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观摩心得

时间:2022-12-03 13:24:09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数学观摩心得集合15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观摩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观摩心得集合15篇

数学观摩心得1

  20xx年5月13日,枞阳县初中数学优质课展示活动在黄山初中浓重开展,在我校齐主任的带领下我有幸参加了此次观摩活动。本次活动共有我县三位优秀教师参与展示,经过抽签三位老师借班展示了自己精彩的一课,另外还有100多位教师到现场观摩学习。三位老师授课的内容都是分式方程第一课时,但教学设计各具特色,教学风格迥异。在聆听了三位优秀教师的精彩表演后,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三位教师都采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课件来完成教学,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又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同时还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例如有两位老师在讲到对方程进行分类训练时,都变成了给下列方程找家(分式方程之家,整式方程之家),这样在增加了趣味性的同时,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师的语言艺术高。

  从我听到的课来看,三位教师的语言都非常准确、简练,语速适中。丁老师上课始终面带微笑,让学生感觉如沐春风,容易产生亲切感。王老师语言幽默风趣,如在讲到增根时说,增根是分式方程的“干儿子”,不是“亲生儿子”。这样诙谐幽默的语言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便于学生理解和区分。

  三、教学设计合理严谨。

  三位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合理严谨。无论是在导入还是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三位老师都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将整个知识串联起来,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严谨而自然。问题的预设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结果的生成也达到了预期。但是有位老师教学设计很好,但是在课件制作上由于把加号误写成减号,导致在上课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点小的偏差,耽误了一定的时间。这也给我一个警示,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认真仔细。

  四、教学过程中注重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究。

  三位老师课堂教学方式多样,但是都体现了“以人为本”思想理念,把学生看作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灌装知识的容器,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通过师生活动,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很好地体现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激发了学生创新潜能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小组讨论、交流和学生上黑板板演等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比以前更主动了,更敢表现自己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营造了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人文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师生轻松的完成了整个学习过程。这次优质课展示活动,我发现教师观念的'转变,表现在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强制者向教学活动的激励者转化;由唯我独尊的一言堂向民主气氛的创设者转化;由纯粹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书匠向和蔼可亲的艺术家转变。

  五、教学中注重情感培养与及时有效评价。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富有哲理、情趣,生动形象,亲切活泼的教学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从而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次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能根据教材内容,采用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的教学艺术,运用多样化的教学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科学的思维,强化教学内容,从而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同时许多教师在情感教学的同时,都认识到有效评价的重要性,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恰当适时的做出评价,大大激励了学生自主参与,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热情,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三位老师在学生做出正确的回答问题后都通过掌声给予鼓励。在未能解答问题的时候,也给予了安慰,并且鼓励学生不要灰心丧气,然后帮助学生一起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

  总之,三位老师的精彩展示,形式多样,设计合理,内容充实,效果突出。此次外出学习感触颇深,虽然只有短短半天时间,但是收获很多,感悟很深。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力争做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

数学观摩心得2

  20xx年5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XX区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活动。首先,感谢学校领导为我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有一个学习与提高数学教学专业素质的机会。现在我把听课后的心得体会向老师们作一个汇报。

  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观摩了7位教师的课。主要采用两人同上一节课的形式,充分展示了他们不同的课堂教学思路。所执教的四个课题分别是《认识周长》、《万以上数的认识》、《圆的认识》和《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为我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在我看来,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

  1、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张付萍老师执教的《万以上数的认识》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感兴趣的直观实物数豆子、奥运会主场鸟巢、文字说明等有效情景,很好地为教学服务。整堂课结构严谨、过渡自然,尊重学生,让学生亲身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并愉快自觉地融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和交流机会,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王涛老师执教《认识周长》,通过让学生“剪一剪、指一摸一摸,说一说、描一描”等环节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机会和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理解周长的含义。

  索娜和顾小静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通过让学生剪园、折园、画圆等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体现了“做中学,学中玩”,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活动,不但让学生在做中、玩中愉快地学习,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进发展。

  掌握知识是发展情感,态度与能力的基础。索娜老师执教的《园的认识》时,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圆的有关知识。学生可以大胆地去尝试各种方法,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从而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节课,为学生设计了丰富的学习活动,并运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探索知识创设情境,为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条件,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活动中探索新知识,感受数学的作用,经历了探讨的过程。另外教师激励性的评价也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从教学素材来说,很多内容是与生活紧密相关,甚至是直接从生活中得到的,把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一个学生研究的问题放到了课堂上,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讨论,丰富相关的`知识,非常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从教学风格上说,可以说是精彩纷呈,例如王涛老师的课讲的非常的风趣,听的学生和老师都感到非常的有趣,非常的轻松,而在轻松的同时又不得不佩服老师教学水平的精湛,教学设计的精巧。从索娜、赵媛美、由宝英老师的课中我学到了:

  1、严谨的数学课堂用语;

  2、灵活处理课堂教学的手段;

  3、扎实的数学教学基本功。

  作为一线的老师不仅仅要认真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还要在这个“好”字上下功夫,怎样才能上好课,怎样才能上出让学生喜欢的课?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多琢磨,要多学习,要走出自我这个狭窄的区域,走到蓝蓝的天空下面,那么我们所看到的必然是明媚的蓝天!

数学观摩心得3

  拿起它是因为它封面粉色与奶白色相间的设计,让我颇感温馨;翻开它是因为它温暖的名字,让我直觉它有别于以往的教育教学专著;爱上它是因为作者李烈女士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和真实的感悟向我们诠释了教育中爱的真谛。它就是《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有了底色的画才更饱满,更美丽;有了底色的生活才更丰富,更鲜活,特别是由爱来做底色……这样一本以“爱”为主题的书特别适合在阳光的午后,品着咖啡,慢慢感受书中爱的快乐,感受李烈老师的感悟:一个人的生命中不能没有爱,没有爱的生命是悲哀的。诠释生命的教育中不能没有爱,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知:我们的工作是良心工作。爱孩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种爱是在教育过程中,不断生发出来的源源不断的爱,是来自心灵深处最真实的爱,是能使孩子真正得到快乐、幸福和满足的爱。高尔基说:“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世间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这种爱是一种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比渊博的知识更加重要。

