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时间:2022-09-17 14:17:10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通用11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加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通用11篇)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篇1

  教学内容:p23~24,练习三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实践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小黑板、数字卡片、每个学生准备三个圆纸片和2个三角形,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倒数到1。

  2、看图填数字:

  3、出示数字卡片,读数(开火车读、个人读、小组读等形式)。

  4、按顺序填数: 1()3()5。

  5、抢答:看卡片说数,复习数的组成。

  二、新授:

  1、教师在黑板上先贴1张圆纸片,然后再贴2张圆纸片,指名上来在图下写数字,合起来是几? (同样请小朋友上来也可以)

  2、从图象抽象出数字,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表示,板书+

  3、引导学生说出1+2是多少,用数字表示是多少?边说边写1+2=3

  4、我们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板书课题:加法)

  5、读一读加法算式(可跟教师读、小组内互相检查读、指名读等)可边读边做手势。

  6、教师引导学生,这幅图还可以怎么列式?让学生看图说一句话,并列式。

  7、再举个例子,学生自学。

  8、小组内学习,动手摆摆,边说边做手势,全组一起说等于几,并把式子写下来(要求每人都摆一次:1+2,2+1,1+3,3+1)

  9、我当小老师:举个例子,给大家出加法算式题。

  三、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认识了什么新朋友?

  四、练习:

  1、P23做一做,学生边动手摆边说式子和得数。

  2、教师指导做P24做一做第1、2题。

  教学反思: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3、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5、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能养成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激励每个学生说出自己计算4+1=5的过程。

  教学难点:使学生会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

  设计意图:

  1、 注重培养学生看懂图意,会用语言表达清楚图意。

  2、 引导学生算法多样化,但要找到自己最简单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从美丽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内景再到陆续飞落草地吃食的小鸟并对四只小鸟加以特写。同时还伴随着清脆的鸟叫声。

  教师问:老师想知道有几只小鸟,谁愿意帮我?你是怎么知道的?(个别、集体数一数)

  课件继续演示:又飞来一只小鸟(学生观察)

  问:看到这些,你能提些什么问题?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画面提出问题,教师给予鼓励,然后在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中抽出与本课教学内容相符合的的问题:“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接着让学生思考:求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可以怎样列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小鸟图的下面显示:4+1= )

  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小组合作,探索多种算法

  问:4+1等于几?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请把你的方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是怎么算的。教师巡视,注意倾听学生的不同想法)

  2、全班交流算法。

  学生有看图得出的,有数数得出的,有扳手指得出的,还有是用学过的数的组成来算的。

  (对得出不同算法的小朋友给予鼓励,并显示得数5)

  师:刚才有一位小朋友是用我们学过的4和1可以组成5,5可以分成4和1这个办法来计算的,这个办法很好,你也能用这种方法也来试着算一算吗?(引导学生想数的组成知识,使依赖直观图进行计算的学生逐步脱离直观,过渡到应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进行计算。)

  三、分层练习,辨析理解

  1、“做一做”第1题

  (1)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再请小朋友在全班交流。

  (2)学生汇报算式;3+2=5,2+3=5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观察上面的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使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2、“做一做”第2题

  要求学生边摆边列算式。

  四、联系生活,丰富联想,巩固深化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五、全课小结

  课后反思

  对本节课比较满意的地方:(教学设计、重难点、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

  加法对现在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也许已经不是初步认识的,因为大多数学生都上过学前班或幼儿园大班,特别是有的幼儿园为了讨家长的欢心都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他们已经把计算训练得很快了。但是我个人认为这其中有些是机械化的,学生不太理解到底什么是加法,什么又是减法,有些学生还很天真地说:“我在幼儿园的时候已经学过加减法了,老师说多了就加,少了就减。”有些会说:“怎么一年级和幼儿园教一样的东西?”他们进入学校学数学的最初兴趣就这样被破坏了,非常可惜!

