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优秀科学教案

时间:2023-04-16 17:11:51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模板汇总九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优秀科学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模板汇总九篇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发现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了解产生气体多少与材料的用量有关。

  2.能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体验猜想、验证、结论等基本的实验步骤。

  3.对科学实验感兴趣,愿意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

  2、难点:能够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总结出产生气体多少和材料用量有关。

  活动准备:

  每组一份活动材料:杯子、小苏打、盐、白糖、鸡精、醋、空瓶子、匙子、漏斗、气球,课前幼儿学会套气球。

  活动过程:

  一、以疑激趣--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激发探索的兴趣。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做一个好玩的科学游戏,游戏的名称是《瓶子吹气球》,你们看……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思考:气球里面的气体是从哪里来的?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二、以趣激学--寻找神奇的泡泡溶液,探索出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

  师:瓶子里装的不是水,是由两种材料混在一起形成的神奇的泡泡液。这两种材料是什么?

  1.出示材料,幼儿闻一闻、看一看:醋、盐、白糖、味精、小苏打

  2.出示实验表格,集体猜想哪两种材料在一起会产生气体?鼓励幼儿用多种记录方式表达自己的猜想。

  3.幼儿探索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交流总结:小苏打和醋在一起会产生气体。猜想有时很不可靠,遇到问题最好动手试一试。

  三、学以致用--尝试用瓶子吹气球,更加直观的感知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了气体。

  师:我们找到了能够产生气体的这两种材料,你打算怎样用它们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

  1.讨论怎样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操作过程要注意什么?

  2.幼儿实验,教师指导。

  3.展示结果,分享经验:你们组刚才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气球有的大、有的小?

  四、快乐体验--让气球吹得更大,进一步验证产生气体多少和材料的用量有关。

  师:如果再做一次,你打算怎样才能把你们组的气球吹得更大呢?

  1.幼儿讨论:多用材料、套气球速度快点、用手捂一捂瓶口……

  2.再次实验瓶子吹气球,体验科学游戏的乐趣。

  3.总结:小苏打和醋在一起产生的气体能吹起气球,而且两种材料用的越多,气球就会吹得越大。尝试的次数越多,实验结果就会越成功。

  五、拓展延伸--吹起气球的神奇气体是什么、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激发继续探索的愿望。

  师:你们知道今天用来吹起气球的这种气体叫什么名字,在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用处吗?(各种各样的饮料中有它、医生帮助病人缓解病痛要用到它、消防员灭火要用到它……)

  设计意图: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进行的科学研究,应该是从他们身边常见的事物或者身边发生的事情开始的。小苏打、醋是我们常见的生活用品,气球也是每个孩子们都喜欢的玩具。但是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的气体能够吹起气球,却是绝大多数孩子不知道的。因此这一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富有一定挑战性,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与科学视野。小苏打与醋的混合现象只是活动的载体,不是活动的唯一目标,活动诣在让幼儿亲历一次真实的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从而感觉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活动目标:

  1、知道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了解产生气体多少与材料的用量有关。

  2、能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体验猜想、验证、结论等基本的实验步骤。

  3、对科学实验感兴趣,愿意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实验所需的各种物质材料,幼儿学会往瓶子上套气球。

  教学环节与策略:

  陶行知先生提出,对一个问题,不要先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应该指导儿童,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利用这种经验来解决别的问题。鉴于此,在活动中我主要运用了做中学五类快乐教学法。"做中学"主张"幼儿在前、教学在后",不同于以往单纯的先传授知识再动手操作的常识教育。它不注重结果,不追求幼儿掌握准确的科学概念,而是激励幼儿从玩、做、想、试、用中去发现问题、探究知识、解决问题、体验快乐。在做做玩玩的轻松氛围中,"变接受性学习"为"自主建构学习",从而实现了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目的。"玩中学、做中学、想中学、用中学、乐中学"五类教学法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而不是独立分割开来的,下面我结合这节课的基本环节具体介绍一下。

