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27 10:35:37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中班科学教案范文汇总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中班科学教案范文汇总5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本活动分四个环节展开,首先以“高人和矮人”的趣味游戏来带动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及注意力。第二以与同伴比高矮的方式,初步让孩子区别物体的高矮,感受高矮的相对性。第三在同伴比较的基础上增加物体,引导幼儿按从矮到高或从高到矮的顺序,给5个以内的物体进行正逆排序。从中采用道具布帘为了增强幼儿对物体的兴趣及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探索及观察能力。第四环节以练习巩固为主,利用习题引导孩子进一步了解高矮的排列。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高和低”这两个词很熟悉,可他们对“矮”这个词还不是很了解,因此借助活动让孩子知道矮就是低的意思。本活动以游戏为主体,引导孩子了解高矮之间的排序,适合中班年龄的孩子。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区别物体的高矮,感受高矮的相对性。难点一是引导幼儿按从矮到高或从高到矮的顺序,给5个以内的物体进行正逆排序。二是利用习题引导幼儿进一步区别高矮,体验操作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区别物体的高矮,感受高矮的相对性。

  2.按从矮到高或从高到矮的顺序,给5个以内的物体进行正逆排序。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页《排排队》。红色、蓝色水彩笔各一。自制1~5的数字卡片一套。长条形布帘(宽约3米,高90厘米)。

  2.经验准备:对1~5的数字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

  (一)游戏“高人和矮人”。

  1.教师念一个简短的故事《高朋友和矮朋友》,引导幼儿的兴趣。

  2.教师说“高人”,幼儿做踮脚走的动作。

  3.教师说“矮人”,幼儿做下蹲走的动作。

  (二)与同伴比高矮。

  1.请大家比较A、B两位幼儿的高矮,并用语言正确表述:A比B高,B比A矮。

  2.再增加1位幼儿,请大家比较3位幼儿的高矮,引导幼儿发现:A比B高,又比C矮。

  3.再增加2位幼儿,请大家比较5位幼儿的高矮。引导幼儿用“每次选出最高的”或“选出最高和最矮”的`方法进行排列。

  4.按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顺序给5位幼儿排队,分别标上1~5的数字卡片。

  (三)高矮大变身。

  1.下面我要变个魔术,把最矮的小朋友变成最高的,请大家先闭上眼睛,我数到“三”再睁开。

  2.请两名幼儿拉好长条形布帘,5位幼儿站在布帘后面,布帘要遮住幼儿的脚和身体,只露出头部。

  3.老师走到布帘后面,示意最矮的幼儿站在椅子上。现在谁最高?谁最矮?4.××真的比其他小朋友高吗?是用什么办法变高的?

  5.引导幼儿寻找周围可以让自己变高的材料,尝试让5位幼儿中的一位变高,进一步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四)高矮排排队。

  1.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页《排排队》。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在每组中找出最高和最矮的东西,分别用红笔和蓝笔圈出来,并按照左边的示意图在括号里用1~5个圆点表示从矮到高的顺序。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需要帮助的幼儿,如引导幼儿注意看左边的示意图。

  3.请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操作的结果。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鼻子有呼吸和嗅觉两个主要功能,体会它的重要。

  2、知道一些保护鼻子的方法。

  活动准备:电脑及课件;放有醋、酒、花露水、水的杯子各四个。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

  今天,我带了个谜语想要考考你们,听仔细了“左边一个孔,右边一个孔,有它能呼吸,还能闻香臭。”谁猜到谜底了?你认为是什么?(鼻子)都认为是鼻子呀,恭喜你们答对了!

  二、观察鼻子的外形

  欣赏PPT中不同的鼻子

  1、我这里也有一些鼻子的图片,看了这些鼻子你们有什么发现?(鼻子的大小、颜色、形状不一样)那我们小朋友有鼻子吗?在哪里呢?哦,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有鼻子。

  2、请你们互相看看旁边小朋友的鼻子是什么样子的,说说有什么发现。(有鼻孔、鼻毛……)有几个鼻孔?(有2个鼻孔)刚才我们小朋友还发现鼻子里有鼻毛,鼻毛你们都有吗?

