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16 08:05:5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詹天佑》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詹天佑》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詹天佑》的教学反思

《詹天佑》的教学反思1

  关于生本课堂,我也只是听了几节课而已,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还没有摸着门道。我的生本课设计,也是照猫画虎完成的。上《詹天佑》这节课,我是带着惶恐和大家见面的。

  说到欣慰的地方,我觉得在生本课堂上,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以前都是我在精心的设计,想形式,想内容,想突破重难点的方法。现在孩子们通过前置性小研究,他们自己查资料,自主学习、思考,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孩子们的兴趣很高。当然,在课堂上,并不是资料的堆积,我也渴望有思想的碰撞,问题的深入。今天,我的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能够灵活运用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谈理解、谈感受、进行想象、联系生活实际、插入查找的故事以及积累的名言进行深入的学习,我觉得挺好。更难得的是孩子们在生本的学习中,能够自己写一些小诗,去多读一些相关的文章。我认为他们的能力就在这样的实践中进行了有效的锻炼。就本节课而言,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孩子们从字里行间感受詹天佑的爱国情怀,培养孩子们乐于表达的习惯。从孩子们的发言中,我觉得目标达到了。以前吧,我会找到外国报纸轻蔑的话语让学生去理解,我也会想办法让他们抓住黄沙满天、狂风怒号让他们去体会、想象,今天,都是他们自己去找寻的,也自发地运用了一些方法去深化感悟。我想,老师讲出来的和学生自己去获得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关于詹天佑杰出方面,我想肯定也还要花一个课时去研究。这也给我的生本课提出了一个难题:这样上下去,一篇课文要好几个课时才能上完,是不是可以以单元为中心,进行一两篇这样细致的研究,其余的就可以带过去呢?另一个困惑就是班级还有一些后进的`学生,他们有时在课堂上就扮演了沉默的代言人,我一堂课是不能兼顾全体的,该用怎样有效的办法来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呢?有怎样好的评价机制能去促进他们自主发展呢?

  从我个人方面来说,在这个环节中,我心中拟定的汇报小组和上课请到的小组是不一样的。这也就意味着这个小组要在我的不断引导中去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可面临着这样一个空间,我显得很是拘谨,害怕自己去打断,害怕我的声音出现在这样的场合。一阵阵犹豫和矛盾之后,孩子们所要达到的高度就没有体现出来,该我追问、升华的部分也没有深入。铃声一响,才发现学生应该可以走得更远一点。另一个就是在前置研究时,我让学生用了充足的时间做准备,课堂随机的生成和疑问就少了,显得很是呆板。要做成一件事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在面临问题的时候,不知道我还有多少坚持继续往前走。

  我想,生本课堂,自主学习是很关键的一环,如何去有效地落实呢?也还需要花时间在校进行训练,直到形成习惯。一堂课结束了,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如何走出迷茫,在前行的路上且行切思,且思且行吧。

《詹天佑》的教学反思2

  詹天佑是六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詹天佑顶着帝国主义的重重压力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原本设想上这课用多媒体手段教学会比较好,没想到临时没调整过来。于是就临时随机应变,改在教室上,没想到效果挺好。上完《詹天佑》这一课,一种愉快的感觉油然而生。

  一上课,我就让学生将预习时收集的资料谈自己对詹天佑的初步印象,再让学生读课文看作者是抓住什么写詹天佑的(即中心句),进而抓出关键词”爱国“、”杰出“,然后围绕这两个词逐步分析课文。这样,在学生的头脑中就形成了一条非常明晰的条理。

  为了让学生充分领会詹天佑的杰出,在教学”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我采用了提问法、绘图法和演示法。在进行到第五自然段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詹天佑在开凿隧道时遇到了那些困难? 2、分别采用了那些不同的方法开凿?这两个问题不难,但一定要细细读书才能完成,这样,学生就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读书了。

  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的把开凿隧道和过青龙桥的方法记在头脑中,于是我趁热打铁激励学生:”詹天佑早就将隧道修筑成功了,你们能将这两种隧道的.开凿方法用简图表示出来吗?看那位同学、哪个学习小组画的简图美观实用。只见学生先是认真仔细地读书,然后结 合文中的重点词句、图示,细细的揣摩、端详,最后在纸上认真地画着。我巡视了各小组的成果,发现有个通病:1、表示开凿方向的箭头大都画在山腰,还有些小组两端的箭头没对齐。2、许多学生把箭头画到了山的中间。3、在八达岭隧道的开凿图示上许多同学忘记画向下的箭头,把从中间向两边的箭头画得非常地小,和其他两组箭头形成鲜明的对比。于是我把画得好的和有问题的图示分别张贴在黑板上,让同学们在对比中找出错误,加深了记忆。并及时表扬了各小组合作成功,孩子们都喜笑颜开,这时我话锋一转:上一自然段中,詹天佑是怎么要求工作人员的?他们再次将“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读了一遍,我相机说道:“是呀,如果工程人员画图有半点马虎的话,就会给工程带去不可估量的损失,你们说一个小小的箭头的位置关系重大吗?”孩子们都凝重地点了点头,“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养成细心的好习惯!”

