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29 11:14:17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范文锦集八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范文锦集八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说一说、做一做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了解放屁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知道屁是怎么形成的。

  2、引导幼儿说出饮食中容易放屁的食物,以及放屁时应注意的礼仪。

  3、鼓励幼儿学会与同伴共同探讨研究问题,体验合作的快乐。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气球五只、装满水的透明水缸五只。

  2、《放屁》教学挂图、臭鼬鼠图片。

  3、幼儿围坐成弧形,桌子围在教室旁边(实验操作时用)。

  活动过程:

  1、教师设置悬疑,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捏着鼻子说:“呀!怎么这么臭啊?谁放屁了呀?”

  (2)“你放过屁吗?你知道我们为什么会放屁吗?”(幼儿讨论猜测)

  2、出示挂图,让幼儿了解放屁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以及放屁是怎样形成的。

  “我们人人都会放屁,这是很正常的现象。那到底为什么会放屁呢?哦!原来是当我们吃东西时,把周围的空气也吞进独子里了,然后空气从我们的肛门跑出来,就形成了屁。原来,屁就是我们肚子里的空气啊!”

  3、实验操作,观察放屁的原理。

  (1)交代实验操作要求:

  ①“瞧!这是什么?(气球)”

  “这气球就象是我们的肚子,我们把空气吹进气球里,然后捏紧气球口,把手伸进水中,再把手慢慢松开,观察一下:水中有什么现象?”

  ②自己自由结合,五人一组,互相轮流合作实验。

  (2)幼儿开始自由结合操作实验,教师巡视,参与幼儿的谈论研究。

  4、引导幼儿相互讨论,了解哪些东西吃了会容易放屁,哪些东西吃多了,放得屁会比较臭?(幼儿相互讨论,教师巡回倾听,并参与幼儿的讨论活动)

  (1)放屁还和我们吃的.食物有关系哦!你们猜猜看:吃哪些食物会容易放屁呢?

  “豆类食品、奶制品、胡萝卜、面包……”

  (2)那吃什么食物放得屁会比较臭呢?

  “肉类食品、臭类食品(如:大蒜、洋葱等)、……”

  5、让幼儿懂得放屁时的礼仪。

  “我们每个人都会放屁,所以大家不用紧张和怕难为情。如果憋着不放,我们会感到肚涨和肚子疼哦!那我们要放屁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到旁边人比较少的地方去放屁,不要在人群中放屁。……)

  6、讨论,让幼儿知道人和动物是会放屁的,花草树木和一些物品等都不会放屁。

  “除了我们人会放屁,那还有谁也会放屁呢?”(还有动物)

  7、设置悬疑,激发幼儿对下次活动的兴趣。

  出示臭鼬鼠图片,提问:

  “谁来了?你认识它吗?”

  “它叫臭鼬鼠,它会放屁吗?”“它的屁可厉害了,有很大的用途哦!你们信吗?想知道的,我们下次来研究讨论吧!”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

  2、激发幼儿对光反射的兴趣,探索镜子反光的现象。

  3、感知并描述勺子上的反光现象,产生探究的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此活动必须在晴朗的天气里进行。

  2、小镜子、不锈钢勺子、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数份,最少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活动的导入部分。

  师:小朋友最喜欢玩勺子了,几天没玩了,想不想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镜子吧!

  二、幼儿玩镜子。

  (各种平面镜,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等材料,请幼儿自由选择。教师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有选择的、由易到难的与幼儿交流,,最后集体分享探究结果,并进行验证性探究。)

  教师引导一:

  问在座位上玩镜子的幼儿。

  1、你是怎样玩的镜子?

  2、发现了什么?

  小结:镜子可以找照出影子来,利用镜子,你不转头就可以看见身体后面的小朋友。

  教师引导二:

  有的小朋友在阳光下玩镜子,我们一起问问她有什么发现吧!

  1、阳光下,你发现了什么?

  2、墙上为什么会有光斑?(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墙上就产生了光斑。)

  3、墙上的光斑会动吗?

  4、你是怎样让它动的?(光斑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小结:在阳光下,镜子可以在墙上产生光斑,还能让光斑移动到想让它到的地方。

  教师引导三:

  有的小朋友在玩“动物追逐战”的游戏,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是怎样玩的!

