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的发明》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23 19:19:34 赛赛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精选13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纸的发明》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精选13篇)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 篇1

  在造纸术发明以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但是甲骨、竹简都比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阅读奏章,就要整整一车;绢帛虽然轻便,但是成本非常昂贵,也不适于书写。到了汉代,由于西汉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甲骨和竹简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了,从而促使了书写工具的改进——纸被发明出来了。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对中国历史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纸的发明过程及历史意义。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引导学生学习《纸的发明》时,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遇到疑难,小组合作、探究,自行解决问题。这样,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

  2、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并对课文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我又适时地引导学生深入把握作者纸的发明过程进行讨论;由于课前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反复的诵读,所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的非常透彻,这让我看到了学生的巨大潜能。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学富五车”的意思。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悟本文的中心思想。原来的问题过于注重结果,却忽略了方法与过程,修改后则使这两者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了。切忌设问不等于问答案,而是问能力。能力训练,开发潜能,是设问的最终目的。

  4、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纸的知识,办一张手抄报。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

  1、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明理。多角度地体验性朗读,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升华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2、采用体验性阅读教学,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体验,唤醒了他们的创造潜能,促进了他们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了他们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不足之处

  因为教学环境不是完全封闭的,更何况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交流活动,教师应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状况,教师也不可能完全预见到最后,我想说,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机智是教师素质的画龙点睛之笔。让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摸索、思考、积淀,不断地充实自己、追求个性、构建风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初读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

  (1)自读课文,标出文章的段落,勾画出本文的生字与不认识的字词,通过工具书去认识和理解它们。

  (2)教师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的情况。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教师正音。随机抽取学生朗读生字、组词、造句,出现错误时,及时纠正。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说一说纸的发明过程?为什么只有蔡伦的造纸术传承了下来?谈一谈你有什么感受?

  (2)要求学生深读课文,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它?思考每一段之间的联系。

  (3)要求学生再次深读课文,概括每一段的内容,小组讨论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4、拓展练习:写一篇小练笔《纸的自述》。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 篇2

  这是一篇科普知识短文,主要讲了纸的发展历程,揭开了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并从中感受到造纸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方式是影响学习方法掌握的重要外部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种中,应有较强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意识,有坚实的语文知识基础,能凭借学习内容,把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内容与如何学习统一在同一过程中,寓学法于教学之中,久而久之,学生领悟各种学习方法。

  二、注重自主学习,强化合作探究。

  这一课的教学要点是让学生弄清纸的发展历程,初步了解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这既是这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因此,我抓住本课课后的主线问题“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下面的表格”组织学生探究交流。在这一环节教学时,我对课本上的`表格进行了改造,运用填表法,以小组合作方式,自主学习。在汇报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的语言训练,体会用词的巧妙,不应该是机械的重复,培养学生有思维的想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进行拓展。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拓展交流,引导学生简单了解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加深了对文本的认识。

  四、引导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走近传统节日》

  1、设计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方法的指导。

  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珍惜学生生活体验与教学的关系,让学生从心里喜欢上了我国传统节日,从行为上亲近它,进行实践探究,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

  2.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

  在活动中,教师不是临驾于学生之上,而是以一个小伙伴的身份,和他们一起探究,对他们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指导,教给方法,适时鼓励,使学生乐于学习,积极投身到活动中去,为顺利的完成活动打下基础。

  3、实践体验带给孩子们无限的快乐。

  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孩子们在生活的大舞台上尽情的展示自己的才能,满足了他们的欲望,提高了他们的能力,促进了他们求知的兴趣。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 篇3

  《纸的发明》是人教部编版教材第三单元第2课。本单元主题围绕“传统文化”这个专题进行编排,本课讲的是东汉时期蔡伦发明纸的过程和意义,揭开了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并从中感受到造纸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从中发明的过程中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慧与才干。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有以下几点感触:

  一、做学生的好导师。

  我总是以学生的以玩伴,和他们一起探究,对他们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指导,教给方法,适时鼓励,使学生乐于学习,积极投身到活动中去,为顺利的完成活动打下基础。

