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时间:2023-02-19 17:27:24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精选15篇)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

  目标:

  1、根据方向标记和序数找到对应的物品,或给指定物品标出方向,用正确的序数表示其位置。

  2、建立初步的双向排序的概念。

  3、体验游戏的乐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准备:

  1、幼儿已对左、右方位比较熟悉。

  2、1~10的数字卡,PPT,方向标记,操作单,笔。

  过程:

  一、复习1~10的顺逆唱数

  1、出示1~10的数字卡,复习顺数与逆数。

  2、演示PPT画面,引导幼儿观察,在圆圈内填上合适的数字(如图一)。

  【活动反思】

  一年级小朋友刚从幼儿园升到小学一年级,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但是又不能管住自己,好动,爱讲话。刚开始接受正规的体育课,很多学生是不能适应的,现在天气还是很热的,有些女生就受不了,喊热,还有同学不想上课假装生病,体质非常差,还有小朋友的习惯没有养成好,下课的时候就想着去玩,去疯逗打闹,上课的时候就要去上厕所,喝水等等这些问题。所以,这些问题都需要改进。下面就我上的向左向右转做一个教学反思。

  首先这节课的优点,小孩子那副渴望学习的眼神和对老师教的新知识的好奇,我心里感到很高兴,很多同学能认真听讲并能够跟着老师模仿,之后再自己练习,马上就学到了老师教的动作,大胆的举手要在老师面前展示。我看到学生能够马上学到新东西,我的劳动成果得到了汇报,心里很高兴和感动。也有很多同学刚开始分不清左右,老师下口令之后同学不知道怎么转,之后老师提醒说,拿铅笔的手或者吃饭的手是右手,来,小朋友,把你们的右手举起来,全班现在都基本知道了左右手,很好,听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模仿大部分同学能够听到老师的口令,马上反应做出正确的动作。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了。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

  2、根据形体特征进行分类。

  重点

  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

  难点

  根据形体特征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教具挂图《图形与空间》,各种形状板。

  学具我的数学材料,加减法记录单,附加题材料,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教师操作形状板,请幼儿仔细观察拼图的过程。

  这些图形是用什么形状组合出来的`?用了几块?

  2、小组活动。

  幼儿自由选用形状板拼出各种几何图形组合。

  第一、二组,我的数学材料。

  第三、四组,加减法作业单。

  第五、六组,附加题。

  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将活动结果展示出来。

  3、活动评价。

  请幼儿口述作业单,师生共同评价。

  鼓励幼儿多参与操作活动,提高幼儿操作的能力。

  活动反思:

  上这节课之前我还在想我要不要帮小朋友把图形上的线折好先,因为我怕他们圆形对折折不来,后来想想还是没有折,孩子们开始折的时候我就对着看,他们折的非常好不是我想象的,当他们剪出两个半圆的时候可开心了,我让他们在拼回去的时候,他们竟然发现了两个半圆快合到一起的时候像一个嘴巴。有人说又像剪刀。有时想想我们也太小看他们了其实有的事我们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人他们自己去想孩子的思维是无限的割方法同上。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3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简便的方法区别和记录物体的轻重,初步了解轻重与大小、多少、材料等的辨证关系。

  2、培养幼儿好探究、敢实践的科学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两、三个小件物体、一张记录单、一张操作单、一支水彩笔。

  2、分组材料:用裤架改制的“天平秤”、一次性透明水杯、牛皮筋若干。

  3、音乐磁带“大桶与小桶”。

  活动过程:

  一、教师表演哑剧“举重”,引出课题:

  1、我在干什么?举了几次?每一次的结果怎样?你觉得为什么会这样?

  2、说明:物体、人都有轻重之分,轻重是相对而言的,需要进行比较。你们知道平常都有哪些比较轻重的方法吗?如果没有秤,你会用别的方法代替吗?如果将“轻重”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怎么表示?怎样表示最简单、最清楚?

  二、幼儿尝试用各种日常的材料比较物体的轻重并加以记录。

  介绍操作方法和记录要领:

  1、请大家先看一看、猜一猜自己盆子里两个物体的轻重,并把结果记在对应方法栏的下面;然后到后面的桌上选择一种或几种材料,试试:用它能不能比较物体的轻重?结果又是怎样的?请你也将结果记在相应的方法栏下面;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你几次比较的结果是否一致?

  2、幼儿尝试用目测和其他各种简便的'方法比较盆中物体的轻重并加以记录。

  3、汇报并交流:你用了什么材料、怎样比较物体的轻重的?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的结果是否一致?你觉得问题在哪里?你喜欢用哪种方法?为什么?

