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6-06 08:02:08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科学教案模板七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科学教案模板七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金鱼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3、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2、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难点】

  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教学准备】

  每组:2-3条金鱼,装载玻璃缸里。1只滴管、少许使用色素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

  【教学过程】

  一、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

  1、教师介绍鱼类的`生活环境。

  2、学生举例其他的水生生物。

  3、关注:“鱼生活在水里”的理解。

  4、设计意图:为进一步观察与作铺垫。

  二、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1、学生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2、教师适时告知鱼鳞、鱼鳍等及其作用。

  3、关注:学生对金鱼形态的关注和对金鱼运动方式的关注。

  4、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在外形和运动方面的信息。

  三、观察金鱼的吃食和呼吸

  1、交流有关金鱼在吃食和呼吸方面的经验。

  2、讨论、设计观察金鱼吃食和呼吸的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作出提示:喂食观察金鱼的吃食;用红水观察金鱼的呼吸。

  4、学生观察并记录。

  5、教师适时指导并提供信息:水中有少量的空气。

  6、关注: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看法时是否干扰金鱼;是否观察到更多信息:如排泄等。

  7、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吃食和呼吸方面的信息;培养“用实验方法验证看法”的意识。

  四、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蚂蚁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金鱼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5、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五、把观察后的金鱼养在各班教室,方便学生继续观察,获取更多信息。注意平时的看护,保证金鱼存活。

科学教案 篇2

  一、鼓励同学敢问。 我认为教师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更新,采取更适合同学发挥主体性的教学模式,虽然《科学》这门课对于同学来说有的内容同学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这就要我们为同学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同学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的真情实感。使同学感到教师与同学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若同学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绩感体面地坐下。

  二、引导同学会问。 同学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同学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同学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同学尝试提问。

  1.从课题上质疑 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同学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养同学的质疑能力。

  2.从课题的重点,难点处质疑 对课题重点、难点的质疑,既有利于同学深入探究本课主题,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教学。 应鼓励同学多通过实验去发现,他们在判断吸水性还用到了挤、甩的方法来比较,如把相同纸、木材、塑料、金属都通过挤,能发现纸轻轻一挤就能挤出,再将剩下的3种资料都通过甩,通过观察被甩出的水量能发现木材中被甩出得最多,而塑料与金属通过我们目前现有的方法与观察工具无法比较谁的吸水量大,只能将两者都归类于吸水性最弱。

  3、从矛盾之处质疑有些课文中有看似矛盾之处,那正是编者匠心独具所在。从而悟出道理,提高认识。同学只要拿到了实验资料,就会想尽一切方法去进行观察,他们在观察白纸时,不只用肉眼观察,还通过放大镜,还比较了干的纸与被水浸湿的纸的区别,分别用了自身的语言来描述观察到的特点。书本上是先讲了古代造纸术,再由同学来造一张纸,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能不能先让同学来动手做,让同学在动手中来发现问题,再回过头来结合古代造纸术,看看两者之间的联系。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尝试用双侧同重平衡杆的方法帮助铅笔站立,掌握简单的平衡原理。

  2.乐意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1.秃头铅笔、铅丝、记录纸人手一份。

  2 .辅助用具;夹子、木珠、橡皮泥、螺帽、雪花片、木头积木等。

  3 .西游记人物图片(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两倍)。

  4. 西游记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铅笔,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T: 铅笔放在手指上不用手扶会怎样?

  今天偏要和铅笔做个游戏,让它立在手指上不用手扶也不掉下来,你有什么好办法么?

  (二)幼儿第一次尝试

  T:桌上有许多工具,用它们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让铅笔立在手指上不掉下来。

  1. 幼儿尝试

  2. 教师出示范例

  T:看,我的铅笔会跳舞,它跳得多开心呀。你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吗?好,你也来试一试吧。

  (三) 幼儿第二次尝试

  1.探索学习平衡杆的制作

  引导:它为什么站不稳?朝哪边倒?为什么/

  帮助:铅丝需绕紧,两侧铅丝要一样长,悬挂物一样重。

  2.进一步尝试新工具并记录

  T:记下你成功的'方法,比比谁用的工具种类多,谁成功的次数多。

  3. 交流记录结果

  问:为什么你的铅笔能站稳?(“平衡”的概念)

  (四) 运用已有经验制作铅笔娃娃

  1 .出示西游记人物图片,提出制作玩具

  T:你们的铅笔都会跳舞了,我们帮它们打扮打扮,让它们变成有趣的玩具。

  2 .听音乐庆祝。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自己身高、体重等方面的数据;能选这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珍爱生命;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

  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了解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关注个人保健。

