的诚心诚意的。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轻轻敲门。

  刘备轻轻地敲门,“轻轻”表示注意轻敲,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地礼貌和尊重。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1)刘备知道诸葛亮正在午睡,所以尽量放轻脚步,轻轻地走进去,防止惊醒先生。

  (2)刘备第三次来到诸葛亮的家中,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就恭恭敬敬的等在房门台阶下等诸葛亮醒来,说明刘备很有诚意。

  (3)想一想,谁对谁是恭恭敬敬的?

  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8、在隆重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重策略,说说策略的内容。

  9、刘备听了诸葛亮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后,刘备感到“茅塞顿开,像拨开乌云见青天。”

  你知道刘备在见到诸葛亮之前对自己的统一大业处在什么样的迷茫之中吗?

  10、所以听诸葛亮这么一分析,他——(学生接读……“茅塞顿开,像拨开乌云见青天。”)

  11、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1)师:“茅塞顿开”就是——(生接:拨开云雾见青天)

  (2)能使迷茫中的刘备“茅塞顿开”这样的计谋肯定很高。可见诸葛亮很有才华,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雄才大略)

  (3)诸葛亮出山后,帮助刘备打了许多胜仗,说说你知道哪些胜仗?

  (4)有了这样的体验一定能把刘备的这句话读好!

  (5)师: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师引读——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六、布置作业。

  写话: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三顾茅庐》教案 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朗读体会比喻的作用。

  3.感受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1.感受课文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刻画刘备尊重人才,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

  2.学生理解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写刘备第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2.《三顾茅庐》主要讲了刘备和诸葛亮的故事,在深入学习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人物的身份。

  3.在课文中,刘备三顾茅庐,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意到底有多真?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走近刘备,听其言,观其行,感其心,这也就是说听听刘备在请诸葛亮出山的时候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感受刘备的心意。

  二、悟语言,感受拜访前初印象

  1.谁来读一读第2自然段?

  2.朗读指导张飞的话

  读书应该读出人物的特点,看看提示语,张飞是怎么说这句话的?(理解“嚷”:大声叫)那应该怎么读?(指读)

  就这一句话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张飞?(鲁莽、急躁、粗鲁)

  张飞说的这句话里面哪个动作最能表现他的鲁莽、粗鲁?(“捆”),再读一读,读出莽张飞的感觉。(指读)

  一句话,一个字就刻画了一个鲜活的人物,这就是名著的魅力!(齐读)

  3.指导朗读刘备的话

  从刘备的话中,你听出了什么?(指读)(生气、尊重人才、求贤若渴)

  刘备和关羽、张飞是什么关系?当年桃园三结义,这么多年南征北战,同生共死,手足情深,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责怪自己生死兄弟,这足以说明刘备对人才的——

  一句斥责之言,我们听出的是刘备对人才的渴求与尊重啊!(齐读2小节)

  二、品动作,感受等候时的深印象

  1.过渡:刘备拜访贤才的诚心不仅表现在他对张飞的斥责之言中,还表现在他许多细微的动作中,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刘备对贤才的敬重与诚心?用笔画出来。

  2.交流

  下马步行

  “一里”是500米,“半里”就是多少米?(250米)“半里多路”就是三百米左右。补充介绍:古代人看到特别有地位或自己特别敬仰的人,文官就会落轿,武官就会下马,以表示极大的尊敬。这么远的路,他为什么不一直骑马到跟前呢?现在,刘备远远地就下马步行,说明什么?(他怕马蹄惊扰了诸葛亮,骑在马上有高高在上之感。)

  这一切,诸葛亮看得见吗?万一诸葛亮不肯出山,这段路不是白走了吗?(越是看不见,越能体现刘备访求贤才的“诚心诚意”)让我们读好这句话。(指读、齐读)

  两个“轻轻地”

  轻轻敲门:使敲门声不要太大,体现了对贤者的礼貌、尊重。

  轻轻地走进去:尽量放轻脚步,防止惊醒先生。

  恭敬等候(这段话还有一个词也能表现出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是什么词)

