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29 07:32:52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科学教案锦集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备】科学教案锦集6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幼儿了解一些动物具有与环境相一致的保护色,理解保护色的作用。

  2、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动物的情感。教学准备: 动物保护色幻灯片、动物保护色的录象。

  教学过程:

  一、讲述故事、引出主题

  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一天,一只小鹿在空地上玩,突然出现了一只大灰狼,小鹿立刻跑进了草丛里。

  (出示幻灯一)大灰狼找了很长时间,都没找到,最后只能灰溜溜地走了。

  老师:小鹿为什么没有被发现呢?小结:原来他身上的颜色跟草丛的颜色很象,所以没有被发现。

  二、出示幻灯片二

  老师:老师也带来了很多小动物的图片,不过他们都躲起来了,请你们仔细找一找,把他们找出来(放幻灯二)

  老师:你们是从哪里找出他们的呢?他们身上的颜色跟周围环境的颜色怎么样呢?这有什么作用呢?(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讨论)

  小结: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己,他们身上的颜色与周围的环境差不多,用来隐蔽自己不被敌人发现,我们叫它保护色。

  三、出示幻灯三

  老师:请你们找找,还有谁也使用了保护色呢?请你们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四、看动物保护色的录象

  老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大自然中的动物是怎样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

  五、提升

  老师:动物世界真神奇,为了保护自己,更好地生存,许多动物都和环境有相近的保护色,有的动物的保护色更神奇,老师带了一只变色龙变化的图(出示幻灯)你在图中发现了什么?

  小结:变色龙会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来改变自己身上的颜色,从而来保护自己。

  结束:

  不光是动物很聪明,我们人也很聪明,我们人会使用不同颜色的衣服来保护自己,你知道人们是怎么利用的呢?(启发幼儿讲述军队的服装为保护色,保护军队在打仗时不被敌人发现。)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会更好地利用保护色,小朋友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更多的资料,找找还有哪些动物有保护色,人们还会怎么利用,老师等着小朋友有更多的发现来告诉我。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并描述勺子的反射现象,产生探究的欲望。

  2、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体验发现的乐趣。

  3、萌发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不锈钢勺子(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幼儿记录用纸、笔;镜子若干;教师记录纸(大张)

  活动过程:

  一、比较镜子和勺子。

  1、引导幼儿观察勺子与镜子。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镜子和勺子,请你仔细的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2、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3、引导幼儿用摸、看的方法发现勺子与镜子成像的不同之处。师:为什么镜子和勺子照出来的人不一样呢?幼儿大胆猜测,讲述。教师可引导:我们一起来摸摸看,再仔细的看一看勺子是什么样的!镜子呢?幼儿再次交流。

  4、教师小结:镜子的面是平的,而勺子一面是凹进去的(丰富凹面),一面是凸出来的(丰富凸面)那凸出来的那一面叫什么呢?用勺子玩“照镜子”的游戏,感知并描述勺子的反射现象。

  (1)引导幼儿用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来照照自己,有什么发现?记录在纸上。师:现在就用勺子来玩一个照镜子的游戏,看看用凹面照,人是什么样子的,用凸面呢?用勺柄呢?然后把你的发现记录在纸上。(提醒幼儿多照几次)

  (2)幼儿交流观察记录的结果。

  (3)教师小结:用勺子凹面照出来的人,头在下面,身体在上面;用凸面照出来的.人,头在上面,身体在下面;用勺柄照出来的人又细又长。

  二、迁移经验:凹面镜与凸面镜在生活中的运用。

  1、引导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讲讲凹面镜与凸面镜在生活中的运用。师:今天我们发现了勺子里也有个哈哈镜,其实凹面镜与凸面镜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大的用处呢!你在哪里看到过它们?