  但是作为两个段四个班的英语教师,我也经常以教学任务繁重为借口,而疏于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拜读李老师的.《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深深被她所提出的“细节教育”所折服,她所倡导的爱的教育其实就是细节教育。爱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壮举,它更可能是点点滴滴的细节。有时候一个微小的细节,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是爱的语言、爱的表达。对学生她提出了“蹲下来跟孩子说话”、“注视孩子的眼睛”、“抚摸孩子的脑袋”、“给孩子出错的权力”等一系列细节教育。为了让老师能够快乐地工作,她先后提出了“快乐加减法”、“角色复位”、“扬长意识”和“生命价值与职业价值统一学说”等。她倡导老师要学会调整思考问题的方式、调节心态、调节期望值,在自由快乐的氛围中享受教育。

  享受《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享受爱的教育。

数学观摩心得4

  根据教研室的安排,9月15日仙台学区,叶邑学区以及我校全体数学老师在我校三楼报告厅齐聚一堂,共同参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讨暨经验交流会。

  第一个环节,由我校徐平丽老师讲授《正方形的性质》这一课。徐老师的课形式新颖,复习回顾,自主研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恰到好处。例题讲解由浅入深,由点到面,一题多变,注重知识的生成与联系,她的课堂小结重在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的生成过程。最后的课堂结束语上升到育人层次,让人回味无穷,

  第二个环节,评课与各校就数学学科在新授课与下学期复习方面进行经验介绍。各校教师代表都积极研讨交流,献出自己的意见及建议,大家一直认为徐老师的课亮点频频,是一节不可多得的'好课,特别是视频讲解激发学生兴趣;例题解析重过程;课堂小结重细节等环节尤为突出。尤其是对于每个学校的兵教兵的不同做法有很大的收获,并且学会了让同学们对讲过的数学题进行轮流过过关。

  最后由数学教研员老师首先对徐老师的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接着又对结合七八年级期末考试情况以及九年级的中考试卷进行分析。侯老师还结合双减政策以及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对以后的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1、注重对获取信息能力的考察,加强阅读能力。

  2、抓住问题本质,准确辨识概念,应用概念。

  3、养成良好解题习惯,形成优良思维品质,积累基本图形,以简驭繁,化繁为简,渗透探究意识,提升转化能力,思维引导,思路制胜,提高解题能力。

  4、我们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和整体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

  5、体会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

  通过本次学习真是我受益匪浅。

数学观摩心得5

  20xx年6月16日,元谋县能禹小学组织全体数学名师成员参加活动,学习观摩了昆明明通小学组织的,云南省教育厅名师工作室专家主导的,“以学为主”核心理念的课堂教学展示及其经验交流学习培训活动。我怀着激动和兴奋的心情参与了此次学习活动。真的很厉害!真的很震撼!想不到两位老师上得如此美好!很优秀!不用课件,都能把课上得这么好!这难道不是我多年教学所追求的吗?是啊!每个老师都在思考每一天的.课堂教学应该如何处理,如何去上,才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点。归根到底就是备好课的问题,常规的做法就是去找各种各样的课件。而这两节展示课,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课堂教学改进的依据。

  1.课堂教学的本真就是回归课堂,返回课堂

  组织学生学习知识,学会学习,永远是每个老师追求的根本。以学为主,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关注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的培养是本次活动的教学理念。这两节课都是自始至终做到了,也体现到了。从学生学习的点滴细节入手,从学生自身学习思维方式,思想转变出发,引导学生动起来,比划起来,练起来,最后达到理解知识,熟练起来,掌握起来,既学会了知识,又培养了孩子的空间观念,空间推进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课堂教学的本真就是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

  平时我的课堂也是这样追求呢!但是总是有不会上课和听课的孩子,总是有先积极,后倦怠的学习时机。这两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重点,教师引导,学生组织学习,复习。学生引导学生,学生组织学生,学生当老师,提问学生。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全班同学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动了起来,积极动手操作了起来,积极主动性很强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

  3.课堂教学的本真永远都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但是我的实际教学中,往往包办代替的多,放手让孩子想象的时间和空间确实太少了。巫老师的这节课,自始至终都是让学生利用操作白板通过拖拉拽,平移,旋转等手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习知识,复习知识,巩固知识。既做到了知识之间联系和转化,又突破了知识点的重难点,又处理了关键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学得清,学得深,记得牢,掌得久。

  真得是很震撼!真的是值得推广和鉴借!值得我终身的学习。我将继续努力,加强学习,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旧模式,学习和推广这两位老师新教学模式,砥砺前行,继续努力。

数学观摩心得6

  我有幸参加了观摩活动,我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听,详细记,用心去体会……以下是一点点感受,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为期一天的观摩课活动我们一共听取了来自市内各个学校5位教师的课,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些参评评老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各有所长,形式多样,有的将知识点用一个故事情节串起来,有的将知道点分散到闯关的要求中,有的将知识点融入到游戏里……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新课程实验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比如刘艳杰老师的《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就创设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小沈阳”引入教学内容,这个生动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时分的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找规律》时,吕金颖老师利用超市、商店开业时门口悬挂的彩旗入手,引导学生去找规律,这样使学生对学习不陌生,又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如刘子跃老师执教的《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学习单位体积的问题时,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让学生说,再让学生用烧杯去量水,用手感知硬币的大小等等,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明白方法,能够感知物体的体积。再如慈老师的《认识平行四边形》中也安排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折一折、画一画、摆一摆中认识感知平行四边形的形状。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吕金颖老师的《找规律》一课中,就让学生通过小组比赛摆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等活动,让学生从游戏中去体验,去感受规律,从而享有玩中学的乐趣。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的眼界大开,领略了许多优秀老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希望今后类似的活动还能有机会参加,我会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有幸参加《全国苏教版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届优秀课评比暨课堂教学观摩会》,虽然南京气温骤降,阴雨连绵,但糟糕的天气丝毫没仃遮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的热闹气氛。我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听,详细记,用心去体会……以下是我的感受,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为期3天观摩课活动,我们一共听取了来自全国的15位选手的课堂评比课和6位特级教师的展示课,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些名师教态自然,语言简洁、精炼,课堂中,他们关注每一位学生,注重激发兴趣,不吝啬表扬,每一个表扬评价都恰到好处.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也各有千秋。

