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好朋友》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30 11:27:54 晓怡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一对好朋友》教学反思(通用13篇)

  《一对好朋友》,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同时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间的友谊。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对好朋友》教学反思,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一对好朋友》教学反思(通用13篇)

  《一对好朋友》教学反思 篇1

  本课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孩子通过欣赏音乐,来充分的感受音乐,充分的感受音乐的节奏,并且能够跟着音乐的节奏来做漂亮的动作,除了掌握音乐的节奏,还要重点掌握3/4拍子的强弱规律,学会一首歌曲,从音乐中得到快乐,受到熏陶和陶冶。本课结束,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在学歌的环节中,我让孩子充分的听音乐,充分的感受,这样给歌曲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孩子通过感受音乐,能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心情,这是个进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能够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动作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我抓住了孩子的心理,那就是“交朋友”,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有很多的好朋友,而他们也都希望自己能够和老师成为好朋友,这一点我利用这首小歌《拉勾勾》得到了解决,在歌唱过程中,我深入学生中间,与他们每一位唱的好,表演得好的人去拉勾勾,并且告诉孩子,和我拉过勾勾的人都已经成为我的好朋友了,这样一来,激励了其他没有被我拉过勾勾的孩子,再适当的提示大家,唱歌正确的姿势和声音,这样一首小歌很快被学生掌握了,并且大家是在开心的过程中学会的,因为每个人在学会歌的同时,都和老师成为了好朋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评价学生,他们的语言,动作和眼神我都用肯定的语气来评价,我从不批评学生,一年级的小孩子,他们在课堂过程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也会好动,不遵守纪律,但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用很委婉的一句“我的好朋友在哪里呢?”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这样一来,大家都会用最快的速度把心思回归课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许多不足的地方,首先,在歌曲学唱的过程当中,我深入孩子中间和他们拉勾勾的时候没有想到要按照音乐的节奏拉勾勾,只是和学生简单的拉了几下,如果按照音乐的节奏拉勾勾则能够渗透到音乐中,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让孩子更容易理解3/4拍子。在教歌过程中,我没有注意孩子的声音训练,只是告诉他们唱歌正确的声音是轻声唱不喊叫,但孩子会说,不会做,我应该及时纠正错误的喊叫的声音,使孩子张嘴的时候声音就是好听的。音乐课上,孩子张嘴的声音是给听课老师的第一印象,这很重要,如果一个班的孩子唱歌的声音很好听,这将会体现一个音乐老师平时对孩子的训练程度,是否注意了声音训练对于一个年轻教师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和工作。

  本课基本达到了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孩子们也学会了许多知识,掌握了3/4拍子的强弱规律,学会了一首歌曲,上了一节有趣,活泼,开心的音乐课。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总结不足,发扬优点,不断的提高自己。

  《一对好朋友》教学反思 篇2

  从得到这个任务开始,我就在思索,该上什么内容,最终为了配合这次活动(手拉手)的主题,选择了这一个首歌——《一对好朋友》,这节音乐课,严格来说应该是活动课,如果从整节课堂气氛来说,我感觉很快乐,也感到孩子们的快乐。

  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来总结自己对上完这节课后的一些思考:

  努力成为孩子们心目中具有亲和力、受欢迎的老师。

  在音乐课堂上,我常常和学生们“打成一片”,我想,这源自于我内心还保留的一点童真吧!和他们在一起,我特别渴望回到童年,所以我表现出来唱歌、说话的动作、声音、肢体语言,是和他们相连结的,当他们看见一位让他们倍感亲切的“小朋友老师”,很容易卸下防备,向我坦露他们的内心,和我真诚地交流,我们之间没有距离。但有时候很遗憾,有些高年级的班级,我想做的时候,孩子们却觉得我幼稚了。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习惯,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养。

  在我的音乐课堂上,我注重培养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对待音乐课态度,从坐姿、唱歌以及回答问题的姿态、表演前后的细节、回答问题的'完整性等等。一节良好的音乐课,需要老师和学生拿出对课堂尊重、对艺术尊重的态度。

  对歌曲细化的处理

  这是一首充满了童趣,带着俏皮可爱的感觉的一首歌曲,学生在唱会这首歌曲的基础上,还需要将声音表现得更灵活、有弹性,在这一点上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方法加以指导。