  (出示“恭恭敬敬”)一起读这四个字。“敬”就是(尊敬)“恭”字下面是什么?(“心”)发自内心的尊敬,读好这个词。

  想想刘备是怎样站的?谁来表演一下(身体直立、微微低头,双手抱拳,很有礼貌)这就是恭恭敬敬

  让我们自己在下面读一读这段话,感受一下刘备的诚心诚意以及对人才的尊重。(练读、指读、齐读)

  刘备就这样恭恭敬敬地站了多久? “半晌”就是好长一会,起码也得一个小时,“又等了一个时辰”如果让你站这么长时间,你会觉得怎样?《三国演义》原著中用了四个字“浑身倦困”。

  3.师小结: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方能成就大业。所以“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到今天也成为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专用成语了。刘备下马步行走出了诚心,恭恭敬敬等出了诚意,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心感动了。让我们一起读一下屏幕上的片段,感受一下刘备的诚心诚意和尊重人才。(板书)

  三、想形象,感受相见后的欢愉

  1. 过渡:见面后,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

  2.引读第4自然段,说说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值得刘备这样去请?(板书)

  3.出示:“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三顾茅庐前,刘备对天下形势看得清吗?就像浓浓云雾遮住了青天,层层茅草堵塞了心口,而现在,听了诸葛亮的一番话,刘备一下子就明白了,就像——堵在心口的茅草立刻(消失了)这就叫——茅塞顿开。难怪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

  4.出示:“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概括成一个成语就是——(如鱼得水)

  鱼和水是什么关系?谁是鱼?谁是水?刘备把自己比作鱼,把诸葛亮比作水,想说明什么?

  这两句话,既是写刘备,又是写谁?其实文中还有一个地方也写了诸葛亮。

  5.出示: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水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引读)那里的山冈——,几片松林——,潺潺的溪水——、茂密的竹林——,景色——。

  明明写的是隆中的美景,哪里写了诸葛亮?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飞的是——(诸葛亮)人们恰好称诸葛亮为——(卧龙先生)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他时时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

  诸葛亮为人刚毅如山,正直如松,心明如水,谦逊如竹,与山冈、松柏、溪水、翠竹是何等相似;尤其是将蜿蜒起伏的山冈比作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又和“卧龙先生”扣合,暗示了诸葛亮的非凡才略。这在写作上叫:环境烘托。让我们美美地再读这一段文字。(齐读)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你们看,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把一个“诚心诚意、尊重人才”的刘备的形象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通过对环境描写、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看来,要把握人物形象,大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可适当进行环境描写,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三顾茅庐》教案 7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积累字词。

  2、疏通文意,理清故事情节。

  3、分析人物形象并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4、通过古典小说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疏通文意,理清故事情节。

  难点:分析人物形象并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导自学(8分钟)

  明确自学要求,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合作探究:有疑惑的地方同桌可以进行合作交流。

  自学要求:(大屏幕出示)

  (一)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及作品。

  (二)画出生字词语。

  (三)疏通文意,理清情节。

  二、展示反馈(时间:7分钟)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三遂平妖传》等。

  2、作品:《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兴废争战、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3、补充背景介绍:《三顾茅庐》这篇课文发生的背景是:建安十二年(207年)冬至十三年(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次到卧龙岗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

  第三次终于相见。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课文就是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的。

  (二)生字词语

  拜谒(yè)

  今番(fān)

  叱(chì)

  侥幸(jiǎo)

  岂可相强(qiǎng)

  谬(miù)

  倾颓(tuí)

  窃命(qiè)

  沔水(miǎn)

  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经世奇才:旧时称治国安民的才能。

  思贤如渴:比喻迫切地想延致有才德的人。

  顿开茅塞: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三)理清情节

  1、释题:三顾茅庐

  明确:三顾茅庐”是三次拜访茅庐的意思,“顾”的意思是拜访。

  三顾茅庐指刘备为了兴复汉室,建功立业,三顾茅庐寻求智者诸葛亮的帮助,摆脱困境的事。

  2、情节

  开端(①):刘备力排众议,决定三顾茅庐。

  发展(②):刘备第三次得以成功遇见诸葛亮

  高潮(③):诸葛亮隆中三分天下,谋兴邦定国之策。

  结局(④):刘备拜请诸葛亮出山相助。

  三、精讲点拨(时间15分钟)

  (一)刘备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从刘备的动作(下马步行、等候、徐步而入等)、神态(拱立阶下),语言(其时刘备已年过40,孔明才27,刘备却称孔明为“大贤”并称“拜见”)可以看出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正面描写

  礼贤下士、求贤若渴。

  (二)张飞、关羽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写二人的反对有什么作用?

