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时间:2022-11-12 10:59:39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师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2篇)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师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师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2篇)

  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1

  在20xx年11月9日至11月12日,我参加了呼伦贝尔市《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培训,听取了专家、教研员的专题讲座。

  贾恩亮主任作了《思品教学漫谈》的讲座,使我们懂得教育的核心是爱。而这种爱是师生是师生双互的,教师对学生的爱需要沟通,需要艺术。而学生对爱的理解需要老师的引导、理解、尊重、信任、欣赏、宽容。这种爱的释放,有助于开发儿童的潜能,启动儿童的心灵,利于思品学科的教育教学。

  市教研员梁光荣讲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的解读》,他的讲座把理论的引领和案例的分析融为一体,分析透彻,让人耳目一新,通过学习让我获益匪浅。

  梁老师的讲座使我明确《品德与生活》的核心理念就是让品德回归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核心理念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注意观察生活,参与社会,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捕捉生活中的点滴信息对学生进行三维目标的教育。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品德回归生活、参与社会这一理念。

  莫旗的李艳华老师给我们做了《关注课前准备 实施有效教学》和《课件制作展示》的专题讲座。李老师在多方面对新教材进行分析解读,剖析教学案例,并无私地给我们留下很多值得借鉴的材料,提出教学建议及操作策略。在理论上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课,使我们更进一步明确了课前教学准备是课程实施诸环节中的核心基础,它决定着课程的目标、内容等能否最终实现,课程的价值追求能否最终转化为符合生活实际、学生实际的素质发展。在课堂设计上有了更合理的教学理念。对我们今后的教学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另外,王凌云、王静飞两位老师给我们上了教学研讨课,更是让我们找到了教学的指路明灯。虽说每节课都有缺憾,但给了我一些启发,值得我们借鉴。

  通过几天来的培训,为我提供了学习充实自己的机会。使我对《品德与生活、社会》这一学科有了更深的了解。此学科强调的是教育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特别关注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体验出发,尊重学生真实体验和感受的教学形式,将品德教育生活化、综合化。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做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从被动接受品德教育到主动参与品德教育的活动,从而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这样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又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新课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但教师对学生不能放纵、要注意调节课堂纪律,要有组织地开展各项课堂活动,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道德行为习惯。

  《品德与生活、社会》它是将多种学科的知识及实践活动在生活的基础上加以整合,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善于运用多种方式,把新教材的理念渗透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2

  烈日炎炎的7月,我有幸参加了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组织的品德与科学两门学科的暑期培训。刚接到这个通知时,足足让我兴奋了好久,因为自己虽然从事了《品德与生活》这门学科有很长时间,可终究不是专职教师,对品德课熟悉却又陌生着。现在好了,终于有了排疑解惑的机会。因此对这次学习,我是倍加珍惜。在美丽又充满了书香气息的朝阳中学,我与来自区内其他镇乡的一百多位同行们共同学习。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天时间,然而带给我的不仅是知识的补充,更是心灵的震撼,与教育观念的“转正”。它犹如一股清凉的微风,为我们拂去了暑热,仿佛让我们沐浴在了明媚的春天里。

  一、殷切关怀温暖人心

  在这短短的五天里,我深深的感受到区教委和教师进修学院给予我们农村教师无微不至的关爱。从食堂饮食的安排到住宿条件的改善,从培训内容的精心安排到活动形式的周密策划,无处不显用心之良苦。老师们的培训、伙食以及住宿全都是免费的,而进修校还专门为我们安排了两位班主任老师,负责管理老师们的学习和生活。两位老师在学习期间全程陪同,推选出的班干部尽心为大家服务,这股凝聚力感染了大家,学员们很快就亲如一家。这是我参加过的众多的形式各异的培训中,一次能感受到“家”的温馨的培训。

  在如此融洽的氛围中,学习也变得轻松而充满乐趣。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我相信在进修学院领导、老师的精心栽培下,农村品德教师的这棵小树一定能茁壮成长,为撑起北碚品德教育一片蓝天作出贡献的。我为能参加这样的培训而感到荣幸。