  《一对好朋友》教学反思 篇3

  一节课下来,学生学会了演唱歌曲,也基本掌握了歌曲中的难点,教师也比以往上相似的基础乐理课要上得轻松,学生也学得开心,课堂还很活跃。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这节课根据学生身边的活动,从他们最熟悉、简单的游戏入手,并将游戏与音乐进行巧妙的沟通,在游戏中渗透基础知识的学习,这节课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将某一特定的节奏或旋律融到他们所熟悉的某一特定的动作组合之中,孩子就特别容易接受和掌握。而且真正是不知不觉、自然而然掌握的,但这对我们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对生活、对学生、对音乐学习规律的深刻洞察力,深刻的文化素养以及较高的教育教学技巧。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情境是音乐课中“情感渗透”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创设一个音乐审美情境,使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完成情感渗透,从而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陶冶情操。本课设计中,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环境的变化和春天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自发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用心去感受和体验音乐。

  2、以听觉为主线,反复聆听

  音乐的审美感知是通过听觉进行的,因此,“听”应作为学生音乐教育的一条主线。正如课标中指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在本课学唱新歌环节中,教师精心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导入——初听——音乐记忆——学唱歌词——歌曲处理。归纳起来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用音响导入法,初听歌曲《一对好朋友》旋律,感受体验歌曲情绪;第二层,学生对歌曲旋律多次聆听、哼唱,在审美体验中记忆音乐,为后面的学唱歌词作铺垫;第三层,用多种形式学唱歌词,听唱结合,巩固记忆;第四层,感受音乐意境和歌词的意境,加深对音乐的审美体验,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声音表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通过这四个层次,努力体现了以审美为核心,在审美体验中走进音乐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听音乐、感知音乐的过程中学习音乐,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3、设计音乐活动,积极参与

  音乐新课标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音乐活动放在重要位置。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时,才能使他们全身心地进入音乐,从而获得音乐审美体验。为此,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音乐活动,如歌表演、打击乐器伴奏、音乐游戏等,让学生通过音乐实践体会音乐学习的乐趣。本课中,教师启发学生创编歌表演、用打击乐器伴奏,学生立刻活跃起来,他们分组合作设计了动作;选择了串铃、三角铁、沙球等乐器为歌曲伴奏。在此后的合作表演中,学生有的唱,有的跳,有的伴奏,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的方式走进音乐,并通过参与真正地聆听音乐、领悟音乐、享受音乐,合作能力、创造力和音乐表现力也得到了提高。

  4、师生互动,共同体验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积极定势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新课程提出通过师生互动改变传统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创设充满音乐美感,利于学习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地进入角色,投入到学习音乐的情境中。本课教学中,教师时而与学生翩翩起舞,时而为学生出谋划策。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断给予鼓励和帮助;当学生取得成功时,教师也为之兴奋不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一个参与者、指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这堂课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比如,在用自己的“乐器”为歌曲伴奏时,一年级的孩子更多的是专注于手上的动作,而忽略耳边的音乐,这样容易造成节奏乱的局面,课堂的纪律也很难把握,以后要引导学生多关注音乐。

  《一对好朋友》教学反思 篇4

  音乐的审美感知是通过听觉进行的,因此,“听”应该作为学生音乐教育的一条主线。“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一对好朋友》是一首采用民间音调写成的创作歌曲。歌曲为2/4拍,徵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的旋律活泼,节奏紧凑,描述了小丫丫和小妞妞一块去放鸭和牛,一块唱着歌回家转的情景。歌颂了小朋友之间真挚朴素的友谊。歌曲“哩喽喽”吆喝声的加入,为歌曲增添了乐趣,使得歌曲更为生动。

  为了丰富课堂,活跃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都愿意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并熟练掌握新授歌曲,我精心设计了很多活动。在《一对好朋友》学唱的环节中,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激趣导入——初步感受——音乐记忆——学唱歌词——歌曲处理。归纳起来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用动画导入法,首先听歌曲《找朋友》,学生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后坐好,接下来欣赏《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动画,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感受2/4拍歌曲的节奏;第二层学生多次聆听《一对好朋友》,在审美体验中记忆音乐,为歌曲的学习做铺垫;第三层用多种形式学唱歌词,听、唱结合巩固记忆,第四层感受音乐意境和歌词的内涵,加深对音乐的体验,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声音或方式表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通过这四个层次,努力体现了以审美为核心,在审美体验中走进音乐的教学理念,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使学生通过参与真正地聆听音乐、领悟音乐、享受音乐,合作能力、创造力和音乐表现力也得到了提高。