  4、操作练习:印章宝宝也想玩跷跷板比轻重的游戏,请根据纸上跷跷板的平衡情况在两边敲上一定数量的印章。

  三、听音乐“大桶与小桶”想象搬很重或很轻的东西自然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幼儿对轻重已经有一点了解所以本次活动我把重点放在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在探索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验证问题。使幼儿在不断的探索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体验采用不同方法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和成功感。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4

  要上公开课,我先前设计了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0以内数的倒数》,通过吃桃子游戏贯穿活动,让幼儿直接感知到吃掉一个少一个,再与教学活动相联系,倒着数的时候是越来越少,每次少一个。

  上公开课对我来说有点紧张,每次都要利用好长时间准备,这次准备的是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0以内数的倒数》。

  设计意图:

  将数学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将教学内容布置在幼儿的生活环境中,让幼儿在生活中感知了将要学到的内容,将数学与生活中的情境相联系,将生活中的数学提升到理论上,在游戏吃桃子中,幼儿会直接感知到吃掉一个少一个,再与教学活动相联系,幼儿就会直接有一个体验,倒着数的时候是越来越少,每次少一个。通过对现实中数学问题的探索,不仅有利于体验幼儿对数学活动的价值,更激励了幼儿数学学习的内部动力。

  学习目标:

  1、学习倒着数数,能从相反的方向感知自然数的顺序;

  2、进行10以内的倒着数数练习;

  3、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为学习减法打基础。

  活动重点:

  幼儿学习10以内的'倒着数数

  活动难点:

  让幼儿理解什么叫倒着数。

  活动准备:

  1、教学准备

  ①教具准备:数字卡片

  ②学具准备:数字卡片,彩色串珠,彩笔,托盘

  2、知识经验准备

  ①能熟练地按顺序排列彩色串珠

  ②熟悉儿歌

  3、环境准备

  将数字贴在楼梯的阶梯旁,幼儿上楼时就会感受到数字变化与脚下阶梯的变化。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小猴吃桃子

  2、学习10以内的倒着数

  ①让幼儿将串珠按顺序摆放在盘子里,感知串珠是越来越多。

  ②提问怎样将盘子里的串珠倒过来(将盘子换一个方向)

  倒过来后,串珠是越来越少。

  ③将串珠与数字相对应

  ④看着盘子里的数字倒着数

  3、游戏活动

  开火车:每个幼儿胸前贴一个数字,将10放在最前面,让后面的幼儿按倒着的顺序依次排列。

  4、分组活动:

  ①连线

  327564891

  10—□—□—□—□—□—□—□—□—□

  ②按倒着数的顺序排列串珠和数字卡。

  活动延伸:

  1、完成《操作册》第3册第33—34页的活动。

  2、利用吃饼干时,让幼儿感知吃掉一个少一个,进一步感知倒着数数。

  教学资源:

  小猴子作猴状

  吃桃子作吃状

  10个大桃子张开两只手,手指伸直

  啊作咬状

  9个大桃子弯下一个手指头

  啊作咬状

  8个大桃子弯下一个手指头

  …

  桃子吃完了摊开两只手

  创新意图:将教学与幼儿的动作相联系,由动作直接来感知倒着数,再与粗象的数学知识相联系,利用幼儿的身体来感知数的变化与量的变化,直接来理解数学中的重难点。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5

  设计意图:

  进入大班的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加强,随着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幼儿会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与同伴教师的互动。由于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生活知识,他们喜欢用数字相互留下电话号码,喜欢用很多常见的字来相互留下地址,加强相互间的交往。这时,对数字概念的理解都还都处于零碎状态的幼儿,那些知识碎片就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干扰和疑问,比如“我家是102,你家也是102,那我们俩不是住在同一个家里了么?”。

  为了解决幼儿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我们以门牌号码为切入口,将幼儿的知识储备进行挖掘、梳理和提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设计了《楼房与号码》这一数学活动,揭示数字和住址之间的联系,引导幼儿主动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生活出发,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幼儿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正是幼儿园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

  教学目标:

  1、在探索操作中尝试发现门牌号码的表示方法和排列规律。

  2、在主动学习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

  3、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准备:

  材料:纸盒做的楼房材料人手一份,门牌插卡(用不同颜色区别层与间的数字)人手一份,多媒体课件,写有具体地址的信封若干,人物图像若干,彩色胶带卷(用于标示楼房位置)。

  环境:多媒体、幼儿操作学习的场地、桌椅、地垫人手一块。

  幼儿:一定的生活经验,了解自己的家庭住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激发幼儿对门牌的已有经验

  1、(师幼交流)徐老师第一次来东阳,发现我们东阳真是个美丽的地方,马路又宽又干净,不仅大街上都是高楼大厦,而且住宅小区建设得特别漂亮。请你告诉我你家住在什么地方吗?(幼儿介绍自己的家庭住址)

  2、这是xx住宅小区,我们一起去参观。(播放多媒体,直观感受小区一栋一栋的住宅)

  3、这栋楼我们来数数有几层?(镜头到一个单元)让我们来看看这第一单元。这是一楼,(镜头到一个门牌)这是什么?(101)你知道它的对面一间门牌号是多少吗?(在幼儿有答案后出现对面的门牌号)它楼上呢?(同法)

  4、(镜头到小区人来人往的大门口)看来这个小区里住着很多的人哦。人越住越多,所以还需要很多的楼房才够呢。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工人叔叔造楼房好吗?

