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03 10:36:30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中班科学教案范文汇总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品】中班科学教案范文汇总8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幼儿很爱美,尤其对镜子比较感兴趣。我想要是能让幼儿将镜子中的事物可能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那有多好啊,加上孩子之前有对称的经验,所以我想在此基础上能否有一点提高。我想到现在正好也是春暖花开,请家长带幼儿去小河边看看倒影是什么样的。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倒影画的基础上学习表现垂直对称的倒影,进一步感受对称。

  2.巩固运用点彩的方法表现模糊的倒影。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学习过儿歌插秧、家长已带领孩子观察过小河、池塘中的倒影。(这个前期经验为之后的绘画有了一个推进作用)

  2.物质准备:倒影画、投影仪、ppt和小镜子若干、人手一份绘画材料。

  活动过程:

  一、欣赏倒影画的基础上学习表现垂直对称的倒影,进一步感受对称。

  1、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在哪些地方看见过倒影。

  2、教师出示倒影画,请幼儿观察。

  3、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水中的倒影和岸上的'图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幼儿观察后回答:水中的倒影。颜色一样、图案一样、能重合,我们说他们是对称的图案。

  5、我们小朋友都画过对称的图,可是倒影它和我们平时画的不一样,他是倒过来画的?你觉得应该怎么画。

  6、出示一幅只有岸上图案的图,请几个幼儿尝试着来画一画。(幼儿师范这个环节是很有必要的,光光老师说,然而没有实质性的操作,幼儿可能也不是很明白)。

  7、分散幼儿,尝试运用自己的方法表现对称。

  8、集中幼儿介绍自己的绘画倒影的方法

  (1)我是直接倒着画的。

  (2)把纸转过来画就行了。

  (3)我是对折描着画的。

  9、教师肯定幼儿多种绘画方法。

  二、引导幼儿巩固运用点彩的方法表现模糊的倒影。

  1、在画倒影的时候看看老师还用了什么方法?(点彩)

  2、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

  3、因为水中的倒影比较模糊,等会你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画。

  三、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交代要求

  (1)画的时候要注意看清图案的位置,遇到不会画可以试试小镜子观察画面。(用小镜子比一比能够知道大概在哪个地方绘画)。

  (2)岸上的景色尽量丰富些,不要雷同,尽量和同伴不一样。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生命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话题。如何与幼儿谈论人生、谈论生与死呢?我们尝试引导幼儿了解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一员,人的生死亦如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有开始与结束,从而引导幼儿把握“人本能向往美好事物”的情感脉搏,让幼儿在笑谈人生中初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目标:

  1、通过类比,知道人的一生是一个美丽的过程,有开始也有结束。

  2、观察图片,学习按开始、发展、结束的时间给图片排序。

  准备:

  幼儿已具备按时间顺序给四至五张图片排序的经验。

  杂技表演的录像短片。

  有关海龟下蛋、运动员赛跑、人的一生等内容的图片。

  能表现“美丽人生”主题的图片,如成为教师、科学家,周游世界等。

  过程:

  一、看录像短片

  1、杂技表演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你知道还有哪些事情有开始和结束?(看动画片、玩游戏、画画、看书,等等)

  二、按时间顺序给图片排序

  幼儿各自按开始、发展、结束的时间顺序给图片排序,相互交流排序结果。

  讨论:是不是所有事情都有“开始”与“结束”?

  出示“美丽人生”图片,引导幼儿集体排序。

  小结:所有事情都有开始与结束,人的一生也有开始与结束。我们每个人都从婴儿开始慢慢长大,经过童年、青年、中年、老年几个阶段。这是一个美丽的过程,都是我们可以实现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梦想。

  三、憧憬美丽人生

  幼儿边听音乐边欣赏“美丽人生”图片。

  启发幼儿憧憬:我的美丽梦想是什么?(长大了开军舰,长大了当空姐,长大了穿漂亮裙子当新娘,长大了当医生,等等)

  延伸活动

  启发幼儿大胆想象,憧憬未来,把美丽的梦想说出来、画下来,展示在主题墙上。

  欣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不同时期的照片,以及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照片。

  反思:

  这个看似简单的活动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幼儿通过给不同事件的图片排序,自然的感受到人生如同其它事物一样有开始也有结束,出生即是开始,死亡及时结束。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婉转的解释了生与死的意义,幼儿较易接受。

