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6-04 11:00:45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科学教案汇总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科学教案汇总6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为形式,获得在野外寻找岩石的亲身经历。

  2、在课堂中能够,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3、通过给岩石分类,让孩子经历一个简单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孩子运用语言解释问题的能力。

  4、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

  教学重点:用一些标准给岩石分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岩石,能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

  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形式,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师也应该准备大量的常见的一些岩石,同时还可以准备一些本地区常见的岩石。

  还应给孩子们准备一些观察工具:放大镜、盛水的烧杯、记录纸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地表岩石风貌的录像片,或提供一些典型的图片。

  1、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到处可见。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岩石?

  2、你玩过岩石吗?你是怎么玩的?

  3、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研究岩石。出示课题:各种各样的岩石

  二、探究过程

  1、开个石头展览会

  (1)的.岩石来自哪里?

  你的岩石是从哪里找到的?请简单介绍你的寻找经历。

  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到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2)我的岩石观察

  请你选择一块感兴趣的岩石进行观察。你准备怎样去观察它呢?

  请你大概估计一下,你会观察到岩石的几个特征?

  学生自主观察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3)我的岩石观察记录交流

  你用了哪些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

  你观察到了岩石的哪些特征?有没有超过自己的估计?

  你对同学的观察描述有没有补充或意见?

  注意,在学生交流观察到的岩石特征时,要强调观察方法与观察描述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学生的非观察性描述尤其要加以引导。

  2、给岩石分类

  (1)这些岩石可以分类吗?

  这些岩石可以分类吗?

  如果让你给这些岩石分类,你会怎么分呢?

  这里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分类标准不要轻易否定。

  (2)给岩石分类

  请你选择任何一种标准,给这些岩石分类。

  小组分类活动开始,教师巡回指导。

  (3)岩石分类结果交流

  你们将岩石分成了几类?是按什么来分的?

  你们想到了多少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不同的分类方法结果一样吗?

  (4)这块岩石属于哪一类

  这块岩石属于哪一类呢?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在于应用。教师可以根据地域特色提供的相应的岩石,也可以由学生来提供。

  三、小结

  师:课后,你可以再找些岩石来观察。想一想,岩石是怎么形成的呢?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岩石。

  板书设计:

  4.1 各种各样的岩石

  1、开个石头展览会

  2、给岩石分类

科学教案 篇2

  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学会细致、准确、客观地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能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并能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情感与价值观: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实验准备:

  1、澄清石灰水,水

  2、蜡烛、小刀、火柴、烧杯(干燥、洁净)、集气瓶、玻璃片、水槽。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回顾旧识:

  请举出你了解的生活中的可以燃烧的物质。

  思维联想:

  怎样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探究:

  探究1: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指导:

  观察方法:运用味觉以外的感觉器官对蜡烛燃烧前、燃烧时和熄灭后进行详细的、客观的观察、描述和记录。

  记录方法:课本第九页探究实验报告。

  探究观察提示:

  1、点燃前:观察色、味、状态,形状,硬度,溶于水的性质,是否浮在水面,水里或沉入水底。

  2、点燃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的层次怎样,亮度怎能样,温度高低怎样?怎样证明它的生成物是什么?

  3、熄灭时:有何现象?迅速用火柴点刚熄灭的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探究参考:

  1、点燃前:蜡烛为圆柱形,白色固体,半透明,有轻微的气味,质地柔软。用小刀可切割,指甲可划出痕迹,中心由细线拧成的烛芯,把切下的小块蜡烛放入水中,不溶于水且浮在水面上,说明密度比水小。

  2、点燃时:蜡烛能被点燃,燃烧时较安静,并能持续燃烧,有火焰产生,火焰会随气流闪烁、摇晃,火焰上有黑烟向上冲,火焰分层次,上层火焰黄色且明亮,中层较暗,内层底部淡蓝色,把火柴梗放入烛火中,外层火焰处最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加热物体时应用外焰。

  3、熄灭时:有白烟从烛芯飘出,迅速用火柴点燃白烟,火会顺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实验中注意的问题:

  1、点燃蜡烛时要仔细观察前、中、后的所有现象。

  2、火柴梗放入火焰中时间为2S左右。

  3、点燃蜡烛熄灭后的白烟时,最好选粗蜡烛且速度要快。

  小结:略

  作业:探究实验报告。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回顾旧识:

  人的呼吸过程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思维猜想:

  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是否一样?

  作出猜想

  1、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

  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3、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多。

  制定计划收集实证:查阅资料,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探究提示:

  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探究指导:

  1、收集两瓶空气做对照实验(如何收集?)

  2、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做实验。

  提问:如何收集呼出的气体?

