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28 15:12:56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中班科学教案模板汇编八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华】中班科学教案模板汇编八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有时孩子们的游戏简单而让人快乐,他们随手拿起身边的物品使之转动,便会开心不已。我们试图通过集体活动,将幼儿生活中的无意探索变为有意探索,并在科学探索和生活实际之间建立初步的联系,从而使幼儿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探索无处不在。

  目标:

  1.通过游戏体验、感受、理解转动的意思,探索使各种物体转动的方法,体验活动的乐趣。

  2.感受转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关注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准备:

  1.幼儿第一次探索用的物品:生活中、活动室里常见的能转动起来的物品,包括纸杯、盘子、积木、废弃的光盘、磁带、勺子、筷子、绳子、饮料瓶、呼啦圈、风车等,物品数量多于幼儿人数。

  2.幼儿第二次探索用的物品分组摆放,包括:塑料齿轮玩具,当中有孔的积木、纽扣、光盘,绳子;牙签,不同形状的、中心用针戳洞的纸片;纸杯、筷子、勺子,两只小碗中各盛半碗水。

  过程:

  一、游戏:迷迷转

  1.引题并介绍游戏玩法。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玩一个“迷迷转”的游戏吧。游戏的玩法是这样的:大家张开双手,边念儿歌边自转,“迷迷转,迷迷转,转到天空我不动!”儿歌结束时就站在原地不动,并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动作。然后我念数字1~10。如果我念到10,大家还能保持不动的话就算胜利。

  2.师幼一起游戏。

  (中班幼儿受知识经验所限,有时会将“转动”与“滚动”相混淆。我们知道“转动”是围绕着一个轴运动,“滚动”则是物体整体不断翻转着移动。这个游戏是让幼儿通过自身行动来体验、感受、理解“转动”。)

  二、探索让各种物品转动起来

  1.交代任务。

  师:这些物品看见大家玩得那么开心,也想玩“迷迷转”的游戏。请大家帮帮忙,让这些物品转动起来吧!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

  观察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当幼儿已经想办法使物体转动起来时,教师宜用提问帮助幼儿提升经验:“你用的是什么方法?”如当幼儿把笔放在手心并搓动使笔转动时,教师可以问:“你用的是什么方法?这个动作叫……”

  ●当幼儿已经使一种材料转动起来时,教师可以鼓励全体幼儿尝试更多的材料:“请试一试不同的材料。”

  ●有些材料可有多种使之转动的方法,如,风车可用吹气、跑动等方法使它转动。幼儿尝试了一种方法后,教师可以用提问拓展幼儿的思维:“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别的方法能使它转动吗?”

  3.交流与分享。

  师:你用什么方法把什么转动起来了?

  (这种填空式的提问能够帮助中班幼儿理清思路,完整表达自己的探索重点。)

  4.出示文字,师幼一起总结探索方法。

  (当幼儿说出教师估计到的方法时,教师就翻开已经打印好的文字;当幼儿说出教师没有估计到的方法时,教师就直接在空白纸上写出此方法。虽然教师并不强求幼儿认识所有出现的文字,但以上做法可以满足部分对文字敏感的幼儿的表达需要,同时有利于梳理归纳探索方法。)

  师:你们用转、搓、拧、拍、跑……那么多方法使物品转动起来了,真了不起!

  5.引出转动和“力”有关。

  (教师可以演示并提问:“如何让风车转动?”幼儿可能会回答:“吹。”这时,教师故意不用力吹,使风车转动不起来,然后问幼儿怎么办。当幼儿提出“用力”时,教师顺势出示文字“力”,并追问:“我们刚才所想的那么多方法都要用力吗?”最后总结:“原来这些转动的方法都和‘力’有关。”)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获得粗浅的科学知识。我们知道,转动需要两个要素:轴和力。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感知“力”这个要素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

  三、通过创造性地组合,探索让两种物品一起转动起来

  (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在幼儿掌握一定的使物体转动的方法之后,对幼儿运用方法解决问题提出的挑战。)

  1.交代任务。

  师:请你用一样物品帮助另一样物品转动起来。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观察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当幼儿出现初步的.组合意识时,教师要及时捕捉并鼓励。如:幼儿用绳子穿进光盘的中心时,教师可以提醒幼儿用力甩动绳子。一方面帮助幼儿成功,另一方面自然引导幼儿进一步体验转动要素“力”。

