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

时间:2022-06-17 08:34:29 生物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精选11篇)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猜谜语、欣赏漫画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识图能力;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相对性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生物界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认识,培养辨证思维能力及尊重科学、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2、难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一般都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且在生活中具有一定的生物性状、相对性状、生物的遗传、变异等相关的生活经验,能够比较容易寻找和发现周围存在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但是还没有形成理论知识,不能对相关的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课件展示一组图片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她们,你注意到:

  1、他们像吗?

  2、他们哪些特征相似?

  3、他们哪些特征不相同?学生就会展开讨论,顺利进入主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组织学生开展几个活动活动

  1:连连看——学习生物的性状师:很多同学都去过动物园或者在书本或电视上看过很多的动物,这些动物你们都熟悉吗?生回答。

  师:老师这里出了几道谜语现在请同学们帮我连连看:谜语一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大象。是马不拉车,叫马也不错,满身黑道道,听声就奔跑。——斑马。一种动物名叫鹿,鹿角不长脖子长。——长颈鹿。形状象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松鼠。

  教师提问:恭喜你们都猜对了,你们为什么能猜出这些语句描述的是什么动物呢?

  学生:根据他们的形态特征。

  师:很好大家都抓住了动物的重要特征。像刚才描述耳朵像蒲扇,鼻子长等都是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同学们能说说其他生物的形态特征吗?

  生:树叶是绿色的,柿子是橘红色的,树干粗壮······还有说话的声音。

  师:那么声音、动作是形态特征吗?

  生:不是。

  师:这些是生命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征是生物的生理特性。比如人的色觉正常与否,血型、嗓音等都是生理特性。

  师:给出性状的概念,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

  师:那么什么是相对性状呢?请同学们看这几幅图片。思考图片内容说明了什么?生观察图片讨论发言。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了生物的同一性状有不同的表现类型。所以同一生物的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通过例子强调同一生物,同一性状。

  活动2:个体间性状的比较。指导学生看书,引导学生辨别8种性状。指导学生完成个体间性状的比较。完成书本讨论题。

  师:通过刚才的检查,最后没有人站立,这说明什么?根据这个活动结果推测世界上两个人性状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有多大?(小组讨论,组内代表发表见解,普遍能够归纳出在同学当中,同一种性状表现的特征当中,有的性状表现相同,有的性状表现不同。个体之间各种性状完全相同的可能性几乎为0。):

  活动3:照片连连看

  师:大家在做性状自我检查中,发现自己有哪些性状与爸爸妈妈的一样?有哪些不同?(请2~3个学生谈谈)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3个同学都谈到自己有很多地方跟父亲或者跟母亲是一样的,也有不同的地方,那我们下面来做一个小游戏:比眼力!(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前学生提供的一些家庭照片,让大家来猜究竟是哪个同学的父亲或母亲。大家兴致勃勃,大多数能很快猜出来,部分让学生很犹豫,猜错了。教师接着引导大家分析为什么有的很容易猜对,有的猜错了)

  生:有的照片跟某某同学非常的相似,他们有很多性状是一样的,一看就能看出来是一家子。有的差异很大,所以猜不准。

  师:这说明什么呢?请大家阅读100页的第一段文字。并对重点字句圈点出来。(学生快速阅读,掌握遗传和变异的概念遗传:性状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现象。

  变异:子女和父母之间以及子女个体之间的性状存在差异的现象。)

  师:(用多媒体展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活动4:欣赏漫画,并回答书本问题。

  师:(多媒体展示法国著名漫画家奥诺.杜米拉的漫画《新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下面我们来欣赏19世纪的两幅漫画。

  引导学生在小组间讨论三个问题:

  1、漫画中表达了什么生物学现象?

  2、《新鼻子》中的钩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中的断腿有什么不同?

  3、漫画里哪种现象是可能发生的/哪种不可能?为什么?学生讨论,各小组代表陈述观点,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进一步加深理解。

  师:这里有些谚语大家来说说其中有哪些是遗传现象,哪些是变异现象?(生基本能说遗传和变异现象)

  师:这说明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里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自然科学中,探究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就是遗传学。我们看到这些特征,你能辨别出哪些是相对性状吗?(教师打出一根据录像内容编写的练习题:山羊的白毛跟花狸鼠的黄毛;鸳鸯的游泳和鸳鸯的彩色羽毛;黑色小兔和灰色小兔。)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性状和相对性状,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有多了解,你还能说出生物界中的那些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在遗传学的领域中,大家想了解一些什么问题呢?拿出我们的“问号记录本”,把它写下来,课余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查找资料想办法解答它,或者在后面的学习中你可以找到答案。

  作业:参考100页“思考与练习”第三题的性状调查表,可以自行设计,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家庭成员的性状进行调查,建议大家用数据统计,或者图示、表格等办法给大家呈现你的调查结果。

  (三)、课堂小结

  1、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举例生物的相对性状;

  五、布置作业

  六、教学反思

  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这一节的知识点相对比较简单。如果照本宣科把几个概念告诉学生,举几个例子,相信学生也能理解。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也许就会被扼杀了。对后面“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等抽象内容的学习就会造

  七、板书设计:

  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

  一、性状和相对性状

  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1、遗传现象∶性状从亲代传给子代的现象。

  2、变异现象∶亲子之间性状表现差异的现象。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以XY型为例,理解性别决定的知识

  2、以人的色盲为例,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

  (二)能力目标

  通过红绿色盲患者与正常色觉间的婚配后代色觉情况的学习,学会分析性染色体上基因传递的特点,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性别决定及伴性遗传的讲解,认同有关近亲婚配的危害; 2.通过性别决定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色盲这一伴性遗传的学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重点难点

  1、重点:1)XY型性别决定方式

  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伴性遗传的规律

  2、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三、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阅读、讲述

  四、课时安排 1课时(理论)

  五、教学过程

  导入:(中国年轻女性自杀状况报告) 在某山区,一个妇女生了四个孩子,都是女孩,周围的人瞧不起她,婆家瞧不起她,就连她自己也瞧不起自己,以为自己没本事,生不了儿子,便自杀了。 生女孩是女人的过错吗?为什么有些遗传病,男女的发病率不同? 要很好回答这些问题,就让我们学习探究“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一 性别决定

  1、人体细胞内的染色体

  当然,不是所有的染色体都同性别有关,只是个别的染色体决定生物的性别。 因此,染色体分为两类: 2、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1)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 (2)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