  演示: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

  3、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

  同时做空气的对比实验。

  4、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同时做空气的对比实验。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同时做空气的对比实验。

  由以上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

  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3、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多。

  探究参考:

  步骤1:瓶内无水且瓶口向外冒气泡

  步骤2、两个干燥的集气瓶中就有空气。

  步骤3、呼出气体中浑浊多此,说明探究参考

  步骤1:瓶内无水且瓶口向外冒气泡。

  步骤2、两个干燥的集气瓶中就有空气。

  步骤3、呼出气体中浑浊更多些,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

  步骤4、呼出气体中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大,不利于燃烧。

  步骤5、呵气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高。

  结论:跟空气相比,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增加。步骤4、呼出气体中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浓度大,不利于燃烧。

  步骤5、呵气的玻璃片上有较多水珠,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高。

  结论:跟空气相比,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增加

  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1、呼气导管应用饮料吸管,不要用实验室中的玻璃管。

  2、呼气换气时不要把集气瓶中的水吸入口中。

  3、实验中倒入瓶中的石灰水应相同(同体积同浓度),且量要足。

  4、伸入瓶中的木条燃烧的情况应相同。

  5、探究参考

  步骤1:瓶内无水且瓶口向外冒气泡。

  步骤2、两个干燥的集气瓶中就有空气。

  交流讨论:

  1、与其他组的实验结论是否相同?分析其他可能的结论,并再讨论如何证明你的推断。

  2、从生物的角度,分析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不同的原因。

  反思评价:

  1、学完本课题你的收获是什么?受到哪些启发?

  2、你明白了什么是科学探究?

  作业:科学探究报告册

  课后反思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动物的翅膀,学习使用观察记录表。

  2.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3.幼儿能大胆想象,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ppt课件:动物的翅膀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动物图片

  1.请幼儿仔细观察它们的翅膀,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2.引导幼儿分析讨论。

  提问:刚才你看到了哪些动物?

  它的翅膀是什么样子的?

  它会飞吗?”

  (幼儿相互讨论,寻找答案)

  3.教师小结:原来,动物们的翅膀是不同样的,有的有羽毛,有的没有;

  有的有两对翅膀,有的只有一对;有的会飞,有的不会飞。

  二、动物的翅膀

  1.动物有翅膀就一定会飞吗?(不是)

  2.哪些会飞哪些不会呢?(鸡、鸭、鹅等不会飞,鸟、蜜蜂、蝴蝶等会飞。)

  3.哪些动物的翅膀有羽毛?”(鸡、鸭、鸟等有羽毛,蜜蜂、蝴蝶等没有。)

  4.哪些动物有一对翅膀,哪些有两对呢?”(鸟、鸡等有一对,蝴蝶、蜻蜓等有两对。)

  三、了解动物翅膀特点

  1.有一对翅膀的动物: 鸟、鸡等

  2.有两队翅膀的动物:蝴蝶、蜻蜓等

  3.有羽毛翅膀的动物:鸡、鸭、鸟等

  4.没有羽毛翅膀的动物:蜜蜂、蝴蝶等

  5.有翅膀会飞的动物:鸟、蜜蜂、蝴蝶等

  6.有翅膀不会飞的动物:鸡、鸭、鹅等

  四、幼儿自由想象“假如我有一双翅膀”

  如果我们人也有翅膀那该多好呀!你们想要翅膀吗?

  如果有一对会飞的翅膀,你想做什么呢?”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实验中不怕失败,敢于克服困难。

  (2)在操作中能与同伴协商,共同配合解决操作中的困难。

  (3)能积极开动脑筋设计使鸡蛋摔不破的包装方法。

  [活动重难点]

  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索包装鸡蛋的方法。

  能使自己包装的鸡蛋具有防震和固定的作用。

  [活动准备]

  (1)与幼儿共同收集的材料:纸盒、塑料盒、泡沫塑料、米菠萝、棉花、报纸、硬纸板。

  (2)熟鸡蛋、皮筋、透明胶带、曲别针、剪刀、毛线、粘钉、橡皮。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

  教师:前几天小朋友共同搜集了许多包装盒,通过观察小朋友发现了包装对东西可以起到保护作用,把东西固定住,再垫上一些比较软的材料,就不易摔碎了。

  出示溜溜球包装盒,共同观察分析包装盒的'作用。

  2、提出问题:

  今天请小朋友当运输鸡蛋的工人,包装鸡蛋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3、猜想并记录:

  师:你们两人一组商量一下包装鸡蛋需要什么材料?怎么包装?

  师:你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咱们试一试,看用哪种方法包装摔不破鸡蛋。

  4、实验验证并记录结果:

  重点指导:

  (1)容器不能太小,要有足够的空间填充软的材料。

  (2)鸡蛋要放在中间,使鸡蛋的上下和四周都要有软的材料保护好。

  (3)填充物要充满容器,使鸡蛋固定。

  教师在活动中注重引导幼儿大胆尝试。

  5、交流与总结:

  你的实验和猜想一样吗?为什么?

