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30 10:18:35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教案[汇编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科学教案[汇编9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背景:

  江南四月,草长莺飞,农村遍地草色青青,一片生机盎然,最近一段时间幼儿谈论的话题总离不开春天的花、草、树、小动物,就连朴实无华的小草也吸引着幼儿,我园地处农村,平时幼儿尖刀的小草种类较多,能用方言说出小草的名称,农村遍地是小草,大自然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开放、天然、有趣的活动场所,让孩子们走进田野,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小草、认识小草、探索小草的特征,让他们在玩中想、玩中学、既可满足幼儿的童心和需求,又能激发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a) 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小草,丰富有关小草的认识。

  b) 感知小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c) 学习有关小草的制作活动,体验创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请家长带孩子到草地观察小草,获取一些小草的知识。

  (三)活动过程:

  1、了解小草的特征。

  (1)前几天,我们都去草地上玩小草、看小草,谁来说说小草长在哪里?是什么颜色的?

  (2)幼儿相互介绍自己认识的草名字以及小草的根、茎、叶、花的颜色、形状等特点。

  幼A:我喜欢狗尾巴草,因为它毛茸茸的,像小狗的尾巴。

  幼B:这是蒲公英,它的叶子像锯子,花是黄的,以后会变成白色的小绒球。

  幼C:这是一种可以吃的草(荠菜),可以包馄钝吃,白色的小花像满天星。

  幼D:这小草断了,会流出“牛奶”来叫羊奶草。

  评析:幼儿虽未完整的介绍根、茎、叶、花,但都能抓住小草的主要特征,这是难能可贵的,叙述中,有的幼儿用方言说小草的名字,这些有趣而直观的名字,教师没有否定它,而是改为大家根据小草的特点来讨论,给小草起个适宜的名字,再用口语表达。然后让幼儿用手按一按,光脚踩一踩,讲讲有什么感觉?再用鼻子闻,引导幼儿用语言来表达出来,就是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来感知小草。

  (3)找出你自己不认识的草去请叫别人。

  (4)让幼儿用手在草地上按一按,赤脚在草地上踩一踩,讲讲有什么感觉?

  有的幼儿说湿湿的、滑滑的,有的说很舒服,就像走在地毯上,有的说脚地有发痒的感觉。

  (5)引导幼儿闻一闻青草的气味,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评析:这一系列的活动,教师是采用灵活和开放的原则,追随幼儿的'兴趣,通过调动幼儿的视觉、触觉、嗅觉等各种感官去观察、学习、,把观察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了解小草的作用与人类时候的关系。

  (1)请养过家禽、家畜的幼儿说说,家禽、家畜每天吃的饲料是什么?草可以作哪些动物的食物。

  (2)观察草坪几周围的野草,想一想,人们为什么喜欢种草坪?

  幼A:草坪看上去很平整、很漂亮。

  幼B:有草坪的地方很舒服,空气新鲜。

  评析:通过引导使幼儿知道草坪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以及固土、保湿等作用

  (3)让幼儿在草地里找一找,并用已有的经验谈谈草还是哪些昆虫的家,它们为什么选择草丛为家。

  (4)向幼儿介绍小草还可以当燃料、制造肥料、有些小草还能做药材。

  评析:这主要是使幼儿了解到草与人类、动物、环境的生态关系,萌发爱护小草的情感,做出保护益草的行为。

  3、了解小草的害处。

  师:小草有这么大的作用,为什么人们有时还要除草呢?

  幼儿A:小草和庄稼长在一起,营养都被小草吸收了,庄稼就长不好了。

  幼儿B:花园里长出了杂草,花园看上去就不好看了。

  小结:草的生长也需要阳光、空气、水分、养料,所以,庄稼地和花园里的草多了,就会影响庄稼和花的生长,就要把草除掉。

  4、对小草进行创作活动。

  (1)将和幼儿一起收集的各种野草和野花进行盆景制作。尝试简单的插花艺术。

  (2)用自己喜欢的野花、草、叶进行粘贴活动。

  (3)用彩纸折制自己喜欢的花花草草。

  评析:这一活动环节,通过美工活动自然而然帮助幼儿巩固对小草的认识,初步培养了幼儿的审美意识,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培养了创新能力。