  有了上一段的学习,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很高,因此在解决过青龙桥的陡坡问题时我提出了既要画图又要实物演示的要求。有了上次的教训,这次他们将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了,看到他们的认真劲,我心里真甜。但是我心里也没底,什么工具都没有,怎么演示啊?出乎意料,他们在实物演示时,利用了手边的文具盒、橡皮等小东西,演示的时候再加上生动的讲解,整个这段我就一点也不用讲了。在玩中,他们充分领略了詹天佑非凡的才智,深深被他的爱国精神和杰出才能所服。

  我为学生在快乐中自主学习获得成功而高兴!而喝彩!

《詹天佑》的教学反思3

  一、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本节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出和谐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为思维训练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信息资源库,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协作学习”,通过人机交互学习和认知材料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经历“学习——总结——交流”这一过程,进行了知识的再建构,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

  二、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课前查找詹天佑的资料,课上感悟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杰出才干,面对互联网上和教师提供的`网页课件中大量的信息,能够进行搜集、浏览、筛选和分析利用,从而提取有效信息,这一过程中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就不断地得到了提高。

  三、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教学结构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创建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信息资源平台,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灌输,学生接受的状况,建立了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大量资料制作的专题性页,丰富充实了课文内容,使学生自主探究成为可能。因此,专题性站犹如一桌桌丰盛的精神大餐,为学生成长提供了多元营养,它改变了固定、封闭、单调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了变化、开放、多样的现代教学模式,成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种有效途径。如何在信息技术这条快车道上前行,我愿与在座的各位老师共同探索,共同收获。

《詹天佑》的教学反思4

  本文是写了中国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事迹,学习本文,资料的收集很重要,因为詹天佑所处的年代很特殊,所做的事情也很特别,要突出本文教学重点:了解到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就不能不提一提当时的背景,而这是理解上的难点,光靠文中第二自然段所提到的内容是不够的!当时课堂上有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幸好京张铁路不满四年竣工,否则清政府都被推翻了,那该怎么办呀?

  这是一个附带的小问题,反映出学生常识知识不够,首先推翻请政府的.是什么人?铁路对谁有益?其次不论上哪个政府都不可能做一件违背于国于民有利事情的!通过老师这么一点拨,学生经过这么一个过程,使得他们进一步明确了资料搜集工作的重要性!当然收集信息很重要,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很重要,在今后教学中也要注重这方面的培训!

《詹天佑》的教学反思5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强调为了追求共同的教学目标而谋求高效合作。共生共创,协调发展的交往互动,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交往共事的能力和学会合作探究、资源共享,分享吸纳的能力。

  基于以上教学理论,设计本课教学时,我组织学生积极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协作探究,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真正理解课文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而达到获取知识,激发情感,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本堂课我力求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既注意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又注意适时的'点拨。另外我觉得本节课的合作学习还是比较突出的,通过小组合作(读读、议议、画画、演演)等形式,很好地攻克了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了体现。本课所在的单元训练重点是“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虽然课堂上注重了这方面的训练,但还不能贯穿始终,还有在教学中过多强调了去挖掘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卓越才能,没有延伸到对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崇敬之情。今后,我要不断充实新课程理念,潜心钻研教学教法,使专业能力不断提升。

《詹天佑》的教学反思6

  小学课文《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是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说明问题。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两处记叙,很有代表性。

  执教了这篇课文之后有这样的几点反思:

  1、开头,在音乐的渲染下,在教师语言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

  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内容。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教师采取了直观教学的手段,让学生画示意图和观看课件动画。

  3、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不是很深刻,学生的回答也还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谈得也比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⑴ 尽管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但是读的时间和遍数还不是太充分。阅读教学还是应该以读为本,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前提下,去感悟,去体验,学生自然容易“书读百边,其义自见”。

  ⑵ 在处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的两部分内容时,我尽管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学生也理解了设计的巧妙,但是对于詹天佑的设计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赞叹之情。在教学设计人字形线路时,学生并没有提出,为什么要设计人字形线路?设计这个线路有什么好处?要是能结合“连外国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这个内容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来看詹天佑的设计,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水到渠成。同时这到激发动机时入情。而且在整堂课中教师都很有激情,在语言上努力打动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4、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强调的以学定教,通过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从而达成共识、共享、也是教给了学生一种读书的方法,即联系上下文。