  1、你们玩的什么游戏?

  2、怎样让你的大灰狼(小兔子)跑的快点儿?

  3、请幼儿尝试。

  小结:“动物追逐战”太好玩了,你的小动物跑的快吗?心理有什么感觉?

  三、幼儿玩“勺子里的哈哈镜”。

  (一)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像镜子一样,能照出影像来?(幼儿回答)。

  (二)玩“勺子里的哈哈镜”的游戏,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记录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根据幼儿的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说说用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东西有什么不同,提问,帮助幼儿有条理的`探究:

  1、你在勺子的什么地方看到了自己?是什么样子?(原来勺子里也有个哈哈镜)。

  2、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影像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3、从勺子里的哈哈镜看到的自己与镜子里的一样吗?为什么?

  简单小结:勺子的凹面与凸面对光反射的不同,等幼儿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奥妙。

  (三)我是小小摄影师。

  1、带领幼儿到室外,借助勺子“摄影”。

  2、请幼儿说说在勺子里的哈哈镜看见了什么?它跟原来的物体相比,有什么变化?

  3、引导幼儿思考:用不同的勺子“拍摄”的同种物体,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4、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勺子大小、新旧与成像之间的关系,给幼儿留下继续探究的空间。

  四、幼儿在玩“哈哈镜”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把不锈钢碗、勺子、铃铛皮、镜子、杯子等“镜子”投放科学区,供幼儿继续探究其中的秘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记录,发现生活中相同或相似的物品。

  2、感受复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1、每人收集同种三件以上的相同物品。

  2、每人一张记录表。

  3、植物叶子。

  4、一个相同形状的雪花片和一个不同形状的雪花片。

  活动过程:

  一、他们一个样儿。

  1、请幼儿把积木玩具放在桌子上,互相观察比较这些积木是否一个样儿,说说它们是怎么做的一个样的。

  2、请幼儿说说这些积木各有什么特点?

  3、你在那里看到过一模一样的东西。(矿泉水、报纸、书、巧克力等)分别是什么工厂生产的?

  4、为什么人们要把东西做的一模一样。

  二、寻找复制品。

  1、把东西做的一模一样的过程,叫做复制。你们能找出活动室里哪些东西是复制品吗?

  2、引导幼儿寻找活动室内一模一样的'东西。

  3、请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4、我们一个小小的活动室就有这么多相同的东西,真没想到!如果我们走出幼儿园,肯定会有更多的发现!以后,你们一有发现,就及时告诉大家,好吗?

  三、产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1、出示植物叶子,引导幼儿发现各种植物的叶子是不同的。

  2、引导幼儿产生探究自然界中的复制现象。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影子的秘密》是通过教师讲故事《树荫》,激发孩子探索影子活动的兴趣,在请孩子们动手操作进一步去了解影子的奥秘,有助于拓宽孩子的探索思路,在反复操作和比较中,使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活动目标:

  1、知道产生影子的前提是要有光。

  2、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了解影子是随着光源的移动而移动的。

  3、激发幼儿对于"影子"这一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重点:知道影子产生必须有光的照射;影子会随着光源的移动而移动。

  活动难点:通过做影子小实验,发现影子变化的原因是光线来自不同方向。

  活动准备:小电筒每人一个、镜子一面、操作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主题,激发孩子探索影子的兴趣。

  1、教师讲述故事《树荫》

  2、师:为什么太阳火辣辣的,小熊躺在树荫下却很凉爽?

  小熊后来被什么东西烫醒了,你们能告诉小熊它遇到的问题吗?

