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6-01 09:51:54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汇编六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汇编六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 通过玩水制造出不同的水声,感知水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 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水发出的声音。

  教学重点:

  重点:通过不同材料、不同方法来感知水的不同声音。

  难点:幼儿描述不同的水声。

  教学准备:

  实物准备:脸盆、吸管、棉花、瓶子、铲子、洒水壶等等。

  音效:海浪声、雨声、瀑布声、水滴声等。

  幼儿园周边的`小水池。

  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感受水声

  1.播放音效,听听是什么声音?

  2.幼儿猜测后播放图片。

  二、玩一玩——制造水声

  1.启发幼儿说说:怎样让水能发出声音来?

  2.带领幼儿到小水池边,引导幼儿操作,鼓励幼儿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使水发出声音。

  三、说一说——知道水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1.你用什么来玩水的?怎么玩的?

  2.水发出了什么声音呀?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小结:用各种材料或不同方法都能让水发出声音来,而且声音不一样。

  四、延伸

  还听到过怎样的水声?请小朋友找一找,然后把答案告诉老师。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为了让幼儿了解秋天的特点,我请家长在自然角投放了一些秋天的农作物,象花生、黄豆、绿豆、米等。许多家长为了方便就用各种各样漂亮的瓶子装着过来。一天早上,我和孩子在自然角进行观察时,许多小朋友把那些装有各种豆子的瓶子拿着摇晃,发出各种响声,看着孩子的举动,本来想发火的我及时的调整了自己的想法。我想:平时都是我在引导孩子观察自然角的,今天,我想看看孩子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果不其然,在这过程中,叶梓询拿的瓶子里面的豆子较少,他的瓶子发出的声音最大,而湘湘的却因为瓶子里装满了花生发不出声音。湘湘急着跑过来问我:老师,为什么他的瓶子会响,我的却不会?新《纲要》指出,要以问题引领幼儿进行探索,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为幼儿探索和经验的建构提供适宜的支持性引导。我没有直接回答幼儿的问题,而把问题抛给孩子,让幼儿回家通过各种方式寻找答案,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一、活动目的:

  1、在学习,操作中,了解豆子在瓶中没有装满时能发出声音;装满了却不能。

  2、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获取经验。

  3、积极参与交流,乐于把探究各种各样的结果与同伴分享。活动准备:各种瓶子,花生、绿豆、红枣、米、汤匙、纸张、盘子等。

  二、活动过程:

  1、以问题“豆子装在瓶子里,为什么有的会响,有的'不会呢?”引入,请幼儿谈谈自己回家寻找的答案。(由于是幼儿自己提出的问题,所以许多幼儿回家后都很积极的寻找答案,有的问父母,有的是和父母一起做起了实验。当然,老师在其中是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把今天的发现让父母做一个了解,以便父母针对性的进行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大胆完整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2、向幼儿介绍各种操作材料,请幼儿进行操作,验证幼儿的答案。

  ① 根据幼儿提出的方法,请幼儿进行操作。

  师:小朋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了,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② 重点在幼儿进行操作的过程中,指导幼儿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幼儿发现瓶子里的豆子如果装满了就没有声音了。(在操作的过程中,有的幼儿又有了新的问题的提出:怎样才能更好地豆子装到瓶子里,而不让豆子掉下来呢?)

  3、请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请幼儿把自己装好的瓶子与同伴进行交流,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换瓶子,试试对方的瓶子,并能把自己实验的结果与同伴分享。

  4、小结:

  豆子在没有装满时,能发出声音;装满时不能。(针对操作过程中幼儿发现的问题—怎样把豆子装到瓶子里,豆子才容易掉下来呢?引导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解决问题。)

  活动延伸:怎样把豆子装到瓶子里?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

  2.幼儿能够把观察到的东西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

  活动准备:

  1.课件:迎春花的变化。

  2.课件: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3.课件: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

  4.纸、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小朋友,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爸爸妈妈叫我宝宝,后来,我慢慢长大了,变成一个大姑娘,你们说我还会变吗?会变成什么样?

  2.请小朋友寻找自身的变化。

  二、找教室里的变化幼儿去教室四周围找,找到后逐一讲述。

  三、寻找教室外的变化幼儿结伴商量后再讲述。

  四、课件。

  迎春花的变化通过课件演示,幼儿观察迎春花的变化。

  五、课件。

  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六、课件。

  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七、画渐变图幼儿画好以后互相交流。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一、活动题目。

  纸花儿开了。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对不同质地纸的观察和比较,使幼儿感知纸的特征及吸水性的强弱。

  2.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

  三、适用对象。

  3——5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面巾纸、图画纸、包装纸、手工纸、白纸、报纸、宣纸、糖纸、锡纸、盆、水、沙土。

  五、活动过程。

  (一)探究活动一。

  1、探究的问题:用纸做的纸花能开吗?

  2、幼儿讨论。

  (1)不能开,纸花是假花,它不可能开花。

  (2)能开,因为我们给花浇水,花就能开了

  3、试一试:纸花在哪里能开花?

  4、幼儿分别把纸花放在土里、水里进行观察。

  (1)把纸花放在土里。

  (2)把纸花放在水里。

  5、说一说我的发现。

  (1)纸花在水里开了。

  (2)小纸花太干了就不开花;真花在土里能开,假花在土里开不了。

  (二)探究活动二。

  1、探究的问题:将不同质地的纸花(包装纸、手工纸、图画纸、报纸、面巾纸、宣纸、糖纸、锡纸)放入水中,哪朵开得快?

  2、幼儿讨论。

  (1)厚的纸花开得快。

  (2)报纸、面巾纸、宣纸做的纸花开得快。

  3、试一试:放进去的纸花哪朵开得快?哪朵开得慢?