  二、尝试操作

  梳理幼儿对门牌知识

  1、造楼房

  我们造楼房用的材料是椅子和纸板,(幼儿人手一份材料)这里有造3、4、5层楼房的材料,喜欢造4层楼的小朋友可以选择这些,喜欢3层或者5层的可以选另外的一些。方法是:每个人拿一份材料,把材料折成楼房后套在你现在坐的椅子背后,把楼房正面展示给大家。,

  2、编门牌

  楼房都有门牌。请你把造好的楼房按照一定的规律编上门牌。

  1)、幼儿尝试自主编号。

  2)、请你说说是怎么编号的。

  3)、讨论:门牌号上各个数字代表的意义。

  教师小结:我们把最底下的层叫做第一层,把最左边的间叫做第一间,所以一般来说我们编门牌的'方法是:从下往上,从左往右,第一个数字表示层,最后一个数字表示间,中间用0隔开,楼房的门牌号就是101、102、201、202等,4)、请小朋友检查一下自己的门牌编对了吗?没有编对的调整过来。

  三、探究学习

  认识住宅地址

  (幸福小区)小区落成了,大家为小区的落成放个三响炮表示庆祝吧。“啪!”(集体击掌三下)

  1、探究楼号。xx小区里有几栋楼房?请小朋友来编号。

  2、探究单元号。观察第一栋楼房和第二栋楼房有什么不一样?(第一栋短,第二栋长……)第一栋楼房有三个单元,第二栋楼房有1、2、3,4、5五个单元。让我们从左往右数一数。教师逐一指各栋楼房,说说各栋楼房都有几个单元。

  3、探究栋、单元、层、间的关系。红红要住进这个幸福小区了,她拿到了她家的钥匙,钥匙上有她家的地址(出示及钥匙地址卡片2—3—301),你看得懂吗?你知道他家的地址是xx小区第几栋楼?第几单元?哪一间吗?

  4、巩固认知。如果请你也来这个新小区住,你希望住在那里,请在新家的阳台上插一枝花,并告诉大家你的新家住在第几栋第几单元几零几?(请幼儿指出具体住处并完整表述地址,并说“我的新家在xx小区x栋x单元x室,欢迎大家到我的新家来玩”。)教师根据幼儿的选择分别板书。

  这个小区太漂亮了,徐老师也想把家搬到xx小区来,我喜欢这套房子,你能说说徐老师新家的详细地址吗?(xx小区第4栋第二单元501。)

  四、巩固迁移

  尝试生活中的运用

  搬新家:小区建好了,很多住户要搬进来了。请你帮助大家一起搬家好吗?请你根据他给的地址帮助他们搬进新家。

  请一幼儿讲解他准备把新住户搬进哪里?为什么是那一家?最前面的x表示第x栋,中间的x表示x单元,后面的x表示x房间。(同伴间可相互交流)

  延伸活动:

  小朋友互相交换家庭住址。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6

  活动目标:

  1、幼儿不受颜色、大小的影响进行分类活动。

  2、巩固点数的方法,并能说出总数。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区分红绿两色的学习经验。

  2、教师准备

  ①背景苹果树6颗,红、绿两色的大小不一样的苹果若干。

  ②幼儿操作果盘,苹果的筐子三个。

  3、音乐

  活动过程:

  一、白版课件引入,帮老爷爷摘苹果。出示老爷爷,小朋友们帮助他摘苹果

  二、教师出示6颗苹果树背景图,巩固点数方法,并说出总数。

  师:小朋友我们来到了老爷爷的苹果园乐,快来数一数,一共有几棵苹果树?幼:6棵。

  师:苹果是什么颜色的?幼:红色,绿色。

  师:我们用小手指指看红色的苹果在哪,绿色的苹果在哪,请小朋友指指看。幼:幼儿自由点指红色苹果,绿色苹果。

  师:这些苹果都一样大吗?幼:不一样大。

  师:我们再找找看,大苹果在哪里用小手指指看,小苹果又藏在哪里?

  三、请幼儿帮助老爷爷摘苹果

  1.老爷爷请我们小朋友帮小妹妹摘苹果,摘什么苹果呢?摘一个红苹果,一个绿苹果,提问幼儿要摘几个苹果?

  幼:一个红苹果,一个绿苹果。

  师:这是小妹妹的果盘,请小朋友把摘下来的苹果放在果盘里,开始摘。

  2.老爷爷让小朋友给小弟弟来摘苹果,这次摘得和刚才的不一样,要摘什么苹果,一个大苹果,两个小苹果,请小朋友们重复老师的话,听好要再去摘苹果,

  3.小弟弟,小妹妹收到你们给他摘的苹果非常开心,弟弟妹妹都很喜欢吃苹果,小朋友们喜欢吗?吃苹果有什么好处?

  幼:吃苹果有营养,吃苹果洁齿,吃苹果有助于消化,让幼儿共同了解吃苹果的好处。

  4.师;请小朋友为自己来摘苹果,摘一个红色的大苹果,一个绿色的大苹果和一个红色的小苹果。教师出示三个篮子,篮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呢?你们发现了没有?

