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2-12-23 19:42:14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科学教案模板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有关科学教案模板6篇

科学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用电器是一种能量转化器,可以把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2.知道电能能向其他能量的转化,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也可以互相转化。

  科学探究

  1.了解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以及其他形式的能可以转化成电能;

  2.能设计并运用简单的实验来研究能量的互相转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交流,并学会在交流中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2.体会到能量转换和我们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培养学生关心新事物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电能和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并进一步了解多种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

  2、难点:应用能量转化的观点描述生活中的变化事例。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能量转化的图片资料。电磁铁、大头针、铁丝、绳子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师:生活中我们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能量,如风能、机械能、电能、热能等。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自制的小玩具。(出示简易电磁铁)除了电磁铁,老师还带来了大头针。(摇装有大头针的盒子)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演示电磁铁吸大头针?

  师生共同演示操作电磁铁吸大头针。

  师:是什么让这枚铁钉具备了神奇的吸大头针的能力呢?

  生:电能。

  师:板书(电能)电能让这枚小小的铁钉具备了吸铁的能力,也就是具备了磁能。(板书:磁能)像这样能量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其他形式,是能量的一个重要特征——能量的转换(板书)。

  【评:思维从问题开始,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上课伊始,教师运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揭示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并产生了悬念,渴求新知识的获得。但实验时,利用实物投影可让学生看得更清楚一些。】

  (二)探讨电能为我们做什么

  师:在生活中,你们用得最多、接触得最广的能量是什么?

  生(齐答):电。

  师:请说说你家里有哪些用电器?它们把电能变成了什么?

  生1:电风扇,电风扇把电能变成了动能、风能。

  生2:电磁炉,它把电能转化成了热能。

  生3:电灯,它把电能变成了光能。

  【评:以学生熟悉的家用电器引出电向其它能量的转化,学生人人都有体验,很有发言的欲望。】

  师:既然大家都想说说家里的用电器,那我们就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好吗?

  生:四人小组互说。

  【评: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师:好了,现在让我们走出家门,感受一下社会上有哪些用电器。你们坐过电梯吗?它把电能变成了什么?

  生(合):坐过!

  生1:电梯把电能变成了动能。

  师:你们看过电影吗?

  生2:看过。电影就是把电能变成光、声音、影像。

  师:你们还知道什么用电器?

  生:我坐过过山车,过山车把电能变成动能。

  生:我玩过摩天轮,它把电能转换成动能。

  生:摇控赛车把电能变成动能。

  师:由此看出,用电器都是一种能量的转化器,它可以把电能变成其他形式的能,为我们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评:从家用电器向社会用电器拓展,让学生体验身边能量的转化无所不在。】

  (三)讨论电能是怎么来的

  师:电对我们真的很有用,它是怎么来的呢?你知道吗?

  生1:风力发电。

  生2:水可以发电。

  师:老师准备了几张图片,思考:它们是怎样转换成电能

  的?

  (出示图片:电池、核电厂、太阳能发电站、水力发电站、风能发电站、地热发电厂)

  生1:电池把化学能变为电能。

  生2:核电站把核能变为电能。

  生3:太阳能发电站把太阳能转变为电能。

  生4:水力发电站把水能变成电能。

  生5:风能发电厂把风能变为电能。……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师:以上看出,电能是由各种能量转化而来的。

  【评:开发学生的思维,由学生说出各种能量向电能的转化,让他们感受各种能量形式和电能的关系。】

  师:下面老师也准备了一个活动:

  师:(出示铁丝)请一位同学来摸一摸。记住你的`感觉。

  师:反复弯折铁丝。请刚才的同学再摸摸它。

  生:(兴奋)“热了热了”。

  师:伸出我们的双手,我们一起来搓搓手。

  生:(搓手)。

  师:有什么感觉?