  三、了解鼻子的功能

  1、那你觉得鼻毛有什么作用呢?

  师:鼻毛可以挡住细菌、灰尘,让吸进去的空气变得更加干净、卫生。

  2、好,现在请小朋友捏住鼻子,闭紧嘴巴,说说有什么感觉。(提醒幼儿注意,捏住鼻子的时间不能太长)(捏住鼻子后不可以呼吸了)哦,原来我们的鼻子可以呼吸。是不是光有鼻子呼吸就可以了呢?

  小结:在一些特别的时候,来不及呼吸就可以用嘴巴帮忙,但是一般情况我们都用鼻子呼吸。

  3、鼻子可以闻气味。

  1)今天,我带来了四个杯子,杯子里原来装的东西干掉了,你能从这杯子的颜色中猜出原来这杯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吗?

  2)看来眼睛已经不够用了,还可用什么来帮忙?

  3)你们会闻吗?(幼儿深吸一口),闻熟悉的东西可以这样闻,可是闻不知道的东西这样闻不太合适,我来教你们一个方法。

  4)(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我们可以小手做成小扇子,气味靠近小鼻子,小手轻轻扇一扇,(朝哪里扇?)气味就可闻出来。

  5)试试,先闻几号杯子?(3—4名幼儿试闻)闻到了什么气味?

  6)二号杯里是什么?(酱油)喜欢吃有酱油烧的菜吗?

  7)三号杯里是什么?(花露水)还有什么东西是香香的?

  8)四号杯最难了,谁来试试?没闻出气味,猜猜到底是什么?(水)干净的水,一般都没有气味,所以闻不出。

  总结:气味是不一样的,有酸的、辣的、香的,还有没有气味的,鼻子可以帮助我们分辨各种不同的气味,当我们去闻气味时,并不是每种气味都是好的,有的气味会影响我们健康,所以小朋友们在闻我们不熟悉的气味时,要用小手做把扇子,轻轻扇一扇,这是我的老师教给我的`好办法,今天我再把这个方法送给你们。

  那你的鼻子有没有不舒服的时候?(感冒鼻塞、流鼻血、流鼻涕)

  有时鼻子也会失灵,比如感冒、生鼻炎、鼻子受伤的时候,它就不能发挥本领了。

  假如鼻子失灵了,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困难。(呼吸不顺畅、吃饭时闻不到饭菜的香味……)

  四、知道一些保护鼻子的方法

  所以我们要保护自己的鼻子呀,待会儿我请你们玩个游戏,如果是正确的就马上躲到自己的椅子后面去,如果是错误的呢,怎么表示?(X)好就用X表示。

  小结:我们平时应该不挖鼻孔,鼻子痒时用手轻轻按压;不把东西塞入鼻孔;有了鼻涕要用干净的手帕轻轻擦,不要用力擤;游戏时注意躲闪,也要避免碰撞、推挤小朋友……

  其实,我们的鼻子、眼睛、嘴巴、耳朵都有自己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学习用连贯得语句清楚地表达画面得内容。

  观察昆虫的居住环境。

  活动准备:

  "看图说话":《观察昆虫》

  挂图:《昆虫大集合》、《观察昆虫》。

  捕虫网、饲养箱、工具书、菜园。

  事先到附近观察地形。

  活动过程:

  复习挂图《昆虫大集合》,与幼儿交流分享曾经接触昆虫的经验,并请幼儿回答:

  --还见过哪些昆虫?

  --昆虫长什么样子?

  --它们会做些什么事?

  --通常在哪里可以看到?

  与幼儿一起看挂图《观察昆虫》的.画面,了解户外观察鹰注意的事项,激发幼儿到户外观察的兴趣。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

  --鼓励幼儿根据事情的前后顺序,用连贯的语句清楚表达画面内容。可通过提出问题进行引导:观察前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观察时可以做些什么事?要注意什么?