  1、以疑激趣--抛出问题,怎样用瓶子玩吹气球的游戏?(玩中学)气球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最普通的玩具,以前有过各种各样的玩法,今天我们要怎样玩?玩出什么新花样?活动一开始,教师巧妙的将"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通过吹起瓶口气球的形式再现出来。游戏的形式让科学现象变得直观、生动、趣味,使科学活动从一开始就变的没有负担没有压力,有的只是创造与快乐。

  2、以趣激学--寻找神奇的泡泡溶液,探索出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想中学、做中学)师:瓶子里装的.什么材料这么神奇?我们来猜一猜、做一做,找到它吧!这个过程中幼儿要通过观察杯子上的标记来判断杯子中的材料,要亲自动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相互间说议的过程中发挥想像,在与别人的讨论中扩展思路,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想像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猜想、验证,孩子会体会到猜想有时不可靠,遇到问题最好亲自动手试一试。

  3、学以致用--尝试用瓶子吹气球,更加直观的感知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了气体。(用中学)师:找到了能够产生气体的材料,你打算怎样用它们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这一步是活动的重点,孩子在吹气球的过程中会碰到问题需要动脑筋想办法,集体玩的时候会发生纠纷需要协商解决,这就发展了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人际间的协调能力。这些都是孩子上学和走上社会以后不可或缺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4、快乐体验--让气球吹得更大,进一步验证产生气体的多少和材料的用量有关。(乐中学)师:如果再做一次,你打算怎样才能把你们组的气球吹得更大呢?幼儿在总结上次实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遍吹气球游戏,体验成功的乐趣。有了第一次的体验,他们会做的更投入、更认真、更成功。教师可借机对幼儿进行"只要用心思考、反复实践,任何事情都会一次比一次做的更好"这样的情感渗透。

  5、拓展延伸--吹起气球的神奇气体是什么、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激发继续探索的愿望。我们都知道,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才能让幼儿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才能保持对周围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今天实验中产生的这些气体是什么?对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吗?老师告诉孩子,这些气体不仅广泛应用在我们特别喜欢喝的汽水饮料中,医生可以用它帮助病人减轻痛苦,消防员叔叔可以用它来灭火,多么神奇啊!我自然喜欢继续去探索它的奥秘!到这里,幼儿探索的欲望被再一次点燃,我相信,参与这节活动的每一个孩子都会把这节课的内容带回家,会继续去探索。以上是我对这节活动的一点浅见,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建议。

  活动反思:

  《瓶子里吹气球》这是一节大班科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通过猜测、探索、试验,发现气球吹不大的原因。

  王老师在第一环节就是让幼儿玩吹气球比赛,试一试,吹一吹,看谁的气球吹的最大。部分孩子能够用嘴巴吹气球,并把气球吹大。紧接着王老师便出示装有气球的瓶子,让幼儿猜一猜气球装在瓶子里能否吹大?这一提问的出现,激起了幼儿的兴趣。很多孩子都是充满信心觉得气球能够吹大,还有一部分幼儿认为气球吹不大。王老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把问题抛给孩子们:“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想法是对还是错呢?”,问题一出来,很快得到了幼儿的回应“我们要试一试,去吹一吹才能知道结果。”这样的效果比起直接让孩子去操作好多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为什么气球在瓶中吹不大?是贯穿整个活动的关键。有的孩子认为是瓶子太小了,有的孩子认为是没有力气?当孩子们出现了一系列的猜测后,王老师展示自己的瓶子气球,并吹给孩子们看,然后请小朋友们观察,为什么老师的能够吹大,你们的不行。让幼儿自主探索,寻找答案。在孩子们找到答案后,再请孩子们去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孩子们通过在有洞的瓶子中吹气球,而且能够成功地将气球吹大时,个个都享受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从王老师这一节活动报告,让我了解到了我们不管在任何时都要从幼儿出发去考虑问题,给孩子足够思索、探究的空间,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游戏中了解科学。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够大胆尝试使用各种辅助材料,让板不倒下去。

  2、乐于与他人合作。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大泡沫板4块、材料超市中的各种物品,如:钩子、绳子、夹子、白胶、木砖、大积木块、剪刀、玻璃胶等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T:我们的板经常在用的时候要滑下来,请你们来帮助我!

