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时间:2022-11-25 19:30:07 秀雯 化学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篇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碳跟氧气、氧化铜的化学反应)。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碳跟氧气反应,由于氧气量是否充足,会造成生成物不同,使学生知道化学反应的条件不同,对物质间的相互作用有不同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外因通过内因发生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难点

  碳单质跟氧化铜、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

  3.疑点

  怎样证明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4.解决办法

  (1)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已经知道的许多事实,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和阅读材料,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思考新的问题,做到温故而知新。

  (2)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启发学生用化学方法证明金刚石和石墨的元素组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做好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提出学生应注意观察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启发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本质上理解木炭的还原性。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准备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及药品。

  五、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第一段,举例说明碳在常温下稳定这一化学性质。

  [目的]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练习写出本节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目的] 巩固元素符号、化学式的写法,掌握化学方程式。

  3.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选学材料,分组讨论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

  [目的]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学生观察教师演示[试验5—4],观察实验中所发生的现象,分析讨论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有什么物质生成。

  [目的]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稳定,在高温下化学活动性强。

  (2)了解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有着相同的化学性质。

  (3)掌握单质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4)初步了解化学变化的热理变化。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理解问题的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使学生养成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整体感知

  本节课主要学习碳的化学性质,是对以前学过的化学用语的运用和巩固通过第一、二节对碳的学习,使对碳这种固态非金属单质所特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是学好本章的`基础。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复习提问]

  (1)碳的单质有哪几种?

  (2)金刚石、石墨有哪些物理性质?为什么它们都由碳元素组成却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引言]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碳的几种单质有不同的物理性质,是由于碳原子排列的不同。因为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下面我们学习碳的化学性质。

  1.碳在常温下稳定、高温下活泼。

  [学生活动]

  (1)阅读教材第82页第一段,看插图5

  (2)举例说明碳在常温下稳定。

  [讲解] 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大大增强,在高温下,它能和许多物质起反应。

  2.碳的化学性质

  (1)碳跟氧气的反应。

  [复习提问]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

  [学生活动] 练习写出碳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讲解] 在氧气或在空气中,当氧气充足时,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如果氧气不充足,则燃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以燃煤的火炉为例加以说明,并指出这两个反应中有放热现象。

  [学生活动] 配平碳不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第83页选学材料,分组讨论: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讲解] 将金刚石和石墨分别燃烧,其产物都只有二氧化碳。

  (2)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教师活动]

  ①演示[实验5—4],用木炭还原氧化铜。

  ②指导学生观察思考:石灰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试管里的粉末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反应中生成了什么物质?

  [学生活动]

  ①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观察实验,讨论并回答问题。

  ②练习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提问]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条件是什么?它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讲解] 在这个反应中,木炭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生成二氧化碳,木炭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氧化铜失去了氧被还原为铜。

  [教师提问] 在燃烧很旺的炉火里,添上大量的新煤后,温度为什么会降低?

  [讲解]

  ①下层的煤,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与上层新煤中的碳会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这个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因而添加新煤后,炉温会降低。

  ②碳燃烧时放出热量,碳使二氧化碳还原成一氧化碳要吸收热量。这就是化学反应中的放热或吸热现象。

  [学生活动] 讨论如果没有化学反应放出的热能,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目的意图]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热能的重要性。

  (四)总结、扩展

  比较碳和氢气的化学性质,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七、布置作业

  教材第85页习题1、2、5。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稳定,高温下活泼。

  (2)掌握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和还原性。

  (3)初步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知道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性和还原性。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单质碳的可燃性、还原性。

  教学难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认识。

  三、教学模式:

  从常用的“启发——掌握”模式转变为“引导——探究”模式、“激活——同化”模式。

  四、教学工具:

  演示实验仪器

  五、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我们前面学习了碳的单质,现在我们来回顾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

  [引入新课]这节课接着学习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思考]我国古代一些书画家常用墨,墨是由炭黑制成,书写或绘画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为什么呢?

  [理论探究]请同学在黑板上写出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从碳的原子结构可以看出,最外层只有4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电子。所以在通常状况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利用这个性质,可以用墨汁或碳素墨水书写或绘制字画,年深日久都不会褪色。

  [阅读]在常温时,碳的化学性质是不活泼的。碳受日光照射或空气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

  [板书]

  一、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稳定性)

  [提问]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如果温度升高,碳的活动性

  又如何呢? [板书]

  二、碳与氧气的反应(──可燃性)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写出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1、碳的可燃性 C+O2

  CO2(氧气充足)

  [思考]空气污染物中有一种碳的氧化物,你们知道是什么气体吗?它是怎样产生的呢?

