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7-02 07:59:50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大班数学教案范文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大班数学教案范文8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将数字1―8按照规则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设计手机号码。

  2、积极动脑,尝试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

  活动准备:

  1、课前让幼儿收集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或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

  2、课件《动物园里装电话》。

  活动过程:

  一、电话号码的异同

  1、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家中的电话号码,教师记录。

  2、观察讨论:找一找这些号码都由哪些数字组成,每家的电话号码是否相同?电话号码的位数是否相同?

  3、总结:8或7位数的电话号码是固定电话,每个城市的.固定电话的位数不同,固定电话一般都是家里的电话;11位数的电话号码是移动电话,就是手机的号码。

  二、为动物园里的小动物配备手机

  1.教师布置任务:

  现在我们要为动物园里的8个小动物配备手机,为陆地上的小动物配备的是以"159"开头的手机号码的手机,为水中的小动物配备的是以"137"开头的手机号码的手机,每个小动物的手机号码都不同。每个小组用"1-8"的数字为这8个小动物设计手机号码。

  教师和幼儿重复讨论任务要求,让每个幼儿都明白任务的要求。

  2.设计手机号码

  教师播放课件【设计号码】。

  幼儿分小组讨论,尝试设计。教师分小组指导,根据每个小组幼儿的不同水平给予具体支持。

  三、打电话

  教师点击课件【打电话】,请幼儿拨打设计出来的电话号码,看看会打给哪个动物,检验设计的号码是否正确。

  四、交流

  分小组交流,讨论他们是怎么给小动物设计手机号码的。教师给予评析,试图让幼儿在交流中找到最方便的设计方法和最有效的合作方式。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中班的幼儿已能说出许多水果名称,并初步积累了一些有关超市的知识及经验。在生活中,孩子们也非常乐意去超市逛逛或购物。通过“水果超市”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及游戏中掌握一些数学知识,是他们最为乐意的。

  活动目标:

  1、会商量确定水果的价格,并制作价目标签。

  2、初步感知5以内数的组成,感知数字与数量的关系,初步理解加减法运算。

  3、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乐于参与操作、游戏等活动,能大方地与同伴和老师交往。

  4、有规律点数,丰富点数经验。

  活动准备:

  1、已参观过水果店、超市。

  2、几种水果玩具(数量为幼儿4倍)、货架、代币券(数字1---5)。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水果店”。

  让幼儿确定水果的品种,货架的摆放位置。

  a、请小朋友按袋上数字将“水果”装进袋子里

  b、请小朋友将装错量的“水果”按正确的数量装好。

  2、幼儿分组商议水果价格,并给每个水果制作价目标签。

  3、参观超市并购物。

  (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超市,引导幼儿观察水果上的价目表。

  (2)商量分成两组,轮流扮演收银员和顾客。

  (3)扮演顾客的幼儿每人领1张5元的代币券开始购物。

  “每个幼儿只能买5元钱以内的水果”。

  “如果让你用5元钱买两样水果,你可以买哪两样?”

  请幼儿把自己买的两样水果在记录表上圈出来。

  教师小结:共同讨论用5元钱买水果有几种买法?引导幼儿找出5的.组成的规律。

  “如果让你用5元钱买三样水果,你可以买哪三样?”

  幼儿继续在水果记录表上圈出自己买的三样水果。

  (4)规则:买的水果价格合起来正好是代币券上的数字。

  4、购物游戏可反复进行,并延伸到区域游戏活动中。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相邻数,感受自然数列中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一个数大1,比它后面一个数小1。

  2.探索发现相邻三数之间的关系,锻炼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一)中1~10的数卡,教学挂图(二)中1~10的竖长条子点卡。

  2.新房图(10间相连的房子),实物卡,铅笔。

  3.第24页《空缺处填什么》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数字娃娃住新房。

  ★教师将1~10的数卡散放在绒板上。

  教师:数字宝宝都出来散步了,看看它们都躲在哪?

  ★引导幼儿观察新房图。

  教师:这里一共有几间房间?第一间房间在哪里呢?

