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18 09:01:00 教案 我要投稿

(通用)科学教案9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通用)科学教案9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认识木材,了解的特性和用途,能说出常见的木材制品,知道爱护它们。

  教学时间:2教时第一教时

  活动准备:一次性的筷子等木制品。

  活动过程:

  1、导入教师出示一次性的筷子。

  提问:

  (1)这是什么?

  (2)它有什么作用?

  (3)它是用什么制作的?

  2、通过上述启发式提问,引出课题,让幼儿了解木材的`用处。

  提问:

  (1)什么是木材?

  (2)木材有什么特点?

  (3)木材有什么用处?

  第二教时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本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实地参观教室设施。

  (1)什么叫木材制品?

  (2)教室里有哪些接物品是木材制成的?

  (3)小朋友 在使用木材制品时,要怎样做?

  2、结合幼儿用书,谈谈自己还见过哪些木材制品。

科学教案 篇2

  有一次,一个小朋友的手指被刀子划破了,不久他的伤口愈合了,他发现新长出来的指纹和原来的指纹一模一样,就问我:“手指上的皮肤为什么有一道一道的纹路,而其它地方的皮肤没有呢?”为了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意识,科学的探索精神,我设计了此次活动《神奇的指纹》。

  活动主题本活动通过幼儿观察、比较发现指纹的特征;观看录像了解指纹的作用;幼儿想象指纹的妙用;幼儿制作指纹身份证等,充分调动每一种学习方式,满足了幼儿探究的愿望,保持了幼儿对科学活动探究的热情,从而提高幼儿主动的、科学的学习态度、习惯与能力。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指纹的罗圈形状、数量不同,知道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它是具有特征的记号。

  2、了解指纹的三种类型及指纹的用途。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探索能力。

  活动准备:1、场景布置:指纹画展。

  2、录像《黑猫警长》。

  3、放大镜、油印、白纸、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参观指纹画展,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1.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看画展好吗?”(好)

  2.幼儿观看指纹画展,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和我们平时画得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些画是用指纹印出来的)

  二、引导幼儿观察指纹,了解指纹的外部特征1.教师提问:“你有指纹吗?指纹在哪里?”(指纹在手指肚上)

  2.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或是用油印将指纹印到纸上进行观察。并和同伴的指纹比较一下。(教师巡场指导幼儿观察发现指纹的形状、数量不同)

  (1)“你的指纹是什么样的?”

  (2)“你的每个手指的指纹都一样吗?”

  (3)“你的指纹和别的小朋友的指纹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3.小结:指纹的罗圈形状和数量都不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指纹;它是每个人的特征之一。

  三、引导幼儿观察归纳指纹的三种类型1.让几个幼儿将指纹印在纸上,然后把纸放到实物投影仪上,让幼儿观察归纳指纹的类型。

  2.找出三种指纹类型,分别给他们起名字。

  (1)第一种叫弓型纹:它的纹路中心就象一把弯弯的'弓箭一样。(2)第二种叫蹄型纹:它的纹路中心向左或向右偏很象小马蹄子一样!(3)第三种叫涡型纹:它的纹路中心就象水流湍急的小旋涡一样!

  3.统计一下各类指纹的数量:有弓型纹的举手、有蹄型纹的举手,有涡型纹的举手(巩固认识指纹的三种类型)。

  四、观看录像《黑猫警长》,了解指纹的用途1.“指纹有什么用呢?请大家观看录像,看完你就明白了。”

  2.幼儿观看录像《黑猫警长》。

  3.提问:“黑猫警长是如何破案的?”(黑猫警长通过罪犯留下的指纹,找到的罪犯)

  4.教师小结:指纹能够帮助警察破案,因为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它是具有特征的记号。

  五、启发幼儿想象指纹的妙用

  1.“关于指纹你们还有哪些奇思妙想呢?”(指纹锁、指纹门、指纹冰箱、指纹钱包、指纹手机、指纹汽车……)

  2.教师小结: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的好点子,老师希望你们能用智慧的钥匙开启科学的大门,为人类的发明创造做出一份贡献!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延伸活动:制作幼儿指纹身份证

