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时间:2023-11-10 08:45:38 飞宇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精选14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察物体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精选14篇)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1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在直观认识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它是“空间与图形”中新增加的一个内容。观察物体的课,内容接近于实际生活,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交流观察物体的感受,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利用丰富的图形构造生活实景。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1 、本单元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几何知识的教学重要的是建立空间观念。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时先出示实物,让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形状,感知到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从面认识物体的上面、正面和侧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并能从这三个面观察到物体的不同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让学生观察、想象,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说出从某个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是观察物体的前提。在这一节的教学中,我以“简单的活动,真实的感受,有效的学习”这一想法为指导,引导学生逐步认识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由于学生坐在教室里的不同位置,不能同时看到正方体的左面和右面,因此利用这一资源,巧妙设问,让学生在观察中产生疑惑,在疑惑中形成感受。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不仅认识了抽奖箱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更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观察的位置决定着观察的结果,为后面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但是因为教具不足,不由得就浪费了时间。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2

  本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之处:

  1、联系旧知,知识铺垫

  本节课一开始,我就听过一道稍微有点难度的题目,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不仅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的新知做好了知识铺垫,而且使学生一开始就有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思维基础,使学生更容易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2、组织学生细观察、多操作。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注重让学生进行观察、操作。让学生在观察中感受到从不同方位看物体的不同,在操作中掌握新知识。学生观察和操作很高,课堂氛围热烈但又不失秩序。

  3、平稳过渡,不至于突兀

  教学完不同的方位看同一个物体后,我听过承上启下的一段话,使课堂自然地过渡到对下一个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跟随我的节奏,不至于因为转变的突兀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教完这堂课,我觉得虽然这节课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很多,但是由于学具太小,学生在观察和操作的时候不够清楚,甚至由于角度问题,观察结果出现偏差。因此,我建议最好每个小组中有一套大的正方体的学具,这样便于操作,学生对物体的观察也会更具时效性和准确性。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3

  《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观察到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有以下的收获:

  1、学会观察,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怎样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例如:观察一个圆柱,如果从正面观察这个圆柱,教师要让学生从比较远的地方观察,把圆柱放在讲台上,让学生站在教室的最后面,圆柱放的高度要与观察者的眼睛一样高,最好把眼睛稍微眯起来,这样,学生正面看到的圆柱确实是一个长方体。大部分学生能体会到。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借助学具,利用这些学具体验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圆,它有可能是什么?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正方形,它有可能是什么?……教师给出从正面看到的平面的由三个正方形组成的图,要求学生用4个正方体积木,有哪几种搭法?小组成员边讨论边动手搭,最后形成共识。

  3、学生在学会观察物体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观察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实物,把从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图形画下来,大部分学生能画正确。

  总之,《观察物体》这一教学内容,只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物感知,就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4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是在一年级下册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的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够理解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物体的三个面;并能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为了达到上面所述的`目标,课前在教具上作了充分的准备,找到了各种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及正方体形状的物体,以便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发现。

  但是,教学效果较好,但在做题时并没有达到我所预料的结果。反思教学觉得有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观察体验还是不够。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可能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物体的三个面。由于学生多不好组织,我就只好采取把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放在讲桌上,让学生变换角度进行观察。结果没有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的观察体验,尤其是对“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三个面”体验不深刻。如果采取小组观察,效果会好一些。

  二、在观察用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图形时,学生观察的少体验也不够深刻。我让学生在课下去实践,可多数学生没有去实践。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5

  在学校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执教的一节是《观察物体》,上完之后,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只要挖掘教材,一定会把课上好。以下几点我感觉较成功。

  首先是情景设置,教材中的情景设置只是让孩子观察小药箱,有些太单调,怎样一开始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呢,这让我想起语文教材上有一课是《画杨桃》,于是,我把《画杨桃》一课的插图作为本课的导入,学生看到插图,他们一下子看出是《画杨桃》一课的插图,就想怎么数学课上出示这样一幅图,这时我就说:“这幅图在语文课上告诉大家,做事要认真,要敢于讲真话,那么在这节数学课上,它会让我们去发现数学上的一个什么秘密呢?”学生的`好奇心来了,正体现了“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同时也让学生感到学科之间是有着相互联系的。然后我再问:“观察图,为什么同是一个杨桃,怎么形状不同?”学生们一下就说到是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这就使主题图和本课的教学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为下一步的教学进行了铺垫,同时也引出了课题,可谓一举多得。

  第二让学生观察,自主学习,探究出观察物体的一些规则。每个小组观察准备的长方体学具,同时我出示以下问题

  ⑴长方体有几个面?能否一次看到所有的面,你可以看到几个面?