  首先每位教师都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了特色的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数学学习世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顾梦亚老师在教学《认识千克》时通过简单活动(爱的抱抱)导入新课,不仅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还在不知不觉中让生感受到人的体重有轻有重,进而引出生活中的物品也是有轻有重,从而引出千克这一重量单位;还有的是华德勇老师在教学《因数与倍数》时以最近热门的全面二孩话题导入,让生感受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进而很自然的引出在数学中,数与数在这样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也就是本课所要研究的因数与倍数。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趣,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

  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方面,让我特别欣赏的是吴凌艳老师上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她注重的是整合教材,深度挖掘教材内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学具准备了多组线段,每小组研究一组线段,有的小组可以围成三角形,有的小组不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不是所有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让学生在冲突中研究出两条线段长度和小于或等于第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然后很自然总结出“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根小棒”这一规律,接着动手画图验证猜想,体现数学教学的严密性,特别值得我们去学习。

  王恒干老师执教的活动课《树叶中的比》,王恒干老师以大方自然的教态,亲切温和的语言,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展示出其娴熟的教学技能和深厚的数学底蕴,完美地向全国数学专家及教师呈现了一节组织有效的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活动课例。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计算、比较、分析,探索并发现一些常见树叶的长与宽的比,感受刭树叶的形状与它的长与宽的比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增强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王老师的课堂诙谐幽默,激趣,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整节课堂,老师教得轻松,学得愉快。

  特级教师张齐华老师的《确定位置》一课,设计新颖,层层递进,让生自己探索船的位置,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船的方法,不断让孩子产生学习探究的需求,最后更是将方向与距离提升到面、线、点的高度,深化确定位置的要素,整堂课站得高、挖得深、讲的透、学得好,这正是特级教师的魅力。

  特级教师张冬梅老师的《小数乘整数》一课如潺潺溪水叮咚前行,沁人心脾,她不纠缠于乘法竖式如何计算,而是紧紧围绕着如何处理小数点的这一重点展开教学与练习,对于课堂上学生产生的错误,采取兵教兵的方法,让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更深刻。接着通过各种练习层层递进的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

  总之,通过本次活动,令我的眼界大开,领略了许多优秀老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将所看到的所学的用在平常每一节课上,潜心学习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专业水平,让自己的成长之路越走越宽!

数学观摩心得7

  20xx年10月,我在滨城区实验一小有幸聆听了几节滨州市小学语文教学能手评选的课堂展示课,分别是张艳玲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孙绍红老师、刘春霞老师、张朝霞老师分别执教的《玩出了名堂》,王媛媛老师执教的《花钟》,范文斌老师执教的《白鹅》和刘子煜老师执教的《猫》。结合听课的感受,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课堂导入精彩纷呈。

  例如:孙绍红执教的《玩出了名堂》老师用孩子最感兴趣的玩入手“孩子们你喜欢玩吗?”张朝霞执教的《玩出了名堂》“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找不同》”“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能找的这么快,这么多?”这样的开课以学生原有的情感因素为教学的出发点,唤醒学生心中积极的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为精彩课堂奠定了一个基础。

  二、学习目标明确。

  滨城区范文斌老师的课这一点最吸引我。范老师上的是第二课时,一上课,范老师先和孩子们回忆了上节课学习了什么?接下来关注单元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整节课范老师抓住一个问题“你认为作者笔下的白鹅哪一点最有趣,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展开教学。最后范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总结这节课的学习方法。

  刘子煜老师执教的《猫》,整堂课围绕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展开教学,学习目标明确,让孩子学有所获。

  执教老师的各个教学环节都在努力体现大语文教学观。这也是我今后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努力的方向。她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精美的课件制作,设计简练、巧妙的板书等,令人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从中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也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

  三、我的思考

  首先,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这几位教师的汇报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带领学生重温生活片段,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其次,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课堂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

  1、初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2、局部分析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3、深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如在第一阶段自读感悟时,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第二个阶段的自读感悟,在出示了一组组以课文线索重新排列的词语后,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读读这组词语,这些词语在你脑海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由这些词你又能想到什么词?第三个阶段的自读感悟,让学生边读边想,读了全文后看看板书,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而在开放引导这一环节,采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馈、多维评价、多向调控。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赵兵老师的汇报中提到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我们是能办到的。

  再次,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几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子?

  最后,崭新的教学理念

  执教老师都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能紧跟时代的发展,真正体现语文教学“以人文本”,听、说、读、写训练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高效。

  通过此次听课学习,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多的认识,也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吃透教材,吃透学生,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积淀教学素养,努力成为一名学生爱戴、家长放心、领导满意的人民教师。

数学观摩心得8

  20xx年10月22日与我其他三位老师一起到xx小学参加第六届“北派名师”暨小学全国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对我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也从观摩中学到了许多值得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一,教师的语言魅力

  从名师与我们平时和孩子的沟通的语言对比中可以知道,他们与孩子对话中无形的拉近距离,能让孩子从乏味的数学中,主动学习起。贲老师和强老师在与孩子们上前会亲近的与他们攀谈,不仅从中连接孩子与他们的熟悉感,还深入孩子的心灵深处,了解他们想要什么,懂得了什么,不仅烘托了堂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内容奠定基础。

  二、教学设计

  强老师的《圆的认识》,他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实物揭示圆,让学生感受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强老师在设计中先创设一个情节:让学生猜猜手里有什么东西,激发学生好奇心,然后拿着一条线,线下有颗球,告诉学生们“用力甩起,是什么图形?”这个直观的的教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脑海中有个“表象”。而后画圆的指导应放在如何画出指定的`圆,而是准确的画出指定大小的圆则基于学生对圆规画圆原理的掌握,即知道“以针尖为定点,两脚之间的距离为定长(半径)旋转一周的点的集合”。才有助于学生对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圆的主要特征的掌握。再后当同学们对圆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的时候,以比赛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画圆时两脚距离不能改变而加深印象。设计是这样的:请同学上比赛画圆,看谁画的又快又好,之后同学们发现一条绳子的距离不会改变,另一条绳子则是用橡皮绳无法固定距离。这样的游戏设计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堂教学到主动发现画圆的技巧将学生置身于发现者,探索者的角色,以画圆为主线贯穿全,让学生轻松地、本质的认识圆。