  作为一个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节课是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既是学生学习加法运算的开始,也是应用题的启蒙。上这节《加法的初步认识》,我想了很多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加法含义。

  本节课的开始,我创设了“小鸟从美丽的大森林飞到草原上,落到草地上吃草”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数一数有几只小鸟,课件演示又飞来一只小鸟,让学生说说看到这些你想到了,让学生自己提问,老师删选学生的问题,保留“一共有几只小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感知“合起来”就“加起来”的意思,对加法有了感性认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

  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进一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接着我把学生引入“气球图”,看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然后指名说一说,让学生带这任务去观察,既培养的学生的观察兴趣,满足了他们表现的欲望,又增进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是新课标中特别强调的。加法的初步认识对现在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很简单,我也不担心他们掌握不了这一内容,所以在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说出生活中能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我作为一个倾听者,将他们零散的知道串连起来,用规范的语言深化他们对加法的认知,使他们加深了对加法的意义的理解,又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为今后学习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新课标需要新理念来支持,作为新课标的实践者,我们在积极实践的同时,又要不断地去探索,只有这样才能贯彻好新课标精神,落实好素质教育。

  这节课明显的缺陷:(并分析原因)

  改进的措施: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篇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例题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观察现实情境图,口述题意,列出算式。

  教具准备:课件,四个圆片

  学具准备:算式卡片,每名学生准备5个圆片或5根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

  先请3个男同学上前,提问:老师请了几个小朋友上来?(3个)

  再请1个女同学上前,提问:老师又请了几个小朋友上来?(1个)

  把前面的小朋友合起来一共有几个?(一共有4个)

  师:谁能把刚才的过程用一句话完整的描述一下呢?

  (根据学生发言,相互补充)

  教师规范学生语言:先上来3个男同学,又上来1个女同学,合起来一共是4个同学。(让学生反复说。)

  师:你能把刚才描述的过程配上手势再描述一下吗?

  揭示课题:在数学里面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有一种运算方法叫加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法。(板书:加法)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找学生上前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通过教师的动作,形象直观地体现合并的含义。】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题气球图(第一张幻灯片出示第一张图3个红气球与1个蓝气球分离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小丑手上的气球有什么变化,播放第二张图3个红气球与1个蓝气球合起来的图片。)

  提问: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把小丑手上气球变化的过程说清楚?

  (学生描述的过程中,师用手势配合着演示。)

  2、摆一摆

  师:用手里面的学具代替图上的气球摆一摆,边摆边说,你会吗?

  请学生到黑板上用老师的学具展示交流摆的过程。(先找同学说,再让其他人摆,降低难度)

  3、画一画

  师:刚刚我们用小棒表示了气球,如果请你用画圆点来表示小棒,你会不会?刚刚摆学具和观察气球图的时候我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动作(合起来),想一想你画怎样的圆圈图,能让别人看出来你的两部分是合起来的呢?(根据学生的画法,利用刚刚学生在黑板上摆的教具揭示好的画法。)

  4、学习加法含义

  师:刚刚我们用手势动作可以表示合起来,用圆圈也可以表示合起来的意思,那么在数学里面有一个专门的符号表示合起来,谁知道是什么?(加号)举起你的右手和老师一起写加号,先写横再写竖,读作加号。

  师:像刚才三个小朋友和一个小朋友合起来,三个气球和一个气球合起来,三根小棒和一根小棒合起来都可以用加法算式3 1=4来表示。师:大家会读算式吗?(如果会读,让学生试着读一读:3加1等于4。)

  师:3表示什么意思?( 3个学生,3个气球,3个气球)

  师:1表示什么意思?( 1个学生,1个气球,1个气球)

  师:“ ” 表示什么意思?( 合并)

  师:“=” 表示什么意思?( 一共)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使学生深刻理解合并的意思,为理解加法的含义奠定基础。】

  5、结合点子图再说算式意义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刚刚认识了数学王国里的一道加法算式3 1=4,那么在数学王国里,还有很多很多的加法算式,大家想认识他们吗?用你的姿势告诉老师。

  1、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完成做一做

  针对第3幅图,讲解箭头的表示的意思,根据箭头的方向可知左边是第一幅图,右边是第二幅图。

  师:1 2表示什么意思?

