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2-06-01 10:41:00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精选23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图形》大班数学教案(精选2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精选23篇)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形的特征,在图中为各种图形找出合适的位置。

  2.能大胆、正确的表达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方位。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每人一套操作材料大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图形)小朋友们,今天图形王国的国王给我们小朋友带礼物了,你们来看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用两个词来说,如红色的三角形等)

  2.游戏“图形归类”。请幼儿把相同的图形放在放在一起。与同伴交流,你是怎么分的。

  (1)现在这些图形宝宝想回家了,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找家吧!

  (2)(出示图)这就是它们的家。观察表格,理解横向和纵向标记的含义。提问:表格最上面一行有什么?表示什么意思?左边有什么标记?表示什么意思?

  (3)教师示范将红的圆形放在相应的格子里去。边放边说:红的圆形在从下往上数第四行左边的第二个位置上。

  (4)请个别幼儿尝试选择部分图形按照两种特征进行定位,并说一说具体的位置。

  3.幼儿用操作材料对图形进行归类。

  (1)给每人提供一套操作材料,先仔细观察里面的图形,在确定图形宝宝应该放在哪个家中。

  (2)教师进行指导

  4.组织交流,讲述特征和位置。

  提问:第几行第几个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图形?

  活动反思:

  本活动,幼儿对颜色和图形特征已经认知。能根据图形的特征,在图中为各种图形找出合适的位置。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谈话、游戏等情境,使幼儿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学习材料,让幼儿进行动手操作,体验和探究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活动的制作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保护幼儿的意见,开发幼儿的创造力,鼓励幼儿善于发现与众不同的现象。但是本节课,我的语速有点快,语言不够精练,讲解示范的时候,因为语速快,部分幼儿幼儿未能听清老师的要求,导致一个问题说出去来,下面很多小朋友都不知道我问的什么。而且我的应变能力也有待加强,本次教研活动让我明白了,只有在不断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图形在孩子们现实生活中到处可见,世界上各种物体都是由各种形状和它们的变体而构成。大班的孩子们已近认识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当我们把各种图形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都能自发地用稚气的小手拼出很多物体。为满足孩子们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特设计这一活动,通过听听、看看、折折、拼拼、讲讲等不同途径,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并掌握有关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满足幼儿探索发现、尝试创作的欲望,符合大班的年龄特点。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的基本特征的掌握。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重点:

  掌握图形的要领,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难点:

  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卡片若干、双面胶、白纸、课件、魔术盒

  2、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图片引入,请小朋友看图片,指出这是魔术师。

  2、教师出示魔术盒。今天老师从魔术师那里借了一个魔术箱,要给小朋友表演一个魔术。

  (二)基本部分

  1、复习巩固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的特征。

  师:变!你们看老师变出什么图形了?

  幼:幼儿说出名称师:它有几条边,几个角?

  依次变出不同的图形进行辨别。

  2、图形变换,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1)发礼物(师:小朋友们实在是太厉害了!魔术师刚刚悄悄传话给老师,他说要奖励小朋友们一套学具,让小朋友们自己来当魔术师。)

  (2)操作:动手动脑,感知图形变换。

  ①请幼儿动手变一变(折纸),教师指导。

  ②请幼儿说说变化的结果:

  正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

  圆形变成了半圆形。

  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正方形。

  梯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三角形、梯形师:小朋友真棒,每个人都是厉害的魔术师!

  3、拼一拼师:小朋友们,咱们今天变出了这么多的图形娃娃,我们就用这些图形拼出一幅美丽的图画来送给你们的好朋友或者爸爸妈妈吧!

  (1)幼儿动手拼贴(教师师指导)

  (2)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拼的是什么,用了那些图形。

  (三)结束部分:

  请小朋友课后将自己的作品送给同学或者父母亲,并同爸爸妈妈找一找家里有那些你认识的图形,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1、请小朋友回家后同爸爸妈妈找一找,你家里哪些东西是你认识的图形。

  2、在活动区投放图形,自愿组合图案。

  活动反思:

  《有趣的图形宝宝》是我们实施的“图形宝宝“主题中的一个活动。本次活动重点是让幼儿巩固对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游戏是中班幼儿活动的最佳方法,而在活动中参插游戏,并辅以形象生动的教具、有趣活泼的语言,会使幼儿对活动的兴致加浓,而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也愿意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参与,从而使幼儿的听觉力、注意力、观察力得到了发展。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乐于参与,积极发现。

  在这个过程中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也学到了很多。如:如何更好地完成目标;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问题及组织语言;如何发挥孩子们的自主性等等。我将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尝试,注意总结经验,减少“遗憾”。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2、让幼儿能正确的分辨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活动准备]

  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正方形宝宝教具各一个,图形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师:小朋友们喜不喜欢交新朋友啊?

  幼:喜欢。

  师:今天老师在来幼儿园的路上遇到了三个图形宝宝,它们听说我们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是即聪明可爱

  又好客,它们想和小朋友门成为朋友,所以老师就把它们带来了,小朋友们欢迎不欢迎它们啊?

  幼:欢迎。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图形宝宝的自我介绍吧。

  2、教师出示图形并学着图形宝宝的口吻来自我介绍。

  出示正方形宝宝:小朋友们好,我是图形宝宝,我的名字叫正方形。我想你们成为好朋友,(接着出示三角形宝宝)小朋友你们好,我也是图形宝宝,我的名字叫三角形,我也想和你们成为好朋友。(出示圆形)小朋友们好,我也是图形宝宝,我的名字叫圆形。我想和你们成为好朋友,你们能接受我吗?

  师:小朋友们听图形宝宝的自我介绍了,现在都知道它们的名字了,那我们看看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东西分别像这些图形宝宝啊?

  教师出示图形宝宝让幼儿说像什么,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如说正方形像手帕时要是幼儿想不起,就可以提示说我们在吃东西时,把小嘴弄脏了幼儿园里的老师是用什么给小朋友们把小嘴擦干净的呀?等之类的话来引导幼儿

  3、游戏:送图形宝宝回家

  (1)在地板上分别画出大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游戏对象全班,游戏规则:当老师拿出正方形全体小朋友就要站到正方形里去(如人数过多,站在图形外面也算)。这样当老师出示哪个图形小朋友们就站到相应的图形里去。

  (2)把图形卡片发到幼儿手里(一人一张,一部分幼儿发三角形,一部分幼儿发正方形,一部分幼儿发圆形),游戏规则:当教师是说麻烦小朋友们把图形宝宝送回家时,幼儿们就要站到与自己手中相同的图形中去,这样再让幼儿互换手中的卡片重复游戏。

  [活动延伸]

  利用折叠、剪纸、绘画等作图形,涂画图形,引发幼儿拿图形与具体实物的形状联系、对应、玩相同游戏。

  [教学反思

  在备课过程中我考虑到小班的幼儿比较喜欢游戏,从而在活动中加入了游戏的小环节,这样既可以让幼儿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并且不会觉得学习是枯燥的,寓教于乐。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后,并没有把案直接告诉孩子,而是启发幼儿自己去寻答案。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在情境中鼓励幼儿大胆的去尝试,让幼儿充分的感受科学的乐趣和作用。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归纳出一组图形1-2个共同特征,或按特征拿取相应的图形。

  2.能仔细观察图形,并积极参与讨论。

  3.听懂操作要求,并按要求操作。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多种图形

  2.各种颜色、形状、大小的图形若干、参考图、图形特征标记、空白记录表一张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彩色图形来了……

  (1)以游戏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有许多彩色图形要去游乐场玩游戏,瞧,它们来了……"

  (2)出示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彩色图形,引导幼儿说说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特征。

  (3)出示颜色、形状、大小标记让幼儿认一认。

  2、彩色图形找朋友。

  (1)教师出示参考图,引导幼儿观察,说说它们的共同特性。

  "彩色图形要找朋友一起去游乐场。看,它们找到朋友了。它们什么地方一样,成为朋友呢?"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从形状、颜色、大小三个方面找它们的共同特征。

  (3)请个别幼儿上前找出标记并放在参考图上。

  (4)师幼进行检验讨论。

  (5)教师可将彩色图形换下,然后请个别幼儿上前找共同特征,可进行两遍。

  (6)小结:原来彩色图形喜欢找有两个特征相同的图形做朋友,它们有的形状相同,有的颜色相同,还有的大小相同。

  3、彩色图形进游乐场。

  (1)出示空白表格"彩色图形来到游乐场门口,可是却不能进去,因为进游乐场要符合条件才能进。"

  (2)教师边说边将红色和正方形标记贴上。

  "原来要符合红色和正方形两种条件才能进。那么,谁能来做检票员把关呀?"