  2、幼儿交流。

  3、教师补充。

  凸面镜:老花镜、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镜头、汽车(摩托车)后视镜、路况反射镜(交叉路口及山路转弯处设的凸面鏡)、商店墙角顶端装设的监视镜。

  凹面镜:近视镜、散热镜、手电筒,探照灯,自行车尾灯,汽车灯、手电筒、车前灯。

科学教案 篇3

  简单分析: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是教科版《科学》第三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教材共分3个部分。

  一、生食和熟食,这部分的目的只要让学生了解我们常见到可以生吃的食物和必须熟吃的食物。

  二、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了解生、熟马铃薯的不同点。

  三、玉米由生变熟部分的目的不在于静态地观察生玉米粒和烤熟的玉米粒异同,重点是要求学生观察玉米粒从生到熟的动态变化过程。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生、熟食的不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多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精神和树立正确的卫生观。

  知识目标:知道食物可以分生吃的和熟吃的。了解同一种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

  观察比较并描述生、熟的马铃薯的不同点和玉米粒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

  观察比较和描述玉米粒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

  实验器材:

  1.生苹果,煮熟的苹果;

  2.生、熟芋头;

  3.生、熟马铃薯;

  4.生、熟玉米粒;

  5.铁碗,酒精灯;

  6.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

  一、课前激趣

  教师出示装有爆米花的礼物盒。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初次见面,为大家准备了一份礼物。这堂课表现最好的同学将能分享这份礼物,想要吗?

  生:想!

  (本环节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表现自己。为以后的课程环节埋下伏笔。)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有关食物的问题.老师准备了一些食物,想请几位同学上来蒙住眼品尝一下。说说这种食物是什么味道?可能是什么食物?哪位同学觉得自己的味觉最发达的愿意来试试?再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帮老师蒙住品尝食物同学的眼睛。

  (教师戴上一次性薄膜手套,向众学生展示后从苹果上切一小块用牙签喂给学生。)

  (本环节设计意图:从课堂映射生活,从教师实验操作细节上教育学生平时应注意卫生。)

  生:酸酸的、甜甜的、还很脆,我想是苹果吧!

  师:解说得真详细,再请你品尝一种。(老师再从一个煮熟的苹果上切一小块喂他吃)

  生:酸酸的、粘粘的,猜不出是什么。

  师:你觉得哪个更好吃?

  生:第一个。

  师:好,让他看看自己吃的是什么!(卸下这位同学的眼罩,全班同学一起确认食物的名称——煮熟的苹果,并请这位同学归位)谁还想尝?(老师又抽取另一个同学,并请上讲台,用同样的方法喂熟的毛芋。)

  生:软软的、有点甜,是毛芋吧

  (老师喂他第二种食物——生的毛芋)

  生:脆脆的、有点麻,是不是……

  师:为什么不能确定是什么食物?

  生:好像平时从来没吃过这种食物。

  师:你觉得哪个更好吃?

  生:第一个。

  (让学生看看自己是否说对了。)

  师:通过刚才的小游戏我们知道有些食物(举起苹果)我们生吃味道好,有些食物(举起毛芋)烧熟了更好吃,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食物适合生吃?哪些食物需要烧熟了吃?(请学生来说说看)好,这堂课我们来研究一下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板书课题)

  (本环节设计意图:1.通过“猜一猜”辨别食物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有趣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科学,仔细观察的能力。2. 联系生活中的经验,举例说说生吃,熟吃的食物,从而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二、新课教学

  (一)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

  师:(出示生马铃薯)提问 :这是什么?适合生的吃还是熟的吃?

  生:熟吃。

  师:我手中的两个马铃薯一个是生的.,一个是熟的,哪个生的,哪个熟的,你能用什么方法判断出来?(双手快速在身后交换出示两个马铃薯)

  生:“看”、“摸”、“捏”、“切”、“闻”、“尝”、“剥”……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对已有知识和方法的选择,回忆先前学习的几种观察方式,并激发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对生熟马铃薯进行观察。)

  师:看来判断的方法真的有很多,下面我们小组合作仔细观察生的马铃薯和熟的马铃薯究竟有哪些不同?请记录员及时做好记录。材料员拿出抽屉里的这盘生熟马铃薯,如果要用小刀请特别注意安全,开始吧!

