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06 16:10:30 教案 我要投稿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出“唾沫、焦渴、喜出望外”等10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体会水的重要性和小姑娘的孝心。

  【教学难点】从水罐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

  师:今天,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想看看吗?

  (出示图片,音乐)一些学生常见的经典童话故事画面,如:《皇帝的新装》、《白雪公主》、《丑小鸭》等。(让学生一起说说故事的题目)

  师:这些都是什么呀?(童话故事)喜欢吗?为什么?

  师:是呀,童话就是这样的生动、有趣、精彩、吸引人,难怪大家都这么喜欢。你们知道吗,童话最大的特点就是丰富的想像,特别的神奇,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往往可以在童话中自然而然地发生。板书:神奇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了解钻石: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它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题目叫——《七颗钻石》。

  1、出示课题,齐读。

  2、师:钻石,你了解它吗?

  师:是啊,钻石就是这样一种美好的东西,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七颗钻石》。

  这个故事到底讲了什么呢?让我们赶快去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2、检查字词,随机正音:(关注“唾沫”)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说

  (2)出示填空:

  地球上发生了,一个小姑娘,水罐发生了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涌出。七颗钻石变成了。

  (自由说——齐说)

  (过渡语)师:多么神奇的故事啊,让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品读,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研读第1自然段,感受旱灾:

  师:读读这一段话,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1、自由读。

  2、师:你读懂了什么?板书:大旱灾

  师:你从哪些词语读懂了这是“大旱灾”呢?

  3、体会“干涸——干枯”

  师:你从哪个词读懂了?

  师:让我们去看看当时的场面吧——(出示图片,背景音乐)

  你看到了什么?

  (过渡语)师:再来读读这一段,还从哪读懂了这是“大旱灾”呢?

  4、理解“焦渴”。

  师:你有过口渴的经历吗?(体育课下来、有时半天没喝水等)

  这是“焦渴”吗?那么,什么是“焦渴”呢?你能想像一下吗?

  (嗓子眼里有火烧火燎的感觉,就像要冒出烟来的样子。)

  5、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这场大旱灾的严重。

  (配乐朗读)

  (四)研读第2自然段,感受爱心:

  (过渡语)师:地球上发生了这么严重的大旱灾,有一个小姑娘却要给她生病的母亲找水喝,发生了什么呢?请你自己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划出最感动你的词语或句子。

  板书:找水

  1、自由读,教师随机地进行指导。

  2、交流:

  (出示一):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哪里感动了你?

  (1)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

  (抓住“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生病的母亲”)

  指导朗读(随着学生的理解读好这句话)

  (2)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师:你能想像当时小姑娘都找了哪些地方?或“你看到她到哪儿去找水?(想象说话)

  生:小溪边,大河旁,山泉下,她会翻山越林,到处去找水,手会被树枝割破,衣服会被树枝划破,跌倒了又爬起来……能找的地方她都找遍了,可哪儿都没有水,她只能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板书:空

  指导朗读(随着学生的理解读好这句话)

  师:找遍了那么多的地方,她都没找到水。这时,小姑娘心里会怎么想?

  生:沮丧、伤心、难过、绝望……

  师:就在这样绝望的情况下,当她醒来时,拿起罐子一看——

  (3)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你为什么读得这么高兴呀?

  师:这真是意料之外的收获啊,难怪小姑娘如此的.——喜出望外

  谁也来喜出望外地读一读?

  你读得这么好,你是怎么理解的?

  师:带着你的理解,我们一起来读——(齐读)

  板书:满

  师:空罐变成了满罐,这就是童话故事的——神奇。(指板书)

  (过渡语)师:还有哪里也感动了你?

  3、(出示二):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小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1)“喜出望外”是因为有了水;也是因为母亲有救了。

  (2)“真想喝个够”说明小姑娘自己也是又渴又累,但想到生病的母亲,舍不得喝一口水,充分感受小姑娘的孝心。

  (3)“赶紧跑回家去”……

  师:你还从哪些词语里也读出了她的急切?

  师:小姑娘,你这样匆匆忙忙的是干什么呀?(让学生进行角色的转变)

  (4)体会“抱着”(说明两点:对水的珍爱;心情的急切。)

  (五)设疑存疑,课堂小结:

  师: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按照你的经验,掉在地上的水罐会怎样呢?

  生:(自由说)水都洒了出来

  师:那小姑娘的水罐呢?

  生:还是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摆着……

  师: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六)课堂作业: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题。

  1、学生自由做。

  2、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填?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2

  一、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1、女娲补天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说说看。

  《西游记》、《封神榜》、《宝莲灯》……

  师: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神话故事。

  二、出示插图投影,指导看图。

  图上是谁?她在干什么?

  三、揭题,释题。

  1. 板书题目:12.女娲补天

  2. 引导学生据题质疑。

  3. 学生讲自己知道的女娲补天的故事。

  四、录音朗读,学生自由读。

  五、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1.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拼读。

  (1)读准”窟隆冶”的读音。

  (2)指导书写生字。

  注意以下字形。

  娲:右下部是”内”。隆:右边中间的一横别漏写。

  窟窿:两个字都是穴宝盖。

  冶炼:冶字是”两点水”不是”三点水”

  炼:是火字旁,右边不是东。

  六、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轰隆隆:像声词。

  塌下:倒,下陷。

  窟窿:洞,小孔。

  山冈: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

  洪水: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

  熄灭:停止燃烧。

  纯青石: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

  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冶炼: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七、指名读文,正音。

  八、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九、生讨论后汇报,师小结。

  课文讲的是传说中女娲看到天塌了一大块,便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好的事。

  十、指导熟读全文。

  十一、作业。

  1. 抄写生字词。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

  31、女娲补天

  1. 女娲为什么补天?

  2. 女娲怎么补天?

  3. 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看卡片读生字词。

  2、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哪些段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学生A:因为天塌地裂、烧起大火、发洪水,给人们带来痛苦。

  学生B:女娲见此情景,很难过,求雨神熄灭大火。造船救出人们。

  学生C:女娲去找五彩石,回来冶炼成水,把天补好。

  学生D:女娲把天补好后,人们又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学生E:人们还记得………

  3、指导学生从内容想开去:

  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一方面教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场面的心情)

  四、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

  1. 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

  3. 小结,为救人们,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五、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

  1. 大声自由读文。

  2. 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神。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生:我从她原以为……费多大力气这儿看出她原来找石头费了很大力气。

  生:她忙了几天几夜这句话中也看出女娲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

  生:有她找啊找啊这句话也可以看出。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1)结合挂图理解这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理解第三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2)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天的经过。

  3 导朗读这两段话。

  六、齐读第五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解决第三个问题。

  后来,女娲补好了天,没有了危胁人们的大火,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七、联系科学上的补臭氧层漏洞,培养学生对科学、对环保的热爱之情。

  八、引导学生读课前备好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九、齐读课文,小结。

  十、作业。

  1. 回答课后第二题。

  2. 阅读课外神话故事。

  2 .夸父追日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3.会复述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

  将学生的座位按学习小组排列成“马蹄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遥远的古代,有这么一个人,他为了让光明永远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他能追上太阳吗?他给我们留下一个怎样神奇的故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夸父追日》。

  二、自主读书,感知大意

  1.自主试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自主练读: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

