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6-03 08:34:52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合集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合集5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带刻度的杯子进行测量,并体会刻度的作用。

  2、有一定的正确服药知识,提高自身安全意识。

  3、体验探索、操作的乐趣,感受关爱他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带刻度的杯子图、小动物形象、若干标有刻度的杯子、水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秋天天气转凉了,一不小心就会感冒生病了,连动物园的小动物们也都感冒了,他们早上、中午、晚上都要服药,医生阿姨想给他们送药都忙不过来,想请小朋友来帮助她,好吗?(好)我请5位小朋友来给小动物送药(幼儿自主为动物倒好药)。

  二、这些动物有的大,有的小,可不能随便给他们倒,你的爸爸妈妈平时怎么给你们倒药的呢?

  师: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如何正确倒药服药,药喝多了会怎么样?

  师:刚才小朋友都提到了一样东西,就是喝药用的杯子,每人拿一个观察一下,它和我们平时喝水的杯子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量杯上的秘密,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带刻度的杯子图,引导幼儿讨论用法及作用)

  师:根据教师在图上举例,读出药量。

  师:请小朋友归纳倒药的操作要求。

  师:现在该给小动物送药了,可小动物们该喝多少药呢?

  师:现在请小朋友看好老师倒药,谁来说说老师是怎么倒的?(杯子摆平,倒的慢,边倒边看。)

  师:现在请我们所有小朋友给小动物倒药好吗?听好老师的要求,每组给一种小动物倒药,正好5种小动物,请仔细观察你要送的药是几毫升。倒的时候杯子放平、慢一点,边倒边看刻度,千万不能超过你要倒的刻度。

  师:倒好了相互检查对不对就可以去送药了。

  三、体验杯子大小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师:最近老师也喉咙疼了,谁愿意帮助老师准备药(引导幼儿观察杯子上的刻度,思考为什么都是20毫升的水在两个杯子里看起来会不一样多?引导幼儿得出目测结果是与杯子的大小有关)

  2、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验证一下。老师跟小朋友一起做实验,先在两个不同的杯子里分别倒上20毫升,摆放在一起,观察发现了什么?小杯子里的液面高,大杯子里的`液面低。我们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记录,看图示,杯子怎么样,液面高;杯子大,液面低。(让幼儿用大小标记表示)但是我们发现他们显示的都是20毫升。现在每人再拿一个大杯子,拿在手上,现接下来我们应该把桌上哪个杯子里的药倒进空杯子,根据幼儿回答做实验(倒大杯子的,发现还是一个大一个小没办法比较)最后倒小杯子的比较一样多。

  3、幼儿操作。

  4、带领幼儿小结:一样多的水,杯子小,液面高,杯子大,液面低。请2-3位幼儿看图示自主归纳,并用大小标记填空。

  四、延伸活动。

  请没成功的幼儿接着操作,可以请别的小朋友帮忙。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与物体间是有空隙的,寻找合理、有序的安排空间的方法。

  2.尝试把大小不同的物体全部装进容器里,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核桃、芸豆、小米;透明瓶子、托盘。2.自制图标一套;自制PPT课件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引起幼儿操作兴趣

  l 师:“小老鼠今天要搬家,它要把自己的粮食全部搬到新家去。你们能来帮助它吗?”

  2.观察操作材料,感知材料的不同

  l 师:“核桃、芸豆和小米大小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3.幼儿操作,尝试把三种材料全部装进透明瓶子里

  l 幼儿设计装瓶方法,教师出示相应图标

  l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重点引导幼儿发现材料装进瓶子里的位置情况和关系。

  l 师生共同交流实验过程

  ①展示装瓶失败的`瓶子,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

  ②展示装瓶成功的瓶子,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并示范将材料装进瓶子,教师依次引导幼儿观察材料装进瓶子后,瓶内空隙情况。

  l 再次操作,体验成功

  ①请幼儿按照正确的顺序装瓶,一边装一边观察瓶内的空隙情况。

  ②观看课件,师生共同小结

  4.观察照片,迁移生活经验

  l 出示物品摆放凌乱的抽屉照片

  ①师:“我们来看这个小抽屉,看上去它已经装满了,但是里面还有空的地方吗?那么如何合理的安排抽屉里面的东西,让抽屉变得整齐呢?”

