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似数》课后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3-10-18 11:54:56 泽滨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近似数》课后的教学反思(精选11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近似数》课后的教学反思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近似数》课后的教学反思(精选11篇)

  《近似数》课后的教学反思 1

  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后,安排学习认识近似数,出现两幅情境图:(1)育英小学有1506人,约是1500人,(2)新长镇有9992人,约是10000人。从而自然引出1500是1506的近似数,10000是9992的近似数。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两组数的特点,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让学生们把自己个性化的想法说出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并引导学生讨论: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更容易记住?你还能举出近似数的例子吗?从而明确近似数与准确数这两类数的特点,加深对近似数意义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举出生活中的近似数,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在课堂上,学生没有知识积累,这以前他们没接触过数字估算,根本不会估算,当然也不可能有不同的策略|||交流;当要求举生活中的近似数的例子时,学生没有生活积累,举不出生活中估算的例子,我觉得一是学生没有仔细观察生活,另外也是学生的估算经历少;在作业中,求近似数也是出现了不少问题,有的乱估,有的离准确数太远,还有一些学生不会做题,我觉得他们是没有找到做题的方法。

  估算就是推算出某数的大概数,即准确数的近似数。教学时重点强调,估算是没有唯一答案的,但在比较多个答案之后,让学生明白估算出的'数要最接近于准确数。实践中我认为下列方法效果会好一些:

  1、如果所要估算的数最高位是百位就看个位。

  例如:506、217、428、734、962等就看个位,个位小于14的数就直接写0,十位、百位的数不变。如734≈730,962≈960,如果个位是59的数,就在十位上加1,个位变0。如,506≈510、217≈220、428≈430。

  2、如果最高位是千位就看十位。

  十位是14就把十位和个位都写成0,百位、千位不变。例如:7046≈7000、1837≈1800。如果十位是59就把十位、个位写成0,在百位上加1,千位再随百位变化而变化。例如:6080≈6100、9960≈10000。

  总之,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地渗透,需要教师每堂课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当学生将估算内化成一种自觉意识,才会迸发出许多有价值的、创造性的估算方法,学生的估算能力才能真正的提高。

  《近似数》课后的教学反思 2

  《近似数》一课是教学的难点,原因是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脱离,学生不熟悉。我在导入时就抓住生活:从我班的人数这个准确数引入新课。我认为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就要努力从学生身边挖掘素材,让数学走近学生的生活。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意识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这堂课通过提供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例如:班级人数、学校人数、我们身边的一些数据,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判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来判断近似数的`。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

  本课一开始在讲解准确数和近似数时,通过让学生比较一些数据,从而让学生明白这些数据意义的不同,加深认识准确数与近似数。

  3、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课的学习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及意义,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4、如何求近似数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我通过独立的看一看,自己试一试,小组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思维的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数学中的一些规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中体会探究与发现带来的乐趣。虽然在课堂上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了,但是在作业中,求近似数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何让学生能比较熟练的求近似数,有何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我还在思考的问题。

  《近似数》课后的教学反思 3

  “近似”的概念在小学数学知识里,有一个孕伏与发展的过程,在本课,第一次出现了近似数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在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相对于她们学过的准确数而言的。教材没有给出四舍五入的方法和约等号的使用,只要与准确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都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德育渗透和人文素养培养,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加强近似数与准确数的对比,从而加深学生对近似数的感知和理解,并能加以运用。现将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做法和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成功之处:

  1、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例如通过第xx届全运会的这个时事背景引出例10,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之后的大量练习中,也十分注重取材于实际生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还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人文素养方面有所渗透,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2、教学环节设计充分考虑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玩中学是二年级学生比较乐于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课的教学环节设计方面,我采取了动静结合的方式,不仅有独立思考,还有小组交流;不仅有静态的纸张作业,还有活跃气氛的多种游戏;不仅有自己读题审题,快速回答问题,还有听题回答问题……整个环节安排紧凑有序,科学合理,再加上琅琅上口的顺口溜,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被很好的调动起来。