  可以表示:1名女同学和2名男同学在折纸,合起来是3名同学。也可以表示:同学们折了1只蓝纸鹤和2只黄纸鹤,合起来是3只纸鹤。

  2、听故事,找算式

  师:刚才大家都说的额非常好,表现的非常积极,接下来老师给大家讲几个小故事。

  有一天,老师去广场上玩,发现广场上面有3只鸽子在吃食,过了一会又飞来了一只,现在广场上面有4只鸽子了,老师的故事里藏着一道算式,这道算式就在你们的卡片当中,请你把那张卡片拿出来,高高的举起来。非常好,大家拿的都是3 1=4,卡片轻轻的放下来。为什么你选择的是3 1=4?(可以换一道算式)

  夏天到了,池塘里满是荷叶,有两只青蛙跳在了荷叶上面在唱歌呢,过了一会,池塘里又蹦来两只青蛙和他们一起唱歌,现在荷叶上一共有四只青蛙。你准备选择哪一张卡片呢?举起来,一起读出来,轻轻的收回去。聪明的同学告诉我,为什么你选择2 2=4?

  3、自由发言2 3=5可以表示什么?

  师: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把几部分合在一起的事,老师这里有一道算式2 3=5,它可能表示的是哪件事呢?

  【设计意图:学生在大量的语言表述的基础上由直观图抽象出数学算式,并让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来描述2 3=5的意思,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维的习惯,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师:在生活中,你还遇到过把两部分合并起来的事吗?请你根据事情列出算式和你的同桌或爸爸妈妈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事例,从而让学生充分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教学重难点: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学活动

  一、复习旧知

  按规律填数: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动画演示:

  2、问:老师想知道有几只小鸟,谁愿意帮我?你是怎么知道的?

  3、继续演示:又飞来一只小鸟(学生观察)

  问:这时你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些什么?

  4、“一共有几只小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小组合作,

  2、探索多种算法

  2、全班交流算法。

  四、学习加法算式

  (1)由原来的4只鸟,又飞来1只鸟,的数量抽象出数字4和1。(2)教师说明:把4和1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5。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4和1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

  (5)读加法算式。4+1=5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6)启发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加法表示的事例。

  五、分别学习4、3、2的加法算式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用加法算式表示

  六、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8、7加几(教材第90~91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8、7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8、7加几的算理。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8、7加几的加法。

  教学具准备

  学生:学具小棒20根

  教学环节

  一、游戏导人,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玩一玩,好不好?师: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地说:小朋友,我问你,9和几凑满十?

  学生:老师,告诉你,9和1凑满十……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小号图。

  (1)提问:这是一幅小号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式?

  (2)提问:8+7等于几?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在小组里说一说。

  (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

  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学生在交流第②、③种方法时电脑动画演示小号移动的过程。

  2、教学小棒图。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办法计算8+7=15,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样想的?

  小青椒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的,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是怎样想的?指名说一说。

  动画演示,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点不一样,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又是怎样想的?指名交流。

  (3)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

  3、(1)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

  请小朋友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计算。学生完成后交流。

  (2)(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下面我们来做个"圈十"游戏。先圈出10个,再计算。

  (3)教学"想一想"。提问:不看图、不摆小棒,你们会这样想吗?请你在书上填一填。

  提问:计算8+9还可以想哪些有联系的算式?"

  谁来说一说。学生可能想到:

  ①因为9+8=17,所以8+9=17。

  ②因为9+9=18,所以8+9=17。

  ③因为8+10=18,所以8+9=17。

  ④因为17-9=8,所以8+9=17。

  (4)小结:我们计算8+9的时候可以想以前学过的算式,这个办法真不错。(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你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吗?

  学生口答。

  三、寻找规律,巩固新知

  1、电脑出示"8加几"的题目,学生口答。

  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把加上的数分成2和几,就知道得数是十几。

  小结:发现了这个规律,就会算得又对又快。

  2、电脑出示"7加儿"的题目。

  提问:那么7加几有这样的规律吗?谁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目的得数?