  3.默读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合作读书,感情朗读,复述课文

  1.小组内轮读,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内评读喜欢的段落,交流读书感受。

  3.小组内练习讲这个故事,可以自己讲,可以合作讲。

  四、全班交流,评价补充

  1.随机抽查每组一至两名同学朗读喜欢的段落,交流喜欢的原因,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2.各组推选代表或合作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五、课外拓展

  1.绘制一幅夸父变成大山、手杖变成桃林的图画。

  2.继续收集神话传说故事。

  语文园地八

  学习目标:

  1.喜欢阅读课外神话传说故事,并能清楚地讲给别人听,主动交流听后的感想,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2.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3.养成自觉区别形近字的好习惯,并且在自我发现中培养探究意识。

  4.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课前准备:

  收集歇后语、成语故事、神话传说故事等。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阅读了许多神话传说故事,我想同学们课外也读了不少这类故事,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一)分组讲故事

  1.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把故事内容讲清楚、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讲完后评一评。各小组选出本组“故事大王”1~2名。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二)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大家掌声祝贺。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先给全班同学讲?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内容是否讲清楚、情节是否完整、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二、学生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想请同学们来总结。在总结时,你可以表扬表现最出色的,也可以夸奖进步最大的;可以谈谈你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的心得,也可以发表一下你的希望、设想和创意……每组请一名同学做总结。□教学设计

  习作

  一、导语激趣,放飞想象

  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神话传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里面的人物真神奇,比如孙悟空,他会七十二变,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呢?你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赶快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吧!你的脑中是不是涌出了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选你最喜欢的一个想法,编一个精彩的`故事吧!

  二、大胆想象,自编故事

  三、交流评议,取长补短

  1.把你编的故事讲给同学或老师听,再互相评一评。

  2.全班交流,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大家评议。教师引导学生从想象是否大胆、新奇等方面加以评议。

  四、编写故事,独立修改

  五、评议习作

  选一至两篇优秀作文或问题作文全班评改,重点从语句是否通顺、条理是否清晰、是否有具体情节等方面评改。

  六、修改习作

  1.自主修改习作。

  2.小组内同学互相修改习作。

  七、誊写习作

  要求书写工整,注意格式。

  优秀习作或优美片段赏读

  我的发现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古诗《乞巧》中的“宵”和“霄”,比较异同。

  2.同学们早就发现了,在我们的汉字中,有许多字的字形相似,像一个家族中的兄弟姐妹一样,它们长的很像,你能区分出这些字哪儿长得不一样吗?你能认准它们吗?(出示词语投影片)

  二、自主读词,观察发现

  1.认真读词语,把词语读准确。

  2.仔细观察带点的字,看你能发现什么。

  3.交流发现成果。

  a.小组内互说,互相启发。

  b.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联系字音、字义加以区别。

  三、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那些字形相近的字?请学生写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加以区别。

  2.课下搜集形近字,装入识字袋中。

  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一、读读记记

  1.读词语:自读──轮读──指名读。

  2.想一想每一行词语的特点。

  a.第一行词语中有数字;

  b.第二行词语的结构是ABAC式;

  c.第三行词语的结构是AABB式;

  d.第四行词语中有两个词意思相反。

  3.仿照每组词语的特点,补充一些词语,比一比谁掌握的词语多。

  4.请同学们课下收集词语,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自己独创的归类方式建立词语分类夹。

  二、读读背背和成语故事

  1.激趣导入。

  在我们祖国语言文化宝库中,有两道独特的文化景观,那就是成语和歇后语。一个成语意蕴深刻的背后往往包含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句歇后语幽默隽永,其间又常常暗含着一个有趣的典故。这节课我们就来一个成语、歇后语大放彩。

  2.阅读歇后语和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a.自主阅读。

  b.小组合作,练习讲故事。□教学设计

  3.成语故事、歇后语比赛。

  a.宣布比赛规则:每组四人,按顺序排好号,根据下面的内容集体商议解决,发言时不能再“打电话”。

  每组接龙说成语。

  每组1号同学讲述“画龙点睛”故事。

  每组2号同学展示本组摘抄的歇后语,比一比哪组的数量多,并背诵5个歇后语。

  每组3号同学讲一个成语故事或歇后语典故。

  每组4号同学用积累到的成语和歇后语各说一句话或一段话。

  b.组织比赛:每组1号同学先来参加比赛。

  c.总结比赛情况及结果。

  4.拓展练习。

  继续收集成语故事和歇后语典故。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说清自身喜欢的生日形式和原因。

  2.进行语言规范化训练,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具体。

  3.鼓励学生大胆陈说自身的见解,积极参与言语实践活动。

  设计理念: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进行的,口语交际教学也应在生活实际或者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所以在教学中注意通过创设情境来组织活动。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推荐,所以在教学中要求推荐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听与说的双方都是主动的,双方的角色是随时互换的。要求人人参与,实行“点面结合”的组织形式。

  教学准备:

  让学生搜集有关过生日的图片以和本地过生日的习俗。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今年几岁了?(绝大局部学生9岁,本地有逢1、3、6、9、15岁大庆的习俗)你是怎样度过你的6岁或9岁生日的?你都收到过哪些生日礼物?

  学生踊跃发言,老师要求学生说完整话。

  师小结:刚才老师听了大家的发言,感慨很多,发现有的同学生日过得热热闹闹,有的甚至风风光光,收到的生日礼物也是非常的精美甚至高贵。当然也有的同学生日过得平平淡淡,收到的礼物也是平平经常。尽管过生日各不相同,但生日都饱含着亲友对我们的爱和希望。那么我们学生究竟应该怎样过生日呢?过生日要不要送礼物?送什么样的礼物合适呢?请看情景剧。

  二、创设情境,为口语交际作准备

  情境l:一学生过生日,大摆宴席,热闹非凡。(课件出示)

  情境2:一学生过生日,要求家长送这送那,但迫于条件,家长没答应,该生与家长怄气。(学生扮演)

  情境3:一学生过生日,与家长一道,在院子里种下一棵小树苗。(课件出示)

  讨论:你喜欢哪种过生日的方式?为什么?

  三、自主参与,小组内大胆陈说

  1.幻灯出示推荐的话题:

  (1)我们学生应该怎样过生日才有意义?

  (2)过生日要不要送礼物?送什么样的礼物?

  2.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推荐讨论,要求小组内选出一名记录员,记下组内成员的意见,选出一名代言人,代表小组在班上陈说意见。教师巡视并认真听取个别小组的发言,进行恰当的指导。

  四、班内汇报推荐

  1.各小组整理自身的意见,理清条理。

  2.各小组代言人上台发言,要求声音洪亮,吐词清楚,说话有条理,其他同学认真听,做到不插言,等他人的话说完了再发表自身的见解,以养成良好的听话说话习惯,对每个代言人的表示还要作出公正的评价。

  3.给没有上台的同学一个大胆陈说的机会:针对个别小组的发言,大胆发表自身不同的见解。

  4.民主评议,选出最佳代言人,并陈说理由。

  5.教师给最佳代言人颁发奖品,以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口语交际活动。

  五、拓展交际

  1.我们这里过生日都有些什么习俗?推荐课前搜集的资料。

  2.师针对过生日铺张浪费大摆宴席的现象,发表自身的看法,请学生回家后与家长推荐讨论:怎样过生日才有意义?这样做,能达到减少“红色名片”的`目的。

  3.学生将与家长推荐情况写在日记本上。

  教学反思:

  《生日和生日礼物》是语文乐园七“语文生活”的内容,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课前准备阶段,我要求学生搜集本地过生日的一些习俗,学生非常有兴趣,完成得很好,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教师角色的转变,充沛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胜利地建立了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学习模式,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示的机会。

  2.利用创设的交际情境,有效地组织交际活动。我创设了3个情境,两个是课件出示,一个是学生模拟扮演,这3个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自如地表达和交际。

  3.注意点面结合,要求人人参与。人人参与是提高每个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保证,为了让每个学生参与,我设计了小组活动,为了发挥典范的作用,我还设计了全班性的活动。这堂课学生的参与面达到了100%。

  4.注意双向互动。在教学中,我强调了听与说双方的互动,尤其关注了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的应对能力,要求听的学生不能被动地听,要随时准备发表自身的意见,要求说的学生和时调整自身的讲话,防止重复他人说过的话。

  5.学生精彩的语言再现。例如:“我喜欢过生日时去照相,因为它能记录我的生长。”“我过生日喜欢

  里来许多客人,因为那天家里很热闹,而我是主角,我有众星捧月的感觉。”“我平时老是一个人玩儿,很无聊,但我过生日时家里会来几个小伙伴,我就不觉得孤单了。”“家里来了客人,才会显示出我热情好客。”“我不喜欢家里来很多大人,因为他们一来就打牌。”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在默读课文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镶”、“镀”等词语在表现天山牧场的迷人风光时所起到的作用。

  4、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天山牧场的迷人风光及生活在这里的牧民热情好客、生活幸福,体会作者对天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通过课文,感受天山的人和景。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感受天山的人和景。

  教具准备:

  字卡、挂图。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初步感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出示天山牧场的挂图。

  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生说地点新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在新疆的中部有一条大山脉,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它就是天山。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天山那辽阔的千里牧场。板书课题:天山牧场。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

  3、小组内交流怎样识记生字。

  4、学生汇报,教师适时指导。

  5、学习多音字:“蒙”和“喝”。

  6、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三、再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概括每一段的段意。

  2、课文可以分为几大版块?每个版块讲了什么内容?

  (1—4自然段牧场景色,5—7自然段牧民生活。)

  3、说说天山牧场给你留下最初的印象是什么?

  (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就要鼓励。)

  四、作业。

  熟读课文,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激发情感,自然导入。

  1、听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

  2、师:听了这首歌,我们应该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学习《天山牧场》这篇课文?

  生:生奋、留恋、赞美、自豪……

  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样的心情一起走进风光迷人的牧场。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出对它的赞美的语气。

  再读,读出对它的喜爱之情。

  二、理解课文。

  1、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的1—4段:牧场景色。

  2、请同学们小声读1、2自然段,思考:课文介绍了牧场的什么?

  (课文介绍了牧场的位置、原始森林、野花、油草、溪水、蒙古包)

  3、你喜欢哪句话,哪个词,画一画,读一读,同学间互相说一说。

  学生喜欢的词句要重点体会:点缀、镶、齐等词。

  4、找到一个拟人句和两个比喻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天山牧场有雪峰、森林、繁花等很多美丽景色,让我看图来感受一下。

  6、3—4自然段你喜欢哪段就来学习哪段,要求:边学边画,哪些词、哪句话让你感受牧场景色风美。

  三段:重点体会“策马、尽情驰骋、处处可见”“好像每一根毛尖都冒着油星”“就像绣在绿色缎面上的彩色图案一样美”。

  7、读了第4段你感到哈萨克牧女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8、那我们应该怎样读?

  学生练习读

  9、想象一下如果你现在就是哈萨克牧女,会有什么感受?

  10、你在第3、4自然段中有哪些喜欢的句子,尝试背下来。

  三、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

  作者先从大处落笔写了天山牧场远望辽阔、富丽,再从近处落笔,写近处的牧群、牧女,这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我们在习作时也应适当的应用。

  我们再来齐一下课文1—4自然段,感受作者生动描写。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不能说一说你对天山牧场又有了哪些了解?你有什么感受?

  五、作业。

  熟读课文第5、6、7自然段,了解牧民生活的相关知识。

  第三课时

  一、复习

  指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牧场生活

  1、默读5—7自然段,每一段都讲了什么内容?

  2、学习第5自然段

  (1)共有几句话

  (2)每句话写的都是什么?

  (3)理解“金碧辉煌”“镀”的意思,体会作者使用的精准。

  3、学第6、7自然段

  (1)哪里体现了牧民热情好客

  (2)饱含对牧民的喜爱之情。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1、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把自己的感情融入进去。

  2、学完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把它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汇报。

  四、小结

  本文节选自碧野的《天山景物记》,他原文中的小标题是《迷人的夏季牧场》,选入本课时做了相应的的修改。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查找原文仔细读读。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5

  【教学设想】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能分别找出两段的中心句,并能学会围绕中心句写作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世界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进入情境。

  1.复习上节课内容。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海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呀?

  师:那你们一定很想知道景色奇异在哪儿,物产又有多丰富吧!想去海底看看吗?那就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和老师一起去海底游览一翻。

  2.导入。

  师:现在我们已经一起登上了“远航”号航船。船在蓝天下开始航行了。我们站在甲板上,海风吹起了我们的头发,远处的海面上偶尔有小鱼跳出水面,海鸟在飞翔,真美呀!嘿,别忙着看美景了。快穿上潜水衣吧,海底那个未知的世界在等着我们呢!准备好了吗?好,那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师:请同学们自由的在课文的海洋中去阅读,找出最吸引你的地方,然后一起和同学们来分享你的收获吧!

  二、精读课文。

  1.精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在海底世界发现了什么呢?把你感兴趣的地方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好吗?

  指名读。做适当的评价。

  表演,模仿动物的声音。

  师:把我们的教室当做海底世界,谁愿意做那些可爱的小动物?分角色表演。(教室里非常安静,几个同学轻声的模仿声音)

  师:听,他们模仿的多好呀,就像真的海底世界一样。我想同学们一定也能从读中让别人感受到海底世界的声音。

  指导朗读。练读。指名读。过渡:想认识海底世界的动物吗?

  2.精读第三自然段。

  自读课文。提出要求:这段写了什么?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中心句。介绍了哪些动物的特点?

  指导朗读。注意读出动物的特点。如:梭子鱼行动的快,乌贼和章鱼的慢,等等。

  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

  师:这么多的小动物中,一定有你喜欢的吧!把你喜欢的小动物的特点介绍给大家。既然喜欢就要介绍好,让大家一起来喜欢它!

  指名介绍。注意介绍出动物的活动特点。在学生介绍后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指导。从语音、语调、表情、动作等。

  表演读。

  师:刚才同学们介绍的多好呀!我想你们读起来一定也很棒。今天我们用一种特殊的形式来读。就是:朱老师起个头。同学们在读的时候,读到你特别喜欢的小动物的时候就大声的读出你读它的喜爱,还可以做动物。齐读。

  3.精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认识了那些可爱的小动物,海底世界还有形态各异的植物呢,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思考:写了哪些植物,有什么特点?

  指导朗读。

  4.精读第五自然段。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领略了海底世界的'奇异。海底世界还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有哪些资源呢?听老师来读一下第五自然段,请同学们把海底世界的资源用笔画下来。

  师朗读课文。

  学生回答。

  资料交流:除此之外,你还知道海底有哪些能源吗?它们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帮助吗?

