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27 09:15:29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中班科学教案模板六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热门】中班科学教案模板六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目标:

  1.知道大自然中有许多像伞的动、植物。

  2.通过倾听、讨论、讲述,分享有关伞状植物的经验。

  3.乐意画出自己看到的大自然中像伞的动、植物。

  准备:

  L.幻灯片:大自然中的伞

  2 .课前请家长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像伞的植物、动物。

  3.故事:借你一把伞

  4.画纸、画笔。

  过程:

  一、我要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故事的名字叫:借你一把伞

  1.听故事:借你一把伞。两遍

  第一遍不演示幻灯片;认真听老师讲。

  2.第二遍故事前提要求:请你们记清楚小动物们都是用什么当的伞?边讲故事边演示幻灯片:银杏叶—蚂蚁、莲叶—青蛙、菠菜—兔子、芋头叶—小狐狸、大荷叶—大熊、伞—小狗。

  提问:故事里的动物们都借了什么给娜娜当伞呢?

  小动物们用菜和叶子当他们的什么?

  下雨的`时候,小蚂蚁把银杏叶当作它的什么?

  下雨的时候,青蛙把莲叶当作它的什么?

  下雨的时候,兔子把菠菜当作它的什么?

  下雨的时候,小狐狸把芋头叶当作它的什么?

  下雨的时候,大熊把荷叶当作它的什么?

  二、在大自然中还有好多好多的伞,你看见了哪些像伞的植物?幼儿回答,教师

  1.演示幻灯片:

  《大自然中的伞——植物》

  幻灯片-像伞的树

  像伞的蘑菇

  像伞的花

  像伞的菜

  你们在大自然中还看见那些像伞的动物?

  2.演示幻灯片:《大自然中的伞——动物》

  三、我们知道了那么多像伞的漂亮的植物和动物,今天就把你喜欢的像伞的植物画下来吧。

  展示幼儿的作品,说说自己画的什么像伞的植物或动物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幼儿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精心呵护与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好奇心、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幼儿主动发现,获取有关科学知识。一片片小小的秋叶里,蕴藏着多少早春的细雨、盛夏的烈日、金秋的清露和严冬瑟瑟寒风的旋律啊!科学活动《林中漫步》带领幼儿走入树林,欣赏树叶在风中的舞蹈。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秋天的特征,发现秋天树林的美丽和多姿多彩。

  2、大胆表达自己对小树林的感受与发现。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教学准备:

  1、选择一处有多种树木的小树林。

  2、幼儿用书第1-2页。

  3、有集体散步的经验,有较多树的小树林、幼儿人手一个小筐。

  教学过程:

  一、林中漫步,感受树林的秋色。

  1、教师:秋天到了,小树林会有哪些变化呢?我们一起到小树林里去看看吧。

  2、师幼共同在小树林中漫步、玩耍、自由交谈。

  师幼共同在小树林中看看、听听、闻闻、摸摸,运用多种感受小树林的气息和秋天给小树林带来的变化。

  鼓励幼儿边四散自由观察边与同伴交谈。

  二、林中讨论,交流对小树林的感受。

  1、师幼共同围坐在小树林中,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秋天到了,小树林在悄悄地变化,谁来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又是怎样发现的。(请幼儿个别表达。)

  2、用多种感官再次感受秋的气息。

  教师:让我们深吸一口气,你闻到了什么味道

  教师:闭上眼睛,让我们静静地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教师:用脚踩一踩落叶,你听到了什么?轻轻地踩,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让我们仔细地看,你还看到了什么变化?

  三、用肢体动作学一学树叶漂亮的样子。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树叶飘落的样子。

  -教师:瞧,小树叶在跳舞,我们仔细看看它是怎样跳舞的。

  2、请幼儿用身体动作学一学树叶飘落的样子。

  四、林中拾叶,体验收集活动的乐趣。

  1、教师:秋叶跳着舞蹈落下来了,让我们把它们捡回教室,再和它们玩吧!

