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5-27 08:51:52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范文汇编六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数学教案范文汇编六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目标:

  1、学习数形配对,并区分6和9,复习9以内的数字。

  2、初步了解数字的不同排列可以组成不同的电话号码。

  3、通过编电话号码,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乐。

  准备:

  1、几何图形组合画三幅

  2、小猴、小熊、小兔的图片各一

  3、幼儿每人两份操作图

  4、铅笔人手一支

  5、玩具电话机一部

  过程:

  一、看图编电话号码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下个星期,我们班有两个小朋友要来过生日了,我们邀请几个小动物一起来分享生日蛋糕,好吗?请小朋友帮忙想个办法,用什么方法通知它们呢?(写信、打电话、到家里去请、上网、发Email等)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你觉得这些办法中什么办法最好最快呢?(打电话)

  师:那我们就打电话邀请它们吧!我们要先查一查小动物的电话号码。我们先来查一下小猴家的电话。(出示小猴图片、几何图形组合图)咦?怎么只有图形没有数字呢?别着急,号码就藏在这些图形里面呢!(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并记录数字583469。请6位小朋友一起来示范)这就是小猴家的电话:583469(跟老师读两遍),(请一幼儿上来打电话给小猴:喂,你好!是小猴吗?我是月亮班的小朋友,下个星期,我们有小朋友过生日了,我请你来吃蛋糕,好吗?好的,再见!)

  师:小猴家的电话终于打通了,我们还要查一下小熊和小兔的电话。(出示小熊、小兔的图片、几何图形组合图)它们的电话号码也藏在这些图形里,不过,我要请小朋友来找了,找出来了把数字写在老师发的纸条上,看谁找的又快又对。(也可考虑分两组同时进行操作)(操作结束后,请幼儿把正确号码写在黑板上:583496、582734)两组各派一个代表打电话邀请小熊和小兔。

  二、感知数字的变化

  师:电话终于打通了,我们小朋友真能干。我们给自己鼓鼓掌。(幼儿拍手)小朋友有没有发现,小猴家的号码有几个数字?小熊家的呢?小兔家的呢?这些号码都有6个数字,为什么电话号码是不一样的呢?(因为数字的排列不同)

  观察:这三个号码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小猴家的号码是6、9,小熊家是9、6,小兔家没有这两个数字,有的是2、7)相同的.是什么?(三个号码都是6位数,前两位都有5、8)

  师:老师经常要把6和9搞错,请小朋友来帮帮我,怎么样才能记住6和9。(让幼儿说出6的圆圈在下面,9的圆圈在上面)

  师:这三个号码中一共用了哪些数字宝宝?(幼儿说一个,教师出示一张数卡)还有哪个数字宝宝没出来?(1)出示0:你们认识这个数字吗?(教师给数字宝宝按0——9的顺序排好队:这些有趣的数字宝宝还有一首好听的儿歌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看:1象铅笔细又长,2象小鸭水上飘,3象耳朵听声音,4象小旗随风摇,5象秤钩秤重量,6象豆芽咧嘴巴,7象镰刀割青草,8象麻花拧一道,9象勺子能盛饭,0象鸡蛋做蛋糕。

  三、交流所收集的电话号码

  师:我们的电话号码就是用0——9这些有趣的数字编出来的,小朋友家也有电话,但都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就请每个小朋友开火车来把自己带过来的号码大声地读给大家听,以后有什么事你们可以互相打打电话。

  (1)请幼儿大声地读自己带来的电话号码。(边读边说说由几个数字组成的)

  (2)小结:我们山观地区家里的电话和小灵通号码都是由8个数字宝宝组成的,手机号码是由11个数字组成的,常用的比较特殊的电话象110、119、等只有三个数字组成。

  四、给小动物编电话号码(可以作为延伸活动)

  1、师:这些数字真有趣,有许多小动物家还没有电话呢?下面我们小朋友来做件好事,用数字来帮它们编个电话号码吧,这样就方便大家联系了,你们说好不好?(幼儿自编号码、有意识地请几个孩子上来念念所编的号码)

  2、把小朋友编的电话号码做成电话簿。(教师装订)

  结束语:一本电话簿编好了,我们赶紧出去告诉其他小动物,他们一定会很高兴的。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认真观察,发现5的组合方法。

  在操作中发现5的组合排列规律。

  活动准备

  《幼儿园里朋友多》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13页。

  每个幼儿一套5的.组合和分解图卡。

  活动内容

  形式:小组

  1.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13页,请幼儿描述图画内容。

  2.向幼儿提问:

  图中有几个小朋友?