  ⑵怎样可以看到三个面,哪三个面?

  ⑶怎样可以看到俩个面?

  ⑷怎样可以看到一个面?

  ⑸最多看到几个面,最少看到几个面?

  ⑹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因为孩子坐的位置不同,因此在小组内回答这些问题时也不同,这样设置,可以让每个孩子都通过观察,说出观察的结果,而听者则需要坐在自己的位置去评价其他坐在别的位置上孩子说的话,需要最大限度的发挥空间想象力,同时我也发现一些孩子不时站起来侧身去体会别人位置上观察的结果,好验证别人说得对不对,可以说,学生们动了起来,是思维动了。

  第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我分别出示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提问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然后让学生提问,再由其他学生回答,课堂一下就活跃起来,学生分别提出了从上面,左面看是什么形状?其中圆柱体如果()这样摆放,从上面看是长方形,这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自己提出来,同时伴随着争论,有些说是圆形,有些说是曲形,孩子们的思维在碰撞,观点在交流,从而让学生在交流中明理,在争论中内化知识。在这样的氛围里,教师罗唆的讲解不见了,剩下的是孩子们主动的求知,探索,发现,教师只是组织者,实现了角色的转变。

  第三设计开放题。如出示这一组图(从正面看一个是圆形,一个是长方形)思考:从正面看到的的这两个图形,它们可能是哪两个立体图形。学生们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把本节所学揉合在了一起,其中有一个孩子说是两个圆柱体,这是我在备课时所没有备到的,孩子很有创新意识,当我告诉他我都没想到时,他是那么自豪,孩子有了成就感,这对他的成长将是一笔不可多的的财富,他会带着这份荣耀进行未来的数学历程。

  第四联系实际。在课的最后,我搜集了从不同角度拍的黄山图片,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感受,许多孩子都说从不同角度看黄山形状也不同,和数学课联系上了,我反问:“难道只看到了本节的‘观察物体’了吗?”这时有孩子说景色太美了,佳文同学竟说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看高低各不同”,孩子的思维开阔了,最后我总结到:诗人在作诗时经过细致的观察,才写出优美的诗句,我们的数学是体现在各个领域的,让我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6

  《观察物体》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在上课之前我反复的研究教材和已有的多媒体课件,总觉得有些欠缺,后来我发现不管如何直观都没有具体的实物直观。于是我跳出了课件和课堂的局限,决定把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排列座位,整节课堂以活动为主,以实物观察和动手实践为主。我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分四个不同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并把自己观察到的形状讲给大家听,这样就产生了分歧,让无法理解的进行换位观察,通过实物观察,学生自己发现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积累了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的经验。

  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数学课商城活动课,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质疑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物体的形状不同。发挥的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站在物体不同位置的`人看的的物体形状,然后进行观察图形的判断。通过本课教学,再一次给了学生与伙伴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思维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最后的游戏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增强学生空间观念。

  活动一:让学生能正确辨认出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

  活动二:通过观察小猴子不同面,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侧面、上面、下面及后面的认识。

  活动三:通过让学生运用学具小组活动,体验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活动四:通过照片进行判断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活动五:进一步进行活动,通过照片和站好的位置进行判断是谁看到的。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7

  我在完成这节课后有以下一些收获:

  1、在观察物体中培养学生兴趣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都须有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有兴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为了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创设一些情境,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和生动的故事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引人思索的问题情境结合起来,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进而引发浓厚的兴趣。本节课教学中,我就特别重视情境的创设。“你们照相过吗?现在请看摄老师是从什么角度拍下的三张照片呢?”(正面、侧面、后面)通过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不同形状,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兴趣。运用正面、侧面、后面多个角度去观察物体的方法观察削笔具小青蛙。另一方面在探究新知时,我选择课本上的主题图――-就是大熊猫作为学生的观察物,特别是为了有利于学生交流观察大熊猫后的体会,我让同学分成四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创设情景,而且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动口的能力,学生能更有兴趣地参与,也更方便学生进行观察活动,从而获得真实感知和学习经验,也能突破了传统的程序化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观察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特别要求:“数学活动必须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如何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呢?我设计了定位观察、换位观察和交流观察等几个环节,这样,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去感受。学生在不断地观察、体验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发现和感受的`全过程;在实践操作和自主探究中,感受数学、经历数学,学到了观察物体的方法,并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情体验。