  3、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功能

  本节课的课堂评价主要采取小组积分制,通过师生共评和生生互评,对各小组进行计分(100分,50分和2分),充分调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课堂结束时,每组学生算出本组得分的准确数和近似数(近似成整十数),紧扣教学主题。

  不足之处:

  由于近似数的概念是二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的,而且只是感知、比较和理解,部分学生在使用数学语言判断一个数是否是近似数方面并不是特别熟练,个别同学的估数能力有待加强练习。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继续加强学生估数能力的培养,相信到三年级通过进一步学习估数的方法后,这一问题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近似数》课后的教学反思 4

  近似数是初中数学的一个微乎其微的知识点,但也是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对他们是否掌握至关重要,学没学好对学生以后的知识链接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现根据我对这一节的教学做一下反思。

  (一)成功之处

  本节课,我抓住了教材的关键因素,全面理解教材,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给学生对应的设计一些题型,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自学和小组的讨论,对本节课进行全面的把握。另外,就是结合学生小学的基础,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最近新课,在认真的自学中了解新课,在系统的联系中,掌握新知,在激烈的讨论中,提高应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有利因素,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得到知识,提高了能力,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二)不足之处

  本节课虽然取得了成功,但是也暴漏了一些问题,一,教学细节突出不够,因为把大部分时间放给了学生,对于学习主动自觉的学生来说,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对学习不太自觉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却没学到什么东西,他们再跟着其他学生走。学生没有完全参与进去,对他们来说没有啥效果。二,过高的估计了学生的能力,因为近似数是小学学习过的内容,我认为学生应该有比较深的认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四舍五入法保留没有过多的.要求,但是在后来的展示过程中出现来很多的小问题,影响了学生的知识的掌握。

  (三)改进之处

  对于以上问题,显示出的不只是这一节的问题,而是平时的教学问题,我一定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即面向全体,又要结合每一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和知识基础,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参与课堂,都参与到学习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要注意学生的旧知识的掌握程度,适当的进行复习,让学生不至于脱离轨道,越来越差,对于基础差的学生适当的加强辅导,让他们稳步提高。

  《近似数》课后的教学反思 5

  《近似数》教学反思,今天区进修到我校进行调研听课,我上了一节数学课《近似数》。本节课要求学生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材对此知识内容的呈现形式分2部分出现,第一部分内容让学生体会到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遇到和使用近似数,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和使用近似数,你注意过吗”的提问形式呈现了学生例举自己所接触过的近似数。第二部分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体会到取近似值精确到某一位时,只要看他后一位数字用“四舍五入”即可。教材以“填一填、说一说”的形式出示了例题——某市在校学生今年共植树148264棵,根据“四舍五入”到不同的数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要求求出148264的近似数。

  数学教研员李老师听了这节课。课后李老师对这节课进行了点评:这节课上得非常成功,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非常好,每一个教学活动的安排都带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性,体现了在老师的引导下完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层次清晰、环环相扣、重点突出。一番中肯之后,李老师提出了几点很有价值的建议。

  ①在课堂上老师要多提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要结合孩子们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设计问题,学生只有对问题感兴趣了才会乐于思考、才会主动参与学习。将直接课堂导入环节:“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黑板上的这2组数据,想一想这2组数据有什么不同呢?”改为激趣式导入让学生自己说出所了解的`近似数数据“谁知道全国人口大约有多少?南京长江大桥大约有多长……”

  ②一个新的知识点从学习到掌握孩子们需要一个过程,在学生学习了“四舍五入到十位约等于148260”的方法之后,应该出2、3道这样的题让孩子们练一练,内化学习方法,举一反三掌握知识。

  ③课堂上老师的评价很重要,尤其是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答案老师要委婉的点评,让孩子感到虽然自己的想法错了,但自己积极动脑思考的行为却得到了老师的认同,同样值得高兴,会继续积极主动参加后面的学习。课堂上对于学生出现回答错误时我评价的语气较直白生硬:“你说错了。”这样的评价很容易伤到孩子的自尊心,打击学习自信心,不愿思考了。