  指名说。

  小结:海底的资源不可计数,人类现在已经在开发海底的资源了。这些资源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好处。

  5.精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慨?有什么话想说吗?生自由说。

  师: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呢?

  自由读。

  指导读。读出自豪的语气。

  齐读。

  三、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小结: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几种小动物、几种植物和矿产资源。其实海底世界生物的种类还有很多很多,有的资源被发现了,却因为技术跟不上而不能合理的应用,更可惜的是还有更多的资源没被发现呢。你们想探索海底世界吗?希望将来的海底世界能为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

  四、课外延伸。

  画一副《海底世界》图,并配以适当的文字说明。

  课后收集海洋的资料,在班级开一个《我了解的海底世界》主题队会。

  板书设计:

  23海底世界

  声音:各种各样

  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

  植物:形态各异

  矿物:丰富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展开想象,花儿还会放飞什么?

  教学重难点:

  培养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理想的翅膀》这一课,孩子们放飞了风筝,也放飞了 自己的理想。在同学们的作文中,也多次提到放风筝的乐趣。

  (朗读学生写的作文片段。)

  师:放风筝的确是春天里的赏心乐事,你相信吗,花儿也会放风筝呢。

  (板书课题)齐读,质疑。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同学自读课文,要求:把诗歌读流利,读准确。

  2、抽生分小节读。

  3、生评读。

  三、细读体悟,感受情感。

  1、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自由读,边读边体悟。

  2、学生汇报,交流。

  学习第一节

  (1)、抽读,边读边感受诗句带给你的感觉。

  (2)、齐读,体悟。

  (3)、师问:这里已经有了一个“蹦蹦跳跳”,为什么还要写一个“跳跳蹦蹦”?

  (4)、抽生回答,表演读,评读。

  (5)、牵着一条渴求的线,放飞了长尾巴和不长尾巴——风筝。”

  质疑:你有什么问题吗?

  归纳:为什么说是牵着一条渴求的线?

  提问:“渴求”是什么意思?那么我们是渴求什么呢?

  (6)、学生带着感情齐读。

  学习第二节

  (1)、抽生读第二小节,边读边感受诗句带给你的感觉。

  (2)、点评赏析:儿是在远处对我们说话。我们对着远处的人说话会是怎样的?(老师边说边做了一个朝远方喊话的动作。)

  学生再次品读感受。

  (3)、如果花儿离我们很近,那又该怎么读?

  (4)、西红柿练习,抽读。

  师总结:我们朗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联系前后文,才能读得更准确。

  学习第三节

  (1)、指名读。

  发散思维:有的在花枝上飞高飞低,有的在上空盘旋滑行,还有的会在干什么呢?

  (2)、生齐读这一节。

  提问:花儿能让蝴蝶、蜻蜓、蜜蜂等等围绕着它们飞高飞低,一定是有一根无形 的线在牵引着它们,这根无形的线是什么呢?

  生回答

  学习第四节

  (1)、指名朗读。

  (2)、师问:“突然,一个小朋友嚷起来了”和前面的“我们叫着嚷着”这两个“嚷”字是一样的意思吗?

  (3)、学生回答

  (4)、生再次感情朗读。

  四、拓展发散

  1、花儿还会放飞什么?

  2、在善于想象的孩子眼中,花儿也会放风筝,在生活中,一些平凡普通的东西,如果加上了想象,就立刻变得富有情趣了,我们来看两段文字

  一个孩子无拘无束的光着脚丫在地板上跑起来,留下的脚印就像一条条游动的鱼儿。妈妈来了,她用拖把把这些“鱼”一“网”打尽。

  在一个钟表柜台前,晴朗摇着拳头念起来:“锤子,剪刀,布”。我们往墙上一看,原来墙上很多钟摆在来回摆动,还真像在玩锤子剪刀布的游戏呢!

  3、你曾经看到过什么,引起了你美好的想象?

  学生充分想象。

  五、总结背诵。

  1、试着练习背诵。

  2、学了课文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花儿也会放风筝

  蜜蜂

  蜻蜓

  蝴蝶

  花儿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9个:欧洲矿瑞诺烬撼财励;理解“夜以继日”、“凝神”、“注视”、“血迹斑斑”、“挣扎”的意思。

  2、边读边思,能对自己感兴趣的语句提出问题。

  3、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4、了解诺贝尔不顾生命危险,研制成功烈性炸药的故事,感受科学家为了科学的进步,执著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

  2、学会对自己感兴趣的语句提提问题。

  3、感受科学家为了科学的进步,不惜献出自己一切的献身精神。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完成预习题

  课前预习:

  1、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凝神注视夜以继日挣扎

  3、把左右两边能正确搭配的词语用线连一连。

  雷鸣般的诺贝尔血迹斑斑的实验室化为灰烬的爆炸声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的`第()节介绍了诺贝尔研制烈性炸药的原因。第()节到第()节介绍了诺贝尔冒着生命危险进行烈性炸药的实验,并获得成功的经过。第()节主要介绍了“诺贝尔奖金”的来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师:你们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小故事?(牛顿、居里夫人)

  2、师: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诺贝尔。(板书:诺贝尔)(媒体出示诺贝尔头像),随机学习生字“诺”。

  3、(媒体出示):课文最后一节。

  (1)指名读,注意读准生字字音。(媒体中的生字“诺”、“财”、“励”变红。)

  (2)学习生字“财”和“励”。注意“财”是平舌音;“励”的左半部分,“厂”的里面是“万”。扩词区别:“厉”和“励”。

  (3)轻声读,思考:从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4)指名交流。

  (5)(媒体出示填空):年月日,诺贝尔在病逝。临终的时候,他提出将作为基金,作为奖金,奖励全世界在、以及等方面成就最突出的人。这就是世界的“”。

  (6)轻声准备,指名填空,齐读。

  (7)出示最后一节,自由朗读并背诵。

  4、师:诺贝尔在科学的道路上历尽艰辛,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伟人,学习第31课。

  5、板书课题:31他从火里跑出来

  6、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学课文(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号。看看课文哪几小节写了实验的过程?

  2、想想:诺贝尔怎么会从火里跑出来呢?

  交流反馈。

  1、出示词语,开火车读欧洲开矿灰烬夜以继日震撼血迹斑斑财产奖励凝神注视

  2、课文共有几节,哪几节写实验过程?

  3、诺贝尔怎么会从火里跑出来?

  三、研读课文,理解体验。

  1、课文是怎样描写诺贝尔进行烈性炸药实验的?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相关句子。交流反馈,(媒体随机出示句子):一次他亲自点燃了导火线。

  为了看清实验过程,他双眼紧紧盯着火星,凝神地注视着突然人们发现一团烟火从屋里飞奔而出,原来是血迹斑斑的诺贝尔挣扎着从火里跑出来。他一边奔跑,一边狂呼:“成功了!成功了!”

  2、师:轻声读读这几句话,小组合作,对自己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提提问题。

  (1)学生质疑。

  (2)教师将问题归纳:

  ①“凝神”、“注视”、“血迹斑斑”、“挣扎”的意思?