  【教学准备】

  准备自己不同年龄段的照片

  课前观察不同年龄段的人的身体特征,并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

  在进行第一个环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身边的动物、植物的生长变化提出问题——人的身体从小到大会发生什么变化?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从小到大身体、心理、语言行为等方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猜想假设

  学生根据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

  3、制定方案

  分小组制定探究方案

  4、实施探究

  A、探究人的一生身体发展变化特征

  (1)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一些“人从小到大身体发展变化”的资料,有的同学还准备了上学以来的.体检表。下面请你们小组内交流搜集的资料,看看能从资料中发现什么。

  (2)学生小组交流合作,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3)除了身高和体重有变化之外,你们还发现了其他方面的变化吗?

  美丽青春痘、说话的声音变粗、喉结突出……

  同学们发现了很多人的身体的变化得特点。那么你认为人从小到老身体变化最明显的阶段有哪些?

  人出生后,身体逐渐长大,直到长成健壮的成年人,然后人的身体又会逐渐的衰老,直到死亡。这是一个客观规律。一般来说,人的一生要经历发育期(从出生到20岁)、成熟期(20道40岁)、渐衰期(40到60岁)和衰老期(60岁以后)等4个发展阶段。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

  人的身体特征发育比较缓慢,相邻的两个阶段身体特征没有明显的界限。人的各个发展阶段时间比较长短因人而异。

  B、探究青春期身体变化特征

  同学们已经查阅了自己的体检表,从上面的数据你感觉到什么?如果利用这些数据制成表格或图形,研究起来就会更明显。你想用怎样的方式研究呢?(统计表、条形码统计图生、折线图)

  请同学们先绘制图表,然后再观察图表,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请写在下面:

  (1)图表

  (2)发现

  青少年在10~20岁时,身高体重增长较快,这个阶段称为青春期。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因人而异,一般女孩比男孩早两年。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青春期是人的身体发展变化最快的时期,人的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等都增长的很快,而且还有人会长出青春痘,男同学长喉结、长胡子等特征。

  C、青春期的卫生保健教育

  青春期是人的身体发展变化最快的时期,关系到以后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为了给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好基础,我们在青春期应该注意什么?(加强锻炼、合理饮食、保证睡眠、心理咨询)写出日常生活中你的做法:

  5、展示交流

  展示探究结果,全班交流。

  6、拓展创新

  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收集资料,了解不同国家和不同种族的人的外形特征。可以写出研究报告在全班交流,也可以出一期专题研究。

  7、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了解了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了解了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反展特点,注重个人保健。

科学教案 篇5

  过程与方法:

  1、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岩石,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一些基本特征。

  2、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语言、文字、图画等)记录观察结果,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实验等探索性活动。

  科学知识:

  1、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等方面的不同和遇酸反应中的不同特征;

  2、知道岩石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合作探究,认真细致观察的科学习惯;

  2、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产生喜爱祖国山水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实验用的岩石标号标本。、放大镜、小刀、烧杯、滴管、稀盐酸、录像或课件、盘子,学生准备:自己采集的`各种岩石标本,查阅的有关岩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视频导入 引出岩石

  1、(出示一块岩石)问:这是什么?岩石

  2、哪些地方有岩石呢?请同学们看一段岩石的资料,播放录像。

  3、指名讲、补充小结:岩石在山上,在水中┈┈知道今天研究什么了吗?板书:岩石

  二、研究岩石的特征

  1、今天研究的岩石被老师和别的东西放在一起了,你能找出来吗?(盘子里有五块常见岩石、砖、煤、玻璃、水泥块)若找错了则追问: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呢?

  2、你对这些岩石了解多少呢?

  3、它们的颜色怎么样?交流、补充。

  过渡:它们的颜色不一样,看来对于岩石的学问还真不少,还想研究岩石的其他问题吗?

  4、小组讨论研究岩石的其他问题,边商量边把你们小组研究的方法填写在“我们的记录”这张纸上,桌上提供的材料可以用。

  5、交流学法:想研究岩石的什么问题呢?用什么方法研究?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教师相机提出各种方法的注意点,如用锤子应到地面上轻轻敲击岩石,头部稍偏一点;用稀盐酸做实验时应注意安全不要滴在皮肤和衣服上,每块岩石滴一小滴,手碰到盐酸后不要揉眼睛,立即去清洗。

  6、学生开始研究岩石,教师亲身介入研究活动。提醒填写研究记录表。。

  7、研讨交流:

  (1)你研究岩石的什么问题?发现了什么?指名上台交流。

  (2)你是怎么知道的?其他同学进行补充交流。

  动态生成的细化问题可能有:A汇报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颗粒组成时,哪几块是颗粒组成的?其他组发现了吗?其他几块岩石是否也是颗粒组成的?B研究岩石的软硬时,怎么发现它是较硬或较软的?给岩石软硬排排队;C用稀盐酸做实验时,哪两种会冒泡?其他组发现了吗?设计疑问:为什么其他岩石不会冒泡?(问题尽量启发学生提出)

  (3)小结:还有别的发现吗?现在你对岩石了解多少呢?我们来开展一个抢答比赛,比比谁的反应快!