  二、幼儿假设:

  1、T:有什么好方法让我们不往下滑呢?

  ……

  2、幼儿分组把假设的内容记录下来。

  三、幼儿探索,解决问题:

  幼儿尝试各种让板不倒下来的`方法

  教师了解孩子们实验的真实情况,并帮助孩子澄清自己的认识。

  T:“你们的用的是什么方法,结果怎样?”

  四、分享交流

  T:“刚刚你们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让板不倒下来?”

  T:“为什么他们用了相同的方法,一个成功了,另一个没有成功呢?”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初步认识磁铁,了解磁铁的用处及特性。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养成爱探究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遇事要爱动脑筋。

  活动准备:

  1、磁铁每人一块

  2、每组一只小篮子,内有学生尺、橡皮、铅笔、树叶、梳子、羽毛、铁钉、针、曲别针、小刀、锁等若干。

  3、脚下带铁片与不带铁片的鸡宝宝各一只,小房子一间。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教具,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小朋友们看一看,房子里住着谁呀?(两只鸡宝宝)

  鸡宝宝可喜欢小朋友啦,我们一起喊鸡宝宝出来好吗?(鸡宝宝)

  老师用磁铁把脚下有铁片的小鸡引出来。

  咦,怎么房子里还有一只小鸡呀,它为什么不出来?请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来看一看,两只小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幼儿通过观察比较知道两只小鸡的脚上不一样,一只有铁片,一只没有铁片。

  请一个小朋友为没有铁片的`小鸡装上铁片,并喊小鸡出来玩,小鸡不动(老师出示"宝贝"--磁铁,将小鸡引出来)。

  二、玩磁铁

  1、引导幼儿拿磁铁吸小篮子内的物品,看一看,磁铁吸哪些东西,不吸哪些东西。

  幼儿得出结论:磁铁只吸铁制成的东西,不吸其它制品。

  2、磁铁碰碰头,握握手。

  幼儿把手中的磁铁与其他幼儿的放在一起,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互斥

  相吸

  结论:磁铁有两极,同极相斥,不同极相吸。

  3、为磁铁找朋友

  引导幼儿在室内为磁铁找朋友。

  三、活动延伸

  1、老师不小心把许多钉子洒在了地上,用什么方法能又快又干净的捡起钉子呢。

  2、在室外为磁铁找朋友。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实验、观察中认识光的七种颜色,从而对光的现象产生兴趣。

  2、培养独立操作的能力。

  3、学习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一种事物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1、一张大的彩虹图。

  2、三棱镜、平面镜、大碗(装上水);剪刀、七色盘、小棍、透明胶;吹泡泡的工具每人一套。

  3、相关电脑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问,引起幼儿兴趣:

  1、你看见过什么颜色?

  2、你知道光是什么颜色?

  3、猜猜用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光的颜色?

  二、实验:七色光。

  实验1:美丽的光。

  1、用三棱镜的平面对着太阳,可看见光透过三棱镜后折射在白纸上的各种色彩,从而了解光的颜色。

  2、大碗里装上水,将镜子斜放在碗里,让阳光透过水照在镜子上并反射到白墙上,能看到七色的彩虹。

  教师引导幼儿一边观察一边讨论光的颜色。

  实验2:吹泡泡。

  1、引导幼儿边玩边观察泡泡在太阳光下呈现出哪几种颜色?

  2、人造彩虹:艳阳下,捏住水管口,使水呈雾状喷向天空出现彩虹,观察其颜色。

  实验3:七色转盘。

  1、师:你们看,这个圆盘静止时有哪几种颜色?他们的颜色有什么区别?

  如果让这些圆盘转动起来,会出现什么颜色呢?看看不同图案的转盘转起来有没有不同的色彩。

  2、幼儿边玩转盘边思考:当七色转盘转动时我们的眼睛看见什么颜色?为什么?