  ★请幼儿按顺序给房间贴上数字,确定每一间房在序列中的位置。

  2.体验相邻三数之间的关系。

  ★请幼儿给竖长条点卡匹配数卡。

  ★引导幼儿观察、体验相邻三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数字5有邻居吗?它的邻居是谁?和5靠得最近的是几和几?5比4怎样?5比6又怎样?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后总结:与一个数相邻的`两个数,后一个数比它大1,前一个数比它小1。

  3.了解2~9的相邻数。

  ★引导幼儿寻找2~9的相邻数,明确每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即比它大1或小1的数。

  4.幼儿操作活动。

  ★找朋友(将自己的好朋友找到)

  ★填空缺(将空缺处补充完整)

  ★寻邻居(根据题版数字,贴上相邻数)

  ★印标记(通过提示,印相邻标记)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拃)及脚(脚印)作为自然测量的工具。

  2、知道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作为测量的工具,进一步积累测量的经验。

  3、乐意大胆尝试,体验用身体测量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PPT,记录表、笔、衣服,活动室内布置六条小路。

  活动过程:

  一、经验回顾:我知道的尺

  1、师:你们认识这些尺吗?它有什么用?

  2、师:这些尺的长度、形状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幼:可以用来测量。

  教师小结:尺上面都有刻度,虽然它们的长度、形状不一样,但是都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我给你们介绍一个小朋友,她的名字叫多多,多多的妈妈测量物体都不用尺子哦,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现场探索:理解"身体尺"

  1、手尺(引出长度单位"拃"的概念。)

  (1)师:妈妈是用什么来测量的?

  幼:妈妈是用手尺进行测量衣服的。

  (2)师:妈妈是怎样用手来量的?什么是"拃"?

  教师小结:把手伸直,从大拇指的尖尖头量到小指尖尖头这么长的距离叫"拃"。

  (3)这里有两件衣服,谁愿意来试试。

  师:你们认为他们测量的怎样?为什么?

  教师小结:后面一个手和前面一个手接起来,这样首尾相接才能量的准确。

  手伸直一拃,小指按住、大拇指接住它,小指按住不动哦。

  再来,小指按住、大拇指接住它又一拃。

  (4)师:怎样才能让手尺尽量不变呢?

  教师小结:我们在测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手尺张到最大,每个手尺都一样长,这样一个手接着一个手,首尾相接的.去量,才能量的准确。

  师:小手真有用,平常小手能做很多事情,现在小手还能做量一量的工具。这个工具就是一把漂亮的尺子,它叫作"拃"。

  2、脚尺

  (1)师:多多用身体的什么部位量了哪里?上面的10和12是什么意思?

  (脚能不能做漂亮的尺子呢?用脚印来量到底是怎么个量法呢?谁能来试试?)

  (2)师:多多是怎样用脚测量的?

  教师小结:左脚右脚按顺序放上去,脚跟连脚尖,从头量到尾。

  (人有两只脚,一个脚印量完了,后面一个脚印可以接过来,脚跟去靠脚尖。原来我们身上的脚也这么管用,不但可以走路做运动,还可以做一把漂亮的尺子。)

  3、幼儿操作

  (1)要求:这里有红色、黄色和蓝色的几条小路,挑选一条自己喜欢的小路,从起点到终点,脚跟连脚尖量一量。并将量出的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3)交流:请说说你测量的是哪条路,测量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进行测量的?

  三、延伸部分:拓展经验

  1、师:多多家还有些什么?

  2、师:猜猜多多还会用身体的什么部位来量呢?