  例如: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46个)染色体,其中22对为常染色体,只有1对是性染色体(图见书)

  3、性别决定类型

  XY型 :XX为雌性,XY为雄性

  ZW型:与XY型相反,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雄性,而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雌性。

  4、XY型的性别决定

  男性能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即是X型和Y型,且数目相等,比例:1:1,女性只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哪一种精子与卵细胞受精是机会均等的,因此后代的性别比例为1:1。

  P: XX

  ×

  XY

  ↓

  ↓ ↓

  配子: X

  X Y

  子代

  XX

  XY

  注意:性染色体的活动规律与常染色体是一致的,也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由于封建的男尊女卑观念和长期的性愚昧,把生女归罪于母亲,这是无知的表现,这种愚昧无知曾经导致了千千万万女性的悲剧,因此,我们要提倡男女平等。

  二、伴性遗传

  1、伴性遗传的概念:

  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

  例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 2、色盲的遗传:

  红绿色盲:一种先天性的色觉障碍,患者不能分辨同样亮度和饱和度的红色与绿色。色盲的遗传有两个显著特点:

  ①男性多于女性 男:6.8~7%,女:0.5%

  ②一般地说,色盲这种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不病)遗传给他的外孙子(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为什么有这样奇特的现象呢?

  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没有什么色觉的基因。

  那么:既然在X上,女性有两个X,会不会得病机会更多呢?男性的Y上没有b ,那么说不定男性得病的该少啊?

  我们分析一下:

  (1)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

  XbXb

  色盲女性

  XbY

  色盲男性

  XBXb

  正常(携带者)女性

  XBY

  正常男性

  XBXB

  正常女性

  由此可见,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只要他的X上有b基因就会色盲,而女性必须同时具有双重的b才会患病,所以,患男>患女

  (2)色盲遗传的几种情况

  例1: P: XBXB × XbY

  ↓ ↓ ↓

  配子 XB

  Xb Y

  F1 XX

  XY

  Bb

  B如图体现了两点:A男患者通过他的女儿把Xb基因传给他的外孙子导致其患病。

  F1 XBXb × XBY

  ↓ ↓

  ↓ ↓

  XB Xb XB Y

  F2 XBXB XBY XBXb XbY 女儿携带者,儿子正常表现出“交叉遗传” “隔代遗传”的特点B男患者比女患者多。

  表现型 正常 女携带者男患者色盲 例2: P: XbXb × XBY

  ↓

  ↓↓

  配子

  Xb

  XB Y

  F1 XBXb

  XbY

  表现型:女携带者,男患者如图说明:女性色盲,儿子一定是色盲患者,这也是男患者多于女患者的原因之一。

  评价设计:思考讨论:1外祖父色盲,外孙子一定色盲吗(否)

  2某家庭中男孩为色盲患者,而其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色觉均正常, 那么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于亲代中的谁?(外祖母)

  3某家庭中男孩和其外祖父为色盲患者,其祖父母,外祖母,父母色觉均正 常,那么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于亲代中的谁?(外祖父)

  其中的2和3小题容易发生混淆,不过如果仔细审题并且真正掌握,两道题是能得到正确答案的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 篇3

  课程分析:

  本课是在生物中找出不同的地方,认识生物不仅有遗传还有变异现象。教材是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变异现象,沿袭上一课的思维形式。首先从我们自己身上突破,让学生从家人、从同学中找差异,感知变异现象就在我们身边,像遗传现象一样是生物的一个特性。接着对动物的观察,进一步拓宽深度。

  最后,从植物身上加深对变异现象的理解,并引向更深层次,为下一课研究做好铺垫。针对六年级的孩子来说,遗传现象能够有深刻的认识,变异现象也不难理解,方法和思维都是相同的。

  当然方法还是观察-分析-判断。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在比较辨别中,完成特定的活动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将学习所需要的信息筛选出来,从而认识变异的一般特征。通过对植物的资料查找,更深刻地理解变异的两种特性:可遗传性变异,不可遗传性变异。这样较好的达到课标提出的以下目标:通过观察现象,搜集整理信息,知道生物比仅有遗传的特性还有变异的特性。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并能对同一现象作不同探索。从科普资料中吸收各种信息。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同时关注生活、关注生命、关注身边的科学技术,形成积极的科学热情。从本课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看,对生物世界中有代表性的事物进行观察、分析,从而认识生物的变异现象,并能对一些变异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为重点。关于遗传与变异在生物中的应用的了解为难点。关于应用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感受科学的无穷魅力。

  也许由于上一节课的教学,学生还沉浸在生物的遗传中,甚至还在各种动植物中寻找生物的遗传信息,忽然这节课就提出一个相对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有些不适应,怎样让学生自然的认识到这个差异,需要我们注意。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和辨认活动,认识遗传的一般特点;

  ●通过有针对性的探讨活动,加深学生对生物变异特性的感知和理解;

  ●通过资料获取相关的信息。

  ●通过观察和推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知识与技能

  ●能领会生物变异现象研究的方法,并能进行持续研究;

  ●运用所学的方法能对一些变异现象作出解释和推测;

  ●能寻找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理由拒的研究和表述习惯;

  ●养成浓厚的生物科学研究兴趣,并能关注科技前沿的信息。

  ●有生物学科学研究勇于创新的热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回顾导入

  【说明】提前为学生准备好要观察的金鱼,不过是精选一个家族中差异比较大的和其它家族中经过人工繁殖的,把这些有相似的放在一起。

  1.谈话:请你们观察这鱼缸里的金鱼,看看哪些是一家子。

  2.学生分组观察寻找并回答。

  3.提问:你为什么这么分?

  4.学生讨论回答。

  5.老师告诉他们真正答案。

  【评析】让学生处在矛盾中,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正所谓: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在教学中,有意设置这样的障碍,使课堂带来活力,有“柳暗花明又一村”感觉。

  二、引导寻觅

  1.提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2.学生回答。

  3.提问:你们觉得可以怎样来回答这些问题呢?

