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3-05-09 08:48:14 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美术教案范文锦集八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关美术教案范文锦集八篇

美术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图案是指有装饰意味的花纹、图形,是为了达到某种装饰目的,对实用物品的外观进行的装饰设计,包括器形设计、色彩设计,纹样设计。图案的总体特点是整齐、匀称、调和,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被人们广泛应用干服装、工艺美术品、建筑等各个领域。图案设计的形式美法则有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本课物品上的花廊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学习工艺美术设计的基础,它侧重于设计,但其中也渗透着“造型表现”的成分。图案有依物造型和依情造型两种途径,依情造型是指依照人的主观想象、联想而创造出的'图案,如中国传统图案龙、凤。依物造型是指先写生,然后经加工变化而创造出来的图案。图案不是自然原型的再现,而是要经过提炼和概括,使之更具有装饰性,它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本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是学生观察自然,亲近自然的一个窗口。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收集各式各样的花朵枝叶等,当学生漫步于七彩的阳光里,感受着花香鸟语,春色满园的美景时,心中自然会涌动着创造美的欲望,他们或写生、或采集、或拍摄。自然唤起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从而达到发之潜能的目的。青少年正处于富有幻想的年龄阶段,本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释放个性的空间,花的家可以幻想为“我”的家,学生的设计制作与自己的情感生活相沟通,在学习中交流情感,陶冶情操。整个学习过程是艺术与情感的交融,艺术与生活的链接。平面设计与立体制作相结合,让学生既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又学会用艺术的方式美化生活。

  教学目标

  ①体验与发现:感悟春天的美,领略自然中的美的形状与色彩,发现花朵外形的“轮廓美”,形与形的“组合美”,花、叶近乎对称的“形式美”,追求变化后“似与不似之间”的“变形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美化生活的美好情感。

  ②实践与创造:根据收集来的各种材料,通过手绘或其他方法,设计制作一件单独纹样图案和一件二方连续纹样图案。收集各式各样废旧的纸盒、花瓶,准备各色彩纸和水粉颜料,尝试用你喜爱的方式建一个花的家,美化物品。

  ③欣赏与评价: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材料,相互交流视觉感受;对同学设计的图案进行合理的评价,能从老师和同学的合理评价中得到启发,逐步使自己的艺术学习活动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见课本28~29页。

  (1)欣赏春天的美:叶绿花艳感悟花由田野走进艺术作品的变化过程,讨论花的家在乔迁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2)形式美的法则:形状的对称与均衡美,节奏与韵律美,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美,整体的变化统一美。

  第二部分:见课本30~3l页。

  图案可分为单独式和连续式两大类。

  单独纹样图案分自由式和适合式两种,它有对称和均衡两种骨式。

  连续纹样图案分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二方连续的骨式有波浪式、折线式、散点式等。

  图案的广泛应用:服饰、瓷器工艺品、建筑墙纸等。

  第三部分:见课本32~33页。

  (1)用彩纸折叠、粘贴、制作立体的花。

  (2)用水粉在废旧纸盒上绘制四方连续纹样。

  教学重点

  (1)设计并手绘一件单独纹样图案。(第l课时)

  (2)运用手绘或实物拓印、刻印,折叠剪纸等方法设计制作一件=方连续纹样图案。(第2课时)

美术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课假如我是巨人属于“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根据新课标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设课。假如我是巨人每一个孩子都幻想,不受时空约束地自由遐想,可以说,假如我是巨人幻想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事情。孩子们是在童话故事和动画的陪伴下长大的,在不断的梦想中长大的。一段新奇有趣的动画片,可以让学生神之以往;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更可以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假如我是巨人

  小学低年级,正是孩子们的想像力最为活跃的时期。人美版小学美术假如我是巨人,这一时期,孩子们快乐的想象会像小小的火山一样喷涌不止,如果引导得当,就会有大量充满情趣的作品出现在我们面前。《假如我是巨人》这一课,就是让学生大胆自由、敢于打破常规地把想象的'故事表现出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己编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他们乐意想象自己就是某一个童话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这种趣味的想象可以更直接地表达出他们对某种事物的真实感受,也更容易引发他们相关的联想。