  三、我的堂缺少什么

  这两位老师的讲堂,让我从观摩中发现我的堂还缺少一些实质性的东西,包括要有发现的眼睛,还不够关注学生们堂的表情,要懂得去伪存真,生成点多,处理堂突发事能力,即驾驭堂能力的培养。以后我要在读懂孩子的心的基础上,上好数学,才能使学生产生要学数学,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数学观摩心得9

  20xx年4月18日至20日,有幸到成都参加“国基教育大讲堂·蓉城之春”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此次成都之行令人难忘。

  4月18日下午一点,我们一行数人乘车从资中出发,历时一个半小时到成都。已经很多年没有到成都了,日新月异的发展,让仅存在记忆中的一点儿关于成都的印象已经找不到任何的痕迹了。进入成都市区,街道两边碧绿的青草、绽放的鲜花、优雅的树木和悠闲的行人首先就让人感觉到成都这座“休闲之都”的魅力;林立的高楼,间或着古老的建筑恍若让人有穿越时空的感觉;塔吊、地铁围栏等,无不又在宣示着城市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市区差不多一个小时的车程既让人体会到成都之大,又让人觉得有一点点无奈。

  报到后,找到好不容易才在网上提前预订的旅店,已经是下午五点。稍事休息,又得去看从旅店到会场的路线,还好,不算太远,才放下心来。吃过晚饭,出去转了转,无意间转到了府南河边,处于城市中央,风景尚好,行人亦多,但不敢多转,毕竟明天还有一天的学习。回到旅店,十点准时休息。

  4月19日的学习按规定是早上8点半开始,我们想去占一个好位置,早上7点就起床,洗漱完毕后匆匆在路边小店吃过一点东西,不到8点就到了会场。不过,比我们早的是大有人在,会场正中间前几排的位置已是让他们捷足先登了,还好,右边的第一、二排还有几个空座位,赶快抢占。幸运的是,下午和20日的早上都抢到同样的位置。

  此次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按计划除了会议的学术主持陈洪杰为我们进行有关“辩课”的专题讲座外,还请7位名师为我们展示11节观摩课。由于自己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时间不长,加上很少有这样高水平的学习机会,因此,一直在心中充满了期待。

  第一节成都高新区芳草小学的赖杉老师执教的《邮票的张数》就对我形成了很大的“冲击”。整堂课45分钟里,赖老师大胆地将课堂“放”给孩子们,小组讨论用了18分钟,分享交流用了20分钟,老师只是在开场时简洁地提出了要求,中间适时有一些追问和点评;学生们的表现让人惊叹,不仅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还表达得头头是道,相互间不仅有表达交流和补充深化,还有质疑和答疑。学生真正成为了整个课堂的“主人”。这是赖老师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地运用“ceo”模式进行课堂组织教学的“分享式教学模式”。分享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单元是“问题——思考——分享”,其基本原则是:“意识前移,人人参与;教师让座,参与无错”,其关键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ceo模式”。其实,“ceo模式”通俗地讲,就是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差异,进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人员搭配,每个小组有学习层次不同的4位同学,每个人有自己相应的“职位”,例如:一号叫做“信息官”,二号叫做“公关总监”,三号叫做“技术总监”,四号叫做“首席执行官(ceo)”,也就是小组长。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当然最重要的还是ceo,他们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水平相对比较强,要承担组织小组学习活动、检查与督促订正作业、指导和帮助组员学习、向教师反馈和与家长交流组员学习情况等职能。当然,这种模式是不是就让其他的同学,或者说是相对较差的同学就受到冷落了呢?赖老师在课后的互动式评课中,也回答了这个问题,她说,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之所以这样编成一二三四号,目的就是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同样获得展示与表达的机会,比如,每天由不同序号的学生做主打发言,可以增强他们的主动性,锻炼提升表达能力;ceo也不是“终身制”,可以进行调换或轮换。“ceo模式”通过“节俭的导”和“慷慨的放”,实现了令人惊异的课堂角色转换,破解了当前自主探究合虚化的困局,破解了教师对全体学生的“泛关注”和“定向关注”的困局,解放了老师,解放了学生,使老师有了“分身术”,为充分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可能。为了让分享不流于形式,在分享时还有“四有”的要求,即,有表扬、有疑问、有补充、有提醒,这些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赖老师说,这种模式的培养也不是很困难,大概两个星期就能进入状态,而且效果是非常地好。这一节课,带给听课老师很多的思考和启迪,我想,今后自己在教学中是完全可以学习和借鉴这种教学方式的。

  第二节《字母表示数》、第三节《生活中的负数》,都是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浙江金华市环城小学校长俞正强执教的。第二节是新授课,第三节课在上课前,俞老师发现由于教材版本不同的原因,已是学生学过的内容,而临时改成了复习课。俞老师的课让人觉得非常地轻松愉悦,其语言非常地浅显易懂、幽默风趣而又富有感染力,再加上夸张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让课堂上的孩子和听课的老师们笑声不断,在堪称严谨的数学教学中“独树一帜”。例如:“现在又来预测老师要干什么了”、“这两个同学今天是专门来预测、指挥老师的”、“现在最厉害的同学上来了,那其他的同学就都来当老师”、“既然你们说要进入主题,那我们现在就开始进入主题”、“肯定、一定、唯一吗”、“数学课的每个环节都充满陷阱,要小心一点”、“你就是没有问题的人,那其他有问题的人就都找她”、“我发现你们很容易满足”、“不问不觉得,一问不知道”、“你如果再不发表(自己的看法),就让它憋死在肚子里”、“从今天开始,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很伟大呢”、“学习后就掌握了赚钱、亏本和保本”……俞老师的风格和成功之处,在于让孩子们能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喜欢数学,最好地诠释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课后的互动式评课中,俞老师真诚地与老师们进行交流,希望我们能像种地一样,要先平整好土地,也就是打好基础;一切要以孩子为主,采用适合的方法,方法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不合适,一个好的课堂要用很多方法丰富起来;很多后面发生的问题根源都在前面,因此要关注问题本身后面的问题;要善于学习别人,“相观而善谓之摩”……