  二、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不要觉得夸张,关于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文章我也读过不少,可总是觉得理论性太强,消化起来十分吃力。在这五天里,我认真地聆听了区进修学院刘莉老师对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材培训和课标解读,它结合一些典型事例,多方面对新教材进行分析解读,剖析教学案例,并无私地给我们留下很多值得借鉴的材料。提出教学建议及操作策略,对我们今后的教学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使纯理论的课标学习变得富有生活的情趣,让人感觉到课标不是自上而下的纲纲条条,而是自下而上的教学经验的总结提升。我懂得了它不同于以前的思想品德学科,而是整合了品德、地理、历史、社会等学科的内容。品德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品德资源就在我们周边,我们不能端着“铁饭碗”饿死,而是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捕捉,尽心去开发,精心去利用,教师要挖掘身边的资源,用真情去教授《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通过教师的激情让学生动真情,从而有满腔热情投入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使小学生从小就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邓志勇老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剖析,犹如在我面前竖起一块明亮的镜子,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古今中外为师者永恒的课题。有效教学的思考,我相信也是教育者真正关注人文、关注未来以及关注自身价值体现的深刻思考。

  黄吉元副院长为我们做了生命教育视野下的教师责任与使命的专题讲座,对现实教育和学校教育现状的思考。他的建议中肯而耐人寻味:学校教育应该具有一点诗人的气质,教师是诗一样的事业,给学生一种心灵的环保,给学生一种文化的自觉,给学生一种创造的.智慧,给学生一种诗意的生活,让教育成为师生生命的诗意的栖息地。

  而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听了华东师大刘良华教授关于《最受学生欢迎的十种老师》的视频讲座,十分精彩,幽默风趣而浅显易懂,我在愉快的心情中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知识,感触很多。

  1、整个讲座结构紧凑,主题鲜明。从一项网上调查入手,总结了最受学生欢迎的十种教师,然后分析这十种教师为什么受

  学生欢迎,怎样让自己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结构十分紧凑,紧紧围绕主题。这些理论并不深奥,但却做了精确的归纳与概括,说得入木三分,令人信服。

  2、具有真情实感,用真诚打动观众。针对每一种教师刘良华老师推荐了一部与之相关的电影,并且先谈自己对这部电影的感受和理解,再谈为什么推荐,让人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的真情实感!也就很容易接受他的观点。《麻辣教师》、《音乐之声》、《蒙娜丽莎的微笑》……难怪这位教授每天要花至少5个小时来学习,名家名篇信手拈来,原来是把学习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3、内容丰富,谈吐幽默。刘良华老师说:幽默不是一种智慧,而是一种美德。他在讲座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诠释着这句话的含义。让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受到教育!

  专家们的引领让我多了一些“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也给我“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重头越”的百倍信心。

  三、课例展示指点迷津

  第四天,第一次观看了品德教学的优质课录像,心里喜滋滋的。说实在的,语文的各种层次的教学观摩倒是欣赏过不少,品德优质课却是没多见识到。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不断的思索:如果是我,我会怎样来安排和处理这些教学环节?我觉得这样的思索是很有用的,它可以让我收获更多,可能大部分培训人员都是和我一样的心情。看课之后,刘老师还让我们对这两堂课展开了评价,我认为这是一次教学经验的大交流,是一次教学思想的大整合,是一次教学观念的大转变,也是一次农村教学现状的大讨论。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两节品德课对我尽快熟悉和掌握品德课堂教学的特点和品德教学的组织形式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它为我以后的教学之路指明了方向。

  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结业典礼上,教委刘主任的一席话发人深省:教师就好比一节电池,如果不及时充“电”,吸取知识的营养,等到能量耗尽的那一天,你就会被现实所淘汰。唯有不断的学习,知识才会如源头活水,浇灌出鲜艳的花朵。我不想成为学生眼里的“老古董

  我要通过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形成诸多良好的品质:个性、修养、风度、气质、幽默感,对人的尊重的态度,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与敬畏。成为具有独特人格魅力的教师。