  有几个小朋友戴眼镜?有几个没戴眼镜?

  合起来是几个小朋友?

  有几个女孩子?有几个男孩子?合起来是几个小朋友?

  有几个小朋友穿黑鞋?有几个穿白鞋?合起来是几个小朋友?

  有几个穿外套?有几个没穿外套?

  合起来是几个小朋友?

  3.幼儿每答完一个问题,请小朋友将5的组合的图卡摆在桌面上。如:

  有1个小朋友戴眼镜,4个没有。——“1和4合起来是5。”

  有2个女孩子,3个男孩子。——“2和3合起来是 5。”

  有3个小朋友穿黑鞋,2个小朋友穿白鞋。——“3和 2合起来是5。”

  有4个小朋友穿外套,1个小朋友没有穿外套。——“4和1合起来是5。”

  4.引导幼儿认真观察5的组合图卡,发现递增、递减的排列规律。(一边的数字越来越大,另一边的数字越来越少)

  能掌握5的组合。

  能发现5的组合排序规律。

  活动建议:

  对大班幼儿来说,理解和掌握5的组合和排列规律还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要多注意采用一些能让幼儿动手操作的材料,如设计盖印章的小游戏,让幼儿边做边想,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掌握数的概念。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能发现并说出物体的排列规律。

  2、能通过操作活动,学习按颜色、形状、大小、长短等特征进行排序。

  3、提高幼儿的推理能力及动手能力,感受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

  发现规律并能延长序列,学会根据物体的某一种特征进行间隔排序。

  活动难点:

  按规律尝试不同的'排列方法,尝试自由排序。

  活动准备:

  课件、视频体验区、玩具区、规律涂画区、

  活动过程:

  1、利用回忆《小刺猬的项链》故事情节,以到规律王国参观引出活动内容。(情景引入法)

  2、观看课件:(观察法)

  (1)理解什么是有规律的排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图案的排序规律。

  (2)知道用“ABC”等符号表示排列的规律。

  (3)了解按规律排序的方式及种类。

  3、自主探索规律排序:幼儿进入活动探索区,自主探索,幼儿用实物,按一定的顺序有规律的排序。尝试记录自己的探索过程,教师观察、指导。

  4、活动效果分享、幼儿讲述自己的探索结果,并尝试将自己的记录内容讲述。

  5、观看动画视频《有规律的排序》巩固知识,。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1、我找到了数字

  准 备:笔、纸

  组织策略:

  ⑴提问引出话题:你找到了数字吗?

  ⑵请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⑶展示幼儿的记录,采用结伴及小组交流的方式说说自己的发现。

  2、长高了吗?长胖了吗?

  准 备:每名幼儿在中班和大班的身长体重测量结果卡(中班、大班用不同颜色区分,身长、体重后留有空格让幼儿做标记)组织策略:

  ⑴谈话引起幼儿对保健老师体检测量身长体重的回忆。

  ⑵出示幼儿体检记录卡,引导幼儿观察记录的内容。

  ⑶幼儿比较自己中、大班的体检记录,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生长。

  ⑷展示幼儿的记录,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3、幼儿园里的数字

  准 备:选择晴朗的天气

  组织策略:

  ⑴提问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我们幼儿园里有没有数字?哪里有数字?

  ⑵幼儿自由结伴在幼儿园里寻找数字。

  ⑶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4、有哪些数字?

  准 备:幼儿与家长共同探索的记录单,实物投影或视频探头。

  组织策略:

  ⑴用视频探头分别展示个别幼儿和家长探索发现的记录单,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和家长探索的结果。

  ⑵小结归纳幼儿与家长的发现。

  ⑶将幼儿与家长的探索结果放大,展示在活动室中,进一步激发探索的兴趣,加深对数字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5、我家里的数字

  准 备:幼儿自己的探索记录卡或收集的有数字的实物,视频探头。

  组织策略:

  ⑴结伴交谈:我家里也有数字

  ⑵展示幼儿探索的记录卡并请幼儿介绍数字表示的用途。

  ⑶观察幼儿收集来的实物,讨论:这些物品上的数字有什么用?

