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6-23 22:43:55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小班数学教案集锦六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华】小班数学教案集锦六篇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用标记记录图形的颜色和大小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图形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特征。

  3、活动后能将材料收拾整齐。

  活动准备:

  教具:摸奖箱、各种图形卡片、大的标记图5张、标记卡片若干张(大小、形状、颜色标记)

  学具:幼儿人手1-2份操作材料;颜色、大小、形状标记若干

  活动过程:

  一、摸奖游戏

  1、师:小朋友,今天有许多图形宝宝来和小朋友们玩,它们在哪里呢?在老师的箱子里,等一会,请小朋友们把它们一个一个地摸出来,摸到以后,请你说一说,你拿到的是什么样的图形宝宝。

  2、幼儿摸图形,并自己说说图形。

  3、摸奖游戏

  师:小朋友说的`都很好,现在我们要跟图形宝宝们来玩一个“摸奖”的游戏。怎么玩呢,小朋友手里的图形宝宝是奖券,老师来摸奖,请中奖的小朋友到前面来领奖。

  (1)教师摸奖

  (2)请一名幼儿摸奖,依次下去。

  4、结束摸奖游戏

  师:好了,摸奖游戏就先玩到这里,我们下次再玩。

  二、看图形选标记

  1、师:又有几个图形宝宝们来玩游戏了,我们来看看它们是谁。依次介绍。

  2、师:这些图形有什么不一样呢?

  3、我们用什么办法把它们记录下来呢?

  4、我们来给它们选一下它们自己的标记。怎么选呢?请你选一张有图形宝宝的纸条,然后给它选好标记,粘到白纸上。做好的小朋友把它送到黑板上的图形宝宝下面。

  5、幼儿选标记。

  三、看图形做标记

  1、师:刚才,我们给图形宝宝选了标记,现在我们来给图形做标记。

  2、师:请你先想一想,你准备给它做什么标记。

  3、幼儿做标记。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认知的`匹配,让幼儿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准备:

  1、购买好4种以上水果若干(如苹果、梨、香蕉、桔子等、西瓜、火龙果等等)。2、果盆4个。

  3、水果奖章数个。

  4、图片,卡片。

  活动过程:

  1、出示苹果、梨、香蕉、桔子各若干只。

  2、出示贴有苹果、梨、香蕉、桔子图案的果盆各一个。

  3、让幼儿自选一个水果,跑到相应的果盆前将水果放到果盆中,然后跑回。4、每次都放对的幼儿获得水果奖章一枚。

  指导重点:

  1、根据实物水果的形状、颜色与果盆上水果图案进行认知匹配。

  2、让幼儿学说水果名称。

  活动结束:

  小朋友互相探讨,然后一起听音乐,吃点心。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能区分物体的大与小,并能按大小给4个物体排列顺序。

  2、巩固认识大小标记,有一定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3、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情感。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鱼儿快乐游。

  (1)教师(出示四条大小不同的鱼):小朋友们,你们看,谁来啦?他们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2)教师(出示海洋背景图):“小鱼们要去参加游戏比赛,要求它们有顺序地排成一条线。

  (3)师:“请你来帮小鱼排排队,从小红旗的地方开始,怎样排队才能有顺序呢?”

  (4)个别幼儿示范:哪位小朋友愿意试一试给小鱼排排队,我们要从小红旗的地方开始排队。

  (5)请你说一说你是怎么给小鱼排队的?(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

  (6)除了这样排队,还能怎样排队也是有顺序的呢?(揭示图谱含义:从大到小;从小到大)

  2、幼儿操作活动。

  (1)师:“今天,水族馆要举行游泳比赛,让我们看看有哪些小动物参加呢?