  ●当幼儿已经通过组合使两个物体转动起来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你在哪里也看见过这种转动”,引发幼儿回忆转动与生活的关系。如当幼儿用筷子在水中搅拌,使水转动起来时,教师可以提出上述问题。

  3.小结转动与生活的关系。

  (选择一两位幼儿演示创造性地转动物品,由此自然引导到生活中的转动。比如,请幼儿演示用筷子或绳子让光盘转动,并提问:“光盘除了这样转动,还可能在哪里转动?”幼儿会联想到光盘还可以在播放器上转动。这时,教师追问:“光盘在播放器上转动后可以怎样呢?”幼儿会依据自己的经验回答。教师再适时总结:“转动给我们带来美妙的音乐、精彩的动画片,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如果想拓展幼儿的思维,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家里除了播放器会转动,还有什么会转动?”引发幼儿联想生活中更多的转动现象,从而自然达成第二条目标。)

  师:原来转动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快乐……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转动都是有好处的呢?让我们今后在生活中再去仔细观察和发现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调动各感官让幼儿了解溶解的概念。

  2.能用做标记,和身体的动作多种方式对事物探索并分类。

  3.提高幼儿的应辨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4.对溶解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6.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在探索水中的秘密过程中,孩子通过自身操作从而知道哪些东西是可以溶解的,哪些东西是不能溶解与水的。

  活动准备

  1大豆,花生,小段面条若干,白砂糖,盐若干。

  2.装满热水的水壶一个,小碗若干,干毛巾

  3.粘贴实物的卡纸一张

  活动过程

  (1)水的秘密

  S: “小朋友看老师这杯子里面是什么?”

  Y: “水”.

  S: “水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颜色?有没有味道?”

  Y: “ 没有颜色没有味道。”

  S: “那今天老师的这两个杯子里面的水有个秘密,谁愿意动动脑筋,把秘密跟我们揭开”.请两个依次幼儿准备几把勺子,尝试水的味道

  一杯甜的一杯咸的.

  S: “那你们知道这水里的秘密是什么吗?”

  (2) 糖和盐的溶解

  S: “那么杯子里面的糖和盐你们看的见吗”?

  Y: “看不见”.

  S: “对了糖和盐放在水里和水宝宝在一起看不见自己变成了糖水和盐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叫溶解。”

  “小朋友说一次溶解”.

  “那我们现在来看糖和盐是怎样溶解的好不好?”

  “先放一杯水,在把盐放进去,提示:盐是什么样子的,摸起是细细的,你们能看见盐宝宝吗?”

  “放进水后,“你们还能看见盐宝宝吗?”

  Y: “不能”.

  S: “他变成怎样?”

  Y: “软软的”

  S: “那现在我们想盐宝宝溶解的更快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请小朋友回答.”

  y: “摇一摇,用勺子搅拌”.

  S: “非常聪明。现在我们的盐宝宝怎么样了?”

  不见了,提示幼儿我们要说溶解了。老师还要提醒小朋友不是所有溶解的东西都能吃,所以小朋友自己在做实验的时候自己不能随便拿到嘴巴里面尝知道了吗?

  S:“现在我们请一个小朋友帮糖溶解好不好?”

  给以帮助与鼓励

  3.幼儿自己尝试操作溶解与不溶解

  那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溶解呢?

  S: “花生能不能溶解”.

  S: “好现在小朋友看黑板老师纸上这些事物你们都认识吗?”五种,好老师现在老师给小朋友布置一个任务小朋友做小侦探,去试以下是不是所有的动写都能溶解,如果不是,找出不能溶解,后面老师把这些材料都放在了实验,音乐响起结束实验记得完成任务并不能把材料带出实验室。

  二..统计

  能的画圆不能打叉

  三.游戏

  1点心和他的糖水

  S: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来做糕点师傅,我做点心些糖水,

  谁愿意做我的白糖。”

  Y: “我”.

  S: “那你们得先回答几个问题,看看你们刚才仔细不仔细。”

  (1) S: “白糖是什么样子的?”

  Y: “硬硬的'(请幼儿用肢体表示)”.

