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案设计

时间:2023-02-07 09:36:48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北京》教案设计合集14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京》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京》教案设计合集14篇

《北京》教案设计1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在了解北大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⑵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⑶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材料的展示,让学生了解蔡元培的生平和思想。

  ⑵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⑶组织学生分组研讨,深入体会作者所提三点期望的现实意义。

  ⑷通过知识拓展和课外延伸,激励学生了解北大、向往北大,树立远大理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

  ⑴引导学生体味蔡元培先生在演讲中洋溢的强烈情感,品读其对学子们的谆谆教诲,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⑵通过参与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树立正确人生观。

  【教学重点】

  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图片引入

  (今日北京大学校门图。)

  二、演讲辞的`文体特点

  三、作者简介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先号民友,后号孑民,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家,中国近代学术与教育的奠基者。

  四、创作背景

  1、蔡元培就任校长前的北京大学概况

  2、蔡元培的改革措施

  五、课文

  FLASH

  动画朗读

  要求学生注意字词,理顺课文思路

  六、课文讲解

  1、字词梳理。

  2、课文讲解:

  ⑴开场白导读。

  在本段中作者讲了些什么?此种开场白具有什么特点?

  ⑵三点期望:

  ①抱定宗旨:

  A、学生自读并思考:第二段中作者提出了什么希望?

  B、当时北京大学的现状如何?请找出相关语句。

  C、请大家读一读文中作者的谆谆教诲,体会作者的感情。

  ②砥砺德行:

  A、蔡先生在第二点希望中着眼于学生的哪一方面?

  B、先生为何要求北大学生加强品德修养?(品读相关语句)

  ③敬师爱友:

  A、学生齐读

  B、找出文中描写当时北大师生关系的句子。

  C、在演讲中,蔡先生还强调同学间应怎样?他还举了一个什么例子,有何目的?

  ④结束语:

  在结束语中,蔡先生还讲了什么?

  ⑷课文小结:

  ①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②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

  ③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显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

  ⑸课堂讨论:

  在这篇演讲中,蔡元培先生对青年学子提出了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的期望,请结合我们自身实际,谈谈这三点期望对你的启发。

  七、图片展

  1、北京大学图书馆

  2、百年纪念堂

  3、莘莘学子图

  4、未名湖畔

  5、北大操场之一

  八、课外延伸

  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意义上的大学,你了解它的历史以及蔡元培先生的办学方针了吗?请同学们课外搜集有关资料,由语文兴趣小组主持,以我所了解的北大为主题,办一期墙报。

《北京》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认“幕、临”等15个生字,会写“烁、煌、辉”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重点词句感受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运用。

  2、感受北京夜景的美。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我爱北京天安门》。

  一、联系旧知识,导入新课

  1、播放白天北京风光。

  2、当天色渐渐暗下来的时候,北京就亮起来。(板题)

  二、创设情景,整体感知

  1、师范读全文,课件同步展示相关画面。

  2、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是啊,北京的夜是迷人的!课文《北京亮起来了》就是我们描述了这样的景象,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4、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要多读几遍。

  5、同学人们都读得很认真,生字词都会读了吗?谁来当小老师带读?

  小老师读对了,我们跟着他读一遍。

  6、如果老师把音节去掉,你们还能准确地读出它们来吗?

  7、现在只剩下生字了,我们来玩个点灯游戏吧。请小组开火车读,每读对一个生字就能点亮一盏灯,想玩吗?

  三、初读课文,感知美

  1、生字读准确了,相信能把课文读得更流畅:

  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老师有个要求,请同学边读边思考:你发现北京哪些地方亮起来了,用笔在课文里作上记号。

  2、同学们读书的时候,能动口、动脑又动手,这真是读书的好习惯。

  细心的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课文用了一个词,很形象地告诉我们,这时候的北京城天已经黑了?

  3、句式:

  每当夜幕降临,北京的()亮起来了。

  每当夜幕降临,北京的哪些地方亮起来了?你能象这样说一说吗?

  4、这么多的地方都亮起来了,让我们感受到整个北京城变成了?

  ──(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5、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你来到这个灯的海洋,光的世界,你会说什么呢?

  6、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全班齐读)

  四、精读课文,感悟美

  1、北京亮起来了,你想先去哪个地方看夜景呢?

  2、老师有个建议,长安街是北京的心脏,我们先去长安街看看,好吗?

  3、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你从哪些词语看出长安街亮起来了?

  4、感受描写亮的词语,相机指导朗读。

  5、带着新的发现新的感受再读第二自然段。

  五、写字

  1、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长安街明亮的夜景,还学了到和“明亮”有关的词语,现在我们来写写和明亮有关的字。(烁、辉、煌)

  2、写字之前得先仔细观察,你们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还有什么地方是你们特别想提醒的吗?

  3、有哪个字,你认为很难写,想让老师在黑板上写一写?