  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

  --观察前将幼儿分组,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并小心爱护昆虫。

  --视当时的情况,捕捉几只容易饲养的昆虫放在饲养箱中带回教室。

  与幼儿分享观察的经验,并请他么说一说:

  --你找到了什么昆虫?在哪里找到的?

  引导幼儿根据观察到、捕捉到的昆虫,大胆提出问题,并把幼儿的问题制作成海报。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帮手”这一话题内涵广泛,包罗万象,孩子们画画用的笔,吃饭的筷子,上幼儿园坐的各种交通工具等等都是我们的好帮手,生活中吃、住、穿、行,样样离不开帮手。

  《纲要》中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根据这一原则,我从孩子身边最熟悉的活动入手,选取孩子们爱不释手的螺丝玩具、每一天接触到的图书、多种绘画用具等,巧妙组合设计生成本节活动。让孩子们身边常用的生活用品成为他们认识生活、动手操作、探索秘密的重要教育资源。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日常用品,明白这些日常用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透过发现、讨论、验证,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工具组:组装玩具汽车,冒钉的小椅子,螺丝刀,锤子;

  修补组:破旧图书,订书器,剪刀,胶带,固体胶;

  装饰组:白裙,印章,彩纸,水彩笔,油画棒;

  课件,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火车车箱,螺丝,绳子,夹子等。

  活动过程:

  1.教师情境表演,引出工具

  (1)师扮演“小工人”出场,引起幼儿兴趣

  师拎着工具箱边走边唱:我们苗苗爱心队,最爱帮人忙,如果你呀有困难,我们来帮忙。(拿起一张椅子,师表演钉子轧了手,掏锤子,钉;拿出一个掉了螺丝的玩具,用工具拧紧。)

  (2)出示工具,帮忙幼儿认识

  师:哎,你们谁家有困难需要帮忙吗(指箱)我那里有许多宝贝,一准能帮上你的忙。你们想不想明白我箱子里藏的是什么宝贝(想)

  师:箱子上有铅丝拧着打不开,怎样办能够请什么来帮忙(启发幼儿说出请钳子来帮忙,同时师操作钳子拧开铅丝,打开箱子。)

  设计意图:透过教师形象的情境表演,并透过与幼儿的互动,很自然地演示锤子、螺丝刀、铂子这些帮手的作用,.让幼儿产生跃跃欲试的情感态度。

  2.参观“动物新村”,幼儿寻找、发现动物们遇到的困难

  (1)师生乘坐小火车边唱边去动物新村参观

  师:听说动物新村的一些动物遇到了困难,你们愿不愿意去帮忙它们好,坐上我们的小火车出发!

  设计意图:本环节所带给的小火车的车身是用一只只纸盒透过螺丝连接而成的,车轮是用螺丝将陵弃光盘固定在纸盒下方,既暗喻工具的作用,又为接下来的活动埋下伏笔。

  (2)透过创设的场景,引导幼儿发现动物遇到的困难

  场景一:这是小狗的家,小狗遇到什么困难(凳子冒出钉子,玩具上的螺丝掉了。)

  场景二:熊猫家里图书怎样了(图书破了。)

  场景三:小鸭碰到了什么难题呢(小鸭的白裙子不漂亮。)

  设计意图:将动物的家布置成相关问题场景,让幼儿自己去观察并发现小动物遇到的困难,调动他们的动手操作热情。

  3.引导幼儿讨论帮忙动物所需的工具,并选取适宜的工具进行操作

  (1)利用课件,讨论动物遇到的困难及帮忙所需的工具

  师:小狗家汽车坏了、凳子上的钉子冒出来了,我们怎样帮忙它

  师:熊猫遇到什么困难了怎样帮忙它

  师:小鸭碰到什么难题了用什么来帮它

  设计意图:将帮忙小狗、熊猫、小鸭所需的工具透过f|asn课件一一呈此刻屏幕下方,让幼儿进行选取。幼儿在选取相应“帮手”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构成工具组、修补组、装饰组,帮忙幼儿建立了分类概念。

  (2)幼儿分组,根据动物所遇困难选取相匹配的工具操作

  师:刚才大家说的这些工具都在这三只盒子中呢,待会请大家用这些去帮帮小动物,你想帮忙谁就选谁的照片贴在身上,贴好之后,到这边选上你认为适宜的工具去帮忙!

