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31 09:19:17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中班科学教案模板集锦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中班科学教案模板集锦6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一)复习并巩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

  (二)通过变魔术游戏活动,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新颜色的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三)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四)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一)装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人手1个、瓶盖2个,在瓶盖里面分别涂有红、黄、蓝颜料。

  (二)红、黄、蓝塑料筐。

  (三)记录表

  活动重点

  了解颜料被水溶解变色的小秘密。

  活动难点

  通过变魔术的游戏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新颜色的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法"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我们数一、二、三,把它请出来!

  师:瓶子里有什么?

  生:(回答)师:瓶中的水宝宝有没有颜色?

  师小结:水是透明的,无色,无味,会流动。

  师:水宝宝可好玩了。现在它要和我们玩变魔术的游戏,我们一起念魔法咒语"水宝宝,变变变,水宝宝,变变变!"他才会变的。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我们来试试?(师摇动瓶身,让水接触瓶盖里的颜料)(播放音乐)师(语气的神秘感):哇,水宝宝怎样了?

  生:(回答)师:水宝宝变色了,好玩吧!现在请小朋友当会小魔术师。

  (二)第一次探索,初步感知水宝宝变色的秘密。

  1.引导幼儿自由探索。

  师:老师在小朋友前面放了一个瓶子,听清楚了,每个宝宝只能拿一个瓶子,我们一起学老师来变魔术,还要说魔法咒语:"水宝宝,变变变哦"。

  生:(幼儿操作)(播放音乐)师:你们的魔法显灵了吗?水宝宝变成了什么颜色?

  2.巩固红,黄,蓝颜色的认识。

  师:出示(大水瓶),这是什么颜色?

  生:(回答)师:现在它要找跟它一样的水宝宝,*颜色的水宝宝在哪里?(与框子对应放相同颜色的水宝宝)妈妈带着水宝宝回家喽!

  3.解读秘密师:好奇怪呀,水宝宝怎么会变颜色呢?

  (幼儿猜测)肯定有秘密,我们快来找找(教师同时摇动没有颜料的瓶子和有颜料的瓶子再次试验)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回答)师:这瓶怎么没变不出来,而另外一瓶却变出来了?

  生:(幼儿猜想)(观察瓶子)师:(提示观察瓶子瓶盖)生:(回答观察结果,肯定有幼儿发现秘密)师小结:哈哈,(xx小朋友说对了,可见观察的非常仔细,科学就要认真的观察)(同时打开瓶盖让幼儿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教师小结:其实老师在瓶盖里放了颜料。盖子里的颜料进到水里就变成了有颜色的水,而盖子里没有颜料当然就变不出来了。

  (三)第二次探索,交换瓶盖感知两种颜色混在一起的变化。

  老师手里有一瓶*颜色的水,现在我要请另一个颜色和它做好朋友,两种颜色在一起会怎样呢?你们想知道吗?我们一起来仔细观察。

  师:(爱心提示)瓶盖记住一定要拧紧,要不然调皮的水宝宝会跑出来的。(老师检查瓶盖是否拧紧了)师:(分组)(第一组)(PPT展示)红+蓝生:交换瓶盖后尝试将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观察颜色的变化。(边摇边念咒语)(播放音乐)师:瓶子里的水有变化吗?变成什么颜色了?

  生:(回答)师:(归纳结果)(PPT展示)师:(第二组)(PPT展示)红+黄生:交换瓶盖后尝试将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观察颜色的变化。(边摇边念咒语)(播放音乐)师:瓶子里的水有变化吗?变成什么颜色了?

  生:(回答)师:(归纳结果)(PPT展示)师:(第三组)(PPT展示)黄+蓝生:交换瓶盖后尝试将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观察颜色的变化。(边摇边念咒语)(播放音乐)师:瓶子里的`水有变化吗?变成什么颜色了?

  生:(回答)师:(归纳结果)(PPT展示)师小结:哇,颜色可真有趣,原来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还会变成另一种新的颜色呢!

  (四)活动总结今天我们的小朋友都很能干,变出了这么多漂亮的颜色。让我们把这个秘密带到区域里再玩一玩,变出更多不同的颜色吧!