  学习是快乐的,通过本次的培训和学习,我们对小学品德学科有了更清楚,更透彻,更全面的认识。我觉得自己受益匪浅。这又让我想起一句话:新课改是学生和老师共同成长的过程。我们要成长,就要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做有生活情趣的、会生活的老师,才能引领学生更好的生活。

  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3

  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我有幸参加了楚雄州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骨干教师培训。在这40天里,我用心聆听了专家们对《骨干教师的综合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师德修养》、《班主任的理念与方法》、《小学生心理特征与学习心理》、《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等学科的精辟讲解与《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的解读。在培训期间分别观摩了双柏县小学品德与生活骨干教师课堂教学竞赛 节,楚雄市小学品德与生活骨干教师课堂教学竞赛5节,楚雄市实验小学、永安小学、鹿城小学、北城小学等0节观摩课,还有我们培训班我们组的六位教师的6节实践课。领略了各位名师的精彩纷呈的表现,她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风格展示了各自的风采。并聆听了专家的精彩点评,我这个“井底之蛙”可算是真正开了眼界。我深感机会难得、责任重大,因此活动中我听得认真,记得仔细。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使我这个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还知之不多的“门外汉”对这门学科有了全新的认识与了解。下面我就学习情况并结合我的理解谈谈感想。

  一、学校教育德育为先

  学校是培养祖国未来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要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学校工作的重头戏就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成功的前提就是方法与细节过程,是德育工作者的智慧,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班主任。而品德课是班主任进行品德教育的媒介之一,所以认真上好每节品德课显得很重要。班主任的德育方法及工作智慧必须不断改进和提高,才能使学校的德育工作稳步发展。学校德育工作更需要领导的重视,需要全体德育工作者的真情投入。这样学校的德育工作才会卓有成效,学生才会健康成长。

  二、德育不是作秀而是打动

  印象最为深刻的应该是楚雄市环城小学刘芮驰老师的课吧。她深入浅出的讲解、风趣幽默的事例、耐人寻味的提问,让人轻松获取知。她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讲课多次提到:我们不能把学生的生活问题、行为习惯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德育不是教,而是打动。这两句朴实的话语却让我时常反思自我的育人理念与育人行为。当孩子因为自制力不强和缺乏一定判断能力出错时,我们过多的是给予严训,而缺乏的恰是那份对真挚情感的打动和打动的技巧,所以往往出现训后屡犯的想象。也正如罗菊红老师在《重实践,导德行,提高课堂效率》一课中讲到:要让我们的一切育人活动达到真正的育人效果,就必须讲究策略。老师要学着放手,交给孩子们选择,教会他们选择后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学会仔细聆听孩子们最真实的表达,关注心与心的交流;不以成人的生活替代儿童的生活,让自己成为真正的道德的践行者,只有这样,我们的德育才能有根,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因为人的思想只长在伤口上,受伤才痛,痛一次,伤一次,经过伤痛才能提高自身的免疫力。经过大起大落后才有睿智,这才是道德的基础,生命的基础。

  三、转变教学观念

  生活化教学,教学内容体现动态化生活;确立新的学习观,自主探究、自主构建和积极引导相结合。上述内容说白了就是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而且这些方式必须为学生所乐于接受且力所能及;精心策划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且这些活动内容要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连,如调查、辩论、走访等等。这次实践课上李丽老师在上《我来做个小导游》课时就采用旅游的形式,通过旅游团培养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知道怎样与别人沟通、交流。更为可贵的是她还创造性的让学生现场当小导游展开对话,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体现了品德课多元化的教学理念。

  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在这次培训中我充分感受到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课堂教学中多创设与课堂紧密联系的情境,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心地设计,合理地运用,以多媒体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这次的培训使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品德与生活》这一学科。它是将多种学科的知识及实践活动在生活的基础上加以整合,新教材所传授的知识已不再是教师以“告诉”的方式,而是突出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情。新教材的应用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善于运用多种方式,把新教材的理念渗透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用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学习观上,要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材观上,教师由教材的忠实宣讲者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确立起自己作为课程教材的创造者和实施主体的意识,学会用教材来教,在内容上关注儿童的实际,设计上注重以主体活动的方式呈现,将教学的目光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内容;在教学观上,教学是师生交互、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体验与交流。