  4.大胆的猜测,回答。

  5.谈话:如果要想得到较准确的答案,单从一个角度研究是不够的,像上节课一样,我们也来从人类、动物、植物中寻找答案,如果都有你们所猜测的这一特点,我们才可以认可这个结论。

  【评析】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研究,是科学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一。这儿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进行思考和研究,真实而自然再现科学家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对学生影响深远。

  三、筛选解疑

  1.谈话:把你们上次看的照片重新拿出来,再从他们身上寻找不同点,我们看看这些不同点有哪些。

  2.学生观察、比较、筛选。

  3.学生汇报。

  4.师生总结。

  5.提问:动物和人我们都观察和分析过了,下一个是观察分析什么啦?(生:植物)

  6.谈话:对,是植物。你们打算怎么观察研究呢?先讨论一下。

  7.学生讨论,引导拿出操作方法。

  8.学生室外观察,并做好记录,采集样本。

  9.师生讨论总结,得出结论。

  【评析】这一环节真实而自然的引导和经历,使学生感受深刻,同时体验到研究的快乐。最大限度的放手给学生,学生拥有自主研究的主权和时间,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学生的合作也异常活跃,积极性很高。

  四、学生轻松经历变异的奇异

  1.谈话:生活中生物产生的变异现象很多,并且还有一些科学家在这方面作了研究,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请大家留心,看哪些变异现象可以往下一带遗传,那些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2.学生观看有关变异现象的资料。

  【说明】这里的内容是经过精选的视屏信息或者电脑制作的动画或幻灯片,内容是有关变异现象的,应该有的可遗传性变异和不可遗传性变异的现象。

  3.学生讨论自己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4.师生总结这两种变异现象。

  【评析】我们研究往往也会疲倦,虽然有一定的兴趣,但是单一的活动形式,会引起人的倦怠。在这部分就是让学生轻松一下,并透过今天的媒体获得更多的信息,这可是学生最乐意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并且印象深刻。

  五、课后调查活动

  谈话:经过两堂课的研究,我们对遗传和变异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我们会发现遗传和变异的特征可以互相转换,并不固定。请你们回去将课本45页书上的调查表带回家和你的家人比比填写好,或许你们你还会发现很多的秘密。

  教学片断赏析

  “引导学生寻觅”的教学片断

  师: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老师你确定它们是一个家庭的吗?

  师:为什么这么问?

  生:你看这个金鱼头上有个小突起,而这一个却是平平的。

  师: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颜色差别很大。

  生:尾巴也不太一样。

  生:嘴巴也有不同。

  师:它们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生:也很多,这两条鱼头部形同。

  生:这两条尾巴相同。

  师:刚才不是说尾巴不同吗?

  生:那时那两条,这是这两条。

  师:你们观察很仔细,值得表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更值得表扬,不过老实告诉你们它们是一个妈妈生的。

  生:哟――

  【片断评析】当学生的发现和理想的答案有反差时正是产生疑问的地方。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可见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性,老师抓住学生这一点,并深入的引导他们去比较遗传和变异的内容特征,含而不露,自然而生动,让学生理解遗传和变异的真对动物发生的部位特征,有其相交和重叠的地方。层层深入,学生也被带入一个深思的境地。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说出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明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理解生男生女的问题,学会分析色盲病的遗传方式,举例说出人类主要的遗传病,了解近亲结婚的危害和遗传病的预防。

  能力目标:尝试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推导出其包含的生物学本质,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的抽象逻辑思维方法。尝试运用逆向推导法,探讨基因的传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尝试运用遗传学解释一些遗传现象,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激发学生深层次地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生命的热爱,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能用科学态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影响周围人们的旧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性状的概念,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基因的传递过程,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难点:基因与性状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传递过程,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课前准备

  课前向学生发放一调查表,对自己家庭成员的某些性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为学生在上课时的讨论分析材料。调查表见书本:

  调查前教师应注意:

  1.要求学生如实填写表格中的内容,不能为完成作业而随便填写。通过这项活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2.向学生说明如何识别这些性状特征,特别对上眼睑这一特征中的双眼皮、单眼皮,应说明不是美容后的特征。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在了解生物界的丰富多彩之后,有些同学会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各种生物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是否会有共同的规律?(比如说,每种生物是怎样将自己的特征传给后代的?最初的生物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演变的?)生物能否孤立的生存,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等等。我们将在以后的生物课的学习中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1.遗传的现象:

  对于“遗传”这一词,我们并不陌生。同学们可以在日常的观察中发现许多遗传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虎父无犬子;一代没好妻,三代没好子;种下的黄瓜不会成为葫芦;儿子的长相像爸爸,等等。

  在课下,同学们对人的一些特征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我们看到了这些特征在上下代的连续性。生物体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具有许多相似特征的.现象,叫做生物的遗传。这些特征在上下代的传递过程中有没有规津?我们先来分析这些特征。

  【学生活动】

  (1)小组讨论。每小组选择一项特征,分析该特征在上下代传递中有几种方式,比如某同学的上眼睑是双眼皮,他的爸爸、妈妈也是双眼皮,这是一种传递方式。会不会还有其他的方式,大家可以根据本小组的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2)全班讨论。各小组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所分析的特征有几种传递的方式;各种特征在上下代的传递中是否有共同点;将讨论的结果以列表的方式做出小结。

  2、生物的性状与基因和染色体

  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同种类的生物有不同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就是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在这些方面也会有所不同。这些特征,也就是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称为性状。同学们在自己身边到处可以遇到。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生物的性状。

  观察图21-1生物的性状,讨论:图中观察到的是番茄、家兔的哪些特征?对同种生物来说,同一种特征在不同个体的表现都一样吗?联系生活实际,你还能举出同种生物具有的相似特征吗?

  学生活动: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

  那么你能否举例说出那些属于生物的相对性状?