  4、请同学们注意刚才的提醒,把这些字在四字格各写一遍。

  六、拓展练习

  1、结合一两个城市的夜景图片,用以下词语说话,看谁说得多:

  词语:夜幕降临、华灯高照、川流不息、从天而降

  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2、师小结。

《北京》教案设计3

  教材设计理念: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通过学习要让学生了解北京,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首都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读课文学会字词。

  教学难点:了解主要内容教育学生爱祖国。

  教具:投影片

  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投影出示“天安门”图片。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天安门在我国首都北京城的中央,今天我们共同走进第二课“北京”

  伸出右手跟着老师来书写课题(强调北的笔顺)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课前老师安排了搜集有关北京的资料或图片你们完成了吗?好,谁能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生自由介绍。

  2、同学介绍很多有关北京的资料,那么文章中又向我们介绍了一个怎样的北京那?请同学们把书打开。

  3、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度准字音。

  4、再读文,一边看着字一边看着音来读,要把句子读通顺。

  5、浏览读,标出自然段,并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6、同桌互读:互相纠正字音。

  7、检查字音和认字情况。

  a、开火车读b、给字组词c、选词说话

  8、再读课文,边读边想,北京有那些美丽的景物。学生汇报。

  9、放天安门、纪念碑、大会堂、柏油马路、立交桥的图片,使学生感受北京的美景。

  10、学生练读。

  三、教师小结:北京是现代的.大都市,这里有很多著名的风景名胜,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许多人都喜欢到北京参观、访问和游览。

  第二课时

  一、检查上节课学习内容: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同桌互读。

  3、全班比赛读。

  二、写字练习:

  1、知道“北”的笔顺。

  2、仔细观察其余八个生字。

  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三、课外作业:把课读给你的家人听。

《北京》教案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会写“央、交”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的变化。

  3、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感受祖国首都的美丽。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从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从北京传出来的声音,响遍神州大地。世界各国人民的眼睛,也越来越多的.聚焦于北京。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让他们爱北京、以北京为豪。在学习时我打算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北京了解了哪些,在放幻灯片,让学生对北京古老而现代的景观有所了解,再进入本文的学习。生字的学习还是发挥小组的作用,有小组长带领读一读、说一说、记一记,再通过读短文检查。课文的朗读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的作用读通、读顺、读的有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说说北京,导入新课

  1、说说你知道的北京。

  2、课件出示:美丽的北京。

  展现北京古老的文明和现代的文明:天安门广场、立交桥、颐和园、故宫、中华世纪坛……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说说你看到的北京。

  3、北京多美呀!今天,我们一起出发去北京游玩。

  二、初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⑴ 学生用生字卡片互相检查。

  ⑵ 课件出示词语:

  中央 城市 旁边 花坛 祖国 庄严 图案 立交桥

  风景优美 绿树成阴 高楼大厦 名胜古迹

  ① 学生自读;

  ② 小老师领读;

  ③ 开火车读。

  ⑶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正音。

  ⑷ 给生字找朋友。

  三、朗读欣赏,悟情

  1、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读课文,想一想,你感受到了什么。

  2、读读想想说说:哪些地方写出了北京的美,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3、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把你觉得最想读的地方划出来,再读给你的同桌听,并和他说与说你为什么想读。

  4、你觉得哪些地方不明白?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北京的事情?

  5、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四、实践活动

  北京的景色如此美丽,让我们动手把它画下来,再加上自己的想象,画一幅想象画,并配上一、两句赞美的话。

  第二课时

  一、展示交流,复习巩固

  1、在小组内展示、交流自己画的想象画。

  2、课件出示课后读读记记中的词语:

  绿树成阴 鲜花盛开 风景优美

  来来往往 高楼大厦 名胜古迹

  ⑴ 自己读读这些词语。

  ⑵ 同桌互相读一读。

  ⑶ 全班齐读。

  ⑷ 开火车朗读。

  3、拼词游戏。

  4、自由选择词语练习说话。

  二、我会写

  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书写的字:

  央 市 优 坛 国 交 旁 阴 城 图

  1、读准这些字的音。

  2、仔细观察这些生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同桌互相说一说。

  3、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仔细观察,并书空练习。

  4、描红仿写。

  三、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背给小组长听

  四、拓展活动

  说说知道的北京新变化。

  【教学后记】

  学生对北京非常向往,课件展示了北京的名胜古迹、新风貌等风景,学生一看就激发了自豪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的读出课文。在布置作业时,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培养想象力,这种练习须继续加强训练。

《北京》教案设计5

  教学内容

  10、北京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会写央、交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

  3、培养热爱祖国首都的感情。

  重点

  1、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会写央、交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

  3、培养热爱祖国首都的感情。

  难点

  1、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会写央、交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

  3、培养热爱祖国首都的感情。

  教具制作

  有天安门图片和北京风光短片的课件。电脑、实物投影仪。展板一块、生字及生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学生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与北京有关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提问:2008年的奥运会将在哪个城市举行?

