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6-07 08:35:18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科学教案范文锦集六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华】科学教案范文锦集六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水果,制作水果拼盘,品尝水果的滋味,培育孩子触碰觉、嗅觉、味觉的综合能力,

  2、孩子体会秋季水果成熟的欣喜心情。

  教学预备:

  1、教学前观摩果园

  2、苹果、梨子、甘蕉(即指:香蕉)、柑橘(又称橘子)、柚子、石榴等水果数个

  3、塑料盘子五个,塑料小刀子每个人一把

  教学过程:

  一、引进:今日,农村老百姓伯伯给我们送来了很多的水果,我们一块儿来瞅瞅均有哪一些水果?

  二、了解水果

  1、分组观测和察看水果(启发孩子通过看看、摸摸、闻闻来体会水果的色、香、)

  2、集合沟通探讨。勉励孩子勇敢把自个儿看见、摸到、闻见的`体会告知别人。

  三、水果拼盘比赛

  1、孩子分组探讨:例如何制作水果拼盘

  2、孩子分组制作水果拼盘(教师协助孩子切好)

  3、欣赏各组的水果拼盘,孩子开展点评

  四、品尝水果拼盘大会启发孩子品尝自个儿做的水果拼盘,且说一说吃到的滋味怎么样

  五、教学游戏“运水果”完结。

科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传热比赛》是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7课。本课是学生在认识了什么是热,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怎样传递之后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热传递的性质而设计的。这课与后面的《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重点和知识特点及热传递的特征和实际应用。通过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都是以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研究的。因此,根据学生喜欢自己动手,爱提问的情感和行为特征,展开相应的'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归纳,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热传递的特点,并能区别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能理解热传导的特点。

  2、能设计实验要研究的问题,并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能举出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的例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认识热传导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一把小勺,让学生摸摸勺把儿,有什么感觉?

  2、学生猜测后摸摸。

  3、对比实验:老师把勺子放到热水里,过一会儿在摸摸勺把儿,有什么感觉?

  4、提出问题:勺把儿是怎样变热的?

  5、讲述:热水把热传到勺把儿上,那么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猜想假设 设计方案

  1、猜想: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2、设计实验方案

  3、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三)实验操作 观察汇报

  1、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2、实验操作

  3、观察记录

  4、汇报交流

  (四)讨论分析 得出结论

  1、分析:火柴为什么从一端依次掉下?

  2、讨论: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3、总结实验结论

  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4、播放课件:热传递。

  5、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在不同路面上,幼儿通过实践测量感知汽车的速度。

  2让幼儿初步学会图表统计法。

  3通过此次活动,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1玩具小汽车5辆,沙子路、地毯路、玻璃路各5条,底板5块.

  2记录表10张,两种不同颜色的长条纸条各15条,小篮子10个,剪刀5把,大型积木若干.

  3录音机1台,磁带1盒,蓝猫头饰1个。

  4黑板2块,大夹子4个,卡通贴纸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 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场地,与幼儿相互问好.

  2蓝猫突然出现与幼儿见面,提问引出课题.

  蓝猫:“哈,哈,大家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蓝猫)对,我就是大名鼎鼎的蓝猫,你们喜欢我吗?(喜欢)我听说塘厦中心幼儿园的小朋友个个都很聪明, 今天我就要来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都很聪明.请小朋友们听清楚我的问题:汽车在沙子路、地毯路和玻璃路上开,哪条路上开得最快呢?”

  二 引导幼儿探索在不同路面上感知汽车速度的方法

  1引导幼儿观察铺路的材料。

  教:“刚才蓝猫说了有哪三条路呀?”

  幼:“一条是沙子路;一条是地毯路;还有一条是玻璃路.”

  教:“那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蓝猫为我们准备了一些什么材料.”

  2教师一一介绍蓝猫为幼儿准备的材料,并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材料开展讨论测量的方法.(幼儿自由发言)

  3根据幼儿的讨论,教师请幼儿自由组合三人一组第一次动手操作,教师观察幼儿在操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4教师小结

  教:“小朋友,现在你们都做完了测试,我想请几个小朋友来告诉老师,哪条路汽车能开得最快?”(请个别幼儿根据自己小组图表的答案发言)。教师提出第一次幼儿操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请测量得比较好的一组幼儿来示范.

  5幼儿根据教师的小结进行第二次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教师小结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教:小朋友,到底走哪条路才是最快的呢? 幼:玻璃路。

  教:对,玻璃路是最快的。因为玻璃做的路面很光滑,所以汽车在玻璃路上开得最快。但是,小朋友也要注意了,玻璃路很滑,小朋友若是在上面行走是很容易摔倒的。而且,玻璃是很容易碎的,因此玻璃路并不时很安全。所以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道路,多是用水泥铺的,这样人走在上面就不那么容易摔倒。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把答案告诉蓝猫吧!