  3、教师小结:光有七种颜色,当它们一起飞快转动时我们会看到白色的光。

  三、演示课件为幼儿介绍光在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1、红外线烤箱可以烤东西;红外线还可以治病。

  2、紫外线可以消毒、杀菌。七色

  3、在医院里,人们可以用激光进行光治疗。

  小结:光的作用真不少。希望小朋友们从都能热爱科学,爱探究,多动脑筋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长大后利用光为人类做更多更有益的事。

  【活动延伸】

  1、观察泡泡画出彩虹或泡泡。

  2、手工制作:七色转盘。

  【活动反思】

  近期执教的一节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七彩光》,和《指南》中的很多要求相吻合。如:⒈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⒉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⒊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⒋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⒌能发现常见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这是一节来自主题《七彩世界》中的科学活动,旨在利用三棱镜折射阳光的原理发现光有七种颜色,对光的自然现象产生兴趣。另外,还能乐意探索,与同伴一起讨论,并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活动的选择、设计、组织过程都和《指南》中科学领域的目标相吻合。原以为孩子在这一过程中玩的开心,也发现了一些秘密,活动组织的还算成功。但经过沙老师的指导后,才发现任然存在很多问题。

  问题一:环节不够紧凑,问题设计不够精炼。

  第一环节通过提问导入,预设的问题“知道光是什么颜色吗?”和第二环节交流记录猜测的颜色类似,需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所以在导入环节仅需让几名幼儿说说后,老师请大家一起去记录自己的想法。孩子们记录好后,给一点时间,让孩子们相互交流,满足孩子们想说、乐说的需要。

  问题二:没有指导幼儿正确使用三棱镜的方法。

  活动前由于没有和孩子讨论三棱镜的使用方法,出现了有孩子用眼睛对准三棱镜直视太阳的情况,而且有的孩子不知道该如何使用让三棱镜进行反射,没能在墙上反射出七色光。在幼儿操作实验前,就需要讲清楚拿三棱镜的方法以及使用三棱镜观察的方法,提醒幼儿保护眼睛,提高孩子们使用成功的概率。或者进行两次实验,在第一次实验后让孩子交流自己实验成功的方法,让更多孩子可以体验到探索带来的成功感,也发现物体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问题三:操作记录表的提供不够恰当,活动中提供了两人一份的操作记录表,不能很好的表现出幼儿自己的想法。可以提供人手一份操作记录表,供幼儿记录自己的猜想以及实验结果。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们自己直观的发现其中的变化,另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们积累记录的经验。

  问题四:教师的语言不够严谨,科学素养不够。怎样解释三棱镜反射后的色彩、三棱镜的形态如何表述清楚,这些都需要教师能用简洁、科学严谨、易于幼儿听懂的语言表述。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不仅是粗浅的备活动,而是深入思考,了解活动中的价值点并进行准备。另外,也需要在平时加强对科学知识、科学素养的.学习。

  问题五:活动不够深入,缺少引导。

  在孩子们都观察到三棱镜颜色时,观察到三棱镜有哪些颜色适合,还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反射后的颜色是否有规律,如果有,有怎样的规律,从而帮助幼儿发现光的规律。

  问题六:缺少拓展

  “这么有趣的“七彩色”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地方也看到过呢?”“还有哪些物品也会产生七彩色呢?”“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呢?”多几个这样的问题,就可以将原本源自幼儿生活中的活动又回归于幼儿的生活中,引发幼儿对生活中这一现象的关注,引发幼儿今后对一些科学现象的探索。此外,还可以在科学区投放一些材料,引导孩子继续用其他材料去探索制造“七彩色”的方法,让活动仍有延续。

  虽是一节在我们成人看似简单、习以为常的科学活动,但组织下来后仍然会存在许多问题。内容的选择、要求虽与《指南》相符,但落实到自己组织的活动中,则仍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可见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学习,加强教育教学的能力,让孩子在这些有价值的活动中能习得更多有效的经验。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通过实验纸吸收水会张开,让幼儿了解"睡莲花开"的原因。

  2、乐于参与活动,养成仔细观察和探索的习惯。

  3、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每组一盆水,若干剪刀和质地不同的纸(蜡光纸·白纸.牛皮纸.报纸等)

  【活动过程】

  1、导入:引导幼儿观察桌面材料你看到了什么?(激发幼儿兴趣,导入活动内容)

  2、教师示范折"睡莲"。

  A、把正方形纸对折三次

  B、将角对边折.