  1.“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就像身份证,它只能代表自己,那大家一起来制作一个指纹身份证,好吗?(好)

  2.幼儿制作指纹身份证,教师巡场指导。身份证上有:幼儿姓名、性别、班级名称及幼儿指纹。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感官感知柿子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儿歌,注意正确地发shi的音。

  3.初步懂得做事要小心,遇到意外不慌张,并设法解决。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1.红、黄柿子各一个。(有条件的每人一个)

  2.幼儿每人一把调羹。

  活动过程

  1.观看PPT,观察柿子提问:这是什么树?树上结了些什么?(练习shi的发音)摘几个成熟的柿子带回活动室。

  2.感知柿子的基本特征。

  看一看:柿子的形状有点圆、有点扁,柿子的颜色有点黄、有点红,柿子顶上有一个小盖子(柿蒂)。

  摸一摸:柿子的皮是光滑的。

  捏一捏:成熟的柿子是软软的。

  尝一尝:柿子的.味道是甜甜的。(用调羹舀着吃)

  3.欣赏儿歌。

  柿子红,柿子黄,柿子长在柿树上,揭开盖子尝一尝,柿子是柿科植物浆果类水果,成熟季节在十月左右,果实形状较多,如球形、扁圆、近似锥形'方形等,不同的品种颜色从浅桔黄色到深桔红色不等,大小从2厘米到10厘米,重量从100克到350克。

  原产地在中国,栽培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活动反思:

  秋天,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水果成熟了,有了这些水果,我们的生活就更加有滋有味、多姿多彩。可是在水果的世界里也蕴藏着许多知识和秘密,活动通过说说,看看从而获得许多关于水果的知识。活动中引导幼儿由外到内地认识各种水果。按照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掌握的知识水平而设计的,每个活动都充满趣味性,符合幼儿需要,完成了活动目标。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幼儿认识不同动物的耳朵的特点。

  2、帮助幼儿初步掌握系统的、有序的观察方法。

  3、使幼儿初步形成类的概念,从而有概念思维及简单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较大的彩色动物图片、白板、毛绒动物耳朵头饰、单面胶纸。

  活动过程:

  一、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彩色动物图片,让幼儿辨认,并能有序的观察动物耳朵的特点过程中的对话:

  师:今天有一些动物朋友要来我们班级作客,小朋友们认不认识他们呀?

  幼“认——识!有大象、小猫、兔子、小狗、小熊...

  师:真聪明!如果这些动物按门铃时,我们只能从猫眼里看到他们的耳朵,那我们还能认出他们来吗?

  幼:......(安静下来,若有所思)

  师:老师请大家先来好好的认识一下这些动物朋友的耳朵好不好?他们都有哪些特点呢?

  幼:兔子耳朵长长的...猫的耳朵很尖很小...大象的耳朵灰灰的...

  师:大家说的都很对。现在我们按照老师的要求来说好不好,先说形状,再说颜色,颜色还包括外面和里面两种,小朋友们先说外面再说里面。

  幼:兔子的耳朵是长长的,外面是白色,里面粉红色...小猫的耳朵尖尖的,外面是黑色,里面是肉色...大象的耳朵扁扁的,很大,外面是灰灰的,里面是白白的...

  二、教师收起彩色动物图片,在白板上画出动物耳朵的图形,让幼儿辨认。

  三、教师用单面胶纸将彩色动物图片的耳朵部位遮住,再拿出准备好的毛绒动物耳朵头饰,请一部分幼儿带上头饰扮演客人,另一部分幼儿找出对应的`脸谱交给他们。教学活动在游戏中结束。

  活动分析:

  从感知觉——记忆——思维这三个方面来看,幼儿通过此活动学会了有组织的观察事物,并记忆下来,还能根据此经验判断不同动物耳朵与脸是否相符。首先,我准备的教具彩色动物图片和毛绒动物耳朵头饰无疑都是很能引起幼儿兴趣的东西,他们很容易注意到这些可爱、鲜艳的物品,并很乐意按照我的要求,去观察动物的耳朵。起先他们的观察很随意,很无序,有的说颜色,有的说形状,在我的引导下,他们很快能够有序的按照规则观察特征。观察过程给了他们短时的记忆,第二阶段,我收起图片,在白板上用单调的线条画出耳朵形状,幼儿可以再认,使他们的记忆得以巩固。最后,玩了一个配对的游戏,毕竟毛绒头饰与彩色平面图片是有一定差别的,但是幼儿通过观察显然已经能够获得类的概念,也能很快的使用反向思维为耳朵找到对应的动物脸,说明幼儿已经初步形成了概念性的思维,当有幼儿配对错以后,有幼儿可以指出错误,并纠正过来,可见,他们已经可以进行简单判断。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观察熊猫的外形特点,了解熊猫的生活习性。

  2、了解动物、兽类、野兽、熊猫的关系,学习归类,并学习用比喻、形容词来描述熊猫的形态。

  3、知道熊猫是我国独有的野生动物,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课件:幻灯片-熊猫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出熊猫,引发幼儿对熊猫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谜语:像熊比熊小,像猫比猫大,竹笋当粮食,竹林里安家。

  二、观看幻灯片,感知像猫的外形特征。

  1.提问:你知道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熊猫长的是什么样子?他们喜欢吃什么?让幼儿和同伴自由交谈。

  2.教师讲解熊猫生活的相应区域“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知道熊猫是杂食动物。

  三、感知讲述熊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1.讲述熊猫的外形特征。

  2.提问:熊猫的头上有什么?身体是怎样的?身上有什么?熊猫的身上和身下有什么?

  3.引导幼儿自然的表述自己的观看感受,有序的梳理熊猫的形态。

  表达自己对熊猫的喜爱,讲述熊猫性情温和、憨厚、胖嘟嘟的样子,十分逗人喜爱,以及熊猫走路、爬树慢悠悠的.姿态。

  教师:你知道熊猫喜欢生活在哪些地方?它们是怎么生活的?

  四、知道熊猫是我们珍爱的国宝。

  1.教师:熊猫为什么是我们的动物宝贝?

  (熊猫是我们独有的动物,熊猫的数量很少,熊猫生出来的宝宝很小,只有150克,

  妈妈每次只生1-2只,两年后离开妈妈生活,寿命只有20-30年等。)

  2.教师:熊猫被全世界人们喜爱,是我们国家珍贵的一级保护动物,我国除了在各地的动物园有熊猫展览馆外,还把它作为珍贵的礼物送给一些有好国家,你知道我们送给哪些国家的朋友观赏吗?

  五、欣赏教师朗诵儿歌《大熊猫》,感知可爱的大熊猫形象。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毛毛虫转变为蝴蝶的过程,丰富知识经验。

  2、激发幼儿对"毛毛虫变蝴蝶"这一现象的探索兴趣,并尝试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转变的过程。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点:

  掌握毛毛虫变蝴蝶的转化过程。

  活动难点:

  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生长过程,会用自己的身体来表达。

  活动准备:

  蝴蝶成长的.ppt课件、蝴蝶成长的视频、蝴蝶成长的图片、音乐《蝴蝶》和《毛毛虫变蝴蝶》、蝴蝶头饰。

  活动过程:

  一、猜谜的方式引入课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教师说谜语,幼儿猜谜。谜语:头上两根须,身穿花彩衣,飞在花丛中,快乐又自在。

  2、出示蝴蝶图片师幼一起做律动《蝴蝶》。

  3、引导幼儿观察蝴蝶的外型特征,教师小结。

  二、引导幼儿了解蝴蝶成长的过程

  1、以美美和丑丑的故事引入,请幼儿猜想丑丑的愿望会实现吗?