  这一节课下来,基本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完整地表演歌曲《一对好朋友》,歌曲的节奏难点也基本掌握。在课程环节的安排上也比较清楚,过度自然,重难点突出。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上完课我自己对整节课进行了回顾与反思,有待改进之处:

  1、学生对前倚音的加入掌握不准,不能体现歌曲所要表现的效果,应该让学生多接触这样的练习,培养学生的音准及节奏感;

  2、由于听课的教师多,学生的表现不是很好,师生互动的效果也不理想,应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

  3、虽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但是学生不能够集中精力学习歌曲,以至于创编活动临时取消了,这也是我自身经验不足导致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有放有收;

  4、要锻炼解决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只有这样我才能够更好的驾驭课堂,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那才是一节成功的课。

  最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体现。音乐教学要体现“润物细无声”式的潜效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使学生终身受用。

  《一对好朋友》教学反思 篇5

  放假回来以后,孩子们好像又长大了一点,同伴间的话题和交往活动越来越多,教师时常能听到他们有关“朋友”的交流:“××,我们一起玩,我们做朋友吧。”“这个座位是我给××占的,你不要坐。”与此同时,孩子之间的矛盾、纠纷也多了起来。这些需求成为我们实施“好朋友”主题活动的开端。

  “你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呀?为什么你们是好朋友呢?”在“好朋友”主题开展之初,教师首先和孩子们谈起了好朋友的话题,了解孩子对于“好朋友”的初始认识。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讲着自己好朋友的名字。从幼儿对好朋友话题的理解和感受中,教师发现,大多数幼儿有好朋友,而幼儿之间成为好朋友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交流之后,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心目中的好朋友,教师及时将孩子的作品用墙饰、展台等方式展现出来,方便孩子互相欣赏、讨论。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观察同伴,增进彼此间的了解,我们开展了“请你猜猜我是谁”“警察叔叔找朋友”游戏活动。请幼儿描述好朋友的外貌特征、喜好、本领、特点等,请其他小朋友依据典型特点猜猜好朋友的名字;或是请幼儿扮演警察叔叔寻找走失的小朋友,通过描述小朋友的特点引发幼儿观察、猜想。

  一天,王子小朋友带来一个魔术玩具“神奇骰子”,透明塑料盒里装着红色大骰子,轻轻一摇,就会变成四个白色小骰子。这个玩具吸引了小朋友,好几个孩子围着王子,想和他一起研究骰子是怎样变化的。于是很多小朋友也表示:“老师,我家里也有有趣的玩具,我也想带来和小朋友一起玩。”

  中班幼儿有了合作和分享的意识,在与同伴合作玩玩具的过程中会产生更多交往的问题和需要,会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学习契机。于是我们发起了“好朋友玩具分享”活动,在班级中创建了“玩具分享区”。孩子们纷纷带来想和同伴分享的玩具,并为大家介绍玩具的特点和玩法。面对这么多琳琅满目的玩具,孩子们的眼睛都看花了,眼神中透着兴奋和激动,迫不及待地开始玩起来,尽情体验分享玩具的乐趣。

  随着分享活动的展开,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有些玩具被弄坏了,有的玩具被玩丢了,同时孩子们对玩具的`一些无意识损坏行为伤害了同伴的感情。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引导幼儿开展了自主讨论,请孩子们说一说发生在玩具身上的事情。

  “老师听有的小朋友说自己的玩具被损坏了,这是怎么回事呀?”“是小朋友玩的时候不爱惜,看到玩具东一块西一块没有收好,我心里很难过,我想把玩具带回家,不放在这里玩了。”“小朋友不爱护玩具是不对的,我不想给不爱护玩具的小朋友玩。”孩子们表达着玩具被损坏的不满。“那你们还愿意把玩具和小朋友们分享吗?”有的孩子回应道:“其实和小朋友一起玩挺好的,就是玩的时候小朋友要小心一点。”“玩的时候要用一个拿一个,就像我们平常玩幼儿园的玩具一样。”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表着自己的观点。他们开始讨论玩具分享区的游戏规则,并且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有了规则的约束和同伴间的相互提醒,幼儿的玩具分享活动变得井然有序了。