  (2)S: “放在水里是什么样子的?”

  Y: 软软的(请幼儿用肢体表示)

  ( 3 ) S: “用勺子搅拌是什么样子的?”

  Y: “快速转动(请幼儿用肢体表示)”

  (4)S: “溶解了是什么样子的?”

  Y: “不见了(请幼儿用肢体表示)睡着了”

  2 、放音乐请幼儿表演2次

  3个幼儿和全部幼儿

  游戏开始,告诉幼儿圆圈里是一盆水,幼儿在圈外和圈内表演

  四、活动延伸

  幼儿蹲下睡下后,请幼儿闭上眼睛老师拿出一包橘子粉,和老师们说再见,幼儿随老师一起到外面洗手制作美味可口的果汁。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表现的相当有兴趣。在进行操作的时候,大点的孩子基本可以自己完成整个过程,小一点的孩子需要教师从旁指导。在游戏环节中孩子们玩得很开心,这种在玩中学习知识的目标正是我想达到的。纵观整个过程,探索的意义无处不在,只是在科学知识方面应该再加强一些。教师在设计这个活动时如果再能加入面粉,沙子,木块之类的材料效果应该更好。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在这个主题活动中,常常会有幼儿问我:"老师,鱼为什么会游水啊?"使我感到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不是一些童话故事就能满足的了。所以设计这个活动,旨在通过对鱼更深入的讲解,使幼儿懂得更多大自然中的秘密,培养幼儿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鱼外部各个器官的名称。

  2、懂得鱼各个器官的作用,了解鱼是怎样游水的。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活鱼一条、鱼的卡片一张(将各部分剪开)。

  活动过程:

  1、用谜语语引出主人公"鱼"。

  "小朋友们,我们的教室今天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它生活在水里,尾巴好象一把小扇子,还会吐泡泡,你们猜猜它是谁?"

  2、出示鱼,请幼儿认真观察其外型,展开讨论:鱼是什么样的。

  3、教师结合幼儿的讨论结果作补充,讲解鱼各个部分器官的名称。

  4、请幼儿摸一摸鱼,感觉鱼的鱼鳞和鱼表层的粘液。

  5、教师逐一讲解鱼各部分器官的作用,着重讲解鱼是利用尾鳍的摆动作动力向前游动的',背鳍保持平衡等。

  6、出示"鱼"的分解卡片,请幼儿上来用各部分卡片拼成一条鱼,巩固幼儿对鱼各部分外部器官的记忆。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家园被毁,公路塌陷”这是灾区让人心寒的一幕。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为他们修筑公路是全社会关注的事。小朋友年龄虽小,但模仿能力强。区域活动中,我发现建构区的小朋友模仿成人为灾区建房、修路……。为此,我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拟通过捡石头、分类、铺路等游戏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巩固、掌握相关知识;在游戏活动中动手动脑,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变枯燥、抽象的科学活动为生动形象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促进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游戏中感受为灾区献爱心的快乐情感体验。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对图形进行分类,巩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2、在游戏活动中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培养幼儿积极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3、在游戏活动中感知助人为乐的情感体验。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积累:已初步认识几何图形;了解灾区的受灾情况。

  2、情景设置:用泡沫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几何图形“土坑”。镂刻下来的各种几何图形为彩色的“石头”。

  3、贴有图形标记的塑料筐六只;录音机、录音磁带;投影仪,灾后被毁的公路图片。

  【活动过程】

  一、 情景导入(观看投影):

  师:小朋友,老师带来几张图片,我们一起看看吧。(观看投影图片)

  师:哪位小朋友来告诉大家:图中是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

  幼儿1:是一条破破烂烂的路。

  幼儿2:这条路被大水冲坏了。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大家都知道:一场大雨过后,××村灾情严重,公路也毁了,交通很不方便。不过,老师知道:中(1)班的小朋友都是聪明、能干、乐于助人的孩子。我们一起帮他们想想办法,看谁的办法最棒。

  幼儿1:送东西给他们吃,衣服给他们穿。

  幼儿2:给他们一些钱。

  幼儿3:请他们到我家里来。

  幼儿4:帮他们修路。

  师:小朋友说的真好。今天,我们当回“快乐的筑路工”,帮灾区修筑一条彩色“爱心路”。瞧:这就是一条被大水冲毁的小路(展示预先设计好的坑洼小路,引导幼儿观察),路上坑坑洼洼的,用什么来铺路好呢?