  (小组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材料员收拾好桌面的马铃薯扔进废物箱,我们要开始交流观察成果了:生的马铃薯和熟的马铃薯有哪些不同呢?谁先来试试?(一生把小组的成果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汇报,其他学生质疑补充)(教师一旁板书重点)

  观察方法 观察角度

  看 颜色

  摸、捏 软硬

  闻 气味

  尝 味道

  切 水分

  剥 表皮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啊,发现了生马铃薯和熟马铃薯那么多不同点,看来马铃薯由生变熟之后在颜色、味道、气味,水分,软硬等许多方面会发生很多的——

  生:变化!

  (本环节设计意图:1.让学生在已有的辨别方式之上掌握新的辨别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2.通过交流汇报,使学生总结出生熟马铃薯在颜色,味道,气味等方面的不同点,从而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

  (二)实验观察玉米粒由生到熟的变化

  师:刚才我们说了马铃薯由生变熟会发生很多变化,那是不是别的食物由生变熟也会发生变化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玉米粒来观察。(出示玉米粒,师:啊!糟糕,我怎么把生的玉米粒和熟的玉米粒混一起了),大家能帮我把它们先区分开来吗?。(请材料员从抽屉里取出装玉米粒的信封)

  生:能!(学生区分生熟玉米粒。)

  师:“谁来说说你们是怎样区分生熟玉米粒的?”

  生:“熟的软,生的硬;熟的大,生的小;熟的好吃,生的不好吃;熟的香,生的不香……”

  (本环节设计意图:学生利用先前区分马铃薯的方法区分生玉米粒和煮熟的玉米粒,借以巩固先前知识技能。)

  师:“看来玉米粒由生变熟也发生了许多变化。这次老师提供的玉米粒是煮熟的,你们还能用什么方法让玉米粒变熟?”

  生:“蒸”、“烤”、“炸”、“炒”、“煮”……(同步板书)

  (本环节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举例说说将玉米粒变熟的方法,激发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并为下面的实验做好铺设。)

  师:“好,一会儿我们就来烤玉米,看看我们在烤的过程中玉米粒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材料员将熟玉米粒收入信封放进抽屉)来,我们看看这次实验的器材,谁能说说你觉得这次实验需要注意哪些地方?(教师依次展示实验器材)

  生:“要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点火应该从下往上”,“灭火应该从侧面盖灯帽,熄灭后将灯帽向上提一提”,“用外焰加热。”

  (本环节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先前学习的酒精灯操作规范,注意实验安全)

  师:实验之前老师还想给大家一些小提醒。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小提示”)

  1、正确使用酒精灯(打开,点燃,加热,熄灭)

  2、搅拌玉米均匀受热。

  3、不触碰发烫的铁碗。

  4、仔细观察并记录玉米发生的变化。

  5、分工合作整理材料。

  师:大家能不能做到啊?材料员拿出材料开始吧!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实验并及时掌握学生实验信息。)

  (课件出示:说说我们的新发现!)

  师:“在玉米粒由生变熟的过程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

  学生分组汇报实验发现。(教师一旁辅以板书)

  煮 蒸 烤 炸 炒

  生玉米粒 ——————————————————→ 熟玉米粒

  硬 慢 裂 裂开口子

  小 膨胀,变大 比较大

  淡黄色 变深,出现小黑点 深黄,黑

  没气味 越来越香,出现焦味 香,有点焦味

  (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玉米粒变化过程中的状态,能对玉米粒变化过程中的重要特征进行描述。使学生认识到玉米粒由生变熟过程中存在渐变的过程。)

  (三)分发礼物,质疑设悬

  师:这堂课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棒!现在我决定,把礼物送给你们每一个人。(展示先前出示的礼物——爆米花。)

  师:在分礼物前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

  师:你们看,这小小的玉米粒和这爆米花除了颜色,气味,味道之外还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思考“样子或形态”不同。

  (本环节设计意图:借此回顾之前总结的食物在由生变熟过程中颜色,气味,味道等会发生变化。并且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新的变化方面——形态或样子。提升学生对食物由生变熟过程中几个变化方面的认识。)

  师:那你们想知道一颗小小的玉米粒是怎么样变成一朵可爱的玉米花吗?这就留待课后大家思考吧。

  (课堂结尾留设疑问:大家想知道一颗小小的玉米粒怎么会变成一朵玉米花吗?给学生课后探究学习的空间。)