  (2)师:“它们有小鱼、小乌龟、小螃蟹。”

  3、展示和。

  (1)教师请幼儿拿上自己的操作材料坐回座位,集体操作结果。

  (2)教师

  综合评语: 教师遵循“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自主探索进行学习”这一认知发展规律,为幼儿创设自由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主动积极地探索,并获得相应的发展。

  本活动是一个数学活动,重点是让幼儿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感知了解鱼大小方面的特征,并能根据特征进行分类。幼儿已初步了解“大”和“小”的概念,但要求他们根据鱼的大小特征进行分类,还是稍有难度的。需要教师重点指导。

  幼儿在大和小的探索过程中不断享受着发现的乐趣。

小班数学教案 篇4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感知5以内的数》

  活动目标

  1.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5以内的数。

  2.理解操作规则,给实物卡片匹配相应的数字卡片。

  活动准备

  1.课件:声音--小猫、小狗、小羊、小鸭、青蛙。

  2.幼儿操作材料:动物卡片、食物卡片、数字卡片1—5。

  声音

  声音

  声音

  活动过程

  一、放播放动物声音,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邀请我们去参加他们的`音乐会,你们想去吗?

  森林里的小动物听到小朋友来玩,高兴极了。听,它们来欢迎我们了。

  2.播放动物叫声

  听!是哪些小动物来欢迎我们了?

  (小猫、小狗、小羊、小鸭、青蛙。)

  二、动物排队表演。

  1.音乐会开始了,第一个出场的是小狗,它们要表演球操,

  小朋友数一数有几只小狗呀?

  两只小狗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2)

  2.瞧!小鸭们就摇摇摆摆地过来了,它们在跳踢踏舞呢。

  咦,来了几只小鸭跳舞呀?

  我们也来学学小鸭跳舞。

  那3只小鸭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呀?

  谁来把数宝宝3找出来?

  3.第三个出场的是小猫,小猫在表演什么呀?

  噢,原来小猫要进行爬竿的表演呢,小朋友我们一起为小猫加油!

  (老师操作小猫向上爬)

  刚才有几只小猫在表演?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4)

  4.第四个出场的是青蛙,哟,青蛙在大合唱呢,有几只青蛙在唱歌呀?

  5只青蛙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5、最后一个出场的是谁呀?小朋友猜猜看,还有哪个小动物没出场?

  瞧,小羊拉着小车来表演了,有几只小羊在表演?

  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6.演出就要结束,小动物们要出来谢幕了,请小朋友按动物数量从小到多的顺序来为小动物排列,

  应该怎么排?

  三、送礼物,感谢小动物。

  1.小动物的表演真精彩,小朋友要不要送一些礼物来表示感谢呢?

  你们打算送什么礼物?(幼儿自由说)

  老师已经为小朋友准备好了,我们来看一看,是什么礼物?

  2.出示卡片:2根肉骨头、4粒螺蛳、一条鱼、5条虫、4棵青草。

  3.说一说,是什么礼物?数量是多少?

  4.小朋友想一想,该把哪一种食物送给哪一个小动物?为什么?

  (根据幼儿回答,老师请小朋友让食物与动物匹配,让幼儿逐步认识并感知数物匹配)

  四、分组练习

  1.小动物们非常感谢小朋友送给它们的礼物,现在该轮到我们小朋友来表演给小动物们看了。

  第一组:数物匹配和排序。

  按数字大小排序,匹配相应数量的卡片,并给动物卡片匹配相应数量的食物。

  第二组:数物拼板。给实物找到相应的数字朋友。

  第三组:观察圆点的数量,用添或去的方法使两组圆点和数字一样多。

  第四组:读图片上的数字,按数字圈出相应数量的实物。

  五、活动评价

小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2.培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彩色立体房子、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

  2.兔子头饰1个。请1名大班幼儿学会情境表演。

  3.形状、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小塑料筐6个。

  活动过程:

  一、观看情境表演

  1.这是小兔的家。你们瞧,小兔出来了。

  2.天气真好,小兔想到外边去玩。刚走出家门,就摔了一交,小兔只好一瘸一拐地回家了。

  3.小兔为什么会摔倒呢?(因为地上有坑)这些坑是什么样子的?(长方形、圆形……)

  二、复习图形

  1.瞧,这里也有一些图形。你们看,这是什么形?(长方形)长方形是什么样子的?

  2.正方形是什么样的?正方形和长方形什么地方不一样?