  三 结束部分

  幼儿大声喊蓝猫,蓝猫出现并问幼儿:“小朋友,哪条路汽车走得最快呀?”

  幼儿:“你走玻璃路回去只最快的,但是玻璃路很滑,开车时要注意安全啊!”

  蓝猫:“中心幼儿园的小朋友真的很聪明啊,那我也有奖品送给大家.(给每位幼儿发一张美丽的贴纸)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出去做游戏呢?(想)”

  蓝猫带领幼儿已开车的形式离开活动场地.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利用实验发现声音是靠什么媒介传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研究声音的实验。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明哪些物体能够传声。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预备:课桌、水槽、砂纸、水、毛巾

  教学过程

  一、引进

  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吧!

  二、活动一:你听到了吗?

  1、预备实验材料:课桌

  2、留意事项:轻轻挠、把耳朵贴在桌面上。

  提出题目:为什么离得远的同学反而能闻声?

  3、提问: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小组合作

  学生讨论

  得出结论:声音是通过桌面传播的

  4、还有什么方法能够验证自己的解释呢?

  三、活动二:水能传声吗?

  1、提出题目:游泳的时候,头浸在水下能听到声音吗?

  2、实验:

  学生分小组自己设计实验

  全班讨论

  得出结论:声音能够在液体中传播

  3、组织学生学习科学在线

  4、提问: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

  全班交流 得出结论: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

  四、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4 物体传声

  声音可在固体中传播

  声音可在液体中传播

  声音可在气体中传播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第1课。

  教学目标:

  1、对盐溶解的快慢提出假设,设计对比实验。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3、培养敢于、善于提出猜想与假设,愿意合作与交流,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实验器材:

  食盐、烧杯、筷子、热水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前我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积极的验证。老师这还有更难的呢!敢接受挑战吗?(敢)好,让我们走进第一关,智力猜猜猜,(闪闪红星,小红军带盐的故事)请大家开动脑筋猜猜看,小红军是怎样把盐藏起来的?(板书课题)

  (用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故事情节造成的悬念,引起学生大胆的猜想,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自主探究

  1、学生交流自己的猜想

  请大家分组讨论,选出我们的最佳方案(学生选择,并简单的说出理由)

  ……

  看来大家一致认为,盐能消失在水中,到底猜得对不对呢?想不想通过实验来验证?(想)那么,要做这个实验需要什么器材呢?(生交流)

  请各组组长来材料超市选择你们需要的材料。

  2、实验揭秘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

  ……

  对,盐真的能化在水中,那么像盐这样消失在水中的现象叫溶解。(板书)同学们,你们太棒了,老师宣布,第一关成功!让我们走进第二关:比比谁最快!

  3、探究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

  小红军很聪明,把盐溶解在水中,但当时处境一定非常危急,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怎样能帮小红军将盐尽快的溶解在水中?(生分组讨论,交流汇报)

  想法非常好,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呢?得通过实验来验证,现在请个小组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

  ……

  大家真了不起,设计好了自己的实验,老师很佩服你们!在做实验之前老师有几点要求:

  实验用品要轻拿轻放,注意安全。

  分工合作。

  用简单的语言填写实验报告单。

  好,现在实验开始。

  汇报交流。

  谁能根据以上小组的汇报,对加快食盐溶解的条件总结一下?

  生总结汇报。

  刚才大家参与得非常积极,实验做得很认真,还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真是太棒了,老师兴奋得告诉大家:第二关闯关成功!下面让我们走进第三关,看谁想得多!

  4、联系实际学科学

  其实,溶解在我们生活中用途特别广,现在请大家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溶解?怎样加快溶解?

  ……

  第三关闯关成功!

  三、拓展探究

  看来,我们大家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仅心细,而且聪明。故事中的小红军也很聪明,他把盐化成水藏在棉衣里带上山。那么,盐该怎样取出来呢?想知道吗?请大家课下先进行猜想,试着探究,并记录下来,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发现。

  反思: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伙伴,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自主的交流方案,自主选择实验材料,这样学生才会有一种我就是科学家的感觉,科学活动才是愉悦的。

  4.2.1 水落“盐”出

  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第2课。

  教学目标:

  1、经历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2、探究得出水的三态变化条件,知道水的沸点与冰点。

  3、培养敢于猜想、尊重证据、乐于合作的科学研究态度。

  教学重点:

  对水的三态变化条件提出猜想与假设。

  教学难点:

  经历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教学准备:

  水盆、玻璃片、三脚架、蒸发皿、酒精灯、水、盐等。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由上节的故事引入,回顾问题:“小红军是怎样把掩藏起来的?谁能再说一下?”找个学生重述一遍。复习“溶解”的概念。