  2、说说自己在电视里看到的北京,或者请去过北京的同学说说自己印象中的北京。

  3、展示自己与父母一起收集的资料。

  4、引入: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美丽的北京的。

  二、初读感知

  1、小组练读课文。请小组同学自己安排读的方式,可以齐读、个别读,也可以分段读。在读中把没见过的词语画出来。在小组里练读新词,互相正音。

  2、出示含生字的词语,指名学生说说自己认识哪些词语,带大家读一读。

  3、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4、各小组轮流朗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可以小组齐读,也可组派代表上讲台朗读。读后进行评议。

  5、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三、朗读感悟

  1、我国的首都在哪里?第一、五自然段都说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它到底美在哪里呢?小声自由读文,自己体会。

  2、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看看课文从哪几方面讲了北京的美丽。

  a.课件出示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等特写,领会天安门的美。

  b.放映北京风光短片,感知北京的柏油马路及立交桥的美。再读课文,请学生自己说说又认识了哪些四字词语。结合看图体会绿树成阴、鲜花盛开、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意思。鼓励学生用自己知道的词语来形容它们的美。

  四、再读抒情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读出赞美与喜爱的情感。

  2、展示读。选读自己认为读得好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朗读欣赏

  1、观看北京风光短片。

  2、教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学生欣赏。

  3、学生朗读,教师欣赏。

  二、感情背诵

  1、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2、同桌互相背诵、交流。

  三、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用不带拼音的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新词认读情况。认读课后练习中的四字词语。

  2、认读要求写的字,并用这十个字分别组词语。

  3、说说可以用哪些方法记这些字。

  熟字加偏旁:优、阴、坛、城、图。

  熟字减偏旁:央(英)、旁(膀)、交(校)。

  编字谜:在大房子里过冬天(图)。

  形近字,巾一市。

  找相同点:坛和城都有提土旁;国和图都有方框。

  4、练习书写。

  (1)认读课后练习中的四字词语。

  (2)老师在小黑板上范写央字,学生说说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3)请学生当小老师,在实物投影仪上写交字。学生评议。、

  (4)余下生字由学生讨论该如何正确书写。然后书空、描红、临写。

  四、实践活动:

  1、同学们将收集到的资料制成一块展板,放在教室里展示、交流。

  2、交流北京有哪些新变化。

  备注

  作业布置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10、北京

  北京中国的首都

  天安门红墙黄瓦广场纪念碑

  美柏油马路立交桥爱

  名胜古迹公园高楼

  教学后记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教学生搜集有关介绍北京的图片及资料。

《北京》教案设计6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出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创新目标:

  看图想象北京美丽的夜景。

  4、德育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景,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由六段文字和三幅精美的彩照组成。图文结合,描绘了我国首都北京那灯光灿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这座文化古城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2、学生分析:

  学生生活中见过一些灯,多少有一点感受夜景的体验,理解文字时不会困难。

  【确定五点】

  1、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

  词语句子的理解。

  3、创新点:

  边读边想象北京的夜景。

  4、德育点:

  感受北京那灯光灿烂迷人的夜景,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5、空白点:

  想象课文中情景进行体验。

  【教具】

  幻灯片或课件。

  【主要技术】

  留空白技术、加深体验技术。

  【教学过程中的五环节设计】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出示有关反映北京白天景色的彩图,让学生描述一下。

  师:首都不仅白天景色美,到了夜里更美。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专写北京夜景美的课文──《北京亮起来了》。北京的景色到底有多美,让我们通过认真读好课文来感受。看图思考,描述景色。

  二、创设条件、自主参与

  1、自己借助拼音试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对照课后生字,在文中画出生字。同桌互读课文,注意纠正生字读音错误,把句子读流利。1、自由读课文。

  2、圈画生字、新词。

  三、组织研究、体验发现

  1、检查读课文情况,多种方式认读,达到读正确。

  2、检查读课文情况,指名每人读一自然段,评论指导。然后练习读流畅。

  3、谈一谈对北京夜景的初步感受。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强化整体感受。1、看图读课文,思考问题。

  2、回答问题。

  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1、学生自己读课文,准备汇报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不懂的`词语、句子。

  2、逐句指导,用读的方法去感受和赞美景点的美。相机引导看图,联系实际理解词语,采用自读感悟、汇报感受,指读评读、范读、仿读、领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再结合相应的插图,用语言描述。1、学生汇报,质疑。

  2、自己在读中领悟词句的意思,能描述图画内容。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1、你来当一次小导游,在小组内介绍北京各处夜景的美。

  2、说一说你在本节课中有哪些收获?

  1、畅所欲言当导游。

  2、谈收获。

  六、研究性作业

  课后研究一下,还有哪座城市的夜景很美,收集下来,写在“十个一”中。

《北京》教案设计7

  课文简析:

  《北京亮起来了》这篇课文充满浓郁的现代气息,以生动地语言描绘了我国首都北京灯光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这座文化古城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对首都北京的热爱、赞美之情。金碧辉煌的天安门,焕然一新的商业街,绚丽多姿的故宫把古老的北京城点缀得如诗如画。文章文质兼美,层次清晰,是小学生了解我国首都、学习语言的好好教材。学习时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咀嚼优美词汇,积累语言。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束”等几个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结合重点词句自主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课外资料的收集,更多地了解北京,从而激发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指导写字。

  2.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激发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积累运用词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出示图片,点明课题:、

  师出示以下景物的图片:东西长安街;天安门城楼;环形路上的立交桥;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角楼,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地方?简要的介绍介绍。图片上的这些地方你觉得怎么样?(漂亮)

  师:夜幕降临了,这些景物会变成什么样呢?让我们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教师板书课题:《北京亮起来了》。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词句中识字

  学生自由朗读

  点名说从文字中对北京夜晚的感觉(亮、美、繁 华)

  从那些词中看出来北京夜晚的亮、美、繁华?