  ②师:“等会儿请你去收拾一下你的抽屉,让你的抽屉变得又整洁又干净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乐意为三只熊摆放物品,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故事情节中比较并发现物体的数量与三只熊的关系。

  3、初步了解高矮、大小的特征,并按高矮、大小的顺序排列物品。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点

  乐意为三种熊摆放物品,初步了解高矮、大小的特征,并按高矮、大小的顺序排列物品。

  活动难点

  比较并发现物体的数量与三只熊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图片。

  2、大小不同颜色一样的苹果、汉堡包、衣服、面包图片。

  3、教师资源包。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小熊的家,初步引导幼儿比较“高”“矮”“不高不矮”

  出示小熊的家。

  师:孩子们看一看他们是谁?

  幼:是小熊。

  师:除了小熊上面还有谁?(引导幼儿说出这是小熊的爸爸或妈妈)

  小结:在小熊的家里,熊爸爸最高,熊宝宝最矮,熊妈妈长得不高也不矮。一般情况下,在小朋友家里也是爸爸最高,宝宝最矮,妈妈不高也不矮。

  二、创设小熊一家起床的情境,引导幼儿比较“大”“小”“不大也不小”

  出示衣服图片。

  师:小熊一家要起床了,他们起床应该要穿什么呢?

  幼:穿衣服。

  师:那我们帮他们穿衣服好不好?

  师:哪件衣服是熊爸爸的?哪件衣服是熊妈妈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熊爸爸很大应该穿大衣服,熊宝宝小应该穿小衣服,熊妈妈应该穿不大不小的`衣服。

  三、创设情境三只熊吃早餐,体会汉堡包的大小和三只熊的关系

  出示汉堡包图片。

  师:小熊一家穿好衣服后要吃早餐了,我们看一下他们吃的什么呀?

  幼:汉堡包。

  师:你觉得哪个汉堡包是熊爸爸吃的?为什么?熊宝宝吃哪个?熊妈妈吃那个?为什么?

  小结:熊爸爸最高胃口就大,所以要吃最大的汉堡包。熊宝宝最小胃口小应该吃最小的汉堡包,熊妈妈胃口不大不小所以要吃不大不小的汉堡包。

  四、创设情境给三只熊分食物,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通过比较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和三只熊的关系

  1、出示苹果、面包图片,激发幼儿想给小熊一家分餐的愿望。

  师:小熊一家还没有吃饱,我们再分给他们一些吃的好吗?

  幼:好。

  师:现在老师发下操作卡片,我们帮助小熊一家分餐,看谁分的对!

  2、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教师针对个别差异巡回指导。

  小结:大苹果、大面包要分给熊爸爸吃,小苹果、小面包要分给熊宝宝吃,不大不小的苹果和面包要分给熊妈妈吃。

  五、韵律活动:三只熊,引导幼儿放松一下

  师:小熊一家真开心,谢谢你们帮助他们摆放物品,我们和三只熊一起跳舞吧!

  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根据大小不同的碗给爸爸妈妈分碗。

  教学反思:

  幼儿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后,往往很多幼儿仍沉浸在先前的兴奋中,如教师用强制转换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新的探究活动中,很难使幼儿达到良好的状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了解“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科学现象,知道雨与人们的关系。

  活动准备

  太阳头饰一个、小雨滴头饰若干、酒精灯一个、水一杯、玻璃片一块、教学课件、录音机。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模仿小雨滴旅行进入活动室,组织幼儿坐好。

  基本部分:

  1、出示课件(下雨的情景),引导幼儿边看边思考:“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允许幼儿充分想象与猜测。

  2、老师做实验,请幼儿观察,并随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点燃酒精灯(注意点燃的'方法),把烧杯中的水进行加热,并让幼儿仔细观察烧杯中的水,说说发现了什么?