  很高兴李老师能给予这样的点评,在今后的教学中再接再厉,让我的课堂无懈可击。

  《近似数》课后的教学反思 6

  近似数在教学过程中包括两个知识点,一是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二是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第一个知识点教学是首先引入生活中常见的一个大数比如我们学校有多少名学生,学生都说不出准确的数,借此来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很难用一个准确的数来表达出一个事物的多少,这样就需要一个近似数来表示,引出近似数的概念。

  第二个知识点,近似数的求法上是重点,这是学生以前所没有接触过的,所以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借用例题来让学生重点体会到取近似值精确到哪一位上, 只要看它后一位数字,并且知道如果被舍去部分的首位数字小于5,保留部分就不变。如果被摄取部分的首位数大于5或等于5,就在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位加上1。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一个数的近似数是10万,这个数最大是多少,学生会写成99999,应该是1049999。这样的题目学生掌握不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重点强调"四舍五入法。"

  课后综合我的教学设计有如下感受: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尽管如此,教材的编排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有些教学内容难以展现出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教师应想方设法为抽象的教材内容选择、补充生活背景,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易于感受。通过提供富有生活气息的南京市小学的数量统计,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出示南京市在校小学生人数,引入近似数,让学生感知出大约的意义。让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区分出个体独有的特征。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验得以提升,进入学习数学化的过程。

  3、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四舍五入法只是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是采用的一个规则。当根据学生的体验刚刚揭示这一规则后,一个学生大胆地提出了质疑我有不同意见!986可以近似于990也可以近似于1000或980。多好的体验!多好的.发现!多好的解释!面对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如果硬性地让其五入,不仅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的确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于是我果断地肯定了这个学生的真实而又正确的体验,他的脸上也露出了微笑,显然是受人尊重后的发自内心的喜悦。

  《近似数》课后的教学反思 7

  积的近似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求小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课始,我出示了1.995让学生保留整数,学生在我的引导纠正下,对本题的思考过程进行了准确的叙述,接着我又出示了保留一位小数的题,在学生熟悉的求近似数的说法"保留几位小数"的基础上,我换了一种说法"如果把1.995精确到百分位"你会求吗?优生对此题进行了分析,精确到百分位也就是保留两位小数,要看千分位的5。接着又换成"四舍五入到十分位"在这个复习环节,让生接触了三种说法,为后面的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 不足:如果将此题换成表格的形式出示,会更醒目、清晰并且在保留的过程中便于学生比较。

  第二个环节是学习例题,例题是以应用题的形式呈现的,这就是新教材的特点,将应用题的学习分散到了各个知识点中,因此应用题的教学也很关键,我带领学生两次读题——分析关键句——列式计算,目的是渗透解决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由于这个例题中的'知识点都是学过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列式计算,在计算前我让学生再次观察题目,由什么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有三点:约等号的使用,单位是亿个,要保留一位小数,为学生正确解题提供了帮助。

  第三个环节是对得数是钱的小数的处理。帮学生理解了保留两位小数的实际意义。之后完成了一道平行练习。

  本课我比较满意的就是第一点:知识点的扎实学习,学一点练一点,学练结合,滴水成河。第二点就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多样,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0分钟没有懈怠现象。

  《近似数》课后的教学反思 8

  我讲了些啥啊!果然没有跟老教师请教研讨过就直接上的课程就是不行。等下午我再请教梅梅老师或者向红老师。我先记一点我自己想到的反思吧。

  一、学生暴露的问题

  1、没真正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我没有把近似数的定义明明白白的点出来!!所以孩子不理解,听的迷迷糊糊的。比如四班的学生,我让他们举个近似数的例子,问他们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近似数的用法,有个孩子起来说:“我的爷爷大约67岁。”听得我当场崩溃,但是我没意识到,是我没点明白近似数是什么。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千、整百、整十的数,我们把它们都叫做近似数。知道是“整千、整百、整十”这样的数,学生就不会把近似数说成是准确数了。

  解决方法:

  下节课的时候再描补描补吧。首先要再次明确近似数和准确数的定义:准确数就是实际的、准确的数字,而近似数是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千、整百、整十的数。其次要多多举几个例子,如895的近似数是900,5510的近似数是5500等等。

