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2-28 08:46:12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8篇(精选)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教案8篇(精选)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感知不倒翁不倒的秘密,激发探索兴趣。

  2、学习根据自己了解的原理,动手制作不倒翁。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活动重点:

  了解、感知不倒翁不倒的秘密,激发探索兴趣。

  活动难点:

  学习根据自己了解的原理,动手制作不倒翁,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不倒翁数个;木板、锥体等物体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不倒翁,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不倒翁)你知道它的名字怎么得来的吗?

  教师:因为不倒翁放好后,怎么摇动都不会倒下来!

  二、幼儿观察不倒翁,找出它不倒的原因。

  1、教师摇动不倒翁,幼儿观察。

  教师:请你再次观察一下不倒翁,找找它为什么能摇摆却不倒的原因?不倒翁为什么怎么推它也不倒下?

  2、幼儿分组,带着问题去操作、探索和发现不倒翁的不倒的原因。教师巡回观察。

  3、集体活动环节。(了解不倒翁的外型特征。)

  教师:它的底部是什么样子?它的顶部是什么样子?它的'上端和下端在操作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不倒翁为什么不倒?

  教师: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一:它的身体上重下轻,底部有一块较重的铁块;二是底面面积较大并且圆滑,向一边倾斜时,重力的作用使它摇摆起来。

  三、探索重心、物体底面面积的大小与稳定性之间的简单道理。

  1、幼儿分组操作木板,锥体,让操作物体站立。

  2、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共同用不同的方法让物体站立,寻找发现物体稳定性与物体的什么特征有关系。锥体为什么锥部在下的时,它站立不起来?

  3、操作不倒翁,让它左右大摇大摆,发现重心与重力作用之间的简单的关系。

  教师:通过木板的站立的不同方式,发现底面面积越大,物体越稳定。通过操作不倒翁,当不倒翁倒向左边时,重心和重力作用线在接触点的右边,反之相同;不倒翁倾斜的程度越大,重力产生的作用就越大,摆动就越大。

  四、 幼儿边玩不倒翁边念儿歌边动作结束。

  教师: 老师还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不倒翁,真好玩,样子长的也很独特;头儿小来,脚儿大,头儿轻来,脚儿重;左推它不倒,右摇它不倒;倾斜的越大,摆动的越大;往左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线(接触点)在右边;往右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线(接触点)在左边;摇摇摇,摆摆摆,不倒翁是我的好玩伴。

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一)初步感知身体动、影子也动,影子和身体在一起。

  (二)体验观察影子、与影子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一)阳光明媚的户外空旷场地。

  (二)幼儿用书第5册封二、第1页。

  三、活动过程

  (一)影子在哪里?

  1.找各种各样的影子。

  这些影子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影子,说说找到的最大、最小的影子。)

  2.找找老师的.影子。

  我的影子在哪里?什么时候有影子?什么时候又不见了?我的影子有几个?

  3.在阳光下做各种动作,观察影子的变化。

  你有影子吗?它在哪里?你的影子有变化吗?什么时候变的?怎么变的?

  你有什么有趣的发现?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动,影子也动,我们停,影子也停,它总是跟着我们。

  (二)分不开的影子。

  1.创设问题情境。

  我们走到哪儿,影子跟到哪儿,影子能和我们分开吗?你有什么办法让影子和你分开?

  2.大胆猜想,提出假设。

  请你想个办法把影子和自己分开。(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用跳或者站在桌子上等方法。)

  3.根据刚才幼儿的猜测,逐一进行尝试和验证。

  4.交流分享。

  你用了什么方法让影子和你分开?你成功了吗?

  5.教师小结:影子和身体在一起,不能分开。

  (三)影子捉迷藏。

  1.大胆猜想,引出游戏。

  —一影子不能和身体分开,那影子能躲起来,不被别人发现吗?

  2.师幼共同玩影子捉迷藏游戏:教师蒙上眼睛,从1数到10,幼儿在操场四周寻找可以将影子藏起来的地方,如大树后、房屋旁,然后教师去找影子,如发现幼儿的影子还能被看到,就表示被抓住,被抓住的幼儿和教师一起去找影子,直至游戏结束。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

  2.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能力培养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知识迁移和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想:

  通过观察白光色散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科学思想.