  2、观看蝴蝶成长的视频,完整的欣赏蝴蝶的成长过程。

  3、播放课件,请幼儿回忆蝴蝶成长的的过程(卵——毛毛虫——蛹——蝴蝶)。

  (1)卵:蝴蝶首先做了什么?学一学卵的样子。

  (2)毛毛虫:卵慢慢长大后变成了什么?毛毛虫会干些什么呢?学一学卵怎么变成毛毛虫的。(会吃树叶)

  (3)蛹:毛毛虫长大后会做什么事呢?怎样才能变成蝴蝶呢?学一学蛹的样子(吐丝,在里面变成蝴蝶)

  4、教师请幼儿操作蝴蝶成长过程的图片,进一步加深幼儿记忆。

  5、播放音乐,幼儿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转变的过程。

  三、活动延伸

  1、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2、播放音乐,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毛毛虫和蝴蝶出教室。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

科学教案 篇7

  科学之旅

  ●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时安排: 1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

  三、进行新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本图0.1-1实验 [演示] 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 [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科学教案 篇8

  【预定目标】

  1、了解垃圾可以被人们通过许多方法处理或再循环利用,懂得垃圾分类摆放的益处。

  2、能用自己的行动积极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垃圾。

  【活动准备】

  1、请父母帮助幼儿一起收集回收垃圾、处理垃圾的照片或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垃圾回收的知识。

  2、垃圾分类回收箱实物和各种垃圾的图片。

  3、水彩笔和铅画纸(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了解垃圾的含义提问:(出示垃圾)这是什么?什么是垃圾呢?

  小结:垃圾是指没有用,准备扔掉的东西称之为垃圾。

  2、引导幼儿相互交流。

  讨论:平时见过哪些垃圾?说说你看到的垃圾是怎么样的?能闻到什么气味吗?有垃圾的地方给人们感觉怎么样?垃圾对人类、动物、植物有什么影响吗?

  教师小结:垃圾腐臭时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不仅仅破坏风景,侵占土地,使人们生活的地方越来越小,而且垃圾中还会滋生出病毒、病菌,招惹蚊虫,让人生病。

  (二)基本部分

  1、组织幼儿讨论:哪些地方会产生垃圾?(工厂、菜场、餐馆、办公室、超市、家庭等)

  2、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了许多垃圾,那么垃圾到最后都跑到哪儿去了呢?(结合图片,请幼儿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处理垃圾的知识。再结合幼儿的介绍给幼儿补充,纠正关于垃圾回收,处理的有关知识)

  教师小结:垃圾被倒入垃圾桶后,由环卫工人收集起来运走。大部分被埋到填整场,填埋场是专门把垃圾倒入一个地方,再用泥土把垃圾埋到里面。填埋场既占地方又不利于环境保护,有的垃圾送到焚化炉焚化,但焚化垃圾的时候会排出有害的气体。

  3、出示垃圾箱图片。

  教师:小朋友,你们见过这样的箱子吗?这样的箱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引导幼儿区别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标志的垃圾箱。

  教师:垃圾箱上有什么标志呢?你觉得哪个是可回收的标志?为什么呢?(启发幼儿找出可回收的标志)

  教师小结:有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因为他们是用大自然中宝贵的材料制成的。可回收垃圾就是收回来后经过加工还可以做成其他的东西。

  师:你知道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为什么?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焚烧或深埋)

  4、出示垃圾分类的标志?

  教师:刚才我们知道了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哪些垃圾是不可以回收的,现在我们准备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有可乐罐、旧报纸、汽水瓶、橡胶等等这么多垃圾。老师这里还设计了分类标志,我们一起来看看。

  金属:这一类可回收物有可乐瓶、易拉罐、废铁等。回收后送工厂可以再生为各种金属物品。

  纸张:利用旧报纸、包装盒、纸盒等做原料可以制成各种餐巾纸、纸盒等。

  玻璃:水瓶、酒瓶等玻璃制品经过清洗,消毒后可以反复重复使用。

  塑料:橡胶(如:酸奶瓶、废轮胎等经过加工可以制成其他塑料、橡胶制品)教师小结:回收利用废物可以节约能源,废物回收利用的越多,送往填埋场的垃圾就越来越少,把可再生利用的废品送到回收中心,可以减少污染。

  (三)结束部分

  1、出示各种垃圾图片,请幼儿判断所出示的垃圾分别应放入哪里。

  2、引导幼儿设计有毒物品的垃圾箱。

  教师:出示废电池,你们可知道这种垃圾是有毒害的,我们为它设计一个专用的垃圾箱,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设计一个有毒的标志吧!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知道了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哪些垃圾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在平时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到垃圾,你们见到垃圾,应该怎么样来处理呢?(幼儿互相交流)

