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反思

时间:2021-09-26 12:23:3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大致如下: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反思

  第一部分通过情景引入、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完成;第二部分首先让学生分析你家庭收入的状况,还有哪些可能形式增加家庭收入,以及这些收入属于什么收入分配方式。

  通过小组合作分析的环节,引导学生从分析身边材料入手,明确分配制度;最后,通过展示逻辑图,突出主题,由教师进一步加深、提高认识。整个教学过程即不灌输,也不空洞说教。在这一过程中,对一些内容要进行适当的深入与拓展,从而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中澄清问题,提高认识;

  教学方法的运用上:

  情境教学: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习欲望、增强学习兴趣。

  问题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促进思维发展。

  启发式教学:组织探究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通过实践,本课达到了有效性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真正的.落到了实处。整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轻松、有序,较好的实现了三维目标,突出了以“学生为本、为主体”和从学生生活中来到其生活中去的教学新理念。

  特别是在“按劳分配为主体”这一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小组成员同学对按需分配、平均分配和按劳分配的比较分析,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分配合理公平的必要性,人性养成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非常成功,是本课较为成功的亮点;还有依据从“矛盾的特殊性到普遍性,再由普遍性到特殊性”的认识秩序,通过本课最后一环节,即马云、许家印、任正非的故事,让学生通过不同的结尾加以反思,老师再给出此故事的真实情况,并通过老师的适度引导,从而使学生明确现行分配制度的合理性,再让学生去分析身边事例,回归学生生活。在此环节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但最终又形成了一个共同认可的分配制度,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即不灌输,也不空洞说教,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以充分的实现。此处也为一亮点;最后展现逻辑图,突出主题,对此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巩固,提升学生的理性认识,从而使知识目标加以落实。

  总之,在本节课中,力求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如导入从学生较为熟知的“社会主要矛盾”入手,过程中通过对不同分配方式的比较、同学家庭收入分配方式进行抽样调查等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按劳分配为主体03-06

(引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03-07

按劳分配的意思, 按劳分配的解释05-03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05-09

论按劳分配与人的价值的实现07-22

多种营销方式为SEO所用 -管理资料01-01

Blog备份的多种方式07-25

英语表达谢谢的多种方式02-10

《多种渠道寻素材》教学反思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