  2、没明白近似数的用法

  近似数的用法我也没明确点出来!我服了我自己。近似数的出现是为了方便,在不需要准确数据的情况下(如记不清、或者不需要说得很准确等),选择一个近似数可方便记忆。这里我举的例子里隐约透露出了这个意思,但是我没有点破那层窗户纸,比如,我说小张知道了我们学校有1496个学生,转述给他人时,小张忘了具体的数据,但是她记得近似数,就可以传达给他人大约的数据。这里要点出来,这种就是不需要把数据表达的非常准确的情况,只要是类似这样的情况,都可以用近似数表示。

  解决方法:

  这节课我采用了一个倒推的练习形式,既让学生通过近似数猜准确数可能是几。但是,其实应该先练习正推的形式,即我给出一个准确数,让学生来判断它的近似数。在这个练习形式的一开始,可以适当的降低难度,不让学生直接说近似数,而是从几个近似数中做选择。比如课后练习第一题,就是让学生从两个近似数中选择最合适的:胶州湾海底隧道的海底部分长4930米,那么我们可以说海底部分大约长(①4000米②5000米)。在这里,学生应该选择5000米,而老师一定要根据回答追问为什么,直到引出这个原则:选择近似数要与准确数很接近,差的太多,就不是近似数了。之后,可以再进行倒推的练习形式,我可以给出一个情景,让学生来取近似数,比如我吃了26个葡萄,取近似数的话就是我吃了大约30个葡萄;我现在的年龄是27岁,那我就可以说我今年大约30岁。

  二、这节课还算有可取之处的地方

  1、倒推环节自我感觉设计得还可以

  我为了让学生感受在各种情况下近似数和准确数之间大约差多少是比较合适的,举了这样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我买了一袋子桃子,里面大约有20个桃子,请学生猜一猜里面实际上可能有几个桃子。学生们回答的还是很热烈,有的人说的是超过20的数,有的人说的是20以下的数,但只要离20不远,处在15至24这个范围内,近似数就可以取20。这个联系下节课还可以加一个判断项目,比如我可以接着这个桃子的题目问,那里面有没有可能是12的桃子?学生们会说不可能,我就要问,为什么?多次追问,就可以引出,12这个数字距离20太远,要取近似值的话,应该取10而不是20。

  2、用数轴来表示了取近似数的原则

  上课的时候,我用该班的人数来举了一个例子,我说,我们班一共44个人,我如果对别人介绍我们班人数的时候忘了具体的数字,那我可以跟他说我们班大约有几个人呢?有的学生说40人,有的学生说大约50人,我把这两个数字都写了下来,问,我们现在有了不同的答案,咱们来看看,谁更合适?学生们说40更合适,我问,为什么呢?学生们回答,因为比起50,40距离44更近一些。他们其实说的都很对,而为了让这个原因更清晰直观的呈现,我画了一个简易数轴,如图所示:

  我问学生,如果44和40的位置如图上显示的,那么50应该在44的哪里呢?学生们回答说是后面,我又问,那大概要离的多远呢?学生们就能答出来,从44到50之间的距离要超过从40到44之间的距离,位置应该大致如下:

  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来看,44距离40更近,所以要给44这个准确值取一个近似值的话,应该选择40。

  《近似数》课后的教学反思 9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第一,数学概念没讲清。关于近似数的概念应是一个数与准确数相近(比准确数略多或者略少些),这一个数称之为近似数。教材中对于近似数的概念比较简单,备课时我对于近似数概念的把握有点疏忽,导致上课时没有讲清接近精确数这一要点,学生举例时的错误没有纠正。整节课没有讲清什么是四舍五入法,只讲了用四舍五入法求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在以后的备课中,我一定会注意这点,不依赖教材,平时多看看相关的数学资料,力求把数学概念讲清楚讲准确。平时要多看看普通小学的数学教材,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使自己的数学思维严密。

  第二,举例的范围太小。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近似数,可以举各方面的例子,如工业产值,世博场馆等等,让学生知道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判断是不是近似数时可以加入一些不接近精确数的数据。