  最后的创意表达,拓展思维,没有给学生很多的时间去思考,去讲,学生的情感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我明白了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独特之处,要针对文章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

《詹天佑》的教学反思7

  丹徒区西麓中心小学孙灵

  《詹天佑》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教材中新增设的一篇课文,是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说明问题,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两处记叙,很有代表性。

  我利用优质资源课配合录像中的宋老师围绕文章的中心词“杰出”、“爱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索,并充分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这样在学生的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学生互相讨论、合作、欣赏中增强学习自信心。

  我在场使这种新方法执教了这篇课文之后有这样的几点感受:

  一、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内容。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我在反复观看优质资源课的基础上决定先让同桌研读课文相关内容后尝试画示意图,而后让学生观看宋老师录像中制作的课件动画,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二、在教学第二部分时,我引导学生从搜集来的资料入手,去深入体会当时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难,并引导学生多遍朗读詹天佑想法的句子,从而更好的理解了课文内容。

  三、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不是很深刻,学生的回答也还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谈得也比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尽管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但是读的时间和遍数还不是太充分。大概是受优质资源的牵制,我总想充分利用其优势,所以留给学生读的时间并不充裕。

  2、在处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的两部分内容时,我尽管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学生也理解了设计的巧妙,但是对于詹天佑的设计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赞叹之情。在教学设计人字形线路时,学生并没有提出,为什么要设计人字形线路?设计这个线路有什么好处?要是能结合“连外国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这个内容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来看詹天佑的设计,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水到渠成。同时这到激发动机时入情。而且在整堂课中教师都很有激情,在语言上努力打动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詹天佑》的教学反思8

  我小学课文《詹天佑》主要采用以下的方法来实现这个目标。

  一、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情感,感悟教学重点

  由于课文内容与现代生活比较远,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不熟悉,小学生难以明白为什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说是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我让学生上网收集有关詹天佑的资料,使学生对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背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这些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又对詹天佑的这种爱国精神有了明确的认识。

  二、灵活教法,突破难点

  詹天佑开凿隧道的方法和在青龙桥设计“人”字形路线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比较难理解。为了突破这些难点,我采用了画图法和课堂表演法,让学生较直观地了解詹天佑的杰出才干和创新精神。

  “画图法”是让学生简单地画出詹天佑开凿隧道的方法。我首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来。 这样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自己的知识水平不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估计不足。

《詹天佑》的教学反思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积累词汇;联系上下文理解阻挠、要挟等词语意思。

  2、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

  3、认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努力锻炼自己的创造才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刻领会詹天佑哪些言行感动了我们。

  教学难点:

  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社会背景和自然地理环境。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认识录像老师,建构阅读话题

  1、现场老师:同学们,今天孙老师将配合光盘中的宋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詹天佑》这一课,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内容,回顾难忘岁月

  1、录像老师:詹天佑的铜像落成了,你能在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题写吗?

  现场老师:速读课文,找到你认为最准确的句子。

  2、录像老师:出示句子(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读课文把相关语句划下来。

  现场老师:自由读课文5、6自然段,划一划能表现詹天有杰出才华的语句,并想一想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

  3、现场老师:引导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

  三、精读:深入研读内容,体会创新设计

  1、现场老师:出示相关图表,同桌讨论后尝试用笔画出詹天佑开凿隧道的两种不同的方法。

  2、学生讨论完成图表。

  3、录像老师:讲读相关语句,动画演示两种不同的开凿方法。

  4、现场老师:指名学生读第六自然段,指名学生演示火车上坡的过程

  5、录像老师:动画演示“人”字形线路上火车上坡的过程及讲相关故事。

  四、品读:再现动人细节,感情朗读课文

  1、录像老师:詹天佑的杰出佑来源于什么呢?请同学们再一次读课文。

  现场老师:轻声读课文第4自然段,在你感受深的地方写写批注。

  2、录像老师:在修筑铁路的四年1400多个日子里,一定会有许许多多让人难以忘怀的动人细节。詹天佑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出示相关语句。

  现场老师:组织交流,抓住文本关键语句,通过对重点词语的推敲,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积累词语,让学生展开想象反复朗读,体会詹天佑在修筑铁路过程中的爱国精神、杰出智慧、顽强毅力、以身作则、与工人同甘共苦等优秀品质。

  3、现场老师:重点指导朗读(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1)交流詹天佑当时遇到的种种困难。

  (2)教师引读:

  师:因为资金短缺,铁路修筑暂时陷于困境,此刻,詹天佑想:

  生:“这是中国人……”

  师:帝国主义者一直不放弃夺取铁路修筑权的野心,暗中阻挠,这时,詹天佑想:

  生:“这是中国人……”

  师:面对皇亲国戚横加干涉,无理取闹,詹天佑想:

  生(齐):“这是中国人……”

  师:亲友离开,女婿遭绑架,女儿身亡,詹天佑陷于巨大的悲痛之中,他想:

  生(齐):“这是中国人……”

  师:同学们,詹天佑不但自己经常这样想的,他也经常这样勉励他身旁的工作人员:(指名学生读:遇到困难,他总是勉励工程人员:“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4、现场老师:孩子们,修筑铁路的日子里,詹天佑让人感动的'细节,绝不只是课文里写的这些!如果,我们对当时当地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那么我们一定会对詹天佑更加肃然起敬。

  五、研读:回眸百年沧桑,体会课文深意

  1、录像老师:帝国主义当时是怎样的表现呢?

  现场老师:请大家用心地读读2、3自然段,边读相关句子,联系詹天佑修筑铁路过程中的一个个细节,边想一想:这两段话的哪些地方,让你的心久久难以平静?(默读,画出让自己心里不平静的句子)。

  2、现场老师:孩子们,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回顾那一段岁月,我们的心情肯定是不平静的,谁来读读让你的心情感到不平静的句子?(交流感受,朗读体会——主要从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一路上的高山深涧;技术条件落后;国人的期盼等角度,理解詹天佑面临的重重压力)。

  3、学生交流体会

  4、现场老师过渡:正是凭着这份坚定信念和对祖国的忠诚,也正是凭着这份坚定的信念和对祖国的忠诚,在詹天佑的带领下,京张铁路终于在1909年8月11日全线竣工,不但比原计划提前两年,还为清政府节省了白银28万两。这是危难中的奋进!艰辛中的辉煌!)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最后一段,感受这艰辛的辉煌!(齐读最后一段)

  六、活读:倾诉满腔情怀,升华爱国热情

  1、现场老师:为了纪念那段难忘的历史,xxx在张家口重塑了詹天佑的铜像。孩子们,假如这一天,你亲眼目睹了铜像揭幕,我想,你的内心深处,一定会涌起很多感慨,你也一定有很多心里的话儿对詹天佑说。把要说的话写下来吧。(写的时候,可以适当用上课文里刚刚学过的词语:)

  阻挠要挟嘲笑毅然杰出爱国

  高山深涧悬崖峭壁狂风怒号回击竣工

  (学生在音乐声中写话)

  2、现场老师:同学们,让我们面对着詹天佑的铜像,尽情地诉说心理话吧……

  3、现场老师:听着大家的发言,老师不由想起了很多很多,我的脑子里,出现得最多的画面,是电影《詹天佑》中的一个片断。1919年,詹天佑拖着重病之躯,登上长城,深情地说(师朗诵):“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

  4、录像老师:学习一首有关詹天佑的诗,升华感情,总结课文。

  附:板书

  20、詹天佑

  杰出爱国

  京张铁路

《詹天佑》的教学反思10

  与原教案相比,我认为修改后的小学课文《詹天佑》第二课时教案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从线性设计到框架设计

  原教案设计基本上是一种线性设计,按4、5、6三个自然段依次学习,在教学内容、各环节的教学安排上有明确的规定,整个教学过程缺乏灵活性,它导致课堂教学的刻板化,不便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开发,组织形态较为封闭,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修改后的教案,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方法,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种“有设计,无规定”的框架设计,教案在充分考虑学生原有学习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为他们提供了充分的学习与思维活动的空间,根据学生的选择随时调整教学的顺序与结构,使教学更具开放性和弹性。

  “框架设计”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学习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学生在课堂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惊人之举”,此时,最能够考验教师的教学机智和课堂驾驭能力。一个善于把握课堂的教师往往能“将计就计”引发出具有生成性的教学生长点,“择其善而扬之”。