  3、组织口算比赛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势。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提问:光会计算还不够,我们还得学会开动脑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看,面包房里有3袋面包,第一袋装了9个,第二袋装了8个,第三袋装了6个。幼儿园王阿姨要为班上15个小朋友准备点心,你觉得买哪两盒比较合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四、全课小结

  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只要肯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种。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篇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位算。

  2、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复习检查(全班做,请学生板演)

  36 42 87

  +72 +88 +49

  结合扮演情况进行评议。

  二、新课

  1、谈话: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连续进位的加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部分内容。我们再来看“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

  用图表或屏幕出示该表,框出下面部分。

  爬行类

  376

  两栖类

  284

  提问:谁能就这两个数据提出一个加法计算的问题?

  ——爬行类和两栖类的已知种类一共有多少种?

  列式算式:376+284

  2、教师:在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过估算,现在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376+284的和大约是多少?

  分小组讨论并在全班汇报

  师:同学们看看教材第18页的男孩子和他的估算方法。

  归纳:在进行三位数的加法估算时,一般可以把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再用口算的方法估计和的范围。这种方法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3、师:请同学们用竖式算一下

  学生独立计算(同时教师板书)

  归纳:在加法中,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4、反馈练习。第18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练习五第1、2题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篇7

  目标:

  1、能通过操作“加法、减法板”学习20以内的加法运算。

  2、能积极参加数学计算活动,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加法、减法板”20以内加法算式题卡(10加几)青蛙头饰9个,身上写着答案是11—19的加法算式的蝌蚪宝宝图片若干,数字卡片11—19.

  2、学具准备:“加法、减法板”20以内加法算式题卡

  3、操作卷第6册第27—28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走线,线上游戏,碰球游戏,如教师出示数字卡“6”说“嗨嗨。我的1球碰几球”幼儿回答“嗨嗨、我的1球碰5球”游戏可变换数字反复进行

  2、集体活动

  ①复习10以内的加法 教师出示答案在10以内的加法算式,请幼儿口算得出结果。

  ②学习20以内的加法

  创设情境:神奇工具显身手,刚才我们做的是比较简单的加法,稍微复杂一些的加法怎么做呢?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工具,它的作用很神奇哦。

  教师出示教具“加法、减法板”介绍“加法、减法板”的各个部件:加法减法底板,红、蓝定规等。教师将“加法、减法板”的各个部件逐一顶出,按顺序摆放好。

  继续创设情景,可是,怎么用它来做加法呢?看,神奇的工具开口说话了,我叫加法,减法板,学习加法离不开,白色底板一长条,红蓝定规放置好,前面加数取蓝条,后面加数取红条,摆放一起看的数,做出加法快又好。我们来按它说的方法试试看。

  教师从提卡中取出一个10加几的加法算式,如“10+2=”教师先示范读出算式,然后从蓝色定规中取出10放在加法、减法板的空格中,再取出红色定规2放在定规10的后面,看看合起来是多少,即10+2=12

  ③幼儿操作学具练习20以内10加几的加法

  3、分组活动

  教师:用“加法、减法板”做加法,是不是很简单呢?每个小朋友都来操作体验下吧。

  第一组:操作学具“加法、减法板”做10以内或10加几的简单加法练习。

  第二组:操作侧

  4、游戏活动

  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能够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

  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加深对数感的培养。

  让学生经历系统整理数学知识的过程,形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通过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

  学生经历整理加法算式发现其排列规律的过程,能感受到加法算式排列的有序性和不同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并能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来做“找朋友”游戏。

  游戏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可采用以下几种游戏:

  1、猜数,师左手拿几个苹果,右手和左手合起来是(6、7、8或9)个,知道右手是几个吗?

