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的乘法口诀教后反思

时间:2022-01-04 14:36:1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9的乘法口诀教后反思

“9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通过前面几课时的教学,学生的认知水平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我认为口诀已经是学生的一种认知基础,从各种情境去获得口诀对于学生已经没什么期待可言。所以,我从口诀出发,设置了这样几个环节,使学生发现了规律,掌握了口诀。

  首先,我让学生先猜测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再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乘法口诀,并依次列出口诀,把这个基础直接进行呈现。这样设计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逐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指出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要求。

9的乘法口诀教后反思

  其次,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开展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体验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单纯的口诀背诵不是本课教学的根本目的,真正目的而是让学生经历口诀的探索、验证、推理的过程,进而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因此,我在出示口诀后,采用一系列自主的探究活动,先让学生选择几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验证,给学生一个广阔的自由创作和想象的的空间。再通过比较深入挖掘口诀的规律和特点,以求更好的掌握。

  另外,在分析口诀的时候,我作了全面周详的考虑,纵向呈现口诀,学生通过比较找到了各种不同的规律,接着我再把口诀中的积用数字的形式出示,学生马上又捕捉了到信息,发现了积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和是9,而且找到了二九和九九、三九和八九等,它们的积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是相反的,教师相应地用课件演示。口诀的记忆一向是个难题,学生往往进行死记硬背,遗忘率比较高,这节课我通过两次让学生找规律使学生找到了窍门,知道了怎样推算口诀,强化方便了学生的记忆。最后,运用课件演示用扳手指头的方法记忆口诀。即从左往右数,第几个手指弯曲表示几九的几。

  这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课始重激趣。

  通过向学生介绍“九九歌谣”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

  2、课中重引导。

  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体验中主动参与学习,自主学习新知识,注重规律方法的概括总结。“记忆方法一”引导学生发现9的乘法口诀本身的规律;“记忆方法二”,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技能;“记忆方法三”,培养学生善于联想、发散的思维习惯。教师不仅要善于对所教内容进行点拨,更要在学习方式上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指导和影响,使学生提高进一步学习的本领。

  3、课间重交流。

  教师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学生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品尝到合作创新的乐趣。由此产生的互动效应,能够激发学生继续参与合作的动机,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

  4、课尾重拓展。

  课尾再次回到 “九九歌谣”,达到了首尾呼应的效果。同时又介绍乘法口诀的由来,既沟通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真是无处不在!数学很神奇、很有趣,又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我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没有让学生发现规律。在解读品味,感悟口诀中,没有让学生根据自己编的口诀发现口诀存在的规律,以便学生更容易识记,没有引导学生根据前后句的口诀,来推导出自己忘记的口诀。没有让学生说说8的乘法口诀与7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规律的相同点。让学生猜猜看9的乘法口诀之间有什么规律呢?并且最好能花一点时间让学生根据口诀的特点去熟记口诀。

  2、教学语言缺乏准确、精练。数学科的特点是教学语言要精练准确,要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巩固训练,而我在上课的过程中,自己却一直在唠叨,教学语言表达不准确,不精练,浪费了很多宝贵的学习时间,又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导致后面的巩固练习时间不够,无法进行知识扩展。

  3、练习的设计过于普通化,没有层次性,思考性较差,不能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深度思维。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较为简单,因此在巩固训练中可以设计一些发散性思维的题目让学生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的问题,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把数学与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

  4、关于追问:追问着眼于学生思维过程的还原和外化,有利于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只会烦锁地进行碎问,而且技巧不高,没能让学生擦出智慧的火花,没能通过追问,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深度思维,不能有效地促成课堂有效的教学生成资源。追问作为“关注过程”的一种具体的手段,有着其它提问技巧不可企及的优越性。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当听了学生的回答后,发现其思考还是肤浅、粗糙、片面、零碎甚至是错误的,就应该紧追不舍再次发问,促使并引导学生就原来的的问题进行深入而周密的思考,或由表及里,或由浅入深,或由此及彼,或举一反三,直到理解变成准确、全面、细致、深刻为止。

  5、不能很好地进用激励性语言来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在本节课中,我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语言枯燥无味,缺乏激情,不能用多种手段来变化评价,不能用自己的情感来感染学生,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

  这些缺点都有待于自己今后教学中不断去改进和提高,从而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面和教学能力。

  4. 在练习环节中,老师讲的过多,体现在整个环节都是以老师为主,没有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没有真正放手,题目出现应让学生充分地说,多角度地说,而不应该禁锢学生的思维,引导着学生说出老师想要的答案,学生在练习环节往往能有意想不到的见解与方法,而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是按照传统的方法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表扬,学生的思维模式化,只说出老师觉得满意的答案,思考的侧重点由题目的多种想法转移到老师想要的答案上去,所以在该环节上应该充分地放手给学生,而不是学生来迎合老师。

  5. 在沟通乘法算式与乘法口诀过程中,重点仅仅放在了1×7,2×7,3×7…这些算式上,对另外一组算式7×1,7×2,7×3…没有进行讲解,此时应充分地说明乘法算式在交换了因数的位置后,积是不变的,并且在这个地方应该重点讲解乘法口诀的由来及用处,解决问题过程中我们写出了乘法算式,结果我们通过加法计算出来了,乘法口诀就是根据这些乘法算式编制出来的,编制它们是为了更好更快的计算这些乘法算式,也就是看到了一七得七,就知道了1×7=7,进而另外一个乘法算式7乘1也等于7,这一环节的讲解完全没有涉及到,对学生解决问题也会造成一些影响。

  6. 没有利用好课堂上的新的生成。在引入新课的过程中,主要让学生填完表格,在说到三个小组共有多少人的时候?我的预设是学生根据2个小组共有14人,再加上一个小组的7人一共有21人,或者3个7相加是21人,由于该环节主要让学生用加法人数的问题,在一个学生起立回答:三七二十一后,我显得有些束手无措,是该继续追问,还是忽略他的答案,此时应该再问别的同学有什么方法,但学生用加法后应给予充分地肯定,也是对后面继续算4个组,5个组人数…的引导,因为学生没有学过乘法,所以在说出乘法口诀后,也 可以进行一些相应的鼓励,吸引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还是存在一系列问题,一直以来,我对于课堂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无论是对于孩子活动的有效性还是对于课堂自主探索时空的处理,总是亦步亦趋。这次的上课是完全不同于本身风格的尝试,自己本身就有些不适应。但只要有了开始,相信就会有更多的收获。课堂,不管是失败或成功,或许就像孩子们的学习,需要结果更需要经历,不仅使孩子更好地成长,也使我收获更多。

  

  

  

【9的乘法口诀教后反思】相关文章: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9-09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7-16

9的乘法口诀 教学反思10-28

口诀求商教学实录与教后反思11-07

《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9-08

《9的乘法口诀》11-05

小学数学《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1-11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11-03

课文《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范文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