  习题:1)、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一组是( D )

  A、狗的卷毛和猫的直毛&nb

  sp; B、菜豆的白花和菜豆的绿叶

  C、豌豆的高茎和菜豆的矮茎 D、小麦的有芒和小麦的无芒

  2)、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C)

  A.狗的长毛与黑毛 B.人体的身高与体重

  C.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 D.豌豆的高颈与蚕豆的矮茎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材处理与学法指导、课堂教学设计等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做以下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前三节介绍基因控制生物性状以及基因传递和显隐性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人的性别遗传》,这节课主要是运用前三节的知识,解释学生关注的人的性别遗传问题,可以说是遗传知识的扩展。从本节课的前后联系来看,教材内容体现了经典与最新科技发展的统一,它将人人关心的性别问题转化为染色体的组合,最终落脚于基因上,正是基因的差异,导致染色体的不同,结果产生男女有别。

  教材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注意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创设的情境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自主获得知识、技能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如通过让学生观察男、女成对染色体的排序图和生男生女图解,引导学生深入讨论,男、女性染色体有哪些不同,不同染色体在组合中,会有什么结果出现?并归纳得出结论“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同时教材也注意了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指出所谓的“转胎丸”并不能决定生男生女,而是人体生殖细胞中卵细胞是否与含有X染色体或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决定的。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男女染色体图片,知道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难点:通过模拟随机受精活动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依据: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新课标的核心,这是我确定本课重点的依据;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男孩女孩都一样,从遗传的角度分析,生男生女机会均等,这是我确定本课难点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和本地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能力目标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

  三、教学方法

  1、说教法

  在教法上,我采用了本校的“差异适应性教学”新教学模式,在“独学”“对学”“群学”三个方面,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了的设计。我设计了以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运用比较法发现“人的性别差异与第23对染色体有关”;运用实验法探究生男生女的几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始终主动地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2、说学法

  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在学生中总是存在着一种神秘感,因此本节课自然会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本节课的关键是一方面是让学生明白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分析与讨论获得科学探究的方法。

  首先,我播放了前一段时间新闻中播出的《产子秘方—“转胎丸”》,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提出一个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转胎丸”真的能决定生男生女吗?”

  引入新课

  一、独学

  接下来,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36~P39内容,勾画男女染色体差别及生男生女机会角等的原因,并完成教材助读中的问题。

  1、人的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

  2、是谁发现了性染色体?如何发现的?

  3、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和斯特蒂文特是如何进一步给男女的性染色体命名的?

  4、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女人在两次月经之间会排出一个含___染色体的卵细胞。男人在一次生殖活动中可排出上亿的精子,从含有的性染色体来说有___种,一种是含___染色体的,一种是含__染色体的。

  二、对学

  自读完毕后,小对子相互交流,质疑在阅读教材和教材助读中的问题,并解决问题,相互检测后,共同解决P38页的讨论题,让学生们在观察与思考中知道男女有别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互助和归纳的能力。

  三、群学

  在这一环节中,要组织好同学间的讨论。如X与Y染色体两者有什么差异?对于生男生女图解,我让学生借助模拟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实验活动来完成,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

  四、情感目标的提升

  通过学生们分析我国人口比例失调的原因?让学生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五、:学生

  六、拓展运用

  运用本节课的知识,来解释一下“双胞胎”、“龙凤胎”各是怎么一回事吗?

  从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附:板书设计如下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X、Y染色体的随机组合使得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 篇6

  一、背景分析

  本部分知识选自八年级上册生物北师大版,第20章第5节《遗传和环境》。学生学习过第三节的知识,对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这三者的关系,以及变异的分类。

  概念分析

  基因型: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

  表现型:生物个体某一性状的具体表现

  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所引起的变异

  不可遗传变异:不涉及遗传物质的改变,仅仅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

  二、教学目标

  掌握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这三者的关系,并区别什么是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实例分析,总结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这三者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体会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理解

  难点: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

  四、设计思路

  从生活现象入手,回顾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再从分析几个生活中常见实例入手,总结归纳,整个过程,文字和图片相结合,生活实际与书本知识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现象分析本质,再得出相关结论。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图片实例

  六、教学流程

  1、导入2、解读目标3、概念复习4、合作探究5、展示、6、分析得出结论7、小结

  8、课堂练习

  七、教学过程

  导入

  老师:同学们还记得军训给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吗?学生:累,热,晒黑了

  教师:我们都知道性状由基因决定,肤色也是基因控制的,那么军训有没有改变你的基因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学习今天的知识。

  解读目标

  强调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概念复习

  用有耳垂和无耳垂复习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学生回答,教师强调。

  教师:基因型为AA的个体是否一定表现为有耳垂?

  学生:是

  教师:不一定,可以通过手术做成无耳垂,那么她的基因型会不会变成aa?

  学生:......(有回答会的。有回答不会的)

  合作探究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两个探究题

  4、总结变异的类型: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5、可遗传变异的应用

  6、小结

  a、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比较稳定,表现型容易受环境的影响

  b、环境既可以引起可遗传的变异,也可引起不遗传的变异,只有引起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变异才是可遗传的变异。

  课堂练习

  巩固知识,抽学生回答相应的练习题,并及时纠正易错知识。

  八、板书设计

  1、表现型=基因型+环境

  2、变异的类型

  a、可遗传变异

  b、不可遗传变异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知识,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各种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学生小组讨论并展示,教师适当引导学习基因型、表现型、环境的关系,并得出结论,让学生感悟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概念之间的关联性。并能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 篇7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性染色体类型,理解xy型性别决定。

  2.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3.掌握色盲致病基因的遗传方式,色盲遗传的特点。

  4.了解近亲结婚的危害。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对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的对比、观察,xy型性别决定图解的分析,以及色盲遗传图解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同时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熟悉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原理的学习,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了解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与人类遗传病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意义,理解该项法规的科学基础。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

  1.结合本课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发现问题。

  2.对学生进行识图能力和遗传图解的训练。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色盲遗传。

  [解决办法]

  以人的色盲为例了解伴性遗传。在教学中可把色盲遗传的四种主要婚配的遗传图解归纳成一个总图解,这样就把知识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掌握色盲基因的传递方式,归纳色盲遗传的特点,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

  [解决办法]

  (1)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分析色盲遗传图解,根据各种婚配子女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揭示伴x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2)通过讲解例题和练习,应用伴性遗传原理解决特定情境中的新问题。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

  伴x显性遗传。

  [解决办法]通过比较和练习有关习题,对以上遗传知识作一般的了解。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授、谈话和复习(注意启发式教学)。

  五、教具准备

  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x和y染色体的对应关系图。

  xy型性别决定图解,色盲检查图,关于色觉的四种婚配情况的汇总图解。板书内容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学生活动设计

  1.授课前可组织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进行色盲普查,并对色盲患者作家谱调查。

  2.让学生在图中找出男女染色体组成的区别,认识性染色体的作用。

  3.分析xy型性别决定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刚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4.引导学生动手写出色盲遗传的几种婚配的遗传图解,分析总结色盲遗传的特点。

  5.通过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和归纳小结。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通过银幕显示,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应达到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是:

  1.以xy型为例,理解性别决定的知识。

  2.以人的色盲为例,理解伴性遗传的知识。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应在教学中体现。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引言:

  提问:生物界普遍具有的生殖方式是什么?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新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

  设问:同样是受精的卵细胞,为什么将来有的发育成雌性个体?有的发育成雄性个体?为什么生物有一些性状在遗传时会对雌雄后代的影响不同?比如,人类中的色盲病,往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物遗传的第三个问题: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一)性别决定

  讲述: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各种生物一般都有一定数目的成对的染色体。雌雄性别实际上是生物的一对差别明显的性状,受染色体的控制。

  在银幕上显示“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的课件。

  提问:人的细胞中有多少对染色体?