  2、一生出3个手指头,另一个出一个数能和他组成6(7、8或9)

  3、拍巴掌,学小猫叫等游戏组成6、7、8或9。

  这样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游戏中得到了乐趣又巩固了6、7、8、和9的组成。你能写出不同的数的组成吗?(教师随机说出容易出错的数的组成让学生写出)

  如:[设计意图]

  把枯燥的教学内容融入游戏和日常生活之中,使数学知识变为鲜活的富有生命的小精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进一步认识数学知识。

  二、探究体验

  师:请小朋友们回忆一下,这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什么?今天咱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哪个同学学得好!

  (一)基数和序数的复习

  1、猜一猜:投影出示P78第1题的主题图。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师:(依次出示三个孩子的对话内容)他们都说了些什么?你能不能根据他们谈话的内容,猜一猜小男孩住几层?小女孩呢?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说说x层和第x层的区别吗?

  2、联系生活,说一说你的家住在哪条街?几号楼?几单元?几层?[预设]家住在哪条街?几号楼?几单元?几层?不符合农村孩子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那些地方有我们学的数字。师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板书学生说的数(1——10)。

  (二)自行探究,找出规律

  1、引导一:小朋友们看,黑板上的信都是10以内的加法算式,这些算式这样排列,你们有什么感觉?

  引导二:怎么排列比较好?

  2、整理加法表

  师:请每个同学想一想,你准备按什么顺序排列这些加法算式。(可在此节课之前引导学生对1—5的加减法进行整理。

  目的是让学生对5以内的加减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更重 要的是让学生提前经历整理知识的过程,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

  3、研究加法表。

  师:这是老师整理出的加法表,仔细观察,竖看、横看、斜看,你发现了什么?和你的同位说一说。

  师:根据算式的特点和规律,你想想用什么方法能很快的记住它?

  4、计算。顺着表上某一行算式的顺序,让学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得数。

  教师任意指定一些算式让学生很快说得数。

  (三)小组合作,实践操作

  1.出示减法表

  师:表中写出了一些减法算式,还有一些减法算式没有写出来,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表,看它是怎么排列的,然后按这个顺序把其它的减法算式写出来。

  请小组长负责,组织好本组的同学填写算式。可以采取一人填一道,开火车填的方式。

  教师巡视指导。

  2、研究减法表。

  师:请大家根据刚才填算式的过程,看看表里的减法算式是怎样排列的。

  3、计算:顺着表上某一行算式的顺序,让学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得数。

  教师任意指定一些算式让学生很快说得数。说一道加法,让学生很快说出相应的两个减法算式和得数。

  (四)看图列式

  教师:看图你能列出几个算式?(引导学生选择画面,列算式。)

  [设计意图]

  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减法表的复习中让学生先观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寻找问题答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同时,重视掌握基础知识,落实教学目标。继承了过去在教学实践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

  三、方法应用

  1、基础练习:

  2、看图列式:

  3、拓展题:

  [设计意图]

  采用多种练习形式,使不同层面的学生达到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目标。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这节课,你的表现如何?你认为我们班,谁的表现最好,好在哪里?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万以内加法的算理和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万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认真细心进行计算,并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能熟练计算万以内数的加法。

  2.能准确地进行万以内数的加法的验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43+25=530+290=35+49=450+280=

  540+360=380+430=74+9=46+24=

  2.夺红旗。

  365+825=627+231=455+126=

  3.找朋友:把和相等的算式连起来。

  275+769424+576768+657

  523+902125+875356+688

  4.完成练习八第3题。

  学生独立连线,集体订正。

  5.完成练习八第4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指名说一说它的计算方法。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如果要验算,你认为用什么方法?

  二、指导练习

  1.完成练习八第6题。

  引导学生先将个位上的数凑整,然后估一估,再用铅笔和直尺连一连。要求将和是1000的两个数连起来,这样的“凑整”练习,既能巩固所学的笔算知识,又能为以后学习简便运算打下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

  2.完成练习八第7题。

  先在草稿纸上算出得数,再用铅笔和直尺连一连,此题包含了万以内加法的各种情况,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计算技能。

  3.完成练习八第8题。

  这是一道开放题,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呈现的四件商品的价格,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包括减法题,可以先独立完成第1小题,然后依照第1小题完成后两小题。