  3、在巩固练习中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教学练习设计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交流感知、感悟的时间和空间,如:议一议,走一走等活动中充分进行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设计了四个闯关练习,以课件形式送出奖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还存在许多值得探讨和改进的地方,我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 对某些教学目标的贯彻与实施还不够,像针对“通过体验初步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上应再设计一些活动或练习来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老师提问时还需更严谨,注意技巧,我在上完课后

  专门对课堂提问进行了反思,我查找到有关资料,它们对课堂提问阐述了六大特性:也就是提问的指向性、提问的思考性、提问的灵活性、提问的开放性、提问的巧妙性和提问的逻辑性。上课时我的提问开放性太强,指向性不够,目标欠明确,所以学生回答时比较混乱,我想,如何处理好提问的开放性和指向性的关系,如何在提问时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去完成,等等,对于这些课堂提问的技巧还需不断同老师们一起认真思考与探索。

  二、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需要通过动手来提高学习兴趣,巩固学习的只是。在本节课学生交流讨论的环节如果教师通过卡片让学生四人一个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动手连线等活动的话就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就更加深刻。

  三、 在巩固练习的第二个闯关练习中,我忽视了学生的形象思维的特点。在课堂上我出示茶壶这个具体实物让学生观察时,由于教师操作不到位,以至于没有达到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来加强自己的形象思维的能力。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加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不断积累教学实际操作的经验。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8

  观察物体这一内容的学习需要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因此,在教学时应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要多让学生观察物体,使学生经历“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从而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所以,课一开始,我出示了一辆玩具汽车,并请2名学生到讲台上分别站在汽车的侧面和后面两个不同的方向观察,然后分别把汽车的侧面和后面对着全班,让学生说一说这是谁看的,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接着我出示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挂图,进一步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然后分小组观察口杯、酒水壶等实物,并在小组中说出我看到什么。让学生切身体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

  整节课开展从观察实物—观察挂图—再观察实物这一活动。学生初步体会到观察物体可以从前面、侧面、后面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经历了“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

  通过教学,我体会到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选取了学生喜欢的`、熟悉的物体,放手让学生观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有时是一样的,有时是不一样的。开放的学生活动,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了教学探究和合作研究的乐趣。

  由此我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新课程教学下,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9

  一、回顾教学:

  本节教学设计是以观察学生熟悉的小汽车、茶壶、玩具等物体为线索,引导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一致的。因此,本课教学的着眼点主要放在体现“诱、思、探、究”新课改要体现“诱思探究”教学思想的。课一开始,我先让学生猜一猜身边的同学,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到达“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为什么刚开始猜的时候,我们不敢确定谁猜的对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在“猜”中思考,在思考中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

  之后,我依据新课标“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的思想,运用了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构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我先让学生通过自己活动,观察不同角度的小汽车,亲身体验到“角度不同,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也不同”。这既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充分展现了数学的魅力,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感悟并探索出了观察物体的方法。为了让学生灵活变通的运用方法,我又设计了“猜认物体”的游戏,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潜力。

  最后的“画画”活动,体现了新课改课程整合的思想。数学课中也有施展绘画才能的机会。学生不但能够学数学,还能够画数学,强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超多的学生活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游戏),学生通过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议、动手做、动脑思、动笔画,全员、全程参与,亲身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听听练练”,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去动手实践,会与人合作交流。学习后,学生获取了知识,提高了潜力,思维得到了锻炼,并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探索的快乐!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二、存在问题(原因)与对策:

  1、数学语言讲究准确、简练、到位。本节课我有些问题有点不到位,例如:“通过刚才的学习,谁来说说我们应怎样观察一个物体?”学生虽然从前后、左右、上下位置观察小汽车,但这些都是一些直接感知,不能很准确进行表述。这应在教学设计时琢磨教材要认真思考,怎样提出问题;问题深浅度要到哪一个层次。

  2、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观察潜力和空间观念。在课堂上我发现学生存在这样的问题:在需要观察物体的左边能说出自己看到了什么,换到右边就要想一段时间才能说出自己看到了什么。我想这就应与学生方位感不强,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在今后的教学不能因为观察物体就指导学生观察,应在每一个知识资料渗透观察事物的本质、规律、变化。

  3、教学安排的游戏活动要做到有序,及时调控学生纪律情绪。一开始活动学生就活跃起来,老师说要评比小组学生才安静。课后针对这些状况,我再次强调小组长的职责,和学生重申课堂活动要求。

  三、教学思考:

  “深入挖掘教材,遵循而有所立”。怎样既让学生真正觉得“搞笑、好玩、有新意”,又使每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落到实处,是教学所极力追求的目标。在课堂上如何更科学有效地组织合作学习、开展数学活动,以及如何适当把握本册中学生思维发散的“度”,还有待进一步思考、改善。

  本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之处:

  1、联系旧知,知识铺垫

  本节课一开始,我就听过一道稍微有点难度的题目,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不仅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的新知做好了知识铺垫,而且使学生一开始就有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思维基础,使学生更容易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2、组织学生细观察、多操作。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注重让学生进行观察、操作。让学生在观察中感受到从不同方位看物体的不同,在操作中掌握新知识。学生观察和操作很高,课堂氛围热烈但又不失秩序。

  3、平稳过渡,不至于突兀

  教学完不同的方位看同一个物体后,我听过承上启下的一段话,使课堂自然地过渡到对下一个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跟随我的节奏,不至于因为转变的突兀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教完这堂课,我觉得虽然这节课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很多,但是由于学具太小,学生在观察和操作的时候不够清楚,甚至由于角度问题,观察结果出现偏差。因此,我建议最好每个小组中有一套大的正方体的学具,这样便于操作,学生对物体的观察也会更具时效性和准确性。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10

  一、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这一课中,通过一张简笔画图,从不同方向观察,观察的结果是不同的。再提供了两张同一教室的照片,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哪一张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哪一张是在教室后面拍的,学校门口里拍和外拍图,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自己熟悉的环境的特征判断观察者的位置,从中体会观察者的不同,所看到的场景是不同的。

  二、提供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学生小组合作意识。

  设计了多种观察物体的活动,如观察青蛙、小飞机玩具等,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课上分小组开展实际的观察活动,并交换位置,让学生从多方观察,感受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不同结果。通过自身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想象推理能力。然后,小猴图:引导学生应用已经积累的观察经验,通过想像判断每一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把学生的认识水平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上升到“根据看到的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这一层次,加深了学生对观察者的位置与视图的对应关系的理解,发展了空间观念。通过小洗车图连一连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最后,通过小飞机图,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站在飞机的哪一面。

  三、归回生活,应用实践。

  “数学生活化”要求数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应用于生活。通过猜一猜,观赏庐山美景图,让学生知道观察者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就不同,养成用“数学的眼睛”去观察身边的事物的好习惯。

  这节课,学生从左面和右面观察掌握还不是很理想。

  这节课学生学得轻松,主动,不但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充分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下课了,学生还沉浸在浮想联翩之中。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11

  从不一样位置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忙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课教学资料还不是正式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一样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生无论选择了哪个观察点,观察到的只是物体的其中一部分,观察点不一样,看到的形状也是不一样的。仅有把不一样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构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基于以上认识,本课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充分体验,在体验中适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新课程异常倡导用具体的、趣味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情境的设置不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必须的导向作用。我创设了猜一猜的游戏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当第一张图片出示时,学生就猜出正确的答案。我之后出示第二张图片,供给给学生的信息学生都能猜出图片上的动物。在这些图片展示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强烈地感受到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并且整个情境的创设精炼,用时少,效果好,导向明确。

  二、观察体验,让学生体验观察结果的不相同

  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资料,决定了本课的教学方式,应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不断体验,让他们在亲身经历中不断丰富表象,增强感性认识。所以,教学时,我选择学生喜欢的小鸭子作为观察对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观察,并在组内交流,思考讨论:为什么同一只小鸭子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呢?在他们的亲身经历中不难达成共识。为了深化体验,我又让学生进行换位观察,围绕茶壶一周,观察正面、后面、侧面等不一样形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仅有把不一样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观察,才会构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为了提升本课数学资料的思维层次,我适当地拓展了教学资料,让学生继续观察装汽车、大象、等并提出数学问题:能看到什么?怎样看?有几种看法?这些问题实际上包含很多的知识都在学生的观察中渗透,在体验中感知,为学习空间思维打下了良好的辅垫。

  三、借助观察,让学生在想象中发展空间观念

  如前所述,从不一样位置观察物体,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好素材。为了发展学生的窨观念,本课教学安排两处让学生展开想象,一是让学生从正面、后面、侧面观察小鸭子之后,我就让学生进行想象:从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貌?把你的想象画出来看一看,然后拿起茶壶实际观察一下,验证自我的想象是否正确。二是在对简单形体的观察后,我出示一个实物的组合图形,让学生根据已有有生活经验,联想它是什么物体从上往下看到的形状,沟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这节课学生学得简便,主动,不但获得了进取的情感体验,并且充分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下课了,学生还沉浸在浮想联翩之中。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12