  欣赏“美丽人生”图片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些图片集中体现了幼儿对成长的渴望,对人生“最美丽一幕”的憧憬。一方面,教师选用印象派大师的部分作品以及摄影作品(包括婚纱照),带给幼儿美的享受,让幼儿在争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积极的憧憬中冲淡对“人生结束”“死亡”的恐惧感;另一方面,教师展示了自己不同时期的照片,并带着愉快的情绪描述了自己的理想和现在的生活状况,表现出“重视过程,淡化结果“的理念,向幼儿战示了积极的人生态度。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猜测、证实橘子瓤数量,积累估算的初步经验与不同的数数方式。

  2、喜欢观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并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不同大小的橘子、塑料筐、笔、餐盘、毛巾、黑板、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引入老师出示两个不同大小的橘子,并引导幼儿观察橘子的不同。

  小结:原来橘子是有大有小的。

  二、比较大小橘子的数量1、老师出示两筐不同大小的橘子,引导幼儿猜测橘子数量。

  老师:猜猜看筐子里有几个大橘子?(幼儿猜测)那有几个小橘子呢?(幼儿猜测)

  2、一起数数大橘子装了几个?小橘子装了几个?并记录

  3、讨论:为什么同样大小的筐子,装的橘子数量却不一样?

  老师提问1:这两个框子一样大么?

  老师提问2:为什么一样大的筐子里,装的橘子确实不一样多的呢?

  4、得出结论:因为大橘子的个头大,所以装的少;小橘子的个头小,所以装的多。

  三、猜测并记录大小橘子里瓤的数量

  1、老师:橘子皮里躲着什么?(幼儿回答)大橘子的瓤和小橘子的瓤,谁的会比较多?(幼儿回答)猜猜看大橘子里面有几片瓤?(幼儿猜测)猜猜看小橘子里有几片瓤?(幼儿猜测)

  2、老师记录幼儿的猜测结果

  四、验证大小橘子里的瓤数

  1、每人选择一个橘子,自己动手剥开。

  (提醒幼儿剥桔子之前用毛巾擦手,并强调一人选择一个橘子)

  2、数一数橘子瓤的数量(可用的方法:一片一片分开数、分成两部分数、整个围着数、吃一片数一片)

  五、交流数的方法和结果

  1、介绍自己剥的橘子有几片瓤,并描述自己数的方法,老师做记录老师:告诉我你剥的是什么橘子?有几片瓤?你是用什么办法数的?(验证幼儿的猜测)

  2、观察比较统计表中的数据:大小橘子里最多的有几片瓤?

  3、讨论橘子瓤数量与橘子大小的关系。

  老师:大橘子里最多有几片瓤?小橘子里面最多有几片瓤?它们的数量一样多么?哪一种橘子的瓤比较多?

  小结:橘子瓤的数量和橘子大小没有关系。

  活动延伸

  1、教师演示数橘子瓤的方法:数一半的橘子瓤,然后猜测整个橘子瓤的`数量

  2、延伸:回家后,找一个橘子试一试,先数半个橘子的数量,然后猜一猜整个橘子有几片瓤,把这个答案当做秘密一样藏心里,再数一数整个橘子有几片瓤,看自己猜的对不对。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给与了每个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操作中体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同时也让孩子感受了成功的愉悦感,在剥一剥数一数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非常的认真投入,也很乐意把自己的发现来告诉大家。

  小百科:橘(英语:Mandarin orange;学名:Citrus reticulata)是芸香科柑桔属的一种水果。"橘"(jú)和"桔"(jié)都是现代汉语规范字,然"桔"作橘子一义时,为"橘"的俗写。在广东的一些方言中二字同音,"桔"也曾做过"橘"的二简字。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用身边常见的物体制造风;

  2、通过游戏感知风的大小和力的方向;

  3、喜欢参与科学活动,感知科学活动的有趣和意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活动道具,引发幼儿兴趣

  提问:你用什么方法不碰小旗可以让小旗动起来?(让孩子尝试)

  总结:我们用身体动一动就可以带动空气的'流动,从而形成风,小旗就会动起来。

  二、尝试利用道具制造风

  1、提问: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让手中的道具制造出风?

  2、你用手中的纸板能制造出大风吗?