  (3)个别幼儿上前示范。

  (4)师幼检查。

  (5)教师换标记并请幼儿集体做"检票员""这个游乐场很神奇,瞧,这次进去的条件变了。"教师边说边贴标。

  (6)师幼一起讨论需要的条件。

  "原来这次要进游乐场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黄色的,还要是大的。谁愿意来做检票员?"

  (7)请全体幼儿一起找一找并贴在表格中。

  (8)师幼检查讨论

  (9)教师换标记并请幼儿第二次集体做"检票员"。

  (10)师幼讨论检验。

  (11)小结:原来要进游乐场还必须符合两个特征条件呢,只要有一个不符合就不能进去。彩色图形们让我感谢你们的帮忙,现在它们已经在开心地玩了。

  4、幼儿操作活动

  (1)讲解题目要求。

  (2)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纠正幼儿的书写姿势。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图形的分割与组合》是山大版第六主题的一节活动。幼儿对一些基本图形巳有了初步认识。如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本节活动结合幼儿对基本图形的了解基础上,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并且将一种图形正方形进行分割,然后再将分割后的多块图形进行组合,萌发幼儿对图形的分割与组合的好奇心,并培养了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

  活动内容突出了两方面内容,一是能将一种图形通过不同方式分割并组合成其他图形,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二是了解图形变化前后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面积守恒。

  活动目标:

  1、萌发对图形分割与组合的好奇心及科学探究精神。

  2、能将一种图形通过不同方式分割并拼成其它图形,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3、了解图形变化前后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面积守恒。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将一种图形通过不同方式分割,并组合成图案。

  活动难点:不受外部因素变化的影响认识面积守恒。

  活动准备:

  1、四幅用图形拼成的图例:牛、金鱼、兔子、狐狸。

  2、不同颜色的正方形纸每人数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四种动物图片,引起幼儿对图形的兴趣。

  教师提问:今天老师带来了四只小动物,你们看是什么小动物?小动物里面藏着哪些图形呀?

  1、引导幼儿观察,并讲出有哪些图形?

  2、教师小结:是的,这些动物里面有许多三角形和正方形。

  (二)让幼儿初次操作将这些图案中分开的图形进行组合。

  1、教师拿出四张大的正方形纸,让幼儿逐个与这四只小动物比较谁大谁小?幼儿做出猜想。

  2、让幼儿将图案中的图形进行组合。教师引导四组幼儿说出:这些小图形和下面的大正方形重叠了,原来它们一样大

  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分开后的图形合起来和原来的大正方形一样大。

  3、教师小结:一个正方形可以分成多种图形,分开后的图形合起来还是和原来的正方形一样大。

  (三)教师用正方形纸折折叠叠,通过折叠幼儿感知一个正方形分成了许多图形。

  1、教师出示正方形的纸,以游戏“变魔术”感知图形的变化。

  2、教师将同样大小、不同顔色的正方形纸自由折叠,然后看看正方形纸折叠后取开,分成了哪些图形?折了多少个?老师是怎么折的?

  幼儿回答是用了对边折、对角折、向中心线折。

  (四)幼儿剪剪,拼拼,感知图形分后前后一样大。

  引导幼儿将正方形沿折痕剪开,再组合成正方形。然后再说出分开后的图形合起来还是原来的图形。

  (五)幼儿将剪下的多个图形再变成各种喜欢的图案。

  1、幼儿自由拼搭,自我创造。

  2、教师用相机拍下幼儿的作品,投放在电视中,让幼儿欣赏,教师进行讲评。)

  3、幼儿用语言描述:我把一个大正方形分成四个小正方形,四个小正方形组合成了什么?(教师拍成照片投放在电视中供幼儿欣赏。

  延伸活动:

  教师出示长方形、圆形、梯形等图形,提示幼儿它们是否可以分割与组合?引导幼儿在活动区再进行操作。

  活动反思:

  1、思路清晰,节奏紧凑,环环相扣。

  2、幼儿学习积极性高,有探索的精神,师幼互动好。

  3、围绕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学习,活动中运用了操作法、比较法、讲解示范法、发现法。

  最大的亮点:

  体现在教师多次运用了操作法让幼儿进行学习,让幼儿在动手摆弄操作材料的活动中获得最直接的数学经验,这是本次活动成功的关键。

  活动中的不足:

  让幼儿在尝试正方形分割时,方法还不够多样性,重新组合新图案时,引导幼儿图案内容可再丰富些。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多种方法将正方形、长方形进行等分。

  2、知道有些图形能被四等分,有些图形不能被四等分。

  3、愿意动手尝试,探索四等分的多种方法。

  活动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教学挂图32-4、蛋糕卡、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梯形、菱形的图形纸片若干,剪刀、笔。

  学具:幼儿用书p8、9,图形卡、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图形纸片若干,剪刀、笔。

  活动过程:

  一、理解等分的含义。

  1、观看课件,激发幼儿兴趣。

  2、小熊分饼干的故事。

  (1)教师:听过小熊分饼的故事吗?这个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呢?

  (2)鼓励个别幼儿介绍故事内容,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3、帮小熊分饼。

  (1)出示一张圆形的纸,教师:小熊兄弟俩又捡到一快饼,你能帮他们分成相等的两份吗?

  (2)鼓励个别幼儿示范分圆形。

  (3)教师:怎样知道这两半是一样大小呢?

  (4)引导幼儿将分成的两半对应比较大小。

  二、问题解决

  1、帮助麦思妈妈分蛋糕。

  (1)教师:今天麦思妈妈做了几块不同形状的蛋糕,有些什么形状呢?

  (2)出示圆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蛋糕图卡,鼓励幼儿说一说。

  (3)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分法,引导幼儿了解同伴不同的分法。

  2、四等分蛋糕。

  (1)请幼儿取出图形卡中的蛋糕图卡,自主尝试分一分,剪一剪。

  (2)教师:你是怎么分圆形蛋糕的?分成的四块是一样大小的吗?

  (3)请幼儿展示并介绍分的结果,鼓励幼儿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分好的四块蛋糕是否一样大小。

  重点指导幼儿探索不同的分法,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分法,并尝试用语言完整表述出来。

  三、操作与拓展

  1、出示教学挂图,介绍操作内容。

  (1)分蛋糕:引导幼儿用画的方式将自己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2)圈出四等分:引导幼儿用目测或动手剪一剪的方法判断哪些是被四等分,将被四等分的图形圈出来。

  (3)四等分方法多:鼓励幼儿画出同种图形不同的四等分方法。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欣赏评价。

  出示图形纸片,请幼儿介绍那些图形能被四等分,并示范怎样四等分,师幼共同检查。

  四、经验小结:

  生活中我们为了公平,经常会用到等分,希望小朋友以后能够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等分的方法用到生活中,这样分起来又快、又公平,又可以避免发生不愉快的争吵。

  五、活动延伸:分食物

  教师:熊妈妈为了感谢小朋友帮助了它的熊宝宝,要送给你们一些食物,请小朋友把可以四等分的食物动脑筋分一分吧!并送给客人老师一起分享,不可以四等分的食物可以与同伴一起分享。

  课后反思:

  班级幼儿学习过二等分,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等分的活动很感兴趣,有继续学习的愿望,所以在幼儿学会了二等分的基础上设计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设计前我考虑到了活动的趣味性,即使是大班的幼儿,如何能让他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会学习并学会图形四等分的方法?所以我选择了以故事情境贯穿的方式,运用课件、动画的手段来激发幼儿的学习愿望和兴趣。从整个活动现场来看,幼儿表现积极、兴趣浓厚、认真参与、大胆探索。另外在学习四等分的过程中,教师由易到难的引导幼儿在探索中、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学会四等分的方法。从简单的圆形逐渐过渡到正方形再到长方形,层层递进,遵循了幼儿的学习发展规律。四等分方法分享的环节,教师注重引导幼儿用完整化表达的习惯,促进幼儿语言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从中教师也以帮助小熊想办法的情境让孩子懂得帮助别人、懂得分享,体验帮助别人后的快乐。最后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将学到的数学四等分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活动中也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活动时间的把握上,环节应该再安排得紧凑一些、该简略的部分再压缩一下。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认识的三个特征,学习按大小、颜色、形状进行分类。

  2、巩固对已学图形的认识,能按要求操作,保持记录整洁。

  3、体验分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分类记录表

  2、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几何图形

  3、各类标记

  4、课前把已经分类好的小房子放在电视机下面,位子排成马蹄形,有空间)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出示由几何图形拼成的小汽车,请幼儿认真观察。

  t:这辆小车子上有哪些图形宝宝呢?(哦!有圆形、三角形)那么这些图形宝宝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呀?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有圆、三角形;形状不同、颜色不同、大小不同

  3、小结

  二、第一次操作

  1、教师出示几何图形

  t:这些图形宝宝有什么相同点,它们喜欢和相同的好朋友住在在一起,你来分分看!