  在学生回答后补充一句:有23对同源染色体。

  (图中男女不同的一对染色体在不停闪烁,引起学生的注意。)

  提问:男女个体染色体组成中有什么区别?

  在学生回答后进行讲述:第23对染色体在男女间存在着差异,女性是,同型的,男性是xy,异型的,y染色体很短小。由于这对不同的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明显而直接的关系,所以把它叫做性染色体,而其它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叫做常染色体。因此,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应是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

  这时可让学生动笔在书中图63、图64下写出人的男女体细胞中染色体种类和数目的组成情况。(男性:22对常染色体+xy;女性:22对常染色体+)

  讲述:人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而这种性染色体类型叫做xy型。xy型性别决定在生物界中较为普遍,除了人以外,还有果蝇、马、牛、羊等很多高等动物以及色麻等植物都属于xy型性别决定。

  那么,性染色体是怎样来决定性别的呢?

  用计算机动态模拟“xy型性别决定的示意图”课件。

  同时教师应作一定的讲述: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只能产生一种雌配子,含x染色体;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xy,能产生两种数目相同的雄配子,一种含x染色体,一种含y染色体。当含x染色体的雄配子和含x染色体的雌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含,它就发育成雌性;当含y染色体的雄配子和含x染色体的雌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含xy,它就发育成雄性个体。

  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先相互讨论,再回答。

  问1:一位不讲理的丈夫要他的妻子包生儿子,这事实上办得到吗?

  问2:生男生女是由母亲决定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小结:受精的卵细胞将来发育成什么性别,取决于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的组成,由含x的精子与合x的卵细胞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雌性个体(人类是女性);由含y的精子与含x的卵细胞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雄性个体(人类是男性)。后代的性别主要取决于雄配子的类型和雌雄配子结合的随机性。总之,后代是雌性还是雄性比例是1∶1。

  性染色体还有一种主要类型是zw型,比如,鸟类,与xy型性别决定刚好相反。雌性的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雄性的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z。

  过渡: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都携带着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由于性染色体的组成在雌雄个体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伴随性染色体而传递就与性别相联系,所以,生物有些性状对雌雄后代的影响就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

  (二)伴性遗传

  讲述:以色盲为例进行学习。

  色盲病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因此,患者就不适合当司机,因为,交通信号是红灯和绿灯,无法判断是停车还是通行。全色盲极个别,在病人的眼里世界上任何物体只有明和暗的区别,根本看不到其它任何颜色,病人看彩电就象看黑白电视一样。

  银幕显示色盲检查图,让学生自我检查。

  设问:色盲基因是隐性的,它与它的等位基因都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这是为什么?

  在银幕上显示x和y染色体的对应关系图。

  指出:由于y染色体很短小,因此,在x染色体上位于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y染色体就没有,比如,色盲基因b和它的等位基因b就只存在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

  讲述:在写色觉基因型时,为了与常染色体的基因相区别,一定要先写出性染色体,再在右上角标明基因型。

  让学生在预先准备好的小黑板上填写有关色觉的女性男性的基因型(五种),然后说出六种婚配方式。

  讲述:在六种婚配方式中,男性色盲与女性色盲婚配子女全是色盲,男性正常与女性纯合体色觉正常者婚配,子女色觉均正常。另外四种婚配方式,情况较复杂,需要很好地分析。

  请四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四种婚配的遗传图解。(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亲代的基因型,学生接着写亲代产生的配子和后代的基因型。)

  师生共同检查四位同学写出的遗传图解,

  银幕显示四种婚配情况的汇总图解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以上图解,共同总结色盲遗传的特点。

  讲述:如果第1例中的女儿作了母亲,她的丈夫是色觉正常的男子,这就是第2例了。

  提问:第1例中的色盲男子与第2例子代中的色盲男孩是什么关系?(回答:外祖父与外孙的关系)

  又问:色盲男孩的色盲基因是谁遗传的?(答案:外祖父)

  用彩色笔勾画出xb的传递方向。并指出,外祖父的色盲基因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了外孙。这是色盲遗传的一个特点,即隔代遗传。一般地说,色盲这种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他的外孙。(要求学生在书中p·186上勾画出。)

  进一步问:在第2例中,后代患病的可能性多大?儿子患病的可能性多大(答案:1/4、1/2)。

  继续分析第3例,提问:母亲色盲会有正常的儿子吗?

  (答案:不会有正常的儿子。因为,儿子中的x是母亲给的,母亲的基因型是xbxb。)

  分析第4例提问:女儿是色盲,可以肯定她的亲代哪一方一定是色盲?(答案:父亲一定是色盲。)

  又问:儿子是色盲,色盲基因是父亲给的?还是母亲给的?(答案:是母亲给的。)

  在学生回答了以上问题后,指出:色盲性状决不会由父亲传给儿子,父亲是把y染色体传给了儿子,而色盲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因此,父亲的色盲基因只传给女儿,不传给儿子。这是色盲遗传的又一特点。

  再问:以上几种婚配的后代中,色盲患者是男性多?还是女性多?为什么?