  4.完成练习八第9题。

  这道题的信息比较丰富,数据较多,需要学生看懂题意,根据问题选择有效的信息进行判断,小组讨论可以怎么走,哪条路近,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

  三、拓展练习

  思考:练习八第10题。

  只用数字8组成五个数,填入方框,使等式成立。

  首先要知道,既然是五个数,且相加等于1000,就意味着五个数中,最大只能是888,如果其余四个都填8,那么五个数相加得920,还差80,所以只要把其中一个8变成88即可。

  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尝试填空。再全班交流并订正。

  正确答案是:888+88+8+8+8=1000。

  四、课堂总结

  笔算万以内数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教后思考: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篇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1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练习八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和不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联系生活情景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掌握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具准备】

  实际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星星儿童用品商场开业了,里边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了不少家长和孩子们。你们想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吗?

  播放儿童商场录像,依次出现服装、文具、玩具等儿童用品。最后随着各种物品出现一张价目表:滑板车220元/辆,儿童录音机260元/部,自行车433元/辆,照相机418元/部。

  教师:你从这张价目表上知道了哪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屏幕上依次出现这些问题)

  教师:同学们刚才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解决这两个问题:买1辆滑板车和1部录音机共要多少元?买1辆自行车和1部照相机共要多少元?(屏幕上只留下这两个问题)

  教师:(指着第1个问题)要解决这两个问题,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

  教师:算式怎么列?(220+260=)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位数的加法。(板书课题)

  二、利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学生独立尝试计算。

  教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它的结果吗?算完之后,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

  (2)集体汇报,交流方法。(学生说,老师板书)

  教师:小朋友真了不起,不仅用多种口算方法算出了这道题的得数,而且还请了竖式来帮忙,以后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这样的题目。

  2教学例2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计算,知道了买1辆滑板车和1部录音机共要480元,要求买1辆自行车和一部照相机一共要多少元怎样列式?(433+418)

  (1)估算。

  请大家估一估,买1辆自行车和1部照相机大约一共要多少元?

  教师:大家估算得很好,我们只要把两个加数或者其中一个加数看作和它们最接近的整百数或整十数来估算,估算的结果都会很接近准确数。

  (2)学生尝试计算。

  教师:你能算出433+418得多少吗?想办法试一试。算完的同学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算的。

  (3)学生集体汇报交流算法。(学生说,教师板书)

  教师:没想到大家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来计算这道题,真了不起!只不过用竖式计算这样的题目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本领,你们都会算吗?请在作业本上算一算,已经算完的说说是怎样算的。

  学生交流他们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师板书竖式,边板书边追问个位上3+8满十怎么办,十位上该怎么算?

  (4)议一议:你觉得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重点突出相同数位对齐,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算十位时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

  3练习:52页“试一试”

  三、巩固新知

  教师:小朋友通过动脑筋,学到了这么多的知识,真能干!请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个智慧星,想要吗?只要答对里面的题,星星就会属于你。

  (1)教科书第52页课堂活动第1题、第2题。

  (2)先估算,再计算:练习八的第2题。

  (3)用竖式计算:练习八的第3题。

  第1课时三位数的加法(一)

  (教学片断)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1页例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明明背着一个书包高兴地向小朋友打招呼:嗨!小朋友们好,快到六一儿童节了,我给你们带了好多礼物来啦!你们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

  课件出示:明明先拿了两大盒钢笔,盒子的面上清楚地写着:“钢笔”、“100支装”等字样;两小盒钢笔,盒子的面上写着“钢笔”、“10支”等字样。

  教师:你们知道明明一共带来的是多少支钢笔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有两个大盒,就是200支,两个小盒,是20支,合起来就是220支。

  课件出示:明明又拿出了两大盒铅笔,每个盒子上面清楚地写着“铅笔”、“100支”等字样。还拿出6个小盒,每一个盒子面上清楚地写着“铅笔”、“10支”等字样。

  教师: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吗?