  活动延伸:

  找颜色今天我们的小朋友都很能干,变出了这么多漂亮的颜色,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其他的颜色。小朋友,可以在教室找找和我们瓶宝宝一样的颜色,也可以找找不同颜色的。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玩魔术瓶,熟悉各种颜色,并能自己用两种以上的颜色调配新的颜色。

  2、激发幼儿对调色活动的兴趣,逐渐养成喜欢探究的习惯。

  3、培养幼儿把自己探究的过程用简单的方法记录下来并能大胆地讲述出来。

  重点:通过玩魔术瓶,熟悉各种颜色,并能自己调配新的颜色。

  难点:能调配新的颜色,并把自己探究的过程用简单的方法记录下来,大胆地进行讲述。

  准备:各种透明的塑料瓶很多、各种颜料及幼儿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透明瓶子,变魔术使瓶子里透明的水变成有颜色的水,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幼儿自己变魔术,把透明的水变成有颜色的水并探究为什么。

  三、幼儿把探究的结果告诉大家。

  四、教师出示记录表让幼儿猜其中的意思,并看教师示范如何在瓶盖上用两种以上的颜色调出新的颜色。

  五、幼儿尝试做“饮料”用两种以上的颜色调出新的颜色,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探究的过程。

  六、幼儿把自己的'记录大胆地讲给同伴听。

  七、各种饮料去超市活动结束。

  设计意图:

  班级的区域活动我发现科学角的调色区每次总是人满为患,有的幼儿还经常为此而和同伴发生纠纷。因此结合本次的主题活动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以调色为主的玩魔术瓶的科学活动。考虑到幼儿的兴趣,我把整个活动始终贯彻到玩魔术瓶当中。让幼儿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调色,而是把调色这样一个过程放在瓶盖上,再通过摇瓶使整瓶水的颜色发生变化,从而过度到我们一起来调饮料这样一个游戏的情节当中,让幼儿在玩中探究,在探究中玩……

  教材分析

  调色其实是一节比较传统的课,如何使传统的课有一定的新意,是捆饶着我这次上课的问题。班级的角落里有许多空的饮料瓶,这是我们给手工区准备的,但我经常看见幼儿把水灌在里面倒来倒去玩得非常的开心,于是我想是不是可以把调色这样一个过程和瓶子结合在一起呢?让幼儿在玩瓶子的过程中调色,又在调色的过程中玩瓶……

  说重难点

  考虑幼儿对调颜色的已有经验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我把重难点确定为能调配新的颜色,并把自己探究的过程用简单的方法记录下来,大胆地进行讲述。本来考虑设计一个幼儿用来记录调色过程的表格,但由于幼儿发展水平的差距,除了第一排由教师事先设计好的两种颜色让幼儿来调配以外,其他的都由幼儿自己来选择,根据他们不同的水平来调配颜色。他们可以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来进行调配。其实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由幼儿自己的探索的过程中自己来解决的。

  说过程

  一、教师出示透明瓶子,变魔术使瓶子里透明的水变成有颜色的水,激发幼儿的兴趣。

  引起幼儿的兴趣,并留有一定的悬念。。

  二、幼儿自己变魔术,把透明的水变成有颜色的水并探究为什么。

  幼儿看了教师的表演后都想自己来试一试到底是什么原因可以是水变颜色呢?可以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使他们找到魔术瓶的答案。

  三、幼儿把探究的结果告诉大家。

  四、教师出示记录表让幼儿猜其中的意思,并看教师示范如何在瓶盖上用两种以上的颜色调出新的颜色。

  这个环节首先要让幼儿能看懂自己记录的内容,让幼儿知道应该如何进行记录,把自己操作的过程用标志记录下来。

  五、幼儿尝试做“饮料”用两种以上的颜色调出新的颜色,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探究的过程。

  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在这个环节中解决了活动的重难点。

  六、幼儿把自己的记录大胆地讲给同伴听。

  七、各种饮料去超市活动结束。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春天来了,小河里也出现了小动物——小蝌蚪。这一切吸引着孩子们总是谈论不完的的话题:“小蝌蚪真好玩”“小蝌蚪什么时候长腿呢?”“它的妈妈是青蛙吗?为什么和它的妈妈长的不像呢?……”我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结合中班下册教材主题五《奇妙的动物》中的发现区《小动物怎样长大》,设计了《蝌蚪与青蛙》的活动。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观察、讨论和操作等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了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兴趣,也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名称:蝌蚪与青蛙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蝌蚪的出生和生长过程。

  2、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磁带;

  2、小蝌蚪生长变化图片;

  3、素描纸、彩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诗画导入,引起幼儿兴趣: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个好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它们?

