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案

时间:2021-09-18 15:12:21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案

  绪论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案

  1、 教材分析:

  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 建筑史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学习目的。

  (2) 建筑史(本教材)的主要内容。

  (3) 建筑史的大系统与人类社会生态大系统的关系。

  (4) 不同时期的主导建筑风格。

  (5) 建筑材料、结构、技术的变化。(成熟的建筑风格的特征)

  (6) 主流建筑文化和非主流建筑文化。

  (7) 建筑强势和建筑弱势。

  (8) 教材的局限性。

  2、教学目标:

  明确本课程的定位和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总体把握学习节奏。

  3、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按自己喜好收集一些外建史的资料,对外建史有初步的认识,大致了解可能会学习到的内容。

  4、教学进程:

  教学过程中做到边板书边讲解,做到语言简练、不失幽默、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1) 简单的自我介绍。

  (2) 两本教材的介绍,含考试涵盖的范围。(共5分钟)

  提问:大家认为外建史可能是学习什么? 或者说你们想在外建史这门课学习到什么?

  (3) 建筑史的研究对象:建筑的发展过程是人们创造建筑的过程。

  它的主要任务:是讲述和阐释各时期建筑的产生、变化和衰亡。虽然要以历史上的建筑物为构成要素,但主要着眼于它们的历史意义,并不着重介绍和分析它们的创作经验。

  学习建筑史的目的:提高学习者的文化修养,认识建筑的本质和它的系统结构,它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主要社会功能和它的演变规律,以利于进行有效的创造性探索,使建筑设计成为真正的建筑创作。认识建筑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运动变化和它的机制,为思维开拓广阔的空间和时间领域。

  (4) 外建史(本教材)的内容:除了中国以外各国建筑的.历史,包括已经消失了的国家和民族。但由于一本教材内容是很局限的,篇幅很小,加上我们学时很少,很难展开外国建筑史的详细介绍,很难反映外国建筑历史的丰富性。为避免过分简略,本课程选择一些国家、一些时期作为重点,保证必要的深入程度而压缩其他。但是,即使是重点讲解的内容,仍然是相当简略的。

  欧洲建筑史在这本书中所占的篇幅最大。这是因为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它历史悠久,经历的阶段最多,每个阶段都发展得很充分,阶段鲜明,因此它的建筑的历史内容丰富多彩,有特使的意义。欧洲建筑的每个阶段都有它占主导地位的建筑类型、相应的建筑形制风格,它们的形成、变化的脉络清晰可见;欧洲建筑在它的各个历史阶段中,类型最多,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公共建筑很发达,它的各种类型的建筑形制的目的性、艺术手法的层出不穷、风格的成熟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欧洲不但产生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建筑物,也产生了不少建筑著作,理论和思想很活跃;在欧洲孕育了现代派建筑,发动了建筑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对全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使欧洲建筑的发展过程清晰的呈现,不得不删削枝蔓,突出主要脉络,以意大利和法国为重点而简化其他国家。在亚洲,讲得比较详细的则为日本建筑,近现代建筑史则以欧美为主。

  这样处理虽然是必须的,但难免把复杂而丰富的历史简单化了,需要同学们理解这种简单化,并且认识到,没有一本著作能全面的展现历史,要了解历史,则需要同学们长期阅读积累,全方位了解。

  (5) 建筑的大系统与社会生态的大系统相对应,建筑时人类社会生活必要的物质条件,是社会生活的人为物质环境,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离不开建筑。

  建筑固然有它自己内部发展的极致,但更重要的是,它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基本保持同步发展。每当社会发生变化:如生产方式、国家形态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建筑也一定会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这种变化,首先是哪个层次上的哪些类型的建筑受到了特别的重视,发达起来,占了主导地位。以欧洲为例,古希腊盛期为城邦保护神的建筑群,古罗马时期为纯消费性的大型公共建筑,中世纪为宗教建筑,文艺复兴时期为贵族府邸,反宗教改革时期为天主教教堂,民族国家形成以后的中央集权制时代为宫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为银行、交易所,19世纪为各国的政府大厦和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所需要的各种公共建筑等等。这些建筑形势都是应当时的需求所产生,满足当时条件下的功能要求的新的建筑形制。它们形成了各自鲜明的时代风格。此外还有建筑借以存在的材料和技术的演变所引起的形制和风格的演变以及建筑创作经验的进步等等。