  (答案:色盲是由隐性基因b控制的,b与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只要x染色体上有b基因,就表现出色盲;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必须两个x染色体上都有b基因,即隐性纯合体才表现出色盲,xbxb基因型的个体虽携带有b基因,但表现出色觉正常,所以男色盲多于女色盲。(要求学生在书中p·186上勾画出。)指出:男色盲多于女色盲这是色盲遗传的又一特点。

  讲述:根据我国社会普查资料得知,我国男性色盲发病率为7%,而女性色盲发病率仅为0。5%,实际情况,也是男性色盲患者多于女性色盲患者。

  色盲遗传与性别有关,是因为色盲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要伴随性染色体而传递,而男性与女性在性染色体上的组成又是不同的,因此,色盲遗传就表现出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特殊的遗传现象叫伴性遗传。(伴性遗传的概念,要求学生在书中p182上勾画出。)

  指出:色盲遗传病实际上是伴x隐性遗传病。

  指着图中第4例讲,如果近亲结婚,后代的发病率达到50%。

  讲述:近亲结婚,遗传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会增高。比如,我国湖南大庸市偏远地带有三个“傻子村”,其中的汪家小村,全村共500人,有250人智能偏低,其中呆痴58人。

  一般说来,在一个群体中,各种遗传病的患者尽管数量不多,但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却较多。近亲结婚者,往往有些基因是相同的,子代中隐性纯合体出现的可能性增加,所以发病率比一般群体高很多。所以,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和质量,应坚决杜绝近亲结婚。可向学生打趣地说:在婚姻问题上,千万不能亲上加亲。

  (三)总结、扩展

  绝大多数生物的性别是由受精时遗传物质的组成来决定的,最常见的是性染色体决定性别。根据生物的雌雄个体间性染色体组成上的差异,性染色体又主要分为xy型和zw型两类。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xy,异型的,在进行减数分裂时能产生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即x型、y型的雄配子,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同型的,只能产生一种x型的雌配子,在受精机会相等时,子代的性别比为1∶1。

  由于性染色体决定性别,性染色体在雌雄个体间又存在着差异,因此,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行为必然与性别相联系。以人的色盲遗传为例,学习了伴x隐性遗传。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是有区别的。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三点,第一是隔代遗传,一般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外孙。第二、往往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第三、父亲决不传给儿子。

  在伴性遗传中还有伴x显性遗传和伴y染色体遗传,比如,人类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有伴x显性遗传,蹼趾及其它的轻微畸形是伴y染色体遗传,它们各有不同的遗传特点。

  (四)布置作业

  (银幕显示)

  1.果蝇的体细胞有四对染色体,它的一个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应是[ ]

  a.3对常染色体+xy

  b.3个常染色体+x

  c.3对常染色体+

  d.3个常染色体+y

  (答案:b)

  2.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儿子,问再生一个白化病女儿的可能性多大?

  (答案:1/8)

  3.有一个男孩是色盲患者,除他的祖父是色盲外,他的父母、祖母和外祖父母色觉都正常,该男孩色盲基因的传递过程是[ ]

  a.祖父——父亲——男孩

  b.祖母——父亲——男孩

  c.外祖父——母亲——男孩

  d.外祖母——母亲——男孩

  (答案:d)

  4.口答:为什么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五)板书设计

  (逐一显示在银幕上)

  三、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一)性别决定

  (二)伴性遗传

  1.色盲遗传

  (1)色盲基因隐性,位于x染色体上。

  (2)三大特点:

  a.隔代遗传

  b.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c.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2.伴性遗传概念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伴性遗传。

  八、教学步骤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银幕显示使学生明确本堂课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的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

  2.通过练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更好地理解伴性遗传概念,区别常染色体遗传和伴性遗传,从而比较完整地认识性染色体基因的传递规律。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复习提问:

  1.与很多生物一样,人的性别由什么决定?女性和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有什么区别?

  2.人类中的色盲和白化病的致病基因分别位于什么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方式有什么不同的称呼?

  3.伴x隐性遗传有那些特点?

  以上问题请学生一一回答。

  讲述:在人类的遗传病中,还有一种血友病与色盲病一样,也是伴x隐性遗传。血友病患者血浆中缺少抗血友病球蛋白,所以凝血发生障碍,患者皮下、肌肉内反复出血,形成瘀血,在受伤流血时不能自然止血,很容易引起失血过多而死亡。

  银幕显示例题1:

  由于控制血友病的基因是隐性的,且位于x染色体上,以下不可能的是[ ]

  a.携带此基因的母亲把基因传给他的儿子

  b.患血友病的父亲把基因传给儿子

  c.患血友病的父亲把基因传给女儿

  d.携带此基因的母亲把基因传给女儿

  (答案:b)

  指出:血友病遗传与色盲病的遗传规律相同,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银幕显示例题2:

  假若某一性状总是从父亲直接传给儿子,又从儿子直接传给孙子,那么这一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 ]

  a.由常染色体决定的

  b.由x染色体决定的

  c.由y染色体决定的

  d.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答案:c)

  银幕显示例题3:

  决定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r基因控制红色,r基因控制白色,一只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红眼雄果蝇杂交,其后代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雄果蝇

  c.红眼雌果蝇

  d.白眼雌果蝇

  (答案:d)

  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遗传图解(要求写出亲代、配子和子代的基因型)。

  银幕显示例题4:

  下列对右图中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答案:b)

  要求学生回答时说出判断的理由。教师再作以下分析:

  系谱中出现明显的不连续现象,可判断为隐性遗传。假设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后代女儿不会患病,因为父亲正常。因此致病基因不会在x染色体上,应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银幕显示例题5:

  女性色盲,她的什么亲属一定患色盲[ ]

  a.父亲和母亲

  b.儿子和女儿

  c.母亲和女儿

  d.父亲和儿子

  (答案:d)

  强调:女性色盲,她的父亲一定是色盲,她的儿子全是色盲。

  银幕显示例题6:

  杂合白色公牛所产生的精子中,同时具有y性染色体和黑色基因的精子占[ ]

  a.1/2

  b.1/4

  c.1/6

  d.1/8

  (答案:b)

  先让学生思考,再讲解:白色基因和黑色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与xy染色体自由组合,能产生4种比例相同的精子,因此,同时含有y染色体和黑色基因的精子占1/4。(含黑色基因精子的可能性是1/2,含y染色体的精子占1/2,两种均含的则占1/2×1/2=1/4。)

  银幕显示例题7:

  下图为某个色盲家族的遗传系谱图,色盲基因是b,请回答:(图中□表示男正常,○表示女正常,表示男色盲,表示女色盲。)

  (1)11号的色盲基因来自于1代个体中的______号。

  (2)在这个系谱图中可以肯定为女性携带者的一共有______人,她们是______。

  (3)7号和8号再生一个患病儿子的机率为______。他们极易生出病孩的原因是______。

  (4)6号的基因型是______。

  (答案:(1)2号(2)4人、ⅰ2ⅰ4ⅱ7ⅱ10(3)1/4、近亲结婚(4)xbxb或xbxb)