  C、再剪去多余部分,将花瓣向花心折。

  3、幼儿分组折纸,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4、将折好的"睡莲"放入水中:

  A、请幼儿认真观察"睡莲"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B、"睡莲"为什么会开花?

  C、为什么不同质地的纸开花的速度不一样。

  D、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纸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内有细小的毛细管,纸遇到水后,水沿着纸的毛细管上升,使纤维膨胀,于是,原来向里折叠的"花瓣"就张开了。不同质地纸,其吸水性不同,因而"花瓣"张开的速度也不同。

  5.活动结束,请幼儿们收拾材料。

  【活动反思】

  忽略了经验准备。活动的.准备包括了教具、学具以及经验的准备,它可以为整个活动做好铺垫的作用,在活动开展之前,我准备了不同的三种纸张(复印纸、报纸、广告纸)做的睡莲花、以及记录纸和睡莲花的图片,在活动的进行中,孩子们把“睡莲花”当成了“荷花”,把复印纸说成了彩纸,可以说出现这种现象不仅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还给整个活动带来了不好的效果。同时我还发现中班孩子的折纸能力比较弱,睡莲花折的不太平整,这也可能对实验的结果带来一定的影响,经过讨论后我们把“区别睡莲花和荷花”、“认识三种纸张”、“折纸的练习”这些知识点放在了活动之前的准备环节上。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

  2.初步了解地球目前所遭受的人为破坏及其严重后果。

  3.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

  4.进行环保宣传的行动。

  二、材料准备

  1.《爱护我们的地球》PPT、《水危机》视频。

  2.环保宣传海报。彩笔若干。

  3.供孩子分类的多种"垃圾"。

  4."环保小卫士"的爱心贴纸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欣赏地球美丽的风景。

  1、欣赏电动地球仪和地球上美丽风景的图片。

  2.看了这些图片你感受到地球上那些地方是很美的?

  3.观看课件,了解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二)继续观看课件,了解地球正在遭受的种种危害。

  1.地球怎么了?(土地、森林、海洋的变化)

  2.生病的.地球遇到的灾难。

  3.是什么让地球变成这样的?了解各种污染给地球带来的变化。(光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污染、动物被滥杀、垃圾污染、水污染)

  4.观看关于水污染的视频。

  5.污染产生产生了地球的"温室效应"。

  (三)介绍日常生活回收垃圾的方法;

  1.可回收的。

  2.厨余垃圾的。

  3.有毒的。

  4.其他垃圾。

  (四)接龙游戏:为地球治病的方法。

  四、:

  小朋友已经想出了许多治病的办法,需要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去注意做,才能让地球的病好得快点。我们还要再去找更多的好办法来帮住地球治病,让大家把地球的病一起治好,好吗?我提议我们的环保小卫士在爱护地球的纸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让更多的小朋友和大朋友都知道,也让他们一起来做环保的卫士吧!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够借助生活中的不同材料制造出声音。

  2.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瓶子区材料:玻璃瓶、塑料瓶等。纸区材料:白纸、皱纹纸、餐巾纸等。杯子区材料:金属杯、塑料杯、纸杯、玻璃杯等。

  2.不同种类的豆子、叉子、勺子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发现声音的制造。

  (1)教师出示一只空瓶子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再拿出一颗豆子放到空瓶子里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

  (2)将豆子放进瓶子里,盖上瓶盖摇一摇,请幼儿听听发出的“沙沙沙”声音。

  (3)分别请个别幼儿挑选几种不同的材料试一试、说一说制造声音的方法,如敲瓶子、搓纸等。

  2.请幼儿主动探索利用不同材料制造声音,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1)教师介绍三个不同区域的材料,鼓励幼儿一次去每个区域探索,尝试让这些东西发出声音。