  新课程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经历。不仅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而且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有了很多反思:

  以前,我不管做什么好像都是做应付检查或者说得过且过吧,通过培训,在培训班里看到其他的老师不管做什么都很用心,很认真,做的也很出色,比如李丽老师,李芝老师,刘芮驰老师等她们不仅课上的好,教学媒体应用自如,学习心得也写的很好。又比如实验小学的蒋丽菊老师、段慰君老师、王世梅老师,永安小学的李云丽老师、蒋丽媛老师、叶鹏老师、张海琼老师。精彩纷呈的表现,她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风格展示了各自的风采。看了她们的精彩表演,感到惭愧极了。同时,也真正意识到了不学习则落后,真正体会到:“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总之,此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4

  在20xx年7月5日至7月9日的短短5天时间里,我参加了《品德与生活》学科的培训,听了黄院长的讲座、刘良华博士讲的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实施品德课程教学思路和策略,还有班主任刘老师您讲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解读〉,对我来说受益匪浅。这次讲座一改常态,没有那么多高深的理论,而是把理论的引领和案例的分析融为一体,让人耳目一新,通过学习让我们获益匪浅。

  《品德与生活》的核心理念就是让品德回归生活,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注意观察生活,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捕捉生活中的点滴信息对学生进行三维目标的教育。相信通过这次培训,我们的老师一定能够更新理念,正确地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上好每一节课,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品德回归生活这一理念。

  通过5天来的培训,使我对《品德与生活》这一学科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提到“学习做人是本课程的核心;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生活性是其特征之一。本册教材主要强调的是教育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特别关注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尊重学生真实体验和感受感受活动和游戏的教学形式,将品德教育生活化,教材设计学生认知与实际生活的矛盾冲突,引领学生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教师主要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在品德与生活的课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从被动接受品德教育到主动参与品德教育的活动,从而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做中学、情景中学、具体事件的解决中学。这样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又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新课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但教师对学生不能放纵、要注意调节课堂纪律,要有组织地开展各项课堂活动,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道德行为习惯。通过几天的培训使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品德与生活》这一学科。它是将多种学科的知识及实践活动在生活的基础上加以整合,新教材所传授的知识已不在是教师以“告诉”的方式,而是突出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情。如在观看《我与动物交朋友》一课中,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教师以“你们想与动物交朋友吗”为切入口,指导学生怎样才能与动物交朋友和怎样很好的保护动物。新教材的应用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善于运用多种方式,把新教材的理念渗透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用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这几天里,让我很好的为自己充足了电,最后借此对进修学院及班主任给我们的这次学习充实自己的机会表示感谢!

  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5

  xxxx年3月至6月,我有幸参加了xxxx区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培训。能够参加这样的培训,实属一种幸福。学习中我却发现自己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引领,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人的成长,不在于有无得失,而在于学习如何有得有失。这次培训会议,真是让我受益匪浅,感受深刻。

  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渴望自己能在这个舞台上旋转自己的人生。新的课程改革就为孩子们架起了一座美丽的舞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它特殊的性质,使这一梦想成为可能。它以活动式的教学形式为儿童开辟了一个宽阔的旋转舞台。在这次培训议程中,我有幸观摩了三堂来自不同市区的同仁们执教的《品德与生活》优质课,真切地体味到《品德与生活》课堂的浓浓绿意。

  一、一个灵动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着生活气息的课堂

  课程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其实,品德与生活教学就是生活的阐释!生活是品德教学唯一的源头活水。如果我们的课堂脱离了现实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我们要让生活走进课堂, 让课堂走向生活 。这样,我们就一定能感受到