  愉快的周末聚会

  孩子们彼此之间的朋友关系在交往中逐步地建立起来,随着幼儿之间的朋友情谊逐步加深,他们已不满足于日常在幼儿园中的交往活动,越来越盼望能像童话书中的小猪、小老鼠、小公鸡那样一起出去探险、游玩。

  于是下午离园时,有很多孩子相约在幼儿园里继续玩耍,还有的孩子央求父母周末也在一起玩。追随着孩子们的渴望,家庭间的周末聚会活动在孩子们的期盼中开始了。

  活动之初,教师首先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同伴形成活动小组,并在讨论过程中协商制定活动计划。接下来,教师和孩子一起讨论外出游玩要做哪些准备。最终确定了计划内容,包括聚会时间、聚会场所、主要活动、准备物品、大家的联系方式等。每组还推举了一个小组长负责记录,并确定了每个组的名称。

  因为是在幼儿园外开展交往活动,所以教育者将由教师转为家长,我们邀请家长分组进行了沟通和讨论。利用下午的离园时间向家长分别介绍了组织周末聚会活动的缘由、问题和需要,看到孩子们的计划表,家长很感动,对幼儿园组织的活动特别支持。在活动过程中,我们请家长注意捕捉好朋友之间有意义的交往行为、遇到的问题,拍成照片或者录像带回幼儿园,为之后的分享回顾活动提供资料和支持。

  周一早晨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带来了精美的“周末聚会”海报,迫不及待地分享着自己周末聚会的经历。

  “我们一早就去了极地海洋世界,一起看了海豚表演。”“我和好朋友一起爬浮山了,我们看到小草发嫩芽了,春天来了。”“我们在书城画沙画了。惠萱还把她最喜欢的一幅送给了我,我把我的也送给她了。”

  小家伙们说得兴趣盎然,玩得都非常开心,当老师想听听他们有什么不愉快的经历、不高兴的事情时,孩子们竟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看来,出去游玩的喜悦冲淡了他们间的小矛盾。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教师听到了与孩子们迥异的回答。

  乾乾妈妈发现自己的孩子过于霸道,乾乾在海洋贝贝中游玩时,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冲上去,毫不理会前面的小朋友,甚至还和翔翔发生了争执。旭旭妈妈说:“本来准备了很多的小包装点心,说好了给小朋友们一人一个,但是让他分的时候,他不太愿意了,后来得到康康的小点心之后,才又主动地和小伙伴分享。”晟晟妈妈觉得孩子可能是因为平时比较调皮,一起玩的时候,这一组的孩子都不太喜欢和晟晟玩,甚至有小朋友还向她告状:“阿姨,上次户外活动时,晟晟还推我呢,把我都推疼了。”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教师发现,在幼儿园的情境中,幼儿已逐步开始具有分享、轮流、合作、谦让等意识,但是在更加放松的家庭环境中,他们仍然会出现问题。这说明幼儿良好交往行为的形成需要一个发展、渐进的过程,经过前期活动的开展,幼儿行为虽有所改善,但还没有转化为自己内在的交往行为,仍然需要在生活情境中不断强化和学习。