  课后反思:

  1、小草是农村幼儿熟悉的植物,对中班幼儿来说,既要正确认识小草,又要了解小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本活动教学内容容量较大,有一定的浓度和难度。正因如此,幼儿也因此有了更广阔的探索空间。所以活动的内容选择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又高于幼儿的生活。

  2、整个活动遵循循渐进的原则,环环相扣,方法灵活,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陶治了情操。首先,教师把教学的地点由室内迁移到室外,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这使教学活动变得更新颖、开放、直观、生动,大大激发了幼儿观察的兴趣和愿望。第二,将知识的传授与娱乐、游戏相结合,淡化了教与学的界线,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第三,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教师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去观察、学习,把观察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幼儿。第四,整个活动中教师始终起着引导作用,使幼儿观察的目标更明确,针对性更强。

  3、活动中教师充分尊重幼儿学科学的特点,重视幼儿学科学的过程,在幼儿自身主动探索中,发现小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自始自终保证了幼儿学科学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幼儿再次探索的欲望。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内容与要求】

  1、在实验操作中,感受空气的压力,进一步萌发探索生活中空气压力的各种现象的兴趣。

  2、能够按照实验步骤细心操作,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测。

  【活动重点】在实验操作中,感受空气的压力

  【活动难点】能够按照实验步骤细心操作,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测

  【材料与环境创设】

  玻璃瓶、纸片、玻璃弹珠、水

  【活动流程】直接导入——实验操作——活动延伸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提问:空气在哪里?

  空气有力量吗?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从小实验中找找答案。

  二、实验操作:

  (一)第一次操作:空气能形成压力

  1、材料介绍:

  设疑:猜一猜纸片能拖住玻璃杯里的水吗?

  1、验证:

  (1)教师演示:

  重点步骤讲解:水倒满玻璃杯、用手轻压纸片、慢慢翻转

  (2)幼儿操作

  指导:两人一组完成实验

  能否根据要求进行操作

  提醒幼儿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

  3、实验结果

  (1)幼儿交流:

  重点提问:杯子倒过来水没有流出来,是谁在帮忙?

  (2)为个别实验失败幼儿纠错:

  重点指导:为什么水不加满,杯子倒过来水会落下来。

  小结:杯子里的`空气和外面大气压相互抵消。

  (3)小结: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能形成一股力量,我们叫它空气压力,帮助纸片托住玻璃杯里的水。只有做了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结果。

  (二)第二次操作:空气压力大

  1、设疑:

  装满水的玻璃瓶里如果再放入弹珠,纸片会掉下来吗?

  2、幼儿操作:

  要求:数一数,放几颗弹珠

  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实验要点

  2、实验结果:

  (1)幼儿交流:

  放了玻璃弹珠后,纸片掉下来了吗?

  你放了几颗?

  小结:原来空气的压力能够托起玻璃杯里那么多、那么重的弹珠,空气的压力很大。

  三、活动延伸:生活中的空气压力

  实物操作:粘勾、汽水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空气压力的存在,我们再去找一找。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常见的几种小动物的睡觉方式,马、狗、牛、猫头鹰、刺猬等,并初步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能大胆交流并用动作表现小动物的睡觉方式。

  3.感受动物睡觉方式的奇特有趣,对动物睡觉的方式感兴趣。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提前了解常见动物的名称、睡觉姿势等生活习性的相关经验。

  2.故事课件《小猴学动物睡觉》、地垫若干。

  活动过程:

  1.交流分享已有经验,引出活动主题。

  请幼儿交流自己的调查发现,说一说自己发现的常见动物睡觉姿势。

  2.结合课件引导幼儿交流感知刺猬、狗、蛇等常见动物的不同睡觉方式。

  (1)边播放课件图片边提问,了解不同姿势睡觉的动物。

  提问:猴小弟来到了哪里?都看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睡觉的?还有哪些小动物像他们一样?

  结合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模仿动物睡觉的姿势。

  (2)提问:小猴们发现了动物们的'不同睡觉姿势,它会怎样跟妈妈说?鼓励幼儿说出故事中动物的睡觉姿势。

  小结:小动物们有的趴着睡,有的站着睡,有的团成球睡觉,还有的睁着眼睛睡,它们睡觉的方式各有不同,非常有趣。

  3.创设情景,引导幼儿探究其它动物的一些特殊睡觉方式。

  (1)出示森林图,提问:你看到了哪些动物?猜一猜它们是怎样睡觉的?