  3.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4.圆形有没有角?

  5.这是什么形?(半圆形)

  6.你们看,这里有两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我只要说声“变”,它们就会立刻变成另一种图形。不信,你们瞧,它们现在变成什么形状了?(长方形)这个长方形是怎么变出来的?(两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拼在一起变出来的)

  7.用同样方法把两个一样大的半圆形变成圆形。

  三、铺路

  1.小兔家门口的小路上有各种形状的坑。谁能想出好办法,让小兔走在路上不摔倒?(把坑填平)

  2.我们一起来铺路吧,请你们把圆形材料放进圆形的坑里,把三角形材料放进三角形的坑里,把正方形材料放进正方形坑里……直到把坑全部填平(边讲解边演示)。

  3.幼儿操作。要求幼儿根据坑的形状、大小寻找相对应的材料。引导幼儿思考当长方形、圆形材料较少时,怎样做才能把坑填完。(分别用正方形和半圆形拼合而成)

  四、游戏

  1.小兔出来啦,小朋友快藏起来!(众幼儿藏在椅子背后)

  2.小兔从家中出来,见到坑坑洼洼的小路铺平了,高兴地说:“是谁帮我把路铺平了?我去找找看。”

  3.找到小朋友后,小兔向大家表示感谢。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用彩色纸、皱纸等材料把这条小路装饰成一条五彩路。评析:教幼儿辩认平面几何图形是小班数学教育中的难点。原因是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使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首先,漂亮的房子、坑坑洼洼的小路以及主人公小兔的表演吸引了幼儿;其次,铺路的游戏又使幼儿体验到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最后,“捉迷藏”的游戏又使幼儿兴味盎然,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从活动材料的准备来讲,我们用吹塑纸制成小路,并在上面挖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几何图形作为坑,又以这些几何图形片作为铺路的材料。这样,既巩固了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又便于幼儿发现并改正错误。图形转换的内容选取了几种图形转换中较为简单的部分,以适合小班幼儿的理解水平。这一内容的练习是在完成“铺路”任务遇到困难时进行的,它不仅使幼儿再次明确了某些图形的转换关系,而且使他们在完成铺路任务之后获得成功感,提高自信心,这比单纯的练习具有更大的教育价值。

小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知道物体有长有短。

  2. 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并能比较物体的长短。

  3. 能从周围环境中的物品学习比较长短,感受长短认知的乐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短,知道物体有长有短。

  难点: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并能比较物体的长短。

  活动准备

  巧虎玩偶、多媒体PPT课件、两根长短不一的红绳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啊,巧虎妈妈要带着我们的好朋友巧虎去超市买东西,他们在超市里看见了很多有趣的东西,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他们看见了什么有趣的东西吗?

  2.出示图片,引出主题

  (1)利用出现的长短不一的金箍棒、铅笔、直尺、勺子等物品,让幼儿知道物体有长有短师:哪个物品长?哪个物品短?

  (2)通过谈话法,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还有什么长短不一的物体,进一步巩固知识,让幼儿知道物体有长有短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我们教室中还有哪些物品有长的',也有短的?请你们找出来,说一说。

  (3)通过观察、比较、谈话等方法,让幼儿学会比较长短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长短的呢?

  (让幼儿根据以往的经验,说一说如何比较长短)3.小结:知道物体有长有短,比较长短时,要使物体的一端对齐(利用并置比较的方法比较长短)边说边操作:两个朋友比长短,先躺下,左对齐;眼睛向着右边看,就能比出长和短。

  活动延伸

  1.利用两根长短不一的红绳,进一步巩固知识,让幼儿学会比较长短。

  2.请小朋友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学习比较长短,体验长短认知的乐趣。

【小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数学教案09-29

小班幼儿数学教案03-26

小班下数学教案02-26

小班教案 | 小班数学教案:聪明的小兔08-24

小班数学教案图形04-18

有关小班数学教案01-04

小班数学教案优秀01-04

小班数学教案【精】01-04

【热】小班数学教案01-04

小班数学教案【荐】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