  ②“为了看清实验过程,他双眼紧紧盯着火星,凝神地注视着”这句话中诺贝尔为什么要凝神注视冒着火星的导火线,难道他不怕炸伤吗?(媒体出示):“紧紧地盯着”“凝神地注视”加点。

  ③“狂呼”表示高兴到了极点,可是当时的诺贝尔是被火烧伤,浑身血迹斑斑,他为什么还这么兴奋?(媒体出示):“一边奔跑,一边狂呼”加下划线、加问号。

  (3)教师归纳质疑方法:在质疑时,我们可以通过对自己不理解的词语进行提问;也可以针对句子中的矛盾之处进行提问。

  3、释疑:不理解的词语。

  (1)当有词语不理解时,可以怎样解决呢?同桌讨论。生交流:找近反义词、用自己的话说说、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2)理解“凝神”、“血迹斑斑”、“挣扎”等词语。凝神:凝(查字典),集中在一点。“凝神”,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一点。(意思相仿):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神情专注。血迹斑斑(用自己的话):衣服上都是血迹。挣扎(联系上下文):诺贝尔从火场中,用力支撑着跑出来。

  4、释疑:诺贝尔为什么要凝神注视冒着火星的导火线,难道他不怕炸伤吗?

  (1)(媒体出示):为了看清实验过程,他双眼紧紧盯...着火星,凝神地注视.....着指名朗读。

  (2)师:“盯”、“注视”都是表示眼睛的动作,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看的词语?积累:瞄、瞅、望、环视、俯视、俯瞰、仰望、环顾、巡视

  (3)轻声读句子,思考:这里为什么用“盯”和“注视”?(“盯”和“注视”说明看得很认真。)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体会诺贝尔做实验时的认真专注。

  (5)师:表示看的词语有很多,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进行选择。(媒体出示“词句活动室2”):选词填空注视环视巡视他目不转睛地()着窗外。他走遍祖国各地,()了不少乡村。他走进地铁站,()了一下周围的环境。

  (6)交流。小结:诺贝尔沉浸在科学实验中,已达到忘我的境界,所以他会凝神注视冒着火星的导火线。板书:凝神注视忘记一切

  5、释疑:从火里跑出来的诺贝尔,血迹斑斑,为什么他没有痛苦不堪,反而一边飞奔,一边狂呼“成功”呢?

  (1)轻声读读第2节,寻找问题的相关线索。指名交流,教师进行归纳:说明了实验时间之长、难度之高、危险之大、后果之严重。

  (2)师:面对困难,面对死亡,诺贝尔仍然夜以继日地工作着。

  (媒体出示句子):但是困难、死亡没有吓倒诺贝尔,他仍然夜以继日地工作着

  ①理解词语:夜以继日(继:连着。夜以继日:白天连着晚上工作,不间断。近义词:日日夜夜、通宵达旦、日以继夜)

  ②媒体出示说话练习:诺贝尔,他忘记了,忘记了忘记了。指名交流。

  ③教师小结:困难与死亡非但没有吓退诺贝尔,反而使他更加忘我地投入实验中。板书:埋头研究不怕困难

  (3)师:诺贝尔顶着巨大的困难,冒着生命危险坚持烈性炸药实验,难怪在实验成功之后他会如此的兴奋不已。(媒体出示句子):突然,人们发现一团烟火从屋里飞奔而出,原来是血迹斑斑的诺贝尔挣扎着从火里跑出来。他一边奔跑,一边狂呼:“成功了!成功了!”

  ①试读个别读齐读

  ②此时此刻,你想对诺贝尔说什么?交流。③教师指导朗读,体会诺贝尔在实验成功后的兴奋与狂喜。

  板书:一边飞奔一边狂呼

  6、教师小结:通过联系上下文,我们解决了刚才提出的问题。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了诺贝尔为了科学研究,把什么都抛在脑后,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7、感情朗读课文2-5节。

  四、课堂总结,复习巩固。

  1、师生根据板书共同总结。

  师:在过去的三、四年中,诺贝尔对于烈性炸药是——(生:埋头研究,不怕困难),1876年秋,诺贝尔又在进行烈性炸药的实验,当时,他——(生:凝神注视,忘记一切)。结果,又发生了大爆炸。诺贝尔挣扎着从火里跑出来,他——(生:一边飞奔,一边狂呼:“成功了!成功了!”)诺贝尔终于发明了烈性炸药。这一切,都缘于他对科学的执著追求。(板书:执著追求)

  2、我相信只要不懈努力,我们每个普通人也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让我们用陈景润说的这句话不断地鞭策自己。(媒体出示句子)“攀登科学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陈景润”

  3、齐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3遍。

  2、辨字组词洲()欧()励()州()鸥()厉()财()烬()斑()材()尽()班()

  3、积累词语:写出和“凝神”意思相近的词语。()()()写出表示“看”的词语。()()()提高题;

  1、诺贝尔,我想对你说。

  2、收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小故事,与小伙伴交流。

  板书设计:

  他从火中跑出来

  埋头研究不怕困难Net诺贝尔凝神注视忘记一切执著追求一边飞奔一边狂呼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8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挂图,多媒体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中国的“人间奇迹”,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大家知道吗?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杭州 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理解词语

  (4)齐读出示的词语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想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读后讨论(名称、特点、抒发情感、点明创造者)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听写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杭州 嘉峪关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1、2节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看: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读)

  (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引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很奇异)

  这应该怎么读呢?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找一找,读一读。

  (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长城像什么穿行在大地?(板书:像巨龙)

  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大家一起读一读,结合图理解:连绵起伏、蜿蜒曲折

  引读:

  万里长城动起……西到……

  她是多么雄伟壮丽。几千年来她谱写了……

  怎么把这两句读好呢?(范读,生读)

  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试背、指名背、齐背)

  (4)万里长城是这样一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运河)

  引读:运河像……(板书:像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学生再读描写运河的这两句。

  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

  (5)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

  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

  (6)朗读全文

  配图片,音乐欣赏朗读课文,激发情感。

  (7)背诵全文。

  三、作业

  1、多音字组词

  行 曲 折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奇迹 (像巨龙) 动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市 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像绸带) 北起首都北京 南到天堂杭州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

  1、能独立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10个词语,结合课文理解“忐忑不安”、“安然无恙”。按正确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里描写“肃、吭、忐、忑、芜”。

  2、能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尝试提问。

  3、通过学习,懂得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事物,有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

  1 、识记9个生字,在语境中理解“忐忑不安”、“安然无恙”的意思。学习书写汉字“肃、吭、忐、忑、恙、芜”。

  2、 尝试提问,有探究的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图(喇叭花 鸡冠花 ) 图上分别是什么花?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出示图:打碗碗花

  2.根据课题质疑。

  这种花究竟生活在哪里?究竟是怎样的花?这么新奇有趣的花,却有一个那么怪的名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相信大家读了课文,就会明白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学习第1节。

  (1)打碗碗花生活在什么地方?出示填空题

  (2)学习生字“荒、芜、茬” 给“荒芜”找近义词。 看图片理解“一茬接一茬”

  (3)引读第一节。

  2、学习第二节。

  (1)究竟是怎样的打碗碗花呢,课文的第二小节写了这个内容。

  (出示第二小节)齐读。( )的打碗碗花 你喜欢吗?

  (2)读出喜欢的感情来,选一句你最喜欢的句子来读一读。

  打碗碗花真漂亮,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它那美丽的模样。 粉中透红的花瓣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浅浅的小碗,“碗底”还滚动着露珠呢。多么新奇、有趣的花呀!