  提出问题:“小红军把盐藏到水中带到了山上,可红军怎样把盐从水中取出来呢?”,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板书课题《水落“盐”出》。

  二、集体探究。

  1、教师提问:我们怎样让盐再变回来,怎样变比较快?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个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与假设。建议搞一次竞赛:比一比,看哪一组能让盐尽快地“变”出来。

  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会有一些学生能猜想到可以用蒸发的方法析出食盐。

  2、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1)学生假设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小组交流。

  (2)制定实验方案。

  (3)分组实验,教师指导。

  (4)交流汇报实验结论,师生共同评议纠正。

  (水蒸发的快慢与下列三个因素有关:水的表面积的大小,水面上方空气的流动,水的温度。)

  4.2.1 水落“盐”出

  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第2课。

  教学目标:

  1、经历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2、探究得出水的`三态变化条件,知道水的沸点与冰点。

  3、培养敢于猜想、尊重证据、乐于合作的科学研究态度。

  教学重点:

  对水的三态变化条件提出猜想与假设。

  教学难点:

  经历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教学准备:

  水盆、玻璃片、三脚架、蒸发皿、酒精灯、水、盐等。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提出问题:“水到哪里去了?

  2、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进行探讨和阅读,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知识。接着就引导他们围绕新的问题:“水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状态变化?”进行猜想。

  3、实验验证。

  学生分组实验:(1)研究水变成水蒸气。(2)研究冰变成水。(3)水蒸气变成水。

  ①水蒸气固化成霜的实验,是通过在冰水中加盐,令冰强行融化,从而杯内温度低于0℃,空气中的水蒸汽碰到杯壁时就会凝结成霜。这个实验能够比较清楚地观察到水结冰的过程,实验时可在冰水中插入一支温度计进行观察。用金属杯做这个实验效果比较明显,实验时要提醒学生不能对着杯子呼吸,否则他们呼出的热气会使这个实验失败。

  ②冰熔化成水的实验比较简单,但由于要用到酒精灯等器材,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实验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和杯内水温的变化。重点观察冰水共存时的温度和水沸腾时的温度和现象,并记录下来。由于当时的实际气压可能不会正好是一个大气压,再由于水的纯度和温度计的精度及读数的等因素的影响,会使测得的沸点会比100℃低。届时可向学生说明。

  ③水变成水蒸汽的实验在前面水中“取”盐活动中已经做过了,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或安排。如把这个实验与水蒸气变成水的实验结合起来,则更有利于解释问题。如教材43页“水和水蒸气”实验图所示,同时演示水的汽化和汽的液化两个过程:一是酒精灯加热使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汽遇到装冰的勺子又变成水。这个实验证明了水变成水蒸气的条件是遇热,而水蒸气变成水的条件是遇冷。

  另外需要向学生指明的是,水加热后在水上方出现了“白气”,有很多学生以为那就是水蒸气,要让他们知道这实际是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的小水珠,这实际就是天上的云,地上的雾。

  三、总结与交流

  讨论水的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通过各组汇报与交流各组设计的实验方案与结论,总结出水的蒸发快慢(盐析出的快慢)与什么条件有关。

  讨论水发生三态变化的条件,总结出水蒸气、水和冰两两之间发生变化的条件。比较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四、拓展活动

  讨论生活中蒸发的例子,如:杯中的水时间长了怎么少了?怎样晾衣服干得快?

  生活中水的三态变化的例子。如:烧开水时,锅盖上可观察到的现象。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到室内,眼镜片上发生的现象。

  4.3 沉与浮

  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第3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知道浮力的存在,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应备条件的猜想能力。

  2、初步了解和体验物体沉浮应具备一些条件,可以通过改变这些条件来控制物体的沉浮。

  3、继续培养学生敢于提出猜想与假设、愿意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

  材料准备:

  老师用:大玻璃缸、白菜、萝卜等常见的生活物品。

  学生用:玻璃缸、木块、塑料块、铁块、石子、鸡蛋、盐、橡皮泥、钩码、测力计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肯定和激励,并以此作为阿基米德小组的获得要求。)

  一、认识各种材料(木块、石头、鸡蛋、泡沫塑料、萝卜、橡皮块、回形针、牙签、蜡烛)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帮小红军顺利地解决了问题,我们把盐藏在了什么地方?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很多的材料。

  二、猜想实验,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这些材料也会像盐一样溶解在水中吗?

  师:我们猜测一下哪些会溶解在水中?你猜想的根据是什么

  师:让我们动手也试一试吧!

  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通过实验我们刚才的猜想正确吗?

  大家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或者问题吗?