  3、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后教师小结:水热了就会产生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4、提问幼儿:你还在哪里见过水“蒸发”现象?

  5、引导幼儿观察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

  提问:热水倒在杯子里,用玻璃片盖在杯子上,会发现什么?

  玻璃片上为什么会有小水珠?(幼儿讨论后回答)

  6、教师小结: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7、让幼儿重新看录象,听故事,重点理解:“为什么会下雨?”

  8、教师与幼儿讨论雨的危害与好处。

  9、做游戏:“太阳与小雨滴”

  分给幼儿小雨滴头饰,教师扮演太阳。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知识。

  交代游戏规则:太阳出来,小雨滴蒸发了,太阳下山了,水蒸气遇冷变成小雨滴了。

  10、发给幼儿图画纸,让幼儿添画小雨点。

  延伸活动

  区域活动时继续添画。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动物是如何过冬的,知道动物如何过冬主要有四种形式:⑴躲藏;⑵冬眠;⑶迁徙;⑷换毛;

  2、理解词汇:冬眠、迁徙等。

  3、对探索动物世界奥秘感兴趣,并具有较细致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动物过冬”的录像带、录像机、电视机、各类动物的磁铁教具、动物胸饰、录音机、磁带等。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人们是如何御寒的”。

  教师用语——今天的天气真冷啊,我们都穿上什么衣服了?人们除了穿上厚衣服以外,还想出什么好办法来过冬呢?

  2、科学教育“动物是如何过冬的”

  教师用语——人们是这样过冬的,那么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呢?

  ⑴幼儿根据日常观察进行自由回答,教师不予评论。

  教师用语——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动物过冬的办法,那么究竟小动物们是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呢?现在,老师就来请大家看一段录像。

  ⑵幼儿观看录像一遍:

  要求:A录像上有哪些小动物;B这些小动物是如何过冬的。

  幼儿根据录像内容进行回答,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内容,出示相应的磁铁教具。

  ⑶幼儿再次观看录像,并出规定格画面,进行动行过冬形式的归类。

  教师用语——小动物们也很能干,它们也想出了很多办法来过冬,那么小动们用了哪些好办法呢?我们再看一遍录像。

  要求:A这些是什么小动物;B它们是用什么方式过冬的。

  (根据定格画面,并运用磁铁教具帮助功儿进行归类)

  躲藏——蜜蜂、蚂蚁(老鼠)等;

  (幼儿用动作表示“躲藏”)

  冬眠——青蛙、蛇、熊(蝙蝠、刺猬、蜗牛、蚯蚓)等;

  (解释:眠就是不吃不喝也不动的意思)

  迁徙——燕子、大雁、丹顶鹤等;

  (解释:迁徙就是从一个地方搬到另外一个地方的意思。)反复练习新词“迁徙”。

  换毛——狮子、狐狸、狗、羊(鸡、鸭、兔)等。

  ⑷巩固动物过冬的四种主要开式:躲藏、冬眠、迁徙、换毛。

  教师用语——现在,我相问问小朋友:小动物想了几个好办法过冬的,又是哪些好办法呢?

  ⑸教师总结:小动物们很聪明,想出好办法来度过寒冷的冬天,它们有的躲藏,有的冬眠,有的迁徙,还有的换毛。它们真是能干的小动物!

  3、结束部分。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浮起的鸡蛋_大班科学教案06-29

大班科学教案:谈感觉_大班科学教案07-07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蛋_大班科学教案07-11

大班科学教案:牵牛花_大班科学教案07-06

大班科学教案:学吹泡泡_大班科学教案06-29

大班科学教案:物体间的空隙_大班科学教案07-07

大班科学教案:大力纸桥_大班科学教案07-13

大班科学教案10-13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1-22

大班神奇的科学教案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