  2、从一般认知教学到情知互促教学

  我的普通话标准、流畅,朗诵又是我的强项。原教案我在情感的铺设上还不够到位。在修改后的教案设计中,则明显地体现出我努力在教学活动中创造出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设计的导语与过渡语富于情感性、激励性,教师成为学生情感的激发者,在充分的语言渲染中创设出更能激发学生情感和学习热情的情境。如:末尾的写话,以月夜下,一条铁轨笔直地伸向远方为画面,配以凄婉的世界名曲《神秘花园》,此时教师饱含深情的话语响起:“詹天佑为我国的铁路事业奉献了30多年,几乎没有一天离开过铁路,由于劳累过度,积劳成疾,享年仅59岁。临终前,他还在说着这样一句话:‘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浮沉,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同学们,这些如血脉一般遍布在祖国大地上的铁轨凝聚着詹天佑毕生的心血,它们默默无语,却又执着地向我们表达着什么……此刻,凝视着詹天佑高大的塑像,凝视着他深邃的眼眸,你觉得他似乎在对你说些什么?请把它写下来。”在这种情感的宣扬中,学生的写出的话语便有了一定的深度与力度。与离开这种情境产生的效果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历经情与知的多次交融,促使学生情与理的和谐统一,使学生能在特定的氛围中有效地获得知识,从而使情感获得进一步的提升,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过程中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

  3、从关注“教”的设计到关注学生“学”的原认知经验

  修改后的教案,在学习文本之前,教师这样询问学生:“请大家考虑一下,以你们的经验,怎样学习4、5、6这三个自然段效果最好?”这个设计,在原教案中是没有的。再如课末写话,原教案这样设计:“同学们,这些如血脉一般遍布在祖国大地上的铁轨凝聚着詹天佑毕生的心血,凝聚着他深沉的爱国之情。它们默默无语,却又执着地向我们诉说着什么、、、同学们,请拿出你的'笔,将它无言的沉默化为有声的语言。”经过对学生学情的认真思考,我认为他们在原知识基础上难以达到这样的深度,因此,修改为“此刻,凝视着詹天佑高大的塑像,凝视着他深邃的眼眸,你觉得他似乎在对你说些什么?请把它写下来。”这样,既拉近了学生与詹天佑的距离,更贴近了学生的认知基础,使学生通过努力,就能实现教师的期待目标。

  学习主题构建认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可以看出,在原教案的知识传递过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被重视,只注重了形式上带给人的唯美感受。但修改后的教案,吸收了建构主义学习的理论,体现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者要将正式的知识与自己日常的直觉经验联系起来。这个环节的改进使我深刻意识到,缺少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关注,是不完整的学生关注。

  通过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我能感受到的教学理念的变化远远超出了自己的预想,“与时俱进,努力求真”,我想,这正是教改赋予我们的真正意义。

《詹天佑》的教学反思11

  今天在课堂上讲授《詹天佑》。当我和学生一起围绕“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将课文一一挖掘透彻时,课堂上还剩下了十五分钟,这时我问同学一个常规问题“课文学习到这,谁对课文内容或其他还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一起来帮你解决。”同学们这时齐刷刷将目光投向我,似乎在说:“老师,我们都解决了,没有不明白的。”有的甚至还以肢体语言向我“摇摇头”。还有十多分钟,这怎么办?这时,我顺手翻到了课后有一个问题“评价詹天佑的创新精神。”突然,我升腾起一个念头:

  于是,我说:“咱们同学没问题,那老师有一个问题:回顾我们对詹天佑的了解,对课文的学习,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评价一下詹天佑。”

  同学们开始正统的发言了,“詹天佑是一个爱国、认真、仔细的人”;“詹天佑是一个认真、一丝不苟、爱国的工程师”;“詹天佑不怕困难,热爱祖国,是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人”。

  同学们对詹天佑的评价很中肯,看来,他们对课文的了解很透彻,可是,我觉得似乎还少了点什么?

  “或者可以说说今天你这节课的学习收获,詹天佑的突出创新意识是什么,可以具体再说说。”

  “詹天估是个杰出的工程师,他最突出的创新设计是设计了“人”字形线路。”丰满了一些。

  “詹天佑能在重重压力之下,敢于接受任务,他非常热爱祖国。”

  “通过学习课文,我觉得詹天佑非常聪明,非常爱国,我觉得我要向他学习。”

  “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时敢于创新,这就告诉我,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才会有所成就。”

  有点意思了,我意犹未尽,“那当时在中国那样的情况下,面对詹天佑的杰出贡献,作为一个中国人,你还想点说什么?”

  还没等我说完话,一双双小手争先恐后举起来了:

  “詹天佑在重重压力之下,勇于接受任务,而且还富有创新地设计了“人”字形线路,我觉得他真了不起,我为他自豪!”