  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

  明确:张飞的话表现了他直爽、鲁莽、暴躁、不计后果的特点,也写出了对备的忠心。

  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况吾欲见大贤耶?”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

  稳重、顾全大局

  明确:二人的反对,反衬出刘备的有远见、有诚意以及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侧面描写)

  (三)结合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大智大勇。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明确:短短数语,描绘了诸葛亮的外貌、表现了他超凡脱俗、飘飄然同神仙的非凡气质。

  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的内容被后人称作“隆中对”,请你说说,“隆中对”是如何帮助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的?

  【明确】

  对曹操,诚不可与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对荆州,可争,作为根据地。对益州,可图,作为根据地。最终目标:成霸业,兴汉室。

  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有雄才大略

  次日,诸葛均回,孔明嘱付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后人有诗叹曰:“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明确:淡泊名利,喜爱躬耕的闲适。

  (二)课文写刘备听完了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后,说“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也让刘备找到了实现宏愿的途径,兴复汉室有了可能性。)

  (四)人物小结

  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宽容大度、虔心诚意,有远见、有政治抱负。

  张飞:性格暴躁、鲁莽。

  关羽:稳重、顾全大局。

  诸葛亮:雄才大略,深谋远虑,谦虚谨慎,淡泊名利

  关心人们疾苦。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合作探究:先指名学生展示,有困惑的地方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3、教师明确或点拨。

  作为一篇小说,课文刻画人物用了哪些手法进行描写?

  典型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对比突出人物性格;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四、梳理归整(时间2分钟)

  文章通过刘备“三顾茅庐”之事,既表现了他为兴蜀汉大业而礼贤下士的宽宏气度和求贤若渴的精神,也展示了未出山便晓天下事的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五、拓展延伸(时间2分钟)

  学了《三顾茅庐》后,你有什么收获和启发呢?

  学生谈,考虑不到的教师指点

  明确:

  1、我们对人一定要诚心诚意;

  2、当今社会也要形成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风气;

  3、要学习诸葛亮,平时刻苦攻读,关心天下事,立志成才。

  六、教师小结(时间2分钟)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唯一让我们记住的那就是刘备对人才的尊重,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古训:尊重人才。只因刘备有了这样的优良特征,才能收获孔明的结草衔环以报,才能建立起一方霸业。我们今后要学习人物的优良品质,也开创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一片天。

  《三顾茅庐》教案 8

  学习目标:

  1.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和三个重点词语。

  2.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语言。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意。

  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学生对刘备诚心诚意的共鸣,培养以诚待人,诚心实意去做事情的感情。

  学习思路:

  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中,在充分的读中,发现诚,感悟诚,表达诚,提炼诚,赞美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题质疑,初知大意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回忆《三国演义》中有哪些有名人物,重点谈论刘备、张飞、关羽、诸葛亮四人,前三者在桃园为振兴汉室而结义,那诸葛亮又是怎样加入这支队伍的呢?

  引出:三顾茅庐

  今天我们要来探讨一下这篇课文——《三顾茅庐》。根据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中“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改写的。

  板书:三顾茅庐

  二、整体感知文本,读课文。

  1、同学们,已经初读过课文了,那应该知道(a.谁三顾谁的茅庐?b.为什么三顾茅庐?c.结果怎样?)

  理解课题:刘备三次去草屋恳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完成大业。

  2、“三顾茅庐”是一个成语,在现代生活中常指什么意思呢?

  (明确:泛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在课文中,刘备是怎样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呢?