  科学品质:培养学生求实、创新、严谨、合作的科学品质

  科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实验探究 观察分析 比较等方法

  [教学重点]

  1.光的色散的观察和分析

  2.物体的颜色

  [教学难点] 物体的颜色

  [教学过程设计]

  引 入:观看彩虹的照片,学生讨论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学 生:是水把光分成七种颜色,形成彩虹

  介 绍:1666年,牛顿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1.光的色散

  (1)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单色光:不能再分解的光

  复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

  2.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家用电器上的遥控器,可发出红外线)

  (2)紫外线(消毒灭菌,鉴别纸币的真伪)

  3.物体的颜色

  书P.24思考题,课前请同学回家做实验,课堂上讨论结果,得出结论

  (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它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

  (2)不透明物体颜色跟被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相同,吸收跟物体颜色不同的色光

  (3)物体呈现黑色说明它能吸收各种颜色的光,物体呈现白色,说明它能反射各种颜色的光。

  4.三原色

  (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红+绿+蓝=白

  蓝+红=紫

  红+绿=黄

  蓝+绿=青

  (2)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题

科学教案 篇4

  课题名称:球儿转转转

  活动目标:

  1、 运用多种感官在动动、玩玩中感知发现圆形与球体的不同。

  2、 尝试用球进行多种滚动游戏,并体验其乐趣。

  活动准备:皮球、乒乓球、弹力球、玻璃球、硬币、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球操的录像片

  活动过程:

  1、 让幼儿欣赏球操,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 出示装球体、硬币、圆形卡片的篮子:

  教师提问:这些玩具滚动时一样吗?每人选两样不同的玩具,两人一组,一起玩一玩,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幼儿:皮球能到处滚来滚去

  幼儿:硬币、圆形卡片可以朝着一个方向滚动。

  教师:请将到处滚动的放在圆形的篮子里,只朝一个方向滚动的放在方形的篮子里。

  教师小结:只朝着一个方向滚动的是圆形。

  3、 看一看,说一说

  让幼儿说出:皮球、硬币、圆形卡片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教师小结:从每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并且能向每个方向滚动的物体,我们叫它球体。

  4、 找一找,说一说:

  请幼儿说出生活中哪些物品像圆形,哪些物品像球体。

  5、请幼儿自由玩球,进一步探索球的特性。

  (1)请幼儿在室内探索球的玩法

  (2)、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的玩法。

  6、活动延伸:户外区玩球,继续探索球的玩法。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幼教小班常识教案-什么不见了。

  3、通过玩玩、讲讲发展幼儿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一个杯子,一根搅拌器。

  2、白糖、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苹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红豆、绿豆、小石子,沙子等。

  活动过程:

  1、告诉幼儿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东西,引起幼儿观察与学习的兴趣。

  1)观察教师实验:

  教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让幼儿观察白糖放进水里怎么样了?

  (看不见了、溶化了)

  2)教师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小石子,让幼儿观察小石子放进水里怎么样了?

  (还能看见 、不溶化)

  问: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平时见到的什么东西放进水里也能溶化?(盐、果珍、奶粉等)

  教师小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能溶化,变得看不见了,而有的东西放进水里不能溶化。

  2、让幼儿做小实验(任选一种)

  1)介绍活动材料,让幼儿知道实验材料的名称。

  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红豆、绿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

  2)让每个幼儿试一试,选择一种材料放进水里,观察结果如何。

  3)交流实验结果:知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看不见了,溶化了,有的东西不溶化能看得见,幼儿教案《幼教小班常识教案-什么不见了》。

  点击浏览该文件

  3、提问个别幼儿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把什么东西放在水里了?怎么样了?

