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北大试行“高考+面试”:如何更加宽容

时间:2021-12-19 10:14:38 高考热讯 我要投稿

热议北大试行“高考+面试”:如何更加宽容

  北京大学今年将在部分省份试行“高考+面试”招生机制,面试以考生高考成绩为基础,通过对考生求学意愿动机、平时表现、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考察,以决定录取与否。去年11月,北大11名教授联合致信校长周其凤,提出了“高考+本校专家综合面试”的招生方案。

热议北大试行“高考+面试”:如何更加宽容

  北大此举在中国高校中开了先河(以前一些高校只是自主招生时有面试环节),意在破除高考录取“唯分数论”,力求招到综合素质更高、更符合学校要求的学生。从大方向来说,这种改革值得肯定。并且,我们相信北大会珍惜百年名校的声誉,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排除权力和人情干扰,杜绝暗箱操作,保证面试的公平公正。但即便如此,我仍对北大此举心存两个担忧,或者说怀有两个希望。

  首先是担忧面试对农村考生不利。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的考生,他们没见过什么大世面,可能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连普通话都说不溜,面试时显得畏畏缩缩,这些外在因素构成的“第一印象”很可能影响面试成绩。更重要的是,农村学生在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不如城里学生——这实在不能怪他们:他们就读的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条件简陋,学校没法给他们提供锻炼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机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农村学生放学后要帮父母做家务、干农活,放假时要打零工凑学费,没时间也没钱去学唱歌、绘画、舞蹈、电脑知识。如果以这些能力、素质决定录取与否,显然对农村考生不公平。

  农村学生当然也有比城里学生强的素质。比如,通过央视关于西部学生“小餐桌”的报道可知,那里的很多孩子自己动手做饭,这个素质很多城里学生就不具备。进一步说,在意志品质、吃苦精神、独立生活能力、孝敬父母等方面,很多农村学生占优势。问题是,高校对于学生素质的评价,往往拿城里学生的特长去考量农村学生,就让很多农村学生显得素质低。

  在这方面,周其凤校长曾说:“不能一谈到素质就是说唱歌好、跳舞好,农村的孩子更知道尊重别人,更能吃苦,更知道感恩,这是比会背一些诗歌、多解一道数学题更高的素质。 ”希望北大能这样做,在面试制度设计上体现这种理念,多站在农村学生的角度看待他们的`素质,给他们公平的机会和公正的评价。

  第二个担忧与最近炒得沸沸扬扬的北大会商“思想偏激”学生有关。4月16日,周其凤校长首次就此作出回应,称会商制度旨在早发现早解决问题,不明白为何被公众误解。我们的高校是要培养唯唯诺诺、老实听话的人才,还是要培养敢于说真话、有怀疑和批判精神的人才,这个问题几乎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如果北大拿不定主意,我倒有个建议:统计一下建校以来历届毕业生的情况,看看到底哪种学生毕业后成才、成大才的几率更高,看看有多少“思想偏激”的学生毕业后成了有益于社会的人、为母校增光添彩的人——尽管他们在校时给学校管理添了不少麻烦。因此,希望北大在面试考生时也能秉持“兼容并包”的理念,给那些有想法、有个性的考生以宽容的评价。

  

(

【热议北大试行“高考+面试”:如何更加宽容】相关文章:

春季高考考虑试行不再统考外语引热议10-27

热议广东异地高考引起热议01-16

热议:“高考+面试”招生模式“面试”遭质疑11-14

如何面试行政专员01-13

HR如何让面试更加专业?01-01

如何面试行政助理?02-10

关于面试爽约引起的热议01-15

异地高考准入标准引热议08-12

面试爽约引起的热议 -管理资料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