  师:请大家选出自己组里这堂课表现最出色的同学上来领取你们的礼物。附实验记录表:

  实验记录表(1)

  观察方法 生马铃薯 熟马铃薯 观察角度

  实验记录表(2)

  生玉米粒 烤的过程中 烤熟的玉米粒

  玉米粒的变化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感受人与花草树木的亲密情感

  初步认识区别物体的大小,能用“大”或“小”来表述物体,体会物体大小的相对性

  重点难点

  重点:区别物体的大小,感受人与花草树木的亲密情感

  难点:理解物体大小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认识卡片上的各个动物

  物质准备:大小动物卡片人手一份,大小礼物卡片人手一份,大小皮球若干、箩筐一只

  活动过程

  教师带着幼儿来到活动场地,围坐在草地上。

  一、认识“大树”和“小草”,区别大小。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树和草,请他们比较树和草的大小,并和幼儿一起念儿歌: “大树大,大树叫小草娃娃,小草小,小草叫大树妈妈。”

  2.请幼儿去抱抱大树妈妈,抚摸小草娃娃。

  二、给大树和小草找邻居

  1.师: “今天还来了许多动物客人,它们想和大树妈妈、小草娃娃做邻居,大动物说想和大树妈妈做邻居,小动物说想和小草娃娃做邻居,我们给这些动物排排好,行吗?”

  2.请幼儿按“大动物”和“小动物”分别取动物卡片放在大树脚下和草丛边,边放边说: “大xx是大树的邻居,或小xx是小草的邻居。”老师个别指导。

  三、给大树、小草和动物们送礼物。

  1.师:“我们给大树妈妈和小草娃娃找到了邻居,我们再把带来的礼物送给它们,好吗?”

  2.请幼儿按大小给卡片分类,大的`挂在大树妈妈和它的大动物邻居身上,小卡片送给小草娃娃和它的小动物邻居。

  四、玩“拣皮球”游戏。

  1.师:“大树妈妈和小草娃娃真开心,它们想和我们一起玩拣皮球的游戏,你们愿意吗?”

  2.游戏:老师把大小皮球向四周滚出去,幼儿四散捡皮球,捡到皮球后说:“我捡到了一个大(小)皮球。” (游戏2—3次)。

  活动结束:

  在区角活动中,益智区增加比大小活动,美工区增加涂色活动——涂大树和小草。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继续探究各种绳子的玩法及用途。通过绳的多种玩法,激发幼儿用绳锻炼身体的兴趣。

  2.让幼儿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培养合作意识。

  3.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和发散思维能力。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通过绳的多种玩法,激发幼儿用绳锻炼身体的兴趣。

  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和发散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长绳短绳若干。录音机,音乐磁带(做做热身操和放松动作时用)。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听音乐做律动进入活动场地,然后让幼儿做热身操活动一下。

  2.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着什么?(绳子)过去我们已经知道了绳子的好多种玩法,你们还记得吗?(记得)那下面老师和小朋友们先一起来复习一下过去我们玩过的绳子游戏吧。

  (1)揪尾巴:

  幼儿幼儿两人一队,各自在后腰带上系上短绳子当尾巴。游戏开始,四散跑开,每一对幼儿要想办法捉到对方“尾巴”,同时要保护好自己的“尾巴”。先抓到对方“尾巴”者为胜。

  (2)踩绳跳:

  每人一根一米长的绳子,两手捏住绳子的两端,双脚踩在绳子的`中间部位,两手拉紧绳子,双脚用力前跳。

  (3)走小路:

  两条绳拉成相距有一定距离的平行线做小路,幼儿在小路中间走,踩绳、出绳为犯规。

  (4)顶绳:

  幼儿把绳子顶在头上走,掉下绳子为犯规,锻炼幼儿的平衡性。

  (5)走钢丝:

  把绳子拉成——或S形,幼儿踩绳前进。

  3.和幼儿谈话,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了这么多绳子玩法,今天看谁能想出更好玩的方法,好吗?