  “詹天佑是我们的骄傲,我今后要向他学习。”

  ……

  学生智慧的火花生成了,如何保存这份火花并将之升腾起来?我渴望我的课堂拥有灿烂!于是我趁热打铁:“同学们今天的发言真不错,可惜刚才有同学还没机会展示……”“老师,我们写吧。”他们主动要求写了!我兴奋极了“那将我们刚才所说的这些,你可以理顺一下,写一个片段,如何?”话音刚落,便见有的同学马上奋笔疾书了起来。

  至此,我才感觉到,课堂上真正生成了灿烂的智慧火花!现将同学们写的一些精彩片段摘录如下:

  读了《詹天佑》这篇课文,我知道了他是在重重阻挠之下修筑了京张铁路。我为他有这样不畏艰险的精神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也知道了他是一个爱国,对工作态度认真,对国家的事全力以赴的人。──赵龙飞

  詹天佑是个爱国、杰出、有责任感受的人。他设计的“人”字形线路告诉了我们,每个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我们遇到困难只要细心思考,敢于挑战,勇于实践,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王恒飞

  詹天佑是个杰出、爱国,对工作认真负责,勇于创新的.工程师,他在修筑京张铁路时设计的“人”字形线路受到许多外国人的赞叹,我为中国有他这样的工程师感到骄傲,我今后在学习中也要像詹天佑一样,不怕困难,勇于创新。──孙恬

  詹天佑是个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感,敢于尝试,敢于创新的人,“人”字形线路是他杰出设计。他不怕困难,对待任何一件事情都是认真、仔细,一丝不苟,为我们留下了京张铁路这伟大的“著作”。我为中国有这样的工程师而骄傲、自豪。今后,我要向他学习,遇到困难努力去解决,不怕挫折!──王森杰

  【反思】

  很久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的头痛之事,现在课本中课文也多,每节课总疲于应对讲解课文,感觉时间都不够,何况作文一周只有2节课,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真是难之又难,通过今天这节课,我感触很多。其实,学生写的能力和机会无所不在,提高他们写的机会也无时不有,上面这四个片段中有两位同学就是在平日写作中并不优秀的同学,但感觉通过这么一个小小环节,搭建一个平台,由难而易每个人都可以写出完整,流畅的一小段话,切实达到连珠成串,精彩自成的境界。每节课来这么一个小练笔,不仅不会过多占用课堂时间,相反它会更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了课文,而且如果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的话,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又有何愁?我感谢同学们在这节课中给我的启示。

《詹天佑》的教学反思12

  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怎样使课堂成为学生挥洒个性、享受学习幸福的栖居地?在这里,儿童固有的灵性将得以迸发,潜有的悟性将得以唤醒,失落的自信将得以找回。

  我在教《詹天佑》一课时,为学生搭建了这样一个激发智慧、释放思想的舞台,充分发挥了开放式教学的优势,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一、开设“小小模拟招标会”。

  课文一开始没有直接记叙詹天佑如何主持修筑京张,而是不吝笔墨地展现了上世纪初我们的主人公受命于危难之间的复杂背景和面临的巨大困难。――这离学生的生活相差了近一个世纪,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学生开展一个“小小模拟招标会”,引领他们跨入时光隧道,去触摸一百年前的时代“脉搏”!在“招标会”上,帝国主义者的狂妄自大与险恶用心昭然若揭,他们那黔驴技穷、虚张声势、寸步不让“狗咬狗”的种种丑态被同学们“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当时修筑京张铁路的各种“人为”和“客观”上的重重阻力便也自然而然地“显山露水”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爱国工程师的形象也呼之欲出!

  二、自读自悟,多角度探索。

  课文的第四小节即“勘测线路”,这一部分一直是一个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了解詹天佑,领悟人物的精神面貌?我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请他们交流读后的感受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反复地在读中悟、在悟中读,最后请学生将感受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有的抓住课文的空白点进行大胆想象写了一段话;有的以话外音的形式进行了感情丰富的朗读;有的采用人物评说的方式;有的更有创意。

  三、设计图纸,汇报演示。

  为了表现詹天佑的杰出才能,书上举了“开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两个最“经典”的例子,以往我总借助多媒体或幻灯图片亲自演示帮助学生消化理解,总感觉学生学得很被动,效果不尽如人意!这次,我先将了他们一军:“同学们,假如你是詹天佑的小助手,你能帮他画一张设计图纸,并给大家汇报一下设计意图吗?”在冠以“工程师小助手”头衔的“诱惑”下,同学们来劲了:他们三人一群,五人一伙,画的画,演的演,讲的讲,还真是煞有介事的!从中折射出学生难以想象的潜力,每个学生的心里都充盈着创造的激情、蓄积着表现的欲望、扑棱着翻飞的想法!每位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设计图纸是最佳的,在他们激烈的讨论中,课堂成了他们彼此交流、合作、享受成功的乐园!