  二、任务驱动

  1、以题为眼,课题中的“纸”你都了解多少?联系生活说一说生活中的纸,你知道是谁发明创造的`?发明创造的过程如何?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吧!激发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2、以趣为点,找出文中自己感兴趣的句子与大家分享。目的增强文本的熟悉度。“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优化教学我利用闯关练习驱动学生阅读任务,以任务为驱动力贯穿整个教学,运用填表法,明确学习任务,汇报的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纸的发明过程便更清晰、明了。

  3、关键词句进行突破,“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学机智是教师素质的画龙点睛之笔。孩子们在学习中养成了积累词汇的好习惯,能从关键词中体会深层次的含义,还需引导加强训练。

  在教学中通过反复读,首先抓住描写蔡伦造纸的动词“剪碎、切断、浸在、捣烂、铺在、揭下”等,或做一做动作,体会出蔡伦造纸的艰辛不易;其次从造纸的材料看“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看似再平常不过的东西却创造出闻名世界的纸,进而突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的以及过程体会出蔡伦造纸的艰辛不易,造纸的方法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最后,采用填空。

  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可以(),价格(),能满足(),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了。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和(),后来又传到()和(),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的发展,影响了()。

  从“容易得到、大量制造”“影响了全世界”体会蔡伦造纸的贡献之大,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进一步剖析蔡伦这个人心存百姓、勇于摸索、敢于创新,接机引导学生简单了解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体验收获的快乐,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让孩子们在大舞台上尽情的展示自己的才能,在实践中学习、思考、体验、积淀,不断地充实自己、体验成功地喜悦。追求个性、构建风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分层训练:

  1、谁能说说纸是怎样发明?

  2、挑战自我——3分钟《纸的自述》

  三、不足:

  对于农村孩子对造纸的过程只能通过言语、视频粗糙了解感一点,如果能让孩子们亲手实践、体验一下造纸过程,孩子们会更加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还会对四大发明及传统文化的热爱深入心底,教学效果会更好。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 篇4

  《纸的发明》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纸”的发展历程以及各种“纸”的优缺点。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

  本课的重点难点在于: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能解释蔡伦改进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的造纸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

  因此,在处理第一个点时:我借助课后的第一题梳理出纸的发明历程(造纸术发明以前—西汉时代—东汉时代—后来),建立时间轴进行梳理。

  处理第二个点时,学生容易只找到从正面观点解释,忽略反面的理由。因此我对于蔡伦改进造纸术以前记录文字的方法进行梳理,找出不足,理解这些记录文字的方法有着不足,所以不能传承。本课重点讲解第4自然段,首先,对于造纸时的动作进行分析,本单元语文园地的训练要点。其次,弄清楚这段话是如何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本单元语文要素)。最后,明白蔡伦纸的优点,综合信息说出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的原因。

  这堂课上完,通过与师父们的交流,我明白了还有很多没处理好的地方。

  1、学富五车讲解的时候没引回去,应该引到用竹片记录文字的笨重。

  2、梳理造纸动作的时候,应该再加一个口头训练,说一说剪纸、捏泥人这些活动的过程。

  3、让学生明白这段话是如何围绕一个意思讲清楚的这个知识点没讲清楚。应该在原来逐句分析意思之后,再问学生,你觉得这段话讲了什么,再去理解。

  学海无涯,勤学勤思!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 篇5

  上周提前布置了本单元的预习任务,利用假期孩子们对生字词和课文内容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前两天我在课堂上对孩子们的预习情况进行了检测,同时和孩子们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梳理了课文内容。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纸的发明》这篇课文,反思了我的教学过程,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注重自主学习,初读课文时,引导孩子们抓住第一自然段中的“贡献”一词思考:课文选取了哪些内容来说明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引导学生借助课后练习第一题的提示,提取文中的重要信息,从而整体把握课文写了哪些内容。文中的'这些信息都是显性的,提取的难度都不大,学生独立完成没有问题。课堂上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静心默读,边读边圈画内容要点,根据所圈内容,练习用连贯的话说出来。