  幼:篮子的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老一会请小朋友把大大的红苹果放在大大的红篮子里,大大的绿苹果放在大大的绿篮子里,小小的红苹果放在小小的红篮子里。幼儿进行操作,老师进行随机指导,鼓励。

  四、活动自然结束。小朋友们今天真棒,我们帮老爷爷摘了这么多苹果,老爷爷非常感谢你们。快听,老爷爷和我们说什么?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幼儿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的课程观和知识观也告诉我们:"幼儿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建构和发现知识,不是知识的旁观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创造者,而且幼儿的这种角色不是教师仁慈地赐予的,而是他们作为学习者天然具有的。"在幼儿数学教育领域中,让幼儿真正做到"学会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解决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把他们作为一种知识储备或是教条。"需要我们从观念到行为做一次深刻的反思,要使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真正做到有效甚至高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到。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7

  活动目标

  1、复习5的分合,在掌握5的分合的基础上,学习5的加减。

  2、进一步理解加减的实际意义,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加减问题。能根据分合式说出加减法算式。

  3、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算式的乐趣。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背景图一幅,活动动物卡片(小兔子5只),5的加减算式2+3=53+2=55—2=35—3=2,5的分合式。幼儿书写用具

  物质准备:幼儿已有5的分合知识。

  活动过程

  一、复习5的分合。

  1、出示5的'分合式,请幼儿认读。

  2、游戏:碰球(复习5的分合)

  师:嘿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

  幼儿:嘿嘿嘿,你的1球碰4球,1和4合起来是5、(依次说完5的分合)

  二、新授5的加减。

  A、

  1、出示背景图,老师边操作边讲解:草地上先跳来了2只小兔子,又跳来了3只小兔子,现在,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兔子?

  2、指定幼儿回答。

  3、启发幼儿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4、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5、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2+3=5)

  6、提问:如果草地上先跳来3只兔子,后跳来2只兔子,应该怎样说出算式?

  7、请一名幼儿说出相关的算式(3+2=5)

  8、比较两道加法算式的异同。

  9、拓展练习:8+9=17

  B、

  1、老师再次出示背景图,操作并讲解:草地上的5只小兔子,有2只玩累了,先回家了,现在草地上有几只兔子?

  2、指定幼儿回答并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3、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4、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5—2=3)

  5、提问:如果先跳走了3只兔子,还剩下几只兔子?

  6、请幼儿交流、讨论并回答。(5—3=2)

  7、比较两道减法算式的异同。

  C游戏:你问我答

  师:小朋友,我问你,23=?

  生:老师,告诉你2+3=5依次说完所有的算式。游戏熟悉后,可以让孩子们互相提问回答,巩固加减法计算。

  D抢答:看谁最快?

  老师准备一些口头的加减法应用题,师读生抢答,比一比,谁最快?例如:河里游来了3只鸭子,又游来了2只鸭子,一共有几只鸭子?(答得多又对的为胜,可以得到老师的奖励

  教师总结:

  表扬积极回答问题的小朋友,鼓励相对不积极的幼儿,再次带领幼儿巩固知识。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把今天学到的加减法与自己爸爸妈妈或者好朋友一起分享。

  教学反思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刚开始,他们的注意力很集中,课堂纪律也很好,与老师配合的很默契,可时间长了,有的幼儿注意力就可能分散,还有的幼儿由于游戏的刺激可能过于兴奋以至于课堂秩序有点乱,这时,老师就要进行适时的引导,并用合适的语言吸引幼儿,调节好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的双边活动,课堂气氛活跃,秩序良好,活而不乱,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并掌握知识,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8

  教村分析:

  《找对称》是一个科学类的数学活动,主要让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此教学教师并不采用直接讲授的教学方式,而是用看一看、折一折、找一找、做一做的几个环节,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列的问题,如,在让孩子们找三角形、花朵、蝴蝶这三张图片左右两边的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提醒着他们"三角形的角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不过,这样说也不是很清晰,为了突出方向,就画了方向明显的图案,让幼儿看得更清楚。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通过各位老师的研讨及商量,对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而得到了解决。在设计活动中,采取了由易到难过程,在设计教案中,刚开始从认识简单图形,让幼儿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来了解对称的.图形,接着是"找一找"的环节,即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让幼儿在认识简单图形对称的基础上,来找一找对称的有趣图案。大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及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最后是一个"找一找"的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巩固"对称"的理解,从而更多的发现物体的对称性,由于第一研幼儿操作下来,对于飞机的图案,幼儿材料书上画的飞机跟现实生活中的飞机有所差异,因此,不能直接看出它是对称图案,必须通过实际去联系,幼儿很难理解,后来,我就在第二研中,想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就把对称的飞机形象的画出来,当做例题讲解,但在幼儿操作时仍没有好的效果,一直认为是不对称图形,因而,对我的教学带来了困惑,令我不知所措。

  还有一些地方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对于数学自己本身了解的不够透彻,教学活动准备前,没有认真去研究一些细微的地方和复杂的图案,给教学带来了困难,同时,有些地方出现一笔带过的现象,而造成了幼儿的不易理解。

  一课二研活动,对于课前的准备如教师对教案的熟悉,教师的回应能力,还有教具等都需要认真准备,可以说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二研之后,虽然有些地方还存在一些漏洞或不足的地方,但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不免会令自己感到开心。

  设计意图:

  从幼儿经验需求的补助与点拨方面来说,处于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已经不仅仅趋于单一的数字或者是简单的加减法这一模式来套用,他们需求的是多元化数学知识的吸收与灌输,所以在本次大班数学活动的内容选择上,我选用了数学中"对称"这一知识点对大班幼儿在入学前做一简单的数学知识的点拨,没有过多的要求大班幼儿可以完全掌握这一知识点,但至少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可以让他们对数学中"对称"这一知识点不再陌生。

  活动目标:

  一、学习"对称"这一数学知识点,大志了解"对称"这一含义。

  二、操作体验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裁剪简单的对称图形。

  活动难点:

  侠义理解"对称"的含义,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运用其知识点,把学以至用放在幼儿的教学课堂。

  活动重点:

  广义理解"对称",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其学习的乐趣。

  活动流程:

  一、"玩"对称,体验特征

  二、"剪"对称,操作体验

  1。说一说

  定义:什么叫对称?(指图形或物体两对的两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2。看一看

  3。剪一剪

  三"找一找"对称,提高认识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也是对称的。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9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仔细观察,找出规律进行排序。

  2.在操作中能探索多种方法交替重复地排序。

  3.增强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彩色粒珠,印有不同图案的纸条若干。

  2.学具准备:几种印章,彩笔,长条白纸,彩色粒珠和彩色珠及绳子若干,彩色纸条,胶水若干。

  活动过程:

  1.常规活动:问候走线。

  线上:五只猴子荡秋千。

  2.集体活动。

  (1)教师给每组幼儿几个不同图案的印章和长纸条,请幼儿按重复交替的规律印画自己喜欢的图案。

  (2)观察自己的彩条图案,说说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说出是重复的交替着排列的。

  (3)教师小结,这些排序的规律有的是ABABAB......有的是ABCABCABC......有的是AAAAAA......这些排列是有规律的`,是重复交替的。

  3.操作活动:

  幼儿操作学具,用彩色粒珠在桌子上摆串珠,摆好后说说自己是怎么排列的。

  4.分组活动:

  做彩环,将长条纸两头粘成圈,并按交替重复的规律一环套一环。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彩环及幼儿欣赏评价。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0

  设计意图

  排序活动是幼儿数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需要教师创设一个丰富的活动环境,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探索、发现,推断出排列规律,并能按此规律进行排序活动。大班排序活动已进入二维以上排列,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排序活动,此次活动就是其中之一.

  活动目标:

  1.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体验发现的乐趣。

  2.幼儿通过操作、发现,能按一种图形的数量不变,另一种图形的数量递增或递减的规律进行排序,并能迁移到其它排序活动中。

  3.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五道城门,智慧爷爷脸谱一个。

  2.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图片若干,浆糊、棉签若干

  3.小组操作材料:图形卡片、纸盒、彩色雪花片或木珠。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放录音(老爷爷说话:“喂!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智慧爷爷”)这时,教师提问:“是谁在说话呀?”“噢!原来是智慧爷爷,他有一座非常漂亮的智慧宫,那里有许多的智慧星,你们想得到智慧星,必须闯过几道难关,每道难关都有不同的题目,但要求是一样的:请你们接下去做。”

  2.介绍规则:(一看、二想、三摆、四粘贴)你们看,老师把几道难关的题目都藏在智慧宫里,我们先找出题目,看看题目上有哪两种图形,它们是怎样排列的,想一想接下去该怎么排。排好后自己检查,对了,沾上浆糊粘好;不对,再想一想,摆一摆。做完后一起念咒语:“芝麻芝麻开门吧!”门会自动打开,我们就闯关成功。

  二.操作:引导幼儿发现规律并按规律进行排序。

  1.集体闯第一关:师:“第一道难关就在前方,让我们骑摩托车出发吧!”教师和幼儿一起做模仿动作,到第一道城门后,教师取出第一道题并读规则:“老师做动作,小朋友接下去做。”教师做动作,引导幼儿发现规律:拍一下手,跺一下脚;拍二下手,跺二下脚,并按此规律接下去做。

  2.幼儿自主选择进入区域进行闯关活动,教师进入各区域进行有效指导。

  第二关:引导幼儿发现并按“一种图形的数量不变,另一种图形的数量递增的规律”进行排序。

  (1)幼儿找卡片,教师引导幼儿看看题目上有哪些图形,想想它们是怎样排列的,接下去又该怎么排。

  例: □△□△△□△△△——————

  (2)幼儿动手排一排,排完后自己检查。

  (3)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教师问: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

  (4)师生一起归纳排列的`规律并读一读:一种图形的数量不变,另一种图形的数量递增。

  (5)幼儿按此规律检查自己的操作结果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进行更正。

  第三关:引导幼儿发现并按“一种图形的数量递减,另一种图形的数量不变的规律进行排序”。(方法同上)

  例:□□□□□○□□□□○□□□○________________

  第四关:请小朋友自己给彩色雪花片或木珠排队,并说出它们的排列规律。

  第五关:幼儿仔细观察卡片,说出有多少个什么图形不见了,然后把它补上去。

  例:(1)□○□□○□□□○————○□□□□□○

  (2)○○○○○△○○○○△○○○△——△○△

  (3)□□○○□□□_________□□□□○○○○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1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描述和模仿的方法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2、初步获得编加法应用题的感性经验。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教师演示材料:1个小熊玩具和1个小老虎玩具,玩具苹果4个。

  (2)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内分别装有5以内的玩具,如有的装公共汽车3辆、有的装小轿车4辆、有的装小兔2只、有的装水果5个等。

  (3)分组活动材料:

  A、桌上摆放5辆车,有公共汽车和小轿车、有红色的和黑色的车;

  B、桌上摆放4只玩具兔子,有小灰兔和小白兔、有大兔子和小兔子;

  C、桌上摆放3个玩具碗,大小、颜色不同;

  D、桌上摆放4个苹果,大小、颜色不同。

  (三)活动过程:

  1、教师边操作实物边描述。

  师:我先买了1个小熊玩具,又买了1个小老虎玩具,我一共买了2个玩具。刚才老师怎么说的?请小?请小朋友照着老师说也来说一说。

  教师出示4个苹果,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描述。

  2、幼儿根据自己框子里的玩具,学习描述。

  (1)幼儿两人一组,根据筐子里的玩具,互相描述,教师倾听幼儿编题情况。

  (2)师幼分享交流:框子里有什么玩具?可以怎么说?