  (三)布置作业

  教材p·189中的复习题1、2、3、4。

  九、参考资料

  1.不同生物性别决定的机制有所不同大多数生物性别决定于性染色体的差异,主要分为xy型和zw型两种,少数生物取决于体细胞染色体的倍数性。比如蜜蜂,未受精的卵发育成雄性个体,受精卵发育为雌性个体。极少数生物的性别决定于个体发育所处的内、外环境条件。比如:温度变化能改变性别发育的方向,某些蛙类为雌体,xy为雄体,但若蝌蚪在20℃下发育,子代一半为雄性,一半为雌性,在30℃下发育,则全部为雄蛙。

  2.血友病患者寿命较短最多能活到22岁。血友病因症状严重,病人生育的可能性极小,所以几乎没有致病基因纯合型的女性患者,血友病患者基本上全都是男性。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理解染色体组型的概念

  (2)性别决定的方式

  (3)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

  教学重点

  (1)染色体组型的概念

  (2)xy型性别决定的方式

  (3)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伴性遗传的规律

  教学难点

  (1)人类染色体组型的分组特点

  (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伴性遗传的规律教学过程

  (一)染色体组型概念染色体的类型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

  (二)性别决定的概念和类型

  (三)伴性遗传

  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规律

  知识拓展

  遗传病不同遗传方式的判断依据与方法

  ①先确定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病

  a.遗传系谱图中,只要双亲正常,生出孩子有患病的,则该病必是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遗传系谱图中,只要双亲都表现患病,他们的子代中有表现正常的,则该病一定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②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

  a.隐性遗传情况的判定。在确定是隐性遗传的情况下,就不要考虑显性情况,只考虑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还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伴y染色体遗传很容易区分开)。这样就把问题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思维的头绪简单明了,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下面两点就是解决这类问题的要点:

  第一,在隐性遗传的系谱里,只要有一世代父亲表现正常,女儿中有表现有病的(父正女病就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第二,在隐性遗传的系谱中,只要有一世代母亲表现有病,儿子中表现有正常的(母病儿正),就一定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必定是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

  b.显性遗传情况的判定。关于显性遗传的判断,也有两个特点可作为判断的依据。

  第一,在显性遗传的系谱中,只要有一世代父亲表现有病,女儿中表现有正常的(父病女正)。就一定是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

  第二,在显性遗传的系谱中,只要有一世代母亲表现正常,儿子中有表现有病的(母正儿病,就一定不是伴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必定是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

  ③不能确定判断类型

  若系谱中无上述特征,就只能做不确定判断,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方向推测,通常的原则是:若该现在代与代之间呈现连续性,则该病很可能为显性遗传,若系谱中的患者无性别差异,男女患者各占1/2,则该病很可能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若系谱中的患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女患者相差很大,则该病很可能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它又分以下三种情况:

  a.若系谱中的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则该遗传病更可能是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

  b.若系谱中的患者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则该遗传病更可能是伴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

  c.若系谱中,每个世代表现为:父亲有病,儿子全病,女儿全正常,患者只在男性中出现,则更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由只位于y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

  [练习]

  1、为了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性,某医生向学员分析讲解了下列有白化病和色盲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设白化病的致病基因为a,色盲的致病基因为b,请回答:

  (1)写出下列个体可能的基因型:ⅲ-8;ⅲ-10 。

  (2)若ⅲ-8与ⅲ-10结婚,生育子女中只患白化病或色盲一种遗传病的概率是;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3)若ⅲ-9与ⅲ-7结婚,子女中可能患的遗传病是,发病的概率是。

  2、下表是4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比较,请分析回答:病名代号非近亲婚配子代发病率表兄妹婚配子代发病率甲1:310 000 1:8 600乙1:14 500 1:1 700丙1:38 000 1:3 100丁1:40 000 1:3 000

  (1)4种疾病中可判断属于隐性遗传病的有。

  (2)表兄妹婚配子代的发病率远高于非近亲婚配子代的发病率,其原因是。

  3.某家属中有的成员患有丙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有的成员患丁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见系谱图。现已查明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问:a、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丁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写出下面两个体的基因型ⅲ8,ⅲ9 。

  c、若ⅲ8和ⅲ9婚配,子女中只患丙或丁一种遗传病的概率为;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l过程与方法: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培养学生向专家型思维的转化,对相关项目问题及知识点能够运用知识解构的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索;培养其较强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l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遗传信息的了解,使学生能正确理解生命的本质,逐步形成生命世界的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懂得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热爱生命的价值观。

  二、重点、难点:

  l教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l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l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三、教学流程图:

  课前准备(课件制作、学案设计等)

  项目情景展示布置任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引言

  (直接导入法)

  练习,巩固及拓展

  指导学生解构知识、质疑。解答学生的疑问。

  小结,形成性评价

  四、教学过程:

  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行为目的

  设疑引入问题项目

  1、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话显示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遗传。那么什么是遗传物质呢?

  2、科学家是怎么知道DNA是遗传物质的呢?从而引出经典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学生根据以往的生物学知识以及从媒体上获取的信息都会回答:是DNA。2、学生阅读课本。

  引入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一、经典实验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三)烟草花叶病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简要介绍)

  1、教师用多媒体分别展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三个经典实验过程的图片。

  2、教师针对学生的描述加以完善和补充,将实验的过程表格化或图示化,用多媒体展示。

  3、教师针对每一实验各出一组思考题,用多媒体展示

  4、教师深入小组成员中参与讨论。

  5、教师提供学生烟草花叶病病毒相关材料,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证明RNA也是遗传物质(该部分内容参见后面的附注)。

  1、学生观察用语言描述实验过程。2、学生观察、分析、讨论。3、学生结合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然后汇报交流实验方案和实验现象、分析原因,最后归纳小结得出结论,最终转化为自己设计实验的基础。

  1、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归纳总结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5、培养学生探究问题与设计实验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师让学生根据以上实验思考问题:①以细菌或病毒作为实验材料具有哪些特点?②分析作为遗传物质应具备哪些特点?③分析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什么?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分析、观察、总结能力。