  四、“老外坐火车”的.情景展现。

  课文结尾我没有简单地喊上几句口号为詹天佑“歌功颂德”,而是设计了“老外坐火车”这样一个情景展现,引导学生以导游小姐或导游先生的身分,向火车上的外宾介绍京张铁路。在穿插播放火车鸣笛“呜…呜…”声中,“导游们”开始有声有色、兴致勃勃地向“老外”介绍起这条“争气路”来,请看下面几位学生的导游词片断:

  A、外宾朋友们,现在我们的火车已进入了八达岭隧道,你是否觉得这条隧道要比居庸关隧道长得多呢?它的开法与居庸关隧道是完全不同的,它采用的是中部井法……

  B、现在我们乘坐的火车已停在了南口,我们要给火车尾巴再装个头,也许你们感到很惊讶吧,火车干嘛要两个头呢?不急,过一会儿就能知道谜底了!

  C、现在我们已到了青龙桥,大家往外看,这就是詹天佑的铜像!我们马上要爬这个高高的陡坡了!哦,别怕,詹天佑为我们设计了“人”字形线路,你看,火车到了“人”字形岔道口就换了个方向,两个火车头互换位置,原来推的火车头就拉,原来拉的火车头就推,这样减缓了坡度,火车上山就特别轻松!

  在火车的“呜…呜…”声中,同学们学得兴致盎然,那一张张红扑扑的小脸蛋兴奋的神采在尽情地飞扬!

《詹天佑》的教学反思13

  今天上完课,一种愉快的感觉油然而生,这种久违了的感觉真好!原本设想上这课用多媒体手段教学会比较好,没想到临时没调整过来,所以改用了别的教学方式,始料不及的是效果出奇的好。

  一上课,我就让学生边看詹天佑的图象边结合预习时收集的资料谈自己对他的初步印象,再让学生找出作者是如何看待詹天佑的(即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进而抓出关键词“爱国”、“杰出”,然后围绕这两个词逐步分析开去。这样,给学生以条理明晰之感。

  为了让学生充分领会詹天佑的杰出,在教学“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我采用了提问法、绘图法和演示法。五自然段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詹天佑采用了几种开凿隧道的方法?是哪几种?2、为什么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凿?这两个问题不难,但一定要细细读书才能完成,这样,学生有能目的地读书了。然后我激励学生,詹天佑早就将隧道修筑成功了,你们能将这两种隧道的开凿方法用简图表示出来吗?看哪个学习小组画的简图美观实用。只见学生读的读、指的指、画的画,我巡视了各小组的成果,发现有个通病:表示开凿方向的'箭头大都画在山腰,还有些小组两端的箭头没对齐。我把各小组的画贴在黑板上,让他们的汇报员说出自己这样绘制的理由,他们结合课文都谈得不错,我表扬了各小组合作成功,孩子们都喜笑颜开,这时我话锋一转:不过我看孩子们都不能当工程师呀!他们面面相觑。我说,原因就在你们的示意图上,看你们能不能找出来。随着我们眼神的暗示,他们很快找出了原因所在。我说,上一自然段中,詹天佑是怎么要求工作人员的?他们再次将“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读了一遍,我相机说道:“是呀,如果工程人员画图有半点马虎的话,就会给工程带去不可估量的损失,你们说一个小小的箭头的位置关系重大吗?”孩子们都凝重地点了点头,“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养成细心的好习惯!”

  有了上一段的学习,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很高,因此我提出了既要画图又要实物演示的要求,有了上次的教训,这次他们将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了,看到他们的认真劲,我心里真甜。出乎意料,他们在实物演示时,利用了手边的文具盒、橡皮等小东西,演示的时候还加上生活的讲解,整个这段我一点也不用另讲了。在玩中,他们充分领略了詹天佑非凡的才智,深深被他的爱国精神和杰出才能所折服,更因他为国争光而扬眉吐气。我相信,科学的种子、爱国的种子已经撒在了孩子们的心田。

  我为这堂课的成功喝彩!

《詹天佑》的教学反思14

  语文教学深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做法是很多的。下面以《詹天佑》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介绍背景,渗透爱国。

  小学语文有些课文所写的人或事,离现在较远,教学时如果不向学生介绍时代背景,学生对课文内容就很难理解,思想教育也随之成为泡影。《詹天佑》这篇课文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我在教学时,向学生讲清了时代背景:京张铁路修筑于清朝末年,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受着帝国主义的欺负。科学技术又很落后。当清朝政府一提出修筑京张铁路时,帝国主义就百般阻扰。他们要挟说“如果清朝政府用本国工程师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顾问”。在这种情况下,詹天佑毅然挑起了修筑铁路的重任。他不顾帝国主义的种种刁难,克服了恶劣的气候和险恶的地势等重重难关,经过艰难困苦的施工,提前两年完成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给中国人争了一口气,也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詹天佑能挺身而出,挑起重任,自然会产生钦佩之情。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难,提早完工,在当时的情况下是一件了不起的工程,这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应引以为荣的。由此民族自尊心便油然而生。