  (夜幕降临、五光十色、银光闪闪、光彩夺目、华灯高照、川流不息、金碧辉煌、绚丽多彩)

  出示这些词语,学生齐读,在词语中认读生字“幕、临、闪、夺、”。

  找出带这些词语的句子读一读,句中认读生字“勾、喷、府、紫、禁、束”

  出示生字卡,检查生字。

  再读课文(巩固生字,读通课文)。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哪个自然段写北京城特别美。(引导学生理解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2.让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再让学生说说这段写的是什么地方?并要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及不明白的词语。

  引导看图理解“华灯高照”“川流不息”“银河”也可以联系实际理解词句)

  3.指导感情朗读一、二自然段。(多种形式读)

  4.组织合作学习第三—五自然段及理解词句。

  5.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1)学生汇报第三自然段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犹如”一词并引导学生抓住“犹如道道彩虹”这个比喻句,想象出立交桥,拱型的桥身,凌空飞架,彩灯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及引导学生抓住“照明灯、草坪灯……”等,体会灯的形状和色彩,体会街道的美丽,繁华并指导感情朗读。

  (2)学生汇报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结合“焕然一新”、“五光十色”体会如“白昼一般”也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指导感情朗读。

  (3)学生汇报“古老的故宫为什么变得年轻了?”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抓住“倒映”、“银光闪闪”等重点词语,体会古老的故宫年轻而美丽,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6.齐读最后一段(读出北京的明亮、辉煌)

  四、积累运用

  1、给出一两个城市的夜景图片,用以下词语说话,看谁用得多。(教参P69高大的建筑物)

  2、利用本课的词语说说自己的家乡。

  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材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北京夜晚犹如“灯的海洋,光的.世界”。文章文质兼美,语言生动、优美的词语,字里行间都体现出晚上的首都是多么的美丽。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本着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境,增强直观感受

  夜晚的北京灯光绚丽多彩、璀璨夺目,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绚丽多姿的夜景,词句非常优美,但这一切对于我们处在偏远山区的一个小县城的大多数没去过北京的学生来说却是非常陌生的,更何况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怎样让理性的文字变得感性,让每一个优美的词句都变成生动鲜活的画面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我的做法是:

  多媒体创设环境,用图片缩短时空的距离。例如:师出示景物的图片:东西长安街;天安门城楼;环形路上的立交桥;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角楼,让学生对北京有所认识,在理解“金碧辉煌”“灯光闪烁的汽车,像银河从天而降”“夜晚的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焕然一新”等词句时,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并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生动的课件去冲击学生的视觉,直观理解词句,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二、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识字、写字教学”部分明确提出:“要在语言环境中教学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紧密地结合起来。”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有助建立字的音、形、义之间的牢固联系,准确理解字(词)义,提高识字、学词的质量。

  三、以读为主、以读带讲、读中感悟

  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以读为主,并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我以读带讲,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本节课中我力图让学生在读中感受首都北京灿烂迷人的夜景。整堂课上,我让学生全方位的读书,有个人读,引读、齐读、赛读,小组读,男、女同学分别读,感悟后读等,让学生在读中自解、自悟。在“读”中领悟词句的意思;在“读”中升华了情感;在“读”中积累了优美的语言。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我鼓励学生大胆开口,为他们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个人说,大家说,讨论说等形式,让他们表达自己感受,表达见解。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看、读、划、问、说、之中学得轻松自如,生动活泼。

  四、注重学生的积累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课堂上,角色的转换,扩展想象、拓展练习都是创新精神的体现。因此,我努力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教学空间,给学生提供两个城市的图片让他们用本课的词语描述,用本课所学词语来说自己的家乡。这么一个环节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表达出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美好感情。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为我们是中国人而自豪。

《北京》教案设计8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三个生字,会写十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初步感受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4、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

  3、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初步感受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十三个生字,会写十个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首都是哪儿吗?说说你对北京有哪些了解?