  要求:轻声的讨论、操作;请当天的值日生操作,其他幼儿帮忙想办法。

  2、教师巡视指导,可重点指导1~2组。

  三、展示分类结果

  1、教师请个别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分类结果。(老师把与幼儿一样的结果展示出来)

  2、t:你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呀?

  t:你们看出来他是怎么分的吗?为什么这么分呀?

  3、引导幼儿大胆积极发言,用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4、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是按大小、形状、颜色来分类,并为每种分法贴上标记宝宝。

  5、如果展示后,分类中少了一种,可补充:

  t:你们是这样分的,沈老师还有一个好方法来分……你们来看看老师为什么这样分呢?

  6、小结:我们把这些图形宝宝可以按照大小、颜色、形状来分,我们小朋友真厉害!表扬一下自己!

  四、第二次操作

  1、教师每组分发标记宝宝。

  2、t:老师给每组小朋友都放了标记宝宝,现在请你们用跟刚才不一样的分法再为图形宝宝找家,并给它们的房子上贴上相应的标记宝宝。

  3、要求:轻声操作;当天值日生操作。

  4、教师巡视指导

  5、请个别幼儿展示

  6、小结

  五、游戏:找朋友

  1、教师请幼儿一人拿一个图形宝宝,举高(课前要把位子排好)

  2、t:请你们每人拿一个图形宝宝,然后找一个空的地方,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叫找朋友。

  3、要求:注意安全,不推不挤。

  附:找找找,找找找,找到我的好朋友,好朋友在哪里?颜色/形状/大小一样的好朋友在一起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尝试根据图形标记表示的差异数目,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

  根据勾画的图形特征,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

  仔细检查作业,养成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彩色几何图形和差异标记(图一)、图表(图2)

  幼儿用书及作业工具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学习按差异标记画图形。

  出示图1,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和差异波浪线,说说:黑板上有什么?波浪线表示什么意思?第一个是什么图形?他后面有几条波浪线?表是什么意思?启发幼儿上来按标记在空格画图形,并说说:画的什么图形?为什么画这个图形?鼓励幼儿完整说出图形名称。

  教师和全体幼儿检查画的图形是否正确。

  (2)按勾画的图形特征画图形。

  出示图表2,幼儿观察表说说:图上有什么?启发幼儿根据每一排上勾画的标记说说:这个图形有哪些特征?分别请个别幼儿上来在左边的空格里画出相应的图形,并完整地说出图形名称,集体进行检验评价是否正确。

  2、操作活动

  按差异标记画图形。

  启发幼儿观察图形和差异标记的数量,在空格里画出一定的图形。

  观察各种立方体,说出它们的名称,并在标记的后面记录它们的数量。

  3、活动评价

  教师展示个别幼儿的操作材料,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活动,其他幼儿对照检查操作结果,教师进行小结。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形拼贴各种物体,并对图形按特征分类,记录图形的数量。

  2、准确感知图形的位置以及9以内的数量。

  3、对拼图活动有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各种形状的几何图形若干以及六边形白纸两张。

  2、学具:幼儿用书人手一份,人手一支笔,剪刀各一把。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教师出示各种几何图形图片,启发幼儿选择几何图形,拼出一定的物体形象。

  师: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几何图形吗?

  师:我们可以用这些几何图形拼出许多好看的图案来呢?

  师:看!老师拼的是什么?(示范)

  师:现在请小朋友从这些图形中选几个,然后再拼一拼,拼出一些其它图案来。

  师:现在请两位小朋友上来拼图。

  师:请小朋友说说你拼出的是什么图形?数一数每种图形用了几个?2、师在黑板上进行记录。

  3、师:其实,这些几何图形还可以拼出更多的图案来呢?我们等会再拼好吗?

  4、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六边形纸,纸上每一个格子里分别放着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这是一个会旋转的六边形,这里还有一张和他相同的六边形,现在老师转动第二个六边形的位置,并拿走两个图形。

  师:请小朋友对照第一个六边形,想一想:空格中应该放什么图形。然后请小朋友来摆放上去。

  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把第二个六边形转到和第一个六边形一样的位置看他们放的对吗?

  5、接着,再改变六边形的位置,请幼儿摆放图形。

  二、操作活动。

  1、观察六边形和正方形的桌面,旋转桌面后,想一想,空格中应该是什么形状?画一画。

  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都观察得很仔细,现在老师再来考考你们,(出示操作材料)请小朋友观察六边形和正方形的桌面,旋转桌面后,想一想,空格中应该是什么形状?请你画一画。

  2、幼儿用各种几何图形进行拼图活动,并记录数量。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这里有许多的几何图形积木,你们想不想一起再来拼一拼,看谁拼的图案最多,然后数一数你拼出的图案中用了几个几何图形,把它记录下来。

  师:小朋友,拼图游戏好玩吗?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下次再玩好吗?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 篇10

  一、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目前,我班幼儿已经基本能单独进行图形、事物的一级分类,但是对事物图形进行二次分类有点困难。

  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我选择的“二次分类”这个数学活动时,我是考虑到,老师们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中教师常运用教具演示,并以此为基础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而实际上,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必须通过幼儿自己主动活动的过程。

  “图形二次分类”主要让幼儿和教师一起通过图形的特征进行一次分类,再进行第二次分类,等幼儿初步掌握好二次分类的方法后,我们再进行一次直接的二次分类,我希望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图形的二次分类”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按图形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2、大胆用语言表述出图形的二个层次的不同特征,培养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操作兴趣。

  3、能按要求操作,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重点:学习按图形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活动难点:大胆用语言表述出图形的二个层次的不同特征,培养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操作兴趣。

  三、教学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两份,磁性板(板上画好房子、房间)、含两种特征的图形、标记。

  四、教学方法

  整个活动采用了三种方法:游戏法、语言讨论法、尝试操作法。

  1、游戏法:通过“图形宝宝分家”的游戏,达到在玩中学的目的。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思维,变被动为主动。即使知识上得到了巩固和深化,又使幼儿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得到了提高。

  2、语言讨论法:在数学教育中,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讨论的时机选在操作的不同时间,就会对幼儿的具体操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引导幼儿先讨论用什么方法分类,操作后,再一次请幼儿讨论。这样,通过不断的交流与讨论,加上教师的帮助归纳,使幼儿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二次分类的概念。

  3、尝试操作法: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最后的操作活动中,给幼儿投放了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并通过商量,一个分一个记录的环节进行互助学习,对二次分类再一次进行经验归纳。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今天,“图形之家”来了一些新朋友,你们看一看,新朋友是谁?

  生: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

  评析:设计了“图形之家”这个大家庭,让图形宝宝们顺利的带上了拟人化的色彩,吸引了幼儿。

  (二)、幼儿操作,复习巩固一次分类。

  1、请幼儿根据图形娃娃不同的颜色或者不同的形状,给图形娃娃分家。

  师:咦?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们它们几个呆在同一个房间,实在是太挤了,于是发生了争吵,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助它们分分家,好吗?首先,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生: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

  师:那么,我们在给图形宝宝分家的时候,可以按照什么特征来给它们分类呢?

  幼:按形状分,按颜色分。

  2、幼儿操作,进行一次分类,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你根据你喜欢的方式,来给图形宝宝分家吧?