  《一对好朋友》教学反思 篇6

  本课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孩子通过欣赏音乐,来充分的感受音乐,充分的感受音乐的节奏,并且能够跟着音乐的节奏来做漂亮的动作,除了掌握音乐的节奏,还要重点掌握3/4拍子的强弱规律,学会一首歌曲,欣赏一首乐曲,从音乐中得到快乐,受到熏陶和陶冶。本课结束,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在学歌的环节中,我让孩子充分的听音乐,充分的感受,这样给歌曲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孩子通过感受音乐,能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心情,这是个进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能够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动作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也是这一学年的教学目标。我抓住了孩子的心理,那就是“交朋友”,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有很多的好朋友,而他们也都希望自己能够和老师成为好朋友,这一点我利用这首小歌《拉勾勾》得到了解决,在歌唱过程中,我深入学生中间,与他们每一位唱的好,表演得好的人去拉勾勾,并且告诉孩子,和我拉过勾勾的人都已经成为我的好朋友了,这样一来,激励了其他没有被我拉过勾勾的孩子,再适当的提示大家,唱歌正确的姿势和声音,这样一首小歌很快被学生掌握了,并且大家是在开心的过程中学会的, 因为每个人在学会歌的同时,都和老师成为了好朋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评价学生,他们的语言,动作和眼神我都用肯定的语气来评价,我从不批评学生,一年级的小孩子,他们在课堂过程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也会好动,不遵守纪律,但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用很委婉的一句“我的好朋友在哪里呢?”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这样一来,大家都会用最快的速度把心思回归课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欣赏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借助“好朋友”这条线索,我以“我的好朋友”为引子,引出了本课的欣赏内容《口哨与小狗》,这首乐曲诙谐幽默,描写了一个小男孩和他心爱的小狗在悠闲的散步的情景,音乐中分别出现了小男孩和小狗,我请学生仔细听,看大家能不能知道他们是哪里出现的,孩子很乐意去自己发现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时,我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孩子就更有信心更喜欢上音乐课了。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许多不足的地方,首先,在歌曲学唱的过程当中,我深入孩子中间和他们拉勾勾的时候没有想到要按照音乐的节奏拉勾勾,只是和学生简单的拉了几下,如果按照音乐的节奏拉勾勾则能够渗透到音乐中,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让孩子更容易理解3/4拍子。在教歌过程中,我只是播放了歌曲的伴奏,并没有弹唱的过程,如果做到了弹唱,我想孩子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能更好的学习并且掌握歌曲。还有一点,我没有注意孩子的声音训练,只是告诉他们唱歌正确的`声音是轻声唱不喊叫,但孩子会说,不会做,我应该及时纠正错误的喊叫的声音,使孩子张嘴的时候声音就是好听的。音乐课上,孩子张嘴的声音是给听课老师的第一印象,这很重要,如果一个班的孩子唱歌的声音很好听,这将会体现一个音乐老师平时对孩子的训练程度,是否注意了声音训练对于一个年轻教师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和工作。

  本课基本达到了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孩子学会了许多知识,掌握了3/4拍子的强弱规律,学会了一首歌曲,聆听了一首乐曲,上了一节有趣,活泼,开心的音乐课。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总结不足,发扬优点,不断的提高自己。

  《一对好朋友》教学反思 篇7

  本学期的第一周我们就安排了音乐游戏《好朋友》,因为本学期和往年有很大不同,就是孩子们重新打乱分班,对于每个孩子来说现在的班上自己熟悉的人最多也就四五个,互相之间很不熟悉,这首《好朋友》很适合帮助幼儿认识新朋友,学习与伙伴友好相处。

  《好朋友》这首歌歌词通俗易懂,特色在于间奏,在唱歌和表演的前提下,作为音乐游戏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们互相熟悉,增进感情,学习与人交往。刚升入大班的幼儿学习依然以直观形象性为主,自身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表达、表现能力。所以在活动中我先出示了原中二班的合影照,提问:里面有你的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为什么说你们是好朋友?接着提问: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到了大二班,你交到新朋友了吗?你准备怎样交新朋友?你们会在一起做什么?通过这一环节导入“好朋友”这个主题,引起幼儿兴趣。

  在接下来的学唱环节,在前面的提问和讨论的基础上,使用图示法,幼儿很快就学会了歌曲,并尝试对里面的间奏做了特殊动作暗示,例如:拍手、打响指,也可以用特殊的声音表示,如:弹舌、使用象声词。这一活动的可变化性引起幼儿兴趣,幼儿参与性特别高。在最重要的.游戏环节,我从一个小朋友找朋友开始,目的在于将全班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一名幼儿身上,引导幼儿观察、学习找朋友的方法,一个找到一个,两个找到四个,四个找到八个,所有的小朋友都找到了朋友,同时也认识了许多朋友。

  至今,这个游戏依然很受幼儿喜欢,常常要求玩几遍。由此可见,每一次的教育活动如果经过精心思考,备好幼儿和教材,设计出适合幼儿的学习内容,采用适合这个班级幼儿的学习方法,幼儿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参与的积极性高了,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够真正让我们的教育活动实现价值,达成教育目标。