  (师:我们的身上就只有这两把尺子吗?我们的书还没有看完,后面还有好多页,漂亮的尺子也不止这两把。老师把书放在教室里,喜欢的话可以去看一看,看看到底有几把尺子?)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的手、胳膊、脚,量量长、宽、高,我们的身体就是灵巧的尺子。

  教学反思:

  近两年来学校开展了数学绘本课,为了尝试不一样的课,学习新的教学方式,我选择了《我家漂亮的尺子》,作为我本学期的组内研讨课。

  文中以身体中存在的尺来引导孩子了解生活中的非标准化测量,绘本先给了一个情境: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怎么量呢?引导学生注意绘本中提到的用手尺可以测量连衣裙的长度,而且还很准确,再让学生思考:豆豆还会用身体的什么部位来量呢?让学生体会:原来用我们的手、胳膊、脚等等也是很好的测量工具啊,量量长、宽、高,我们的身体就是灵巧的尺子!接着让学生和同桌一起用一拃测量课桌的长,这时他们会发现同一张课桌两人量的结果却不一样,但用自己的一拃去量课桌的长和讲台桌的宽能比较出长短,学生在玩绘本的过程中找到了不同的解决方式。同时让孩子了解在我们的人体中还蕴含着这么多数学价值呢!孩子在故事情境的引导下发现原来在我们生活的地方,也有许多关于数学的秘密呀!

  在自然测量上设计了手拃量、脚印量、步子量、胳膊“庹”量、胳膊“抱”量等,通过与课本结合及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的考虑,我把重点放在手拃量、脚印量、步子量、胳膊“庹”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启发引导,使学生通过绘本图片体会绘本内容,而不是一味的读绘本。

  通过学生体验学习这些身体上的尺子,使学生明白我们的身体就是漂亮的尺子。学生互相用手拃测量同桌的胳膊,小组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绘本的最后介绍了更多的用身体的部位测量物体大小的例子,同时还有一个妈妈和孩子分别测量爸爸的身体的小活动,这个活动在课堂上没能让学生切实去体验,或者我没有设计出有新意的环节把这一部分涉及到我的教学设计中,这也是我的一个困惑。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还是不够简练,有时学生说过的对的话,教师又进行了重复,这是最忌讳的。如果设计更多学生活动,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身体尺的灵巧和实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创新,让数学绘本走进学生心里,丰富孩子们的童年,让数学绘本落地开花。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对3种物体进行间隔排序。

  2、通过细心观察,能发现颜色、形状、数量等间隔排序的规律。

  3、学习与同伴互相检查的方法,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准备

  1、教具:森林联欢会课件一份、《请你和我跳个舞》音乐。

  2、学具:腰带、皇冠、串珠绳各16份;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片片若干;动物串珠若干。

  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策略

  媒体呈现

  儿童学习策略

  过程反思

  (一)以森林联欢会的情境导入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课件的图案组成,了解间隔排序的多种方法。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图案中间隔排序。

  师:在老师布置好的会场里藏着一个小秘密,是什么呢?

  (2)通过观察图片,了解间隔排序的`多种方法发现排列的规律。

  教师:这些图案是在怎么排列的呢?

  运用ppt课件呈现森林联欢会的背景图。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分别出示几种装饰图。

  集体观察学习:观察图案的排列规律。

  个别幼儿回答,集体讨论、检查观察、发现排列的规律。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观察,主动发现排列的规律。

  个别操作和集体检验,了解间隔排序的方法。

  (二)参加森林联欢会,进行制作装饰活动。

  (1)教师在视频展台上出示皇冠,引导幼儿讨论皇冠的制作方法。

  师:参加森林联欢会我们要把自己打扮漂亮,要和森林布置的一样哦。

  (2)幼儿制作,装扮,教师重点观察指导幼儿的排序方法,并帮助幼儿装订。

  应用视频展台,介绍制作方法。

  幼儿观察排序的方法,个别幼儿的回答,集体交流、检查。

  幼儿操作,说说自己的排列规律。

  通过个别操作和集体的检查以及媒体的呈现,帮助幼儿掌握间隔排序的方法和规律。

  通过操作活动,幼儿自己制作,巩固对排序方法及规律的掌握。

  (三)幼儿和同伴相互检查排序完成情况,参加森林联欢会。

  (1)师:和好朋友互相检查是不是符合参加联欢会的要求了?