  3、教师在幼儿描述的基础上,仿编加法应用题。

  (1)师:如果把"一共有3辆汽车"变成一个问题问大家,应该怎么问?"(一共有几辆汽车?)

  (2)提出要求:请小朋友根据框子里的玩具情况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吧。

  (3)幼儿两人一组,根据筐子里的玩具情况仿编应用题。

  (4)师幼分享交流:框子里有什么玩具?你是怎么编应用题的?

  4、幼儿分组活动,根据情景自由编加法应用题。

  介绍各组材料:

  第一组:桌上摆放5辆车,有公共汽车和小轿车、有红色的和黑色的.车;

  第二组:桌上摆放4只玩具兔子,有小灰兔和小白兔、有大兔子和小兔子;

  第三组:桌上摆放3个玩具碗,大小、颜色不同;

  第四组:桌上摆放4个苹果,大小、颜色不同。

  玩法:两人一组,根据桌上摆放的玩具编加法应用题。一个编,一个听,然后交换角色,继续观察玩上的不同点,编另外一道加法应用题。

  幼儿分组自由编加活动应用题。教师倾听幼儿编题情况,特别是最后的问句。

  师幼分享交流:你选用什么玩具?怎么编题的?

  (四)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数学区投放玩具,引导幼儿根据玩具特征仿编加法应用题。

  生活活动:鼓励幼儿利用周围环境中的事物编加法应用题。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2

  活动目的:

  1、喜欢参与测量活动,乐意运用自然测量的知识来解决所碰到的问题。

  2、自主选择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初步认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且初步学习正确测量的方法。

  3、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长短不一的测量工具、粉笔

  2、故事图片

  3、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以故事的方式引入,提出问题:蓝猫和淘气的争论如何测量小汽车的车顶长度?

  幼儿讨论

  (二)幼儿尝试活动

  幼儿自选工具测量某一物体

  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测量的结果,并与同伴对比,有什么发现?

  (三)讨论

  1、比较测量的结果

  引导幼儿寻找测量结果与工具的关系

  2、讨论测量的方法

  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不要偏离边线;首尾相连

  3、小结:使用测量工具的长短不一样,那么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四)幼儿自主测量

  1、提出测量的要求:选择一种工具,量时找准起点,用笔画个记号,沿边线测量,首位相连。

  2、幼儿操作。

  3、讨论与总结:

  (1)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谁也是用这个工具的?结果一样吗?

  (3)你还测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人测的和他一样吗?你的结果呢?

  (五)延伸活动

  1、讨论:还有什么也可以当测量的工具?

  2、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也可以当测量工具?

  3、幼儿游戏:跳远。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2、教师是否必须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

  第二个环节

  适宜行为:我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操作特点,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均能遵守规则,并且学习效果较好;老师组织也比较轻松。

  不足之处:我设计的小环节比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儿什么都想试一试,操作时间显得不够充分。

  问题:

  1、各个小环节的设计均为了一个目标——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个小环节和第二个小环节结合起来,让幼儿操作起来时间显得更充足呢?

  2、难度会太大了吗?因为幼儿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不容易,更何况要幼儿初步感受了测量方法后,马上就步入第二个目标——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进程是否会太快?

  对策:

  1、考虑将这个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把此次的目标、重点放在“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上。第二个大环节,就改为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操作,继续学习、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当然,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有圆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学习不同的测量方法。

  2、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这一个目标放在第二个课时来进行。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不会那么辛苦,操作的时间也更宽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整体感受:设计活动环节,既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来设计好环节,又要很充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好各个小细节的处理。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的设置、随机的观察、引导语的把握均是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3

  教材分析

  《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是一个有趣的数学绘本,讲述了“公主去乱七八糟的魔女城拯救迷路了的王子,一路上历经各种困难和挑战”的故事。绘本巧妙地将“模式排序”的数学知识融人生动的故事情节中,使抽象的排序变得合理而有趣。根据大班幼儿的现有经验和学习特点,我们对绘本内容进行了大胆裁剪、重组和改造,对其中涉及数学、语言等领域的内容进行放大和加工,并努力挖掘绘本传递的思想,提升绘本的人文性。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感知和丰富词汇,如“乱七八糟”等。

  2.善于观察、思考和探索故事中隐藏的排序规律。

  3.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尝试创编规律。

  4.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感受规律排序的韵律美和条理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幼儿掌握iPad的基本操作方法,如点击、拖动等。

  (2)幼儿对规律已有初步感知。

  2.物质准备:

  (1)触摸屏交互式一体机1台,苹果笔记本电脑2台,音响1个,基站1个,iPad26台。

  (2)教师端Flash课件,屏幕教鞭软件,学生端APP软件。

  活动过程

  一、观察绘本封面,感受无序之乱

  1.看图说话,初步感受。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本好玩的图书。请你看一看,(点击课件)封面上有什么,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

  幼儿看图说话。教师恰当回应、评价,引导幼儿感悟“乱七八糟”的意思。

  2.了解书名,产生兴趣。

  师:(点击课件)这本书的名字就叫《乱一七八糟的魔女之城》。

  过渡:今天,魔女城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想知道是什么大事吗?

