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7-15 08:51:40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班数学教案模板集锦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小班数学教案模板集锦6篇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的等量判断,尝试用点数的方法验证。

  2、初步认识数的不变性。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夏天水果若干、各种水果图片、5以内不同排列实物卡片。

  2.材料配套:主题活动《摆一摆数一数》。

  活动过程:

  1.摸一摸,猜一猜。

  出示装有各种水果的箱子,请幼儿摸一摸,并说说摸到的`感觉。

  将摸出的水果放在盘子里,供幼儿点数。

  2.看一看,玩一玩。

  出示水果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上水果的名称,并手口一致的点数水果的种类和相同水果的个数。

  3.摆一摆,数一数。

  介绍材料及操作方法:引导幼儿在不同的方格贴出不同排列的图案,引导幼儿感知,虽然每个格子摆的位置不一样,但数量是一样的。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引导幼儿表述配对活动的结果。

  反思:

  将数学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他们熟悉的情境进行游戏,他们很感兴趣。此次的教学活动进行的很顺利,也很完美。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认识几何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区分图形的大小。

  2、能将图形与影子匹配,培养观察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认识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材料准备:幼儿操作材料包(NO12),相应的彩色图形纸,浆糊

  教学重点:

  图形与影子配对

  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认识的图形

  ·出示彩色图形,引导幼儿观察:

  1、你看到了什么?有哪些图形?

  2、这些图形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观察后说出:颜色不同、大小不同)

  3、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二、图形和我捉迷藏

  ·出示图形的轮廓,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和我们玩游戏,看,它们藏起来了,猜一猜他们是什么图形?

  三、图形宝宝找家

  1、根据形状和大小,把彩色的图形宝宝贴到画面中相应的位置上。

  2、要和彩色的图形宝宝形状、大小相同。

  四、幼儿操作

  ·巡视、指导,帮助个别幼儿完成作品。

  五、结束活动

  整理学习用品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够按照物体的颜色和形状进行分类,并摆放在相应颜色或形状的标记图内。

  2、能较准确地描述物体同时所拥有的颜色和形状,发展初步的概括能力。

  3、乐于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能够按照物体的颜色和形状进行分类,并摆放在相应颜色或形状的标记图内。

  活动难点:

  能较准确地描述物体同时所拥有的颜色和形状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正方形饼干、圆形饼干、三角形饼干(红、黄、蓝每种颜色各一块)若干、红黄蓝三种形状大饼干各一块、熊妈妈手偶一个及人手一个操作盘。

  2、经验准备:知道红黄蓝三种颜色,以及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熊妈妈给咱们班小朋友带来了一堆饼干,但是在吃饼干之前,熊妈妈说要先考考你们,只有通过了熊妈妈的考验,你们才能吃这些饼干。

  2、引导幼儿从一堆饼干中把同一种颜色的饼干挑出来并归为一类,引导幼儿按饼干按颜色进行分类。

  ①熊妈妈请小朋友把所有红色的饼干挑出来并放在红色的饼干盒里;

  ②熊妈妈请小朋友把所有黄色的饼干挑出来并放在黄色的饼干盒里;

  ③熊妈妈请小朋友把所有蓝色的饼干挑出来并放在蓝色的'饼干盒里。

  3、引导幼儿从一堆饼干中把同一种形状的饼干挑出来并归为一类。

  师:小朋友们已经成功通过了熊妈妈的第一个考验,接下来熊妈妈的第二个考验是:要把这堆糖果按照不同的形状进行分类。

  ①熊妈妈请小朋友把所有的正方形的饼干挑出来并放在三角形框里;

  ②熊妈妈请小朋友把所有的圆形的饼干挑出来并放在圆形框里;

  ③熊妈妈请小朋友把所有的三角形的饼干挑出来并放正方形框里。

  4、引导幼儿幼儿说出同一块饼干的颜色和形状

  师:熊妈妈将随意拿一块饼干,请小朋友说出这块饼干的颜色和形状,说对了就请你们吃。

  ①熊妈妈拿出一块红色的三角形饼干;

  ②熊妈妈拿出一块黄色的圆形饼干;

  ③熊妈妈拿出一块蓝色的正方形饼干。

  5、活动自然结束

  小朋友们真棒,成功完成了考验,得到了一堆饼干,请你数一数自己一共有多少块饼干。

小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区分物体的大小,按物体的大小分类。

  2.学习用"大"和"小"表述分类的结果。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习过"比较物体大小"。

  (二)物质准备:大小两种的灰色鱼若干;大小两种盘子若干;大小两种的花若干;大小两种的袜子若干;贴有大小标记的`衣架两个;标有大小标记的圆圈垫两个;花瓶12个;贴纸材料《分大小》。

