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5-04 08:36:01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模板合集五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数学教案模板合集五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2、发展幼儿较敏锐的观察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让幼儿基本掌握梯形的特征,找出梯形。

  活动准备:

  课件一套、幼儿正方形、梯形学具每人一套

  活动分析:

  在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中,一直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在此基础上来认识梯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鉴于平面图形较为抽象,因此在活动过程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来解决这一困难,一方面更加激发幼儿的兴趣,一方面更好的为幼儿的学习所服务。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拓展到周围的生活与环境中去,主要运用观察法、观察比较法、讲解法等突破;活动难点是让幼儿能够找出两条平行边,主要运用观察法、讲解法、联系法等突破。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情景导入:图形王国要举行聚会,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课件)

  二、展开

  1、简单复习学过的图形。

  2、由正方形引出梯形,让幼儿认识梯形,记住名字。

  3、请幼儿进行操作,比较正方形和梯形的异同点。要求:请幼儿比较边和角的不同。提问:正方形和梯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出示课件引出平行的概念。

  5、让幼儿找出平行线并讲解其概念。

  6、找梯形、找出平行线,进行复习巩固。

  7、找周围生活中像梯形的物品,让幼儿知道梯形是较稳固的`图形,被广泛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并出示课件欣赏。

  三、结束延伸活动:继续寻找周围生活中的梯形物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能通过幼儿的观察比较,从而得出梯形的基本特征。运用“梯形宝宝翻跟头”,变化不同的位置,增强幼儿方位感。用“涂”的方式使学会的梯形,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进一步的应用,科学和艺术有机整合,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

  1、量梯形的上下两条边的距离时,教师应先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该怎样量,再与同伴相互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这样效果会更佳。

  2、“涂”画的时候,个别幼儿的行为习惯较差,应加以纠正。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分解组成,知道7的多种分法。

  2、提高对7以内数加法的理解和运算能力。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雪花片、数字卡、PPT。

  活动过程:

  1、利用多媒体,玩“碰球”游戏,巩固复习6的分解组成。

  “小朋友,我问你,我的`1球碰几球?”

  “王老师,我告诉你,你的1球碰5球。”

  2、出示7个正反面不同颜色的雪花片,撒地面上,根据颜色引导幼儿说出7的6种分解。

  3、凑数游戏“我的朋友在那里”,7个幼儿拿着1-7其中一个数的数字卡,根据音乐两人找朋友组成7,以理解7的多种组成。

  4、利用多媒体,出示“森林音乐会邀请卡”,想参加音乐会就得破译密码,根据7的组成完成加法算式获取密码。

  5、播放音乐会乐曲,带领幼儿参加音乐会,活动结束。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感知许多物体(图形)可以分成相同的二分,并知道整体大于部分。

  2、尝试用目测,把实物分成一样多的两份,并在活动中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教师示范用的蛋糕一只及幼儿操作材料图形一套。

  2、人手一分不同颜色的各种图形。

  3、操作材料:红枣、豆子、橡皮泥。

  三、活动过程:

  1、以两只“小松鼠分蛋糕”的故事,激发幼儿学习二等份的兴趣。

  师:“六一”这一天,是小松鼠花花和圆圆的生日,小伙伴们送了他俩一个蛋糕,两只小松鼠很开心,看了一会儿,花花说:“我们来分蛋糕吃吧,我们两人吃一样多好不好”圆圆说:“好”!可是两之小松鼠的数学学的不好,不知道怎么分才能分得均匀,小朋友说说看,两只小松鼠应该怎样分才能吃到一样大的蛋糕?

  2、老师这里也有一只蛋糕,想把它分成相同的两份,请小朋友帮老师想一想,应该怎样分?

  3、幼儿演示分法,教师帮忙。

  4、蛋糕可以分成相同的两份,那么如果我们用图形,可不可以也把它们分成相同的两份?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好多各种各样的图形,而且,每种图形有两张,请你们把相同图形中的一张先用折的方法,折成相同的两份,然后,用剪刀剪开,看看剪下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在折、剪的时候,你想一想一种图形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都可以把它分成相同的两份?

  5、幼儿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小朋友们相互讨论。

  师:小朋友在操作的时候。可以相互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

  6、幼儿反馈尝试的结果。提问内刚才小朋友都动手把各种图形分成了相同的两份,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分?