  就在会场门口简单地吃过午饭,又赶快去抢占位置。下午首先是本会活动的学术主持、《小学数学教师》副主编陈洪杰为我们进行了《辩课的情与理,知与行》的专题讲座。陈老师针对公开课、听课评课等的真实性、研究性和有效性,就“辩课”与大家进行了交流。“辩课”的实践进阶分为“细节重建——同课同构——同课异构——异课同构——风行水上”等层次。其中,细节重建部分让人印象深刻。细节,既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又包括教师的教学行为,往往容易被忽略,但恰恰是细节能折射出教师教学的敏感性、教育理念与教学艺术;当把细节拿出来进行辩论的时候,这些细节才成为问题,发现了问题,就找到了改进的空间和成长的可能;在细节的改进中,要处理好“开放与封闭、预设与生成、群体与个体、结果与过程、主体与主导、简单思维与复杂思维”这六组相对矛盾的关系。再关注并处理好细节的基础上,通过同课同构、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等实践,达到“风行水上”的境界,形成自己的风格,体现老师的生命价值。联系到学校日常的公开课等教研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心态:“我是来学习的'”、“我水平有限”、“说了也白说”、“这么多人为什么要我说”……因而往往是敷衍了事,要进入辩论是更不容易。辩课的目的就是要提升教师的问题意识,提高教师对教学问题的敏感性,引导教师改进问题,获得成长,恢复教师应有的专业性、智慧性和挑战性,这是教师获得职业快乐与幸福的源泉,而能成为一个更有意思、更有意义的老师。辩课需要坦诚、悬置和务实,坦诚就是要袒露自己,并不是来打酱油和打瞌睡的,而是“在场”的;悬置需要反思成见、放下虚荣(身份、地位和别人眼中的自己),享受碰撞、交流的乐趣;而务实就是“提一个问题、提一条建议”。改变自己,从辩课开始。

  下午的第一节课是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潘海燕老师上的《字母表示数》,和上午俞正强老师的课是“同课异构”,也的确体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潘老师的课更接近于我们日常教学中的常态课。她从学生入手,依靠学生来展开和进行:从学生经验出发,关注知识经验的前后联系,让数学的知识“立”起来;从学生生活出发,将数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的兴趣“舞”起来;从学生思考出发,让学生真正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正是因为潘老师的教学注重从学生出发,才让“静止的”教材有了“丰富的”课堂表现。

  下午的第二节课是浙江省海盐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顾志能老师上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课。在你们的日常教学中,练习课往往就是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题,学生们苦不堪言,往往效果也不见得有多好;要把练习课上成教研的公开课,更是觉得难度很大。顾老师的这一节课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他首先用“计算能手、计算高手”的评价方式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口头编了7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式题。在这7道题中,首先让学生观察其中哪些是可以通过口算得出结果的,然后通过口算解决了其中的4道题。剩下的3道题也不先计算,而是让学生通过估算来进行结果的大小排列,这样又锻炼了学生的估算能力。重点通过402×31这道精心准备的题来进行深化,让学生通过这道题中的5个数字进行重新编组,使得答案比原来的答案要小,并找出其中的最小的那一个,在这一过程中,极大地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表达等能力。最后通过三位数乘两位数中答案最大的题目(999×99),而解决了答案的位数、估计答案的可能性及介绍古人的计算方法等。顾老师的这一节练习课,口算、估算、笔算样样齐全,学习过程丰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和提升。

  一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结束了,晚饭后,抓紧时间去了一趟成都著名的景点“锦里”。锦里充分展现了成都深厚的历史底蕴,红红的灯笼映衬着古老的建筑和街道,路边的小摊出售着纸扇、石砚、糖人、皮影等琳琅的商品和特产……可惜天公不作美,还才逛了不远,突然而至的一场雨让我们“落汤”而回。

  第二天,4月20日,我们和其他很多老师一样,也早早地来到了会场——空军大礼堂。大家还在等待的时候,8时过2分,一阵剧烈的晃动突然袭来,大家立刻反应过来:地震了!当时我坐在会场右边的第一排的最右边的第一个位置,1米左右就有一个双扇的木制应急门,当时门还未打开,有两三个女老师着急地推门却怎么也推不开。我一边招呼其他的人“快跑”,一边飞起右脚,连踹三下,将门踹开了(这应该不算是破坏国家财物吧,后来我还检查了一下,只有锁被踹烂了,门基本上无大碍)。人流将我“挤”出了门,来到了外面的空地。听课的老师很快都疏散了出来,其他楼房中的人也纷纷从楼上跑了下来。经历了xx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大家的心理承受能力明显地提高了不少,在外面停留了十来分钟,大家仍然记挂的是自己的位置,看到没有什么后续的反应(可能是距离的原因,大家觉得震级不是很高,当时没有引起重视),又纷纷回到了礼堂,准备继续听课和学习。会议的主持人在开场白中,称刚才的地震为一个“小插曲”,上午第一节上课的江阴市实验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强震球老师还一再申明“刚才的震动与自己无关”。不过,逐渐传来的消息,让大家了解到是距离成都150公里的雅安发生了里氏7。0级的地震,震源深度只有13公里。如此近的距离、如此强的震级,让大家的心里不由得忧虑起来。第一节课刚开始一会儿,会议的主办方和空军的管理人员就上台宣布,由于地震和余震的影响,所有的大型会议、活动一律取消,所有人员就地疏散。我们也就离开空军大礼堂,最遗憾的是我们大家都最想听的吴正宪、张齐华两位老师的课没有能学习!

  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最想念的是远在资中的家人的情况,特别是听说资中的震感比成都还要强,就更放不下心了。妻子不在家,只有儿子和岳母在家中,不知道他们怎么样?只和妻子发了条短信,家中的电话老是打不出去,一直打了好几次,终于接通了,听到儿子的声音,才放下心来,他说他反应还很快,在地震发生时还叫外婆一起跑到了楼下的空地,不过现在又回家了,我交待了几句,并让他和外婆暂时不要呆在家中。我们学校的校长也在第一时间给我们发来了短信,告知消息并提醒我们要注意安全,让我们觉得非常感动!