  3、听口令玩游戏(教师变换说出风的大小引导幼儿玩游戏、感知用力的大小和风大小的关系,知道用的力气大风就大、用的力气小风就小)

  三、通过游戏感知风的大小和方向

  1、请你用手中的纸板让小盒子往前移动。

  2、幼儿分组游戏(先让孩子一个人试怎样可以让盒子跑的更快些,让幼儿通过不断的尝试,不断加大难度,换成需要三个人、五个人、一群人才可以让盒子移动起来。体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本节课循序渐进、由浅及深让孩子通过不断的尝试,找到方法。真正把课堂让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不同的玻璃片,引起幼儿对周围物体现象的探索兴趣。

  2、初步培养幼儿自己尝试动手制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小花猫

  2、三块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长方形纸、玩具望远镜、双面胶。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观察桌上放着的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

  (2)小花猫图片

  请幼儿分别用这三块玻璃片去看小花猫图片。

  (3)提问:透过这三块玻璃片看到的图片是不是跟原来的一样大?

  (大了、小了、和原来一样)。

  2、启发、探索。

  (1)为什么透过三块玻璃片看同样的东西,大小不一样呢?

  (2)请小朋友用手摸摸,用眼看看,这三块玻璃片是不是一样?

  (3)教师示范并告诉幼儿:“先摸玻璃片两面的中间,再摸边缘是不是一样,然后把玻璃片竖起来用眼睛看。”

  3、师幼进一步探讨平、凸、凹玻璃片。

  (1)请幼儿取出中间和周围一样厚薄的玻璃片,告诉幼儿这是“平玻璃片”

  (2)请幼儿取出中间厚、周围薄的玻璃片,告诉幼儿这是“凸玻璃片”

  (3)请幼儿取出中间薄、周围厚的玻璃片,告诉幼儿这是“凹玻璃片”

  4、幼儿动手操作、体验平、凹、凸三种玻璃片的作用。

  (1)请幼儿分别用平、凹、凸三种玻璃片去看周围的事物,讲讲有什么不同.

  (平:—样大;凸:放大;凹:缩小)。

  (2)教师小结:玻璃片真有趣,用不同的玻璃片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科学家真会动脑筋,他们利用不同的.玻璃片,制造出各种各样的东西,玻璃片的作用可真大呀!

  5、尝试制作望远镜,教师巡回指导。

  (1)请幼儿用玩具望远镜看一看周围事物,引起幼儿制作兴趣。

  (2)请小朋友动手把长方形纸卷成筒,把凹玻璃片放在纸筒后面,凸玻璃片放在纸筒前面,望远镜就做成了。教师重点指导双面胶的用法。

  (3)请幼儿用自己制作的望远镜再一次看一看周围事物的变化,

  进一步了解望远镜的作用并享受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

  (教师提示望远镜的作用。如看文艺演出、看体育比赛、看风景、解放军瞭望。)

  活动延伸:

  幼儿自由玩耍自制望远镜,对周围事物进一步探索。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将收集到的信息汇集起来,多角度地认识春天的季节特征,丰富自身经验。

  2.乐意与同伴分享交流,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3.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制作小图书的经验。

  材料投放:

  1.幼儿上次春游的记录表,幼儿春游活动收集到的各种物体,教师用的大张记录表。

  2.画纸、彩色笔、记号笔、透明胶、订书机若干。

  3.鸟鸣声、雨声、雷声等录音。

  环境创设:活动室走廊、自然角等地布置或投放的物品均要注意体现春季的特征,让幼儿从多方面感受春天气息。

  【活动过程】

  一、回顾上次的春游活动引导语:春游快乐吗?你们找到春天了吗?你找到了什么?在哪儿找到的?

  二、依据春游时的记录表,介绍收集到的春天的信息

  (一)我看到......

  1.提问:春天有哪些花?这些花是什么颜色的?

  2.提间:春天的植物有哪些变化?你找到了几片叶子宝宝?在哪找到的?它们的妈妈是谁?为什么有的大树妈妈要换新衣裳?新长出来的树叶和原先的有什么不一样?

  3.提问:你找到什么昆虫?在哪找到的?是怎么捉到的?它在干什么?

  4.提问:春天还有哪些小动物出现了?(小蝌蚪、蚕等。)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

  (二)我听到......

  1.提问:你在春游时听到了什么声音?在哪儿听到的?你能学一学吗?

  2.提问:你听到这种声音感觉怎样?为什么春天会有这种声音?还有哪些声音?