  [讲解]当碳在氧气不充足时,燃烧会生成CO 。[板书] 2C+O2 2CO(氧气不足)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看出,当反应物的量不同时,生成物可能不同。例如碳与氧

  气充足时,反应生成CO2,碳与氧气充足时,反应生成CO。

  [提问]大家思考:

  (1)这两个反应是不是氧化反应呢?

  (2)这两个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吗?

  [提问引入]在温度较高时,碳能够与单质氧结合生成CO2或CO,那么碳可不可以与某些氧化物中的氧结合呢?例如CuO。如果能,反应会生成什么物质呢?

  [板书]

  三、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 [展示实验仪器]

  [演示实验] 氧化铜与木炭混合加热。[提问]我们需要哪些实验仪器?

  1、边操作边讨论:气密性的检查、药品的`取用、仪器的装配顺序及装配要点等。

  2、引导学生反应物是两种固体物质,并需要加热,所以采用固固加热型的实验装置。

  3、提示学生观察的重点:①反应物颜色的改变;②石灰水是否变化。

  4、实验完成后,向学生展示实验结果。 [提问] 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反应产物是什么?

  [学生]反应中看到有红色物质出现,说明有Cu生成;小烧杯中有气泡产生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

  [板书] 书写化学方程式:2CuO+C 2Cu+CO2↑

  [提问]在反应中,碳与CuO中的氧结合变成CO2。这是什么反应? [学生]氧化反应。

  [讲解]CuO失去氧变为Cu,像这种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讲解]那么是什么物质夺取CuO中的氧,促使CuO发生还原反应呢?是碳。因此,像碳这种能够夺取氧的物质叫做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另一方面,CuO提供氧,被称为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板书]

  [讲解]可以看出,反应中如果存在得氧则必定存在失氧,即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必定同时存在。我们称整个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练习]

  现代钢铁用焦炭从铁的氧化物矿石里冶炼出铁。即3C +2Fe2O3 4Fe+3CO2↑

  工业上运用碳与二氧化碳来制造煤气CO。CO2+C 2CO(吸热反应)

  ↑C:得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发生氧化反应

  CuO:失氧,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发生还原反应

  [小结]

  碳的化学性质:①常温下不活泼。②高温时活泼,碳具有可燃性与还原性。

  [课堂训练]

  1、写出由碳生成一氧化碳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和,前者表明碳具 有 性;后者说明碳具有性。

  2、下列性质中,不属于碳的化学性质的是

  (A)稳定性 (B)吸附性 (C)可燃烧 (D)还原性

  3、下面关于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的说法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黑色粉末无变化,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有红色物质出现,石灰水无变化

  C、有红色物质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黑色粉末和澄清石灰水都变红色

  4、试管中装有黑色粉末,一种单质C和另一种物质D,加热后变成红色固体A,

  同时有一种无色气体B生成,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上述现象判断:A B C D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1、本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学习了氧气和水两种自然界常见的物质之后,我们学习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是一种顺理成章的安排。通过学习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为后面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和金属的冶炼做了很好的铺垫。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世界感受世界的能力。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我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2、教学目标

  ⑴ 知识与技能 知道碳的化学性质,能准确描述有关实验现象,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能运用碳的化学性质分析解释有关现象和问题。

  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碳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⑶ 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碳的化学性质。难点: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二、学情分析:

  1、学情调查 九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和教材中学生已经获得了不少有关碳的知识,知道了碳具有可燃性,所以学习起来相对简单易于接受。

  2、教法和学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所以根据学生认知特点,采用问题引导探究策略:通过设计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参与课堂,在体验和感受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流程

  我们的教学设计思路是以“碳的化学性质”为中心,结合我校的四步教学法将整堂课设计成四个环节。即:创设情境→探求新知→拓展应用→反思提升

  环节一:创设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节课通过学生表演自编小品引入新课。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开始学习。

  环节二:探求新知

  碳的稳定性:首先利用图片设置问题引发思考,引入常温下碳具有稳定性,并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加深对这一性质的理解。我们把学生带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明确了化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当然通过这几幅古代字画也能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碳的可燃性:紧接着追问如果温度升高碳的化学性质是否会改变呢?顺利过渡到第二个化学性质碳的可燃性。并结合生活中吃烧烤一氧化碳中毒的事例和学生一起探究氧气不足生成一氧化碳带来的危害。并结合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探究为什么碳和氧气反应有时生成二氧化碳、有时却生成一氧化碳。得出相同的反应物由于条件不同,现象不同产物也不同的结论。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而服务的深刻道理。