  (3)引读第二节。

  三、细读课文,学习生字。

  1、指名读2-6节 填空:外婆告诉我,( ),我当时( )。后来,我经过尝试,终于知道( )。引出疑问“打碗-不打碗”

  2、外婆当时是怎么说的`?画出外婆说的话。 学习生字:“摘、肃” “摘”与“商”区别。书写指导:“肃”指导朗读。 “我”相信吗? “将信将疑”是什么意思?

  3、指导填空。

  (外婆说:“________ 。”我对这话将信将疑,有点相信是因为________;但感到疑惑的是因为____ ____。)

  我对外婆的话将信将疑,心里很矛盾:这话似乎应该相信但我转念又一想。

  过渡:摘了“打碗碗花”真的会让人打破饭碗?

  4、学习5-6节。 指名读5-6节。出示6小节,细读质疑。为什么“忐忑不安”“一声不吭”? 观察“忐忑”的字形特点,理解意思。给“吭”找姐妹字:抗、航、杭、坑 。 读出语气。

  引读, 理解“安然无恙”的意思

  5、小结:看来,什么事都要通过自己的眼睛,或自己尝试,才能找到答案。

  6、你喜欢小男孩吗?我想对男孩说:“”

  师引:小男孩的疑问还是没有完全解决,引读最后一节,你有办法解决吗?

  7、学习第7节。

  教师出示资料:打碗碗花又叫小旋花、打碗花。草本植物,叶片三角状卵形、戟(jǐ)形或箭形。茎很柔软,靠平卧在地或缠绕在其它植物上生长。花粉红色,像喇叭的形状。花期6—7月。生长在荒地及田边、路旁。地下的根状茎含有很多淀(diàn)粉,提取出来的淀粉可直接食用,也可用于工业生产,花和根状茎可入药,也可做杀虫剂。

  四、复习巩固,适度拓展。

  1.复习新词:荒芜、除非、将信将疑、严肃、郑重其事、鼓动、一声不吭、忐忑不安、安然无恙、始终。用“忐忑不安”说一句话。

  2.生活中还有什么是觉得有疑问的,不妨自己探究一下。

  3.课后找一种有趣的植物的资料,了解它的特点。

  五、 指导描摹。

  1、 出示“肃、吭、忐、忑、芜”,读一读。

  2 观察老师在田字格内书写“肃。(媒体演示)

  3 书写“吭、忐、忑、芜”。

  板书:

  打碗碗花

  打碗 不打碗

  听说 尝试

  将信将疑

  积极思考 勇于实践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用自身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学写8个字,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古代绚烂的文化。

  3.通过读文知道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

  教学重点难点:

  1.自主识字写字。

  2.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

  教学准备

  师:查找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资料、中国地图。

  生:搜集阅读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板书课题。学生自由轻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拼读。

  2.教师范读课文。生字词正音。

  二、自主识字。

  1.选择喜欢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读准音,记清形,组组词。开火车游戏。

  2.汇报推荐:推荐记忆方法,集体解决难字。

  (1)检查字音。

  (2)疏通难字。

  (3)扩词竞赛。

  3.巩固识字。字词游戏,生字回文。

  三、指导书写。

  1.认一认。认读会写字8个。

  2.记一记。自主观察汉字,记忆字形。

  3.说一说。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4.看一看。观察教师范写难字。评议。

  5.写一写。独立练习书写。一起评议。

  四、分层作业。

  1.认读生字和词语,把生字漂漂亮亮地写一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空虚,我的词语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二、导入。

  1.推荐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话题。畅所欲言。

  2.板书课题。读题。质疑。

  三、感悟课文内容。

  1.感知课文主要内容。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细读感悟课文。出示自读提纲,自读推荐。

  3.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然条件艰苦的.句子读一读。

  4.结合找出的句段进行朗读训练。想一想:张骞是怎样克服困难开辟丝绸之路的。

  5.想象说话,朗读指导。练读、范读、互读评读。张骞受到哪些屈辱?逃出来遇到哪些困难?

  6.出示与西域地理环境有关的图片或范文影片。多篇感受。

  四、延伸。

  鼓励学生结合课外的知识讲一讲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故事,以巩固理解课文。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春天的景物和刘老师之间的关系。

  4、学习作者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各方面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总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生生字词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弄清文章举了哪几个事例描写刘老师的形象;初步感受刘老师的良好品质及他对工作、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2、学习描写春天的句子,并进行积累;学习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明白刘老师是个慈祥、忠厚的残疾人。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激发阅读期待

  1、又是一年春来到,春风吹红了桃花,吹绿了柳枝。想乘着这股春风出去放风筝吗?在放风筝时的心理感受。

  2、质疑: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板书:理想的风筝)

  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

  1、请学生带着疑问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可以分成几部分?怎么分?并记录下自己的疑问。

  课文主要写“我”回忆李老师心酸执教,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表达了对老师深深的怀念之情。

  课文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每逢春天到来,“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放上天空的风筝。

  第二部分:(4——9)回忆刘老师的为人和他放风筝的情景。

  第三部分:(10——11)写“我”对分别近30年的刘老师的怀念之情。

  3、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和文章脉络。看第二部分中,回忆了对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概括出三件事:笑谈腿疾、上课板书、喜放风筝

  三、走进文本,享受春景

  1、课文主要回忆刘老师的为人及他放风筝的情景,可开头却描写了什么?(春景)

  作者为什么要写春景呢?

  指名读第2自然段

  2、看到这么美的春天,你会感受怎么样?(舒服、舒畅、心境愉快)

  3、课文哪一自然段中哪一句话是描写春天时人们的心情很舒畅的?(第7自然段第二句)

  出示:“当春天吹绿了……浮上心头。”特别是哪个词语更表现出了人们的心情很愉快?(浮)

  4、原来,春天的美不只是在于花草树木,还在于蓝天上的一只只美丽的风筝,还在于人们的舒畅心情。作者看到风筝,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5、再次读春景部分,思考:作者只是因为喜欢春景才写这些春景的吗?

  小结:作者从景写到风筝,写到想起刘老师,过渡得很自然。

  四、由景及人,认识主角

  1、从景到人,从看到的景象联想到并开始回忆自己喜欢的人物,这也是一种写作方法,以后同学们写作时也可以使用这样的方法。

  2、写人物时,一般喜欢先描写人物的什么?(外貌)

  3、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刘老师的外貌吧。

  4、课文中又是如何描写他的呢?

  5、从这几句话中,读出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师生情,受到刘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

  2、学习通过几件事写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组

  2、指名读读这些词语,看看这些词语中哪一组会让你想到刘老师的那一件事。

  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出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第4——9自然段,刘老师的哪些细节拨动了你的心弦?讲它们画出来,读一读,想一想,从中读出一位怎样的老师?

  (一)笑谈腿疾

  (二)旋转板书

  (三)喜放风筝

  三、品味心声,深化情感

  1、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因为作者已近30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

  2、这段饱含深情的文字中你们听出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哪些情感?(板书思念)

  3、一只只自翱翔的风筝成为作者心中最美的风景……、

  四、提升感悟,放飞情感

  1、漫长的30年,刘老师又在哪里呢?

  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2、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啊!

  3、续写

  五、总结延伸,拓展积累

  1、交流收集的资料,介绍作者

  2、从刘老师等强者身上感悟到什么?