  (2)请幼儿先自由交流再个别幼儿分享自己的想法。

  小结:蝙蝠倒挂着睡,猫头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睡,丹顶鹤单腿站着睡,乌龟把身体缩到壳里,松鼠把尾巴盖在身上等,动物睡觉方式千奇百怪,可真有趣。

  4.游戏“小动物睡觉”,幼儿用动作表现动物不同的睡觉方式。

  游戏玩法及要求:播放音乐,营造睡觉氛围,幼儿能跟随游戏情境做模仿动作,进一步体验感知动物睡觉的方式,并激发幼儿对探索动物睡觉的方式的兴趣。

  教学反思:

  动物的世界千奇百怪,孩子们对着新奇的事物有着浓厚的探究欲望。本次活动幼儿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同伴之间的经验分享交流,老师的讲解、分析了解多种动物的睡姿,并在游戏中通过模仿巩固了对睡姿的了解,目标达成。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蔬菜汤是幼儿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创设制作蔬菜汤的游戏性情境,能够较好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结合中班幼儿具体形象占多数的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提供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在活动中真正做到“做中学”,在亲身探究、操作的过程中,感知实物数量的多少。同时,以“为妈妈做蔬菜汤”的故事导入,并贯穿在整个活动中,萌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增进亲子感情。

  【活动目标】

  1、点数6以内的物体的数量,能按数取物,会认读数字6。

  2、学习比较6以内物体数量的多少,并按照从多到少和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序。

  3、能按菜单要求模拟为妈妈制作蔬菜汤,萌发爱妈妈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点数6以内的物体的数量,能按数取物。

  难点:学习比较6以内物体数量的多少,并按照从多到少和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序。

  【活动准备】

  两份数量、品种不一的大菜单、蔬菜卡片、菜单及锅底操作纸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巩固幼儿对常见蔬菜的认识。

  师:兔妈妈身体有点不舒服,小兔想要为妈妈做一锅蔬菜汤,做蔬菜汤要用到1个卷心菜、两个茄子、3个西红柿、4个土豆、5个菜花、6个胡萝卜,哎呀,太多了,记不住,小兔子列了一份菜单,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二、认识菜单,帮小兔子为妈妈制作蔬菜汤

  1、出示大菜单,引导孩子看懂菜单

  师:这是一份什么样的菜单?你能看懂菜单吗?菜单上说需要哪些蔬菜?每种蔬菜需要多少个?哪一种蔬菜最多?哪一种最少?

  2、第一次去买菜。

  师:带上菜单,四个小朋友为一组,将迈入的菜放入篮中。

  3、教师示范将蔬菜放入锅内,清点幼儿买来的菜,

  (1)师:我们赶紧动手来为兔妈妈熬一锅蔬菜汤吧。要做这种汤有一个小秘诀哦,要先放完一种蔬菜再放另一种,而且要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放,这样做出来的`才会美味哦!

  (2)教师与幼儿一起按照顺序数蔬菜数量及种类,并示范在锅底上放入蔬菜。(引导幼儿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梳理自己买来的蔬菜。)

  (3)发现有漏买或者多买的蔬菜请幼儿及时纠正。

  师:你拿的蔬菜数量对吗?不够的赶紧再去买一份哦。

  3、先按菜单依次放两种蔬菜,再请幼儿帮助小兔子继续往锅里放蔬菜。

  三、请幼儿为自己的妈妈制作蔬菜汤

  1、提出任务:你们想不想为自己的妈妈做一锅美味的蔬菜汤,让她也健康美丽?

  2、出示美味菜单,请幼儿先读懂菜单。

  师:这一次菜单上说需要哪些蔬菜?每种蔬菜需要多少个?哪一种蔬菜最多?哪一种最少?

  3、了解菜单秘诀

  师:这份菜单呀也有一份秘诀,往锅里放菜的时候,要先放数量最多的一种蔬菜,再放少的,要给每种蔬菜排好队往里放

  4、第二次买菜,为妈妈做蔬菜汤。

  请每位幼儿去买菜并单独操作,每人制作一份蔬菜汤。

  师:你的蔬菜汤需要用到什么蔬菜,你是怎么放的?