  三、课堂巩固

  请学生思考并回答学案中习题。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小结本节内容。

  完成学习性评价。

  让学生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本节课板书。

  布置下节课应准备的内容;提供进一步研究的方法与途径,如参考书目及相关网址等(附在学案后面)。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完成学习性评价表格。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离开教室

  五、作业:

  1、关于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转化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R型细菌有荚膜,因此它无毒性

  B、S型细菌无荚膜,因此它无毒性

  C、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鼠体内,鼠死亡

  D、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可转化成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

  2、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转化因子是

  A、荚膜B、蛋白质C、R型细菌的RNAD、S型细菌的DNA

  3、用DNA酶处理从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使其水解,就不能使R型活细菌发生转化。

  A、该实验是格里菲思转化实验的主要环节

  B、该实验反面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

  C、该实验证实DNA分解产物不是遗传物质

  D、该实验证实DNA分解产物不是转化因子

  4、噬菌体在繁殖的过程中所利用的原料是

  A、自身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B、自身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D、自身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

  5、下列关于噬菌体叙述正确的是

  A、有细胞结构

  B、是一种寄生于细菌体内的病毒

  C、是一种专门寄生于动物体内的病毒

  D、是一种细菌

  6、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然后用被标记的两种噬菌体分别去侵染大肠杆菌,()

  进入细菌体内的成分有()

  A、35SB、32PC、35S和32PD、不含35S和32P

  l拓展性练习:(课后完成,形成知识迁移)

  1.

  六、教学后记与反思:(略)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伴性遗传》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内容.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它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伴性遗传的概念以及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二)能力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特点,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伴性遗传传递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阅读发现人类红绿色盲症的小故事,学习科学家——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且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的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

  2.通过红绿色盲家系图谱的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工作学习态度。

  3.在了解常染色体遗传及伴性遗传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近亲婚配对人口素质产生的危害,更好的理解国家为何要禁止近亲结婚。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遗传系谱图的识别和判断。

  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特点。

  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以人的色盲为例了解伴性遗传。在教学中可把色盲遗传的四种主要婚配的遗传图解归纳成一个总图解,这样就把知识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掌握色盲基因的传递方式,归纳色盲遗传的特点,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二)教学难点

  1.通过分析人类红绿色盲,总结伴X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分析色盲遗传图解,根据各种婚配子女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揭示伴X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探索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现实情况,确定本节教学模式:“教师创设情境的纯思维探究“模式.即以情境(任务)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作用.

  创设的情境有:故事,图片资料,系谱资料及问题情境等.每一种情境,都包含有“矛盾冲突事件“,即与学生原有的经验相矛盾的事件,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学法: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在学习《基因在染色体上》解释摩尔根试验中,学生已经开始学习有关伴性遗传的知识,因此,在开始进入本课题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知识,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说明了说明?(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什么染色体上?(性染色体——X染色体上)

  果蝇红眼和白眼性状的遗传与前面所学的其他性状的遗传有什么不同之处?(果蝇眼色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

  在这基础上,教师可导出“伴性遗传”的概念——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也就是说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就叫做伴性遗传。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然后导出:通过研究红绿色盲来学习伴性遗传特点是本节课的主干线,为了了解人类红绿色盲,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出示几幅有关测试红绿色盲的图片,让学生判断一下自己是否属于色盲患者,并简要指出红绿色盲对于人类本身造成的危害,引出人类红绿色盲的发现过程。

  教师讲述:在我国,男性患者的比例高达7%,而女性患者只有0.7%,为什么男性色盲的发病率远大于女性呢?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学习新课。

  新课学习

  1.简单地介绍人类红绿色盲症的发现过程,激发学生兴趣。

  教材呈现的英国著名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十分生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情感教育。

  教师可以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个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从道尔顿发现色盲的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 篇11

  【考纲要求及学习目标】

  伴性遗传的类型及特点

  【重难点分析】

  重点:伴性遗传的类型和特点

  解决方法: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写出男女各种基因型,分工合作搞清每种婚配类型色盲患者的比例。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伴性遗传的规律,分别运用正推和逆推的方法归纳各种伴性遗传的特点,充分理解伴性遗传的规律。

  【教学方法】

  为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用探究、讨论模式结合、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直接引入复习课题,分析近4年甘肃(新课标Ⅱ)高考题涉及到本节内容的题目分布情况,要求学生提出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疑难问题。

  2、教师整合学生问题,给出本节复习要点:(1)生物性别决定方式。(2)伴性遗传的类型及特点。

  (二)讲授内容

  一、伴性遗传的概念

  1、学生阅读概念: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遗传方式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2、根据关键词“性染色体”,“与性别有关”,简单复习性别决定相关知识。课件展示性别决定过程,并及时进行针对训练。

  3、课件展示X,Y染色体的形态,引出伴性遗传的几种方式。

  【针对训练1】关于果蝇性别决定的说法,下列哪一点是错误的(A)

  ①性别决定的关键在于常染色体②雌性只产生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③雄性产生含X、Y两种性染色体的精子且比例为1∶1④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①④B.③C.②D.①和③

  【针对训练2】下列关于性染色体叙述,正确的是(C)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B.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C.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其相应的性状表现与一定的性别相关联

  D.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二、分析伴X隐性遗传病——人类红绿色盲

  1、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让学生写出色盲基因和正常基因。

  2、让学生说出人类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请学生上黑板写出几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

  3、布置学生思考讨论后师生共同归纳出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

  【针对训练3】下图是一色盲的遗传系谱:

  (1)14号成员是色盲患者,致病基因是由哪个体传递来的?用成员编号和“→”写出色盲基因的传递途径:1→4→8→14。

  (2)若成员7和8再生一个孩子,是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4,是色盲女孩的概率为0。

  三、分析伴X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

  1、学生说出控制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是显性基因,并写出患病基因和正常基因。

  2、学生写出正常人和患者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3、师生共同归纳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

  【针对训练4】一个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该病为X显性遗传)的男子与正常女子结婚,为预防生下患病的孩子,进行了遗传咨询。你认为下列的指导中有道理的是()

  A.不要生育?

  B.妊娠期多吃含钙食品

  C.只生男孩

  D.只生女孩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相关文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07-12

遗传和变异典型例题解析09-02

专题复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教案03-09

遗传和变异计算题解析07-31

网络语言的变异现象10-18

转基因抗虫棉SSR和AFLP遗传变异研究07-02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设计08-27

常德方言变异现象研究08-27

文学中的变异现象及其翻译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