  3、讲解,演示。

  师:你是按什么特征给图形宝宝分家的?有没有谁也是这么分的?在大黑板上演示,并贴上相应的标记。

  师:谁有不一样的分法呢?上来解释一下你是按什么特征给图形宝宝来分家的?为了让小朋友看的更清楚些,老师把它在另外一个“图形之家”上也进行演示并贴上相应的标记。

  4、小结:现在,请你看一看,现在每个房间里的图形宝宝一样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

  评析:此过程是帮助幼儿巩固图形的一次分类,教师一边记录一边运用语言跟进,为幼儿下一步的分组活动奠定基础,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来初步感知分类,在第一个环节中孩子们积极性很高,都在自己的主动参与中感知了通过图形的特征来分类。

  (三)、学习二次分类。

  1、找出这些图形的不同特征。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帮图形宝宝找到房间了,可是,刚刚我还是听到了争吵声,原来,它们还是觉得房间太挤,还想请我们小朋友来给它们分分家,你们愿意吗?“看看红房间里的图形宝宝,它们的颜色都是红色的,可是,它们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幼:形状不一样。

  师:那我们可以怎样来分呢?对,现在我们可以按照他们的另一个特征——形状再来帮他们分家。

  2、幼回答,师根据幼的回答进行操作演示。

  3、谁来给绿房间里的图形宝宝来分分家呢?幼上台操作。

  4、现在,请你给你们操作纸上的图形宝宝来分分家吧,操作的时候要记住你是按什么特征来进行分类的哦。

  5、幼儿进行第二次分类操作,师巡回指导。

  评析:清楚讲述操作要求,让幼儿在第一次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分类,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图形的二次分类,更好的分组操作。

  6、讲解:让幼儿说说是怎样为图形进行分家的。

  (1)师:谁来介绍一下,这一步,你是按照什么特征来给图形宝宝分家的?分下来之后,你发现了什么?

  (2)再请另外一种分法的幼儿上来介绍一下。

  (3)观察,最后的4个小房间里的图形宝宝有什么特征?(它们一模一样)

  7、总结:

  今天,我们给图形宝宝分了几次家啊?(2次)像我们今天这样,按图形宝宝两种不同特征来进行分类的方法,叫做图形的二次分类。其实,我们刚刚做的操作纸中间那一部分是我们的过度环节,我们可以把纸折一下,把中间的房间藏起来,就出现了这个图(师边说边演示),这就是把我们图形宝宝按照它们的两种不同特征直接分到那4个小房间里时的样子。

  (四)、幼儿再次操作,巩固二次分类的方法。

  (1)师:现在,还有许多图形宝宝想请我们小朋友来给它们分家呢,你们愿意吗?分之前一定要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他们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大小怎样的,再进行分类哦。

  (2)幼儿再次操作,直接给图形宝宝二次分类。

  (3)介绍,你是按图形宝宝的哪两种特征来进行分类的?

  评析:加入新的图形的特征,让幼儿直接进行图形的二次分类,引导幼儿借助了标记,仔细看清图形的特征,成人看似简单的操作,对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五)、活动结束。

  师:“今天,小朋友真能干,帮这么多图形宝宝分了家,现在它们都舒适地住在自己的房间再也不争吵了。它们很感谢我们,想请我们去图形王国做客,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出发吧!

  (六)、活动延伸:给更多的图形宝宝进行二次分类。

  六、活动反思: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在这个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投放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各种红色、黄色、蓝色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若干,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摆弄后,尝试找到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经验归纳,最大限度地让幼儿自己动脑、动手自主来进行操作、探索。

  我用一个“给图形宝宝分家”的故事贯穿始终,孩子们便于理解,也十分愿意投入其中,加上我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操作材料,并加以引导,逐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图形的二次分类”的特征,让他们充满激情的完成了一个个任务。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 篇11

  活动目的:

  1、能尝试分析和标出图形的各项特征,并能按标出的特征选取图形。

  2、发展幼儿的逻辑分析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课件图形特征表格,几何图形若干。(附后)

  2、学具:每人一张记录表格。每人一个普通几何图形、一个背后贴有半个心形的几何图形。

  3、环境:布置寻宝地。

  活动过程:

  流程:交流图形特征学看图示分析图形特征给特定图形记录特征分析图形特征寻找标志

  1、以小天使来到班上送礼物,寻找最幸运小朋友引题。

  (1)引: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来欢迎小客人吧!(展示课件小天使)。

  (2)幼儿拿出小天使送的图形抽奖券(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图形),互相交流、比较自己拿到的图形奖券。

  2、学习按指令来找图形,尝试分析图形的特征。

  (1)出示课件1:

  引导总结幼儿交流后得出的图形特征做成的标志,理解标志的意义。

  (2)出示课件2:

  由易到难分三个层次三种方式,进行图形特征分析。

  A、分三次选择三种特征,归纳分析,判断自己的图形是否同时符合三个特征。

  B、分两次选择三种特征,归纳分析,判断自己的图形是否同时符合三个特征。

  C、一次性展示三种特征,归纳分析,判断自己的图形是否同时符合三个特征。

  D、每一次的分析归纳后,若同时符合三种特征,表示中奖可以获得一枚小红心做奖励,但要请幼儿表述为什么获奖。(图形特征)。

  E、分析没有获奖的原因,完整描述自己的图形奖券有哪些特征。

  (3)小结:每个图形都有好几种的特征,只有把每个特征都找出来,我们才能准确的找到这个图形。

  3、分析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学习使用记录法。(记录表附后)。

  (1)将图形粘贴在记录纸上,并在表格中用记号记录下图形的特征。

  4、幼儿互相交流后,展示屏演示讲评部分幼儿的记录情况。

  5、游戏:寻宝。

  要求分析图形特征,并根据标记寻找宝藏所在地,找到另外一部分心形。

  6、幼儿互相分享寻宝的愉快心情。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 篇12

  设计意图:

  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的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所证实。因此他们对自己的探索和自己的操作很感兴趣。目前,中班幼儿已经对颜色、事物单独的进行一级分类,但是对事物、图形进行二次分类有点难。而数学是一门抽象、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我选择“图形找家,二次分类”这个数学活动时,我是考虑到,老师们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中教师常运用教具演示,并以此为基础讲解数学概念,而实际上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老师讲和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必须通过幼儿的自主探索和操作的过程。所以,这节课我运用游戏的导入,借用多媒体的教学和幼儿操作的环节,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去探索、操作的过程中来学习图形的二次分类。

  活动目标:

  1、学习看颜色、形状两种标记把图形进行二次分类。

  2、会自己收拾整理数学操作材料。

  3、体验数学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具:

  1、二次分类板

  2、绿、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若干

  3、课件PPT

  学具:

  1、每人一份操作板、

  2、每人一个小兔子盘子和一个小鸟的盘子里面的蓝色、红色、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各两个。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已认识的图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引导部分:引发幼儿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1)手指游戏:《小猴子盖新房》

  小猴子盖新房,小狗小猫来帮忙,钉的钉,抗的扛,房子盖的真漂亮,推门一看黑黢黢,原来忘记留个窗。《正方形的窗圆形的窗三角形的窗》

  (2)师幼互动

  师:游戏结束了,我想问问小朋友们,游戏中小猴子盖的新房子的窗户都有什么形状的窗户啊?(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二、出示故事《图形宝宝找家》课件PPT,初步了解图形的二次分类

  (1)播放第一段PPT(初步学习按颜色标记找家)

  师:今天高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图形宝宝找家》(观看PPT)故事中小兔子会遇到一件困难的事情,(小兔子蹦蹦跳跳的找到了自己的家,可是它进不去自己家了非常着急,原来小兔子自己家的门,被问题锁锁住了,进不去,想让聪明的小朋友来帮帮忙,问题是:1、故事中有哪些图形宝宝。2、他们都是什么颜色的?3、他们是怎样找到自己的家的。)需要我们聪明的小朋友,来帮帮忙!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呢?请小朋友们先认真的看和仔细的听。(PPT只播放到按颜色找到自己的家停止)

  (故事里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宝宝,他们有红色的,有黄色的,他们是根据房子颜色的标记:有红色标记和黄色标记)

  (2)播放第二段PPT(初步学习按一样的颜色和一样的形状标记找家)

  师:哦,小朋友真棒都回答对了,问题锁打开,小兔子非常的开心给你们送去掌声,这时小兔子高高兴兴的进到了自己的家里。瞧,(播放第二段PPT)天渐渐黑了……展开阅读全文

  师,故事又讲完了,高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帮忙!我请聪明的小朋友告诉我,他们又是怎样找到自己的家去睡觉去的?(根据形状标记)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这样的?(播放PPT)你们太棒了,为了表扬你们给你一个大拇哥!

  附:故事《图形找家》

  1、第一段故事

  在一个漂亮的草原上,住着许多的图形宝宝们,一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天气暖洋洋的,这天,圆形宝宝们、三角形宝宝们、正方形宝宝们都穿着自己最喜欢的红色和黄色的衣服跑了出来,他们的好朋友小兔子也跑了过来,他们一起在草地上唱歌,跳舞,玩的非常的开心!