  (6) 建筑风格主导地位的形成:某些类型的建筑在某个时代占了主导地位,反映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阶层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反映当时的经济形态、政权形态、社会形态和相应的意识形态。这些建筑类型的功能形制虽然也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反映社会的变化,不过它们所受的实际约束很多,反应不能很敏锐,比如,当罗马帝国晚期基督教的重要性渐渐上升的时候,它们所用的形制还是旧时的供公民集会用的巴西里卡。后来才慢慢由巴西里卡演化出中世纪的拉丁十字式教堂来。建筑的时代风格的成熟,往往更加滞后。在欧洲,只有到了文艺复兴后,建筑师的创造意识高扬,才加速了风格的演进。

  (7) 建筑材料、结构与技术:建筑风格总是附丽于建筑的可见形象的,因此它不可避免地要适应建筑材料、结构和建筑技术条件,要适应建筑的功能和环境,这些事它存在的前提。作为一种实际的存在,建筑风格是许多因素综合的结果。古希腊的建筑风格不但以庙宇为代表,而且只能产生于质地细腻的白大理石的梁柱结构上,产生于铁质工具普遍运用的时代;古罗马的建筑风格不但以大型公共建筑为代表,而且只能产生于天然火山灰水泥的混凝土拱券结构上;中亚的建筑风格则鲜明地反映着土坯拱券建筑的特点;日本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都与木质梁架结构密不可分。建筑的风格变换虽然有滞后的现象,或迟或早总会发生变化,直至与材料和结构的特性相合。

  古罗马的混凝土拱券技术就剧烈地改变了从古希腊传承下来的建筑形制和风格,也改变了城市的选址、规模与布局。所以,不能脱离材料和结构技术的特点去认识任何一种建筑的民族风格或时代风格。

  一个城市的建筑风格,必定具有独特定、稳定性和一贯性。一贯性是指从建筑群到建筑个体的体形、布局、立面、局部、细节等都贯彻这个特点,构思完整统一;稳定性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特点不变,并且产生一批代表作品。这些都需要影响建筑的一些主要因素基本处于和谐状态,包括社会的、历史的、思想的、文化的、功能的、技术的、环境的因素等等。没有这些基本的稳定状态,风格就不会有一贯性和稳定性。所以,不顾客观条件而主观地制造风格,或者抄袭过去的风格,最后终会失败。

  (8) 一个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建筑类型和相应的形制、风格,反映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阶层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属于主流文化。此外,也必定有非主流的建筑文化层次,例如,市民的住宅、店铺和农民的小屋,它们分别各有自己的文化内涵。通常所谓的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其实就是不同社会阶层的文化,在建筑中也不例外。主流文化由于敏捷地反映着社会的各种变动和生产力的进步,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因而成了建筑历史的主要内容。非主流建筑队社会变动和生产力进步的反映通常不会很灵敏。但是主流建筑文化和非主流建筑文化不是彼此隔绝的,相反,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们毕竟是一个民族在一个时期内统一的建筑文化中的不同层次,属于同一个建筑体系。不过主流建筑文化一般比较强势,非主流建筑文化则比较弱势。

  (9) 建筑风格并不一定存在继承关系。

  (10) 宗教曾经对建筑起过特别重大的作用。宗教力量能把相距数千公里、政治体制并不相同的国家和地区,纳入到一个建筑文化圈内。

  主要的文明国家和地区大致分属几个宗教势力范围,一个是欧洲的基督教世界,一个是北非、中亚、西亚、印度和西班牙的世界,一个是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的印度教---婆罗门教的世界。

  9、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系统介绍知识点的基础上采用的多种对比手法,使学生对建筑师的建筑风格有深刻认识,对比同一个建筑师不同时期的作品、对比同一时期不同建筑师的作品、对比不同时期建筑风格的差异。学生反响强烈,引起很多学生的思考。提问部分学生反应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但是如何将课堂上学习到的建筑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作品设计中依旧是难点,需要老师帮助学生一起反复推敲,教师适时的启发学生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案】相关文章:

论城市规划中建筑设计12-29

城市规划建筑毕业生的自我鉴定01-01

「城市规划师经验」建筑师的修养与建筑实践 -电脑资料01-01

建筑设计学院实习日记01-01

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研究论文10-10

建筑专业大学生城市规划参观实习报告10-01

城市规划就业前景城市规划就业前景01-13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论文10-10

浅谈城市规划设计的生态城市规划论文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