  二、教学目标

  充分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自由、大胆、快乐地想象与表现,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创新的能力;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三、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灵活的比较,人美版小学美术启发多种奇妙的联想,力求创新。

  难点: 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的探索欲,创新思维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假如我是巨人

  六、材料准备

  1、学生用具:学生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

  2、资料:有关巨人的童话故事及卡通片光盘、教学。

  七、教学过程

  1、激趣

  同学们,你们看过卡通片《小人国》吗?故事讲的是海上的风浪打翻了一艘轮船,水手格列佛河漂流到了一个神奇小岛,这个小岛就是小人国。你们知道格列佛在小人国里看到了什么?遇到了哪些奇怪的事情吗?

  2、欣赏

  卡通片《小人国》片断。

  引导学生观察格列佛在小人国的奇遇,及小人国景物与格列佛的对比。

  3、想象

  (1)你们想像格列佛一样成为巨人吗?今天老师就带领你们去现代的小人国,让你们每个人都成为巨人。

  板书课题:假如我是巨人

  (2)播放多媒体:出现一个“巨人”和小人国城门。学生设想在小人国的各种场面组织在一个画面中,讲给同学们听。学生操作时,可以任意放大或缩小各种景物。

  (3)小组讨论:

  把你在小人国里和别人不一样的奇遇讲给小组的同学听,并把你们小组同学认为最有创意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4、欣赏学生作品

  分析教材作品,让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谈感受。

  5、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想象你成为巨人的奇遇,并把它画下来,要注意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

  6、展示评价

  自评: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作品。

  互评:说出你喜欢的其他同学的作品给你的感受。

美术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A、在看懂漫画的“笑点”理解漫画的特点和作用。

  B、在前漫画技法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作为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让学生敢画、喜欢画。

  C、从实际生活中提取出作为漫画创作的素材,并完成完整的小作品。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感知和表述,了解漫画作为一种艺术表现的手段,不仅仅是技法,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对实际生活的观察能力和“幽默感”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和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漫画的特点及其在创作中的使用方式。

  教学难点:从实际生活中选材并赋予作品“幽默感”。

  三、课前准备:投影机,不同类型的漫画作品

  学生材料准备:喜欢的漫画和基础画具

  四、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组织教学

  准备学具、集中精力

  二、导入新课

  1、旧课回顾,插入新课。

  引导学生展示不同的漫画作品,表达对不同漫画的理解。

  2、回顾

  3、展示漫画作品

  展示者:并表述选择特定漫画作品的原因;是否会让人发笑?让人发笑的原因,笑点在哪里?其他学生:看到不同漫画后的表情、语言等反应。

  4、讨论分析

  5、引导学生欣赏不能马上理解的漫画,找己喜欢的漫画并分析“笑”的原因。“笑”都是因为“开心”吗?除了“开心”还有其他的成分吗?从情感角度出发使用不同漫画表现手法的原因。

  6、看漫画在“笑”过之后是否有更深层的体会,了解漫画的'现实意义。

  7、文字在漫画中使用方式和作用。

  8、看懂漫画,体会其中的“笑”的共同点:“幽默感”是由“人”带来的,通过作品再传递到“人”。

  9、讨论“笑”的不同点——a:讽刺b:幽默c:单纯相像……(把不同手法的漫画作品进行分类。)

  10、画的东西(表现对象)不同。不同的漫画中观察到的时代特征、社会现象、人物的性格特点等。(漫画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加工提炼。)

  A谈谈对幽默感的认识

  B谈谈对某张漫画作品的深层体会。

  通过比较体会:“题目”:点睛“旁白”:辅助。

  4、构思与创作

  A、教师给学生提示社会生活、学校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B、选取大众话题进行命题创作(也可放在第二课时)根据生活实际进行漫画的构思,注意选择适合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

美术教案 篇4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1分钟)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美术作品,让学生集体讨论选出哪些是民间美术作品。

  师:我们先不急着下结论,同学们先来看课本。(板书中国民间美术)

  〈三〉讲授新课(5分钟)

  师:给学生分组,男生组、女生,讨论分析一下,然后找一位代表。

  男生: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专业而言,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生产的劳动人民,这些作品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应该是民间美术。

  女生: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观念。

  男生:所谓民间美术 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的。

  女生: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民俗有密切的联系。

  师结:以上就是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讲了这麽多那位同学能来概括一下民间美术有几大类?