  二、聆听故事开头,产生游戏之欲

  1.师讲述:(点击课件)有一个国家叫南国,南国里住着一位聪明的公主。有一天,一只青鸟飞过来,(呈现动画)递给公主一封信。公主打开一看,是王子写来的。信中写了什么?(点击播放:公主陛下,我在魔女城迷失方向啦!快来救救我吧!王子)

  师:信里讲了什么?怎么才能救王子呢?幼儿自由讨论。

  2.师讲述:噢,信里还夹着一张地图呢!

  引导幼儿观察游戏导图:公主要救王子,必须经过规则城,路上还会遇到妖怪。

  3.师讲述:公主读完信,赶紧收拾行李箱,准备出发去拯救王子。

  过渡:公主想请小朋友们一起去救出王子,你们愿意吗?

  三、深人故事情境,体验闯关之趣

  (一)听一听,玩游戏:找钥匙(按照数量规律排序)

  1.师讲述:让我们跟着公主出发吧!(拖动,呈现公主赶路动画,来到城门口)嗯?规则城的门竟然紧锁着。这时候,一棵大怪树摇摇摆摆地走过来。它说—(点击播放:规则城的钥匙挂在一棵树尖上,树上结着苹果、苹果、梨,苹果、苹果、梨,苹果、苹果、梨……)

  2.师:钥匙在哪?谁来帮公主找一找?(点击课件)幼儿上台操作。

  3.交流、评价,圈画规律。

  过渡:来,让我们赶紧用这把钥匙打开城门吧。(点击钥匙,切换页面)

  (二)看一看,玩游戏:选道路(按照颜色规律排序)

  1.师讲述:打开城门,出现了好多条彩色的路。一共有几条呢?

  幼儿数一数。(点击课件)

  2.师讲述:那到底走哪条路呢?公主左右为难。这时,大怪树又说话了。(点击播放:这么多条路,只有一条有规律的路才是正确的。如果走错路的话,说不定会遇到怪兽哦)

  启发:这7条路中,哪条路才是有规律的路呢?你能从颜色排列中发现秘密吗?

  3.幼儿先和同伴讨论,再上台交流。(操作演示,并说一说、圈一圈排列的规律)

  小结:小朋友们都发现了规律,找到了这条通往魔女城的道路。这条路因为有规律,所以显得最美。来!让我们跟着公主,一起踏上这条有规律的彩色道路。(点击课件,呈现走路动画)

  幼儿跟随节奏律动。

  (三)闯一闯,玩游戏:涂脚趾甲,过鳄鱼河(二选一)

  1.师讲述:走过了彩色的道路,我们来到了一个三岔路口。(出示游戏导图)这边是一个“巨人山”,那边是一条“鳄鱼河”。怎么过去呢?

  (点击巨人,播放:谁能把我的脚趾甲按照规律涂漂亮,我就会为他让路)

  (点击鳄鱼,播放:谁能用地上的星星和月亮图片修补好破桥面,让桥面图形排列有规律,我们就会让他过河)

  师:小朋友们可以任选一条路闯关。

  2.幼儿一对一操作。(屏幕切换成学生端)

  游戏1:涂脚指甲(按颜色规律填充色块)

  游戏2:过鳄鱼河(按照图形规律修补桥面)

  3.分享闯关经验。

  小结与过渡:小朋友真聪明,用不同的方法闯过了难关。让我们继续赶路吧!

  (四)试一试,玩游戏:整理房间

  1.师讲述:走啊走,(拖动公主)终于来到了魔女城。(点击课件)打开城门一看,房间里的东西有点乱哦!许多物品都没有放到恰当的位置上。王子被堵在了一个断了台阶的楼梯上,下不来了。这时,魔女说话了。(点击播放:房间里的东西都有魔法哦,只有找到规律,把它们放到恰当的位置,才能搬走它们)小朋友们有办法救出王子吗?

  2.幼儿一对一操作。(屏幕切换成学生端)

  游戏:整理房间(综合:归类和排序)

  3.分享成功经验。

  小结:小朋友们都找到了规律,解除了魔法,王子得救啦!(点击课件)让我们为他欢呼吧!

  四、创编规律,感悟有序之美

  1.师讲述:(点击课件)公主救出了王子,还把魔女的房间整理得整整齐齐、井井有条,再也不乱七八糟啦!她还把魔女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并邀请魔女到南国去玩呢。(点击课件)可是,魔女发愁了,她说:“我也想出去玩,可我必须踏着一条有规律的路才能走出魔城呢!”怎么办呢?

  2.幼儿创编规律,玩铺路游戏。(屏幕切换成学生端)

  3.交流、评价。

  4.师讲述:看着这么多条有规律的道路,魔女开心极了,她拿起魔棒挥一挥,点一点,(点击课件,呈现动画)一条有规律的道路从魔女城通往美丽的南国!(点击课件)魔女骑上大象,高兴地说:“谢谢小朋友们,我可以去南国游玩啦!”瞧,她们出发啦!(点击课件)让我们排着队,跟着公主,一起去南国寻找新的规律吧!