  《一对好朋友》教学反思 篇8

  经过教学活动的实践操作下来,老师自己的语气,情感再投入点,特别是请出围裙妈妈和大树朋友的时候,可以以童趣一点的方式吸引住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使整个活动效果也更好,不精彩太闷的活动,不要说幼儿,练看的人都没兴趣,所以这点很重要。

  在老师的回应方面因为有了一定的预设所以还挺及时和恰当,活动目标基本已经达成,在活动中我让孩子们在音乐游戏中自由寻找朋友,找朋友歌曲是幼儿熟悉的歌曲,他们能够根据歌词做相应的动作,没有任何的铺垫也能够达成,小朋友们都有了交朋友的概念,懂得小朋友之间友好的相处,主要是因为你年轻教师的原因,上课时容易紧张所以有些地方要求交待的不是很清楚,一旦交待不清楚要求的时候,到后面操作部分会有些混乱,再把要求提下去的'时候,就没那个效果了。

  所以在后面要加以改正,但是在小结的时候不能过于匆忙,每个小结部分好好梳理后再进行小结。还不知道是紧张还是什么,总和预想的有些差别,所以认真想好每一个环节的小结,特别是每个环节是层层递进的。

  《一对好朋友》教学反思 篇9

  我的汇报课选择在语言领域,确定为《好朋友》是因为这堂语言课附有一首儿歌,且这首儿歌是三段式的,内容很简单也非常适合小班幼儿进行儿歌表演,重要的是拓展了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学会了知识迁移。

  进入幼儿园后,小朋友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找一个好朋友,并且学会和好朋友相处,见到好朋友要相互打招呼。通过这堂语言教学课,小朋友们应该基本了解了打招呼的各种方式,不拘于只会用嘴说你好,也可以是点点头,也可以用微笑向他人问好,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所能碰到的。不仅知道这些,动物之间的打招呼也是很有趣的,他们会运用身体的某个部位进行打招呼,这也是一种经验的拓展。

  上完这堂课,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如何才能让幼儿熟悉学会儿歌,这是我面临的最大问题,或许是我过于着急想让幼儿学会念儿歌,而没有重视过程的铺垫,就像是打地基,总要把桩打结实了,房子才造的起来。在我上课的过程中,我由实际生活出发,向孩子们提问他们的好朋友是谁?大家都很乐意回答并且都答的不错,但是越是上下去,我觉得问题就逐渐冒出来了,怎样提高孩子学习表演的兴趣,这就是我在课堂上的首要任务。我自我反思觉得每一环节的引导我做的不够好,总是缺点东西或者是过程走的太快,让幼儿一下子有些跟不上脚步;其次,没有向外拓展,只是围绕儿歌进行,其实在第一环节中我就可以利用提问向幼儿介绍很多平时我们相互之间打招呼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会知识的迁移,为下环节儿歌教学做好铺垫,结果在这以环节中缺少梳理,使之孩子们对于打招呼的方式太过于局限、想不到更多的方法,让小朋友们学习儿歌受到阻碍。

  我的另一个不足之处就是对教材的分析不够,《纲要》中指出要创造性的`运用教学材料,我在这点上明显做的不到位。我使用的儿歌本身就已经做到押韵 ,但是从孩子读起来郎朗上口方面,我却考虑不周。孩子们更多的语句还是来自生活,从生活中惯用的句式改变成押韵的儿歌,孩子们恐怕一下子难以做到,所以在念儿歌时,小朋友们常常会出现平时生活中的惯用的语句,而且怎么提示也改变不了。从我自身出发,是否可以适当的改变一下儿歌的语句,使他更口语化,与孩子们的生活句相结合,这样在学习的时候孩子才能读的更好,学的更快!

  从这次的汇报课,让我又有了一次学习的机会,逐步的学习更多的课堂回应方式,更多的课堂组织能力,并且事后有了包园长的提点与梳理整堂课的过程,更是清晰的了解了这堂语言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孩子们应该从中学习到什么知识,使用怎样的方式方法能有助于教学的效率推进。总之,前前后后的准备过程就是我学习的开始,这一系列的经过是我成长的过程,每一次的上课就是一次收获的机会,我珍惜每次教学汇报,希望能更快成长!