  幼儿:可以用石头来铺路。

  幼儿:也可以用水泥。

  师:嗯,说得好!刚才,老师发现外面有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一起去捡回来铺路吧。(带幼儿到户外)

  二、分类活动——捡石头

  师:这么多漂亮的石头,它们形状一样吗?

  幼儿:不一样:有三角形、圆形……

  师:老师有个建议:等会儿捡到石头时,请小朋友把不同形状的石头送到它们自己的家,行吗?(出示贴有标记的塑料筐),(播放音乐—《雨花石》)小朋友开始捡石头,并分类。老师观察并适时给与启发、引导。

  师:小朋友辛苦了,现在我们用这些石头去铺路吧。(带回活动室)

  三、探究活动:铺路

  (把全班幼儿分成三组,围坐成半圆,以便看清、听清老师分配任务。)

  师:小朋友,现在可以用你们能干的小手铺条彩色的路。(师给三个小组分配任务)。等会儿音乐开始,小朋友就用我们捡回来的石头铺平你们组路段上的小土坑。音乐一停,小朋友请坐回位置。

  (音乐开始)小朋友尝试铺路,有的小朋友为了速度,拿起“石头”硬往土坑塞,有的小朋友认真地拿起“石头”去找相应的土坑铺上后再继续铺另一个土坑。老师发现问题后及时停止音乐,引导幼儿观察、评价。

  师:小朋友,我们来看看:哪几个土坑铺得好?(幼儿:这个,还有那个)为什么?

  幼儿1:因为颜色(配得)很漂亮。

  幼儿2:石头和土坑刚好一样大。

  师:这两位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说的也很好。既然我们要为灾区铺路,就要铺得结实又漂亮。你们说这…这该怎么办?(指着铺得不好的土炕示意幼儿。师请几位小朋友把铺得不结实的石头挖起来。)等会儿音乐开始,小朋友再继续铺彩色路。

  (音乐开始)小朋友又开始铺路,这次,小朋友都认真的按要求铺路,老师着重指导能力较弱的小朋友(增强其自信心)。老师观察到:当只剩下那些需要用“图形转换”来完成的土坑时(音乐停止),启发幼儿思考。

  师:为什么还有一些小土炕没铺呢?

  幼儿1:没有刚好的石头了。

  幼儿2:这些石头都太小了。

  这时,老师用鼓励的语气引导小朋友克服困难,想办法用剩下的石头(一个不行可以用两个)把土炕铺平。让能力强的、爱动脑筋的.幼儿尝试。(这一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应多用启发、鼓励的方法)。

  师:××小朋友想到办法了,请你试试。(当小朋友图形转换成功时,老师先给与肯定,再请他介绍自己的方法。然后多请几位小朋友尝试)。

  师(小结):用两个图形能拼成一个新图形。

  师:今天,小朋友为灾区铺的彩色路,真漂亮!高兴吗?(幼儿:高兴)。现在我们一起庆祝“彩色爱心路”的成功铺成。播放歌曲——《雨花石》:(小朋友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肢体语言在欢乐的氛围中活动自然结束。)

  四、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把预先准备好的材料投放到各区角,让小朋友继续尝试图形转换的趣味性。

  科学区:投放镂空的泡沫垫,有意把更多的“石头”切成两半,让幼儿用图形转换来铺路。

  结构区:投放七巧板、积木、积塑,让幼儿玩拼图和建构游戏。

  手工区:投放卡纸、画纸、剪刀、胶水,让幼儿在剪剪贴贴中探索发现图形的转换。

  【活动点评】

  整个活动能根据新《纲要》要求,以“为灾区铺路”为线索层层引入,以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避开传统的、由老师唱独角戏的说教形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尝试、合作,最大程度地挖掘各层次幼儿的潜能,达到预定目标的实现。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让幼儿在层层推进的学习过程中拓展经验,发展潜能。