  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活动延伸:

  教师继续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物质溶解于水的现象,鼓励幼儿多做小实验,通过实验掌握更多的知识。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探索不在一条支线上的三根彩棒稳定站立的现象,初步感知三角架的原理。

  2、 了解三角架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3、 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彩棒若干、皮筋若干条、水彩笔、白纸。

  活动过程:

  一、自由玩棒

  指导:请小朋友想办法让彩棒站起来。(可以用小皮筋帮忙)

  师: 小朋友们,今天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东西,我们来看一看都有什么呀?(彩棒 线 皮筋)那你们想喝彩帮做游戏吗?我们现在就来和彩棒做游戏,请你们动脑筋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彩棒自己站起来?你可以请托盘里的皮筋和线来帮忙。赶快来试一试玩一玩吧。(幼儿操作,教师巡视)都站起来了吗?站起来的小朋友请停下来,你的彩棒是怎样站起来的?那小朋友请你看看别人的再看看自己的,你们的彩棒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发现有的彩棒下面分开了,有的没有分开。)彩棒下面分开一些,就会站得更稳些。那小朋友赶快调整一下,让你的彩棒站的更稳些。站稳了吗?刚才小朋友固定彩棒的时候,我发现你们有的使用的是线,有的用的是皮筋,用线的时候需要绕两圈,再系上才可以,用皮筋的时候直接套上就可以了,那你们觉的用哪个回更方便些呢?那我们接下来做游戏的时候就用皮筋吧。

  二、尝试用三根彩棒进行操作。

  指导:能不能用最少的彩棒让它站起来。

  师: 现在请小朋友包彩棒拿在手里数一数你用了几根彩棒?有没有不一样的了?刚才小朋友们有用7根的,8根的……。.那我们能不能用更少的彩棒让它站起来?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用的彩棒又少,并且站的又稳。小朋友们赶快来试一试吧。

  1、幼儿尝试操作,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

  2、展示自己的操作结果,观察比较影响三角架稳定性的因 素。

  提问:站稳了么?你们都用了几根?啊,原来用3根就可以站起来啊,那小朋友赶快来试一试用3根站起来,站起来了吗?站稳了请小朋友停下来,请小朋友看看这两个彩棒,它们皮筋的位置一样吗?怎么不一样?那他们下面分开的一样吗?怎么不一样?小朋友的眼睛真亮,观察的真仔细,(老师顺手做一个彩棒)那现在请你们拿着彩棒跟我到这边来玩一玩吧。

  3、教师出示一条直线,让幼儿尝试让彩棒在直线上分开站立 。

  师:都站好了吗?站好了再稍微往后面退一下,接下来我们来完一个游戏,怎么玩呢?小朋友仔细听:请小朋友把你的彩棒下面分开,让三根彩棒同时都站在一条直线上,试试看,看能不能站稳。听明白了吗?好,现在请小朋友们试一试吧。(幼儿操作)能站稳吗?三根彩棒上面固定,下面分开在一条直线上是站不稳的。

  4、用:"连线游戏"初步感知三角架概念。

  师:小朋友拿着你的彩棒回到位置上吧,托盘里有什么?(纸 笔)我们现在来玩一个点一点连一连的游戏,怎么玩呢?小朋友们仔细听?请你取一张纸放在桌子上,让彩棒站在纸上,用笔点出他的位置,然后把彩棒合上放进托盘里,再用直线将点连起来,听明白了吗?那小朋友来玩一玩吧。画好的小朋友把你的纸给陈老师,我给你贴到黑板上。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小朋友看看是什么秘密呢?小朋友看你们画的`都是什么图形啊?(三角形)请小朋友看看你自己的三角形再看看别人的三角形,你们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大小 形状)小朋友们观察的很仔细,说的也非常的好,像这样三根彩棒上面固定,下面分开,彩棒所在的位置连起来是一个三角形,它还有一个名字叫三脚架。

  三、感受生活中的三角架现象。

  师:那小朋友在我们生活当中你们见过像这样的三角架吗?三脚架在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地方都会用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放课件)教师讲解。三脚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那我们就把它介绍给别的小朋友认识好吗?结束

科学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1、“人与环境”和前两个单元构成“环境”部分,在前两个单元的基础上,研究“人和环境”的关系:人对环境有需求,人的行为对环境也有影响,人与自然要和协相处。

  2、“环境与保护”单元是本册的综合,是对前几个单元的概括和总结,突出了本册的“环境”主题,教育学生要重视环境、保护环境。专题研究“做个环保小卫士”教育学生要将保护环境的行为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真正成为“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因为所学内容比较直观,贴近生活,学生对此比较熟悉,应该感兴趣。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由于学习《科学》这门功课已有三年,学生要自己学习并拓宽知识面不会很难。

  3.学生认知障碍点:环境的影响和人类息息相关,可是为什么说的和做的不一样。

  教学目标

  1.能分析出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最终影响人类自身生存的结论。

  2.能通过角色扮演体会人类对环境破坏带来的后果,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其他同学扮演的水平。

  3.能预测认为覆盖某块地时给生物造成那些影响。

  4.能准确地描述实验结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和体验人类的活动影响了环境,影响了其他生物的生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环境,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人类的生存。人类的活动又影响着环境。那我们人类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呢?