  5、幼儿自己制作“蔬菜汤”,教师巡回指导

  四、分享展示蔬菜汤

  师:请做好的小朋友说说自己的蔬菜汤是用什么蔬菜做的,都用了多少?

  师:小朋友们可真棒!相信妈妈看到你们为她们做的美味蔬菜汤一定很高兴。请大家把这份汤带回家送给妈妈吧。

  【活动反思】

  在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时,我们要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蔬菜是幼儿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联系,针对班里幼儿爱挑食,不爱吃蔬菜的特点,我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让数学教育渗透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让幼儿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直接关系。

  《蔬菜汤》是一节中班的数学活动,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是点数6以内的物体的数量,能按数取物,会认读数字6。学习比较6以内物体数量的多少,并按照从多到少和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序。能按菜单要求模拟为妈妈制作蔬菜汤,萌发爱妈妈的情感。符合了幼儿的数学是在生活中去学习,在生活中运用。

  活动开始,我先以故事的形式导入,兔妈妈身体有点不舒服,小兔想要为妈妈做一锅蔬菜汤为由,初步让幼儿知道蔬菜汤神奇的地方,从而引出活动的主题。在活动过程中我先创设了第一个情境:兔妈妈身体有点不舒服,小兔想要为妈妈做一锅蔬菜汤,于是就出示蔬菜汤的菜单,引导幼儿说说蔬菜单上蔬菜的数量。“你们能看懂菜单吗?上面说要哪些材料?”孩子们一下子就说出了菜单上蔬菜的名称,在知道菜单上的蔬菜后,我又引导他们说说旁边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啊?引导幼儿指导要按照根据它的菜单放蔬菜,接着我又引导幼儿们说说其他蔬菜的数量。最好我又提出要求小兔说放蔬菜时要一排一排放,最少的那种蔬菜放在第一排,然后让蔬菜一排比一排多。让在投放蔬菜时,每投放一样蔬菜我都引导幼儿数一数,再对照菜单看看,是不是和菜单需要的数量一样,并且引导孩子们知道投放时一排比一排多。

  孩子们在游戏中很好的达成了本次教学活动的重难点目标,不知不觉将蔬菜汤烧好了。在最后环节,我也借此对幼儿开展生活教育,引导以后也要多吃蔬菜,身体才会变得更加强壮。从而让孩子们感受吃蔬菜的好处,培养幼儿不挑食物的好习惯了。

  本节活动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活动中我多与孩子的回应和追问有所欠缺,关键性的提问还不够精炼,没有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孩子发散性的思考启发不多。我会及时反思自己在平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的磨练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做做玩玩中掌握和了解制作陀螺的方法。

  2、乐意与大家交流分享,体验成功的乐趣。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课件、自制陀螺

  2、圆形硬纸板、圆形卡纸、牙签、火柴棍、吸管、蜡笔、剪刀等

  活动过程:

  1、出示准备的圆形纸片。

  “你们看看,我手里拿的是什么呀?” (圆形纸片)

  “圆片想站起来,边转圈边跳舞,你们动动小脑筋,帮帮它,好吗?”(让幼儿自由选择辅助材料动手操作。)

  2、请幼儿讲述探索中的发现。

  “你们的圆片转起来跳舞了吗?你们用的'什么好办法?”

  3、教师将自制好的陀螺出示给幼儿,在幼儿面前进行表演。

  “你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我也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好朋友,它想转起来跳舞给你们看,想看吗 ?”(老师出示陀螺并让它旋转起来。)

  “这个好朋友跳的舞好看吗?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陀螺。”

  “你们想想它为什么会跳舞呢?”(让幼儿自己讨论后,做出总结。)

  教师小结:“我告诉你们,是因为这根牙签总是绕着自己在转动,并且保持着转动速度和转动方向,这样它就会跳舞了。”

  4、幼儿自己动手制作陀螺,进行探索。

  “小朋友陀螺好玩吗?你们想不想自己做一个呢?”