  三、抢答比赛识别常见的岩石

  1、 抢答比赛规则:老师说一个关于岩石的问题,同学们根据自己研究的发现抢答问题,谁抢答成功就可以奖到一本科学小书。问题如下:A哪一块岩石看起来是花白的!B哪一块岩石看起来是白色的!C哪一块岩石比较起来是最软的!D哪一块岩石是白色且遇盐酸会冒泡的!E哪一块岩石是青黑色遇盐酸也会剧烈冒泡!

  2、 相机总结出每块岩石的名称并小结:这些岩石就是我们研究认识的常见岩石(板书:认识常见)。

  四、机动:

  找一找生活中用到岩石的地方?说说用这些岩石的道理,能不能用今天研究的方法来把结果告诉我们。

科学教案 篇6

  一、引入

  1、同学们,老师刚进学校的时候发现那里有个大花坛,可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仔细观察,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观察过,花坛里有些什么动植物?

  2、那么,你们说的是不是准确呢,是不是那里就只有同学们所说的这些动植物呢?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请同学们去全面地深入地实地考察这个花坛。

  二、观察植物丛里的生物

  1、我们应该怎样考察,才能准确而又尽可能多地考察到花坛里的动植物?

  观察花坛里或附近还有哪些小草和其他植物;花坛里有些什么动物,在哪里能找到它们——枝条上、叶子上、花朵上、根旁、土壤里;

  在这些小动物中哪些是栖息在这里的,哪些是过往的客人;它们是吃什么为生的……

  2、在考察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不要破坏花坛里动植物的生活环境

  不做考察以外的事情,不打闹,注意人身安全

  及时做好记录表格1和表格2

  3、根据学生回答选择是否给提供放大镜。

  4、学生考察

  列队到下面再分四人小组考察

  5、组织学生列队回教室。

  三、整理完善考察记录

  1、你们在花坛里总共观察到了多少种植物和动物?在你们观察到的动物中,哪些是栖息在这里的,哪些是来往的客人?

  2、你们所观察到的小动物它们是吃什么为生的?

  看样子它们的食物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同学们,动物吃什么就叫做动物的食性,动物食性分三种:植食、肉食、杂食。

  你现在知道你所观察到的动物的食性是什么了吗?请你把他写在表格上。

  四、课后延伸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在花坛里观察到了很多动植物,还考察了一些动物的食性,但是仅凭今天的.一次观察是不够的,希望同学们在最近几天里能再来观察几次,把你的新发现记在表格里,这里我们就能更准确、更全面的考察结果!

  下应中心小学 王海平

  1、花坛里的生物

  我们观察到了这些动物和植物:

  植物:

  动物:

  共有( )种

  2、花坛里动物的食性统计

  动 物 名 称

  吃 什 么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2、通过游戏,复习已学过的颜色:红、黄、绿,尝试认识紫、金黄色。

  活动准备

  1、实物:苹果、香蕉、香梨、葡萄、桔子各一小袋,装于大口袋。

  2、红、黄、绿、紫、金黄色宝宝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欢迎圣诞老公公

  1、教师:小朋友看谁来啦?

  2、与圣诞老公公互相问好

  二、复习红、黄、绿,学习紫、金黄色

  1、圣诞老公公派发礼物

  引导幼儿复习已学习的`颜色;红、黄、绿。

  2、圣诞老公公再次送礼物,引导幼儿认识紫色、金黄色。

  三、游戏:颜色宝宝找朋友

  1、介绍游戏玩法:

  (1)带上头饰。

  (2)找找与自己颜色一样的朋友

  (3)一起说:我们是ⅩⅩ色宝宝,我们是好朋友。

  2、幼儿游戏,师重点指导紫色、金黄色宝宝的对话。

  四、结束

  1、送颜色宝宝回家。

  2、与圣诞老公公道别。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12-16

科学教案12-17

恐龙的科学教案10-05

《花朵》科学教案10-06

科学教案介绍10-07

恐龙科学教案10-05

《除垢》科学教案10-07

科学教案四12-16

科学教案:耳朵11-09

《神奇的药水》科学教案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