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语文教案设计

时间:2021-10-09 13:35:21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渔父》语文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渔父》语文教案设计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准确地将本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2.反复品读,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3.通过比较阅读,能对人生问题有新的思考和追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莎士比亚说过:“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司马迁用《史记》做出了重于泰山的回答;同样这个问题,屈原又会做出如何诠释呢?让我们走进《渔父》,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

  二、自主学习,梳理文言

  文言知识梳理,同学们课前已经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了,现在给大家两分钟时间交流,有问题可以质疑。

  A、自主梳理

  1、通假字

  生1:渔父:“父”通“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子非三闾大夫与 与通欤 语气词,吗

  2、古今异义

  生2: 颜色憔悴(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

  形容枯槁(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

  何故深思高举(高举:行为高出世俗。今指高高举起)

  3、词类活用

  生3:渔父莞尔而笑,鼓yi而去

  4、特殊句式

  生4: 是以见放 圣人不凝滞于物

  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B、质疑解难

  1、生5:“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的两个“之”是否一样?

  生6:

  2、生7:“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的“可以”同现代汉语是否一致?

  生8:不一样,可是可以,以是连词用来

  3、生9:“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生10:怎么能让洁白纯净的身躯,蒙受世俗尘埃的玷污呢?

  C、检测反馈

  1、一词多义

  于:

  圣人不凝滞于物(介词,表被动关系,被)

  何故至于斯(介词,引进动作对象,到)

  葬于江鱼之中 (介词,在)

  以:

  是以见放 (介词,因为)

  安能以身之察察 (介词,拿、用)

  可以濯吾缨 (连词,表目的,用来)

  2、重点语句翻译

  3、学生通读课文

  过渡语:

  大家都知道,伟大的诗人屈原是投汨罗江而死,留下了千古芳名,从此产生了一个民族节日---端午节,并且有一系列活动来纪念他。一个人的死能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那么他死前又是怎样的呢?我们走进文本,来了解屈原的思想。

  三、合作探究,交流体会

  本文塑造了屈原和渔父两个形象,表现了他们怎样的人生态度?

  1、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了解背景。分析第一句话。

  生13:从“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可以看出这是屈原第二次流放,楚国已经灭亡,屈原理想无法实现的情况下。

  师:所以屈原此刻已是饱受迫害,万念俱灰,悲愤至极,已到了人生绝望、崩溃的边缘。此处要读得沉痛、低缓些。

  2、文本采用对话的形式,展示屈原和渔父思想交锋以及屈原生命最后的生死抉择。我们来品味他们的对话,从中理解他们的人生态度。

  分组读讨论

  A、第一次对话(体会语气 品读情感 分析形象)

  生14:渔父的问应该疑惑、奇怪的语气,“你不是三闾大夫吗?怎么会沦落到这种地步吗?” 我来试读一下。

  生15:我认为屈原的回答应该是叹息、感慨的,但不是叹息自己的悲惨命运,而是叹这个世界,“举世皆浊,众人皆醉”而唯独我一人清醒,无奈啊。我也试读一下。

  (屈原形象)特立独行,洁身自好。

  B、第二次对话

  生16:渔父的话,我感觉也应该是叹息,但跟屈原的叹不同,屈原是在叹自己,不,是在叹这个世界和众人,而渔父是在叹屈原。

  (渔父形象)随遇而安

  生17:面对渔父的劝解,屈原更坚定自己的节操,此处应该读出一种坚定,自信的态度,屈原正色而曰:“吾闻之---”

  (屈原形象)不同流合污

  C、第三次对话

  生18:渔父的回答是以歌唱的形式,这体现他的飘逸、洒脱,“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渔父形象)与世推移

  3、探究屈原与渔父的关系。

  生19:从三次对话,渔父的“遂去,不复与言。”可以看出他们的思想态度是对立的,渔父想劝说屈原放弃节操,与时推移,但无果而去。

  生20:这是一次江畔对话,在屈原抱定死的决心,投江之前的内心抉择,渔父可以看作是屈原的另一层面。

  4、诵读(最好一位同学)

  总结过渡语: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淡水河边吊屈原》:青史上你流下一片洁白,

  朝朝幕幕你行吟在楚泽。 江鱼吞食了两千多年, 吞不下你的一根傲骨!悲苦时高歌一节离骚,千古的志士泪拥如潮;那浅浅的一湾汩罗江水, 灌溉着天下诗人的骄傲!

  四、比较阅读,感悟生存

  1、 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而生。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选择?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个人的认识。

  生21:司马迁隐忍苟活,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他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是要完成千古史记,成就人生的大事业,实现人生的价值,《史记》“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以生践志。

  生22:屈原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具有高洁的人生品格和远大的政治理想,不愿随波逐流。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在他的祖国沦丧后,他“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也不愿“蒙世俗之尘埃”,毅然赴死,把人格、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主动迎接死亡,以死明志。

  生23:我认为屈原应该选择生,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生才有希望呀。

  生24:屈原可以选择生,可以另择高枝,但那就意味着面对亡国之辱,意味着放弃“美政”理想,这是他最不能接受的,可以说,屈原选择死就是永远的不死。

  生25: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厚度,司马迁“隐忍苟活”增加了生命的厚度,屈原纵身一跳,同样增加了生命的厚度。

  生26:虽然他们选择不同,但都是勇敢者的.选择,也都是艰难的选择,因为他们选择了一种最艰难的方式。对司马迁而言,死比生更解脱,但他宁愿忍受世人的误解,忍受内心的煎熬而执着的活着。对屈原而言,生比死更容易,但他决不退后半步生。

  总结:学者余秋雨说:中国文人在精神品德上的高峰是屈原和司马迁。他们的选择没有对错,他们都用人格捍卫了生命的尊严,他们都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2、在现实生活中,有时有人因为一点小事,遇到一点困难就选择轻生,我们如何看待这种生命的态度?

  生27:珍爱生命

  生28:呵护生命

  生29:同情生命

  3、齐读

  结束语: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

  生命是真实的,生命是诚挚的,在我们所具有的一切缺点中,最为粗鲁的乃是轻视我们的存在。 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只能享受一个季节的热烈的或者温柔。

  同学们,所有的理论都是灰色的,而宝贵的生命之树才是常青的。

  五、作业

  设想某一天屈原与司马迁相遇,将会发生怎样的情形,展开想象,写一个短剧。

  板书设计:

  屈原:壮烈的死,以死明志--不屈的气节

  司马迁:勇敢的生,以生践志--坚韧的意志

  渔父:超然的活,以隐守志--自由的灵魂

【《渔父》语文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渔父教案设计参考05-31

高二《渔父》的教案设计04-09

渔父词/渔父,渔父词/渔父周紫芝,渔父词/渔父的意思,渔父词/渔父赏析 -诗词大全01-01

渔父词/渔父,渔父词/渔父周紫芝,渔父词/渔父的意思,渔父词/渔父赏析 -诗词大全01-01

渔父词/渔父,渔父词/渔父周紫芝,渔父词/渔父的意思,渔父词/渔父赏析 -诗词大全01-01

渔父词/渔父,渔父词/渔父周紫芝,渔父词/渔父的意思,渔父词/渔父赏析 -诗词大全01-01

渔父词/渔父,渔父词/渔父周紫芝,渔父词/渔父的意思,渔父词/渔父赏析 -诗词大全01-01

渔父词/渔父,渔父词/渔父周紫芝,渔父词/渔父的意思,渔父词/渔父赏析 -诗词大全01-01

渔父词/渔父,渔父词/渔父赵构,渔父词/渔父的意思,渔父词/渔父赏析 -诗词大全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