  (1)请几个有不同分法的小朋友讲述,并用老师的操作卡演示给小朋友们看。手动演示后教师用课件演示。

  (2)请其他小朋友说说其它图形的不同分法,并用老师的操作卡演示给小朋友们看。幼儿没说出来的那种方法,教师讲解并演示。

  小朋友真聪明,能把各种图形分成相同的两份,而且方法很多,请你们说说看,分出来的图形原来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7、探索实践

  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其他的东西,请同桌的两个小伙伴为一组,把纸包里的东西分成两份。你们可以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工具来分,动手的时候,可以互相商量、讨论,应该怎样?

  (1)幼儿尝试,老师巡视,鼓励幼儿积极动手,遇到困难、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

  提醒幼儿操作时不要把东西弄在外面,注意桌面的整结。

  (2)提问:刚才你分了哪些东西?怎样分的?用了哪些工具?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1.学习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在探索过程中,能正确判断并用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3.体验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与成功感。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懂得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活动准备:

  皮球、铁球天平、大棉花球、小磁铁、积木、卡片;幼儿用书第5页《比轻重》 。

  活动过程:

  1、猜一猜,谁轻谁重。

  教师出示几组物品,让幼儿猜猜物品的轻重并用卡片记录猜测的结果。

  (装有大小不同的积木,大小相同的皮球2个、铁球一个、一个大棉花球、小磁铁、2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和一定量的水)

  2、掂一掂,谁轻谁重。

  师:掂一掂大小一样的皮球和铁球,你感觉有什么不同?

  幼:铁球重,皮球轻。

  比较大棉花球与小磁铁,幼儿比较后奇怪地感到大棉花球轻,小磁铁重。

  师:掂一掂,大棉花球和小磁铁,又是怎样的感觉?

  3、比一比,谁轻谁重。

  (1)幼儿自由探索和操作,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并用卡片记录比较的结果。

  (2)与同伴分享交流操作成果。

  教师小结:

  判断物体的轻重,是可以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测量方法的。

  4、生活中的'运用。

  为幼儿提供两个完全一样的水杯,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1)先比较、判断两个水杯的重量。

  师:请幼儿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放在手中掂一掂,感觉怎么样?

  幼:一样重。

  (2)分享交流

  5、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到户外,利用可操作的自然物比较轻重,到儿童乐园玩跷跷板,比较自己与同伴之间的轻重。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极力引导孩子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质疑,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幼儿正处在好奇又好动的年龄,课中我极力鼓励他们多动手,多表达,多思考,引导幼儿利用生活和游戏的实际情景感知和理解事物的轻重特征,并用相应的词语描述。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水做实验,验证、体验容积守恒。

  2、感知容量守恒现象,初步理解等量的液体装在大小不同的容器里,其量不变。

  活动重、难点:感知容量守恒现象,初步理解等量的'液体装在大小不同的容器里,其量不变。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透明的杯子3组(每组3个杯子:一组高矮粗细完全相同;一组高矮不同,粗细相同;一组高矮相同,粗细不同)。颜料水若干。一次性杯子若干。

  2、大小不同的容器若干,大米。

  3、幼儿操作用书。

  活动流程:

  导入活动——幼儿实验——师生总结——幼儿游戏——活动延伸

  活动过程:

  1、游戏:挑水。

  2、出示教具:出示三组杯子,老师给它们分成了苹果组,西瓜组和菠萝组。请幼儿分辨每组杯子的不同(高矮,粗细不同)。

  3、教师分组做实验

  第一组:分别倒入不同分量的水,请幼儿观察比较各杯中水面的高低位置。哪个杯水最多,哪个最少?幼儿回答并在教师提示下总结。

  第二组:分别倒入同样分量的水,请幼儿观察比较各杯中水面的高低位置。说说3杯水一样多吗?为什么?幼儿回答并在教师提示下总结。

  第三组: 分别倒入同样分量的水,请幼儿观察比较各杯中水面的高低位置。说说3杯水一样多吗?为什么?

  幼儿回答并在教师提示下总结。

  4、游戏“小老鼠买米”

  小朋友来扮演小老鼠,教师扮演卖米人。卖出同样分量的米,装在不同大小的容器里,比较米是否一样多?为什么?

  幼儿回答并在教师提示下总结。

  5、指导幼儿完成《幼儿操作用书》。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小鸭侦探10-30

大班数学教案:剪“春”10-30

幼儿数学教案 大班《学习规律》12-16

序列推理大班数学教案09-14

公用边大班数学教案09-14

幼教大班数学教案-分礼物09-29

大班数学教案:简单规律排列12-17

4的组成大班数学教案09-15

9的分成大班数学教案09-14

《小熊买糖果》大班数学教案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