  2、师幼一起收集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树叶,放到自己的小筐子里,带回教室。

  活动反思:

  幼儿在模仿游戏和捡落叶的过程中,感受到融入大自然的快乐,也积累了对秋天树叶和树叶的感性经验,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能够大胆表达自己对小树林的感受与发现。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也是处处蕴含教育契机的季节。在这个美丽如画的`日子里,邢台市第三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市郊观赏秋天的树叶。一走进树林,孩子们欢呼雀跃,纷纷拿起篮子拾落叶。飘落的树叶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也开启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他们兴高采烈地说:“我的叶子像扇子”、“我的叶子像小船”、“我的叶子像……。”活动中老师还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及时应答,巧妙点拨,并有机的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判断,了解不同树叶的特征和规律。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知识,同时也让他们学到了许多在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看到了平常很少见到的东西,同时也让孩子们在幼儿园的生活变得更愉快、更充实、更丰富。

  幼教科研是教育科研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探索幼儿教育科学的认识过程,以揭示和发现幼教领域内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研究幼儿教育科学的知识体系为目的。

  听课反思:

  这一节科学课,教师与幼儿互动良好。充分调动了本班孩子的积极性,这是我值得学习的地方。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笋,让幼儿了解其外形特征

  2、知道笋有营养,喜欢吃笋

  活动准备:

  笋若干(数量与幼儿人数相同)

  各种笋制品,筷子一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头戴尖尖帽,身穿节节衣,年年春天里,出土笑嘻嘻”

  2、出示笋“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就猜到了,那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笋”

  二、幼儿通过看、摸、闻,了解笋的外形特征

  1、分发笋

  2、观察笋的外形特征

  问题:“笋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笋有哪些部分?”

  “ 笋是什么颜色?”

  “让我们剥开笋的衣服,看看里面是什么样的,颜色又是什么样的,闻起来的味道和穿衣服时闻到的一样吗?”

  3、教师小结

  三、品尝笋制品

  1、了解笋的用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钙、铁等,营养价值高,能做菜又能做配料。

  2、出示笋制品让幼儿认识,并让幼儿品尝。

  3、教育幼儿吃饭不能挑食,多吃蔬菜身体才能长得好。

  延伸活动:

  把笋壳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套起来。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空气的压力。

  2.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试验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吸管、瓶子、水若干、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水宝宝会跳舞”

  教师吹瓶子,瓶中冒气泡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玩的'游戏,仔细看好咯。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哦,你发现了有泡泡冒出来了,这个水宝宝像在跳舞一样,可爱吗?那你们知道怎么会冒泡泡的吗?

  小结:你真聪明,知道向瓶子里面吹气,就能冒泡泡了,水宝宝就会跳舞了。

  二、制作喷泉

  1.师:看!老师这里还有个瓶子宝宝,可是它有个盖子,调皮的水宝宝想从瓶子里面出来透透气,但是不能拧开盖子,也不能直接倒出来,更加不能去捏这个瓶子宝宝,该怎么办呢?老师给你们提供了瓶子、吸管、盖子,你们一起去试一试吧。

  幼儿集体实验。

  2.请一名幼儿上来交流自己的经验

  师:你成功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3.师:这个办法好不好?我们一起去试一试吧。

  幼儿第二次集体实验。

  4.探索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插入了两根吸管,却吹不出水宝宝呢?

  幼儿第三次集体实验。

  三、揭示原理

  那你们知道为什么水宝宝能从吸管里跑出来吗?

  原理:当我们向吸管一头吹气时候,就会使瓶中的空气增加,空气压力也相应的增加,压力把水逼近另外一根吸管里,水就从另外一根吸管里出来了。

  四、游戏:给小动物喂水

  师:老师这里有四只小动物,他们都有点渴了,想喝水了,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本领去喂小动物喝水,好吗?

  带领幼儿离开。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最近,我们一直在进行主题活动《常见的工具》,而“纸和笔”是其中的一个小主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对身边常见的纸有了基本的了解。在玩纸的过程中,孩子们也渐渐发现了纸有厚薄、软硬等不同的材质特征。但是对于纸的吸水性,孩子们还只是有一些零星的经验;而纸的材质和吸水性之间的关系,孩子们则还不是很清楚。因此,我想通过此次活动,让孩子对不同纸的吸水性以及和材质之间的关系有清晰而系统的了解。同时,引发孩子关注身边各种纸,培养他们好奇、探究的品质。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纸的吸水性以及和材质之间的关系。

  2、乐于参与活动,愿意在动手、动脑中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纸板、牛皮纸、面巾纸、糖纸、复印纸、铅画纸、卡纸、蒸笼纸等。

  2、水盆、抹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呈现各种纸,请幼儿介绍这些纸的名称。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纸宝宝,你认识它们吗?它们叫什么名字啊?(请一到两个幼儿说出黑板上的纸宝宝)

  关键提问:猜猜这些纸宝宝到了水里会怎么样?为什么?(幼儿可能会回答“湿掉”“潮了”“湿了”“烂了”等,老师则继续追问: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幼儿回答不出原因,老师可提示:“纸宝宝到了水里会吸水吗?吸了水的纸宝宝就会怎么样啊?”)