  二、读中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3、小组内读课文:互查读音。

  三、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

  1、出示图片:你看到北京的那些美丽的景物?这些景物美在哪里?(教师随即出示词语。)

  2、读读记记下面词语。

  绿树成阴 鲜花盛开 风景优美 来来往往 高楼大厦 名胜古迹

  四、写字指导。

  1、分析字的结构。

  2、注重同偏旁的字。

  3、突出主笔的字:央、市、旁、城

  4、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

  五、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北京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2、用书上的一句话概括?读出语气

  3、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北京》教案设计9

  教材简析

  《真想去北京》是本单元中的习作练习。本次习作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对北京的历史、风俗、文化、风景名胜、建设发展等方面都有了许多了解之后而安排的。教材由两段话和一幅图片构成,内容紧紧围绕单元主题,目的是要学生明白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本设计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张扬个性,激发习作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拥有放松的心态,乐于表达。

  教学目标

  1.通过习作,提升对北京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北京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2.学习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3.能修改、交流自己的习作。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北京的资料,并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对北京的了解。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多媒体课件播放2008奥运歌曲《北京欢迎你》,激起学生对北京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2.老师动情导入:

  同学们,北京是我们祖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尤其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胜利举办,北京更成了世界的骄傲!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已经阅读了一些讲述北京的文章,也通过其他途径了解了北京,有的同学还亲自到过北京。现在,请你们把自己对北京的了解和认识向大家介绍一下。

  3.指名交流。可以结合自己阅读的文章来谈,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还可以结合在口语交际中的了解来谈。(师生相互评价、补充)

  [借助优美的歌曲和老师动情的语言引入新课,并通过梳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将前后知识进行对比和链接的能力。]

  二、自读教材,明确要求

  1.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那么能把刚才所谈到的内容以文章的形式写出来吗?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打开教材,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看看书里都提出了哪些要求?

  2.学生自读教材,然后指名汇报:

  (1)习作内容:关于北京。围绕自己对北京感兴趣的方面,想象自己假如来到了这座世界瞩目、人人向往的名城,想看些什么、做些什么、想对北京说些什么?

  (2)习作形式: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如故事、诗歌、说明文、散文等。

  (3)题目自拟。

  (4)要表达出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3.教师小结、点拨:这次习作,就是要大家把刚才说的写下来。要充分表达出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通过让学生自读教材,明白本次习作的内容及要求。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明确习作要点,为下面的习作打下基础。]

  三、积累语言,指导方法

  1.说说要想写一篇关于北京的作文,表达出对北京的向往、热爱之情,你准备采用哪种喜欢的形式?为什么?(学生自由谈)

  2.师梳理、点拨:可以写成简短的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诗歌和散文,还可以写说明文,或者用议论的形式来写,要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3.列举几种话题方式:

  (1)北京,我想对你说

  (2)我爱你,北京

  (3)我真想去北京

  (4)我终于到了心中向往的北京

  (5)我在北京了解到……

  (6)×××来到北京城

  (7)2008,我在北京

  (8)2018,我的北京之行

  [拓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找到习作的出发点,激发学生习作的热情,真正达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这样的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独创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统一”。]

  四、习作练习,指导修改

  (一)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二)指导修改。

  1.交流自己的习作。

  (1)小组内交流,相互朗读自己的习作,并进行评价。

  (2)各组推荐有代表性和有特色的作品向全班同学朗读,并由朗读习作的同学自我评价,说说自己的这篇文章哪些地方最满意,最有新意,最深刻,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让学生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师生相互谈感受,对同学们的习作进行评价和补充:说说文章内容介绍得是否明白、生动,是否联系自己的生活把感受写深刻了,又可以怎样修改。

  3.师生互改。

  4.学生针对大家的评价意见,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并进行誊写。

  (三)交流成集。

  1.学生再次交流自己修改后的习作,谈感受。

  2.把全班习作装订起来,形成一个集子,作为献给北京的最好礼物。

  [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真正快乐地写作,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巩固课堂学习的成果,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五、教师总结

《北京》教案设计10

  《舞动的北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和图案的象征意义,以及会徽面世后,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与赞扬。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熟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2、能力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

  3、情感目标:从“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体会灿烂的中华文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会徽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生交流:你喜欢体育运动吗?喜欢哪些体育运动?世界上最大型的体育运动会是什么?2008年奥运会在哪里举办?

  二、感知与体验

  1、导语:2001年7月13日对于中国对于北京真是个特殊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举国上下一片欢腾。让我们一起再次感受申奥成功的喜悦。

  2、出示申奥成功的视频。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有关奥运会知识的文章。板书:15课《舞动的北京》

  4、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奥运会的`什么内容。会徽代表什么?有什么象征意义呢?

  5、学生表演:学生手捧前几届奥运会会徽出场。

  6、观看揭幕现场。你喜欢这个会徽吗?当会徽面世时人们也同样喜欢它吗?从哪些词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小组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个别提问。出示重点句子个别提问朗读。板书:不约而同、必将、出色。

  7、提出问题: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和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国文化?引出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三、自主、合作、探究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分别用不同的记号画出表示会徽图案和象征意义的句子。

  2、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和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国文化?

  3、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指导朗读。

  4、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会徽是怎么样的?

  四、总结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有关奥运会的哪些知识?

  五、拓展延伸

  到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我们是东道主,请想像一下,到那时该怎样欢迎世界各国的朋友呢?从现在起你打算为北京奥运做些什么准备工作呢?

  六、传递奥运精神

  到2008年8月8日至24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隆重举办之时,北京将张开双臂,邀请全世界与中国共同起舞!