  要想细细品味刘备这深深的诚意,咱们还得好好地读读课文。请大家把你认为最能体现刘备真心诚意的语句找出来,放开声音自由地读一读这些地方,感受感受。(学生读课文)

  三、重点质疑,读中感悟

  可从刘备的`语言来探究:

  a.品读刘备、张飞第一次对话

  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重点品悟:胡说、大贤及反问句。

  b.自由对读后三次对话

  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

  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张飞说:“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

  c、刘备、诸葛亮的对话

  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

  如称孔明为“大贤”,自称“谒见”等,反映出刘备态度谦恭,很有诚意。

  教学时重点抓好朗读,让学生用自己的感悟所得读好刘备的话。

  可从刘备的行动方面来探究:

  回到住地新野,刘备派人去隆中打听。过了几天,得到回报,说诸葛亮回来了。刘备叫人立即备马。

  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叫人立即备马”“下马步行”“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赶紧下拜”等词句着重表现了刘备的“诚意”。

  可从环境描写方面加以探究:

  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

  三人冒雪走到卧龙冈,刘备轻叩柴门,开门的还是上回那个书童。

  “数九寒天”“冒雪”等词体现出刘备决心大,心意诚。

  可从张飞的态度方面加以探究:

  张飞的鲁莽反衬出刘备的谦恭与诚意。

  教师小结:理解人物形象,不仅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入手分析,还可以从环境描写、人物之间的彼此衬托等方面来理解。(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读读议议,保护学生的独特见解,真正做到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维开放。)

  归纳:同学们寻找得很全面,很准确,分析得也很透彻,但只是零星的、分散的表达,现在我增加难度,要求同学们寻找一个好的方法,把它整合起来概括地回答。先自己试试。

  课文最后一句说诸葛亮辅佐刘备打了很多胜仗,你知道有哪些胜仗?

  你们的知识真丰富!诸葛亮帮助刘备打了很多很多胜仗,而且最后建立了蜀汉王朝。你想,到那时,张飞回忆起三顾茅庐时的情景,心里又会怎么想呢?请你写在书本上。

  是啊,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方能成就大业。古时候是如此,在知识就是经济,人才就是财富的今天,就尤为突出了,所以“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到今天也成为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代名词了。

  《三顾茅庐》教案 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国演义》,把握小说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整体把握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说情节发展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刘备虚怀若谷、礼贤下士的胸怀,及诸葛亮足智多谋的才学,提高自身素养。

  学习重点理清文章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理解部分文言词语的现代意思,掌握小说的艺术特点。

  学法指导朗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刚才我们观看的“三顾茅庐”的故事是历史上有名的一段佳话,是导演根据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片段改编而成的,生动地再现了刘备三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那么,小说是如何表现这一情节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作,共同去体会和感受其感人之处。

  一、助学资讯

  1、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2、作品介绍:《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3、背景介绍:官渡大战,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刘备听从徐庶建议,去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三次到隆中才得以见到诸葛亮。本文是第三次拜访。

  二、字词积累

  理解词语。

  如雷贯耳:像雷声穿过耳朵。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经世奇才:有整治天下的罕见才能。

  思贤如渴:形容迫切。比喻迫切的`想延致有才德的人。

  顿开茅塞:比喻受到启发,思想豁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三、整体感知

  1、文中刻画了哪几个人物?

  刘备、诸葛亮、张飞。

  2、通读课文,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刘备三顾诸葛亮,孔明隆中出对策,感其诚,出山辅佐。

  3、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三顾茅芦,拱立阶下——刘备问计,孔明对策——拜请辅佐,感恩出山。

  一、研读主要情节。

  1、刘备三顾:找出人物的不同表现。

  刘备:下马步行,拱立阶下。

  张飞:大怒,欲放火。

  孔明:仰卧几席。

  2、刘备问计:他的话包含哪几层意思?

  (1)表明身份及诚意。

  (2)分析现状,表明志向。

  (3)求开愚拯厄之计。

  (4)表达心中疑虑。

  3、孔明对策:

  (1)他为刘备献策包括哪几层意思?

  A、分析曹操、孙权两大势力的状况,分清敌友,采取不同的方针。

  B、指出荆、益二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和夺取的可能性。

  C、规划政治蓝图,打消刘备疑虑。

  (2)孔明为刘备规划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汉室兴,大业成。

  (3)怎样实现这一目标?

  以人和为基础,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

  二、分析人物形象。

  1、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刘备、诸葛亮的形象特征及作者塑造人物采用的手法。

  (1)刘备:谦虚、礼贤下士、不耻下问、求贤若渴、气度宽宏。

  正面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侧面衬托:以张飞、关羽的言行烘托出刘备的谦虚、礼贤下士。

  (2)诸葛亮:淡泊名利、高雅不群、超拔不凡、不出门便知晓天下事、足智多谋。

  正面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

  侧面烘托:司马德操、徐元直的推介。

  (3)张飞:鲁莽、急躁、讲义气。

  描写方法: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三、小说中多次出现诗词,有什么作用?