  孩子们那张扬的个性和鲜活的思维,收获着孩子们多彩的想象和灵动的语言。

  二、一个灵动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共享过程的课堂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诗意地生存,就是那种在生活里到处都能感觉到生命和美的存在的生存。《品德与生活》课堂,一个焕发着生命活力与潜力的课堂,也必定能成为师生课堂生活的“诗意栖居地”。在这样一个艺术的殿堂里,人的生命将得到尽情的释放,享受着自由,享受着尊重,享受着平等,让《品德与生活》课堂成为一种诗意的享受,成为师生共同快乐的园地,是我们永恒的`美丽追求!。

  三、一个灵动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心灵、生生心灵交融的课堂

  有人说:心和心的碰撞,纯真对纯真的回答,是人间最深刻、最透彻的信息交流。我想,让每一次《品德与生活》教学在学生心灵上真正留下痕迹,甚至成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只有让情感去感染情感,让心灵去点燃心灵,让生命去感动生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学生把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发挥出来,让学生的生命完满、充盈地展开。

  体味,亦是一种美丽。之所以美丽,源于心灵深处的真实独白。我坚信:在《品德与生活》这门新课程的旋转舞台上,我们的孩子们一定能更好地展现自己!更茁壮地成长!

  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6

  一、心中的惶恐

  在参加本次培训之前,说实话我的心是忐忑不安的,我不知道会在学习中收获到什么,更不知道这门学科占据的重要地位,由于对品德学科的不重视,使我们作为兼职的品德课教师对这门学科的认识肤浅,没有用心钻研教材,导致品德学科成了“豆芽科”“副科”,一般都是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或是学校的部分繁忙的领导专职上,临近期末,这些课就被“主科”占为己有。久而久之,这门学科就被淡化了。

  二、思想的转变

  怀着这样一颗忐忑的心我来到了重庆朝阳中学,当我受到接待处的热情接待时我的心开始慢慢融化,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我开始有了憧憬和向往。于是,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中,每一天我都感觉幸福又充实。因为,每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每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撞击,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向我们作了深刻的理论阐述,为我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库,使我的教育教学观进一步得到更新。他们睿智的观点、精辟的论述、缜密的思维、幽默诙谐的语言,无不透露出大家风范。他们结合自身的心得体会,以丰富的知识内涵对现代教育科学理论进行精辟的阐述,拨开了我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重重迷雾,使我的眼前豁然开朗。

  三、理论的升华

  这一次的学习,我们主要聆听的是与品德课程结合紧密的内容,使我更是对上好品德学科充满了信心。我们首先聆听了黄吉元老师给我们做的讲座,这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话题,听了黄老师的讲座,我相信我的肯定会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我们聆听了刘莉老师做的一线农村小学教师如何做好课题的讲座、刘博士讲授的怎样做好教师的讲座,老师讲授的社会学基本常识,这些我平时认为与品德课有关系却不知怎么去讲授的内容,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使我的迷雾逐渐散开;我们还参加了的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材特点和教学特点以及怎样听课与评课的讨论与分析,使我的眼前豁然开朗,我认识到教材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话题、是范例与儿童进行对话、需要儿童创造的文本等,相信专家们的这些点拨会使我今后的教学受益匪浅。

  四、合理的教学安排

  在这次的培训中,进修学院专门为我们安排了老师讲解课件制作,这更是让我们欣喜,尤其是授课教师精心备课,毫无保留地给我们下载了许多教学软件,方便了我们的课件制作。使我大饱眼福。

  五、收获并快乐着

  感谢我们学校给我外出学习的机会,更感谢教委和进修学院院给我们提供的培训平台,我感到我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培训的时间是短暂的,我深知,在现如今的教育形式下,新型的教师还需要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在培训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感觉到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德育教学任务更是艰巨而富有挑战性。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品德教师,还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因为人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与研究中才会进步,我会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找差距,多学习,不断超越自我,早日成为研究型教师!