  小结:原来纸有吸水的本领,它的这种本领,我们叫它吸水性。(如果幼儿表示赞同老师的想法,或者幼儿自己说出纸到了水里会吸水,那么老师就小结。)

  二、展开

  探究各种纸有无吸水性

  1、猜一猜

  教师:这些纸宝宝都会吸水吗?(幼儿意见不统一)

  追问:那哪些宝宝纸会吸水,哪些纸宝宝不会吸水呢?

  教师:我们将会吸水的纸宝宝放在打钩的黑板上,把不会吸水的纸宝宝放在打叉的黑板上。你们的椅子下面也藏着一些纸宝宝,你们能帮自己椅子下面的纸宝宝找到自己的家吗?请你先来猜猜看,再帮他们分分家。(幼儿分别拿出自己椅子下面的纸,将他们放到自己认为合适的地方。

  教师:有的人认为纸板吸水,有的人认为纸板不吸水,既然你们有不同的意见,那我们就把纸板放在这个问题板上,等会用小实验来确定它到底是吸水还是不吸水。(老师将幼儿有不同意见的纸放在打问号的地方,表示有待验证。)

  2、试一试

  教师:大家刚才对这些纸有不同的意见,那我们就来做个小实验,看看它们究竟吸不吸水。(老师一一呈现实验的几种纸)

  教师:等会儿请你们先从这几种纸宝宝中选一种(此处老师要强调)纸;然后到后面的桌子上找个水盆,把纸宝宝放到水盆里,看看它们到底吸不吸水呢;最后把纸宝宝拿出来放在中间的盘子里,然后擦干手再回来。

  (教师巡回指导,可提醒幼儿“动作轻轻的、柔柔的,不要将水洒出来哦!”)

  关键提问:你洗的什么纸?它到水里之后吸水了吗?(一个人到黑板这里来回答之后,请他帮这个纸宝宝送到正确的家里去。对剩下的几种纸宝宝,可改变提问;“谁洗了×纸,它吸水吗?”请洗了这种纸的人回答,并请一个人来把这种纸宝宝送回家,也可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来把这种纸宝宝送回家。)

  小结:原来,这些纸中,蒸笼纸和糖纸不吸水,其它的纸都是吸水的。看来猜的不一定对,很多事情需要我们亲自动手实验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探索纸的吸水性和材质之间的关系

  1、过渡语: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纸板、牛皮纸、面巾纸、复印纸、铅画纸、卡纸都是吸水的.。

  2、第二次实验,发现纸的吸水性和材质之间的关系。

  (1)动手实验

  教师:这些纸宝宝都会吸水,但它们吸水的本领完全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呢?(请两名幼儿表达自己的猜想)

  教师:我们再去做一次实验,看看它们吸水的本领不一样在哪里,为什么不一样?教师:等会儿请每人先从这些纸宝宝中选择两种;然后看一看、比一比(老师用动作暗示小朋友),再把它们放到水里,看看它吸水的时候有什么不同;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幼儿看看、摸摸所选的纸,发现它们材质的不同。老师可问幼儿:你洗的什么纸,发现它们吸水的本领不同在哪里了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还可提醒幼儿:记住你的发现哦,等会来告诉大家你的发现吧!)

  (2)交流分享

  关键提问:你洗的哪两种纸宝宝?它们吸水的本领一样吗?为什么这两种纸吸水的本领会不同呢?(请一个幼儿来表述自己的发现,老师总结:他发现×纸薄,所以吸水快;×纸厚,所以吸水慢。表扬幼儿:你观察的真仔细,真棒!)

  提问:谁选了×纸?你还选了什么纸,你有什么发现啊?(从举手的幼儿中选一个幼儿来表述自己的发现,老师总结:他发现×纸软,所以吸水快;×纸硬,所以吸水慢。肯定幼儿:你的发现也很了不起!给你鼓鼓掌!)

  提问:还有谁发现纸宝宝吸水本领不一样的,你选的什么纸呢,请你说说看。(老师总结:他发现×纸粗糙,所以吸水快……赞美幼儿:你连这个都发现了!真厉害!)