  同学们,请将你们手中的卡片送给你的好朋友和听课的老师们,借小小的卡片传递北京奥运精神,让我们在2008年一起编织和平、美好的梦。2008年让我们相聚北京。(播放《相聚北京》音乐)

《北京》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胡同以及胡同文化的特点,学习作者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叙事抒情的方式。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3.情感目标:读懂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那种特殊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北京胡同的生活而揭示出的胡同代表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以宾衬主、以实补虚的写法和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

  教学方式:朗读法讨论法

  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熟读课文,了解北京胡同的相关知识。

  二.激趣导入:

  如果在繁忙的学习之余,突然有这么一个机会,可以让大家去外面旅游一次的话,不知你们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学生会出现很多思路,教师必须善于把握机会,抓住切入点,把话题引向正题——北京,进一步导入课题。)俗话说的好:“不到长城非好汉”,但是还有一句话,不知大家是否听过,那就是“如果你去北京,有一个地方你不去的话,就等于没去过北京,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对,就是北京的胡同。今天我们一起通过冯雪梅的文字去领略一下北京的胡同。三.探究感悟:

  (一)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北京胡同的独特景色深深吸引了作者,文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写北京的胡同?

  生:自由朗读课文,找直接写北京胡同的文段。

  2师:作者在描写胡同时是带有很深的感情的,充满着一种美感。比如对北京胡同中晾衣绳的描写,对推车卖货的老人的描写,请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进行点评。

  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

  3师:细读文中描写北京胡同的文字段落,想一想北京的哪些地方让作者留恋?

  生:默读文字,谈自己的

  (二)精读课文,深入分析

  1师:文中除了描写北京的胡同之外,还描写了哪儿的巷子?

  生:写了作者自己家乡的巷子。

  2师:课文的题目是北京的胡同,但在文中却还写到作者自己家乡的巷子,请问这样写是不是偏题了?

  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这是一种以宾衬主、以实补虚的写法。

  首先,家乡同北京一样,也有着“苍凉的历史”,它们有许多相同的地方,给了作者许多共同的感受。

  其次,作者在北京成长,但没有在四合院里住过,她那种“回归从前的愿望”,植根于她曾经生活过的家乡的小巷。写出家乡的小巷带有的尘埃气息的'旧事,才能表达出像作者这样的都市人“回归从前的愿望”。

  3师:文章除了运用描写这种表达方式之外,还运用了哪种呢?

  生:议论。

  师:请学生讨论评价认为精彩的议论文段。

  师:重点讲解作者所认为的“唯一不变”、“永远不变”的东西是什么?

  生:“温煦、质朴和对待生活的韧性”。

  5师:你觉的上海的弄堂是不是也能给你这样一种感觉呢?

  生:自由回答,应该有自己的观点。

  6师:这些议论性文字在文中大篇幅的出现有必要吗?

  生:思考、论论、回答

  师:这些议论性段落穿插于记叙的文字之中,形成一种夹续夹议的结构,不仅把文章中对家乡小巷的描写与对北京胡同的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深化了对胡同的叙述,直接揭示出文章的主旨。

  四.拓展迁移:

  根据自己的见解,写一段文字,说说你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的理解。

  板书设计:

  北京的胡同

  冯雪梅

  四合院

  路边的树

  晾衣绳

  北京的胡同推车卖货的老人

  车铃声

  炒菜作饭的响动及其香味

  树下聊天的人温煦、质朴和对待生活

  韧性

  路边的树

  卖冰棒的老奶奶

  家乡的小巷买糖果、积糖纸

  槐树铁丝上变换的衣裳

  跳皮筋的小姑娘

  教案说明:

  北京的胡同对于我们上海的学生来说应该是有点陌生的,但上海有很多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弄堂,这样通过比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熟悉、亲切,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选择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北京的胡同,以及胡同代表的文化内涵。同时,要让学生学会品味这篇散文的平实朴素的语言叙述风格。

  二期课改要求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教案设计中,我特别了几个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北京》教案设计12

  中队活动目的:

  让学生了解奥运,发扬奥林匹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活动准备:

  电视机、影碟机、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出旗仪式略)

  (主持人甲、乙、丙、丁上,男女各2名)

  主持人合:腾飞的,相约在北京。

  甲乙合:我们出生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丙丁合:那是一块美丽而神圣的土地。

  甲:它有山明水秀的南国景致,

  乙:更有雄壮粗犷的北国风光;

  丙:它有碧波荡漾的东海之滨,

  丁:更有浩瀚无垠的戈壁沙漠。

  主持人合:它的名字叫,万里江山--美如画!