  (1)幼儿自由探索制作。

  (2)请个别幼儿展示介绍制作的陀螺。

  (3)播放课件教师小结:原来要让陀螺转起来,在制作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将牙签戳在圆纸片的中间,这样它就会跳好看的舞了。

  5、幼儿动手探索找出中心点的方法。

  “可是要怎样才知道戳的地方是圆片的中心点呢?”

  (播放课件)教师小结:将圆片两次对折打开,两条折痕交叉的地方就是中心点。

  6、幼儿再次动手制作陀螺,进一步了解掌握陀螺的制作方法。

  “小朋友,挑一个自己喜欢的圆片,我们再来试一试吧,看今天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蜡笔呢,我们还可以帮陀螺穿上好看的衣服衣服再让它跳个舞,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7、延伸活动。

  “今天,你们的陀螺都做的很漂亮,来我们一起到外面转一转、玩一玩,比比谁的陀螺转的时间最长!”

  活动反思:

  首先,在教育理念上,本节课是培养幼儿在玩中学,玩中做,玩中思,首先使幼儿的初步探究,在初比拼中幼儿发现问题,对陀螺进行改进。再进行超越自我,幼儿在改进的基础之上能够超出自己的成绩,甚至刷新班级的记录,这都是对自我的一种超越,活动很成功。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

  2、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3、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玩具汽车、塑料玩具、牙签、圆纸片、风车、线圈、棍子、卷笔刀、各种瓶盖、钟表、纸杯、雨伞等

  2、录音机、DVD、电视、电脑

  3、榨汁机、瓶水

  活动过程:

  (一)、我首先设计情节来引出转动并揭示课题:

  1、老师想喝水了,谁能帮我把瓶盖打开?刚才你是怎样把盖子打开的?

  2、教师再次演示几样能转动的.物体,(伞、钟)让幼儿找找他们的共同点,让幼儿找的同时引出“转动”。

  (二)、让幼儿参观“转转转”展览会,(准备:伞、钟、自行车、纸杯、风车、硬纸片、牙签等),幼儿通过操作、探索,直接感性地获得经验。但是在操作前我提了几个要求,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培养幼儿边操作边思考问题的习惯。我设计的题问是:(1)哪些东西能够转动?(2)它们又是怎样转动的?

  1、幼儿分组探索、操作时,教师适时介入,观察引导。

  2、等幼儿操作完后进行交流,请部分幼儿上来说说你是怎么玩的,把幼儿的玩法呈现出来,初步让幼儿了解转动原理。

  3、最后教师进行小结:这些物体的转动都是围着一个转动轴作圆周运动。(但考虑到中班幼儿对转动轴不是很理解,于是我再次演示伞的转动,让幼儿找找转动轴在哪里,以加深印象。)

  (三)、提问:

  1、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运用了转动?引导幼儿说出电风扇、钟、自行车、门等。然后我制作了课件,让幼儿从图片中更直观地得到启发。

  2、转动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好处?

  (四)、运用转动的原理,享受现代科技带给我们的好处。我出示榨汁机,并进行演示,让幼儿品尝果汁。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转动的知识经验。在交流中,我采取了自由交流、小组交流、集体交流的形式,让幼儿去探索发现。但在交流时,我对幼儿的问题太单一,只是问问孩子是怎么把物体转起来的,忽视了物体转动时的有趣现象,没有作很仔细的观察。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尝试种子发芽试验。

  知道春种秋收,种子在春天发芽

  知道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温度、水分、阳光、空气。

  活动准备

  黑板画种子发芽过程。

  花盆、种子;空纸壳箱

  活动过程

  1、老师实验;将一粒黄豆种子种在花盆里,在放入纸箱 里。

  提问:这粒种子能发芽吗?为什么?

  小结:种子发芽需要阳光。

  提问:如果把这盆放入冰箱里会发芽吗?

