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读书心得

时间:2022-07-29 09:35:3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读书心得(精选6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心得吧。你想好怎么写读书心得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读书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读书心得(精选6篇)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读书心得 篇1

  “师者若无魂,教育则空心。书生多意气,常怀百岁忧。”我,初入教育行业,在他向教育与我向教育之间,如何寻求平衡与发展?《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告诉我答案。

  李政涛教授提出,教育的过程,是在“他向教育”与“我向教育”之间穿梭或穿越的过程,更是二者之间双向转化的过程。这种螺旋式上升的转化,诠释了教育的真谛:教育是他人和自己的生命能量彼此转化生成的过程。在倾听中,承纳学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静默中,探寻紧闭唇中教育的奥秘。时常反思自己的课堂,是否只追求孩子在欢呼雀跃中思考,以身体的活跃代替思维活跃,而忽视孩子获取静默思考的意识、能力和习惯。或是在某次与学生的交流时,忘记倾听他即使若无其事的分享,而掩埋他潜藏的创造活力。这些教育,都是呈现并照亮自身的镜子,教师的发展,正从自身出发。

  阅读是认识自身的基本方法。教师宇宙世界中一切博大和丰富的诞生,一切生命的灵动生动,都赖于具有高度、广度和深度的阅读。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阅读是我们内在的精神追求,这使获得优雅、品质的灵魂获得可能。作为新老师的我的专业发展,无非是把可能变成现实——这注定需要漫长自己投入的艰难过程。

  一灯如豆,四壁清辉。读《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书中这些文章不仅是教育随笔,它们更具有普遍的人文哲思,教师对自身宇宙的阅读、发现和重建,有了新灵魂的灌注和扎根,教育时光不再是琐碎而平庸。教师的内心,从此安放孩子的宇宙和教师的宇宙,它们彼此实现了宇宙之间的转化和创生。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书中出现光明俊伟的教育者,就像精神世界中拥有强大能量的恒星,散发光和热,照耀着我们前行的道路。学校身边优秀的教师前辈,勤勤恳恳地教会我做麦田里的守望者,唤醒生命自觉,守的是纯真宁谧的精神家园,望的是明媚璀璨的人类未来。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读书心得 篇2

  回想这些年的教学生涯,除了常规的教学,科组的教研任务,参加各种公开课和比赛,的确是各种忙碌,内心时常是焦躁的,被各种琐事困扰。尤其现在为人父,希望上班时间高效完成工作,下班回家可以安心照顾宝宝,尽自己所能扮演好生命中的两种角色。然而,时间往往不够用,前事未了,后事接踵而来。正当新年到来,利用寒假琐碎的时间,翻开李郑涛教授所著《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精神接受洗涤,内心趋于平和,反思自己为何碌而无为。书中提到现场学习力是最重要的学习能力。我试着梳理:

  教师需要的三大积累,我的实践积累扎实充分,阅读和写作积累,实在汗颜。上班时间要完成教学常规,阅读和写作若不是有比赛任务驱动,很少主动自己去做。具体到四种教学现场,有点滴记录教学反思,但是碎片,很少成文。同行、教研组、各种培训、讲座的现场,有记录,缺乏系统整理。李教授提到,现场学习力是最重要的学习能力,我认为自己的专注力和捕捉力基本具备,转化力有所欠缺。经常听完讲座,记录得很详细,找出很多迁移到自己教学中的诸多困难,感叹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听完很激动,没两天就又忘了,重回自己的旧路。如何做到忙而有序,碌而有为?根据自己的情况,我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作尝试。

  1、利用手机APP,写下备忘录,先完成紧急和重要的事。我常常感觉杂事缠身,分不清主次,忙得混乱。于是搜索手机版的思维导图APP,便于随时记录和查看近期需要完成的工作和生活琐事。发现一个免费的APP操作简单易学。于是我开始用它来记录,用不同颜色来标注级别,紧急和重要的事用红色标注,完成以后就删掉,这样可以督促自己做到忙而有序。

  2、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多阅读,勤写作。上班时间,备课改作业之余,每天抽出半个小时,踱步到校园里幽雅清静,浸满书香的图书馆,享受短时的阅读;下课回到办公室,喝茶之余,品读一篇哲思美文;在家哄睡完宝宝,阅读一篇心仪作家的文章,作为一天中对自己最好的犒赏。