  2、巧妙地利用材料的难易,实施因材施教。

  3、让幼儿在“为灾区献爱心”的积极情绪中获得成功与快乐的情感体验。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一天,孩子们好奇的问我“老师为什么我在电话的这边讲话妈妈就会听得见呢?”于是结合孩子们的好奇心设计此次活动。传递声音的方式有多很多种方法,我想让孩子们通过传声筒来了解,并且自己探索制作传声筒。孩子通过自己动手做,更容易了解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孩子了解声音的由来,了解不一样的管子传出来的声音是不一样的,让孩子在玩中感知这节课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探索传声筒的传声现象,知道空心的管子传出的声音清楚。

  2、积极主动参与探索活动,能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3、增强与同伴的合作意识,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用纸卷成筒说话

  物质准备:空心、实心的管子、实验记录表、玩偶、自制传声筒、听诊器

  活动过程:

  一、神秘玩具导入,激发兴趣。

  1、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幼儿自由发挥

  二、引导幼儿用纸筒结伴说悄悄话。

  1、出示纸筒:这是什么?是什么样的?

  2、老师用纸筒示范和幼儿说悄悄话,激发其他幼儿操作的欲望。

  3、幼儿用纸筒结伴说悄悄话,互相听听说说。

  4、你听清楚好朋友的话了吗?

  5、你感觉说话的声音听起来怎么样?

  要求:说话的幼儿必须小声,一方面游戏要求,另一方面保护耳朵

  小结:这个长长的、园园的`、空心的纸筒真神奇,它能把我们说的话传出去,而且声音还非常的清楚、响亮,我们给它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传声筒。

  三、探索实心和空心传声筒的不同。

  1、出示两种传声筒,幼儿认识。

  2、交待操作要求:给两种声音感觉不同的传声筒分别送上标记。

  3、幼儿操作,老师观察指导。

  4、为什么有的听得清楚,有的听不清楚?

  5、观察比较两种不同的传声筒。

  6、小结:有些传声筒是空心的,能够传出声音;有些传声筒里面塞了很多毛巾,这些毛巾堵住了传过来的声音。

  四、游戏:悄悄话

  1、请5个幼儿来玩游戏。

  2、出示自制传声筒。

  3、交代游戏规则:教师先给第一个幼儿看玩偶并小声告诉老师是什么,然后用传声筒告诉第二个幼儿,然后第二个幼儿再用传声筒告诉第三个幼儿······最后一个幼儿大声告诉全体幼儿他听到的答案。

  五、拓展,了解其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1、出示听诊器:这是什么?谁需要用它?

  2、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是根据传声筒的秘密发明的,你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图书上、网上找一找。

  活动延伸:将材料投放到科学区,让幼儿自由操作探索。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看、摸、说等感知活动,激发幼儿对干果的兴趣。

  2、引导幼儿认识常见干果,了解其主要特征,及其营养价值。

  3、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ppt、核桃、板栗、花生、桂圆、葡萄干、红枣等,各种果实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放音乐《摘果子》,激起幼儿兴趣。

  二、认识干果。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篮子,想知道是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来倒数5个数吧!"5、4、3、2、1哇!有好多好吃的果实呢!谁来说说都有什么?有板栗、核桃、花生……真多呀!。

  2、在生活中你们吃过这些果实吗?

  教师出示ppt,这是什么?核桃。谁来说说核桃摸起来有什么感觉呢?请幼儿来摸一摸。他的`壳怎么样?吃起来怎么样?吃起来像苹果一样有很多果汁吗?

  幼儿说出,皮很硬,果汁很少。

  师总结:外壳坚硬,吃起来干燥少汁,这些都是干果,我们一般吃它的种子。果汁很多的苹果属于水果。

  出示ppt,幼儿说出板栗、花生、桂圆。幼儿观察,他们的壳怎么样?吃的果肉怎么样?

  师总结:外壳坚硬,吃起来干燥少汁,我们一般吃它的种子,这些都是干果。

  3、小朋友想一想,还有哪些果实也是干果?幼儿讨论。

  师总结:开心果、瓜子、杏仁、松子等,这些果实外壳坚硬,吃起来干燥少汁,吃它的种子,这些都是干果。

  4、出示加工而成干果食品——葡萄干、红枣,引导幼儿知道这也是干果,是叔叔阿姨经过加工而成的。

  瞧!这是什么呀?(葡萄干、红枣!)它们是水果还是干果,为什么?