  3、读名言

  4、总结

  生活中虽然有太多意料不到的磨难、挫折,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永远爱生活的年轻的心,只要我们顽强地面对生活,微笑着不断追求,蓝蓝的天空一样属于你,灿烂的明天一定属于你。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12

  《爱心项链》课文原文

  美国东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推销(xiāo)员克雷斯从小镇驾驶着汽车往家赶。他的家离小镇有几十公里的路程(chéng),中间是一大段崎(qí)岖(qū)的林间沙路。

  一路上冷冷清清,狂风翻卷着雪花肆(sì)虐(nüè)地狂舞着,天开始黑下来了。“老天保佑(yòu),汽车千万别出什么故障。”克雷斯心里想着,不由得踩紧了油门。

  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车子在驶过一个高坡时,由于剧(jù)烈的颠(diān)簸(bǒ),机器发生了故障,无法再前进了。“修(xiū)车的工具都放在家里了,怎么办?”野地里四处无人,这条路白天也很少有人走。就在克雷斯焦急万分的时候,远处隐(yǐn)约传来了马蹄(tí)声。一会儿,一个中年人骑着马过来了。“先生,我的车子坏了,您能帮帮我吗?”克雷斯近乎哀求地说。中年人二话没说,纵(zòng)身从马上跃下,解下缰(jiāng)绳,系在了汽车的保险杠(gàng)上。“没问题,这家伙很有劲儿的。”这个人拍了拍马背笑着说。就这样,走了很长时间,终于把克雷斯的汽车拉出了树林,并把他一直送到了家。克雷斯拿出了钱,“先生,真是太感谢您了!我该付您多少钱呢?”中年人说:“不用了,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也尽力去帮助他。”

  在以后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每当人们要对他表示感谢时,他总是把那中年人要他承诺的话告诉给他们。

  六年后,在一次山洪暴发中,克雷斯被围困在一个小岛上。四周是望不到尽头的洪(hóng)水,克雷斯又饿又冷,浑身没有一点力气,他几乎绝望了。就在这时,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撑着一只小木筏(fá)出现了。克雷斯使尽了浑身的力气拼命地呼喊……那个青年终于听到了,他把小木筏划到了克雷斯的跟前,克雷斯得救了!当他们到了安全的地方后,克雷斯要对这个青年表示感谢,青年竟说出了克雷斯曾经听过的那句话:“我不要回报,但你要给我一个承诺……”克雷斯的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暖流。

  爱心是无价的,它不需要回报,但却可以心心相印。如果说每一件善事都是一颗珍珠的话,那么我们的爱心就是一根金线。用金线把颗颗珍珠穿在一起,就成了世界上最珍贵的爱心项链。

  《爱心项链》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文中的句子展开想象,弄懂爱心项链的含义。

  2、教育学生要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做富有爱心的.人。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爱心项链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学情分析:

  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充分对话,进行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根据文前提示引导学生自主独立阅读。

  教法与学法:

  通过读去领悟、揣摩、发现、体验课文的真谛,陶冶情操,掌握略读的方法。以课文为依托,回归生活,说一说身边善良的人和助人为乐的事,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示一条项链问:老师手中拿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项链?说一说你对项链的了解。

  2、你听说过用爱心串成的项链吗?(板书课题)

  3、看到课题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爱心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读通句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要认的字,并多读几遍生字说在的词语和句子。个性补白

  2、同坐合作度课文,一人读一人听,互相检查生字的识记情况。

  3、默读课文,是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指名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帮助别人不要酬谢,只求一句。)

  三、品读课文,感悟爱心

  1、小组合作合作学习。要求: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反复诵读,互相交流读后感受。

  2、全班交流,感悟重点词句。

  ★他的家离小镇有几十公里的路程,中间是一大段崎岖的林间沙路。

  ①结合图片理解崎岖一词。

  ②抓住几十公里和崎岖体会路长且难走。

  ★一路上冷冷清清,狂风翻卷着雪花肆虐地狂舞着,天开始黑线来了。

  ①理解肆虐一词的含义。 ②抓住这句话体会当时和环境恶劣,克雷斯处境困难。

  ③指导朗读1、2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读出环境的恶劣。

  ④指名读,师生评议。

  ★先生我的车子坏了,您能帮帮我吗?克雷斯近乎哀求的说。

  ①理解哀求一词的意思。

  ②克雷斯为什么用哀求的语气?假如这个中年人不帮助克雷斯结果会怎样?(如果没有青年人的帮助,克雷斯可能整晚都会困在这个偏僻的乡间小路上。)

  ③指名读这句话,把这种哀求的语气表现出来。

  ★中年人说:‘不用了,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也尽力帮助他。

  ①抓住体会中年人真诚助人、不求回报并希望把这种品德传播开来的优秀品质。

  ②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名读、分角色读、小组赛读。)

  ★在以后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每当人们要对他表示感谢时,他总是把那中年人要他的话告诉给他们。引导学生体会每当总是,恰当概括了克雷斯忠实于自己的诺言、真心助人、不求回报、一直将爱心传递下去优秀品质。

  ★青年竟说出了克雷斯曾经听过的那句话:‘我不要回报,但你要给我一个克雷斯的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暖流。

  ①通过理解竟字的意思,体会中年人的话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千千万万个像克雷斯一样的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将这朴实却寓意深刻的话传播下去,传向全世界。

  ②指导朗读,读出意想不到的语气。

  ★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课题的含义。有一种项链可以亘古不变,直到永远,那就是爱心项链。爱心项链穿起了颗颗真诚的心,让我们拾起这根金线,也做一个串项链的人吧!

  四、回归生活,畅谈爱心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一谈曾经做过的、听过的、看过的或是自己接受过的有关爱心的事。

  2、展示感动中国人物,师生共同讲述有关故事。

  3、引导学生将自己读文后的感受提炼成一句话写下来,并写上自己的名字教师巡视,学生交流。

  五、扩展阅读传递爱心

  1、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文章《一盒蛋糕》。

  读后同坐说一说穷苦老人和商店老板各是怎样的人?

  2、课外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第十五课《快乐》。

  (1)把这个故事读给家人听。

  (2)和家人说一说小松鼠会用快乐造一个怎么的句子呢?

  板书设计:

  爱心项链

  爱心善事

  爱心项链

  金钱(串)珍珠

  《爱心项链》教学反思

  《爱心项链》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屋的一篇文章。这一单元主要是以“爱心无价”为主题,课文讲述了在美国东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遇到困难的推销员克雷萁斯,在几近绝望时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并把“我不要求回报,但你要给我一个承诺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你也尽力去帮助他”一直向下传承的故事,高度赞扬了既有爱心又有善举的品质是无私而高尚的。

  在教学时,我紧紧抓住略读课文的特点,让学生根据课题大胆质疑,然后结合文前提示走进课文,给学生自主寻求答案的空间。

  首先,从文中的二个爱心故事入手,细心品读。接着,抓住重点句“我不要求回报,但你要给我一个承诺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你也尽力去帮助他”这句话让学生深入读课文,同时想想克雷斯先后听到这句话分别是什么感受?并让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感受然后全班汇报。汇报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真的用心读课文了,并能结合当时克雷斯的经历谈出了他听后的感受。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我又发问:克雷斯居然在六年后听到了这句相同的话,你相信会有这么巧的事吗?这一问激起了孩子深入的思考,孩子们都说相信,并谈了自己的看法,从而明白了,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的人在传递爱心,传递着这句话,才组成了最珍贵的爱心项链。同时也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你认为什么是爱心项链?既让学生深刻地明白了爱心项链的真正含义,又不失时机地解决了课前的疑问。