  小结:种子发芽需要温度。

  师:如果有了阳光、温度种子就会发芽吗?对了,必须浇水就象小朋友一样,每天必须喝水才会长大。

  师:你知道种子是怎样长大成一株植物的吗?老师出示黑板 画让小朋友了解植物发芽长大的'过程长大。

  小结:种子发芽需要一定外界条件氧气、温度、水、阳光。

  2、游戏:《种子发芽》,用肢体语言演示植物生长过程。

  活动延伸

  老师将种子种在花盆里放在教室一角,让小朋友观察种子发芽过程。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产生对颜色的兴趣。

  2、通过颜色的变化,能仔细地观察实验。

  3、通过探索懂得颜色的混合可以变成另外一种颜色。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桔子、茄子、白菜头饰各8个。

  2、红、黄、蓝颜料,透明口杯,红、黄、蓝、橙、紫、绿色卡片若干。

  3、棉签若干,调色盘,分别装有桔子、茄子、白菜图片篮子3个。

  4、儿童音乐一首。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介绍今天来参加活动的.成员,引出桔子宝宝,白菜宝宝,茄子宝宝,并让幼儿说出它们的颜色。

  2、以小熊敲门送礼物引出红、黄、蓝、三种颜料,并让幼儿说出颜色。

  二、教师边操作实验边讲解,让幼儿观察颜色变化。

  今天,老师要当个魔术师,变个魔术给你们看看,请你们仔细观察好吗?

  1、将红色颜料和黄色颜料倒入一个空口杯中,轻轻摇一摇,变成了什么颜色?(桔黄)

  2、用同样的办法变出绿色、紫色。

  并记录如下:黄+蓝=绿色 红+蓝=紫色

  三、交代实验要求,请个别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刚才老师变了魔术,现在请小朋友们来当魔术师,自己来变魔术好不好?

  1、分别请一个桔子宝宝,白菜宝宝、茄子宝宝来变魔术,逐个变出桔黄色、绿色和紫色。

  2、让每组幼儿颜色卡片在桌上操作实验结果。

  3、教师小结,简评。

  延伸活动:

  刚才老师和小朋友都当了魔术师,小熊也想当魔术师,我们来看看小熊要变什么呢?

  1、小熊逐个变出一篮子桔子、白菜和茄子,其中一部分没涂颜色,需要小朋友来帮忙。

  2、让小朋友们用自己变出的颜色,边听音乐边用棉签给没上颜色的桔子、白菜和茄子,涂上漂亮的颜色。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弯曲性,了解常见物体弯曲的必要性。

  2、学习观察弯曲形状物体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3、体验弯曲的物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二、活动准备。

  1、自制眼镜一副,真正的眼镜一副。

  2、两部电话线不一样的电话机。第一部的电话线是弯弯绕绕的;第二部的电话线是直的。

  3、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实验一:镜腿直直。

  1、教师出示两副眼镜,请两个幼儿分别戴上然后与教师一起做游戏。

  (1)咦,这个小朋友的眼镜为什么一直掉下来?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这个小朋友的眼镜为什么不掉下来?为什么?(引导幼儿发现弯腿跟直腿的区别)

  教师小结:哦,原来直直的`镜腿不能勾住耳朵,容易掉下来;真正的眼镜有弯弯的镜腿,能勾住耳朵,不容易掉下来。

  (二)实验二:电话线直直。

  1、教师出示两部电话机,拿起第一部电话机听筒,边做接电话状,边走动几步,使弯绕的电话线伸长。

  2、教师拿起第二部电话机听筒,边做接电话状,边走动几步,由于直的电话线不能伸长,把电话机拖过来掉到地下。

  提问:你们发现什么了?为什么呢?(引导幼儿发现弯弯绕绕的电话线和直直的电话线的区别)

  教师小结:哦,原来弯弯绕绕的电话线可以伸长,所以我们可以走来走去接电话,用起来很方便;直直的电话线不能伸长,只能在原地接电话,很不方便。

  (三)讨论:假如它是直的。

  1、出示有山、汽车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讨论:这辆汽车能上山吗?为什么?

  2、出示图片(衣架、躺椅……)提问:它是什么形状的?

  讨论:假如它是直的会怎么样?

  四、教学反思。

  活动中发现孩子们对科学探索活动很感兴趣。但是在假设环节中,如“假如蚊香是直的”,我觉得如果有可操作的模型蚊香,幼儿就体会更深了,现在光凭想象效果不佳。但尽管如此,孩子们还是很积极,都能参与到讨论中。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水_中班科学教案07-05

中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杯子_中班科学教案07-19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30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25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16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9-04

中班《夏天》科学教案03-29

中班动物科学教案04-0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1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