  二、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语,从而感受造纸术的了不起。品读课文,深入探究时,有一位学生说蔡伦创造发明了造纸术,此时,我随机将“改进”和“创造”这组关键词语进行了分析,提出问题:人们先后用了几种材质来记录文字?比较一下,后一种材质与前一种材质相比,改在何处?进在哪里?文中蔡伦“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一句中的“改进”,能否换成“创造”?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改进”是指通过改变某些做法,使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好的方面发展,而“创造”是指以前从来没有的,从无到有。孩子们一下就明白了,“改进”是从有到优,而“创造”是从无到有,通过结合具体的语境对词语进行了辨析,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了词语的意思,提高了联系语境理解意思的能力。

  三、抓住关键语句了解造纸术能传承的原因。学生在初步了解每个自然段内容基础上,引导他们关注课文中叙述每种书写材料缺点的句子,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和古人言语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更清楚的理解了每种材质的纸被取代的原因,也更深刻的体会到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必要以及造纸术能传承下来的原因,从而也将课后第二题自然融入阅读教学中。

  四、注重学生有条理表达阅读内容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表达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时,引导他们抓住关键词语,也就是抓住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动作,把造纸的过程写清楚的,这时候我整合了语文语地三里语句段运用里的第二题,让学生试着介绍一下捏泥人,剪纸,拼装玩具的过程,孩子们能抓住动词来简单说明流程,还有的同学能够加上一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让自己的描述更有条理。

  上完这节课,感觉同学们学习的兴致极高,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深入感受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了孩子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 篇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与文本对话,就是让学生接触文本、体验文本,用自己的生活和经验与文本相互作用,共同建构起文本的意义,并获得精神与情感的提升。可见,语文教学应充分引导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

  为实现这一目标,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首先由课题点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抛出心中所疑:锯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从而走进文本,以一个大的问题统领文本,让学生在读书解疑中有所收获,有所启发。这样,文本的学习就成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一个良好的平台。问题源于文本,并将在文本中寻求到答案。文本距离学生不再遥远、陌生。

  其次,在理解文本内涵时,是最能展示学生阅读个性的时候。教师鼓励学生摆脱一切思想的束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理解,大胆质疑,提出个人的思考与看法,教师适时地进行引导、点拨、归纳、总结。针对聋生语言积累少、对词句感知不敏感的现状,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多次关注了文本句子的学习。打乱文本原有的顺序,挖掘句子所潜在的内涵,引导学生去比较、去感受、去领会鲁班在发明锯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观察、思考、尝试,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文本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在无形中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

  再者,拓展教学已成为时下阅读教学的一个亮点。它能促使学生更深地思考,情感得以升华,想象能力、创新精神、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为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立足文本内容,设计了鲁班自述锯发明过程的语言训练内容,将文本从第三人称转变为第一人称,在叙述中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又发展了聋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总之,语文学习是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在聋生的语文学习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引导聋生多接触文本,在与文本的摩擦中,有所启发,有所发展,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 篇7

  《纸的发明》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纸”的发展历程以及各种“纸”的优缺点。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

  上课伊始,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把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的“纸”制品展现在讲台上,再把课前用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纸粘贴而成的课题贴在黑板最醒目的位置,当一个五彩缤纷的“纸”字呈现在同学们眼前时,他们个个扬起小脸儿,难掩心中的兴奋,毫无疑问,孩子们已经被这五色斑斓的纸张吸引住了,我暗自庆幸一一毕竟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在引导学生认识了这些不同种类的“纸”张之后,我利用多媒体演示了“纸”的发展历史,并用“印刷术”引导他们说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样,就做到了以学生的前概念为引导,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对于纸的.探究欲望。