  教师重点板书:两种笔一共有多少支?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

  教师:算式怎么列?(220+260)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位数的加法。(板书课题)

  二、利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索新知

  教学220+260

  (1)学生独立尝试计算。

  教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它的结果吗?算完之后,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

  (2)集体汇报,交流方法(学生说,老师板书)。

  教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以后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这样的题目。如果是你们去买的话,一定会得到礼物的。

  奖励给回答得很好的学生1支钢笔。

  第2课时三位数的加法(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页的例3、例4及课堂活动,练习八第5~10题。

  【教学目标】

  1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三位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能结合情景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利用迁移类推学习连续进位加法,能进行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结合情景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展示台、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8+6+1= 6+4+1= 7+5+1= 9+3+1=

  2笔算下面各题

  175+108

  359+217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课件。

  教师:有一位农民伯伯家里面养了猪,还养了奶牛,长得可好了,你们想去看一看吗?

  屏幕出示一农家院里面的奶牛,其中一头奶牛说:“我们共有153头。”“这算不了什么,我们比你们多多了,整整多了270头。”旁边出示说话的一头肥猪。

  教师:小朋友们,听了肥猪和奶牛的话,你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你最想知道什么?

  指一名学生说出知道了哪些信息。(奶牛有153头,肥猪比奶牛多270头)

  你最想知道什么?(肥猪有多少头)

  (2)你能估计一下肥猪大约有多少头吗?

  (3)你们想知道肥猪到底有多少吗?请列式:

  153+270

  你会算吗?请试一试,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算,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学生算完后和同桌互相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出来的。然后指一名学生到台上来和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教师重点指导: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怎么办?

  小结: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百位进一。

  2教学例4

  出示例4主题图。

  教师:在这一幅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你最想知道什么?

  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1辆自行车多少元?

  请学生列式:125+378

  让学生计算,然后同桌交流算法,特别提醒个位和十位相加的结果都满了十后怎么办?

  小结:我们在计算连续进位的加法的时候,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它的前一位进一。

  3初步练习

  53页“试一试”。

  4议一议怎样计算三位数的加法?

  三、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第3题,学生列式计算,交流算法,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2)出示第54页第2题图。

  ①张全跳了多远?李勇呢?请学生自己列式,全班集体订正。

  ②集体讨论: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算一算。

  四、练习

  (1)出示练习八第7题图。学生自己在作业本上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和竖式,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八第5、6、8、9、10题。

  (3)第57页思考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看看谁的方法最多最妙。

  五、总结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体会加法的意义,会读、写加法算式,正确计算和是2~6的加法。

  2.在具体情境中初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语言表达及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加法的意义,正确计算和是2~6的加法。

  教学难点:

  能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西游记》了吗?

  生:看过了

  师:你们喜欢《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吗?

  生:喜欢

  师:那你们知道孙悟空的老家在哪儿吗?

  生:知道,花果山。

  师:同学们想不想去花果山看一看啊?

  生:想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花果山,看看花果山上有什么。请大家看大屏幕。

  (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情境图)

  二、探索加法的意义

  1、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

  生1:花果山上有猴子,桃子。

  生2:小鸟,鲜花……。

  师:同学们说得都真好!老师有个小小的建议,小猴子是花果山的主人,我们先来看一看关于小猴子的信息,好吗?

  (情境图出示关于小猴子的部分)

  第一次出示树上的猴子

  师:图画中都有什么呀?谁来说一说?

  生:树上有3只猴子。

  第二次出示石头上的猴子

  师:瞧,又出现了什么了?谁来说一说?

  生:石头上有2只猴子。

  师:谁能将这幅图完整地说一说呢?

  生:树上有3只猴子,石头上有2只猴子。

  师:根据刚才同学说的“树上有3只猴子,石头上有2只猴子”这两句话,老师想问大家:一共有几只猴子呀?

  生:5只。

  师:同学们好厉害啊!这么快就知道答案了,你是怎样得到“5”的呢?

  2、用加法解决问题

  方案一

  生:我是数出来的。

  师:数是一种很方便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3、4、5

  师介绍:数是一种很方便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要求一共有几只猴子,也就是将这边的3只猴子和那边的2只猴子怎样呢?