  生:热了。

  师:又是什么形式的能转换成什么形式的能?(机械能 → 热能)。

  【评:设计这一活动让事实说话,令学生亲身体验能量的转化,引出不一定通过电才能向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

  师:请大家说说刚才这些例子中,手为什么感觉到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呢?

  生:老师弯折铁丝的时候,动能转化为热能。

  生:我们用力搓手的时候,动能转化为热能。

  师:它们转化成热的变化要通过变成电吗?

  生:不用。

  师:由这些实验你们得出什么结论?

  生:一种形式的能量不一定要变成电能,才能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

  【评: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总结,则学生就会对所探究的知识没有整体、清晰的认识,产生一定的认知缺陷,同是也使得教学过程缺乏整体美。上述过程,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各种形式的能可发生相互转化这一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一个小结,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师:你能象上面一样,不转换成电,再举一些例子说明其它能量间的相互转化吗?

  【评: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撇开电,学会筛选能量之间转化的事例。】

  生:(小组讨论)

  生1汇报:路灯。(太阳能变光能)

  生2汇报:太阳能热水器。(光能变热能)

  生3汇报:烧开水的时候水蒸汽把壶盖顶开了。(热能变动能)

  教师板书。(用箭头标出各种能量间的转化)

  师:下面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能量的转换。划燃火柴,思考火柴的能量是如何转换的?做实验时,注意安全,小心烫伤!

  学生小组实验。

  生:化学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

  【评:这儿的能量转换较复杂,可以换个能量转换简单的实验。】

  (四)实际应用,加深巩固

  师:老师这儿有一张图,有许多能量转换在里面。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到底有哪些能量,他们又是如何转换的呢?(出示图片)小组讨论。

  生1:番茄的化学能转化成男孩骑自行车的动能,再转换成电能。

  生2:烧水是电能转换成热能。

  生3:太阳能转化成番茄的化学能。

  师规范学生的描述:太阳光使西红柿生长,西红柿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体内;人吸收了西红柿的化学能转化成可以使脚踏车运动的机械能;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热水壶把电能转化为热能;热能有一部分使水和壶嘴发出声音,转化为声能。

  【评:学生通过探究获取了新的科学知识,再进行强化训练,方能巩固消化。因此,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组应用性训练,让学生仔细观察,深入思考,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能量的转换。】

  (五)做小玩具,体会能量转换过程

  师:能量的转换除了可以像刚才这样解释,还可以通过具体的模型来解释,比如刚才的电磁铁,老师这儿还有一个玩具“飞旋的扣子”(出示“飞旋的扣子”)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

  生:想。

  师:那我们来看看飞旋的扣子的制作方法。(出示PPT 飞旋的扣子的制作方法和玩法)边玩边思考这其中的科学道理。

  生动手制作,玩,回答。

  师小结:小玩具的能量转换过程是动能与重力势能的相互转换。前段时间有一个风靡一时的玩具,(出示溜溜球)其实这也是动能与重力势能的相互转换,所以说小玩具里也蕴藏着大道理啊!

  【评:学生了解了能,又认识了能量的转换,再通过亲身体验,其认识将会更加深刻,更有意义。教师设计了制作玩具——电磁铁或“飞旋的扣子”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情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飞旋的扣子,学生不易理解动能是如何转化为重力势能的。可直接以溜溜球为研究对象,这种能量转换是很明显的,让学生有这种能量转换的意识。】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请同学们利用能量转换的知识制作出更好玩的玩具。

  板书 能量的转换

  太阳能

  风能磁能 动能 热能

  水能&nbs

  p; 电能动能

  地热能热能

  核能光能

  化学能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教学过程】

  观察美丽的.晶体

  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科学教案 篇3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摆动,知道摆动的规律——摆线短的摆动得快。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让学生认识了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

  二、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

  (1)支架:在铁架台或木支架的横梁上安一个挂钩。

  (2)单摆:3个。用细线和螺丝帽做成,细线一端在螺丝帽上系牢,另一端打一个结,使其成为一个套,能挂在支架的钩上。在3个摆中,有2个摆摆线长短相同,摆锤轻重不同(用大小不同的螺丝帽);有2个摆摆锤轻重相同,摆线长短不同。

  2.演示材料:带摆的钟。

  3.挂图或投影片:摆钟、荡秋千等。

  三、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出示摆钟(或挂图、投影片)问学生这是什么东西,它有何作用?