  《一对好朋友》教学反思 篇10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位一年级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关键的第一次:第一次读拼音,第一次学习课文,第一次写字,第一次认识句子,第一次标自然段在《好朋友》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正是注重了“教”和“导”,在“第一次”上下功夫,教给方法,培养能力,使学生学得轻松,学有所获。

  一、直观引路,建立概念

  《好朋友》是一年级的第一篇课文,新课伊始,我就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课文”,并用简明直观的方法.,一边板书课题,一边告诉学生哪是课题号,哪是课题。使学生对课题,对课文都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在初读课文时,我告诉学生课文有三句话,并用序号逐句标出,再让学生分句子读课文。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初读的难度,使学生愿读、乐读,也对学生初步建立了句的概念。

  二、教给方法,化难为易

  圈生字是学生预习课文,学习生字的重要方法。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一要求再简单不过了。可是对于刚接触课文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可是个难题。有的孩子可能会整篇课文中的所有生字都画上圈,有的孩子会圈掉很多字,甚至有的孩子茫然无措,不知如何下笔。所以在初读生字后,我先给学生做了个示范,圈出了一个生字,再带着学生找出了全部藏在课文中的生字,通过这种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不仅使学生记忆了生字,又教给了学生预习课文的方法,真的一举两得。

  三、注重细节,培养习惯

  新课标强调重视学生的书写习惯,姿势和书写品质的培养。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写字,因此我在指导书写汉字时,首先给学生复习田字格,横中线,竖中线,使学生在写字时关注生字的每个笔画的占格位置。教学新笔画时,先教笔画名称,再书空练习,又让学生观察书上的生字,找一找这个笔画出现在哪个字中,从而培养学生读帖的能力。另外注重范写,在指导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书空,临摹、评价,同时注重孩子们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让学生体会到书写的重要性和蕴藏其中的无穷乐趣。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要做好孩子们的引路人,使他们稳稳当当地迈出第一步,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因此,让我们重视学生们关键的第一次,让孩子们赢在起跑线上吧!

  《一对好朋友》教学反思 篇11

  而对于入学不久,才刚刚接触集体生活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好朋友”的理解是浅层次的、模糊的,甚至是可笑的。我在课前向一些幼儿问起这个话题时,他们的反映各不相同。有个平时很善于言辞的小朋友他的答案居然是其爸爸的名字。父与子成为好朋友,它所体现的是现代社会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密无间、平等与理解,是如今十分提倡的一种家庭教育模式,如果话从一个十八岁的青少年口中说出,是令人称赞,令人羡慕的,但对于只有五岁的孩子来说,我感到他并没有真正理解“好朋友”的概念。在我的提醒下,他说出了一个小朋友的名字,也是他的邻居。而其他小朋友似乎更是一头雾水,不知从何说起。因此,我针对现有的情况,修改了原来的教案。原设计的导入是说说好朋友的名字,但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导入比较呆板,而且小朋友之间的名字也不熟悉,很有可能说不出来。因此我改为以两个布袋木偶的形象出现,这样更能吸引孩子的眼球,而且也能帮助孩子理解“好朋友”的概念。于是我还自编了一个小故事:猴哥哥和猴弟弟是一对好朋友,他们每天一起上学、一起游戏,有好东西一起吃,猴哥哥搬不动小桌子,猴弟弟就会一起来抬,猴弟弟不会系鞋带,猴哥哥会帮他系鞋带……他们真是一对好朋友。在第二环节,我就以这两个布袋木偶表演了儿歌的内容,整个活动以布袋木偶贯穿始终,比较顺利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兴趣浓厚,同时也对“好朋友”这一概念有了一个粗浅的认识。

  虽然孩子们会用秩嫩的口气较连贯地表演儿歌“你是我的好朋友”了,但我想,这只是一个表层的反映,“好朋友”的概念不仅仅是一种关系,更是一种深厚的感情。因此,如何培养这种社会情感更具有现实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它的意义是显见的,它所提倡的是赋予幼儿一个良好的“社会的界定”,给他们一个积极的“他人眼中的自我”。孩子们渴望爱,渴望对他人的归属感,“好朋友”正是这种渴望的外在体现。因此我们应该多为他们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且加以指导。“千里难寻是朋友”,真心希望每个孩子都有许多真诚的朋友。