  生:合起来。

  方案二

  学生回答是用加法来算的。师:这位同学知道的真不少啊!是的,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猴子,也就是把3只猴子和2只猴子合起来,

  师:好,现在我们就把它们合起来。

  (黑板演示合的过程)

  师:老师用1个正方形表示1个小猴子,那树上的3个小猴子要怎样表示?

  生:用3个正方形。

  师:那河边的两个小猴子呢?

  生:用2个正方形表示。

  师:把3个正方形和2个正方形合在一起数一数一共是几个?同学们一起大声说,把3和2合起来是几?

  生:5

  师:把3和2合起来是5可以用一个算式表示,谁能说一说?

  师:哦?你来说一说

  生:3加2等于5

  师:你知道的可真多,把3和2合起来就用3加2等于5,前面写3,后面写2,合起来用“+“,写在3和2中间。这个符号,就叫加号。(强调加法算式在田字格中的书写规范)

  黑板出示:3+2=5加号

  师:谁来一读这个算式?(生试读)

  读作:3加2等于5。跟老师读一遍。

  女生来一遍,男生来一遍。

  师:表示3个猴子和2个猴子合起来一共是5个猴子。谁还能像老师一样给大家说一说?

  生:3个猴子和2个猴子合起来一共是5个猴子。

  师:哎呀。这位同学说得真完整,谁还能像他一样呢?

  生:3个猴子和2个猴子合起来一共是5个猴子。

  师:结合图片,谁来说一下,这个算式中的“3”表示什么意思?

  生:树上的3只猴子

  师:“2”表示什么意思?

  生:河边的2只猴子。

  师:加号什么意思?

  生:加起来。。。合起来的意思

  师:5表示什么意思?

  生:一共有5只猴子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求一共有几只猴子”就是把树上的猴子和河边的猴子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板书加法

  3、巩固练习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法。送走了淘气的小猴子,我们又迎来了可爱的小鸟。(出示小鸟部分)前面的小鸟飞的可真快,后面的小鸟都追不上了,谁能快速的告诉我,前面有几只小鸟?后面有几只小鸟?

  生:前面有5只小鸟,后面有1只小鸟。

  师:一共有几只小鸟呢?

  生:6只。

  师:5只小鸟和1只小鸟合起来一共是6只小鸟。谁还能像老师这样完整地说一说?

  生:5只小鸟和1只小鸟合起来一共是6只小鸟。

  师:谁还能说一说?

  生:5只小鸟和1只小鸟合起来一共是6只小鸟。

  师:哦,意思大家都明白了。

  师:拿出自己手里的小棒摆一摆,有信心吗?

  学生取出小棒,摆5和1合起来的过程。

  师:老师发现咱们班同学们都已经摆完了,老师想找一位坐的最端正的同学到前面来演示给大家看看。

  学生上台演示的同时说一说5和1合起来一共是6.

  师:你能不能用我们刚才学过的加法算式表示一下呢?

  生:5+1=6.

  4.拓展练习

  白板显示桃子

  师:一共有几个桃子呀?怎样列式?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师:小朋友可以用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再列算式算一算,看谁想的办法最多?

  师:好,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你都找到了多少种不同的方法呢?

  老师根据学生的答案有规律的书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

  师:对呀!因为这些所有的算式都是解决同一个问题:一共有几个桃子。

  师:再请同学们横着观察这些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前面2个数位置换了。

  师:你发现了吗?它们的位置换了,但是得数怎么呢?

  生:得数不变。

  三、练习

  课本31页的自主练习1——3题

  1、基本练习:自主练习第1题

  2、看图说话:自主练习第2题。(师引导学生看图说话,把条件和问题说完整)。

  3、学生自己编题。(让学生自己模仿第2题,编加法应用题)

  四、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什么知识了呢?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加法的初步认识01-21

加法的初步认识09-07

数学教案-加法的初步认识01-21

《圆的初步认识》的教案设计04-09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设计02-23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05-27

初步认识除法的教案设计05-26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05-27

初步认识倍的教案设计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