  二、教师实验,孩子观察,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以及初步了解影子是随着光源的移动而移动的。

  1、教师用电筒从玩具的左边照射过去,让孩子知道影子产生必须要有光的照射。

  2、将电筒的.光线从左边移动到玩具的右边,顶部,请孩子们一边观察,一边讨论影子的变化过程。让孩子初步领会影子是随着光线的移动而移动的。

  3、教师小结:影子产生的前提是有光;影子会随着光线的移动而移动。

  三、运用各种操作资料,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及变化的特点。

  1、分组请幼儿操作

  2、教师巡回指导3、操作要求:

  (1)用手电筒从不同方位照射桌子上的材料。

  (2)注意观察影子的变化。

  (3)交换操作材料。

  四、帮小熊解决问题。

  孩子通过小实验,帮助小熊想出了许多好办法(如叫小熊在树荫下睡觉时,要定时换位置,或搭个小帐篷等)

  五、游戏:捉影子带领孩子们到户外用镜子反射阳光,照在墙上、地上,幼儿用手捕捉,用脚踩影子。

  六、延伸活动:

  布置孩子们回家和父母一同玩影子的游戏,使孩子们能发现更多有关影子的知识。

  教学内容附录:

  树荫火辣辣的太阳,凉爽爽的树荫,小熊躺在树荫里,睡得又香又甜。突然他被火辣辣的东西烫醒了。小熊跳起来,揉揉眼睛一看:哟,树荫跑开了,谁在开玩笑?小熊很生气,他问小树,小树说:"我不知道!"他问小鸟,小鸟说:"我没看见!"一只小狗走过来,小熊问小狗,小狗说:"自己想想!"小熊抬头望望太阳,太阳嘻嘻笑;小熊低头望望树荫,树荫跑到另一边去了。小熊拍拍脑袋:"喔,我知道了,是太阳在开玩笑。"小熊找来木桩,找来绳子……他把树荫牢牢钉住,牢牢捆住。

  小熊又睡在树荫里,睡得又香又甜。不一会儿,小熊又被火辣辣的东西烫醒了。

  小熊跳起来,对着太阳挥挥拳头:"你真坏,你真坏!"

  教学反思: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浩瀚的大海捡拾起其中小小的浪花,都值得我们细细把玩,慢慢体味。影子,常见又易忽略,用心探研,却又是奥妙无穷。活动中,孩子们在“找、玩、讲、用”中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小问号紧紧地攒着孩子的眼球,引得他们一头钻到里面欲罢不能、兴致盎然。

  对于幼儿来说,科学知识的获得必须在亲身活动中去尝试、去体验、去发现、去收获;而我们成人需要做的,是为孩子们创造更多的观察、探究、经历、体验的机会。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弹簧的特性,培养探究意识。

  2、运用弹簧原理制作跳跳蛙,体验活动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弹簧一根、跳跳蛙范例一个、两根同色的纸条、自制纸弹簧爱心卡一张。

  2、学具:两根同色纸条、小青蛙图片人手一份。

  3、双面胶、背景音乐,视频录像。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师出示弹簧:这是什么?下面我们就和小弹簧一起来玩游戏。

  二、通过玩一玩、说一说、演一演的形式,了解弹簧的特性。

  1、玩一玩小弹簧,让幼儿自由探索弹簧的特性。

  要求:拉一拉小弹簧,你会发现什么?压一压小弹簧,它会怎样呢?压得轻与重,会有什么不同呢?

  师小结:小弹簧,真有趣,拉一拉,会弹回去;压一压,会跳起来;压得轻,跳得低;压得重,跳得高;说明它是有弹性的。

  2、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品里面有弹簧的'。

  3、演一演:我是一根小弹簧,巩固弹簧特性。

  三、根据弹簧特性,制作纸弹簧玩具跳跳蛙。

  1、出示纸弹簧跳跳蛙,激发制作兴趣。

  2、让幼儿猜测折纸弹簧的方法。

  提问:猜一猜,纸弹簧是怎么做成的?(幼儿猜测)

  3、教师示范讲解制作跳跳蛙。

  4、幼儿动手制作跳跳蛙。(轻音乐)要求:两根纸条要交替折,边线一定要对齐。

  5、玩一玩跳跳蛙。

  四、活动延伸。

  师:好了,跳跳蛙玩累了,请他在你的大腿上休息一下,看,又有新客人来了,谁呀?纸弹簧小人,纸弹簧爱心卡,什么地方是纸弹簧做的?漂亮吗?纸弹簧还可以做好多好玩的玩具,等会儿我们区域活动时,大家再一起做一做、玩一玩。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2、巩固已认识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初步感知半圆形和圆形的转换关系。

  3、能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铺路。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音乐,图形卡片,为铺完路的`小房子。

  经验准备:对各种常见图形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导入由小鸭子的新房子,巩固已学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二、铺路

  1、情景展现:小鸭子在回家的路上摔跤引出路不平。

  师:请小朋友们帮助它把路铺好。

  2、铺小路

  (1)、先引导幼儿观察小路中土坑的形状。

  师:土坑有哪些形状?请你把与土坑形状相同的石头填进去,然后检查是否填平,要大小正好。

  (2)、指导幼儿操作,用图形一一对应地填好。

  (3)、还有坑没填好,但是没有与它形状相同的图形怎么办?