  3、写作常常需要静心,周末或是寒暑假,给自己放个小假,将家中孩子和琐事暂时交给家人,找一家有品位的咖啡厅,带上笔记本,梳理近期的各种现场学习心得,不仅成文,更是为了转化、升级、更新自己的教育现场。

  在学习反思之后,要及时整理,思考如何转化,并且落实到具体教学实践中。每学期学校都会发听课记录本,辛苦记录了一学期,到了期末要上交,常常等需要参考时却已经找不到了。我的做法是上交之前复印,或者拍照保留电子版。在电脑上建一个培训专题的文件夹,对学习培训的资料按主题和时间整理,方便搜索查找。另一方面,要提升自己的转化力,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转化成自己教学中的一部分。是的,别人的经验从消化、吸收,到运用到自己的学生身上,肯定会遇到一些阻碍和困难,我们要批判思考,改良方法,需要新知和旧知的整合,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或者原封不动照搬转化,要结合自身实际,从点滴的改变做起。

  以上小小的转变,需要变成习惯,才能持之以恒,慢慢加深自己的积累。如同英语学习需要大量输入和输出一样。所有的学习,需要转化,为转化而学习。在繁杂的事物中抽身出来阅读,写作,及时整理,生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塑造自己的教育风格。忙而有序,碌而有为,是我努力和追求的方向。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读书心得 篇3

  时断时续的终于读完了《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掩卷沉思:这本书留给了我什么?很多内容已然忘记,但李政涛教授对教育的执着却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封面上“为教育而呼吸,为教育而存在”这句话让我体会更深了。再结合前期听到的李教授的报告,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一下子立体了起来,从一个让人崇拜的“神”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

  一、教育无处不在。读完这本书再仔细翻看目录,目录对应的每篇随笔的观点便又在头脑中鲜活了起来。人的一生是与教育分不开的,从生命孕育之始,教育便开始了。每个人一生都会经历好的教育,差的教育,有灵魂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美的教育、丑的教育……只是看哪一种教育占了主导,深入了你的生命,你便有了不同的人生。看过一个故事,有两棵树的种子,一棵长在了温室里,一棵长在了大自然中。长在温室里的,每天都有人照料,有充足的水分和养料,长得花团锦簇。而在大自然中的经历了风吹雨淋、严寒酷暑,也顽强的努力向上。后来它们被同时移栽到了公园里,温室里的那棵树,不到半年就枯萎了,另一棵却茂盛的成长。工人把温室里培养的树拔掉时,发现它根本就没有扎下根。教育也是需要在心里扎根的,教育与生命是须臾不可分离的。

  二、努力做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我们常说,有的人教了一辈子学,还是一个新老师。这里的“新”指的是教学思想的僵化、教学理念的固化、教学方式的稚化。几十年如一日不断的重复,没有改变,没有激情。一个真正的教育者,他是从内心里热爱教育,愿意为教育而努力去学习的。他更注重对孩子人格的影响,他更关注生命的成长。他的身上是有光环的,靠近他就会被温暖、被感化、被深深的影响。它永远是一棵摇动的树,以自身的能量带动更多的树一起摇动。一个真正的教育者,他是愿意去改变的。他坚信他的改变会让许许多多的人受益,让更多的人去享受到美好。叶澜,李政涛不都是这样的人吗?

  三、在忍耐中重生。一项变革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改变,都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参与其中的人员有坚忍的毅力和不懈的追求。叶澜教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改革,一坚持就是几十年,其中的酸甜苦辣,想来只有她自己体会最深刻。

  “一生为一大事而来”,是对很多改革家生动的写照。在当今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要做成一件事,更需耐得住诱惑和寂寞。如果你坚持住了,将会得到重生。一旦放弃,一切只会比原来更糟糕。看到一个知了猴蜕皮化蝉的视频,那是一个艰难痛苦的过程。但配文很励志:宁可脱一层皮,也要飞起来。人生亦是如此,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必须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完美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和无数风雨的洗礼。越努力越幸运。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真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它带给我的是满满的正能量。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读书心得 篇4

  年末夜读,寒气环绕,安坐于书桌前,敲打着键盘。

  关注李政涛教授缘于火车校长推荐的一篇关于小组合作探究的文章,近来又品读李教授的著作《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和《教育常识》,收获颇丰。

  教育之所以重要,无非是因为它与每个人的人生同在。作为教师,思考今日教育的起点,不再是我们要给学生什么样的教育,而是我要给学生什么样的人生。不同的教育,造就不同的人生:有的教育让人获得自由和解放,从而拥有自由创造的人生,有的教育则使人受到束缚和压制,度过的是充满枷锁的一生;有的教育赋予人生以尊严和价值,有的教育则会降低人生的层次降落到动物和工具的层次。