  1、诗画:

  大脑袋,长尾巴,

  变成蝌蚪小娃娃,

  游来游去找妈妈。

  一个桃子裂开口,

  两片叶子绿油油。

  再画两个小喇叭,

  变只青蛙呱呱呱。

  2、提问: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它和妈妈长得像不像?它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二、欣赏录音故事《小蝌蚪找妈妈》,了解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

  提问:故事里面都有谁?青蛙妈妈在水里产下的是什么?青蛙妈妈在哪个季节产卵?卵变成什么?小蝌蚪先长出什么?后长出什么?最后变成了什么?

  三、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蝌蚪变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

  (1)卵——蝌蚪——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青蛙

  小结:蝌蚪变成青蛙要以上四个过程,从卵变成青蛙要70多天。

  (2)青蛙生活在哪里?(既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是两栖动物。)

  (3)青蛙吃什么?(蚊子、苍蝇、蜗牛和田野里的许多害虫)

  四、教育幼儿要爱护小青蛙。

  (它是捉害虫的能手,庄稼的好朋友,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益的,所以要爱护它、保护它)

  五、幼儿绘画《蝌蚪》、《青蛙》

  幼儿自由选蝌蚪或青蛙进行绘画活动。

  六、结束部分:

  小青蛙饿了,我们送它们去捉害虫吧。

  活动延伸:在活动区养殖蝌蚪供幼儿观察。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恐龙不同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了解恐龙及恐龙灭绝的原因。

  3.感受生命的宝贵,学会感恩。

  4.初步了解恐龙的小常识。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内容:

  活动一:科学《探秘恐龙世界》

  分享、交流

  (1)介绍自己收集的恐龙图片、资料,讨论自己知道的恐龙。

  (2)请个别幼儿分享讲述。

  欣赏、感受

  (1)观看恐龙化石。

  (2)恐龙由哪几部分组成?

  演示、讨论

  (1)恐龙模拟视频,感受恐龙世界的壮观和神秘。

  (2)利用课件和视频认识腔骨龙、异特龙、梁龙、甲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等。

  (3)小结

  肉食性恐龙牙齿锋利,吃肉凶猛,两腿行走。

  草食性恐龙吃青草、树枝上的`嫩叶等,草食性恐龙比较巨大,牙齿扁平。

  杂食性恐龙既吃肉也吃植物,还偷吃恐龙蛋。目前发现的恐龙中,草食性恐龙最多,杂食性恐龙最少。

  猜想、探究

  (1)现在还有恐龙吗?它们都到哪去了?

  (2)科学家对于恐龙灭绝的各种猜测。(看视频)

  A、小行星撞地球假说

  B、火山爆发假说

  C、气候变化假说

  D、海洋变迁假说

  小结:恐龙灭绝仍是一个没有解开的谜。

  操作、游戏

  分组活动:

  (1)白色恐龙石膏像涂色

  (2)恐龙化石挖掘考古

  (3)恐龙模型分类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能说出西瓜皮像什么,并拓展想象西瓜皮的用途。

  2.运用多种方法让瓜皮越变越小。

  3.培养幼儿观察、想象、创新设计能力,从中体验创新操作的快乐。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1.有关于小蚂蚁和西瓜皮的课件。

  2.课前组织幼儿吃西瓜或与家长联系把吃剩的西瓜皮让幼儿带到幼儿园。(最好是半个西瓜皮)

  3.西瓜皮若干、火柴杆若干、木板、米饭、铁丝、木棍、木浆、脸盆、水、吸管、水龙头、小水桶、花绳、花、牙签、积木、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认识半个西瓜皮,并说出西瓜皮像什么

  1.结合课件(小蚂蚁在春游的过程中遇到了半个西瓜皮),让幼儿从准备的西瓜皮中间找出哪些是半个西瓜皮。

  2.幼儿发挥想象尽多的说出西瓜皮像什么?

  过渡:你们想知道小蚂蚁遇到西瓜皮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吗?

