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听课反思

时间:2022-10-23 09:22:0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钱学森》听课反思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那要怎么写好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钱学森》听课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钱学森》听课反思

《钱学森》听课反思1

  《钱学森》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十册中的一篇课文。本课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作出了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小学语文教师》20xx年第6期朱华贤老师在他的文章中说到:课堂教学应该有亮点,应该有看头,但也可以而且应该有平常而实在的教学环节,有枯燥而真实的过程。课堂教学毕竟不是艺术表演,毕竟不只是为了展示教师的风采,毕竟是为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的着重点是:学生学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学的。我很认同他说的话。

  我把课堂定位在实实在在。由于文章并不是很长,所以我打算用一课时把课文结束掉,只叫学生利用晨读的时间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导入、检查朗读以及课件的制作都尽量做到简洁有效。

  一、由兴趣点导入

  因为是在自己班上课,所以课堂从初始的“认知”开始,出示了“炸药之父”“杂交水稻之父”的相关知识,给今天的伟大人物做了一个铺垫——“导弹之父”钱学森。接着,用一段饱含深情的语言开始了课文的学习:“一个没有伟大人物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有了伟大人物而不去景仰的民族更是可悲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值得大家景仰的伟大人物——钱学森”。一番掷地有声的导语将大家的目光聚焦在课题上,也为整堂课的情感埋下了一个伏笔。

  二、简洁朴素的环节

  《钱学森》这篇课文,原打算从出示第一小节: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而是火箭的舱壁啊!开始教学。因为这一段话写得很美,运用了很多的成语,而且这样的开头又十分地吸引人,觉得应该让学生好好地体会体会。然后再引入第二小节对钱学森的介绍,学习钱学森说的话“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能为人民多做点事。”接着用一句过渡语带到3、4小节。最后,品味美国海军将领的话,理解归国不易……

  后来,仔细琢磨,第一小节并不是文章的`重点,不应该花那么多的时间去讲授,一些知识点可以巧妙地穿插在课后的填空练习中。文章中很多内容学生读了也就都懂了,不用一一去点一点。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1、结合课前预习情况,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结合课后练习填空。

  2,默读体会。因为在后面的教学中重点是抓住钱学森说的两次话来教学的,其他地方照顾得就比较少,所以我想设计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有再一次熟悉课文的机会,同时把课文中一些非重点也一带而过。

  学习钱学森的两句话。

  《钱学森》一文是一首净化学生灵魂的赞美诗,是一曲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的交响乐!在上这篇课文时,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对钱学森所说的两段话的反复朗读,感受他的爱国之心,因此,我抓住:“美国享受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跟在冯卡门身边的前途无量和“钱学森坚决要求回国。”作对比,使学生体会钱学森坚决要求回国意志的坚定。

  学生自读自悟,画出最能表现钱学森的语言描写的句字,朗读品味,畅谈感悟。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相机引导,主要抓住以下几点进行点拨:

  交流语句之一:“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首先通过交流,让学生从钱学森在美国富裕的生活、优越的条件与他话语的联系中产生困惑。我巧妙地设计了一组关联词的说话训练:选取一组关联词,请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钱学森是怎样想的?这一环节是想通过交际情境促进角色转换,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促使学生的情感与钱学森的情感产生共鸣共振。这时,学生再来读这一段话,使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钱学森的殷殷赤子情。

  交流语句之二:“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要求学生用心读,反复读,好好感悟。抓住“应当”一词知道钱学森把回国看成是一种责任一种职责。这里有设计了第二个说话训练:如果你也是那些留学生中的一员,你会支持钱学森的决定吗?你认为他回国值不值得?这个问题的创设,不仅是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更能体现出钱学森这一颗拳拳报国之心的强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了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时,我努力使钱学森的爱国情结与孩子们生活中的爱国情结融为一体;在讨论中使学生了解到钱学森能够放弃优厚的待遇坚决回国的崇高的爱国情结,学生的爱国情结觉醒,爱国热情迸发!

  课上完了,听着孩子们一句句因感动而激情的语言,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因敬佩而严肃的小脸,我的心也久久不能平静。钱学森离我们的生活很远远,但是现在,孩子们一个个被钱学森强烈的爱国情怀所感动。

《钱学森》听课反思2

  今天自己也上了《钱学森》这篇课文。感觉自己也走进了单纯感悟人物形象的圈圈。其它方面的内容都扔掉了。课上得很单薄!

  我在想一节课既要感受人物形象,又要让学生在其他方面有所得,真的不容易。因为时间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那么像这篇课文,能否人物形象不去感受,只根据课文特点进行其他方面的训练呢?恐怕不行。特别是对我们班的孩子来讲,他们基础比较差,扔掉了最基本的感悟,那将是一个比较大地损失。那么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如何让自己的课厚重起来呢?

  我在想能否在课上把感悟人物形象和渗透本文的写作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要结合,那如何结合呢?时间是不是允许?

  想来想去,如果要实现读写结合,那也只能是在本文写作的某一个点上和感受课文内容结合。不可能把本文的写作特色全给学生。那么哪个点才利于读写结合呢?想来想去,觉得本文抓住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可以和感受人物形象结合起来。即首先抓住人物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品质,然后引导学生感受抓住人物语言描写的写作特色。

《钱学森》听课反思3

  《钱学森》一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9课。本文主要写了钱学森身在美国,心系祖国,最后通过努力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学习本文,既要让学生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又要让学生们受到爱国主义、人文主义的熏陶。

  课文的语言简洁、朴素。通过语言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强烈的爱国情怀,是本篇的重要写作特色;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找出钱学森说的两段话,一起品读感悟。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抓关键字词来体会钱学森赤诚的爱国精神。

  “以人为本”坚持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结合课外资料,利用多媒体适时补充,适当进行课外拓展,架起学生的“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真正感悟到钱学森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在整个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听说读写训练。注重让学生从学习课文中习得写作的'方法。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出现了很多的不足之处。

  1、教学内容设计过多,特别是第一部分的复习导入用了将近15分钟,导致没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2、引导学生读文不够。在教学中虽然抓住了课文的重点,即人物的语言来进行教学,但对全篇课文的朗读不够。

  3、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得到充分体现。讲的过多,学生读与练的很少。

  4、缺乏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语文教学应该是语言的教学,而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没能很好地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训练。

  5、对学生写的训练不够。由于教学内容过多,原计划在课堂上展开片段练写没能进行。

  6、没能进行很好的情景创设。其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以创设情景,如能做到这一点则可让学生披文入情,与文本同呼吸、共命运。让学生的精神与情感得到洗礼。学生就能真切地理解身在海外的游子思念祖国、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课后我深刻地反思了整个教学过程,发现了自己身上的很多不足,再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虚心地、努力地向其他优秀的教师学习,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钱学森》听课反思】相关文章:

《钱学森》语文听课心得07-22

被听课后的反思01-05

教学反思 -听课有感01-05

钱学森的名言04-26

听课反思(王新帅)01-05

(原创)定位听课教学反思01-05

公开课听课反思01-03

金色花-听课反思01-04

有余数除法听课反思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