  2.让学生观察,然后说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板书课题。)

  (二)猜想假设

  出示实验装置——单摆。我们用这样一个装置来实验。在一根细线上栓一个重物——钩码,在线的上端系一个套,通过套把线挂在支架横梁的钩上;用手轻轻推动钩码,它就会像钟摆、吊灯一样摆动起来。我们把这个实验装置叫做“摆”。每个组有3个摆,各组任意选择一个摆,把它挂在支架上,观察它是怎样摆动的,摆动有什么规律。

  (三)制定方案

  分小组制定探究方案

  (四)实施探究

  (1)学生分组安装、观察。

  (2)汇报观察结果。

  讲述: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回来,叫摆动一次。

  (1)学生分组观察:通过变换钩码的数量和变换吊线的长度,记录摆的摆动次数。

  (2)讨论:通过以上观察、实验,你发现摆动有什么规律?

  (钩码的数量不影响摆动次数;吊线的长度越短,摆动越快。)

  (3)学生分组实验-为什么摆会慢慢的停下来?

  (4)指导学生认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5)讨论:

  ①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什么?为什么?

  ②现在你知道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即什么样的摆摆动得快?什么样的摆摆动得慢?)

  (6)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没有关系,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线短的摆动得快。

  3、做一个听话的摆-通过改变摆线的长度,分别让学生做出一分钟摆动50次、90次的摆。

  (五)展示交流

  展示学生研究结果,并交流一下问题。

  (1)钟摆有什么作用?(由于同一摆在相同的`时间里摆动的次数是一定的,这样就可以利用摆控制钟表内齿轮转动的快慢,使钟表匀速、平稳地走动。)

  (2)怎样调整有摆的钟“走”的快慢?(摆锤下有螺丝,将螺丝沿顺时针方向拧,摆锤上升,相当摆线缩短,钟摆摆动变快,钟表便“走”得快;将螺丝沿逆时针方向拧,摆锤下降,相当摆线加长,钟摆摆动变慢,钟表便“走”得慢。)

  (3)钟摆的能量是哪里来的?(发条或电池是钟摆的动力)

  (六)拓展创新

  用一条一米左右的细绳悬吊一个沙漏,上端固定在高处,拉动沙漏在略低于上端悬挂点的位置放手,观察沙迹的路线,记录你的发现。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知道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

  3、能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教学准备:

  1、植物与土壤的图片和资料。

  2、三株生长情况大致相同的同一中植物。

  3、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

  4、搜集赞美土壤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学生互相交流搜集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作用的有关图文资料。

  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卡。

  1、提出问题: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2、猜想与假设,并做好记录。

  3、制定方案:小组内进行。

  4、实施探究;

  应用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5、汇报讨论结果。

  小结学生探究过程与结果。

  (二)活动二:

  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1、生交流搜集的有关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资料。

  2、组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设计实验方案,将预测结果记录下来,并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3、学生试着汇报科学推断。

  小结:这个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来观察,要坚持不懈。

  (三)展示教材上的资料卡

  (1)小组讨论土壤对植物的意义

  (2)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3)教师小结土壤对植物的意义

  (四)拓展活动:继续观察、记录实验情况。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喜欢大胆想象;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愿意合作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知道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品茶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茶叶的功效。

  2.通过观赏茶艺初步掌握茶具的名称,用途和摆放。

  3.享受自主设计茶具摆放带来的乐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基本茶具、茶具摆放图片、泡茶视频