  学生汇报。

  师:“为什么有些物体浮在水面,而有些物体则沉在水底?”谁能说出自己的猜想。

  学生猜测。

  这个问题曾经吸引许多科学家进行研究,大科学家阿基米德也研究过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像科学家那样研究研究这个问题。在研究中有所发现的小组,我们给命名为阿基米德小组。(指阿基米德小组奖章)

  三、感知浮力

  师:刚才同学们猜想水对浮在水面的物体有向上的托力,大家试一试,是真的吗?

  学生亲身体验。

  师:说说你的感受。那沉在水底的物体是不是也受到了水对它的托力呢?

  学生猜想。(不止一种)

  师:你猜想的有什么根据吗?根据是什么?怎样为“我们的猜想”找到证据呢?

  学生设计实验。

  动手实验。

  汇报交流。

  师:像这样浸在水里的物体,会受到水对它向上的托力,这种力叫浮力。

  四、谁主沉浮

  师:同学们刚才的表现真是太棒了,真像一个小阿基米德,那老师这还有一个问题:“怎样使鸡蛋和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谁愿意接受挑战?

  动手动脑,大胆猜想和实验。

  师:你们是怎么做的?解决问题了吗?

  学生汇报交流。

  师:大家的表现太精彩了,下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游戏比赛。

  游戏。(看谁的橡皮泥能承受更多的玻璃球)

  五、拓展活动

  在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浮力的。

  六、课堂小结

  我们看看是哪个小组获得了“阿基米德小组”的称号?有请阿基米德小组的同学上台,我们来给他们合影留念!(教师给上台同学拍照)

  其实这节课每个小组的表现都很出色,都做到了科学家一样的严谨有序,相信我们班以后会出很多像阿基米德一样的科学家的。

  把实验的材料整理好,准备下课。下课!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的材料表面留下划痕。

  2、认识金属坚硬、有光泽、能导电、易传热、有延展性的特征,将特征与用途相联系。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比较材料软硬的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出示一个密封盒子(盒子里有:泡沫和海绵),请一位同学从盒子里拿出海绵。 师:你是怎么判断的?请你再次展示你的判断方法。(板书:捏) 师:用捏的方法可判断泡沫的硬度大于海绵的硬度(泡沫>海绵)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物体的软硬(板书课题:哪种材料硬) 二、 探究活动 比较硬度: 1、提出问题

  ①出示木条、卡纸、铁片、塑料,并提出问题:你还能用捏的方法比较出它们的软硬吗? ②试一试。

  ③学生回答师提出的问题。

  ④否定捏的方法,继续提出问题:那你有什么别的办法判断这些物品的软硬? ⑤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可判断这些物品的软硬。

  ⑥生汇报、师评判方法科学或正确与否,导出“刻划法”(画痕) 2、猜一猜

  师:按硬到软的`顺序排一排, 这四种材料的软硬。 3、实验验证 ①介绍刻划法。 ②解读表格及填表方法。

  ③示范操作,同时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⑴依次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分别去刻划另三种材料的平

  面处。 ⑵用力适度,并尽量保持在每一次刻划时用力大小相同。

  ⑶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不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 ⑷要求每个人都操作一次,但用同一种材料刻划时不能换人,防止用力大小不同。并且注意不要划伤手指。

  ⑸根据我们观察到的结果,将木头、纸、金属和塑料按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填写在记录表上,并把材料整理到材料盘中。

  4、学生实验

  5、交流汇报(汇报方法,展示记录表,得出结论)。 6、师生一起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结论: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材料的表面留下划痕(教育学生不在课桌刻划)。 三、认识金属

  1、由上面的实验得出:金属坚硬

  师:铁是一种常见的金属,一般金属都很坚硬。你知道金属有哪些用途?

  1、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教师的演示用气泡图表示金属的其它特性(有光泽、易传热、

  能导电、有延展性)

  师:金属的性质不仅仅是这些,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继续来研究金属的有关知识。 四、 拓展与延伸

  师:金属在生活中运用的很广泛。包括我们喝的饮料罐,易拉罐也是由一种金属——铝加工而成的。你知道易拉罐是怎样由铝变成现在这个模样的?让我们看看饮料罐的故事。

  师:小小饮料罐经过了很多加工步骤才变成一个饮料罐,可是只需要一秒钟的时间就被人扔了。你有什么感想,你觉得应该怎么处理它。

  总结,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变废为宝的材料,希望大家做个有心人,这样既能美化生活,又能节能,为环保出一份力。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教案科学教案05-16

科学教案02-22

科学教案12-16

科学教案12-17

学生科学教案03-22

手的科学教案01-03

有关科学教案03-15

实用的科学教案03-27

科学教案范文10-15

火科学教案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