  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7

  通过这次思品教师培训,我重点学习到了《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标准。明确了在小学低年级的思品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有以下几点体会:

  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是学习的重要途径。

  《品德与生活》最大的特点就是“生活”。教学素材主要来源于儿童的实际生活,教学中要抓住儿童的实际生活特点,把教学内容生活化,把思想教育渗透到孩子们的`生活中。

  2、课堂活动要注重实践。

  课堂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又回到生活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主动完成各项活动是教师应该注重的。

  3、注重学生的自我感受与思考。

  《品德与生活》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通过挖掘一些平凡细微的生活事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习以为常的现象和事物中发现问题,提升心灵经验,重视儿童在真实生活中的感受、体验、交流和领悟,让儿童用自己的眼晴去观察生活,以陶冶学生的生活情感。

  总之,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教师应把握住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实施有效教学,使每个孩子在成长中收获成功。

  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8

  今天,我听了名师工作室指导教师z老师的一节《品德与生活》,受益匪浅。使我对品生与品社这门课的教学工作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我深切地体会到:要上好一堂品德课,对于我这位语文老师来说还真不容易,需要注意的问题太多,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吴老师都能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活动氛围中学习、感悟。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学习中来。像:动脑筋想办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等方法,引起了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整堂课学生都兴趣盎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她的新颖设计,准确的教材把握,大胆处理都让人焕然一新。尤其是吴老师现场拨打电话,联系学生家长这一环节,调动各方面力量,参加教学活动。

  对于课堂中需要的.资料,在课前就让学生去搜集,也许不那么全面,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课上,很多问题都由学生自己去探寻答案,也许不那么尽善尽美,但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这些做法都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总之,通过这次听课,我不仅开阔了眼界,了解到当前上好一节好课的必备条件是什么,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更重要的是使我明确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如何使自己的语言更具有亲和力而不失幽默?怎样让学生喜欢上品德课?如何把握问题设计的度?相信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一定能拉近自己与名师之间的距离,实现自己教学业务的快速成长。

  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9

  xx月xx日至xx两天,我有幸参加了临沂市20xx年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研讨会。我深感责任重大,因此活动中我听得认真,记得仔细。两天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这两天的学习中,我领略了八位名师的精彩纷呈的表现,聆听了专家的精彩点评与讲座这次可算是真正开了眼界。下面我就这两天的学习情况并结合我的理解谈谈感想。

  一、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

  八位名师都做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课前深了解、研究学生的情况,为教学设计做铺垫。二是深入研究教材,准确定位教学目的,把握教学重难点。三是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走出课堂的教学活动还要事先与相关人员或部门单位联系。四是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尤其是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要科学合理,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二、认真解读课程标准

  在新理念的引领下,对教学目的进行准确定位,确立新的教育目的观:换位观,引导生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培养公平公正的品德;生态观,让学生知道人与人之间要合作,要有责任心;共赢观,要让学生知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要关爱他人;对话观,引导学生要多与别人交流、沟通,学会尊重、理解别人;分享观,引导学生美好事物要与别人共同分享,与人为善;多元观,在分清是非标准的基础上,在某些领域允许有不同的选择,要宽容。

  三、确立新的教学观

  生活化教学,教学内容体现动态化生活;确立新的学习观,自主探究、自主构建和积极引导相结合。上述内容说白了就是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而且这些方式必须为学生所乐于接受且力所能及;精心策划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且这些活动内容要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连,如调查、辩论、走访等等。这次研讨会上张为花老师在上课时就采用旅游的形式,通过旅游团培养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知道怎样与别人沟通、交流。更为可贵的是她还创造性的让学生现场当播音员展开对话,这不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了吗?这也正体现了品德课多元化的教学理念

  四、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这次研讨会上五位教师都成功运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精心地设计,合理地运用,以多媒体贯穿始终,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提高一个层次,加深体会,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很深刻。

  五、课堂教学不摆花架子,探究问题深刻

  学习形式多样化,消除了教师满堂灌、满堂问的现象。八位教师还能通过网络资源,收集大量课外资料大大的充实了教学文本材料。让人感受到这是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于一体的八节“原生态”的课堂教学。