  幼儿跟随节奏律动,离场。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4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习在相邻两个图形间,用短波浪线做标记表示差别的个数。

  2、教幼儿学习按标记表示的差别数目摆放图形。

  活动重点

  在相邻两个图形间用短波浪线做标记活动难点按标记表示的差别数目摆放图形

  活动准备

  1、教具:图形卡,差异表记卡,几何图形片若干

  2、幼儿操作材料。

  教师活动

  1、学习在相邻两个图形间,画标记表示他们差别的个数。

  出示图形一、黑板上有什么?他们有什么不同?

  有一点不同就在他们中间画一条短波浪线,表示他们有一个地方不同。现在这两个图形中间应该画几条波浪线。

  这两条波浪线表示什么意思?

  依次分析后面各图形的.差异有多少?请幼儿用波浪线表示。

  2、学习按差异标记选图形。

  出示图二:这上面有什么?它表示什么意思?

  第一个是什么图形?它后面有什么标记?表示什么意思?谁会按标记选一个图形放在空位上。

  为什么选放这个图形?教师请幼儿依次表示差异个数的标记,选放后面的图形,并检查幼儿选放的图形是否正确。

  一、集体活动

  1、学习在相邻两个图形间,画标记表示他们差别的个数。

  出示图形一、黑板上有什么?他们有什么不同?

  有一点不同就在他们中间画一条短波浪线,表示他们有一个地方不同。现在这两个图形中间应该画几条波浪线。

  这两条波浪线表示什么意思?

  依次分析后面各图形的差异有多少?请幼儿用波浪线表示。

  2、学习按差异标记选图形。

  出示图二:这上面有什么?它表示什么意思?

  第一个是什么图形?它后面有什么标记?表示什么意思?谁会按标记选一个图形放在空位上。

  为什么选放这个图形?教师请幼儿依次表示差异个数的标记,选放后面的图形,并检查幼儿选放的图形是否正确。

  二、小组活动

  1、看图形画短波浪线先看卡片上有什么图形,它们有几个不同的地方,你就在他们中间画几条短波浪线表示,画好了要说说这两个图形有什么地方不同,你画了几条波浪线。

  2、看差异标记选图形请你看第一个是什么图形,它后面的空位上又应该选什么样的图形,选好了说说这儿有几条短波浪线,你选的图形有几点和前面的图形不同。

  3、看图列式(8的加减)

  三、活动评价

  对幼儿在"按差异标记选图形"的活动情况予以评价。

  幼儿活动引导幼儿观察第一和第二个图形颜色、形状不同幼儿回答教师操作。

  形状、颜色两点不同短波浪线,看短波浪线选图形请幼儿选放图形

  建议或调整目标

  1、把教改为引导目标

  2、改为启发幼儿观察差别标记,按差别标记摆放相应的图形。

  按差别标记摆放相应的图形投影仪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5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有不同的面值(元、角)。

  2.掌握对10元以内人民币的认识。

  3.积极参与活动,了解货币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0以内“仿真人民币”,各种玩具,画有不同面值人民币的盒子。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提问幼儿:平日吃的东西,穿的衣服,玩的玩具是从哪里来的?幼儿说出是用钱买来的,教师出示“仿真人民币”问幼儿:认识他们吗?他们一样吗?引导幼儿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发给幼儿每人一套“仿真人民币”,让幼儿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让幼儿按要求取出相应的币值,例如,教师说出四元,幼儿取出四张一元的人民币;师说六元,幼儿取出一张一元的,一张五元的人民币,或取出六张一元人民币。

  3.游戏活动。

  教师变成售货员,卖给幼儿玩具,教师说出玩具的价钱,幼儿按量取钱,谁取得既快又准,就把玩具卖给他。幼儿买到玩具后,可以和其他幼儿继续进行游戏,持有不同玩具的幼儿之间可以进行买卖,用“仿真人民币”进行交换。

  4.交流小结,让“仿真人民币”回家。

  每个盒子上都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请幼儿根据盒子上面值的不同,把人民币送到相应的盒子里。

  5.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内放置十元以上的`“仿真人民币”供幼儿继续探索认识。

  活动反思

  《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是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解决一些和购物有关的实际问题。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能正确、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进行合理、灵活地思考;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正确地收集、整理和加工相关信息;能正确地解决购物时常见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反思的同时要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

  要完成上述这些目标,是要依赖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人民币”,我觉得学生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们去讲。所以在上本单元之前,以为会非常容易的,还曾想着压缩课时,但是开始之后,我才发现一切根本不是我所想的那样,原本3个课时的课,我足足用了一个星期,又复习了2天,直到今天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迷迷糊糊。

  这让我思考了许久,怎么会这样呢?《人民币的认识》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很大,每次教学总感觉效果不理想,在三年前的教学中早就领教过它的“看似容易实则很难”,所以在课前我充分进行了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力求帮助孩子们轻松掌握本节课知识,觉得准备的比较充分了,但是上完课我还是感到不满意。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公开课大班教案11-01

大班公开课数学教案05-07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02-01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排序》09-29

大班数学公开课排序教案03-22

幼儿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03-31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7的组成》09-29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5的减法02-24

大班数学公开课玩夹子教案04-06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5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