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九教案

时间:2023-01-15 18:59:33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九教案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九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九教案5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九教案1

  教学内容:

  简便计算第39页例4练习十第5-10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有中、小括号的运算,在混合式题运算中能自觉地使用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

  教学重点:

  混合运算式题中怎样使用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具准备:

  小黑板,卡片,幻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空:

  xx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xx。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xx;如果有中、小括号的,要先算xx,再算xx;遇到除法的商除不尽时,一般xx。

  2、计算:(指名板演,其余座练)

  7.4×1.3-4.68÷0.9

  [10-(0.2+16.7×0.7)]×0.01

  教师针对性评讲,着重让学生说说脱式时哪一步用约等号,哪一步用等号,为什么?

  3、口算:说出下列算式根据什么定律,性质进行简算。

  7.5-0.26-1.74+2.50.25×13×4

  18-2.7-9.332×0.125

  3.5×3+3.5×74.5×20-3.5×20

  二、新授

  1、谈话引入。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也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板书课题)

  2、教学例4。

  看一看,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运用什么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试一试,让学生自己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教师指出;这道题虽然不能把整个题简便计算,但是式子里有两步可以简便,能简便计算的.要尽量使用简便方法。

  看课本第39页的例4,提问:虚线框框里的算式表示什么?

  3、做一做第39页

  指名板演,其余的做在本子上,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评讲。要求学生在计算时应该随时注意,能简算的自觉简算。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第5题

  先独立练习,再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有没有简便算法。

  2、练习十第7题

  这三道题,主要训练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和使用括号。先让学生独立列式,再集体订正。

  3、练习十第8、9、10题

  指名分析题目,然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四、课堂(略)

  五、课堂作业练习十第6题

  板书设计: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一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九教案2

  教学内容: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算理,学会求两个数的饿最大公约数的饿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和互质数,举出一组互质数

  2、写出36的约数,60的约数,36和60的公约数,36和60的最大公约数

  二、教学新课

  1、提出问题: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用上面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很不方便,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2、教学例3

  我们可以这样想:把36和60分别分解质因数,把他们的最大公约数12也分解质因数,观察以下,他们有什么联系?

  观察、比较、议论:

  (1)36和60的公有约数是几,全部公有质因数的连乘的积是多少?

  (2)36和60的`公有质因数与他们最大公约数12的质因数相比,有什么发现?

  (3)用短除法求最大公约数。

  (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议论。

  3、巩固练习

  4、试一试求下面两题的最大公约数。

  5、教学例4

  (1)求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

  (2)引导学生探求观察思考

  观察上面三组数和他们各自的最大公约数,发现什?

  6、教学例5

  (1)求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

  (2)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这些数的最大公约数

  (3)教师学生共同

  (4)练一练

  (5)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

  三、布置作业

  反思:我认为这几点我做的不好:

  1、没有让学生真正懂得为什么两个数全部共有质因数连乘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所以在下面的练习中学生知识照搬照抄。缺乏灵活性。

  2、对于有特点的两组数:互质数和约数关系时的教学缺乏举例,与学生的自我思考。

一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九教案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2、对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强化联系,使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掌握这类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对于“还要做几件上衣才能和裤子配套?”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资源:

  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59+8+7062+436+2

  37-676-5057-466-20

  学生开火车口答。

  揭示课题:练习九

  二、练习

  1、第1题:

  用竖式计算:

  44267457

  +32+53-24-51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全班交流,改正。

  说说用竖式计算,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2、第3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然后由代表说。

  3、第4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然后由代表说。

  4、第5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指名说说)

  追问:问题的.意思也就是什么?

  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5、第6题:

  30+1856-4047-20

  65-320+635+24

  学生独立计算后全班交流。

  6、第7题:

  出示情境图: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问题是哪些?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第二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为什么?

  7、第8题:

  出示情景图: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解问题。

  8、第9题:

  出示情境图: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问题有哪些?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说一说)

  9、第10题:

  出示一组算式:99-18=81

  99-27=72

  99-36=63

  观察这些算式:发现了什么?

  你还能写出几道这样的算式吗?