  教育是他人和自己的生命能量彼此转化生成的过程。面向他人的教育,指向他人,致力于有计划、有目的地影响和改变他人的生命,因此可称为他向教育。教育的全部神圣和庄严均来源于此这是一项改变他人、提升他人生命境界的事业。面向自己的教育,以自己为教育对象,目的在于自己的完善与发展。我向教育,其实就是自己教育,它追求的是自己的不断更新再生。教育的过程,是在他向教育与我向教育之间穿梭或穿越的过程,更是二者之间双向转化的过程。

  叶澜教授最早提出生命自觉。生命兼有自然、社会和精神等多重属性,是充满活力的不断生长变化的有机体。自觉是人的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基本取向,它强调人的生命发展主要是内在动力主导和自主推进的结果,而非缘于外力的促进。在给予学生丰富、博大、优雅、有品位、自主、自觉和强健有力的精神生活之前,自己先要有同样甚至更高品质的精神生活,使自己在具有自主、自觉的态度和意识的基础上,拥有丰沛的情感生活。

  教师宇宙的发现和重建,不能仰赖他人,只能寄希望于自身。作为一个教师,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劣势在哪里?潜势又在哪里?应如何规划职业生涯?

  卢梭指出:人生而自由,但无所不在枷锁之中。欲打破缠绕身心的诸多枷锁,不能一味指望他人,自身拥有足够的打破枷锁、赢得解放的力量,或许是根本的出路。

  教育始终是为了生命。教育实践是以生命的成长和发展为指向与目标的实践活动,它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把所有的资源都转化为促进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力量。理想的教育之美认定:教育之美,是成长之美,没在真实、健康、主动地成长。无需教师的存在和教育的力量,人依然会成长,教师的责任就是为学生确立成长的标杆,营造适合成长的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生命自觉,让学生的生命自己活、自主成长。

  教师是一切可能性背后的驱动力。北京育英学校密云分校李志欣校长,在他的最新力作《优秀教师的自己修炼》一书中详细地阐明了如何保持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家长合作、处理同事关系等诸多问题的路径。教师处理好了与他人、与环境、与自己的关系,从而突破成长瓶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的本质一定是静默的,而不是喧嚣的,因为人的成长,是内在的成长,其过程必然是安静且朴素的,而不是招摇和华丽的。真正的教育生活,是需要师生共同体验静默、思索静默、实践静默的生活。教师的静默,首先是一种态度和耐心,表现为对生命花期到来的安然静待,不催促,不张扬,更不威胁、恐吓;教师的静默,也展现为不急于抢在学生前面提问、质疑,避免匆忙间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他会主动从课堂的中心退隐,转而把学生推上教学舞台的中心,他只是在静默中观察、点播和微笑;这样的教师,是既有静默之心,也有静默之能的教师。

  能否成为最美的教育者,取决于教育者对待生命和人性的态度。最美的教育者,是能呵护人性,尊重人性,并善于挖掘、转化人性的教育者,是对人的生命具有悲悯、仁慈和爱人的教育者。

  谁如果不曾经历漫漫长夜的寂寞煎熬,不曾深深浸润于孤苦无依的境地,谁就难以走向真正的成熟。这里的成熟,不是为人处世的圆滑老道和虚与委蛇,而是在一无所有中仍然拥有自生长的能力,能够始终保持内在精神力量的自给自足。这样的成熟并不易获得,人们习惯于依凭各种标签或标记,如身份、职务、荣誉、地位和财富等,来展示自己的强大;习惯于制造各种喧闹和骚动,通过夸张的舞姿和嘶吼,以博取关注;更习惯于朝向外在于己的世界,在追逐式的快跑和趋附中,忘记了本己的自己世界。

  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质或根底,在于自己精神力量的生长。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力,归根结底是人格影响力。人格不是抽象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人格的具体体现。是否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也是教师人格的一部分。学习是为了丰厚教师的积累。教师需要有三大积累:阅读积累、实践积累、写作积累。能否实现积累,取决于有无阅读和写作习惯,即学习自觉。

  叶澜教授称自己为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她认定教育是一个需要理想打底和理想先行的事业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一个岗位,就是一个平台,在未来的教育时光里,放下旧我,走向新我,期盼灿烂如花。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读书心得 篇5