  第三,教学课件不到位,针对我们学生注意力特点应该在课件效果上下功夫,多一点闪烁,特别是难点部分,可以通过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突破教学难点。以后要在课件方面加强,多一点闪烁的效果。

  第四,板书不够美观。现在新教师培训正好在讲教师基本功—硬笔书法的讲座,我明白要写好粉笔字要先练钢笔字的楷书,以前我直接练粉笔字效果不佳,练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我会在以后每天备课之余练练钢笔字来提高自己的板书。

  总之,我感觉自己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努力,设计教案时要反复斟酌。

  《近似数》课后的教学反思 10

  去年也是这个时候教学《近似数》,批阅作业时那个头痛至今都忘不了。一是当时对这节内容没教的过于简单,高估了孩子的学习水平;二是又感觉不会很难,不就是用个“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么?导致自己的备课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些脱离,所以交上来的作业,可想而知,学生出现的错误直接告诉自己没有上好这一节内容。自己认为很是简单,教材也是安排一个课时结束新知,可实际不然。所以今天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把事速度放慢了许多,也打算用2个课时来完成。与其快速没有效果的完成,还不如让学生掌握牢固多用一个课时来消化。

  今天放慢了速度,所以在课堂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正是让我明白学生对于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真实情况,以免后面会忘记,所以特记下来,以备下次之需,同时也改进自己的教学。

  问题一:学生明白“四舍五入法”,不明白的是怎么用这个方法。

  在讲解完“四舍五入法”时,学生通过其他人的理解和老师的引导,能够接受‘满五要也向前一位进一,不满五就要舍’的道理。但是真正用的时候,他们还是不理解。例如教材中安排了“233184人约等于20万人,说说你是怎么得到的?”有些孩子一下子就明白了,“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就看万位是不是比5大?”;可在今天的课堂中仍然有一些孩子提出自己的“质疑”:那8不是比5大吗?为什么不是“进一”,而是“舍掉”。从这些孩子的理解上出了问题。课堂上没有直接消除他们的`疑问,而是由两个孩子说了自己的看法。A说,8在十位上,表示八十,对20万是根本不受影响的。B说,就算是五入,8向前进一位,那也只能说百位上变成,然后不能再继续向前进一位了。C说“233184”在数线上离20万更近,所以约等于20万;其实三个孩子的说法都有一定的理由,同时孩子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解述自己的看法,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于是在孩子们的想法上,我把“四舍五入”的方法进行了讲解,可还是有一部分人不明白什么“四舍五入到十万”。所以要让学生掌握到关键: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再看这一位的下一位……。

  问题二:15000约等于多少?

  教材为了让学生理解近似数更接近于哪一个精确的数,安排了一个直观的“数线找位置”的方法,再观察与哪个更接近,再约等于哪个数。这个方法很好,非常直观。课堂当中有一位男生对18000接近于20000,理解就非常好。这个孩子告诉大家,在数线上,先找到15000,如果比15000大一些就近2万,如果比15000小一些就近约等于1万。其实就可以说是直观的“四舍五入法”了。但是有人就提出疑问,那如果正好在中间,15000又是近似哪一个数。

  今天这节课虽然没有按照教材的安排一个课时完成,但课堂中学生提出的疑惑让人很是开心。这些暴露在学生中的问题,既是今后在备课教学所需要注意的,也是能看出学生在课堂中有善于思考,学会提出问题。这应该也是课堂中的一个较大的收获。

  《近似数》课后的教学反思 11

  本课的教学内容属于新课不新,实际上就是把小数乘小数的计算和求小数近似数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问题不大。在教学时,主要采用的是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然后将两个原来没有联系的知识通过解决例6中的具体问题加以结合,在教学中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自己试着解决吗?

  学生基本上都是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的。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怎样求积的近似数。在学生们交流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总结出具体的步骤和方法。接着进行一系列的.练习,巩固学生对方法的掌握和熟练程度。从整节课的效果看,学生的掌握应该是不错的。

【《近似数》课后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近似数教学反思04-07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04-06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04-19

求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01-03

近似数教学反思(精选19篇)09-17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07-07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精选11篇)04-27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反思01-04

四年级数学《近似数》教学反思03-02

课后教学反思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