  虽然“纸的发明”是一篇说明文,文中包含了丰富的信息,但它的字里行间无不透出作者的情感——自豪。学说明文的课堂也是书声琅琅的课堂,所以在第一课时中我鼓励学生紧紧抓住关键词引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通过朗读表达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跟着一起思考:“纸”这的发明创造,给人类历史带来了怎样的发展呢?学生一时语塞,引发了他们探索的兴趣。接着第二课时我创设回想的情境引导学生体会“纸”的发展历程,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首先从记载文字的载体上“兽骨”、“龟甲”、“青铜器”、“竹片和木片”、“帛”、“麻”、“纸”等中体会这些材质的变化传递出来的信息,体会“纸”发明的重要性,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其次从几千年来文字载体的方便性比较,引导学生体会造纸术之所以称为古代四大发明有其重要的意义。此时学生的情感,老师的情感,作者的情感,文本的情感融为了一体,两个字——自豪。

  引导孩子们通过计算纸的用量来使他们懂得浪费纸的现象时普遍存在的,说明我们提倡节约用纸的目的时为了保护木材资源,从纸的角度来谈环保和爱惜资源,倡导学生节约纸张。

  这节语文课虽然还算进行的比较圆满,但我始终忘不了探究活动中孩子们那种牵强的眼神,在我心中,那是对同伴、对老师、甚至是对知识的一种怀疑。我一直鼓励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中细读课文,还是我对这堂课的准备不够充分,在解决课堂突发问题这方面缺少教学智慧。课堂是预设和生成的辨证统一,是动态生成的过程。而“节外生枝”的生成,更需要教师高超的教学智慧。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 篇8

  这是一篇说明文,趣味性不够强,我有点害怕讲不好,也蛮慌,在上课之前熟悉教案,改PPT,状元大课堂的PPT也不大让人满意了,很多细碎的东西本不必要放到课件上来。

  第一堂课,依旧是带领大家熟悉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个别同学“造”容易受方言影响而读错。紧接着通过四大发明引入课题,很多同学对这个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课堂的'积极性也较强。但是,个人认为,本节课上得不够连贯,虽然抓住了重难点,但是也发现了同学们的一个缺点,他们很多时候思考问题不够深入,听到一个人说答案,其他人跟着一起起哄,从这里看得出来他们没跟着我的思路走,或者开小差了。我该如何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呢?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 篇9

  本节课在结构上遵循着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先认识纸的属性,然后由此提出问题:为什么使用纸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接着介绍探究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逐一探究纸的共同性质,并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归纳出纸的基本特征,即有物美价廉、工艺简单、用途广泛的特点,最后,以拓展的方式在补充各种纸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引用已有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增进学生的实际运用知识的水平。

  在讲授这节课时我做了一些调整,先让学生来做实验,然后再进行书本中的第一环节,这样子学生会更清楚地接受知识,但是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1、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单不规范;

  2、本节课的.材料分别是牛皮纸、餐巾纸、作业纸,目的为了感受不同纸不同性能,但是有的学生滴水的水滴数量不统一,实验结果就有误差;

  3、填写表格了解纸的性质,学会利用纸的特性为生活服务,这一知识点个别同学还是不会分析。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 篇10

  上午第4节是三(1)班的科学课,根据进度,上到了“纸”这一单元。

  我一走进教室,学生眼睛一亮,大声拍掌欢呼“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分别两个月的第一次见面,学生让我很感动。教室里刚安静下来,立刻又有学生站起来说,“高老师,你不在的时候,老师都不让我们到外面去观察!”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和他们解释。是不是他们把科学课理解成了游戏。

  纸张对于三年级的孩子已经不陌生,他们一口气说出了纸的很多特点:很滑、有点硬、有点软、很白、什么颜色都可以。

  我让他们把我提供给他们的实验纸揉成一团,然后再展开,观察有什么变化,他们又说出一大堆来;我让他们将纸撕开一个边,观察边缘有什么特点,他们惊喜地跳了起来:“有毛毛!”其他孩子立刻也撕开看毛毛,有的孩子不断地揉纸,然后惊喜地举手告诉我,不用撕开,只要使劲地揉,纸也会“生毛毛”的。教室里立刻出现了“嚓嚓嚓”的揉纸声,立刻又出现了一大片的惊叹:“真的有毛啊!”“老师,‘纸毛’是从哪来的'?”“从树上来的,因为纸是树做的,对吧,老师?”“哎呀,好多灰啊,不要搓啦。”。