  《一对好朋友》教学反思 篇12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孩子通过欣赏音乐,来充分的感受音乐,充分的感受音乐的节奏,并且能够跟着音乐的节奏来做漂亮的动作,除了掌握音乐的节奏,还要重点掌握3/4拍子的强弱规律,学会一首歌曲,欣赏一首乐曲,从音乐中得到快乐,受到熏陶和陶冶。本课结束,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在学歌的环节中,我让孩子充分的听音乐,充分的感受,这样给歌曲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孩子通过感受音乐,能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心情,这是个进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能够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动作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也是这一学年的教学目标。我抓住了孩子的心理,那就是“交朋友”,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有很多的好朋友,而他们也都希望自己能够和老师成为好朋友,这一点我利用这首小歌《拉勾勾》得到了解决,在歌唱过程中,我深入学生中间,与他们每一位唱的好,表演得好的人去拉勾勾,并且告诉孩子,和我拉过勾勾的人都已经成为我的好朋友了,这样一来,激励了其他没有被我拉过勾勾的孩子,再适当的提示大家,唱歌正确的姿势和声音,这样一首小歌很快被学生掌握了,并且大家是在开心的过程中学会的,因为每个人在学会歌的同时,都和老师成为了好朋友。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评价学生,他们的语言,动作和眼神我都用肯定的语气来评价,我从不批评学生,一年级的小孩子,他们在课堂过程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也会好动,但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用很委婉的一句“我的好朋友在哪里呢?”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这样一来,大家都会用最快的速度把心思回归课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许多不足的地方,首先,在歌曲学唱的过程当中,我深入孩子中间和他们拉勾勾的'时候没有想到要按照音乐的节奏拉勾勾,让孩子更容易理解3/4拍子。在教歌过程中,我只是播放了歌曲的伴奏,并没有弹唱的过程,如果做到了弹唱,我想孩子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能更好的学习并且掌握歌曲。还有一点,我没有注意孩子的声音训练,只是告诉他们唱歌正确的声音是轻声唱不喊叫,但孩子会说,不会做,我应该及时纠正错误的喊叫的声音,使孩子张嘴的时候声音就是好听的。音乐课上,孩子张嘴的声音是给听课老师的第一印象,这很重要,如果一个班的孩子唱歌的声音很好听,这将会体现一个音乐老师平时对孩子的训练程度,是否注意了声音训练对于一个年轻教师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和工作。

  《一对好朋友》教学反思 篇13

  今天上午的教学活动是美术《好朋友》。我想应该是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吧。于是我在示范的时候先画头部、再画身体、然后画手和脚、最后画人的头部。考虑到小班小朋友的圆的大小及头部的位置很难控制,所以我在白纸上先画好了两个圆,当做两个好朋友的头。这样就降低了难度。

  没有想到在幼儿作画的'时候,发现很多小朋友嚷着“老师我不会画,你来帮帮我”。这下我可着急了,是小朋友的能力有限还是我讲解地不够清楚?我只得耐心地一个一个手把手地教他们画。

  画画结束后,我仔细地看了小朋友的画。发现有个别能力强的小朋友画得还算过得去,但是很多小朋友的画都出现了很多问题:好朋友的脸上没有五官;好朋友的衣服都是同一种颜色;不会画人的身体。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

  本次活动目标“学习用构线画出我和好朋友一起玩的情景”,这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有点不合适。(主要是备课时自己没有经过思考,直接抄了书上的目标)我想可以将目标改为:在观察的基础上,尝试学画好朋友的头和身体。活动中我的示范步骤错误使活动的重难点颠倒。本次活动的重点应该是在人头部的五官,所以应该先画头部的五官,再画人的身体。活动中我直接教小朋友怎么画五官,幼儿只是被动地听老师讲,很难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我觉得可以通过提问或者请小朋友上来示范画,这样才能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原来美术课中,教师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教师不在于讲得多,要重在于激发幼儿内在学的兴趣。以后今后在备课时,要多思考自己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小朋友出现的用同种颜色画画,这也是小班孩子画画的正常现象。可以在下次活动中给他们一点提示,画画时用多种颜色画,这样我们的画才会漂亮。

【《一对好朋友》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一对好朋友》的教学反思范文10-05

一对好朋友的奇遇11-18

一对好朋友--教案11-08

一对好朋友的奇遇12-08

一对好朋友童话作文08-28

一对好朋友的初中作文10-08

好朋友教学反思04-07

一对好朋友作文350字09-27

《彩笔好朋友》的教学反思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