  小结:葡萄干和红枣它们都属于干果,是人们用晒干、烘干等方法把它变成干果,所以他们都属干果。

  三、干果对我们身体的好处。

  小朋友,认识了这么多的干果,那干果对我们的身体有哪些好处呢?

  多吃坚果还可以美肤、健脑、保护心脑血管健康、抗衰老等好处,但凡事有度,不可贪吃,避免营养过剩引起发胖。补充微量元素。

  四、游戏:《我是谁》

  小朋友们今天高兴吗?高兴。那我们一起来玩《我是谁》的游戏!我来说一下游戏规则:当摇铃开始时,大家分2组传球,当摇铃音乐停,球就不传了,球在谁的手里,小朋友就介绍自己是哪种果实!例如:我是苹果,苹果是水果!老师发果实的图片,小朋友贴在胸前。听摇铃音乐!玩游戏!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具有的惯性。

  2.体会科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硬币、小纸条(宽度要比硬币直径宽一点儿)。

  2.视频资料:开车、停车时,车上人们的变化。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教师请幼儿看开车、停车时车上人们状态变化的视频资料,并启发幼儿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2.教师给幼儿展示科学小实验,。使幼儿对活动产生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请小朋友认真看。

  操作过程:

  (1)手握成拳头状。

  (2)将小纸条放在拳心上。

  (3)在纸条一端(拳心的`部分)放一枚硬币。

  (4)另一只手拿住纸条的一端(离硬币远的那端),迅速地抽出。

  提问:小朋友,你们看到什么了?

  幼儿根据所见回答:纸条虽然抽出来了,但硬币还留在拳心上,没有掉下来。

  教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呢?(想)

  3.幼儿操作,感受惯性。

  提供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提问:你们知道硬币为什么打瞌睡吗?

  组织幼儿讨论。(根据感受谈谈)

  4.教师小结小结:当抽出硬币下的纸条后,硬币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的这种性质就是惯性。

  活动反思:

  探究是满足幼儿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幼儿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自信心,同时探究也是幼儿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自身探究获得的知识是幼儿自己建构起来的,使幼儿真正理解和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属于孩子的。

  孩子通过动手实验,动脑思考,动手记录,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记录与同伴交流,体现了分享经验的快乐,并产生了“我想做,我能行”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品品、听听、玩玩了解花的用途。

  2.创造性地设计花的礼物,使幼儿进一步萌发爱花、护花的意识。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花仙子的花园)

  2、金银花露、玫瑰花茶、菊花茶、桂花糕、蜂蜜、花卉精油、熏香用品、干花袋、花朵装饰品、春姑娘图片、花朵头箍、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观察环境,引出主题―观察尝试,操作发现―自我创造、描述构思―情感激发

  一、观察环境,感知花的美

  1.带入场地:今天我们去花仙子的花园玩,好吗?

  2.观察环境:你们觉得花仙子的花园怎么样?为什么漂亮?

  看见花你感到怎么样?

  二、观察、品尝、发现、感知花的用途

  1.出示花的礼物:花仙子还为我们准备了许多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2.幼儿观察、品尝花的礼物

  (1).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礼物吗?它是怎么用的?

  (2).教师和幼儿一起说说、尝尝、戴戴、喝喝、用用花的礼物。

  3.逐个提问:这是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

  4.小结花的用途

  提问:花还可以做什么?

  (1).做药(2).可以吃(3).泡茶喝(4).用花做好看的装饰品。

  (5).清香空气(6).可以美容……

  三、创造花的艺术品

  1.观察花仙子的花朵头箍:花仙子的礼物你喜欢吗?我也用送点礼物给花仙子。我的头箍是用什么做的`?

  2.提出创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礼物送给别人?后面老师准备了纸笔,请你们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礼物画下来。等下说给大家听,你做了什么花的礼物,准备送给谁。

  3.幼儿绘画:花的礼物

  4.幼儿描述自己的创造。

  四、情感激发

  你觉得花的用处多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花?(环保教育)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水_中班科学教案07-05

中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杯子_中班科学教案07-19

中班科学教案11-23

中班《夏天》科学教案03-29

中班动物科学教案04-01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2-16

中班科学教案08-19

中班科学教案动物11-06

中班科学教案【荐】01-02

中班科学教案【热门】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