  2.经验准备:幼儿对茶具有一定的了解,有过喝茶的体验

  活动过程

  (一)通过品茶与谈话,引起幼儿对茶叶的功效了解

  1.教师给幼儿喝茶,幼儿尝试说出茶叶的功效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杯茶,请小朋友品尝一下自己桌上的茶,喝完请轻轻把杯子放到原来的位置上,并告诉老师你喝到的茶是什么味道的。

  2.教师提问幼儿从中喝到的味道,以及尝试让幼儿自主说出茶叶的功效。

  3:教师对于幼儿给出的答案给出补充和总结

  师:小朋友说的非常好,我们喝茶可以提神、助消化、提高免疫力、长高。还可以让我们的女生变的越来越漂亮,男生越来越帅气。

  (二)通过观看视频,认识茶具并且了解它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1:教师第一次播放视频,幼儿初步感知茶具的作用

  ⑴师:茶对我们身体有这么多的好处,那小朋友知道要泡出一杯这么香的茶,需要用什么来泡吗?

  ⑵师:小朋友们都知道是茶具了,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看看茶艺老师用哪些茶具泡茶的?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它们用来做什么的?

  ⑶边播放视频,教师边解说

  2.教师第二次播放视频,幼儿能够说出茶具的名称和作用

  ⑴师:视频中的茶艺老师表演的非常的优美,小朋友们想再看一遍吗?在看视频的时候要听清茶具的名字?想一想它们用来做什么的?

  ⑵幼儿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说出看到的茶具的名称和用途。

  3.教师通过提问、示范和讲解,引导幼儿认识茶具的名称、用途及个别茶具的使用姿势,

  每介绍一个茶具就要相对应的介绍出这个茶具所相对应的使用姿势。(包括:随手泡、茶盒、紫砂壶、公道杯、茶杯、茶托、茶巾、茶道六君子、茶席和茶盘)

  (三)自主操作,学会摆放茶具

  1.自主设计茶具的摆放,体验其中的乐趣。

  (1)教师出示全部的茶具,幼儿挑选出摆放在茶盘里的茶具

  师:茶具家族里有许多的茶具宝宝,哪些是可以放在茶盘里面的,哪些是放在茶盘外面的?(出示PPT,让幼儿边说出茶具的名称边分类)

  (2)教师提出任务,幼儿自己尝试给茶具摆位置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和茶具宝宝交朋友了。小朋友在班级有自己的位置,那茶具宝宝在茶盘上也有自己的位置,让我们一起给茶具宝宝在茶盘上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吧!看看怎样摆放又美观又方便我们泡茶?它们很脆弱要轻拿轻放哦。

  (3)幼儿自主摆放茶具,教师进行指导。

  2.示范正确的摆放,进行统一指导

  (1)幼儿分享各自的摆放结果

  师:你的茶盘里摆放了哪些茶具宝宝?它们是怎么摆放的?为什么要这样(引导个别幼儿展示给大家看)

  (2)展示正确摆放的图片,提出要求:a:公道杯、紫砂壶的嘴都不能对着客人,b:紫砂壶不能被挡住;c:公道杯和紫砂杯是好朋友,它们要面对面靠得近一些;d:茶具不能摆放太分散

  师:根据要求小朋友再调整一下吧

  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回家摆放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看,瞧一瞧爸爸妈妈是怎么用茶具宝宝来泡的。

  活动反思

  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幼儿能够清楚的知道茶壶的作用是接水已经倒水,但他们对茶壶的各个组成部分并不清楚。在这节美术活动课中,以茶壶为题,让幼儿更直观的了解茶壶,知道他的组成以及作用。

  因为班级里有平时倒水的茶壶,我们就直接先观察班级的茶壶,根据之前积累的经验,幼儿能够直接说出茶壶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由壶嘴、壶盖、壶身、手柄组成的。以至于这节课上的很轻松,大家掌握也很好。