  引导幼儿观察旁边的半圆形石头:鼓励幼儿尝试拼一拼,教师用大小不一的拼一拼,让幼儿观察比较。

  归纳并小结:两个大小一样的半圆形可以拼成一个圆形。

  (4)、喊小鸭子回家引出铺路任务。

  交代用一一对应的方法铺路幼儿人手一张要铺路的图,强调在铺路的时候应边对边、角对角铺平。

  幼儿完成后点评、展示。

  三、活动结束:

  将我们铺好的小路图送到教室的科学活动区展示,大家一起去欣赏吧!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找找有哪些东西的形状是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获取有关火的具体经验,知道火能发光、发热。

  2、通过观看录象“神奇的火”,了解火对人们的用处和危害。

  3、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对火的认识。

  4、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蜡烛,收集有关火的各种资料图片和录象。

  活动过程:

  一、通过操作,帮助幼儿获取有关火的具体经验。

  1、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见过火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2、 教师点燃蜡烛,让幼儿观察。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到烧出来的火是什么样子的?幼儿交流,大胆表达。

  二、联系幼儿日常生活中有关火的经验。

  教师:请你想一想,你还在哪里看到过或?(儿回忆表达)

  三、组织幼儿观看有关“火”的图片或录象资料,使幼儿知道火的用处和危害。

  1、 你知道火对我们有什么用处吗?没有火,人会怎样?

  2、 火对我们有很多用处,可是火有没有坏处呢?有什么害处?

  3、 观看图片资料和录象,幼儿相互交流。

  4、师幼小结:火能发光、发热,发电,火还能推动飞船上天,火还可以取暖、烧烤食物等。火还有什么用处呢?古代烽火台上的烽火可以用来传递信息,焰火在节日里给人们带来欢乐。火对我们有很多用处,可是火椰油害处,火能烧毁森林、房屋,还能把人烧死。

  四、进行安全教育。

  1、提问:如果看见起火,应该怎么办呢?

  2、教师小结:火能发光、发热。我们可以利用火做很多好事。人不能离开火,但是火也带来害处。大火会把房子、森林烧掉,把人烧死,我们小朋友不能靠近火,也不能玩火。如果看见起火,应该报告大人,或大火警电话119。

  孩子最喜欢火、水、泥等,今天当我一拿出蜡烛,点燃的时候,就是平时常见的火也让孩子们开心极了。

  火很平常,生活中到处可见!火又很特殊,它是怎么来的?

  火是人类的`朋友,为人类做贡献。火又是人类的敌人,有时会伤害我们。

  孩子们和我一起讨论了有关火的一切。

  我想通过这节课他们肯定对火有了更深的了解。

  活动反思:

  火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平时,我们一直告诉孩子,火是很危险的,火会带给人类灾难。孩子对火也许是惧怕更多一点,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火其实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没有火,人就不能进步,举了利用火的几个例子,我想,这下火在孩子的心中,有了更深的印象。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方法】

  观察法、对比法、讨论法、分析法

  【活动重点】了解水的广泛用途,体会它的珍贵。

  【活动难点】 知道一些节约用水的方法,进一步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活动目标】

  一、知道一些节约用水的方法,进一步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二、了解水的广泛用途,体会它的珍贵。

  【活动准备】

  一、知识经验准备:

  1、带领幼儿参观过自来水厂,知道自来水是从江、河、湖中来

  2、知道海水和被污染过的水是不能喝的

  二、实物准备:

  1、制作Power Point课件

  2、方形、圆形的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了解水的作用

  1、(出示一透明杯清水)教师:小朋友们看看,老师的杯子里装了什么?(水)

  教师:水有什么用呢?