  生: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泥塑等。

  同学们知道我们这有哪些民间美术吗?

  生:年画、泥塑、风筝、剪纸。

  〈1〉年画(12分钟)

  师: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辈出,曾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文人墨客,其文化底蕴丰厚,年画,深受其影响。

  明代时,出现了木刻年画,清代,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50多家,盛极一时,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时,

  山塘街一带毁于战火,年画纷纷迁至桃花坞一带,遂以桃花坞年画命名之。随着国外石印年画向我国的倾销,桃花坞年画深受威胁,历经坎坷,几起几落。

  解放后,桃花坞的年画重获新生,成立了年画社,新社址在苏州观前街宫巷艺石斋内。桃花坞年画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制作方法独树一帜。

  年画作品

  次到日、美、意等地展出,被誉为“东方百艺之花”。

  图片《一团和气》生看完后有何感想。

  师结:这是桃花坞年画中影响极深,流传很广的传统代表作品。画面成圆形,中央是头戴红花,扎羊角发髻,活泼天真,憨态可掬有点象儿童,又有点象老妇

  的脸,身穿锦困服饰,颈配长命锁,手捧,《各气吉祥》卷 ,拎人喜洋洋,富足堂皇的感觉。在构图形象塑造上特意成圆型,寓意“团圆”,表达了人们

  在新春佳节中盼望家庭和喹,生活幸福,事事如意的美好愿望。当然桃花坞年画题材内容丰富,除了一些吉祥喜庆的作品外,还有人说戏剧类,祈副福避灾类,风俗时事类

  图片《上海火车站》,就是反映当时新事物的一幅风俗画。(给学生放一下年画的习作过程)。

  〈2〉刺绣(8分钟)

  师:看过了画,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各地的刺绣,同学们对刺绣又有那些了解呢?

  生:四大名绣,江苏丽苏绣,湖南湘绣,四川蜀绣,广东的粤绣。

  师:苏绣可是有三千年的历史了,如果把苏绣比作皇冠,那双面绣就是上面的明珠。

  什么是双面绣?(图片)这幅白猫绣品正反一致,绣工精细,针法灵活,形象生动,仿佛是一只真猫,另人赞不绝口。

  〈3〉风筝(4分钟)

  风筝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民间美术了,每年的4月21号就在我们潍坊举办的`国际风筝节。今年我们不看我们当地的风筝,而是看看北京的风筝,讨论北京风筝的艺术。

  (给学生放一下制作风筝的过程)

  〈4〉玩具。(2分钟)

  生:让学生回忆儿时有哪些玩具?

  师:每个人的童年都有各种玩具伴随长大的,我们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加工制作,使之成为精美的民间艺术品。

  图片《泥狗》 、 《布老虎》 、 《泥老虎》。

  〈5〉编织(2分钟)

  师: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各种竹,草,玉米皮边地都是,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其材料编织出精美的盘,篮,鞋,席等实用且美观的工艺品。

  图片《竹编·背篓》、《竹编花瓶》、《三屉提蓝》、《食盒蓝》

  〈6〉剪纸(5分钟)

  师:记的小时候过年我们都贴窗花,挂灯笼,给节日增加喜庆色彩(放剪纸录象让学生感受一下)

  〈四〉小结(1分钟)(加背景音乐)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中国民间美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同学们有何感想(学生畅谈)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课后亲自尝试制作一下,剪纸,泥塑,刺绣,等手工艺品。