  突然天下起了大雨,图形宝宝们着急的要回自己的家,可是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了,小兔子说不要着急,不要着急,我来带你们找自己的家。快跟我来吧。瞧,在这有两座大房子,一个是红色的房子是红颜色宝宝们的家,一个是黄颜色的房子是黄颜色宝宝们的家,图形宝宝们赶快去根据房子的颜色回自己的家吧。这时,红的圆形、红色三角形、红色正方形回到了红色的房间,黄色圆形、黄色三角形、黄色正方形也都回到了黄色的家里。小兔子也蹦蹦跳跳的回家了。

  2、第二段故事

  天渐渐的黑了,雨也停了,月亮婆婆带着小星星们出来了,这时图形宝宝们也要回到自己的家里睡觉去了,可是哪一个是他们的家呢?哦,原来图形宝宝家的大门都和形状宝宝们长得一样并且都穿着一样颜色的衣服,我想请小朋友来猜一猜这是谁的家呢?(教师指着红色圆形的门提问)依次……(教师播放PPT)

  就这样图形宝宝们很快都找到了自己的家,并住在了自己的房间里,进入了甜甜的梦乡中………

  师:故事讲完了,高老师有一个问题,我想请聪明的小朋友告诉我,天渐渐黑了,他们是怎样找到自己的家去睡觉去的?(根据形状标记)那我们来看看是不是?(播放PPT)回答正确给你们一个大拇哥!

  师:最后一个问题,请小朋友再来想一想,故事中图形宝宝们第一次是怎样找到自己的家的?第二次又是怎样找到自己的家的。(再次提问加深幼儿对图形按颜色和形状标记找到的家)

  三、教师出示二次分类板,深入学习二次分类

  1、导入

  师:哦,小朋友们都知道他们是根据颜色标记和形状标记找到了自己的家。咦,听,什么声音?(助教老师发出哭的声音)谁在哭?是小兔子的在哭。原来小兔子的好朋友图形宝宝们参加快乐大本营活动,他们来到了黄色的田野里,(教师把图形宝宝散落在黄色桌子上)活动结束他们想回家,可是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请小朋友们来帮帮忙?

  2、学习二次分类

  (1)第一次分类(只出示颜色标记)

  师:我们来看看这是谁的家?这是谁的家?(红颜色家、绿颜色的家)

  师:哦,那谁来帮帮小兔子,把它的好朋友图形宝宝们送回家。(请个别幼儿前来操作)

  师:哦,小朋友真棒都把他们送回了家,他们的家都住了几位图形宝宝?如果再来一个还能住下吗?哦,不能太挤了。所以我们给他送回家的同时,要给他们一个一个的摆好。

  (2)第二次分类(只出示形状标记的家)

  师:咦,哪里又有哭声,原来在黑板的后面还有一些图形宝宝他们也着急的想回家,我们把它们请到黑板的前面来,请小朋友们来帮帮忙!那,这些图形宝宝们的家在哪里呢?我们来看这里这么多房间哪一个是他们的呢?谁来猜一猜?谁愿意把他们送回家?(请个别幼儿前来帮忙)

  师:哇,小朋友们都把图形宝宝们送回家了,这时回到颜色标记的家里和回到形状标记的家里的图形宝宝们非常的开心,小兔子也开心的笑了起来。(出示整个二次分类板)我们来看看他们第一次按颜色标记和第二次按形状标记把他们送回的家,这个叫做二次分类板。叫什么啊?二次分类板。

  四、幼儿操作、验证

  1、操作(出示操作单PPT,讲清要求)

  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真能干,可是高老师这里呀又出现了一个大问题,想请小朋友来帮帮高老师的忙。老师的好朋友图形宝宝也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一个在小兔子家玩的,一个在小熊家玩的,他们都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请小朋友把在小兔子家玩的图形宝们送回颜色标记的家,把在小熊家玩的送到形状标记的家里。请小朋友回到自己的位子用棉签和胶水把他们送回家。

  2、验证

  师:高老师这里也做了一份,(出示PPT)请小朋友们看看和我做的一样吗?

  五、教师总结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们真棒,都帮高老师把图形宝宝们送回了家,那现在我们桌子上的操作单、胶水和棉签也要回家了,请小朋友把他们送回家吧。(播放轻音乐幼儿整理,放在桌子中间)

  课后反思:

  在以往的教学计划中,《图形的二次分类》一直是被安排在大班,今年提至中班,无疑会给我们中班的孩子带来一定的困难。于是我就思考:有没一种既让孩子学会本次教学知识,又能感觉非常的轻松与愉快?对于本次教学,主要有如下反思:

  1、师与生

  在此次教学中,老师与幼儿的配合还算是比较默契的。首先,我并没有为自己戴上“教师”的帽子。在课程的一开始,我就用一个与教学有关的游戏《小猴子盖新房》来和幼儿“套近乎”进行导入,使幼儿开始对听课老师所产生的好奇与紧张感抛至九霄。紧接着我以PPT动画《图形找家》吸引幼儿,幼儿都能根据有趣的PPT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根据颜色标记和形状标记给图形找家。幼儿兴趣点很高。

  2、得与失

  这次教学,能把握住孩子的注意力与兴致是我最大的收获。在教学上还有令我深思的地方。目标达成度高的同时,似乎有一条无形的绳索,绳索的一头被老师牵引着,绳索的另一头是孩子正在一步一步完成老师早就设计好的路。儿童教育观认为:“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达,而是注重儿童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做的是在旁的指导而不是在前的牵引。在播放PPT时,只讲了一遍故事,没有细致深剖,而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让幼儿有点吃不消,没有给幼儿多的思考空间,以至于到第二个环节有的幼儿很茫然,所以在这个地方是我的过失。我的这堂课,教师的主体地位比较明显,真正的突出学生的主导作用是我以后的教学中所需要加强与注重的。所以,如果在幼儿自行练习的环节时,改变了二次分类板,或者不局限于红绿两色和仅有的三种形状,亦或是改变图形宝贝的大小,让幼儿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完成,而教师则在一旁给予一定的提醒与启发,那么幼儿会对这部分的知识更巩固更深刻。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通过参与愉悦的游戏情节,充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发展观察力、记忆力和初步的归类能力。

  3.巩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主要特征的掌握,能排除大小、颜色的干扰进行图形分类。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图形宝宝回家

  2.学具准备:圆形、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以到图形王国去参观的口吻,引起幼儿的兴趣,感知大众图形的特征,为图形分类做好铺垫。

  教师:今天老师带领你们到图形王国里去参观,进图形王国要受门票,你们胸前都有一张图形门票,知道自己的门票是什么形状的吗?

  提问幼儿:你的门票是什么形状的?

  二、展开

  1.引导幼儿按图形的形状入口,初步感知图形。

  教师介绍图形王国的三种形状的入口,要求幼儿按自己门票的形状,走与自己门票相同形状的入口。

  比如:有圆形门票的小朋友走圆形入口。依次组织幼儿入场。

  2.复习三种图形的外形特征

  (1)引出三种图形的名称。

  提问:你是从哪个入口进来的?为什么?

  分别提问三名门票形状不同的幼儿,从而引出图形的名称。

  教师: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是我们已经认识的图形朋友,你们还记得它们长得什么样子吗?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回顾三种图形的外形特征。

  提问:圆形长的什么样子?正方形长的什么样子?三角形长的什么样子?

  教师:图形妈妈还有图形宝宝,宝宝很顽皮,喜欢跟妈妈做捉谜藏的游戏。

  3.幼儿操作,学习图形分类:

  (1)圆形分类:

  出示圆形脸谱

  提问问:圆形妈妈的宝宝是谁?

  引导幼儿每人找一个圆形,观察不同点,从而理解,

  虽然大小不同,但是形状相同,所以他们分在一起。

  教师再利用两个颜色不同的圆形,

  虽然颜色不同,但是形状相同,所以,他们分在一起。

  小结归纳:所有长的圆圆的,周围很光滑,没有角的图形都是圆形妈妈的宝宝,

  (2)依同样方法进行正方形、三角形分类。

  三、结束

  小朋友,图形王国的开放时间已经到了,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开着小汽车,从出口回家吧!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2.能正确的.画出与图形对称的另一半,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3.能运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对称的图形,感受对称美。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正方形、梯形、月牙形)、半个图形的操作纸、剪刀

  2.教师操作材料:正方形、梯形、月牙形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善良的公主,有一天王国里来了位可恶的巫师,她把公主关了起来,并设下了五道难关。人们都想去救公主,但都没能闯过这些难关。小朋友,你们愿意闯难关来救出公主吗?