  (1)让幼儿自由分散玩绳:

  可以让孩子自由选择绳子玩耍,探索不同的玩法。提醒幼儿互相合作进行游戏。表扬有创意的幼儿。

  (2)幼儿想出玩法后,教师和想出玩法的幼儿一起给小朋友们示范。

  4.今天小朋友们又想出了绳子的这么多玩法,那老师把小朋友想出的玩法,编到游戏中去,让小朋友一起来玩游戏好不好。把幼儿分成几组,每组幼儿玩一种游戏,熟练以后可以交换游戏来玩,每种游戏每个幼儿都必须知道游戏的玩法并且都会玩。

  (1)给娃娃打领结:可以集体玩

  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四队,各队第一名幼儿手拿短绳当领带站在起跑线后。游戏开始,教师发令,幼儿去给娃娃系好领带后返回并拍第二个幼儿的手,比赛依次进行,快的为胜。

  (2)左右行进跳:10人一组

  把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一条绳子拉直在地上,各队第一名幼儿在绳的两边左右轮换进行跳,直至终点后,跑回排第二个幼儿的手,比赛依次进行,快的为胜。

  (3)跨小河

  将两条绳摆成35cm平行线为小河,幼儿练习跨过小河。

  (4)钻绳

  两人牵紧绳子的两端,全班幼儿依次从绳底钻过。

  (5)跨绳

  绳离开地面20cm高,幼儿依次从绳上跨过。

  (6)摇绳:幼儿自由玩

  幼儿用一手拿绳,随便摇,向小蛇一样。

  (7)挑扁担:

  幼儿两手拿绳放在肩头,做挑扁担状,可以两个幼儿一起玩,也可以自己玩。

  (8)摆图形跳:幼儿自由玩

  幼儿可以把绳子摆成任意一个图形,跳着玩。

  (9)踢毽子:幼儿自由玩

  幼儿一手拿绳,用脚踢,想踢毽子一样。

  (10)开火车:全班幼儿一起玩

  幼儿双手拿绳,套在前面幼儿的身上,开火车,提醒幼儿要注意安全。

  (11)跳绳:幼儿自由跳、两人带着跳、两人轮绳,一人跳绳。

  5.放松活动:

  小朋友们刚才又想出了各种玩绳的好方法并一起玩了绳子做了游戏,一定有点累了吧,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来放松一下。随音乐和幼儿做一

  些放松动作。

  6.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们都表现不错,回家后把我们今天刚学的玩绳游戏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做,好吗?

  7.收绳:教会幼儿把绳子盘好,有利于下一次玩时,方便取。

  活动反思: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幼儿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本活动我觉得充分调动起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到了游戏的快乐,能够主动积极参与探索绳子的变化,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是以往的老师教,幼儿被动地学。充分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幼儿的探索精神,创造了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了探究活动,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并获得了自我认知、身体运动、语言、思维力、想象力等方面的相关发展。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

  1.认知目标:认识蜗牛并初步了解蜗牛的一些生活习性。

  2.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以及幼儿的想象力。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爱护小蜗牛的情感。

  活动重点:

  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难点: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前经验准备:观看小蜗牛的课件录像。

  物质准备:在种植植物的'盆中放入小动物(蜗牛)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带幼儿到自然角观看植物盆中的小动物(蜗牛),引发幼儿兴趣。

  (一)基本环节。

  1、讨论各自的想法(想象力)观察后,教师让孩子们说一说:“你们看了小蜗牛,小蜗牛在干什么呀?”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2、引导幼儿继续观察,分时段进行观察,充分发挥想象力。

  3、讨论、小结。再次集中,教师提问:“小朋友观察了小蜗牛很多小朋友的想法很好,很棒,还有谁有更棒的,想一想。”

  (二)结束。

  教师小结:小朋友在观察小蜗牛,和小蜗牛成了好朋友。小朋友很关心小蜗牛,小蜗牛让我们知道它的活动过程。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的动物,小朋友只要仔细的去观察它们,我们会有更多的好朋友。

  二、活动延伸:

  手工《蜗牛》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教案科学教案05-16

科学教案02-22

科学教案12-17

科学教案12-16

科学教案《赛车》04-07

火科学教案10-25

科学教案范文10-15

关于科学教案01-07

学生科学教案03-22

冬天科学教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