  读李政涛教授的《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书中这些文章不仅是教育随笔,它们更具有普遍的人文哲思,让每个读它的人都能引起共鸣。这就是读书的魅力,它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颗好灵魂的相遇。李政涛教授呼吁不仅要发现和呵护孩子的宇宙,更要重视教师自身宇宙的发现和重构;而对教师精神宇宙的发现和重建,不能仰赖他人,只能寄希望于自己,寄希望于阅读。

  师者若无魂,教育则空心。在浮华喧嚣的当下,我们应当如何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凝聚了作者投身“新基础教育”,参与教育变革以来的深切感悟。他呼吁教师不仅要发现和呵护孩子的宇宙,更要多读好书,重视自身精神宇宙的发现和重构,展现出不同的教育视角和声音。

  作为教师,思考今日教育起点,不再是“我们要给学生什么样的教育”,而是“我们要给学生什么样的人生”。在“面向他人的教育之前”,首先要做的,是“朝向自己的教育”。李政涛教授将自己浸入“我向教育”之中,然后捡起一柄“手术刀”,一刀刀划开教育的外壳,再将它的切片放入显微镜下观察。我们每一位教师也需要剖开自己陈旧的教育观念,去陈纳新,呼吸新教育空气,重建教师精神宇宙,适应教育新常态,做四有好老师。

  在教育的路上,我们是一群追逐者;在成长的路上,我们是一群学习者。时代赋予我们新的责任与使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思考力、有创造力、有执行力、有影响力的人。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读书心得 篇6

  见过李政涛老师本尊,精瘦却干练;听过李政涛老师的讲座,说话干脆而直指要害。“爱屋及乌”购得老师的《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一书,读罢便有一种茅塞顿开、如沐春风之感。

  李老师的话似乎让我明白了些什么,就像黑暗隧道里突然涌入的光芒,让我觉得自己好像又充满了力量。我跳出来反观自己的成长历史,开始意识到:哦,原来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小的宇宙,人和人相处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个人宇宙能量的交融转化过程。我之所以感到充满力量,是因为那些智慧的头脑和动人的教育情怀在我的生命里投下了巨大的光影,是因为他们的生命能量正以某种方式转化为我生命能量的一个部分。

  这个世界上其实始终存在两种教育:面向他人的教育和面向自我的教育。我们的目光总是朝向外部世界,居高临下地想对别人的生命有所作为,却很少朝向内部自我的宇宙,很少意识到要对孩子的生命有所创造,必须首先对自己的宇宙有所作为。一个始终停留在生命的过去时和现在时的教育者,怎么可能持续改变他人的现实?怎么可能带给他人以未来?

  一个教育者若能做到把“他向教育”和“我向教育”相结合,便是在教育工作中实践了教育的真谛:教育是他人和自我生命的生命能量彼此转化生成的过程。

  所以,一个以“教育他人”为业者,首先需要从“自我教育”开始。我曾经厚着脸皮对我的学生说:“老师觉得自己现在最大的优点就是爱学习。”我发现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近30年里,从来没有哪一段时光像我当老师以后这么渴望学习。比如我手机上除了支付宝以外,最常用的手机应用就是“懒人听讲座”和“网易公开课”,我每天刷牙洗脸洗澡的时候都会听别人扯上那么一段儿。科技、历史、哲学、音乐、舞蹈、民间文化……那里不仅仅有知识,还有思想,有智慧,他们为你打开一扇又一扇的窗户,带你去看一个又一个全新的世界。不用担心了解太多自己会变成迂子,我相信总有一天我能够把这些东西融会贯通,为不同的学生打开最适合他们的那扇窗户。

  心理学上讲,教育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人际影响”,即教师和学生之间彼此互动,然后学生受到教师的影响,这种影响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对于“人际影响”其实还有一段唯美的描述——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多么美丽!可是,我们很少去想,我凭什么去唤醒别人的灵魂?要想让孩子的宇宙充满阳光,我们首先得让自己的宇宙光芒万丈。在阅读孩子的宇宙中阅读自己,有了对自身宇宙的阅读、发现和重建,我们所经历的教育时光就不再是琐碎、平庸和平面的代名词。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果壳中的宇宙》读书心得11-06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读书心得02-18

重建精神家园的哲学思考07-03

《工匠精神》读书心得09-17

工匠精神读书心得10-19

精神的雕像读书心得02-18

重建精神巨塔作文1000字12-22

尼采的悲剧精神与德国文化的重建07-27

重建学校文化搭建精神家园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