  短短的一节语文课,让学生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品德的'熏陶。但反思自己的教学,本节课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在学生自由汇报克雷斯先后两次听到相同的话时有什么感受这一环节时,老师有些过于放任自流,没有做到及时的引导与点拨,尤其在汇报第二次听到这句话有什么感受时,学生答不到高度的时候,缺乏教学机智,没有对这次感受进行深入挖掘,使得这一环节草草了事,略显缺憾。另外,教师缺乏驾驭课堂的能力,评价语言不够适时、适度,还需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的去摸索。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亡羊补牢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背诵这则寓言。

  3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书设计:

  想法已经丢后悔

  亡羊补牢做法不补赶快堵(未为迟也)

  结果又少再没丢

  教学过程(第2课时)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棉队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14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以优美的文笔描写了香港岛高低错落、闪烁漂浮的景色和港湾里灯光流淌、色行变幻、形态多样的迷人景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香港夜色的特点。

  2、感受香港夜色的美丽,体会作者对香港夜色的赞美。

  教学重点:

  感受香港夜色的美丽,体会作者对香港夜色的赞美。

  教学难点:

  了解香港夜色的.特点。

  教学教具:

  小黑板、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在祖国的南大门,有一个美丽的小岛,她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南海之滨,这就是香港。香港的夜晚,灯火辉煌,如同白昼,灯光里的维多利亚如同银河落九天,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香港,欣赏美不胜收的香江灯火。(板书课题:13 香港夜色)

  2、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小黑板出示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或者借助工具书解决。

  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读准字音: 印象 辉煌 拐弯 错落有致 摩天大厦 海滨 穿梭 的确

  多音字辨识: 摩mó(摩托) 厦shà (大厦) 摩 厦 摩mō(摩挲) 厦xià (厦门)

  理解词语: 难以忘怀 流连 五光十色 摩天大厦 林立

  如笋 选择一两个造句。

  三、熟读课文

  1、熟读课文,把自己喜爱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找出你印象深刻的句子读一读。

  3、知名度、分组读。

  四、运用拓展

  1、学生自编一道题考考同桌。

  2、积累好词好句。

  3、介绍世界四大夜景。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1 能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语。

  2 能有感情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人对动物的关爱。

  3 品味重点词句,能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感知文中人物角色的心量,体会到人和动物之间的情感,懂得人与动物应建立和谐友爱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感受到文中三个人物对小燕子相同而不同的爱。

  深刻明白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讲述:(播放《小燕子》歌曲)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小燕子吗?有一个女孩也特别喜欢小燕子,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她是谁?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生交流后教师动情地讲述:一只燕子妈妈去给她的孩子找吃的了,小燕子在等着妈妈回来,它们饿坏了,可它们的家安在二楼的楼梯口,如果关了窗子小燕子的妈妈就回不来了,窗子会关上吗?小燕子的妈妈能回来吗?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小故事吧!)

  设计意图:教师声情并茂的导课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的教学做了精彩铺垫。

  2、揭题:燕子回家的路

  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让学生充分质疑问难,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真正凸现。

  (二)初读课文,多元对话

  1、请大家选择自己喜爱的读书方式,尽情地读读课文,与课文交流、对话。

  设计意图:自主性学习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读书的方式,给予了他们更加宽泛的学习空间。

  2、交流初读心得。

  (a、小燕子的妈妈找食到底什么时候能回来?题目为什么用燕子回家的路?等等。b、都谁在关心小燕子?他们的关心有什么不同?c、感受:为人对动物的关爱,人们的爱心所感动等。)

  3、小结:同学们初次与课文亲密接触,就有这么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与文本之间、与教师之间、与学习伙伴之间充分地进行对话、交流,多元地呈现学生的独特感受。教师针对即时生成或引导学生自行解决、或采取追根问底的方式让其解说、或用以读代讲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情朗读,真正体现了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同时也是引导者的角色定位。

  (三)演读课文,倾心对话

  1、师: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深入地读书。也许你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你的感受还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刚才有好多同学提人对小燕子非常关爱。课文中的小燕子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人的帮助?

  2、师:田田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你知道新大陆一词的来历吗?

  师:小燕子是什么样的,你见过小燕子?书上是怎样描写刚出生的小燕子的。

  师:听到小燕子喳喳地叫着,田田心里会想什么?

  师:带着这种新奇的心情读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这一段是全文的开篇,交待了事情的起因,也写出了田田等人关心小燕子的原因。为后文看护小燕子回家的路做了铺垫。

  3、师:到了下午,小燕子的妈妈还没回来,田田多着急呀。说说田田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她为什么会发现这个问题?

  师:从田田与爷爷的对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板书:窗子开着如果关上燕子妈妈回不来

  设计意图:初步体会田田的爱心。

  4、师:田田和爷爷说的时候,她多着急啊,让我们用这样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一段吧。

  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在课堂上通过多方位的品读,教师不断地引发同学们思考人物对话时的具体语言环境和内心情感,并不时地采用师生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手段,使学生越读越有感情。

  5、师:当天黑下来了,小燕子的妈妈还没回来,田田更着急了,她想到了什么,她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一个学生田田,和爷爷进行对话,表现出人物的着急的心情。

  演完后教师再随机采访学生:如果你是田田,你心里怎么想?你的心情怎样?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换位体验,把学生带入课文,文我一体,文中有我,我中有文,做换位体验,这是一种零距离的接触。

  6、当田田看到韩奶奶时,田田为什么抢先说?读田田与韩奶奶的对话,体会韩奶奶对小燕子的关爱。

  7、说一说你对韩奶奶也有孩子呀。一句话的理解。

  8、将心比心什么意思,课文是用谁的心来比谁的心?

  (四)引导想像,体会爱心

  1、(低沉地)小燕子得到了大家的关爱,请你想一想,当燕子妈妈飞回来时,她看到人们在这里为她看着回家的路,她会怎能么想?

  2、请你再想像一下,小燕子和它们的妈妈在这里会生活的怎样?它还会遇到什么困难,人们会怎样对待它们的?

  3、请你再想像一下,明年春天小燕子还会来吗?

  设计意图:课文末尾是文意和情感的高潮,学习时让学生再次谈谈感受和疑问,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拓展练习:补充相像小燕子们以后的生活会得到人们的哪些关爱。

  师:此时无声胜有声,小鸟和大树正在进行着无声的对话,请同学们说一说:

  设计意图:常言道,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于无字处读出字来。教师设计这一练习,先想像、再念读,有机地把读书与创造思维整合起来,这样的扩展想象练习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拓展延伸,多向对话

  1、师:同学们,学到这里,老师不禁要提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让燕子妈妈有一条回家的路?

  师:是啊,爱心是无价的,人对动物的关心是无价的。(板书)。

  2、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你想对谁说?比如说吧,对田田、对小燕子、韩奶奶、对其他人说,想对谁说,就对谁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请你选择其中一道,写一段话。(做练习纸)

  我想田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小燕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韩奶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 )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评。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语言实践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使文本主题得到了升华,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下册三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1-29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02-08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09

小学语文下册教案01-07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12-09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12-09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12-09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1-29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03-03

语文三年级下册蜜蜂教案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