  六、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向课外延伸

  陶行知说的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是我们《品德与生活》课的最终教学目的。因此我们不光要让学生在《品德与生活》课上学习良好的习惯,还要让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到社会上去“求真”,到社会上做“真人”,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在课堂上。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20xx年4月8日至4月10日,我有幸观摩学习了临沂市品德与生活优质课评选活动。短短三天的时间,品读了来自全市十六位优秀教师的课堂魅力,近距离地感受着她们的精彩,她们靓丽非凡的执教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脑海。

  一、课前交流异彩纷呈

  每节课课前行之有效的谈话交流,好的谈话交流既是一堂课的开始,也是学生对教师的初步感知,课前为了把孩子的情绪调动起来,让孩子保持良好的兴奋状态,各位教师也做足了功课。如:陈玲燕老师让孩子们跟随儿歌音乐做动作;马敏敏老师让学生观看喜欢的《喜洋洋与灰太狼》的动画片;刘雪芹、李慧、孙霞、逄莉莉等老师播放学生喜欢的歌曲让学生静静的聆听;黄慧慧老师则运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起共鸣;刘化红老师则用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激发孩子们探究的'兴趣,真可谓八仙过海。在不同程度上很好的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了起来,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二、问题设计独具匠心

  纵观这十六节课,可以看出每位教师课堂问题的设计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充分尊重孩子的生活经验,在问题设计上可谓是独具匠心。给课堂带来了生机,注入了灵气。例如: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国旗更美丽?节约用水你有什么好办法?你能想象没有水的生活吗?这些问题看似平淡,却能引起了孩子的共鸣,勾起了孩子内心的情感。

  三、践行意识润物无声

  通过十六位优秀教师对品生课堂的精彩演绎,使我明白了品生课不仅要带领学生走进班级,走进校园,走进科学,更要带领他们走近生活,走近社会,走近那些洗涤心灵的人和事。还应该在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在孩子心中播撒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使品德教育水到渠成、润物无痕。播放小欣悦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的视频,梁帆去荷兰参加“世界儿童为和平为未来”的活动坚持要升挂中国国旗的故事,都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爱国教育。

  四、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

  十六位老师的精彩课堂很好地诠释了“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的理念。她们执教中的每一个教学细节都折射出对教材的独到见解,如:孙霞、王莹莹、李倩、逄莉莉执教的《国旗国旗真美丽》;刘化红、马桂林、刘平、徐晓甜、王晓丽执教的《多有趣的现象》就是最好的诠释。她们带给我们同课异构的精彩和无尽的思考。虽然她们对教材的处理方式不同但却收到了相同的教育效果。执教《国旗国旗真美丽》的四位教师将对国旗的爱、对国家的爱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学生,点燃学生的爱国激情,让学生萌发为国增光的意识。执教《多有趣的现象》的五位教师也将观察的方法在孩子们喜欢的活动中渗透,引导孩子们用科学的方法、会观察的眼睛去领略大自然的奥秘与神奇。

  五、构建生活化的课堂

  让生活走进课堂,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陈玲燕教师剪辑的玉米成长的过程的视频;马敏敏老师设计的到青青草原旅行的场景;以及乘坐大头儿子的火车去观赏大自然中春、夏、秋、冬的美景时的惬意,都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在课堂上感受到了生活的多姿多彩,大自然美丽与神奇,产生了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乐此不疲的投入到学习中。

  这次莒南之行使我对品生课堂有了更深、更全的认识,它是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它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成长气息,充满智慧挑战,它是教师与学生同心、同行、同乐、同长的过程!十六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精彩总是让我久久难忘,回味深长。教海无涯,学无止境,观摩学习虽已结束,但思考的脚步永不停止。

  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20xx年4月8日,我有幸到在莒南县第一实验小学和第二实验小学举行的临沂市品德与生活优质课评比的现场进行了听课学习。这次的学习让我对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思路、教学流程、教学设计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感悟。在学习之前只是知道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流程,对于教学的思路、设计,没有较为深刻的认识,通过这三天的听课学习让我对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对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有了一个清晰明确的理解。下面我就针对这三天听的这十六节品德与生活课进行简单的总结,有什么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批评指正。

  首先,这次讲课的所有老师都是经过了认真仔细的备课之后,根据课标的要求制作了生动有趣的课件,并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了许多的游戏、舞蹈等等。这些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而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体会到了知识带给他们的乐趣。例如:有的老师为了让学生理解运动前后心跳的变化,在课堂上同学生们一起跳了江南style。有的老师为了让学生亲眼观察到小动物的外表特征,把家中养的小白兔、小乌龟带到了课堂上。这些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兴趣!