  结束此次难忘的成都之行,我们一行人又匆匆地踏上了回家的旅程,终于在中午12点50多回到了资中。一下车,感觉资中有一种从未曾有过的亲切!

数学观摩心得10

  12月3日和4日我有幸聆听了刘松、张冬梅、杨秀清、钱守旺和王彦伟五位数学名师的示范课,一堂堂生动的示范课让我领略到数学深邃的思想。五位名师通过自己的课堂实践,给予了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最前沿的引领,最智慧的启迪。两天的学习让我近距离感受着名师们独特的教学魅力,耳闻目睹他们在课堂上的精彩演绎,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下面我就几位老师的课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幽默教学,活跃课堂

  《乘法分配律》是一节枯燥的数学知识课,可在刘松老师风趣幽默加肢体语言的点拨下,整个课堂充满着欢声笑语。乘法分配律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中轻松达成,学生们能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乘法分配律,真是难能可贵。

  整堂课,刘老师关注学生情感、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无论课前的谈话还是课堂中的肢体语言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让学生快乐着,探索着。刘老师带领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寻找乘法分配律的“踪影”(二年级的乘法口诀,长方形的面积),学生“温故而知新”,再一次让学生充分体验,经历学习的成功,进一步的加深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整堂课学生都在兴奋、积极中与教师紧密配合,学生思维得到充分表现,享受着学习的快乐。

  联想自己的课堂教学,我终于明白:数学课要让学生爱学,乐学。老师首先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向刘老师那样让课堂变得轻松、愉悦、高效、成功!

  二、把课堂交给学生

  大胆放手,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有效学习,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这是张冬梅老师授课的最大特色,这也恰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学生对“米”的认识是比较抽象的.,而张冬梅老师通过各种巧妙的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建立了“1米有多长”的表象知识。每一次的活动,学生们都完成的有序且有效。纵观整个课堂,在张老师的引领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小活动,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教学重点展开的,且衔接的十分流畅自然,让学生沉浸在活动中的同时,不知不觉的加深了对“米”的认识。

  张老师的课堂亲切自然,所有的活动都辗转自如,只有像张老师那样把课堂交给学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激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

  《鸡兔同笼》问题一直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弱点,学生难理解,难掌握,难运用。杨秀清老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从浅入深,从易到难,从抽象到形象,层层善诱,方法多样,引导学生步步了解,层层解决,深切了解到多种解题方法,从不同方法,不同角度帮助学生剖析解题思路,让学生深切了解了“鸡兔同笼”的理念,学生再面对这样的问题将迎刃而解了。

  杨老师授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表扬和激励学生,这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对学生进行鼓励教育,能使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在愉悦和谐的学习状态中,教学环境中茁状成长。

  四、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在《24时计时法》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钱守旺老师收集了大量的生活中的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间(如:公交站牌上、火车票上、邮局开箱时间等),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整堂课,所有的内容都为孩子们提供了思考、交流得平台,每一个信息的设置都在不经意间引领学生进入了更深层的思考,这样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中,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主动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

  五、亲切教学

  《图形的旋转》是小学数学中较抽象的一节课,而王彦伟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化抽象为具体,很好的完成的这节课的教学。王老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准确运用,使旋转的表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形象、生动地建立起来,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练习、训练到位,使学生对知识学以致用,得到了巩固和提高;较复杂图形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王老师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亲切。整堂课,王老师始终面带灿烂的微笑,对于学生漂亮的发言,给予肯定和赞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完整的学生,王老师耐心地加以启示、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处处时时感受到老师的温暖,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短师生心理距离,营造了宽松和谐、自由活跃的课堂氛围。

  虽然只有短短两天的时间,但五位名师的精彩授课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学生的自信,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领、呵护和赏识。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来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接受者,施与者和容纳者;在现在课堂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会总结经验,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们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数学观摩心得11

  5月8日,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局举办的全国数学名师教学观摩活动黎城研讨会,听了全国名师李小春、张琪等几位老师极具特色的课和讲座,也由衷佩服这几位老师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通过本次观摩,我对数学课改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现将本次活动的心得体会从两方面向大家交流。

  一、教学观念的感想

  1、数学是实实在在的,以前的课改看见了这节课气氛真活跃,真热闹,也有小组讨论,也动手操作了,表面感觉和传统的教学大不一样,热热闹闹的,确实改了。听完李小春的优质课,我感到数学教学的本质不在表面,而在于重难点的把握和突破,对孩子习惯的培养,比如:学前的准备,把书放好,把文具摆整齐,强调坐姿,鼓励孩子上课放松,积极回答问题等等,使我感到了真真切切的数学课。

  2、用发展的眼光看数学,看孩子,李小春老师的“带着问题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离开教室”,给了我很深的思考,不把数学只局限在一堂课上,“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就是关注孩子的发展,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一个孩子。应该有更深一层的拓展性因素,展现数学的内涵与魅力。

  二、教学方法上的学习

  1、创设有效的情境,享受鲜活数学,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大胆放手,给学生创造一些活动,感受过程,亲身体验。数学就要以生活为基础,充分挖掘生活情境,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的趣味和魅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了知识——方法——能力,一课三得。

  2、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这方面,给我的启发很大,总还是不敢放手,没有追求到数学的源头,数学课缺乏活力,数学的魅力不能很好的展现,出现了所谓的枯燥数学。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做中学”结合的`活动中,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们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3、评价人性化,民主化

  评价方面,李小春老师说得老师的脚步慢下来,再慢点,给孩子权利和充分的时间,一直强调这点,课堂上“对”、“不对”之类的话尽量不说,不要急于下结论,把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到更高的层次,在评价中,让学生的思维产生思维的碰撞,享受、体验数学的魅力。反思这方面,我还是不够耐心,给孩子下结论较早,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大开眼界,领略了几位优秀老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经验。要想给孩子一杯水,我们有一桶水已远远不够,还需要源源不断的泉水,听完专家的讲座,名师的示范课,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也认识到了在工作中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真正提高教学水平,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数学观摩心得12