  (2)举行森林联欢会,幼儿和同伴共跳《请你和我跳个舞》。

  播放音乐。

  同伴间互相检查,巩固排列的规律。

  和同伴间互相检查,幼儿和同伴间相互学习,帮助幼儿巩固间隔排序方法。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正确判断8以内的数量,并按数量多少进行排序。

  2.能用目测的方法准确判断物体的多少。

  活动准备:

  1.春天背景图一幅;5个蝴蝶风筝、6个燕子风筝、7个蜻蜓风筝、8个大雁风筝。

  2.分别画有1—8朵花的.操作卡、朵拉玩具娃娃一个、1—8的扑克牌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朵拉娃娃,激发幼儿想放风筝的兴趣,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天气暖和了,外面的小草绿了,花儿开了。朵拉想邀请大家去放风筝,你们愿意去吗?可是,朵拉给小朋友们设立了4道关卡。

  2.第一关:考眼力

  (1)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图中的各种风筝。提问:都有什么风筝?每种风筝分别有几个?

  请幼儿分别将同样的风筝摆放好,并将对应的数字放好。

  (2)为风筝排序。

  请幼儿为风筝排序,并说明自己是怎么排的,为什么这样排。(让幼儿说出从多到少或从少到多)

  3.第二关:考听力

  听音取卡片。教师分别拍5——8下,幼儿取出相应的卡片。

  4.第三关:考小手操作能力

  (1)运用操作卡,让幼儿自由将8张花卉卡进行排序,并能用语言表达,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

  (2)听指令排一排。

  5.第四关:速度大比拼

  玩法:每8名幼儿为一组。游戏开始前,两组幼儿分别拿着不同数量的扑克牌,卡片背面朝上。游戏开始后,幼儿共同说:“看谁排的对又快!”说完后各组幼儿迅速将卡片翻过来,并根据自己手中卡片上物品的数量,按照从多到少或从少到多的顺序站成一排,速度最快且排列准确的一组获胜。

  6.带领幼儿户外放风筝。

  朵拉:孩子们,你们太棒了,我们一起去草地上放风筝吧。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

  2、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3、能寻找生活中的单数和双数的物体。

  活动准备:

  1、课件

  2、单双数1——10的数字卡、小动物卡片

  活动过程:

  1、手指数“10个小朋友”

  2、1——10报数

  3、出示单数图,与幼儿共同观察,发现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教师:数一数每栏中都有多少张笑脸,把他们两个两个围在一起,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与幼儿共同小结,凡是两个两个地数完就是双数,还余下一个就是单数。

  教师:说1——10中的那些是单数,那些是双数。

  二、游戏:

  1、小动物找队:引导幼儿把1——10带数字的小动物找到自己的队,单数为白菜队,双数为萝卜队。

  2、搭桥:双数动物与萝卜队(双数队)连,单数动物与白菜队(单数队)相连。

  3、我会想:1——10号小朋友出来站队,单数一队,双数一队按顺序站好,把一位小朋友藏起来,让幼儿推理出1,3后面是5,再后面是7,9,同种方法推理双数。

  三、动一动,找一找

  1、把自己课前准备的十个小东西拿出来,摆一摆单数和双数,并说一说。

  2、引导幼儿寻找身边单数与双数的物品。

  四、连一连,画一画

  情幼儿看自己身上的数字号码,找到自己是白菜队的成员还是萝卜队的成员。

  教学反思:

  1、整个活动结合幼儿日常生活来学习单双数,并运用观察法,游戏法、赏识激励法,特别是操作法是运用,是突破重难点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法。因为在操作中,能引起幼儿思维的积极碳素。

  2、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为小动物、小伙伴和自己找队,幼儿表现出高昂的情绪。教具的运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幼儿付出智力上的努力能独立完成的。在操作中,幼儿能自己开动脑筋碳素知识,获得经验,并运用各种感言参与,多种智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3、本次活动以游戏开始,在游戏中收尾,整个活动贯穿于一系列动静交替的游戏中,并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和收菜为主题,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单双数,丰富多彩的形式使抽象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起来,让幼儿更容易接受,更喜欢学习。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比较物体个数的具体过程,认识符号=、﹥和﹤及其含义,能用符号或词语描述所认识的数的大小。

  2. 使学生在比较物体多少的过程中,感受一一对应的策略和思想,体验和理解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初步建立“同样多”“多”“少”等概念,培养观察、比较、判断和推理的初步能力。

  3. 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 音乐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先学唱一首歌。

  白板展示歌曲内容;大于号,小于号,

  两个兄弟来报到。

  大于号,嘴巴朝着左边笑,

  小于号,嘴巴朝着右边笑,

  大于号,小于号,

  嘴巴朝着大数笑。

  二、探究新知,比较大小。

  教师侧耳倾听:“哇,森林里好热闹啊!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好多动植物都来参加运动会啦,真热闹啊!