  我无奈而又欣喜地看着这群调皮蛋,心里好开心。教室里的声音很吵,我注意到在我的提醒下,一部分孩子已经开始将纸的特点向科学本上记录了。这个习惯,是我最想他们培养的:及时记录,及时思考。

  下课了,一个孩子突然跑上前来,搂着我的脖子,附在我耳边说,“老师,我知道一个秘密,明天,有一个人要送你礼物。”说完,他飞似地跑回座位。

  这群可爱鬼啊。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 篇11

  本课学生比较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许多学生急于动手操作。因此一上课我就出示一张纸,让学生发挥想象,卷出不同种类的卷,学生制作出许多大小不同形式各异的圈、圆柱体、圆锥体,有胖胖的圆柱体,有细细长长的圆柱体,还有宽宽的圆柱体等,虽卷的比较随意,但都了解了纸立体造型的方法之一——卷。

  接着出示老鼠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老鼠的外形特点,用纸卷来制作。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学生卷的纸卷组合成老鼠,学生的兴趣顿时高涨起来,也想试试。再通过欣赏学生卷纸作品,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卷纸去表现各种动物,也可用不同的方式去表现同一种动物,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课堂作业效果也比较好,整节课上下来后主要有以下几点感受:

  1、通过学生动手卷一卷,观察像什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组织教材,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

  2、创设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保持有效的互动,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的理解,使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养。

  手工课,其实就是在学中和孩子们一起玩。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学生“玩”在一起,构建和谐课堂,使学生成为了“表演者”、“探究者”、“生产者”。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 篇12

  本课的主体活动是用折叠的方式对纸进行加工改造从而改变它的性能,经过简单的折叠变成瓦楞纸,从3个环节体验性能上的提升:“按一按”指的是瓦楞纸相较于普通纸弹性更好;“放一放”指的是普通纸经过这样的改造之后承载能力有着很大的提升;“摸一摸”主要是从隔热能力来体会瓦楞纸的优势。在这三个环节中有一些科学词汇如弹性、缓冲力、承载力、隔热能力,虽说不用学生掌握,但老师还是应在课堂中使用,让学生以后也更有意识。

  拓展环节是为了启发学生能用更多的方法对一种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从而使材料具备更多的功能,我想到了之前听唐老师的课上,她用到了蜡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运用了这个方法,学生们觉得神奇的同时,大大激发了课后改造材料的兴趣。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 篇13

  《纸的发明》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其后几节关于常见材料的研究做出了研究方法和研究技能的铺垫,因此,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也颇费了一些心思。

  上课伊始,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把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的纸制品展现在讲台上,再把课前用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纸粘贴而成的课题贴在黑板最醒目的位置,当一个五彩缤纷的“纸”字呈现在同学们眼前时,他们个个扬起小脸儿,难掩心中的兴奋,毫无疑问,孩子们已经被这五色斑斓的纸张吸引住了,我暗自庆幸——毕竟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在引导学生认识了这些不同种类的纸张之后,我利用多媒体演示了纸的发展历史,并用“印刷术”引导他们说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样,就做到了以学生的前概念为引导,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对于纸的探究欲望。

  在接下来的课堂,我和孩子们一起进入了快乐的实验探究阶段,并始终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一主线。而孩子们的好奇心一旦被激发,他们就会超乎想象的热情投入每一个探究环节当中,俨然都是一位小小科学家了。三年级的.孩子们刚刚接触科学这门课程,我们不在乎他们能否掌握多少条条框框的科学知识,最为关键的,是引领他们经历一个又一个科学探究过程,让孩子们在过程当中放飞自己的内心,并在过程当中学会提问、学会思考、学会寻找,让他们感受到小成功带给自己的小自信,从而真正走出“纸上谈兵”的怪圈,真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04-02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04-02

《纸》的教学反思09-24

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教学反思(精选10篇)04-13

《纸拔河》教学反思范文09-05

《传递文明的纸》的教学反思10-09

《半张纸》教学反思范文09-22

创造发明的教学反思09-21

纸从哪里来教学反思范文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