  小说中三次使用诗词:第一次是孔明醒后所吟的诗,表现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品质;后两首是后人的赞诗,是对诸葛亮的才华与品质的赞誉。三首诗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才华和人生追求。

  四、概括小说的艺术特点。

  1、故事情节生动曲折。

  2、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3、铺垫烘托突出形象。

  文章主旨

  小说通过刘备“三顾茅庐”,既表现了他为兴蜀汉大业而礼贤下士的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求贤若渴的精神,也展示了未出山便晓天下事的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反思

  学生对《三国演义》比较感兴趣,但对古典小说的阅读还有一定的字词障碍。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的“已知”,用“兴趣”为桥梁,激发他们去探究“未知”,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先易后难,从情节入手,到分析人物形象,最后探究写作特色,层层深入,抽丝剥茧,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不足的是,对人物及作品的相关情节拓展不够,课外阅读时间不足,学生综合素养还需进一步提升。

  《三顾茅庐》教案 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字,掌握多音字“塞”,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与一处景色。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

  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1、复述课文

  2、用“来到……只见……”句式写一处景。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诸葛亮吗?他是怎样一个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

  看来大家都知道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他是刘备的得力军师,那么他怎么会成为刘备的军师呢?还有一段故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2、板书课题:三顾茅庐。

  3、释题:

  (1)理解“顾”“茅庐”

  (2)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 自学课文,小组交流

  1、 出示自学要求

  (1)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先小组交流解决不了的,写到黑板上集体交流。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 检查自学情况

  (1)汇报自学情况。

  (2)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分段内容给课文分段。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

  2、仔细观察,交流记忆方法

  3、快速默记

  《三顾茅庐》教案 11

  教学目标:

  1.理顺本文字音。

  2.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整体内容。

  3.了解刘备及诸葛亮的性格特征。

  4.体会并学习本章节烘托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整体内容。

  2.了解刘备及诸葛亮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体会并学习本章节烘托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听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进入情境。

  这首歌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电视剧演的很精彩,但其实,《三国演义》的原著写的更精彩,尤其是对智诸葛亮的描写。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和诸葛亮出山有关的《三顾茅庐》。

  二、作者介绍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三国演义》介绍

  1.“演义”即根据史实,敷演大义,在叙事中融进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政治的和道德的评价。“演义”还是特定的文体。

  2.《三国演义》的基本内容:

  (1)纵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共97年的历史。全书120回,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33回)

  主要写汉末动乱和群雄并峙,曹操集团的崛起和壮大。

  第二部分(34—85回)

  主要写刘备集团的崛起和壮大,三国鼎立,蜀国南征北战,互相争雄的局面。

  第三部分(86—120回)

  写三国的衰落,最终为司马氏所统一,建立西晋王朝。

  (2)横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魏、蜀、吴三国间尖锐复杂的斗争;展示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战争史;描写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手段;在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经验,堪称是一部谋略百科,有相当的认识意义和借鉴价值。

  以浓墨重彩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

  3.《三国演义》主题:

  《三国演义》以儒家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了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的愿望,鲜明地表现出“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其中既有对明君贤相、清平世界的赞美与渴慕,对昏君贼臣、天下大乱的痛恨与厌恶,又有由于最终理想幻灭、道德失落、价值颠倒的惨痛现实所带来的悲怆与迷惘。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和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

  四、朗读课文

  1.自读课文,查找生字新词。

  2.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3.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熟悉课文。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识记并抄写生字,标音。

  《三顾茅庐》教案 12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理解“仰慕、傲慢、光临、辅佐”等词语的意思。

  2、能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分辨课文的详略,并认识这样的详略处理能突出刘备礼贤下士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刘备的言行,理解刘备荒请诸葛亮出山的诚意。

  教学难点:

  认识课文对张飞的描写来突出刘备的为人。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要点:

  整体了解课文,找出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起迄,并学习这一段落。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刘备求贤若渴、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东汉末年,战火纷飞,群雄纷争,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正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发生在那个时代的一个故事。节选自《三国演义》,它就是《三顾茅庐》

  (二)、揭题《三顾茅庐》并齐读课题。

  (三)、大家自由地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

  2、读通课文。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读后检查:

  1、指名读生字。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提问:

  A、课文记叙了刘备(),()请()出山,()的故事。

  B、解释“顾”

  C、课文提到了哪些人物。古人很有趣,除了他的姓和名,你还知道他的.字吗?