  活动延伸:

  教师:小朋友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讨论一下,日常生活中哪些是由垃圾的再生材料制成的。

  活动反思:

  通过这一教学活动,幼儿知道了更多的关于垃圾的知识,了解了不同的垃圾的处理方法,同时学会了简单的分类。活动中,引用的各种垃圾的图片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幼儿的思维积极,发言大胆。活动进行过程中,幼儿始终都保持着浓厚的参与兴趣,顺利的完成与孩子间语言和思维的交流,从而使孩子生成新的知识或者将讨论的问题挖掘的`更加的深入。

  这一主题来自于平时的生活,孩子们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会制造出各类垃圾,有时候孩子们会一不注意将垃圾随手乱丢。为了能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懂得爱护周围的环境卫生。知道有很多垃圾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如果我们能把这些可回收的垃圾再利用起来,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节约资源。《纲要》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幼儿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只是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本活动是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既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贴近幼儿的生活,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人的生活离不开环境。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探索“帮水宝宝搬家”的不同方法。

  2、知道节约用水,体验玩水的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盛水的大盆4个,内装有半盆水;经过装饰的塑料瓶(水宝宝的新家)人手一个。

  2、吸管、调羹、积木、玻璃球、夹子、布条、毛巾、塑料袋、小篮子、海绵等实验材料。

  3、大、中、小透明杯子(大杯盛清水、中杯盛牛奶、小杯盛醋),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今天,调皮的水宝宝来到我们班,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我们一起把水宝宝找出来好不好?每张桌子下面都有三个杯子,水宝宝就藏在其中的一个杯子里,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把水宝宝找出来。(请幼儿将装有水的杯子找出来。)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提问:你怎么知道这里面藏的是水宝宝?你是怎么找出来的?水有颜色吗?有味道

  4、教师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

  二、说说喜欢水宝宝的理由。

  1、教师:你们在哪里看到过水?是些什么水?(引导幼儿回忆、思考生活中见到的水:自来水、河水、露水、雾水、雨水、瀑布、还有饮料、墨水等。)

  2、你喜欢水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水真有用,可以帮助我们做那么多事,假如没有水,我们人类和动物、植物就无法生存,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

  三、游戏活动:“水宝宝搬新家”。

  1、(出示一大盆清水)教师:这么多小水滴住在一个房间里实在太挤了,这里有许多漂亮的新房子,他们想搬到新房子里去住,小朋友能帮忙吗?

  2、你准备怎样帮小水滴搬家?(组织讨论)

  3、不用倒的方法也能搬吗?

  4、提供材料,请小朋友用这些材料帮水搬家,搬家时要注意观察,发现水宝宝的秘密。

  四、说说自己的`发现。

  1、 相互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帮水宝宝搬家的?(我是怎么做的?用了什么办法?)

  2、教师: 水除了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还会流动。

  提示:搬水的方法其实很多,其中有一种是用“吸”的办法,请你找找哪些材料会吸水。

  五、再次操作。

  1、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哪些材料具有吸水性?哪些材料的吸水性强,运水的速度快?

  2、相互讨论自己的发现。你是怎样帮水搬家的?发现什么?你认为哪种“搬家”的方法好?为什么?

  六、教师小结。

  1、小朋友用了不同的方法帮水“搬家”而且各种方法各有长处和短处,所以人们在搬水的时候会采用不同的方法。

  2、今天我们帮助了水宝宝,让我们和水宝宝一起跳起《欢乐舞》吧。

  活动延伸:

  (教师出示一颗白菜和一杯清水,在水中加入几滴红墨水。)

  教师:你们都知道了海绵、毛巾和布条都会吸水,那这颗白菜会吸水吗?小朋友可以回家自己先做个实验,然后我们下次再来玩玩这个游戏。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教案科学教案05-16

科学教案12-17

科学教案02-22

科学教案【精选】07-31

科学教案[经典]08-02

科学教案(经典)08-06

科学教案[精选]08-15

(经典)科学教案08-24

科学教案(精选)07-30

[经典]科学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