  (2)幼儿自由分组探索,教师分别进入不同区域进行指导。如:“瓶子区”重点引导幼儿发现用不同的瓶子装不同种类的豆子,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纸区”引导幼儿挥动、揉搓、敲击不同的纸,探索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杯子区”引导幼儿敲击不同的杯子,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活动反思

  1、材料提供方面:由于是让家长从家里带的废旧瓶子,所以瓶子大小、材质有些差异。还有的盖子盖不紧,导致活动过程中,豆子会掉出来。在第三个环节:品尝软硬糖,猜猜大小声。应该让每个小朋友去品尝软硬糖,用牙齿来咬一咬,感受一下,然后再猜测、验证。瓶子要换成大的罐子,如一些收纳罐子。用两个,一个装硬糖,一个装QQ糖,来进行对比。因为还是用装黄豆的小瓶子,又是只有一个,还要来回换,对比不明显。

  2、活动组织环节:第一个环节中,小宝宝起床后要干什么呢?不用提问,分散幼儿的注意力,直接听声音,来猜测。第二环节学习大鼓小鼓声音,可以先玩游戏,再听音乐玩。如老师说大鼓,幼儿力气大地摇瓶子;小鼓,幼儿力气小地摇瓶子,收:则瓶子不发出声音。这样先玩几次,让幼儿对大小声有一人直接对比的效果。第二个环节结束后,可以把瓶子收回来,这样孩子的.注意力才会集中回来,而不是自顾自地一直在玩瓶子。每个环节的小结,应该要再深入一些,使幼儿的经验得到提升。由于对课堂常规的把控不够,导致小结不够。

  3、个人素质方面:是吗?好不好?这样的口头禅太多,无效的语言太多,应精简自己的语言。

  小百科:声音(sound)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介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 篇8

  背景设计:

  中国成功发射载人飞船。这件具有世界性的事件不仅全国人民都关注、兴奋,就连我班的孩子一提起这件事都非常的高兴。许多幼儿在谈到自己的理想时,纷纷表示要向杨利伟叔叔他们学习,做一名宇航员遨游太空,也有小朋友表示长大后想登上月球看看上面到底有什么……虽然这事情已成为往事,但我班幼儿的交谈内容还是不离开这一话题进行,他们还带来了各种图书、碟片、报纸,互相阅读和交流。我想:幼儿的兴趣不能简单地让它停留在口头上,应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幼儿去感受、去想象、去创造,使幼儿的经验得以提升。

  大班幼儿求知欲望强,他们好问好学,对数学知识也较感兴趣,积极尝试做一些计算练习,为跨入小学做一些必要的准备。我们知道数学活动有时显得较为枯燥乏味,如果只满足于让幼儿学会加减练习、编一些应用题,内容显得过于狭窄单一,很难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我在剖析《黑夜密语》这一大主题的精神要领下,预设了这个活动,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满足他们探索太空的若干需求。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答虚拟游戏中的问题。

  2、能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3、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1、写有6—10数字的星星五颗,制定成贴绒磁性教具。

  2、模拟的大张登月轨道图,在轨道的九个点上写数字10。幼儿每人一张相同的小图、笔。

  3、幼儿每人1—10的数卡一套,彩色"通行证"一、手指游戏导入。

  师: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玩个手指变数字游戏。

  儿歌:食指中指并并,做把剪刀剪剪,我是手指魔术师。变、变、变个……。

  二、给星星打电话。

  1、出示图片。提问:这几位叔叔,你们认识吗?(杨利伟,翟志刚等)

  2、大家都想上月球,我们闭上眼睛,祈祷星星帮忙。

  3、出现星星图片,揭示上月球的要求。

  要求:到月球上去,先要和星星打电话。(出示五颗星星)每颗星星上面都有一个数字,数字是几就代表是几号星星。我们从卡片中找出两个数字,如果两个数字合起来和其中一颗星星上的数字一样大,就算拨通这颗星星的电话。