  6、汽车上的数字

  准 备:事前与梁超小朋友的爸爸(汽车司机)取得联系,做好介绍汽车上位置、不同部件上数字用途的准备

  组织策略:

  ⑴提出前一次活动中的问题,引发兴趣。

  ⑵介绍前来做客的梁叔叔。

  ⑶幼儿向叔叔提出自己探索中遇到的有关汽车上许多有关数字的问题。

  ⑷参观叔叔的汽车,了解汽车上不同部件、不同位置上的数字的用途。

  7、书写数字1—10(此活动可分几次完成)

  准 备:笔,日字格纸,书写在日字格中数字卡1—10,黑板,粉笔。。

  组织策略:

  ⑴观察数字卡片,了解数字的书写要求

  ⑵教师示范数字在日字格中书写规范。

  ⑶幼儿练习,正确地书写数字1—10。

  8、数字连画(此活动可放在区域活动中进行)

  准 备:数点图(提供的图片按序连接后呈一个具体的物体形象)

  组织策略:

  ⑴找一找图上有哪些数字?

  ⑵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读一读。

  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读一读。

  ⑷按照数序连线,看看是什么?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9、数字变形画

  准 备:幼儿和教师共同收集的藏有数字的图画和由变形的数字组成的画

  [page_break] 组织策略:

  ⑴引导幼儿观察图上有什么?

  ⑵找一找1—10 的数字躲藏在哪里?

  ⑶按照数序顺数和倒数。

  10、数字的加减(结合主题探索活动超市购物活动进行)

  11、音乐中的数字(哆嘞咪)

  准 备:汪明子和妈妈收集的音乐教室里的音阶图,学习乐器的孩

  子们收集的乐谱。

  组织策略:

  ⑴观察幼儿收集来的图片和乐谱

  ⑵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探索。

  ⑶用唱名读一读乐谱中的数字。

  (此活动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围绕音乐进行的主题探索活动)

  12、我做的……上有数字

  准 备:笔、纸、幼儿收集的废旧纸盒、浆糊、胶带等

  组织策略:

  ⑴谈话:“我想做……”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想制作的物体以及上面数字的意义。

  ⑵幼儿自由交谈,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设想。

  ⑶幼儿用笔画出自己的设计。

  ⑷幼儿利用自己准备好的材料,根据自己的设计、制作一件有数字的物体。

  (此活动分为前后两次进行,前一次为谈话设计,后一次为制作。两次活动之间给幼儿1—2天收集、准备材料的时间)

  13、我们来测量

  准 备:幼儿收集的各种测量工具。

  组织策略:

  ⑴认识各种测量工具,了解量尺上的数字的作用。

  ⑵讨论:怎样测量

  ⑶探索:我是这样测量的

  (此活动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围绕测量进行的主题探索活动)

  14、举办“有用的数字”展览

  准 备:幼儿收集的有数字的实物,幼儿自己设计制作的有数字的物体,办展览需要的材料(纸、笔、泡沫板、大头针、回形针、胶带、积木等)

  组织策略:

  ⑴谈话:你们还想用大家收集的和自己制作的有数字的物品做什么?

  ⑵讨论:在哪里办展览?

  ⑶自己动手,为展览作准备(选择场地、物品分类、布置展览等)。

  ⑷举办“有用的数字”展。

  15、认识时钟

  准 备:幼儿收集的各种时钟

  组织策略:

  ⑴小小时钟展

  ⑵时钟是怎样表示时间的?

  ⑶自己做时钟

  ⑷我设计的时钟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加减法运算的练习,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通过设计《数字宝宝找伙伴》活动,使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巩固对加减法的练习。作品自荐:此活动有层次性,先从物体——物体数字——数字。而且设计了一个背景,很能吸引孩子的目光,孩子们愿意参加这个区域活动。

  活动准备

  1、房子一幢、1——10数字贴在房子周围,增添数字的氛围。

  2、房子的墙砖上写有数字,墙砖是可以插卡片的,物体、物体和数字、数字的加减题目若干。

  3、记录本。

  活动过程:

  1、提供的是物体的加减卡片,答案是几就插在几的数字墙上。活动结束进行记录,帮助了几个数字宝宝找到了伙伴。

  2、提供的是物体和数字兼有的'加减卡片,答案是几就插在几的数字墙上。 然后进行记录。

  3、提供的是只有数字的加减卡片,答案是几就插在几的数字墙上。然后进行记录。

  指导建议

  大班孩子已经有了竞争意识,可以通过记录的方式,激励孩子参加活动。老师要指导孩子学习记录的方法。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如何让幼儿的数学学习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去,即数学活动生活化是这节课的宗旨。活动中我通过创设购物环境,将购物情境中的购物行动贯穿始终,从一开始的“宝宝超市”中物品名称与价格的介绍,到用5元可以买一样、两样东西的层层递进,都是“生活数学”精神的体现。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运用数学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进一步了解“正好”和“够了”的钱币概念。

  2、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3、帮助幼儿体验到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手指偶、每位幼儿一张5元钱、画纸、彩笔。

  2、超市商品图每桌一张。

  3、超市的环境创设。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复习5的组成,导入活动。

  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谁,愿意和他们做游戏吗?

  教师介绍游戏做法:师说:动动我的小手指,我出1。

  幼说:我出4,4和1组成5.

  师幼齐说:5个手指做游戏。以此类推。

  (分析:游戏可及时调整速度,既增加趣味性又能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且通过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整理已获得的经验。)

  二、幼儿尝试用5元钱买一样、两样不同的商品。

  1、我们的小手真能干,看,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什么(出示5元钱)?;.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小朋友还知道有哪些面值的钱(1元、2元、10元、20元、100元等)?我们用钱来干什么?你去超市买过东西吗?是自己去还是跟爸妈去?

  2、第一次购物:下面我就来考考小朋友,如果给你5元钱,找出用5元钱可以买一样的商品。(翻开超市商品图,先认识一下商品和标价)

  幼:可以买5元的'、1元的、2元的、3元的、4元的,6元的能买吗?

  师:谁能总结一下,为什么6元的不能买,别的可以买,强调“正好”和“够了”的概念。

  3、第二次购买:找出5元钱可以买两样不同的商品。

  小组讨论,共同找出答案:可以买1元和2元的、1元和3元的、1元和4元的、2元和3元的。

  小组介绍:

  教师评价:进一步让孩子理解“正好”和“够了”的概念。

  师:刚刚小朋友在找的时候,有的小组漏掉了,有的小组重复了,为什么他们这一组找的很全?大家能看出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的吗?

  幼:他们先将草莓找完了再往后接着找。

  总结:原来这样有顺序的找,能够一个不漏的找全。你们也愿意尝试一下吗?(让没找全的小组再尝试一下)

  (分析:教师根据小组合作情况进行总结提升,这是本节活动的难点。)

  4、能不能用5元钱在商品图上买三样不一样的商品?

  幼:不能,钱不够。

  三、游戏《超市购物》

  玩法:小朋友真棒,刚才都很快找出了商品,现在,老师每人给你5元钱,到我们的超市里买你最喜欢的东西,商品上都有标价,要不多不少,正好花完5元钱,买一样也可以,买两样也可以,我特意请了张老师当收银员,你们拿了商品要到她那儿去付钱,付完钱就拿着东西到我这边来,我有奖励,买的不正好的可以再重新去挑商品。

  总结:小朋友都很棒,都是购物高手,以后就能帮爸妈到超市买东西了,但要买我们需要的,千万别浪费钱。

  (分析:角色游戏的创设便于孩子体验到真实的购物场景,孩子参与的热情很高,很好地体现了数学生活化、游戏化的特点。)

  延伸:现在小朋友都把我小超市的商品买光了,我们班还有很多小朋友没来参加购物活动,我还得去进货,这样吧,为你的好朋友画一张购物单,购物单就是画出商品并标出价格(可以只写上数字),不多不少也正好5元(可以画一件、也可以两件商品),可以画跟自己一样的,也可以另外挑选,这样画清楚了,我就可以进货了。

  你们回去告诉其他小朋友,我去进货了,让他们一会来买我新进的商品。

  活动反思:

  活动中通过环境的创设,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学习过程;通过提供给孩子们可以反复操作的材料,让孩子在观察、摆放、思考、调整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没有将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孩子,而是让孩子在反复试误中走出困境,悟出一些数学应用的经验,将抽象的数学符号生活化、游戏化。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对称数学教案04-02

大班快乐数学教案04-02

大班数学教案06-27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13

大班幼师数学教案02-14

大班数学教案07-04

大班数学教案:小矮人上楼梯_大班数学教案07-08

大班数学教案加减01-02

优秀大班数学教案01-02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