  4、幼儿把各种材料的纸花同时放入水中并认真观察。

  5、说一说我的发现。

  (1)包装纸、手工纸、图画纸做的.花开得慢。

  (2)报纸、面巾纸、宣纸做的花开得快。

  (3)开得最快的花是用面巾纸做的,包装纸做的花开得最慢。

  (4)糖纸、锡纸做的花没有开。

  (5)面巾纸吸水最快,包装纸吸水最慢。

  6、玩一玩,我做的花儿开了。

  7、将不同颜色的纸花放到花丛中,带领小朋友用喷壶浇花,纸花逐渐开放,体验花开的快乐。

  六、注意事项。

  1、教师在实验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2、如幼儿园的条件较好,幼儿可分组进行活动,让幼儿在充分玩的过程中感知体验并得出结论,同时它还能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指导。

  3、活动中最好让孩子卷好袖子,带上围裙,以免弄湿衣服。

  七、拓展思路。

  1、彩色水会不会顺着小棒爬上来?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放入颜色水(约2厘米高即可),将卷好的纸棒和塑料棒(或玻璃棒)的一端分别放在两个烧杯的颜色水里,观察结果。

  2、雨衣、雨伞、窗户、皮鞋、杯子、毛巾、衣服、抹布等物品中,哪些吸水哪些不吸水,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袋鼠的外形特征及其生活环境,知道袋鼠是一种善跳的野生动物。

  2.知道袋鼠妈妈肚子上口袋的作用,培养对动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袋鼠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

  二、讨论:我知道的袋鼠。

  1.幼儿和同伴互相观看自己准备的袋鼠图片和资料。

  2.幼儿讲述自己准备的图片和资料。

  三、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看图片并讲述。

  1.袋鼠什么样子?

  引导幼儿从外形上来观察,如前后肢的不同、粗大的尾巴、雌性袋鼠肚子上有口袋等等,知道其体态特征的`作用,并能用较流利的语言进行讲述。

  2.袋鼠妈妈肚子上的口袋有什么作用?

  3.袋鼠一般吃什么?生活在什么地方?

  4.你还知道袋鼠哪些有趣的事情?

  四、游戏:袋鼠妈妈。

  五、小结。

  知道要保护野生动物。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设计】

  动物一直是孩子们的朋友,中班的孩子们也特别想了解有关动物的知识。但常见的话题只是有关“动物的外形、习性及生活方式”,很少涉及动物们各种各样、姿态万千的睡眠姿势。于是我根据孩子们的兴趣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激发孩子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及保护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活动目标】

  1、感受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2、观察了解动物姿态万千、千奇百怪的睡眠姿态,从这一侧面让孩子了解人和动物的不同之处;丰富词汇:缩、倒挂、趴等词。

  3、能够分清动物的不同睡姿。

  【活动准备】

  1、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睡眠的各种姿态的图片。

  2、教师布置好活动场地:动物的家——将活动场景布置成大森林的情景,摄影屏幕上是一副森林的背景图。森林中布置有关动物(仙鹤、马、猫头鹰、蝙蝠、猫、乌龟)的家,用积木拼搭成型,上面贴上相关动物的图片;幼儿进场时播放轻柔的音乐。

  3、课件《姿态的万千睡》、电脑、磁带、录音机、电钢;

  4、活动前和孩子们一起了解各种动物的名称。

  【活动过程】

  一、幼儿跳集体舞。

  跳完舞蹈后,请幼儿说说运动后的感受(想休息),并请幼儿自由休息。教师问幼儿:"你睡觉时需要些什么呢?"幼儿一边讨论一边休息。这时播放课件,背景屏幕换成第一种动物的图片。

  二、看课件,感知动物不同的睡姿。

  请幼儿逐一欣赏课件。各种动物的出现方式不一,有的用动物的'叫声、有的用滑稽的配音。出示主画面后,请幼儿先想想这种动物是如何睡觉的,并进行表演。幼儿表演完后,再请幼儿观看正确的答案,并模仿正确的睡眠睡姿。(幼儿可随意选择动物)同时用游戏的形式学习词汇:缩、倒挂、趴等词。

  三、连线游戏《它怎么睡觉?》

  教师将幼儿分成男女生进行趣味知识比赛,请幼儿用连线的方法指出各种动物是如睡觉的?同时巩固词汇:缩、倒挂、趴等词。当幼儿连对了,电脑就会奖励幼儿一个笑脸娃娃;连错了,电脑会鼓励幼儿再连一次,直到连对为止。比赛结束后,两队比一比看哪队积的笑脸娃娃多,就获胜。

  四、玩游戏:找朋友。

  1、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听到欢快的音乐,动物们就出来游戏;听到抒情、安静的音乐,动物们就回家睡觉。睡觉时必须十分安静,不要大声喧哗。每一个小动物必须找到自己的家。

  2、幼儿游戏。

  3、增加游戏难度、扩大游戏范围。幼儿不仅可以模仿学过的动物、还可以模仿其他的动物,自己动脑想想其它动物是怎么睡觉的?教师可让幼儿充分想象,对幼儿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不急于给幼儿答案,请幼儿自己下课后想办法求证,找寻答案。

  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后,在父母的协助下了解其它动物的睡眠姿势,然后将结果与其余幼儿共享。

  附资料:仙鹤单脚站立着睡、马站着睡、猫头鹰只睁一只眼、蝙蝠倒挂着睡、猫趴着睡、乌龟缩进壳里睡。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8-26

中班学期科学活动教案03-10

中班科学活动的教案10-07

中班溶解科学活动教案10-05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彩虹教案08-20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磁铁》01-23

中班科学活动沙教案08-26

中班科学活动浮沉教案08-26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水》03-25

【热门】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