  其次,每一位老师的课堂鼓励性语言都让学生有了如沐春风般的感觉。老师们表扬学生,注重时时刻刻事事的表扬,针对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词语进行表扬,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回答的赞扬、期许!我记得临沂九小的老师这样表扬一个孩子,你这个词语用的真恰当,我们要向你学习呢!还有一位老师这样说,孩子,你真聪明,这么深奥的知识你都知道,下课的时候你得好好教教老师。……这些鼓励表扬孩子的话语,让我们看到了老师的用心,也让我们为孩子们高兴!

  最后,所有的`品德与生活的课堂都打破了,我们以往课堂的常规,我们许多课堂的说教等方式。老师们用真实的图片告诉学生,发生在生活中周围的许许多多的事,让书本上的故事离学生不再遥远。例如,书上写的帮助残疾人的公交车,通过视频,让学生知道了,生活中,我们乘坐的公交车上的这个东西是为残疾人专门准备的。许多学生因为对国旗的不了解导致了对国旗的不尊重,让学生亲手制作一面国旗,这样既让学生知道了国旗所蕴含的意义,也让孩子们明白了,应该怎样爱护国旗……

  这次的优质课评比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关于这些方面的事情。通过这次的听课学习,让我学到了许多自己没有掌握的上课的技巧,表扬学生的方式方法等等。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进步的方向,相信通过本次的学习,在今后的品德与生活的课堂上,我一定会改正缺点,发扬自己的长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20xx年3月31,在z小学我有幸聆听了两节品德与生活课:《只有努力才有收获》和《国旗国旗真美丽》,领略了两位执教老师的教学风采。此次观摩,让我对新课改和品德与生活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我深切地体会到上好一堂课的不易。要上好一堂品德课,需要注意的问题太多,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情感人,以心换心。现在就自己此次听课活动,谈谈自己对课堂教学的几点感悟。

  首先,新课程理念方面,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活动氛围中学习、感悟。两位老师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品德学习中来。像:设置悬念,讲故事,谈话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教学游戏,情景资料等等。

  第二,教师的基本功和整体素质高。

  两位教师不仅课件制作的好,而且教师在设计活动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从中设计很多开放性问题,为学生开驰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空间。同学们都能各抒已见,无拘无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看着同学们那种争先恐后的样子,我们可以切身体会到,师生配合融洽。

  第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利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两位教师在执教中的每一个教学细节都在向我们诠释着自己对教材的独到见解,然后再把这种见解,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学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创造的灵感。根据学生实际,科学地创设情景,有利于提升学生道德情感、升华学生的道德行为。

  第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让生活走进课堂,并且能够打造温馨课堂,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剪辑录像、制作幻灯片走进电教室。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与奖励,也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思维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真正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心与心的交流。

  两节课时间转眼就过去,但留给我们听课老师及学生的远不止我上面所讲到的。让我明白了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堂不仅要带领学生走进班级,走近科学,更要带领他们走近生活,走近社会,走近那些洗涤心灵的人和事。

  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是学生的引路人,努力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和积极美好的人生观、世界观,是我们每一位品德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完善我们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在孩子心中播撒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使品德教育水到渠成、润物无痕。

【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品德与生活,社会心得体会01-04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12-13

品德培训心得体会02-11

品德骨干教师培训心得07-21

《品德与社会》教案12-16

品德培训心得体会15篇02-12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工作总结06-21

浅淡品德与社会教学回归生活化12-10

小学品德与社会《爱惜生活用品》优秀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