  4、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

  A、指名回答。

  B、齐读课文第一句话。

  (五)、再次读课文,课文的哪能几自然段写三顾茅庐。

  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六)学习第三——六自然段。

  1、师:时间过得很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打算第三次拜访孔明,说明什么?

  2、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用——划出表示刘备有诚意的句子。

  3、学习汇报:

  出示

  (1)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2)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地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立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3)刘备大声自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我一起去。”

  (4)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

  4、齐读上述几句话。

  5、师:刘备此时就直愣愣地站着呢?当时刘备会想一些什么?

  生:

  (1)刘备会想,待会儿见面该怎么说呢?

  (2)我怎么样才能让诸葛亮相信我的诚心诚意,帮助我完成大业呢?

  (3)他在想,我以第三次来了,诸葛亮这回该跟我走了吧。

  (4)为了诸葛亮,已经连张飞都骂了,我的心真得够诚了。诸葛亮就是一块石头,也地感动了。

  小结:这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过渡:刘备站在门外,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醒,他怎么样做?

  出示: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

  问:你们知道刘备是什么人吗?

  (1)大将军

  (2)汉朝的皇叔

  师:对,刘备是皇亲国戚,人称刘皇叔,他竟然给诸葛亮下跪,诸葛亮是什么人?

  回答:

  (1)读书人

  (2)普通百姓

  师:用张飞的话说,他是“一个村夫”,现在刘备竟然给诸葛亮下跪,足可以感动——天地。

  过渡:刘备冒着春寒,三顾茅庐,还有半夜里就早早的下马步行,还在房门外恭候多时,终于见到诸葛亮,赶紧下拜……现在,你是诸葛亮,你耳闻目睹了刘备的所作所为,你会怎么想?

  学生回答:

  (1)刘备对我可是一片诚意!

  (2)刘备对我这么诚心,我在他手下做官,要比我现在有趣。

  提问:

  (1)这个故事中的关键人物是谁?刘备。

  (2)既然写刘备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为什么课文几处写到张飞呢?请把课文写张飞的语句划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反衬出刘备的谦恭态度或诚心)

  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诸葛亮捆来就是了!”

  见刘备还站着等,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

  分角色朗读:刘备、张飞、诸葛亮、作者

  表演:刘备、张飞、诸葛亮

  四人小组讨论:学习了课文你觉得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诚恳、有毅力、求贤若渴、虚心求教、礼贤下士

  七、作业:

  刘备与诸葛亮边喝茶边谈些什么?把它写出来。

  《三顾茅庐》教案 13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大贤、辅佐”等词的意思。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学习刘备礼贤下士的品质,能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教学重难点:

  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揭题,质疑导入

  1、 谈话。

  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国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中,你最喜欢的.英雄是谁?

  2、 揭题。

  3、 质疑。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同学带问题自由读课文。

  2、 交流反馈:课文到底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3、 教师小结。

  4、 教学复姓。

  5、 介绍古人名号中的“字”。

  三、 细读课文,推敲重点

  1、 同学读课文,圈划出重点词句。

  2、 小组交流,互学互促。

  3、 交流反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刘备的诚心诚意?”教师根据同学的回答作随机教学。

  主要抓词:“立即”、“呵斥”、“大声呵斥”、“下马步行”、“恭恭敬敬”、“赶紧下拜”、“谒见”。

  句:“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昌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俺的诚意。你怕冷,自身回支吧!”

  “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俺一起去。”

  “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

  “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来理解刘备在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

  训练点:

  1)、 抓住人物对话进行朗读训练。

  2)、 抓重点句进行思维训练。

  3)、 写话训练。

  四、 小结过渡。

  五、 课外延伸,拓宽文路(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并深情朗读)

  “臣本布衣,躬耕干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自由朗读。

  2、这段短文中哪些是写三顾茅庐这件事的?

  六、 总结全文,引向课外。

  1、发散:除了《三国演义》外,你还知道哪些名著?