  小结:因为这些纸有的厚,有的薄;有的软,有的硬;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所以这些纸吸水的快慢不一样。

  三、拓展延伸

  教师:你还知道些什么纸?给他们洗澡会怎么样呢?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

  2.探索发现利用辅助材料使小球稳定的方法。

  3.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海洋球、纸、积木。

  2、幼儿有玩球的经验,知道球滚动的特性。

  活动过程:

  一、游戏的方式导入活动:

  咦,这个礼包里装着什么?我们来猜一猜吧。通过让彩球从幼儿身上滚落,让幼儿感受球容易滚动的特点,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幼儿设想小球站起来的方法

  1.师:小球玩累了,我们让它休息一下吧(小球会在滚,)提示:还是把小球放在你们手里吧。

  提出问题:你有什么办法让小球站稳不动?

  鼓励幼儿大胆设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幼儿:抓在手里、放在口袋里、大腿夹住、胳肢窝夹住等

  游戏:“小球粘住了”

  儿歌:一二三,三二一。小球和小手粘起来(和小脚粘起来、和大腿粘起来等)

  2、出示纸和小积木

  能不能想办法就用纸和积木让小球站稳?

  鼓励幼儿再次大胆设想,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动手尝试

  1.幼儿每人自选纸或积木进行尝试,帮助小球站稳 。

  2.教师观察,帮助幼儿整理讲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2.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

  3、展示,幼儿集体欣赏大家的成果.

  1. 说教材:

  幼儿的世界总是五彩斑斓的,他们会有很多的想法,并会为此去想象和尝试。“从幼儿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出发”是瑞吉欧教育理念之一。球是孩子们在生活中喜欢的玩具之一,他们乐意用自己的身体部位去探索、感知球的各种玩法,在平时的活动中,他们玩过用皮球拍和投篮、用羊角球跳和滚,在海洋球室做翻滚、抛球等各种动作、在教室玩过夹弹子的游戏。这些都为孩子们积累了对球的的一些特征的认识。比如会滚、会弹等,结合孩子的这些生活经验,我设计了这个活动,并把本次活动定位为科学领域。通过为孩子们创设了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从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并培养幼儿一种探究科学的态度、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活动目标

  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这导向作用,根据本版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目标:1、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2.探索发现利用一张纸使小球稳定的方法。3.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3.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探索让小球站起来的方法。难点: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培养他们探索和实践的能力。

  4. 教法学法:

  突破重点:丰富幼儿的经验,让幼儿对小球有一定的认识;放手让幼儿自己去进行尝试,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建构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突破难点:创设宽松的活动氛围,运用鼓励表扬、榜样示范、个别知指导。纲要纲要中指出:方法手段要注重操作性、感受性、体验性。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5.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要和活动主题的能力、兴趣、需要相适应。物质材料准备:乒乓球和纸。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球的经验,知道球滚动的特性。

  环境准备:体育区角投放的兵乓球。

  6. 活动过程

  一、游戏的方式导入活动:

  咦,这个礼包里装着什么?我们来猜一猜吧。通过让彩球从幼儿身上滚落,让幼儿感受球容易滚动的特点,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一、游戏的方式导入活动:

  咦,这个礼包里装着什么?我们来猜一猜吧。通过让彩球从幼儿身上滚落,让幼儿感受球容易滚动的特点,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幼儿设想小球站起来的方法

  1.师:小球玩累了,我们让它休息一下吧(小球会在滚,)提示:还是把小球放在你们手里吧。

  提出问题:你有什么办法让小球站稳不动?

  鼓励幼儿大胆设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幼儿:抓在手里、放在口袋里、大腿夹住、胳肢窝夹住等

  游戏:“小球粘住了”

  儿歌:一二三,三二一。小球和小手粘起来(和小脚粘起来、和大腿粘起来等)

  2、出示纸和小积木

  能不能想办法就用纸和积木让小球站稳?

  鼓励幼儿再次大胆设想,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动手尝试

  1.幼儿每人自选纸或积木进行尝试,帮助小球站稳 。

  2.教师观察,帮助幼儿整理讲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2.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

  3、展示,幼儿集体欣赏大家的成果.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水_中班科学教案07-05

中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杯子_中班科学教案07-19

中班科学教案11-23

中班动物科学教案04-01

中班科学教案08-19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2-16

中班《夏天》科学教案03-29

《茶叶》中班科学教案09-30

《影子》中班科学教案09-30

中班科学教案动物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