  在示范点拨时,因为有实物,便直接拿实物写生,幼儿作画时也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作画。在结束环节,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共同分析茶壶的外貌特征,装饰的图案是否完整,运用的色彩是否干净、漂亮。在创作方面可以转动纸张,换不同角度去想象。

  在作画时,我主要观察黄**小朋友,因为在这几次作画中明显能够感受到他不敢画,有时候明明是会画却不敢画有时还会哭,在跟他家长沟通过后,今天作画时,他已经能够下笔,并且主动告诉我他画了一个小巧的茶壶,但在借形想象时,他又不敢画而且默默的擦眼泪,从他妈妈那里了解到是由于爸爸外出开店,他很想念爸爸以至于自己不自信,不敢画。于是我便轻轻走到他身边跟他说,没关系,自己画出来的都是最棒的。他听了我的鼓励,便动手画了几笔,又说自己不会画了,我问他你把茶壶变了什么,他回答说不知道。在点评时,我还是以表扬鼓励的形式表扬了他的作品。让他知道自己画的都是最棒的。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茎运输水分的作用;会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2.在探究过程中能大胆猜想,养成认真细致、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3.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2、会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

  活动准备:

  1、提前剪取带叶的枝条,迅速放入滴过红墨水的水中,并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观察现象,做好观察记录。

  2、准备生长旺盛的盆栽植物、放大镜、刀片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

  探根吸收来的水分是怎样输送到植物各部分的?今天我们来学习12课、植物的茎。师随机板书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植物。

  讨论:根吸收的水分怎样到达植物的叶、花、果实?叶制造的养料怎样到达植物体的其它部分供它们生长?

  你认为茎会有什么作用?茎的内部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如果茎确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那么水分和养料走的一条道路还是两条路?

  学生讨论,汇报结果。

  教师小结:根据以上讨论我们知道茎可能具有运输作用;茎的内部可能有两种管子,一种管子将根吸收的水分运送到植物体内的各个部分。另一种管子将叶制造养料运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

  二、验证我们的猜想

  谈话:如果自来水管断了,水就会流出来,那么切断植物的茎,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在这颗植物上选择一嫩枝,剪下。观察嫩枝的截面上有什么?

  讨论:嫩枝截面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用植物上面的一段茎推放在红水中,你观察到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会么叶子变红?

  讨论: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把浸泡过的茎、横切、纵切、观察。

  提问:在茎的横切面上看到了什么?在茎的纵切面上又看到什么?说明茎内有什么?茎有什么作用?

  小结:以上实验说明茎确实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在茎的内部确实有运输水分的管子。

  三、根据自己的研究,绘制出植物运输水分的示意图

  根据自己研究的成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出植物运输水分的示意图。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全班交流。

  自由活动:

  叶制造的养料是通过什么运输到植物体各个部分的?运输养料的细管子在什么部位?

  教师出示资料卡,引导学生认识筛管,使学生知道茎里还有一条运输养料的管子,它在导管的外面。

  教师小结并板书:在植物体内,茎担负运输作用。在茎内有两种管子。一种管子运输根吸收的水分,另一种管子运输的叶制造的养料。

  四、实践应用

  在两棵小树间拴铁丝晾衣服,日子久了,在捡钢丝的树皮上方会形成瘤状突起,这是怎么回事?(因为植物的营养是通过树皮自上而下运输的,如果破坏了树皮,叶子制造的养料向下运输的通道就被切断了,养料通不过去便积存在破坏的树皮处,形成瘤状物。)

  有的小朋友爱剥小树皮,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五、拓展活动

  用塑料袋罩住一株盆栽植物的茎叶,扎紧袋口,放在向阳处,过一段时间,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教案科学教案05-16

科学教案02-22

(精选)科学教案11-16

[精选]科学教案11-17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经典]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7-31

(精选)科学教案07-27

科学教案(精选)07-30

科学教案[经典]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