  1、‘‘摸大树’’游戏

  (1)现在进行的是‘‘摸大树’’游戏,同学们看一下,都有哪些动物参加了这个游戏?它们各有多少只?

  学生看图回答 ,教师给予肯定。

  (2)教师给学生介绍‘‘﹥’’,并告知学生

  ‘‘4>3 ’’读作‘‘4 大于 3’’

  2、‘‘捉迷藏’’游戏

  (1) 同学们,小松鼠和小白兔的只数,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一个对着一个比,小狐狸没有了,小白兔还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狐狸的只数比小白兔少。

  (2)教师给学生介绍‘‘﹤’’,并告知学生

  ‘‘2﹤3’’读作‘‘2小于3’’

  3、‘‘抢松果’’游戏

  (1)小松鼠和小兔子各有多少只?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自己的说法,得出“小松鼠和小兔子一样多” 。

  (2) 教师给学生介绍‘‘=’’,并告知学生

  ‘‘3=3’’读作‘‘3等于3’’

  三、课堂练习,巩固记忆

  1、教师和学生共同复习歌曲,再次加深对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记忆。(学生边唱边用手指表式)

  2、比较“﹥”和“﹤” 。

  (1)你们看,“﹥”和“﹤”像什么?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观察交流自己的发现。

  (2)巩固记忆“﹥”和“﹤”

  出示儿歌:开口朝左大于号,开口朝右小于号。开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

  (师生边说边用剪刀式手指表式)

  3、放飞气球游戏。

  学生完成课本第19页“想想做做1、2题” ,集体纠正。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数的大小比较,认识了那几个新朋友,新符号?你会用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认识“﹥”、“﹤”和“=”)

  活动反思:

  (一)创设教学情境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我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将学生喜爱的“森林运动会”的场景作为切入点,一下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调动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饶有兴趣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注重方法教学

  新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在本课的教学中,需要学生比较两种动物的多少时,采用了一一对应排列的方法。先把小兔和小猴一一对应排列起来,让学生观察,要求说说从这样的图中可以看出什么。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明确:一只小兔正好对着一只小猴,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小猴,这就说明小兔和小猴同样多。在教学“多”和“少”时,我也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并在教学松鼠和小熊的多少关系中,让学生体会“多”“少”的相对关系。

  (三)顺口溜突破难点

  由于大于号和小于号在外形上有些相似,学生比较容易混淆,所以本课的难点也在于区分记忆大于号和小于号。在区分记忆大于小于符号时,我看了一些教师编的顺口溜——尖尖对小数,大口对大数,我认为这种顺口溜不是太好,因为我以前碰到过有些孩子能使用数学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可大部分往往分不清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但是他们的表示的结果是对的。我就把顺口溜又修改了一下,变成——大口朝前大于号、尖角朝前小于号。并马上运用,结果很是顺畅,学生记忆情况还不错。这样就形成了一首较完整的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记忆理解这课内容。顺口溜是“大口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大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牢牢记住莫忘记”。也许这个顺口溜不是很完美,但是它无疑是当前最适合学生实际需要的。

  本节课上下来感觉大部分学生有了顺口溜的帮助能区分记忆等于、大于、小于号了,并能正确应用这些符号。但是熟练程度还不够,原因是顺口溜背得还不是很熟,需要在课后再练习背熟顺口溜。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06-27

大班幼师数学教案02-14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13

大班快乐数学教案04-02

大班对称数学教案04-02

大班数学教案:小矮人上楼梯_大班数学教案07-08

《直尺》大班数学教案10-08

文具大班数学教案11-18

排序大班数学教案11-21

大班《月历宝宝》数学教案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