  20xx年10月22日与我其他三位老师一起到xx小学参加第六届“北派名师”暨小学全国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也从观摩课中学到了许多值得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一,教师的语言魅力

  从名师与我们平时和孩子的沟通的语言对比中可以知道,他们与孩子对话中无形的拉近距离,能让孩子从乏味的数学中,主动学习起来。贲老师和强老师在与孩子们上课前会亲近的与他们攀谈,不仅从中连接孩子与他们的熟悉感,还深入孩子的心灵深处,了解他们想要什么,懂得了什么,不仅烘托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内容奠定基础。

  二、教学设计

  强老师的《圆的.认识》,他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实物揭示圆,让学生感受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强老师在设计中先创设一个情节:让学生猜猜手里有什么东西,激发学生好奇心,然后拿着一条线,线下有颗球,告诉学生们“用力甩起来,是什么图形?”这个直观的的教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脑海中有个“表象”。而后画圆的指导应放在如何画出指定的圆,而是准确的画出指定大小的圆则基于学生对圆规画圆原理的掌握,即知道“以针尖为定点,两脚之间的距离为定长(半径)旋转一周的点的集合”。才有助于学生对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圆的主要特征的掌握。再后来当同学们对圆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的时候,以比赛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画圆时两脚距离不能改变而加深印象。设计是这样的:请同学上来比赛画圆,看谁画的又快又好,之后同学们发现一条绳子的距离不会改变,另一条绳子则是用橡皮绳无法固定距离。这样的游戏设计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到主动发现画圆的技巧将学生置身于发现者,探索者的角色,以画圆为主线贯穿全课,让学生轻松地、本质的认识圆。

  三、我的课堂缺少什么

  这两位老师的讲堂,让我从观摩课中发现我的课堂还缺少一些实质性的东西,包括要有发现的眼睛,还不够关注学生们课堂的表情,要懂得去伪存真,生成点多,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能力,即驾驭课堂能力的培养。以后我要在读懂孩子的心的基础上,上好数学课,才能使学生产生要学数学,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数学观摩心得13

  20xx年4月21日至22日,我有幸在六枝影剧院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此次会议由贵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主办。会上,我有幸听到了陈大伟、仲广群,钱守旺及六枝实验小学的谢全碧老师的讲座,感触很深,现将本次活动的收获小结如下:

  在21日上午听了谢全碧老师的《三角形的认识》这节课,谢老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建筑图片,并提问:生活中还有那些三角形?学生积极回答后导入课题,通过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交流归纳出三角形的特性,并让学生动手试试四边形与三角形的稳定性。让学生画三角形进而教学三角形的画法,认识顶点和高的画法,引导学生说出高的定义。谢老师的这节课能大胆调整教材的顺序,与学生的'交火候掌握比较出色,核心明确,能较好运用生活中的例子,很贴近生活,学生能比较愉快的掌握知识点,多媒体运用比较熟练,这些都是以后的教学生活中我努力的方向。

  后来又听了几个老师的讲座,我印象比较深的是陈大伟教授的讲座。他的讲座题目是《观课议课与小学数学教学》,他首先要求作为老师,在观课议课的过程中要坐到学生当中去,要观察学生的学习,有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让教学改进的意见更加真实。还要根据需要选择观课的位置,这种做法的好处是能在不干扰教学的前提下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而且要提高观课质量,要在观课中发挥教学想象力,当好授课老师的助教。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浅出的讲清楚老师为什么教的问题和学生广义和狭义的学生概念,最后提出了教学效率=同学们围绕教学内容的比较紧张的智力活动和有价值的情意活动时间/教学时间的公式。

  陈教授的讲让我受益匪浅。我们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师生课堂生命活动质量,也经常搞公开课、达标课等活动。但效果却不尽人意,主要原因多方面:虽然也有教师听课评议的相关制度,也有组织教师听课,却只是听课不评议。教师们听完课后,便各自拿起手中的笔,在听课评议表的相关栏目中要么画上记号,要么写上分数,

  写上轻车熟路的评语上交,便“大功告成”。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除了制度贯彻不得力之外,教师也要承担一定责任。有些教师把听课评议不当一回事,甚至唱对台戏,说这是在搞形式主义,他们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被动地听课,所以致使评议无法进行或干脆不评议。或者是把听课评议搞成了开表彰大会,大家都纷纷列出某某教师诸如备课充分、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组织合理、语言生动流畅、教学课堂气氛活跃等优点,这些都是套话、空话而对缺点与不足出于碍于情面或担心对自己不利,要么只字不提,要么轻描淡写。这样的听课评议纯粹是在应付形式、浪费时间。我认为不如回家吃饭还来得实在。鉴于以上原因及现象,我认为陈教授提出的观课议课是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新课程改革现已进入攻坚阶段,实现这些目标关键还是在教师,教师要不断学习、吸收新理念,并敢于尝试,成为“反思型”教师。

数学观摩心得14

  20xx年4月20—21日,学校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于是我和本校的5名同事有幸参加了由中国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在贵州师范大学举办的“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应邀主讲者乃北京、浙江、江苏等地小学数学6位特级教师、名师,他们围绕会议主题,自主选择切入点,在读懂学生、读懂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关注动态生成等方面进行公开演绎,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不同地域、各具风格的精彩课堂。这次研讨会,汇集了贵州省很多地区学校的教师,整个贵州师范大学大礼堂座无虚席。特别是名师们轻松、幽默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不但深受学生喜爱,而且使我受益匪浅。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专家的风采,让人叹为观止,让我大开眼界,学到了许多教学方法和经验,直面小学数学教学的专家,使我深感我在教学中和名师之间的差距。通过这次观摩活动,反思自己历年来的课堂教学方法,感悟颇多,这次观摩活动,他将为我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历时两天的活动中,我听了11节观摩课和4节议课+互动质疑交流+研讨式总结节报告,还有一些名师的课后分享。示范课型涉及“计算教学”、“问题解决”、“图形与几何”等不同主题,有陈述性知识(概念)的教学,又有程序性知识(规则、公式)和规律性知识(策略、思想方法)的教学。让参会教师对小学数学不同内容的教学有更全面的了解,加深对不同知识类型教学特点的理解和把握。坐在大会堂的下面,近距离的观看各位名师的教学,心里特别激动,但激动的背后是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名家,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下面简单谈谈我的几点体会和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观念碰撞,在比较辨析中提升思维