  〈六〉本课结束,师生再见。

美术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四格画顾名思义就是以四个画面分格来完成一个小故事或一个创意点子的 表现形式,包括开头、发展、高潮、结尾。四格画短短几格涵盖了一个事件的发 生、情节转折及幽默的结局。让人看完不觉莞尔,会心一笑或捧腹大笑。四格画 着重点子创意,画面不需很复杂,角色也不要太多,对白精简,让人容易轻松阅 读。本节课创新意识很强,要求学生能用一幅四格画来讲述一个简短的故事,并 且故事要有连贯性,教师需给学生准备充足的资料,开阔学生的眼界,打开学生 思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四格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将自己感兴趣的事用四格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 审美能力,开阔学生的创新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创作连环故事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以四格画的形式画出来。

  四、教学难点:故事要求有连续性。

  五、教学准备: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1 .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漫画或者连环画吗?都看过什么?你喜欢哪个形象?讲了一 个怎样的故事?

  2. 欣赏四格画 播放四格画, 请学生起来总结四格画有什么特点?如果让你创作一幅四 格画的话,你想选取什么题材?

  3 .讲解四格画的创作过程 四格画顾名思义就是以四个画面分格来完成一个小故事或一个创意点子的 表现形式,包括开头、发展、高潮、结尾。要创作一幅优秀的四格画要求画面表 现强烈,要有一定的时间先后顺序,并且能完整的讲出一个故事来。

  4 .学生讨论、交流创作思想 。

  5 .提出要求,学生创作 作业要求:画一幅你感兴趣的一个事物发展过程的四个关键、精彩的画面, 并命名。

  6 .展示学生优秀作品,欣赏评价

  (三)课后提升 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试着创作六格画或者八格画。

美术教案 篇6

  小班美术撕贴画《小鸡》

  活动目标:

  1.学习将纸撕成圆形,将两个圆连接,并添画小鸡的眼睛、嘴巴、爪子。

  2.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范画一幅。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彩纸2张。

  2.与幼儿人数相等的背景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谜语《小鸡》引题。

  圆脑袋、尖嘴巴、会捉虫、会吃米、唱起歌来叽叽叽。

  二、讨论演示小鸡的简单动态。

  1.出示谜底:我们来看看,这到底是什么?(出示范画)

  2.提问:请小朋友来想想看小鸡会干什么呢?

  3.教师出示范画,并讲述:鸡妈妈孵了许多鸡宝宝,今天天气不错,鸡妈妈带着鸡宝宝到草地上玩耍,有的鸡宝宝低着头在找虫子;有的`鸡宝宝看见同伴找到了食物,飞快地跑了过来;有的鸡宝宝抬头再看天上的白云呢。

  4.教师示范制作小鸡的步骤。

  三、幼儿进行撕贴制作。

  1.尽量撕得圆一点,身体和头部要紧紧连在一起。

  2.添画小鸡的眼睛、嘴巴和爪子。(尖尖的嘴巴,圆圆的眼睛,添画小鸡的嘴巴和眼睛,画两条腿是请直线来帮忙,画出两只脚和分开的爪子。)

  3.幼儿撕贴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将两个圆连接在一起,贴出小鸡的各种不同的动态。

  四、欣赏作品,幼儿说画。

  将幼儿作品张贴出来,让幼儿说说自己制作的小鸡在干什么。

美术教案 篇7

  总课时

  第 06 课时

  年 月 日

  课 题

  第3课 画“说”空间

  共 3 课时 第 2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理解绘画在平面上塑造形体空间,以及引发丰富联想的本质特征。

  方法与过程目标:能够,出表现空间感的両,运用空间元素表现不同的视觉效果。

  情感与态度目标:大胆尝试运用错视原理进行空间创意。

  教学

  重难 点

  物体的体积感以及画面的空间感。

  处理画面的空间感觉

  教法学法

  欣赏、分析、归纳、表现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导入课题

  体积本身具有空间感。多媒体展示。

  二、讲授

  1、形成体积的方法:运用面的转折、阴影、纹理能够表现体积感。

  2、利用阴影或纹理可以使平面图形凸起和凹进,形成体积。

  3、体积之间形成位置、距离、重叠等关系,构成了深度空间。层叠遮挡、明暗变化、透视变化是远近变化的'重要规律,是绘画中表现物体的纵深感和体积感的常用手法。

  三、练习:

  尝试将一个平面图形改画为立体造型。

  提示:

  1、太空失重环境确定了悬浮物体的表现。

  2、表现素材:星球、空间站、航天器等。

  3、提供参考图片或视频,启发学生在科幻美术或电影中找到灵感。

  4、参照《色彩构成A》和《桥》等作品,置换其中造型,创作表现空间关系的绘画。

  四、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欣赏、观察、感受。

  1、学生观察、听讲、领会。

  2、学生听讲、领会。

  3、学生尝试各种不同的情况、观察、听讲、体会。

  学生尝试练习。

  修改、补充、完善自己的画面。

美术教案 篇8

  一、教学案例

  教学背景:广东有一种树,叫木棉树,每年的三四月份结果、开花,其花称木棉花。《有趣的木棉花》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很多校园都有栽培。《有趣的木棉花》这种树树身高大,平时总时默默无闻地“守卫”着校园,只有到了每年的三月底、四月初,木棉树才真正显示其“英雄”的本色(为广州市花)。那红彤彤的花朵,为校园景观增添了亮丽的色彩,深得校园师生的喜爱。每逢这个时候,校园里的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一有时间就会争着去拣刚从树上掉下来的木棉花。该美术教师就抓住这一时机,把它设计成小学四年级的美术活动课,以绘画写生为切人点,整合自然课知识,尝试用探究性学习方式融人课堂教学之中。

  基本过程:课前教师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收集木棉花,并带到美术课堂备用。在上课后,教师先让学生之间交流收集木棉花的过程,然后指导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对木棉花进行观察、写生。此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木棉花的形状、色彩以及木棉花之间进行比较。在这一过程中,每小组学生都很认真、很投入,其中有一小组发现了使教师和其他学生都吃惊的问题:木棉花的花办重叠方向,存在明显不同。有些花朵的重叠方向是顺时针的,有的则逆时针。这一发现引起了全班学生的一时轰动。当学生问教师时(其实该教师也不知道),教师灵机一动说:“这就是老师要你们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出未被发现的问题。”同时在黑板上写出已准备的六个问题,供其它几组去选择和研究。并指导各小组选出正、副小组长,负责自己小组所选择的研究问题,在课后进行调查,收集,纪录。在下一节美术课中进行讨论、汇报和发言。此时此刻,全班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都沉浸在热烈的探讨情景之中。

  讨论的问题:在上第二节美术课时,四个小组都有了一定的准备。教师引导各组把课前收集、调查的资料,在小组中进行最后讨论,小组长记录好讨论的结果,并代表小组作汇报发言。有几位小组长悄悄地告诉该教师,她们小组拍了木棉花的照片;有的是写生作品,能不能使用投影仪,该教师很高兴地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并成了他们的帮手。下面是几个小组自己收集、讨论、上台发言的部分内容:

  “我是第三小组代表,我们小组选择了《用画画的什么材料,表现木棉花的色彩最好》的研究题目。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们的研究过程。”

  “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木棉花的花办,刚刚从树上掉下来的时候,颜色非常鲜艳,很红很红的,圆形果托又是鲜绿色的,红色和绿色形成了一组对比。 (把照片放在投影仪上,让同学们观看。)。”

  “根据资料记载,木棉树是先开花后生叶。但是我们对这一条资料有怀疑,因为根据我们的仔细观察,木棉树是在春天3月份开花的,在开花前是先有了绿色的叶子,后来绿叶开始变黄,木棉开花时没有了叶子,等木棉花全部掉完了,木棉树才开始长出了新的叶子。所以我们觉得有怀疑……”。

  “以上是我们小组研究的成果,谢谢大家!”