  2、总结。

  《三顾茅庐》教案 14

  一、 设计理念

  《三国演义》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影响深远的艺术形象。诸葛亮在小说中是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来歌颂的。《三顾茅庐》这篇课文着重写了刘备第三次前往隆重拜访诸葛亮的经过,表现了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诚心诚意的思想品格,同时体现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为此,我设计本文的教学,我以刘备拜访诸葛亮的诚心诚意为突破点展开讨论,自然地进入对诸葛亮的志向和才干的欣赏。

  二、 设计思路

  由播放《三国演义》片尾曲渲染气氛,相机导入,抓住一些词语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第二步,欣赏美景,感受“才华”。第三步,分析“言行”,感受“尊重”,第四步,我设计了如此“尊重,何以“为报”。最后,全堂总结,升华“尊重”,再《三国演义》的片头曲中结束本堂课。

  三、 教学目标

  1、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景色宜人;体会比喻句前后部分之间的关系。

  2、 通过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动作体会刘备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学习刘备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3、 感受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四、 教学程序

  (一)抓住词语,把握全文

  在这一环节中,我出示了三组词语,第一组都是课文中主人公的名字,第二组都是写隆重景色的词语,第三组则是写诸葛亮策略的'词语,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能将这些词语读准确,并通过自己的观察很快讲出他们的新发现。我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复习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另外,也想通过这一环节梳理学生的思路,讲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整体把握课文。

  (二)欣赏美景,感受才华

  我从隆重美景导入到三个比喻句的学习,用较为连贯的语言将课后习题四中的三个比喻句串成一个整体,并用比较句子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比喻句的后面部分是对前面部分的形象具体的说明,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让学生顺利进入到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

  (三)分析言行,感受尊重

  这一环节我把它定为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由找张飞的语言,刘备的语言,通过模仿他们说话来感受他们当时的心境,也在张飞的衬托下,更凸显刘备对人才的尊重。并自由谈谈体会,这一形式我觉得看似形散,神却不散,因为孩子们始终围绕着“刘备尊重人才”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学习,无论怎样谈体会都是万变不离其踪的。

  但如何使学生的发言、讨论、感悟更有深度,更有层次呢?这就使老师在孩子们的学习活动中“应变”、“点拨”甚至“周旋”等的引导工作显得至关重要,这也是我在备课中深入思考的问题,我也力图随意应变,以期让学生有更佳的学习效果。

  比如:“三人第三次到了隆重,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这说明了什么?

  先了解“半里多路大概有多少米?”“为什么不骑着马直接到诸葛亮的住处才下马,或者提前50米、100米下马?”然后补充杨家将中文武百官路过天波府时文官落轿子,武官下马以示敬仰的表现来让学生感悟到刘备下马是对诸葛亮才华的敬仰,从而体会刘备是尊重人才的。

  然后实现由扶到放,让学生抓住刘备动作的词语“轻轻敲门”“轻轻走进”“恭候等待”“快步走进”自由谈体会,实现学生自主阅读的目的。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还穿插了一个看板书背诵刘备等候诸葛亮的一段文字,指导学生巩固课文内容。

  (四)如此尊重,何以为报

  这一环节主要是结合文章最后第二小节拓展了一些诸葛亮《出师表》里的话,帮助刘备打的胜仗,和书本练习三中的成语,可以说是课文学到这里,已是水到渠成。

  (五)全堂总结,升华尊重

  在《三国演义》的片头曲中,结束本堂课。

  最后,谈谈我的感想,我觉得语文教学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感悟、品味中,让学生积累一些优美的词句、精彩的句段,同时,作为我们老师也应该按照新课标要求,积极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把学生引到书的海洋中,让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像《三国演义》这类经典名著是很值得一看的,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学生版本的《三国演义》。

【《三顾茅庐》教案】相关文章:

《三顾茅庐》教案02-20

三顾茅庐教案优秀08-31

《三顾茅庐》精品教案08-26

《三顾茅庐》教案设计09-10

三顾茅庐教案(精选17篇)06-15

《三顾茅庐》教案(精选11篇)11-04

关于《三顾茅庐》教案6篇04-14

《三顾茅庐》教案合集5篇04-15

《三顾茅庐》教案汇总八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