  研讨会的6位名师都有自己的.教学主张,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名师对课堂教学的卓越追求。不同教学追求的相互碰撞,可以产生精彩的思维火花,让参会教师在比较与辨析中发现共通的教育规律,提升自己的思维。

  二、用自身的激情感染和调动学生。

  研讨会上,台上教师投入地教学,台下教师专注地记录,每节课虽因教材、地域而异,但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次活动真正让我感受到了教学中的“现代”和“经典”,“现代”之“新颖”、“经典”之“殷实”。沉醉于其智慧的芬芳,享受着思想的盛宴,让我明白教学艺术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遵循具体学科教学规律和美学原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能力和行为。优秀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共同特征之一就是上课时精神饱满,善于用自身的激情感染和调动学生,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勃勃生机。他们敢于创新设计理念,课堂极富感染力,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生活!

  三、学无止境

  特别是聆听强震球老师的数学课,还是被他那娴熟的教学技能深深吸引了。强震球: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全国赛课一等奖获得者。作为一个男老师,面对一年级的孩子,仅仅拥有巧妙的设计是不够的,更多的是需要老师调控课堂的能力,而强震球老师抓住教学中结果性知识并把知识还原于原始发现,是学生成为一个对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是非常典型的一种教法。这样的教学设计过渡巧妙自然,让学生在幽默诙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会新知,这样的课堂,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无止境。

  四、放手,孩子会飞的更高

  这里面的“放手”而不是放任不管哦!张齐华:全国优秀青年名师,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副校。张老师在他的报告中提到“教,更多的是由学生来完成的”,是的,只有放手让学生来完成,学生领悟到的知识才能更全面。放手让学生多思考多感悟。回想一下我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更多的是我来讲,学生一味的接受,把课堂还给学生才是我要真正学习和要做的。张老师在上观摩课的时候呢,之前是没有上过的,而且用的不是自己班的学生,上的很真实。效果特别好。这里面呢我还想提一些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张老师所教班是四年级的,如果我们从一年级就模仿张老师上课的方式是学不来的,因为这些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这种独立思考和集体交流的习惯,所以在教学上我也应该思考出自己独特的贯彻生本教育的教学方法,而不是一味的模仿。

  五、教无止境

  聆听完郭莉老师的课你才会觉得:原来教书还可以这么愉快的。说句实在话,让学生自主充当小老师,教师巧妙引导,自然大气,把整节课交给学生,学生在欢快中学到了知识,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教无止境。

  这次的学习让我意外、惊喜、满足、期——更让我反思自己的课堂,让我明白了数学课到底要给学生带来什么,绝不是表面的热闹,而是要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知识本身的魅力,以及学以致用时随之而来的幸福与喜悦。我要把这些思考和反思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努力的提高自己,创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我一定要把这丰硕的收获带回我的课堂,把快乐带给我的孩子们,把幸福带给我的孩子们,让他们和我一起感受数学的魅力!

数学观摩心得15

  5月8日--9日,我参加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在2天的时间里,观摩了8节示范课,聆听了2个学术报告,听了这些名师和专家的课,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下面我就说一说我听课后的感受。以前觉得教小学生还应付自如,每天都能认真备课,有时观看名师的录像课,并把精华的部分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来,但上过课后也有很多的困惑,为什么同样一篇教案,名师们在课堂上是那么的挥洒自如,孩子们学起来也是兴高采烈,而到了我的课堂上却是不尽人意?蔡宏圣和朱玉如两位老师的学术报告后中提到:“没有课前的精心预设,就没有课堂上的精彩生成。”听了名师的示范课以后,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尤其是名师们的敬业精神令人感动,

  太原市张琪老师《确定位置》一课中,充分地让我感受到了“数学应该是现实的,是生活化的,是儿童乐于做的。”张老师首先让学生找出自己好朋友的位置,由于标准的不同而产生问题,再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使整节课都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生完成教学,真正的展现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听了李小春老师的.课和讲解后,更让我感到的是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自已动起来,同时在动的过程中更应该发现问题,正如李小春老师说的:“教学不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让学生带着小问题进入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这句话更深刻地点到了我们目前的教学中的不足,每节课的教学不是问学生学会了没有这么简单,而是要让学生在本节课学习的认知能力上产生出更多的问题,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不断地去追求学习新知,正如“学无止境”一样,知识是没有终点的,就象走路一样,当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时,我们回头看时好象是到了一个终点,但在我们的面前却又产生了几条没有尽头的新路。教学和学习也应该是这样的,是一条永远没有尽头的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是否能在学习完后产生更多的有代学习的问题。

  后来,听了蔡宏圣老师和朱玉如老师的课和学术报告后,更让我感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两位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含着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主动地参与探究解决问题。这些名师不但关注学生,把握数学的解题方法,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他们的学术报告更是让我感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和差距,更让我们感到要学习名师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文化积淀、开阔的教育视野、精湛的教学能力及永不满足的超越精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们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不懈,努力提升自己。

  在这短短的2天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想一想一名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量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凝聚。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我们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虽然我们希望生活是多彩的,但平实是生活的本质,多彩只是生活的点缀,舍弃平实而追寻多彩,结果必定是浮华人生。课堂教学不也正是如此!名师们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用真情拨动学生那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语言、创造的精神的琴弦。我们也只有将课堂教学当作人生中的生命经历,去享受、去充实,才会将课堂教学当作学生的生命经历,自觉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这段生命经历。名师正是深知其中的精髓,所以名师的课堂朴实而显睿智。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也让我的教学生活化、细节化、智慧化。

【数学观摩心得】相关文章:

数学观摩心得11-30

【荐】数学观摩心得01-16

【热门】数学观摩心得01-14

数学观摩心得15篇12-01

数学观摩心得(15篇)12-01

数学观摩心得 15篇12-01

数学观摩心得 (15篇)12-01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心得02-10

数学观摩课心得02-27

数学观摩心得(精选15篇)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