  4、幼儿解密码,第一次操作。

  幼儿拿出卡片摆一摆。

  师:你拿出是x和x,拨通的`是x号星星的电话。幼:我拿出的是4和5,拨通了9号星星的电话。幼:3和2,可以拨通5号星星的电话。

  ……以同样的方法,让幼儿练习6—10的分合。

  5、破译了星星的号码,接通星星的电话。

  提出要求:上月球要进入轨道,进入轨道必须先解开密码,密码是由两个数字组成的,这两个数字合起来都必须等于10,密码解开了,到老师那儿领取通行证,就能登上月球。

  三、解密码上月球

  1、带领幼儿观察轨道图。

  2、幼儿玩拍手游戏(复习10的分成)、

  3、幼儿解密码,第二次操作。

  幼儿在小图上的方框内写出10的各种组合数字。

  4、检查密码,领取通行证。

  5、幼儿登上轨道,虚拟上月球。

  活动延伸:

  听音乐,幼儿做各种动作,模拟宇航员在月球的探索的情景。

  自我评析执教了科学活动《上月球》这个活动中,在活动中我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现状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让幼儿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答虚拟游戏中的问题,使得数学活动更游戏化、趣味化,深受幼儿的欢迎。活动中,我以登上月球为线索,把充满奥秘的太空知识用图片的形式简单的展示在幼儿的面前,促进了幼儿的感官探索;把简单划一的数字分合式穿插在虚拟游戏中,既巩固了幼儿数学经验,又满足了幼儿上月球的探索欲望,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对促进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也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活动中,幼儿认真地追随环节要求的变化,一次次大胆地阐述自己对分合知识的理解,探究的欲望无处不在。"通行证"的发放使得幼儿的操作结果被得到认可,虽然有些小朋友做错或者重复了,但老师给予的订正机会让他们从失落中走了出来重新焕发求知欲望,使他们有成功和被重视的感觉,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而且幼儿之间的互相检查既提高了幼儿的数学经验,增强了幼儿的责任意识,又促进了语言和思维的相互作用。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的:

  1、了解向日葵的生长过程,对植物生长变化感兴趣。

  2、观察感知向日葵的形状、色彩、大小等特征,了解向日葵种子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3、对身边的动植物感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初步的按变化排序经验。了解平时吃的葵花籽是向日葵的种子。

  2、物质准备:有关向日葵的视频3、教育挂图《领域活动、科学、向日葵》

  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谜语:身体长又长,开花黄又黄,脸蛋像太阳,籽香又香。(谜底:向日葵)

  二、引导幼儿观看多媒体图片(用葵花籽制作的食品和工艺品等)引:看看这些是什么?你见过吗?猜一猜这些食品和工艺品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引导幼儿观看有关向日葵的视频,了解向日葵的生长过程。

  1、出示教育挂图《向日葵》,引导幼儿了解向日葵的形状、色彩和朝阳的特性。

  2、出示《向日葵的生长过程》,引导幼儿了解向日葵的生长过程。

  A、引:请小朋友仔细看看,你认为这些图怎样排列更合适,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B、提问:你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向日葵是怎样长大的呢?

  四、品尝用向日葵种子制作的食品,感知向日葵与人们的关系。

  1、引:你们尝过葵花籽吗?好吃吗?

  2、幼儿与教师一起品尝用葵花子制作的食品,边品尝边交流食品的味道。

  3、讨论:向日葵种子做得食品可以吃,向日葵的种子还能做什么?

  五、种植与记录引:春天到了,我们有这么多向日葵的种子,大家一起来种一种,看看到底是不是按照我们知道的过程长大的。大家要细致地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过程,做一个很棒的小小记录员。

  六、活动延伸:引导幼儿种植葵花籽。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1-22

【优秀】大班科学教案07-04

(优秀)大班科学教案07-21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指纹08-26

大班科学教案(优秀)07-23

(优秀)大班科学教案07-26

【精选】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四篇07-03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精选15篇)03-22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精选15篇03-22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三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