  二、在探索、感知、判断中理解对称的含义。

  第一关:找对称的红心

  第二关:折一折

  第三关:分类

  第四、五关:拼搭对称图形

  三、制作对称图形

  1.要求:这些礼物都只有另一半,谁能把它们变完整呢?

  2.幼儿操作

  四、延伸

  1.你们知道这个王国叫什么名字吗?(对称王国)

  2.对称王国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对称图形,我们下次再一起到对称王国里玩一玩,好不好?

  活动反思:

  在教学设计时,我选择了通过观察京剧脸谱,发现图案的秘密:左右对称。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案是一模一样的,加深了对称轴这一知识的理解。在这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在找图案中的秘密时,有的孩子只能找到其中一个比较有特征的图案,找不到其中蕴藏的秘密——左右对称,在我的再三启发和引导下,终于王思涵小朋友第一个找到了这个秘密——脸谱的左边和右边的花纹是一样的。在她的回答后,我引导幼儿一起来观察,脸谱的左边和右边是否真的是一模一样的,经过孩子们的一起观察下,左边和右边的图案是一样的,随后,我问孩子们:左边和右边一模一样,这样的情况我们叫它什么,你们知道吗?好多小朋友都摇了摇头,说不知道,但是邱邱小朋友举起手说:“这叫对称!”真棒!我及时给予了邱邱小朋友一个肯定的大拇指奖励给他。这样一来孩子们都懂得了左边和右边一模一样的图案,这样的情况叫做对称。但是光让孩子们知道这样叫对称还不够,应该还要让孩子们知道要找到是不是对称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先要找到一条对称轴,因为找到了对称轴才能判别是不是左右两边对称。因此,我又引导幼儿怎样判别对称的方法:将图片对折后,引导幼儿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案是一模一样的。那么中间折的这一条线就是对称轴。

  有了京剧脸谱找对称的铺垫,孩子们在老师出示的圣诞树、五角星、蝴蝶、螃蟹、雨伞、水壶、汽车、脚印等图形中找对称就非常的容易了,因此这个教学过程非常的顺利。但是在随后的作业时却产生了问题,我利用幼儿用书《数学》第40页《彩色蝴蝶》进行作业的练习。请小朋友在蝴蝶的身上找一找,把找到的数学题目计算出答案,然后再找找哪些答案是一样的,在一样的答案上涂上相同的颜色。由于数学题目上没有印上等于号,而且孩子们在以前的计算练习时都有在题目的后面印好了等于号,所以孩子们已经习惯了直接写答案,一个数字写下去,这样一来计算题的完整性错了,这也是我的一个疏忽,以后一定要在孩子们作业前把要求说清楚。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 篇15

  准备材料:

  1、三级分类组合板一套。

  2、压膜图形一套:大小不等、颜色不一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六边形、三角形。

  3、标记卡:颜色标记(红色、非红色)各一张,图形标记(圆形、非圆形)各两张。

  4、装图形及标记卡的小碟子个,夹标记卡和分类组合板的夹子两个,托盘一个。

  直接目的:

  学习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两次分类。

  间接目的:

  1、感知集合与子集合的关系。

  2、良好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活动提示:

  1、介绍教具,搬到操作毯上。取出分类组合板,在操作毯中央摆好二级分类板,剩下的三级组合板放在卷毯右边。

  2、用二级分类板进行分类:

  (1)取出碟中图形散放在大长方形框内。

  (2)取出红色、非红色标记卡分别放在左右两个小长方形框外的左上角和右上角。指着分类标记卡问:"它表示什么?"帮助幼儿理解两张标记卡分别指示下框应该放入什么颜色的图形。

  (3)提问:框内图形有哪些颜色?哪些是红色,那些不是红色?

  (4)提示幼儿具体识别某种颜色的图形。例如:"请你拿一个红色的图形。""请你指出一个不是红色的图形。"

  (5)请幼儿将大框内红色图形一个一个地找出并放入左下框内。

  (6)请幼儿将大框内剩下的非红色图形一个一个取出并放入右下框内。

  3、用三级分类板进行图形分类:

  (1)用剩下的分类组合板,将三级分类板拼好。并将剩下的四张分类标记卡按"圆形"、"不是圆形"放在左边两个和右边两个框的左上角和右上角。

  (2)提问每张标记卡表示什么,帮助幼儿确认。

  (3)分别指着颜色标记卡下的两个框提问:哪些是圆形?那些不是圆形?圆形应放在有那个标记卡下的框里?

  (4)请幼儿按标记进行再次分类。

  4、活动结束时有秩序的整理教具。

  错误订正:分类标记卡。

  延伸变化:

  1、提供剪成各种形状的单色和花色的布,请幼儿分类。提示幼儿,二级分类标记:有花纹、没花纹;三级分类标记:三角形、不是三角形。

  2、提供红豆、黄豆、黑豆、花生米、木珠各八粒,蚕豆、绿豆、塑料珠若干粒,请幼儿分类。二级分类标记:够八个的、不够八个的;三级分类标记:是豆类的,不是豆类的。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开展的拼图游戏环节,比较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经验,激励了幼儿自主探索。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 篇16

  活动目标:

  1、复习已学过的各种几何图形。

  2、尝试运用不同几何图形拼出各种图案,并说出自己操作过程中用到哪些图形,通过图形拼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行多种组合。

  4、感受拼图游戏的奇妙之处,在操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尝试用不同几何图形拼出不同图案,并说出操作过程;

  活动难点:在操作活动中鼓励幼儿根据一种图形与其他图形的多种组合来进行多元化的操作,支持幼儿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几何图形、双面胶、剪刀、白色纸、由几何图形拼成的机器人、火箭。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过河

  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游戏。在地面上放上提前准备好的几何图形作为河里的石头,并把它们摆成两条长河,让幼儿一个挨着一个慢慢往过走,在走的过程中,要求脚不能落到地面上,一定要踩到图形上,而且在过河时要看清楚你踩了哪些形状的石头,等游戏结束后老师要提问。

  二、出示由刚才在游戏中出现的几何图形拼成的机器人,让幼儿观察,画的是什么,都由哪些图形拼成的,这些不同的图形各有几个呢?先让幼儿自己回答,完了后老师领小朋友一起数,从局部到整体,点数各种几何图形。

  随后再出示用几何图形拼成的火箭,让幼儿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活动

  发给每位小朋友若干张不同的几何图形,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运用已有的几何图形制作一幅画,教师个别指导

  四、作品展示

  将自己制作的作品贴到展示区供大家欣赏,教师对个别幼儿进行奖励。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看看他们家中什么物品是长方形的、正方形的、三角形的、或者是圆形的。再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卡纸剪出各种图形,拼成自己喜欢的一幅画。第二天来到幼儿园后要给其他的小朋友介绍自己做的是什么,怎样做的,用到了哪些图形,从而使这一活动进一步深化。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操作、学习,幼儿的认知由抽象变具体,由单一变多样;给幼儿充分展示和交往合作的机会,注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拼完后让幼儿说一说拼的过程,因为是幼儿真正亲手操作的,幼儿都会说,说得都非常好,很有条理;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 篇17

  活动目标:

  1.感受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发展空间方位知觉的能力。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3.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拼出新图形,并体验操作的乐趣。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形小卡片、三角形若干、几何图形底板三个(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小筐若干(内装有两个、四个相同的图形卡若干),图形范例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说说图形(目的: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1.指认图形并正确命名提问:转动图形,结果会怎样?

  归纳:卡片转动后,图形的方向改变,形状不变。

  二、拼搭图形(目的:感受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

  1.游戏:三角形碰碰乐玩法:根据儿歌指令,用相应数量的三角形拼搭组合出新图形儿歌:碰碰乐、碰碰乐,几个三角形碰碰乐;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乐。

  规则:

  听清楚"几个三角形碰碰乐"——三角形的边和边必须全部"碰"(重合)在一起——三角形"碰"在一起后,马上回到座位上2.第一次游戏:2个三角形碰碰乐,老师将幼儿碰好的图形记录下来。

  3.第二次游戏

  4个三角形碰碰乐,同上

  三、画虚线分割图形

  1.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梯形,让幼儿说出名称,画一个线,分成了什么图形?(1个正方形、2个三角形)

  2.幼儿做练习,说出原图形分割成了什么图形和什么图形?

  四、看图,下面图形各由几个三角形组成?把三角形个数写在图形边。

  请幼儿先观察图片,在让幼儿回答小鸭子的图形是有哪些图形构成的并记录。

  五、幼儿活动师:

  小朋友的本领真大,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桌子里放着许多图形宝宝,等会儿请你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图形,将这些图形拼成其他有趣的物品,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变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让幼儿大胆想象,动手拼拆图形)(1)请个别幼儿上来说说:你用什么图形宝宝来变的?变成了什么?