  碳的还原性:碳的还原性是本课的难点,不但还原性难理解而且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也不好做。这个实验本身是演示实验,它不属于初中化学学生必做的八个实验中任何一个,所以我们没有设计为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做演示实验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实验的危险性,另一方面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也规范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我们用酒精喷灯代替酒精灯用时短现象明显,有利于实验结束后有充分的时间分析实验从而引出还原性这一概念。还原性这一新的概念学生刚开始接触理解不透彻,只抓住要点点到为止,我们不再进行扩展。因为以后还会学到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所以仅以炼铁为例简单说明即可。

  环节三:拓展应用

  有个成语叫“学以致用”所以根据本课题知识点我们设计了几个有梯度的习题对碳的化学性质加以巩固和理解,并适当延伸为下一课题的学习做铺垫。

  环节四:反思提升

  在这一阶段利用本课最后几分钟开展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研讨,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化学,结合本课内容倡导低碳生活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四、板书设计

  板书采用框架式呈现给大家,这样设计既清晰又简洁,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的同时,又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以上就是我们团队对这节课的设计和处理,不足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比较了解几种碳单质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

  通过实验,掌握单质碳的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

  能力目标

  通过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的设计,初步提高气体反应装置的设计能力;

  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碳单质的学习,了解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这些物质的物质性质和用途不同,但却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从而提高学习化学兴趣。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碳单质(金刚石、石墨、球碳等)是初中学生学习氧气、氢气之后首次全面学习的固态非金属单质。此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氧气、氢气学习的继续,同时为后面学习金属单质打下基础。

  碳单质有定型碳和无定型碳两类。金刚石、石墨是重要的`定型碳,做重点介绍。从学生较熟悉的金刚石、石墨入手学习,而后介绍球碳,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宜到难,由远及近,又熟悉到陌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化学与社会的关系、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

  另外,教材编排首先对碳的典型单质——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物理性质、用途进行学习,而后再简介无定型碳,最后安排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学习,旨在使学生从感性上理解碳单质结构不同,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教法建议

  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运用学生已学知识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已增长学生的知识链、能力链。如碳的化学性质中,关于碳还原性的教学,可提示学生在氢气还原氧化铜装置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从而自己设计出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这样的教学处理有利于学生提高探究能力,提高实验的设计能力。

  2.联系实际生活、联系科学研究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运用网上资料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善于观察身边的生活,从生活中学习化学。同时将所学化学运用于社会中解决科学问题。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创新思维。

  教学设计

  请同学在黑板上写出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从碳的原子结构可以看出,最外层只有4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电子。通常状况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如教材中有宋朝黄庭坚的墨宝,虽历经千年仍不变色。但随温度升高,碳单质的化学活动性大大增强。

  1.碳的可燃性

  【讲解】木炭与氧气或空气中氧气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煤的主要成份是碳,炉火着得旺时,发生的也是碳与氧气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热供人使用。

  当氧气供给不足时,碳燃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

  2.碳的还原性

  【演示】碳和氧化铜的反应。(边实验边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依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

  【现象】加热片刻后,黑色物质突然发红光,随后看到红色物质,同时澄清石灰水中冒出一定量气泡,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黑色氧化铜与木炭反应,生成红色的铜和二氧化碳。

  【讲解】同样,碳也能与氧化铁反应得到铁和二氧化碳。

  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就掌握了这项技术,可放映用木炭来炼铁。木炭炼铁的录像

  【提问】观察上述两个反应,判断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是请指出还原剂是什么?

  【小结】碳在上述两个反应中都做还原剂。这两个反应都体现了碳的还原性。

  碳不但能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也能还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

  播放木炭与二氧化碳反应录像

  木炭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可以表示为:

  这个反应需要吸收热量才能进行。由上述反应可以看出,有的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有的反应却要吸收热量,说明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热量的变化。通常用“-Q”表示吸热反应,“+Q”表示放热反应。如:

  【讨论】燃煤炉子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

  【总结】碳在常温下比较稳定,但随温度升高碳的活动性大大增强,在高温下碳能与很多物质反应。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相关文章: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11-20

碳的化学性质教案08-26

《单质碳化学性质》教学反思范文04-06

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11篇12-10

碳的化学性质之一教案(通用6篇)12-17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01-22

醇的化学性质教案12-2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08-26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