  三、布置作业

  第2题:用竖式计算:

  35+2352+3064+37+42

  48-1174-20xx-3529-26

一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九教案4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法(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不进位)。

  2、能运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加法笔算的对位方法,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对位”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百以内的不进位加法。

  首先,我们先来复习我们之前就学过的一个知识,就是十以内的加法。

  教师随机说出十以内的加法,同学快速说出答案。这样经过大约五分钟的反复练习,使同学对之前学的十以内的加法进行很好的复习和巩固,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师:大家翻到课本的第11页,看这幅图。

  通过观察图画,组织学生讨论从图画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师:大家再翻到课本的第12页,看例题1。

  在学生看题的同时,板书:“例1、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教师引导学生审题,分析题意,找出有用的数据。

  师:现在谁能告诉我,这个题怎么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35+2=。

  师:很好,现在我们已经列出了算式,怎么计算呢,哪位聪明的同学能告诉我?同学们积极发言,教师点评,总结不同的算法。

  师:很好,大家都会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个新的方法,那就是列竖式计算,大家看黑板。

  师:我们首先用数小棒的方法来计算这道题。看书上的图,大家讨论一下怎么用数小棒的方法来算。

  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重点突出在数小棒的方法中,将整十的和不足十的零散小棒分开计算。

  师:现在我们学习怎样写竖式,其实就是把数小棒的方法用数字表示出来。大家看黑板。

  教师板书竖式:35+ 2

  师:大家看黑板,看看这个竖式有什么特点。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归纳出加法竖式的'几个特点:一是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二是加号和横线缺一不可,加号表示加法,而横线是把加数与和分隔开来。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竖式的写法,接下来我们看一看怎样计算。

  边板书边讲解:从个位开始加,将上下两个数的个位加起来,写在横线下,然后再加十位,和写在横线下。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数小棒的计算过程理解加法竖式的运算方法。注意强调竖式的计算应从个位加起,先算个位再算十位,得出的和也应该与加数各位对齐。

  在讲解例题结束后,再次强调和总结不进位加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和书写规范。

  2、巩固练习。

  师:现在大家都应该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了,我现在就请几个同学上来完成做一做的练习来检验一下大家都有没有学会,看一看我们能不能把新学的知识运用起来。

  请五位同学上讲台做题。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32+6=24+3=5+43=21+3=4+33=

  强调:列竖式、注意书写规范、计算正确。

  对五位同学做的进行点评,好的予以表扬,不好的指出错在了哪里,进行更正,并强调正确的书写规范。

  3、教学例2。

  师:请大家看课本13页的例题2。

  板书:“例2、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教师引导同学分析题意,找出有用数据,并列式。板书算式:35+32=。

  师:我们之前已经学习了怎样用竖式来计算加法,只是我们之前算的都是一个两位数加一个一位数,现在两个加数都是两位数,该怎么用竖式计算呢?同学们先在练习本上试着列竖式计算一下。

  教师根据学生列竖式计算的情况,总结计算方法,教师板书竖式:

  35+ 3267

  4、小结。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列竖式计算的方法,着重强调几点:各位对齐、加号与横线、从个位加起。

  师:相信同学们现在也会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了,我们就来练习一下。请四位同学上讲台算做一做的题。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

  33+43=24+61=53+22=37+40=xx

  根据同学做的情况进行讲评。再次强调不进位加法竖式的书写规范和计算方法。

  三、总结。

一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九教案5

  课型:练习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二7、8题,课堂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九的内容。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

  教学重点:学生能根据第8题提出多个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想一想,填一填。

  9+()=129+()=189+()=15

  9+()=119+()=139+()=16

  9+()=149+()=179+()=19

  二、课堂巩固练习:快速写出得数,比一比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好(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9+4=12-9=13-10=

  14-9=18-9=15-9=

  17-9=11-9=16-9=

  三、练习二7、8题。

  1、第7题。

  (1)明确要求:快速写出得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学生自己练习。

  (3)全班一起订正。

  2、第8题。

  (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图意。

  (2)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3)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列算式解答(口头)。

  (4)学生在书上填写。

  (5)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四、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2、12-9=36、16-9=7(个)

  15-9=6

  课后小记:

【一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九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九教案01-15

一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九教案最新10-14

一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练习课教案01-15

一年级数学《练习课》教案08-25

一年级数学《练习一》教案02-11

数学一年级教案《练习课》02-22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应用练习题07-20

小学数学练习课教案08-29

数学下册一年级教案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