  2、出示课件,展示图片,学生谈感受。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动植物的“诉说”

  1、学生以小组观看有关自然环境的图片和资料,自主选择自然环境,并说出生活在其中的动植物。

  2、小组活动:选择角色,并讨论分析“他”的生存对环境的.需要。

  3、课件出示反映人类活动的图片,学生观察,谈感想。

  4、角色扮演,小组内表演,并推选代表。

  说说各自的食物、水源、住所和活动空间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谈自己对人类的呼吁。

  5、全班展示,表演,评价,谈收获。

  活动二:改变一个小环境

  1、小品展示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主题为:日常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2、根据小品内容学生展开质疑:

  这些活动真的会影响环境吗?如何判定?如何验证?

  3、引导制定模拟实验计划。

  4、预测实验结果,小草会有什么“反应”。

  5、动手实验。

  6、小结:注意做记录,随时观察。

  三、总结。

  1、列举人类哪些活动影响了周围环境。

  2、谈实验活动的感受。

  四、教学后记:

  引导学生明白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最终回会影响人类自身生存的结论。

  板书设计

  动植物的“诉说

  第一组是森林 金丝猴 树被人们砍光了,

  抓我们送到动物园去,

  剥夺了我们的自由

  第二组是草原 跳鼠 人们在这里大量放牧,

  草原退化,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了

  第三组是湖泊小鱼 人们把乱丢垃圾,大规模捕捞,

  恐怕那一天人类在也吃不到鱼了。

  那么对于那些小动物,花草树木的控诉,我们该怎么做呢?

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幼儿有着天生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无限的好奇,他们有着极强的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需要。因此,及时并适当的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积累科学经验,指导其学会一定的科学方法,将使幼儿的科学素质得到早期培养,有意于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本次活动,通过“如何使纸船不被打湿”的'实验,让幼儿们初步了解油画棒的排水性,在操作中让幼儿体验乐趣。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使纸船不被打湿”的探索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

  2、初步了解蜡(油画棒)不吸水的特性。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五大盆水、油画棒每组一盒、毛巾、纸制作的纸船若干。

  经验准备:

  幼儿有在水中玩纸船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纸船、激发幼儿已有经验

  小朋友们,纸船可以在哪里玩?玩久了纸船会怎么样?

  二、教师出示纸船设疑,引发幼儿思考

  1、教师出示纸船:“老师这里有两艘纸船,我们看看,哪一艘湿得比较快。

  2.教师引导观察纸船使用的纸不一样,幼儿大胆猜想结果。

  三、师幼共同实验,了解油画棒的排水性

  1.老师示范对比实验,使幼儿明白蜡是不吸水的。

  提问:为什么涂了油画棒的纸船没打湿,没涂油画棒的纸船打湿了呢?

  让我们来做个实验: 将水滴在涂了油画棒和没有涂油画棒的纸上进行对比:没有涂油画棒的纸吸水快,涂油画棒的纸吸水慢。

  2.教师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油画棒是不吸水的,所以把油画棒涂在船上,就好像给纸船穿上了一件雨衣,可以保护小纸船,船就不会被水打湿了。

  三、幼儿动手制作小蜡船

  1、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没涂蜡的小纸船,想请你们帮帮忙,用蜡笔给它们涂上漂亮的雨衣,让它们都变成不会被水打湿的小船。

  2、小朋友用油画棒给小船涂腊。

  四、自由在水中玩蜡船,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鼓励孩子想出更多保护小纸船的不被水打湿的方法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教案科学教案05-16

【经典】科学教案10-09

科学教案(经典)10-15

(精选)科学教案11-16

[精选]科学教案11-17

科学教案02-22

[经典]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8-06

(经典)科学教案08-24

科学教案【经典】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