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的化合物》教学反思

时间:2023-10-11 12:27:14 海洁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钠的化合物》教学反思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钠的化合物》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钠的化合物》教学反思

  《钠的化合物》教学反思 1

  一、设计本节课时的整体思路:

  1、首先从分析教材开始,发现新旧教材教学内容不一样。旧教材有氧化钠,新教材只讲过氧化钠;旧教材有硫酸钠,而新教材介绍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旧教材只有一个实验,新教材却增加了3个实验,突出了实验在化学探究上的功效,弥补了教旧材的不足。同时新教材重视了知识的实际应用,如图示钠盐的用途介绍,强化了化学史教育,侯氏制碱法等,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教育的好素材。

  2、从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化学知识十分有限,实验更是薄弱环节,在初中做过的实验大都是一些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很少。学生对实验虽然感兴趣,但不一定能积极主动去观察思考,去探究事物的本质。如何把实验作为一个探究未知领域的手段,把学生从观察到的复杂多变的现象引入问题的情境当中,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活跃状态,希望学生能进行实验探究。

  3、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使学生了解鉴别它们的方法。 使学生掌握对比学习方法。

  4、教学重点、难点: Na2O2 的性质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的方法。

  5、教学模式:采用2种方法。在过氧化钠的`教学中,采取探究法,从杨利伟在太空仓中生活需要氧气,而氧气从哪儿来呢?从这个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在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教学中,采用比较法。通过2个实验: 二者与稀盐酸反应,从反应速率和产生气体的量上去比较,寻找相同点与不同点。 加热实验进行比较,寻找不一样的地方。

  6、实验改进:比如,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教材中做Na2O2 和H2O实验时,没有滴加酚酞,今天实验时改加酚酞,为什么?酚酞变红说明有碱(NaOH)生成,后又变无色说明Na2O2 具有漂白性,拿什么来说明?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设计Na2CO3 、NaHCO3 与盐酸反应实验时也做了改进:用等质量的Na2CO3 、NaHCO3 和盐酸反应,来比较它们的反应速率和产生气体量的不同,这也为以后学习反应速率提供一个很好的素材。这个实验还可把它从定性实验改为定量实验,假如说用秒表控制时间,用量筒测出被CO2 气体排出的水量。把最后一个加热NaHCO3 实验改为微型实验,自己做了一些W型玻璃管,通过对比实验,最大好处,反应速率快,现象明显,试剂用量少,节约时间,注意环保。

  7、小结:除本节课的知识点小结外,对这节课的思维方法作了简单说明,从杨利伟的航天发现(提出)问题,经过Na2O2 的实验探究,解决了问题;从Na2CO3 、NaHCO3 与盐酸反应、加热反应的探究,比较、判断得出二者性质的不同,达到第二个难点问题的解决

  二、值得注意与改进的方面:

  1、对课的分析一定要透彻,首先要确定本节课在本章中的地位与作用,在高一知识体系,仍至高二、高三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眼睛不能只盯住本节的几个知识点去设计思考问题。比如,在处理过氧化钠的教学中,除进行实验探究外还可以与氧化钠进行对比教学,考虑到时间紧,那么在上节课时就该处理好氧化钠的知识复习,为本节课的对比教学作好铺垫。这也是许多青年教师最易犯的错误,因为他们不熟悉教材,不了解三年的知识体系(结构)以及相互关系。

  2、对《侯氏制碱法》资料使用还不够充分。如果在课堂上让学生阅读时,教师应该先画龙点睛般地对侯德榜先生高度评价,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再联系杨利伟航天作30秒钟的演讲,点燃这节课的高潮,这样给学生的教育意义就更大。

  3、对实验的改革既要大胆、心细,更要注重科学性。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都易发生反应。B组的实验三:用嘴通过玻璃管对准用脱脂棉包着的过氧化钠吹气,就代表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否有些不妥。大家知道嘴吹出的气中不仅含二氧化碳,还含有大量的氧气和水。这与初中所学的,用嘴吹出的气体(代表CO2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不一样。

  4、讨论题的作用没有充分得到发挥,应多留给学生几分钟,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联系离子反应知识,得出多种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方法,这是学生知识生成的亮点。

  5、课堂上的教学语言还应该注意准确、规范。

  总之,课堂设计环节完整,内容充实,系统性较强。但是我个人对本节课的认识,希同行课后予以评价,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钠的化合物》教学反思 2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教法的成功:

  本节课中,学生兴趣大,学习态度积极。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探究得到了知识,获得了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本节课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问题,有利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本节课多处创设生活情境,如用水点火、用二氧化碳点火实验引入;以人们在制造苏打饼干、焙制面包时,常往面粉中掺进小苏打粉的事例引入Na2CO3与NaHCO3的热稳定性。这些都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新知识的探究之中。

  (二)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对滴水生火实验的解释是让思考交流,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组实验,并对实验中的各种现象进行分组讨论分析。又如,关于Na2CO3与NaHCO3的热稳定性比较实验,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特地改进实验装置进行对比实验,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使学生获得了实验创新的乐趣创新思维的火花往往在猜想的瞬间被点燃,不同的猜想结果又激发起学生进行验证的需要,需要同学们作进一步的探索。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能给学生的思维以方向和动力。本节课中,为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我设计多个“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相互评价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满足了学生自尊、交流和成功的心理需求,从而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

  (2)重难点突破的成功:

  新教材注重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学理念。本节课联系生活实际,从滴水生活、棉花投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燃烧等违反生活常识的'情境引入,实验设计探究、问题解决与拓展来层层深入落实相关重点,突破难点。

  (3)学法的成功:

  在本节课里注重于对学生进行把握已有经验,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等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根据其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和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的特点,设计必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我发现其原有认识中的不科学和片面的成分,主动构建抽象的概念和结论,理解化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节课以生活常识水能灭火引入实验:滴水生火,让学生大胆设想、通过实验主动探究,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

  (4)实验改进的成功:

  本节课对书本中的以下两个实验进行了改进。一是Na2O2与水反应。二是 Na2CO3和NaHCO3热稳定性对比实验。不仅节约时间,同时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在本课中,还增加了一个Na2O2与CO2的实验,将一团包有Na2O2粉末的棉花投入盛满CO2的集气瓶,几秒钟内,棉花剧烈燃烧。该实验有力说服了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能反应,产物中有O2。该实验简单化解了本课的难点之一: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二、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由于对学生的能力估计不足,深怕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设计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引导过多,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基本还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给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还很不够。

  2、由于我校的学生基础不强,本节课只能完成课本的基础知识教学,没有进入更深一层的探究与思考,使教学存在不足。

  3、本节课,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同时,如果能在课后让学生也进行教学反思,这样会使该课更完善。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活动结束后,如果能进行自我反思,有助于达到学生自我激励发展

【《钠的化合物》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钠的化合物教学分析教育论文10-14

高中化学钠的化合物教案08-26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反思01-06

钠钙玻璃10-25

铜及其化合物复习课的教学设计12-10

高中化学《钠》优秀教案08-26

蒙脱石的钠化改性12-07

钠与不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的实验研究11-06

肝素钠市场分析报告04-26

高膨胀性钠基膨润土的制备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