  课件展示小蚂蚁:小朋友,我用它制作了很多好玩、。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好用的物品,你们也快动手做一做吧!

  (二)幼儿分组利用所提供的材料动手操作,发现西瓜皮的用途

  1组:利用材料发现西瓜皮能当翘翘板底座、饭碗、滑梯。

  2组:利用材料发现西瓜皮能当太阳伞、船、房子。

  3组:利用材料发现西瓜皮能当大水缸、花篮、花盆、淋浴器等。

  (三)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用西瓜皮和其它辅助材料制作的物品

  (四)课件展示小蚂蚁制作的物品,同时对幼儿作品的肯定

  (五)课件展示小蚂蚁: 小朋友,你们能帮我想出让西瓜皮变小的办法吗?

  组织幼儿动手操作,发现更多让西瓜皮变小的办法。(切、掰、摔、压、踢、踩等)

  (六)对幼儿进行讲卫生的教育。

  将垃圾放到垃圾桶里。

  教学反思:

  中班年龄段的幼儿,经常会关注粗浅的东西,更深些的细节方面的内容并没有意识关注,本次活动内容是让孩子既关注大的`方面(大西瓜的变化),也关注到小的方面(小蚂蚁在流口水、小蚂蚁的动作等)。为达到目标的有效性,我主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蚂蚁的动作,学一学小蚂蚁的动作,从学习动作中体验情趣。活动中,我班幼儿表现出了相当不错的表达能力。最后在整理故事内容讲述的环节,故事的优美度欠佳,应该再对语言进行斟酌,让幼儿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故事的优美。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拼小树》幼儿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拼出小树的造型,但在此次活动中幼儿的思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如何让幼儿利用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几何图形来拼己喜欢的造型呢?科学教育活动《拼图形》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延伸,旨在通过选择不同的几何图形,来提高幼儿的拼图技能,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拼图形的浓厚兴趣。

  2、幼儿能运用各种几何图形进行拼图形活动,会用简单标记记录所用图形的数量。

  3、丰富幼儿的想象能力,提高幼儿的拼图技能。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几何图形若干。

  2、记录单、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形,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出示各种图形,请幼儿说一说都有哪些图形,加深幼儿对图形的认识,引起幼儿的兴趣。

  2、请个别幼儿按照老师的要求拿出相应的图形。如5个红色正方形、8个白颜色的圆形、7个蓝色梯形、7个绿色正方形等。

  (评:采用直观的方式直接将图形出示给幼儿,直接引入活动的主题。让幼儿加深对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的认识,形成自己的一个印象,为下个活动环节做好准备。)

  二、选择几何图形拼造型

  1、给幼儿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形,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来拼造型。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动作慢的幼儿尽快确定主题,肯定幼儿拼出的各种图案。(此环节要特别注重幼儿的个别差异,允许孩子存在个体差异)

  3、分享交流。请幼儿说说自己所拼的造型,个别幼儿观察后加以补充。(评:选择几何图形拼造型这一活动环节,极大的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参与活动的主题性很强。在这个活动环节中,任由幼儿自由想象,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只是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尽快确定自己的主题,让幼儿选择几何图形拼造型。)

  三、记录表达

  1、请幼儿数一数自己的图形拼画每一种图形所用的数量,然后用原点或短线的方式在记录单上表示出来。

  2、与同伴交流各自的记录结果,并说说哪一种图形用的最多。 (评:幼儿的点数能力在这一环节得到了加强,幼儿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用相应的标记将所用图形的数量表示出来,提高了幼儿点数物体的能力。)

  活动延伸

  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展板上,一起欣赏。 反思:科学教育活动《拼图形》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一步步的将活动展开进行。通过选用不同的几何图形来拼造型,极大的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整个活动最大的亮点就是在幼儿选择几何图形拼造型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处在了支持者的基础上,以幼儿为中心,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同时在活动中允许幼儿存在个别差异,允许能力强的幼儿为能力弱的幼儿帮助,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从整个活动过程来看,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水_中班科学教案07-05

中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杯子_中班科学教案07-19

中班科学教案11-23

中班动物科学教案04-01

中班科学教案08-19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2-16

中班《夏天》科学教案03-29

《茶叶》中班科学教案09-30

《影子》中班科学教案09-30

中班科学教案动物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