  “我是第一小组,我来介绍一下我们组写生木棉花的情况。”

  “我们写生木棉花,主要用线条画出木棉花的花办形状,在写生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就是木棉花的五片花办的重叠方向,有的是向右转的,有的是向左转的(投影仪出示木棉花照片和学生作品)。”

  “我们小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同学说,是受太阳光不同的原因;有的同学说,是木棉花在小时候被不同方向吹来的.风向造成的原因;有的甚至说,一个是公的,一个是母的,我们去请教了自然课的老师,自然课的老师说也不清楚,我们又上网去查找,但网上也没有这方面的介绍,不知道哪位同学、老师是否有这个问题的资料?请介绍给我们……”

  此时,很多学生的思维和情绪被这个问题给激活了,纷纷举起自己的手,发表各自的观点。其中有一位男学生站起来大声地说:“我看过一本书,书上说植物的枝蔓茎干,会出现左右旋转生长的现象,是因为地球旋转的引力和磁力共同引起的”。另一位女学生则自己站起来直接回答:“我认为这是木棉树遗传基因的问题吧!当前大家都在说什么人类基因,我想植物也应该有自己的遗传基因吧!”令在场的所有教师都很惊讶,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二、案例的几点启示

  1.体现教学者的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的优劣。探究性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突破了以往一般意义上的美术教学课,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引领到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这一案例的展示,正体现出这样一种教学思想:教学不以灌输知识为重,而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着眼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到解决问题,运用综合知识进行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它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美术课程标准的精神所倡导的,是新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因而,对当前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更具有现实的操作性,值得启示和借鉴。

  2.体现教学者的教学方法

  教育思想决定着教学的方法,而教学方法只有适应先进的教学思想的要求,才能体现科学性。这一课例的创设,正是抓住了学生现实生活中一个典型,通过这一典型,引领学生从美术学习角度,运用综合知识(自然、语文等学科)自主发现、探究问题,无疑为体现教学者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找到了科学依据。同时,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在有利于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增强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对教学情景的创设,对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更能反映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因此,让教师充分发挥教学空间进行大胆设想、尝试、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3.体现学生的学习方式

  有了先进的教学思想、灵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奠定了扎实的学习氛围和基础。可以这么说,教学效果归根到底是要落实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上得到充分体现。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更具有现实意义。

  这一案例的创设和设计,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作出了重大的突破。首先,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在教师教学思想的引领下,逐渐得到养成和实现的。在传统的美术学习方式中,过分地突出和强调知识的接受与技能的掌握,冷落和忽视了发现与探究,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的学习美术知识完全控制在“你说我听,你示范、我模仿”的被动接受过程。其次,体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把学习过程之中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这一案例的展示,更多地强调了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成为本案例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亮点,更有利于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借鉴。

  4、体现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是体现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具体化。传统的教学形式完全是教师讲、学生听,被动地接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完全的冷落: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实践,不被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情景完全听命于“标准化答案”和有限的书本知识的狭窄范围之中,极大地压抑了小学生好动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创新意识。而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灵活地把全班分为多个小组的小群体进行学习,学习形式上更具有灵活性和注重个性的发展。他们在课外收集、调查所需资料;自己把作品用相机拍成照片;课堂中进行自己讨论、发言、辩论、作记录;并选派小组代表上台发言等。在发言中既有发言稿,又有小组成员的作品展示。在一定意义上说,这节课的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充满了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实现了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相互适应和完美统一。这为我们美术教学中的其它活动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

  5、体现教学评价的综合性

  教学评价的综合性,是体现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的综合体系,是教学者教学思想的延续和检测。传统的美术教育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美术课的作业,而对于学生是如何完成这张作业,并不是很关心。对学生学习的教学评价完全是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单一的美术作业好坏的肯定与否来实现的。因而,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创造空间和创新意识。而这一案例的创设,展示出教学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评价,才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学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与此同时,在关注过程中,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美术教案美术中班教案01-07

大班美术教案大班美术教案02-17

美术教案-美术:螃蟹09-29

精品美术教案美术作品教案08-23

美术教案12-16

美术教案12-14

美术教案01-26

美术的教案01-04

经典美术教案03-05

《美术》教案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