  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盛开在祖国的阳光下。

  乙: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共同的名字叫中华。

  丙:我们从小爱祖国,祖国时刻装心中。

  丁:下面请听歌曲《爱我中华》

  甲:悉尼奥运的`圣火已经熄灭。

  乙:中华健儿的辉煌已经铸就。

  甲:人在世界体坛上扬眉吐气。

  乙:健儿奋勇拼搏,英姿飒爽。

  甲乙合:华夏儿女--(队员合):无不感到激动万分。

  丙丁合:炎黄子孙--(队员合):无不感到骄傲和自豪。

  甲:队员们,在历届奥运会上,我省运动员也为江苏人民争了光。下面请**同学讲一讲女子羽毛球双打冠军葛非、顾俊的成长故事。

  乙:我们的首都--北京,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

  丙:从那里放射出五彩的光芒。

  丁:你热爱北京吗?了解北京吗?你看,我们请来了一群北京的队员,他们会给我们讲讲北京的事。

  队员一:北京的大街小巷贴满了申奥海报、广告。(队员们拉起横幅:祝北京申奥成功)

  队员二:北京已经开始修建新的公路、体育场和其它基础设施。

  队员三:北京承诺,将降低大气污染的程度,一些工厂已被关闭,小汽车、公交车正在更换清洁燃料。我们将要比悉尼的"绿色奥运"办得更好!

  队员四:1990年,举办的亚运会获得了圆满成功,我们坚信一定能成功举办奥运会。我们有这样的经验和能力,我们已做好了准备!

  丙:真精彩!我相信北京一定会成功!

  丁:那就让我们8年相约在北京!

  男主持人合:屈辱的历史,不屈的斗争。

  甲:曾几何时,人被称之为"东亚病夫"。

  乙:曾几何时,运动员被排斥在奥运大家庭之外。

  甲乙合:请听相声《漫漫奥运路》

  女主持人合:你对奥运了解多少,下面进行奥运知识竞答。

  甲:奥运会全称是什么?(奥林匹克运动会)

  乙:奥林匹克起源于哪儿?(希腊)

  丙:奥林匹克是什么?(更快、更高、更强)

  丁: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是谁?哪国人?(萨马兰奇,西班牙人)

  甲:0年9月在哪里举办的第几届奥运会?(在澳大利亚的悉尼,第27届)

  乙:北京申奥的结果是什么时候揭晓?(1年7月)

  丙:奥运会几年一度?下届在哪儿?北京申办第几届?(4年,希腊的雅典,第29届)

  丁:0年悉尼奥运会谁为夺得首金?(陶璐娜)

  甲:悉尼奥运会上,谁为夺得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又是谁夺得女子单打冠军?(孔令辉、王楠)

  乙:悉尼奥运会上,代表队共夺得金牌多少枚?(28枚)

  丙:在悉尼奥运会上名列第几?(第三)

  丁:申办8年奥运会的除了北京,还有那些城市?(巴黎、多伦多、大阪、开罗、吉隆坡、伊斯坦布尔、布宜诺斯艾利斯、里斯本、塞维利亚等九个城市)

  甲:了不起,大家对奥运了解得真不少。

  乙:已经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体育王国。

  丙丁合:凭着这样的实力,我们一定能把第29届奥运会办得更加精彩,更加迷人。

  甲:请欣赏歌曲《拥抱明天》

  男主持人合:我们为申奥助威。

  丙丁合: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辉煌的梦想。

  队员们合:相信8年的奥运会一定会在我们的首都--北京举行。

  丙丁合:这是我们每个少年的共同心愿。

  队员合:我们为申奥助威,为健儿加油。

  丙:你们为北京申奥都做了些什么?(几名队员展示自己制作的关于支持申奥的美术作品)

  队员一:我每天坚持锻炼身体,为的是向世界展示少年的健康体魄。

  队员二:我们每人养了一盆花,栽了一棵树,美化我们的祖国。

  队员三:我们自觉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向世界展示少年的文明风采。

  队员四:我还教爸爸、妈妈学习100句英语。

  队员五:我还给萨马兰奇爷爷写了一封信!(朗读信的内容)

  甲:我还写了一首诗《欢迎你,奥运》,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来朗读。

  丁:队员们为了申奥成功,还真作了不少努力!

  丙:我坚信8年北京奥运会一定更加美丽,更加让人心驰神往。

  甲:我看到五环旗在长城上空飘扬。

  乙:我听到各种语言在北京荡漾。

  丙:相约在8年。

  丁:相约在北京。

  四名主持人合:让我们畅想8年北京奥运会。

  队员一:我正坐在观众席上挥舞着五星红旗,为健儿们加油!

  队员二:我们队包揽了羽毛球、乒乓球的所有金牌,五星红旗一次又一次地冉冉升起。

  队员三:我为女排重振雄风,勇夺金牌,流下了眼泪。

  队员四:男子游泳队进步了,奋力夺得金牌。

  队员五:昔日的马家军又跑上了环行跑道,披上了五星红旗。

  丙:中华健儿在奥运赛场上为祖国赢得了一个个荣誉,是什么在支持着他们奋勇拼搏呢?是慈祥的祖国母亲。下面请听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一个队员领唱,全体队员合唱)

  主持人合:朋友们,让我们8年相约、相约在北京,让奥运圣火在熊熊燃起!