  2、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投影。

  3、教师带领幼儿小结:水可以喝,可以洗衣服,可以洗水果,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动物、植物、整个自然界都离不开水。

  二、了解水的珍贵

  1、教师(以神秘的口吻):

  我要告诉你们一个大秘密,我们的地球是个大水球,地球上有许多许多的水。这个就代表我们地球上的水。(出示“水的分布”投影)

  教师(指着投影上的深蓝色的水说:“这是海水,海水我们很难利用。”

  (这里的“水的分布图”可以让幼儿 的圆形介绍这些水中,有许许多多直观感受到淡水的稀少)。

  2、教师(指着投影上星星点点的浅蓝色):这些一点一点的是淡水。淡水和海水比起来怎么样?(非常少)

  教师:这非常少的`淡水中,怎么有一些是黑颜色的呢?

  3、播放投影“被污染的水”

  教师:刚才我们看见的水是什么样的?——(脏的、黑乎乎的)

  (这时出示水污染的图片,可以让幼 干干净净的。现在,我们看看图上儿直观的感受到被污染的水有多么脏)

  教师:对,这样的水都是被污染的水,被污染的水能喝吗?(不能)

  教师:对,被污染的水还需要我们治理它,让它变干净起来。

  4、播放投影(干涸的河床)

  教师:这是什么地方?(没有水的河)

  (这张“干涸的河床”让孩子们第一次知道没有水的小河是什么样,从而体会到水的珍贵) 教师:这个地方原来都是有水的,是由于许多原因它不再有水了。

  5、教师总结:我们地球上的水虽然很 多,但是淡水却非常少,而且这非常少的淡水中有一些正在消失,还有一些正在遭受着污染,我们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少。

  三、了解节约用水的方法

  1、教师:老师这儿有几张图,小朋友们看一看,他们正在干什么,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

  2、幼儿讨论:用白花花的自来水的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

  (这里图片的出示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到 什么做法是对的;什么做法是不对的,如洗车浪费水是不对的;洗手后关紧水龙头是对的;开很大的水洗手太浪费,也是不对的;用妈妈洗衣服的水拖地是对的;洗澡擦肥皂的时候还开着水,是不对的。从而增强他们节约用水的意识)

  3、教师:还有没有其他节约用水的方法呢?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吧。

  4、幼儿回答

  5、教师带领幼儿总结:洗手时,水龙头开小一点;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衣服的水拖地……只有我们每个人都爱惜水,节约用水,我们地球上的水资源才不会越来越少。

  四、幼儿绘制节水标志,进一步激发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1、教师:现在让我们自己来动手画一画节水标志,想一想,怎么才能让大家一看见这个标志就知道要节约用水呢?

  2、幼儿绘制节水标志,教师巡回指导

  3、活动:比一比

  比一比,谁的节水标志画得最清楚

  4、请幼儿将自己绘制的节水标志贴到幼儿园需要贴的地方。

  【拓展活动】

  开展“我是节水小卫士”活动,鼓励幼儿向自己认识的10个人介绍节约用水的方法 。

  【设计理念】

  我们生存的地球是一个大水球,但这些水中,淡水只占一小点儿,地球上缺水的人越来越多。我们芜湖市座落在长江边,水资源丰富,孩子们从小就没有经历过缺水的困难,所以,虽然从小就教育他们节约用水,但我还是经常在盥洗室看见他们洗手后没关紧的水龙头;在卫生间看见他们用哗哗的自来水冲便池……,“节约用水”似乎只停留在他们的嘴巴上。

  不了解水的珍贵,就不能真正做到“节约用水”。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空洞说教丝毫无用。那么,如何让孩子直观的感受到没有水的大地是怎样的?没有水,人们是怎样生活的?被污染的河流又是怎样的?于是,我在互联网上下载了大量的图片,通过这些图片让孩子们了解他们所不曾经历的画面,从而到达一种内心的震撼:水是多么珍贵,只有每一个人都爱惜水、节约用水,生活中的水资源才不会越来越少。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语言科学教案08-26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2-17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1-17

幼儿园中班影子科学教案10-05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荐】01-20

【精】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01-20

【荐】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01-19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精】01-21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推荐】01-21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热】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