  3.依据幼儿的回答播放相应的鸟鸣声、雨声、雷声等.

  (三)我感受到......

  1.提问:与冬天相比,春天天气有什么变化?春风吹在脸上有什么感觉?

  2.提问:春天人们喜欢做哪些事?人们的服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3.提问: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4.提问: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春天?(丰富词语:多彩、五颜六色、暖和、舒适等。)

  三、操作活动"制作春天小画册"。

  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将本组中的记录表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小册子。

  【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

  (1)在美工区继续引导幼儿通过简单的画、剪、折、捏等来参与有关春天的环境创设,并注意分类布置。

  (2)在自然角引导幼儿观赏、种植植物,饲养、观察动物,并开展植物向光性小实验。(见本书科学区游戏)。

  家园共育: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设计天气观察记录表,并和幼儿一起记录春天的天气特征。

  领域渗透:

  (1)结合语言教育,组织幼儿开展与春天有关的诗歌欣赏和谈话活动。

  (2)结合音乐活动,让幼儿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等。

  (3)结合美术活动,组织幼儿绘画《我眼里的春天》《春雨的色彩》等活动资料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给气球充气,知道气球充了气就会鼓起来,观察说出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变化。

  2、喜欢玩气球,了解并说出气球的用途。

  3、装饰气球,提高幼儿的动手审美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气球、绳子、水彩笔、橡皮泥、彩纸、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以谜语导入

  师:圆圆的.身体皮儿薄,有红有绿颜色多,拴在线上轻轻舞,手儿一撒飞上天。这是什么呀?

  (二)幼儿自由探索给气球充气(实物)

  1、幼儿自由操作,观察气球的变化。

  师:你们用什么办法让气球鼓起来的?(幼儿自由讲述)

  2、教师出示两个色彩、形状相同的气球,但一个有气一个没气,引发对气球的兴趣。

  问:两个气球一样吗?你们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3、探索充气的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变化。

  提醒幼儿吹气球时,嘴巴不能撒气,一口一口的吹,吹完后要捏紧,不能让气漏出来,这样才能鼓起来,最后把气球用绳子系起来。

  小结:吹的气多气球就大,吹的气少气球就小。

  (三)了解气球的用途

  1、引导幼儿说出在哪儿见过气球,气球用来干什么?你都见过什么样子的气球?引导幼儿说出各种各样的气球,你见过的气球是什么颜色的?

  2、引导幼儿说出气球的用途,如:装饰作用、烘托气氛、探险旅行、科学研究等。

  3、小结: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气球,气球是我们的好朋友。

  (四)自由添画

  1、让幼儿探索不同的方法,运用上面提供的材料装饰气球,看谁装饰得最漂亮。

  2、展示作品,讲解作品。

  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将美化好的气球装饰活动室。

  活动反思:

  在吹好气球后幼儿无法一个人绑气球口,这时就需要同伴的帮助,采用什么方法系气球口是我们关注的,通过活动让幼儿感受到只有与同伴合作才能完成任务,也给了幼儿学习如何与同伴接触交往的机会。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看看猜猜,了解常见车辆的特点和用途。

  2、重点观察消防车、洒水车的图片,观察比较它们的相同处和不同处。

  3、能大胆质疑,并乐意解答同伴的问题。

  活动准备:

  1、幼儿已阅读了有关的百科全书。

  2、介绍车辆的录像或图片,实物投影仪。

  3、教学挂图《谜语》。

  活动过程:

  1、交流阅读百科全书的体会:

  说说、看看自己在书中看到的.各种车辆。

  2、观看录像或图片,了解常见的车辆:

  完整欣赏录像或图片: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车?它们有什么用?”

  “你最喜欢哪辆车,为什么?“

  重点观察消防车、洒水车的图片:

  ----“这是什么车?”

  “这两辆车有什么相同处?”

  “比较一下,它们有哪些地方是不同的?”

  “看看这辆车的用途。”

  3、猜谜语:

  结合图片、幼儿用书《谜语》进一步了解各种车辆。

  共同游戏“猜谜语”:

  ----“你们还有哪些不太明白的问题?”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水_中班科学教案07-05

中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杯子_中班科学教案07-19

中班科学教案11-23

中班《夏天》科学教案03-29

中班动物科学教案04-01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2-16

中班科学教案08-19

《风》中班科学教案01-16

【热】中班科学教案01-06

中班科学教案【精】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