  (2)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变了几样东西?谁变的最多?

  六、活动结束:

  这里还有半圆形、梯形,下次我们再一起来拼拼半圆形、梯形,把他们变成更多美丽的图片,好吗?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 篇18

  设计思路:

  三角形是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常见的几何图形,然而,幼儿在运用几何图形开展拼搭游戏时,往往是无意识地进行图形拼搭。

  让幼儿感受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发展空间方位知觉能力是大班阶段幼儿需要建构的经验。单一地让幼儿开展"形拼形"练习,既枯燥又无趣。如何在有情、有趣的数学游戏中,让幼儿愉快地尝试、发现、学习;如何在游戏中有效地刺激、挑战幼儿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以及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体现集体教学活动的有趣、有效,是我设计"图形碰碰乐"活动的初衷。

  活动旨在通过"图形碰碰乐"的过程,让幼儿尝试运用三角形进行拼搭、装盒,在图形的移动、翻转、拼接中,体验几何图形变化的乐趣,积累更全面的关于三角形的认知经验。

  活动目标:

  1、感受几何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发展空间方位知觉能力。

  2、尝试将三角形装入盒子,在移动、翻转、拼接几何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几何图形变化的乐趣。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教师示范用材料:几何图形卡片6张(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磁性三角形贴片40块,大磁性板一块,几何图形底座3个(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2、幼儿操作用材料:三角形12个,泡沫垫子6块。

  活动过程:

  一、指认几何图形——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1、指认几何图形、正确命名。

  (1)展示几何图形卡片5张(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2)提问:这里有许多几何图形卡片,请说出它们的名称。

  (教学提示:教师指着卡片,请幼儿正确命名,如有幼儿将平行四边形说成是菱形,教师则出示"菱形"与其对比,丰富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并正确命名。)2、指认旋转后的几何图形。

  (1)提问:几何图形卡片被转动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教学提示:教师边提问边转动几何图形让幼儿指认,重点指认"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2)归纳:转动几何图形卡片,虽然几何图形的方向改变了,但它的形状是不变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巩固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丰富幼儿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同时,通过"转动"几何图形、改变几何图形的方向,加深幼儿对几何图形主要特征的认识,并为后续的"图形拼搭"活动作铺垫。】

  二、拼搭几何图形——感受几何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

  1、玩游戏:图形碰碰乐。

  (1)交代玩法:这里有许多三角形,我们来玩"三角形碰碰乐"的游戏。请你们仔细听儿歌。

  碰碰乐、碰碰乐,2个三角形碰碰乐。

  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乐。

  (2)提问:请问你们听到了什么?

  (3)追问:怎么才算2个三角形碰在一起了?

  (教学提示:教师用2个三角形当场演示图1,帮助幼儿理解:两个三角形分别有一条边必须完全重合在一起。)

  (4)归纳: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一定要完全重合在一起,2个三角形才快乐。

  (5)宣布游戏规则:

  第一,听清楚是"几个三角形碰碰乐"。

  第二,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要全部"碰"(完全重合)在一起。

  第三,三角形"碰"在一起后(放在泡沫板上),小朋友马上回到坐位上。

  【设计意图:教师用第一、第二……的方式宣布游戏规则,思路清晰、目的明确,能帮助幼儿有意识、有条理地记忆;此环节教师的语速不宜太快,边说边用手势进行演示,以帮助幼儿理解规则。】

  (6)迫问:听明白了吗,有没有问题?

  【设计意图:宣布游戏规则后要及时追问,有助于了解幼儿对游戏规则的理解程度。如果大部分幼儿有疑惑,教师要再次进行解释;如个别幼儿提出疑问,则可将问题抛给大家,引发生生互动。】

  2、幼儿进行第一次拼搭活动(2个三角形碰碰乐)。

  (1)教师念儿歌,幼儿进行拼搭。

  (2)幼儿操作后分享:

  *2个三角形分别有一条边"全部"碰在一起了吗?

  *2个三角形"碰出"了什么图形呢?老师帮你把结果记录下来(见图2)。

  (3)追问:2个三角形能碰出一个正方形,还能碰出其他的几何图形吗?你觉得2个三角形还能碰出哪些几何图形?

  (教学提示:该环节幼儿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如拼搭结果是相同的几何图形,比如6个正方形、6个三角形或6个平行四边形,教师记录图形后则让幼儿再一次拼搭;第二种情况:如拼搭结果出现2种几何图形,教师记录拼搭结果后,再让幼儿拼搭。)

  (4)归纳:2个三角形能碰出一个正方形、一个比自己大一点的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及时记录幼儿的拼搭结果,便于幼儿感受2个三角形组合后出现的变化,同时为下一环节4个三角形的拼搭作铺垫。】

  活动反思:

  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东西充满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从玩具到食品,从服装到建筑,等等,无所不在,无处不在。

  1、本次活动以数学教育生活化为主导思想,以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图形作为操作材料,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活动的乐趣,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2、整个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楚。从第一环节引导幼儿有意识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到第二环节尝试着做做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样子,到第三环节尝试送图形回家,进一步感知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3、多媒体的运用声形并茂,更易唤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便于幼儿理解、掌握。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 篇19

  活动目标:

  1、知道能把同样大小的三角形放在一起组合成新的图形,感受图形间的组合、变换。

  2、能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各一个;小三角形若干;每个孩子一套操作学具;机器人两个、音乐

  活动过程:

  一、和图形做游戏(目的: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1、指认图形并正确命名

  提问:转动图形,结果会怎样?

  教师小结:图形的方向改变了,但形状不变。

  2、重点复习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有几个角?有什么不同?几条边?边有什么不同?几条长边?几条短边?

  3、今天我来请聪明的孩子把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利用边碰边的方式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请个别孩子来尝试。

  教师小结: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利用边碰边的方式可以变出正方形、大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三种图形。

  提问:如果用四个图形组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图形?请个别孩子来说说看?能不能变成我们刚才说过的所有图形呢,你们也来试一试?

  二、孩子们利用四个三角形自由组合拼摆不同的形状。

  1、用四个相同的三角形聪明的孩子能变成什么?孩子们组合拼摆,教师巡回指导。

  2、请几个孩子到前面黑板上拼一拼。

  3、分享交流拼摆结果:四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了哪些形状?请个别孩子来说说每个图形是怎么变成的?

  4、在音乐声中教师利用四个三角形分别展示每个图形的组合方法。

  三、教师出示其他的图形让孩子们尝试计算有几个三角形组合而成。

  大的长方形(6个)

  大的梯形(6个)

  大的三角形(8个)

  大的长方形(12个)

  四、教师出示两个机器人,引导孩子们观察它每一部分的形状,提出要求后,将孩子们分成两组合作玩游戏。

  1、教师提出要求后孩子们玩游戏。

  2、分享交流游戏结果。

  3、教师小结:比赛不能只想到赢,还要想想怎样才是正确的。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 篇20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图形、用图形拼画的空间想象力。

  3、学习伙伴合作,进行拼摆、记录,提高小组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已经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半圆形、椭圆形、菱形

  2、白板课件、材料幼儿操作材料(各种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几何图形若干,胶棒、白纸、记录表、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境引入:情景活动——图形王国

  师:图形王国的国王知道大三班的小朋友认识的图形多可高兴了,上次给咱们送了机器人的礼物!小朋友们喜欢吗?今天他又给小朋友们送来了新的礼物,想不行看看是什么?噢!好漂亮的礼盒呀!里面的礼物会是什么呢?打开礼盒,出现了一幅图。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幅图像什么?有哪些是我们学过的图形呢?