  二、抓重点词、句,深化爱国。

  每一篇文章都有重点词、句,如果能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教学,反复的阅读思考,学生不但对课文内容能深入理解,同时还能受到思想教育。《詹天佑》一文中,我认为有一些句子是值得重点理解的。如“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这句话讲的是詹天佑克服困难的动力。因为这是中国人靠自己技术力量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是一条“争气”路。这条铁路修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声誉。修好了,可以回击帝国主义的藐视,提高我们的自信心。“表现出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气的坚强决心”。这一句话我是作为重点来理解的,学生通过反复地朗读思考,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理解,从而也受到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当然,理解重点句,还必须与课文整体有机地联系,如果离开整体,抓只言片语,学生就不容易感受到重点词句所蕴含的美,也领悟不到真正的含义,更谈不上受到什么思想教育。所以,我在理解这句话的时候,学生除了反复地朗读这句话以外,始终把当时当地的情况联系起来,让学生简要地说出老师介绍过的时代背景,找出当地艰苦的自然地理环境。如“詹天佑在恶劣的环境下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等内容,让学生认真地读、想。这样,在学生了解了当时当地的情况的基础上,再来理解这一句话就较容易,从而使詹天佑这种伟大的形象,深深地印入了学生的心里。又如:我把:“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连外国的工程师都不感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这句话与最后一小节“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两者对比起来理解,也受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通过朗读、对比,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一种自豪感,深为这位杰出的爱国的工程师感到自豪。

  三、反复朗读、体会爱国。

  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体会课文,陶冶爱国热情,教学此课时,我注意到了以“读”代“讲”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重点片断及全文的反复朗读。

  1、重点片断的朗读。《詹天佑》一文中,第二、第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所在。教学第二段时,我要求学生先自由朗读“詹天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任务的:消息传出后,中国人民认为怎样;帝国主义者则表现如何”的句子。再请几位学生进行个别朗读。最后集体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使学生在朗读中领会詹天佑是在帝国主义欺侮、压迫我国的历史条件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体会到詹天佑是一位热爱自己祖国的工程师,从而受到熏陶感染。教学第三段时,重点引导学生朗读“勘测铁路”这一层。先由教师范读,由学生找出詹天佑是怎样说、怎样做、怎样想的句子,然后重点朗读。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认识到:詹天佑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能与工作人员同甘共苦,表现出他高度的爱国热情。

  2、全文反复地朗读。让学生在朗读重点片断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使学生在朗读中产生共鸣。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到詹天佑为祖国争气,回击帝国主义者对中国的藐视而感到兴奋、自豪。从而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了以詹天佑为榜样,立志长大要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才,绝不给自己的祖国抹黑。

  我通过这几条途径,教学《詹天佑》一课,受到了极佳的效果。学生不仅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透彻,而且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詹天佑》的教学反思15

  《詹天佑》这篇课文是一篇传统经典的课文,难点较多,如何较好地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地探索学习,我采用了旧教材新教法,总体的感觉还不错。课堂气氛较活跃,学生学习的兴致始终保持不灭。在课堂上,我与学生之间形成了积极的互动效应。我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

  上课时我与学生共同探讨“示意图”的画法。既注意认真去倾听学生的意见,又注重适时的点拨,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自我实践能力。在这堂课上,人人是老师,人人是学生,我,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了。在讲读第五、六自然段“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我采用了画一画,演一演的教学方法。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开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后者采用中部凿井法。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自读讨论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简笔画画出简单的开凿办法示意图,无须多讲,学生就能明白。特别是当谈到设计“人”字形线路时,许多孩子上台充当了讲解员,又是比,又是画,通过他们生动的讲解,形象地演示了火车爬上青龙桥的情景……不时,有同学质疑,马上有同学为他解答,从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知识,孩子们交流着彼此的情感和经验,学得不亦乐乎。

  我认为这堂课是一堂成功的课,因为这堂课充满了感情的交流,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人人参与,平等对话,个性飞扬!

【《詹天佑》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詹天佑教学反思01-03

《詹天佑》教学反思08-02

詹天佑教学反思01-04

詹天佑教学反思10-15

《詹天佑》教学反思10-15

詹天佑教学反思优秀10-15

《詹天佑》的课堂教学反思09-13

《詹天佑》教学案例与反思11-08

董红 《詹天佑》教学反思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