  甲:下面请我们的辅导员。(略)

  主持人乙宣布队会结束。(退旗仪式略)

《北京》教案设计13

  我将分三部分进行说课:一,说教材 二,说教学策略 三,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本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这个专题编写的。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学习提升孩子们的爱国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北京》是一篇讲读课文,通过介绍北京的古迹、现代化建筑、交通、绿化等方面的情况,让人感到北京是一座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浓郁现代气息的城市。第一自然段是本文的中心句。第二至四自然段围绕第一自然段,具体地描述了北京的美丽。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表达了作者对首都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对北京景色有大致了解,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事倍功半。

  根据以上的学情和文情,围绕着新课标提出的三个维度,我制定了《北京》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1,理解和感悟重点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背诵喜欢的段落。

  3、 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的设计教学内容,要紧紧抓住情感要素,发觉课文的人文内涵,增强学生的参与性,感染学生情绪,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进而培养学生具有丰富情感内涵的精神境界。

  因此,我制定本课的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难点:结合课文理解重点词语,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二,教学策略

  教学时,我遵循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问、评、议等去实现,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并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本课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我主要从以下个方面进教学

  1、激趣导入,感知全文。

  “兴趣使最好的老师。简单的导语过后,我利用学生喜欢福娃的特点,巧妙的将福娃贝贝引入课堂,让福娃贝贝引领这一环节。

  我说:“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吗?老师去过北京,那里风景优美,是全世界人民都向往的好地方。“今天有一个小伙伴想领着小朋友们去游览北京的风光,他是谁呢?”然后用多媒体出示会说话的福娃,由福娃按照课文内容介绍北京。

  学生在福娃的图、文、声三者结合的全文朗读,介绍中,多层面、多角度地来感知全文,使他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真的去北京参观—样。再让学生谈一谈感受,借此既让学生感知了全文,又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氛围。

  2,闯词语关

  针对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强、爱闯关的特点,我设计了闯关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对重点词语理解和运用。

  我说: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美丽的北京,福娃要和小朋友们玩一个闯关的游戏,它设置了许多关卡,小朋友有没有信心闯关做英雄啊?

  然后出示第一关:词语关----给图片选词语

  课件展示重点词语,要求 同桌合作读一读词语

  接着,在词语的下方出示几幅北京的风景图片。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怎样选词语,为什么这样选,之后进行汇报交流。还要鼓励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词语,交流解决。

  通过小组合作,汇报交流,质疑解难,使学生自主理解了词语,回顾了景点的特点,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的能力

  四,闯读书城

  恭喜小朋友闯过词语关,来到了读书城,在这一关,我们要挑战福娃,给风光片配音,争当小导游。敢挑战福娃吗?大声的说出来,敢不敢?充分调动各类情感因素,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从而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

  再让学生说一说,想配好音,都有那些要求。二年级的学生是可以说出一些要求的,比如,要把课文读流利,读通顺,读的又感情,背一背。老师在肯定学生想法的同时,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练习,鼓励小组交流,在汇报的阶段,进行朗读指导,鼓励背诵喜欢的段落。

  最后,全班配乐朗读课文,式教学回归整体。

  四、齐唱歌曲,升华主题。

  我骄傲,我自豪,因为我生活在美丽富饶的中国。同学们,让我们齐唱一曲北京欢迎你。

  新的课程理念之一,提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努力建设开放的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为此,在整体阅读理解之后,我再次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学生带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振奋人心的配乐,唯美的画面,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北京的美丽,祖国的伟大。

  五、拓展思维、强化感受。我想,此时大家的心情一定和我一样激动。小朋友们作为国家的小主人,你想对祖国说什么,又想对世界各地的朋友说些什么?

  说话训练:

  我想对北京说----------------

  我想对世界人民说--------------------

  让学生说个性化语言,拓展思维、激发创新。)

《北京》教案设计14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挠兴承颉⑾曷缘玫钡男捶ā?br>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

  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说说体会(充足、丰盛)。

  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

  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

  (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

  4.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五、作业:抄写词语

  色味双美

  零七八碎

  万象更新

  男女老少

  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

  万不得已

  截然不同

  张灯结彩

  各形各色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

  1.听歌曲《恭喜》,回顾除夕。

  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领悟表达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都像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

  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

  3.对比写法

  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第一段落采用了反话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习惯融于其中。第二段则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的喜庆与热闹的气氛。)

  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

  春节各地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

  东北地区的人进入腊月后会先杀一头猪,请村里人吃一顿,以示庆祝。然后再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则上百斤,少的也有几十斤,可以吃上一个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饺子。

  西北不少地方的人吃饺子时,饺子皮不是一个一个擀出来的,而是将面擀成一个大片后用碗扣成的。

  豫南一带除夕的年夜饭吃到午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再端上一盘鱼,以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又将饺子和面条同煮着吃,面条代表钱串子,为发财之意。

  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汤圆、年糕、蜂糕、米糕、云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黄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征万事如意,吃发芽菜(用蚕豆泡发的)寓意发财。

  四川除夕时,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锅,初一早上吃汤圆,意为团团圆圆。

  湖南人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鸡要求是雄鸡,将其整只清炖,装盘时要让其头昂起;鱼要选用白鲢,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

  2.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北京》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北京》教案设计02-06

《北京》教案设计14篇02-07

《北京》教案设计(14篇)02-07

《北京》导学教案设计10-11

《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10-09

《老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10-09

老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10-08

北京亮起来了优秀教案设计模板08-26

北京,北京作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