  6、活动延伸:

  站在更高的地方去试一试。如:站在椅子上举起来让鸡蛋掉下去能不能摔破。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锻炼幼儿运用味觉来对食物进行辨别的能力。

  2、丰富幼儿有关食物味道的感知及形容词,丰富词:酸的、甜的、香的。

  教学准备:

  布娃娃一个,录音机、音乐磁带,有关甜味、酸味、香味的食物若干。

  教学过程:

  1、出示各种味道的食物,通过给凡凡小朋友过生日,来引出课题:尝尝味道。

  今天是我们班凡凡小朋友的生日,我们一起给他庆祝生日好不好?他今天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吃的东西。小朋友吃的时候,看看你吃的是什么东西?它是什么味道的?小朋友边吃边告诉旁边的.小朋友。

  2、讨论食物的味道:

  (1)请小朋友说说,你刚才吃的是什么?它是什么味道的?你还吃过哪些东西像糖果味一样是甜的?你还吃过哪些东西像杨梅味一样是酸的?你还吃过哪些东西像花生味一样是香的?

  (2)丰富形容词:酸的、甜的、香的。

  (3)小朋友你喜欢吃什么味道的东西呢?

  (4)不能吃太多甜甜的东西,这样,牙齿会吃坏的。

  3、按酸、甜、香的味道来分类:(出示酸、甜、香的食物请小朋友分类)(1)凡凡请我们吃东西,我们也送好吃的东西给凡凡吃好吗?凡凡要我们把礼物放在三个篮子里。把味道是甜甜的放在一个装糖果的标记的篮子里;把味道是酸酸的放在一个装杨梅标记的篮子里;把味道是香香的放在一个装花生标记的篮子里。

  (2)凡凡说你们分得真好!这是甜甜的味儿;这是酸酸的味儿;这是香香的味儿。谢谢小朋友送来这么多好吃的礼物。

  4、活动结束:今天凡凡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味道的食物,有甜的、酸的和香的,谢谢凡凡嘛,那让我们唱歌跳舞来祝贺凡凡的生日吧!

  小小班科学活动《什么东西不见了》

  幼儿园小小班科学教案:什么东西不见了活动目标:

  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引起幼儿对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这一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脸盆、小碗、水桶、积木、雪花片、木珠、小勺、玻璃球、小石块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桌上的小篮子里有许多东西,小朋友想不想看一看?玩一玩?(请幼儿说一说篮子里的物品)"盆里的水蓝荧荧的,真漂亮,小朋友喜欢不喜欢?我们小朋友可喜欢玩水了,小篮子里的东西也想到水里去玩一玩,等一下请小朋友把小篮子里东西放到水盆里去,看看它们到水里后会怎么玩?看看会有哪些东西不见了?"2、第一次尝试A、幼儿每人一份材料,引导幼儿将物品放入水中,并观察什么东西不见了。

  B、讨论:什么东西是浮在水面上?什么东西不见了?不见的东西哪里去了?

  3、第二次尝试A、让幼儿把浮在水面上的物品拿出,用小碗将盆里的水舀到小水桶里(提醒幼儿注意不要将水撒到外面)B、幼儿操作,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水底的东西。

  4、总结"我们把放到水里后不见了的东西这一现象叫沉,把放到水里后看的见东西的这一现象叫浮。"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同伴交流恐龙灭绝的原因。

  2.产生探索恐龙灭绝原因的兴趣。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

  幼儿经验准备:阅读过有关恐龙的书籍。

  材料准备:挂图24号,幼儿查询过关于恐龙灭绝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讨论恐龙的灭绝原因。

  1.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查询资料时得到的相关信息,如果其他幼儿有不 同意见,教师应允许并鼓励幼儿说出反对的理由。

  2.提问:恐龙生活在什么年代?现在能看到恐龙吗 ?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二、教师不必强求幼儿幼儿按照科学家推测的`说法来交流。

  三、整理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

  1.关于恐龙的灭绝原因目前有许多种说法,但没有定论。

  2.让幼儿投票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说说自己投票赞成的理由,教师根据 幼儿的回答或作进也不地追问,或表示认同。

  四、出示挂图,介绍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

  1.幼儿看图,听教师介绍。

  如小行星碰撞地球、气候变冷、病态恐龙蛋、恐龙食物没了、吃了有毒的植物等。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必须传递给幼儿的一个信息是:这些恐龙灭绝的原因都 只是推测,一种可能,随着科学的发展,也许会出现新的结论。)

  教学反思:

  恐龙是孩子们心中最神奇的一种动物。从平时小朋友对恐龙的兴趣和认识的观察,我猜想孩子们对这个活动一定有兴趣,但如何抓住幼儿对恐龙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做到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我必须考虑的。所以我在课前精心准备,希望能通过这一活动的学习达到不仅能让孩子们了解一些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等知识,还要让他们将这种探究延续到课外,培养幼儿对恐龙知识的持久兴趣,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教案科学教案05-16

科学教案12-16

科学教案12-17

科学教案02-22

火科学教案10-25

科学教案《赛车》04-07

关于科学教案01-07

昆虫科学教案01-09

冬天科学教案02-14

科学教案四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