  设计意图:由于中班幼儿的年龄原因,不会自由分组,采用选贴动物照片的形式能帮忙幼儿自由、快速地分组。

  4.借助课件,幼儿交流、总结自己的好办法

  师:请你们告诉大家,你们用了哪些工具帮忙小动物的

  借助课件画面配音小结:小朋友们,你们用锤子、螺丝刀、订书机、彩笔、印章这些宝贝当帮手,帮我们修好了汽车、图书,还让白裙子变成了彩色的.漂亮裙子。你们的这些好帮手真是太神奇了,谢谢你们!

  设计意图:透过小明友的实际操作及讲述,帮忙幼儿巩固“帮手”与物品的匹配经验。

  5.合作修理火车,拓展经验,体验成功快乐

  (1)检修火车,引导幼儿讨论修理的办法

  师:我们苗苗爱心队这天又帮忙了别人,真开心!(看表)工作了一天,该下班了,苗苗爱心队的队员们,坐上我们的火车!

  师:哎呀,我们的火车怎样了(好几节车箱都掉了,还少了几个轮子。)

  师:好险哪,怎样办用什么来修呢(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带给幼儿所需的“帮手”,鼓励幼儿合作修理火车

  师:这边有你们需要的夹子、螺丝、绳子、胶带,我们大家一齐动手赶紧修好。

  火车修好后,师生坐上小火车回到。

  齐唱:我们苗苗爱心队,最爱帮人忙,如果你呀有困难,我们来帮忙。

  设计意图:中班幼儿需要不断的情境刺激,孩子们在老师创设的特定的修理情境中完或了操作,看着自己修理好的长长的一列火车,孩子们欢呼雀跃,再次体验勤了成功的快乐。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目标

  1.初步探索皮球中气的多少与弹力之间的关系,能大胆的用语言表述自己发现的过程。

  2.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对周围生活中的常见科学现象有兴趣

  3.乐于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能与同伴合作完成实验。

  准备

  1.皮球人手一个,但有的气足、有的气稍少、有的几乎没气。

  2.气泵、打气嘴若干。

  过程

  1.拍球比赛,引导幼儿发现

  教师:今天我们进行拍球比赛,请大家选一个皮球站好做好准备。

  幼儿自选皮球,教师观察幼儿挑选皮球的行为,如有的幼儿会用手压一压,有的会和同伴争抢气足的球等。

  提问:刚才选球的`时候,为什么要用手压一压?你们觉得什么样的球好拍?

  拍球比赛。

  教师:我们来试一试,刚才你拍了几个球?为什么我们都会拍球了,有的人拍得多,有的人拍得少呢?

  2.幼儿再次拍球,体验球中气的多少与弹力之间的关系。

  教师:请小朋友们再拍拍球,这次要将每种球都试试,

  儿感受气流吹拂面庞的感觉。

  提问:皮球里有气吗?

  实验:将气足的和气少皮球放在同一高度落下并进行观察。

  小结:气足的球容易弹起来。

  建议

  教学变式:如果实验条件不允许,可以5-6人为一组,分别试验不同的方法。

  活动延伸: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幼儿遇到要让热水变冷的情况,教师可帮助幼儿迁移已有的经验解决困难。

  领域渗透:本活动中,涉及到数学知识的应用——幼儿学习测量温度,认识温度计上数字大小和温度高低的关系。如水变冷了,温度有什么变化?水温表上的数字有什么变化?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水_中班科学教案07-05

中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杯子_中班科学教案07-19

中班科学教案11-23

中班动物科学教案04-01

中班科学教案08-19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2-16

中班《夏天》科学教案03-29

《茶叶》中班科学教案09-30

《影子》中班科学教案09-30

中班科学教案动物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