  这一课学生在“拼摆”和“观察”中探讨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是什么图形。要让学生能通过想象,从实物中抽象出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体会多种摆法,但不要求学生个个都要摆出不同的摆法。

  教学时通过小游戏因如要学的内容进行新授教学。新课教学时,先让学生收集信息,了解信息窗中的活动场景,给学生创设观察的氛围。紧接着根据所给信息提出响应的问题“他们分别从不同的面看到了什么形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动手摆一摆,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去发现。小组成员在合作的过程中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去观察物体,并将观察到的形状互相交流,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教学思维模式与学习习惯。在此环节中,对于学具的使用教师交代得不清楚。学生在观察时的方法指导还不够确切和详细,而且由于学具太小,不利于学生观察,观察的实效性降低。

  在观察了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后接着又让学生观察“再加一个正方体,从不同的方向看会是什么形状呢?”本环节让学生与同伴充分说明自己的想法,并倾听他人的'看法,从而进一步与亲身实践结合起来,跟上步伐,作验证。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前面是对所给的物体进行观察,在前面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如果从正面看,还是这个形状,再增加一个正方体可以怎样摆呢?”这一问题,使学生的逆向思维得到训练。在问题的交代过程中,我没有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比较肤浅地指导学生拼摆的过程。这个环节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聚集每个组员的想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拼摆的过程中体验同一个形状拜访物体的多样化。

  教完这堂课,我觉得,虽然这节课的操作性很强,但是由于学具太小,四人小组观察的时候学生观察得不明显,最好小组中有一套大的正方体,这样便于操作和观察,使学生的观察具有实效性。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13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在二年级已经接触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通过观察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或生活场景,初步掌握了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物体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感受物体和空间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课教学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实物与视图的关系。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应该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充分体验,通过视图还原实物的环节让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根据经验,联想它能摆成什么物体,从而沟通视图和实物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在教学中要重观察、重操作,通过直观的教具、学具的操作和观察,帮助学生积累感性认识,再从感性认识中抽象出对物体表象的理性认识。充分的操作和观察,可以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物体的表象,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的知识点产生认同感,对物体的空间印象更加深刻,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第一课时《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即是这节课的内容,这节课对于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的概念介绍,学生很容易接受,关键是教孩子学会观察,选择好合适的视角,正确地看。例如,看一个长方体,怎样看只能看到一个面?眼睛要正对着要看的面,眼神要平视。其次是要让孩子充分地看,充分地感受看到的结果。例如,从哪个角度能看到一个长方体物体的三个面?随意变换观察的角度,能看到四个面吗?最多能看到几个面?要给学生提供合适的观察物体,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观察中认识观察的结果。

  需进一步探究的问题:“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对简单物体正面、侧面、上面形状的观察,因此本节课选择了大量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观察,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但同时,我也担心生活中有些柱形体的几个面没有明显的区别,这些物体的观察又如何与本课的学习目标有机结合,它们的尺度该如何把握?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14

  《观察物体》这节课的知识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第一节课的教学有以下两点把握较好。

  一、学生的空间想象与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

  新授开始要求学生在4个相同小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基础上再添一个,从正面看形状不变,怎样摆?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聚集每个组员的想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拼摆的过程中体验同一个形状摆放物体的多样化,使学生的逆向思维和空间想象得到训练,大部分同学摆出了6种,而且说出理由和摆法。因此我们上每一节课都要充分去挖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当然教师备课时也要把问题想得完整、全面。

  二、充分体会物体与视图之间的联系。

  课一开始就要学生观察由4个同样小正方体摆出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侧面所看到的平面图形,要求学生用鼠标在课件里指出来,同时教师画在黑板上的平面图形要学生上来填出是从什么方向所观察到的,逐渐升华到给出6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来的`立体图形,要求学生动手画一画,先从正面、侧面画,发现正面和侧面的平面图形是相同的,但从上面看的平面图形比较难画,学生通过细心观察,不要老师指导也能画出,效果很好。

  这节课我让学生在“拼摆”和“观察”中进行探讨,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是什么图形,通过想像从实物中抽象出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又在拼摆中体会多种摆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想像、观察、动手操作能力。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04-12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03-24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01-05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01-03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01-03

《观察物体》反思09-20

观察物体三教学反思10-27

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04-11

引用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