  二、经验迁移:联系生活,激发创意。

  生活中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由大小不同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组合而成,我这里有几幅咱们身边的物体图片,请大家认真观察,想一想,找一找,有哪些图形藏在里面?请幼儿到白板前来找一找画一画。

  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像三角形、圆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呢?请小朋友自由说一说。

  三、探索操作

  师:图形王国的国王听了小朋友们的发言觉得咱班生活中的物品可真丰富呀!他问咱们:能不能用图形王国的图形来拼一些物品送给他们?好!他说谢谢小朋友们了!他还给咱们带来了记录表:让咱们数清楚每一种图形一共用了多少个,用笔记录下来。

  幼儿自由结组,进行粘贴,粘贴完进行记录。用图形粘贴的方法,把大小不同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组合成生活中的物体。在拼摆过程中要求把图形拼装好后记录各种图形的总数。教师巡回观察。

  五、交流分享

  1、展示作品,学习评价。

  (1)小组内展示图画和记录表,让大家猜猜看表现的是什么物体,互评。

  (2)选出部分作业,白板展示,幼儿介绍贴图和记录表,教师小结。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 篇21

  活动目标:

  1、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菱形、长方形、梯形几种平面图形的认识。

  2、通过观感知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够正确的区分六种几何图形。

  3、发现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几何图形组成的花,动物图片。

  2.给每位幼儿准备一盒七巧板。

  活动重点:能正确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几种平面图形的形状。

  活动难点:

  1.正方形和菱形的区别。

  2.六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激趣导入本课。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伸出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抱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

  2.春天来了,各种各样的花开了。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幅美丽的花,小朋友们想看吗?出示由菱形、三角形、长方形、圆组成的两幅美丽的花。

  3.让幼儿说说这些美丽的花漂亮吗?(漂亮)它们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的特征是什么?

  4.出示手工折的燕鱼,让幼儿观察,指名说说燕鱼身体的外形各是什么图形?

  5.出示小鸡、小猪、小狗的图片,分别让幼儿观察说说他们的外形各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6.让幼儿观察我们活动的教室和生活的地方,说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菱形和梯形。

  7.指导幼儿区别正方形和菱形的区别。

  小结;正方形和菱形都有相等的四条边,正方形的四个角相等,菱形的两个对角相等。

  8.拼图游戏。(给每个幼儿发一副七巧板)

  9.拼好自己喜欢图案的幼儿自由汇报说说自己拼的是什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分别表示的是什么景物?

  活动延伸:

  开展图形拆分和拼搭活动,让幼儿感知图形的变化关系。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时幼儿的兴趣较浓,人人参入观察美丽图案各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再联系生活实际让幼儿说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菱形和梯形的时候,幼儿对生活中物体的表面是三角形、圆、长方形、正方形说的较多,难点对物体表面是菱形和梯形说的较少,区别的不太清。也许幼儿平时不注意观察,见的较少教师引导的不到位的缘故。在拼搭游戏活动中,幼儿只能拼搭常见的景物。想象拼搭的能力较差,今后要加强幼儿动脑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 篇22

  【活动目标】

  1、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椭圆形和半圆形。

  2、能通过身体造型进一步了解椭圆形和半圆形。

  【活动准备】

  1、圆形、半圆形、椭圆形贴绒教具各一。

  2、直径相等的圆形、半圆形、椭圆形纸每人一张,放入每组的小筐内。

  3、画有各种图形的材料《涂图形》,幼儿人手一份,水彩笔。

  4、三种形状的硬纸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认识椭圆形。

  1、整理队伍,放音乐,〈火车钻山洞〉进入教室。

  2、师幼问好,谈话:图形宝宝,他们想跟你们交朋友。”教师出示圆形和椭圆形拟人化教具,让幼儿找出圆形、椭圆形。并引导幼儿说出平时在日常生活中见过有那些物体像圆形?(幼儿回答:轮胎、车轮、方向盘、大西瓜等)哪些东西像椭圆形?(幼儿回答:嘴巴、芒果、鸡蛋等)

  3、幼儿在桌上的筐中找出圆形和椭圆形进行比较,说说两种形状有什么不一样。

  4、教师启发幼儿交流经验,谈谈自己的发现。(幼儿发现:这两个图形一个长一个短,一个扁扁的一个胖胖的等)

  5、教师示范,启发幼儿用上下对折、左右对折的方法,观察比较两个图形,知道圆形两条折痕一样长,椭圆形两条折痕不一样长。幼儿同教师一起操作。

  6、谈话:“孩子们,你们认识了圆形、和椭圆形,能用身体来“塑造”椭圆形吗?”(幼儿在教师得引导下用身体塑造椭圆形,如:蹲在地上,上部身体尽量横向拉开,使身体看上去像椭圆形等。

  7、教师启发幼儿想出尽量多的办法来,如有需要,可以找其他伙伴合作表现。

  二、认识半圆形。

  1、出示“半圆形宝宝”教具。谈话:“瞧,还有一个图形宝宝呢,它已经等不及了,它的名字叫什么?这是什么形状?(幼儿回答:半圆形。)

  2、师:孩子们,你们再从自己的小组的筐中找出半圆形并与圆形进行比较,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幼:幼儿知道半圆形是圆形的一半,两个半圆形就是一个圆形。

  3、启发幼儿交流比较中的发现,知道半圆形只有圆形的一半。

  4、师:引导幼儿用身体来“塑造”半圆形。

  幼:身体下蹲,双臂在头顶搭成拱形状,幼儿想出其他表现方法来。

  5、师:孩子们,图形宝宝光顾着跟你们玩了,忘记回家了,图形妈妈等不及了,你们可以把图形宝宝送回自己的回家吗?

  幼:幼儿把自己小组的图形送回家。

  三、给圆形涂色。

  1、师:老师知道你们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你们能帮它们也土上漂亮的颜色吗?

  2、教师出示画有各种图形的材料。并提出要求:给图形分好类,一种图形涂一种颜色。

  3、幼:在活动材料的画面上找出圆形、半圆形、椭圆形,并用三种不同的颜色的笔涂色区分。

  4、幼儿涂色,教师做指导。

  四、游戏:有趣的图形

  1、师:你们都很能干,给图形宝宝涂上了漂亮的颜色,它们可高兴了,他们还想跟你们做游戏呢?

  幼:幼儿非常愿意。

  2、教师讲解游戏规则与要求:幼儿手拉手,围成圆圈,进行行进跑,教师敲小铃,铃声停止,教师出示图形牌,幼儿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场地中央相应的几何图形那里。游戏反复进行。

  结束部分:幼儿听音乐出活动室,把游戏叫交给其他班的好朋友。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找找周围环境中像圆形、椭圆形、半圆形的物体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 篇23

  【活动设计】

  大班的孩子对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已有了初步认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对图形的分割组合比较感兴趣。为了加深幼儿对图形分割组合关系的认识,帮助幼儿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幼儿思维灵活的发展,为此设计了本节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学习分割、组合图形,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将一种图形变出不同数量的各种图形。

  3、创造性运用各种图形组合物体形象。

  【活动重点】

  图形之间的分割、组合关系。

  【活动难点】

  图形的组合创新。

  【活动准备】

  教具:课件、正方形的卡纸、相机。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正方形的卡纸、一把剪刀。

  【活动过程】

  一、找图形。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是谁?你们见过机器人吗?在哪见过?那这个机器人跟你们以前见过的有什么不同?这个是由什么组成的?找一找机器人身体各个部位是什么图形?看看机器人的哪个部位是圆形?……

  二、幼儿操作探索发现图形的变化。

  1、折一折。

  (1)咱们变个魔术吧?(分给幼儿每人一张纸)这是什么图形?老师告诉你,它还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折一折,它会变成两个其它形状的图形。咱们都来折一折,看看它会变成两个什么图形?

  (2)幼儿动手操作,自由探索图形的变化。师观察、指导。

  (3)幼儿演示变化的结果,一个正方形变出两个图形。

  (4)试着折折你刚才没用到的方法。

  2、剪一剪。

  (1)用剪刀剪一下使一个正方形变成两个图形。

  (2)幼儿动手操作。师观察指导。

  (3)说说你的一个正方形变化出了两个什么图形?展示不同剪法的幼儿作品。

  3、比一比。

  把剪开的两部分图形比一比,它们一样大吗?你们发现了什么?谁的两个图形一样大?(正方形对折后剪开,可以变成两个同样大小的图形。)

  4、拼一拼。

  把剪开的两部分图形拼成一个图形,能变成什么图形?(正方形剪开后的两个图形还能合成原来的图形。)

  三、图形宝宝大变身。

  1、现在把剪开的图形宝宝再继续变化,还能变出什么图形?数一数你现在有多少个图形?你们真厉害!一个正方形能变化出这么多图形。

  2、图形拼贴。

  用你手中的图形在桌子上拼一拼,既可以组合成一个图形也可以拼成一幅画,咱们看看谁的作品跟别人不一样,谁的更有创意。

  3、展示作品,分享,交流。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试着把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精选23篇)】相关文章:

小班数学教案图形04-18

数学图形宝宝大班教案12-03

有趣的图形数学教案10-24

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图形11-29

中班数学教案找图形教案04-06

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轴对称图形01-21

中班数学教案:图形身份证11-28

数学教案-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01-21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三篇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