  【活动过程】

  一、以"小猫钓鱼"的形式,引导幼儿辨认大和小。

  教师出示若干只大小两种灰色的鱼,并提问: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二、以"小猫分鱼"的形式,引导幼儿按大小分类。

  (一)教师提出分类任务。

  师:现在卞老师给你们两个盘子,一个大的,一个小的,你们把这些鱼分一分。

  (二)请个别幼儿展示分类结果,并引导幼儿表述。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三、以"小猫晒鱼"的形式,让幼儿练习按大小的标记进行分类。

  (一)教师在活动室内设置大小标记的圈子,并提出分类任务。

  师:小猫要把鱼晒出来,请把小盘子放在标有小圆点标记的圆垫上,把大盘子放在标有大圆点标记的圆垫上。

  (二)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用"大""小"表述分类结果。

  四、幼儿分组操作,巩固按物体的大小分类。

  (一)分组的材料:

  第一组--"分大小",引导幼儿在《分大小》中分球、棒棒糖、花。

  第二组--"晒毛巾",引导幼儿将大小不同的毛巾分别挂在相应标记的衣架上。

  第三组--"插花",引导幼儿将大小不同的花分别插在相应标记的花瓶里。

  (二)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并鼓励先完成的幼儿继续操作其他组的材料。

  (三)展示并交流操作的分类材料。

  师:你操作了哪盘材料?你是怎么分的?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将"分球""分棒棒糖""分花""分鱼"等活动材料投放在数学区,引导幼儿继续操作练习。

  家园共育:请家长在家利用整理衣袜等机会引导幼儿按物体的大小进行分类整理。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设计背景

  玩具汽车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玩具之一,可是一天,汽车的轮子掉了,汽车再也动不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这引起了孩子的好奇心。于是,我和他们共同收集了许多生活中有关圆形的东西,作为操作材料,让孩子在玩中学。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玩有关圆形的物品,初步感知圆形的基本特征。

  2、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

  3、能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活动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使幼儿体验活动乐趣。

  难点:能够用各种圆形材料组合成美丽的复合图形。

  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圆形积木、纽扣、薯片罐、八宝粥罐、圆形棋子、用硬纸板做的斜坡、牙签、中心有孔的圆片、长方形积木等。

  2、 学习准备:课件(春姑娘送礼物的画面)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课件导入:

  提问:“看,谁来了?”

  回答:“春姑娘”

  二、自由活动,感知圆形:

  1、提问:“春天来了,春姑娘给我们送来了许多礼物。我们一起看看有什么礼物?在玩一玩,玩的时候看看它们长的什么样?”

  2、幼儿在礼物箱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去观察、思考、讲诉。

  3、大家共同交流、探索结果。

  提问:你找到的物品是什么样子?有圆形么?

  4、教师小结:

  三、互动游戏:

  出示课件,在图中找出与圆形相似的实物。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

  四、分组制作小轮子,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

  1、学生自选材料制作。

  2、做成的小轮子从斜坡上滚动下来,加深学生对圆形物品特性的理解。

  五、延续活动:

  1、找一找还有那些东西也是圆形宝宝变的?

  2、给圆形娃娃涂色。

  教学反思

  首先,从课题选择上来说,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圆形玩具,但对圆形的了解的较少。我选择这一课题,就是为了满足幼儿在这方面的探究欲望。

  其次,从设计思路上来说,本次活动我紧紧围绕“激发幼儿探索圆形的基本特征”这一目标展开环节,整个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楚,层层推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再次,在活动中大胆尝试让幼儿积极的与操作材料互动,真正做到了“玩中学”。

  最后,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主动学习的教育环境。

小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习对毛豆荚进行数的抽象,能将含有不同数量豆粒的豆荚进行归类。

  2、幼儿愿意帮助炊事员剥毛豆,体验并探索其中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毛豆荚每组一大筐,分类用的小篓每阻个,小剪刀若干把,装豆粒的小碗每人一个,废物箱每组一个。

  活动过程:

  1、按数分豆荚。

  (1)教师出示毛豆荚,引导幼儿说出如何判断出毛豆荚的依据。

  (2)告知幼儿厨房里的炊事员阿姨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最爱劳动,他们要请小朋友们帮忙,把毛豆荚分到4个小篓里分的时候要把一样多豆粒的豆荚放到一起。

  (3)幼儿以小组为单位给豆荚按数量分类。

  (4)每个小组完成豆荚分类后提问:看看自己小组里四个篓子中哪个篓子里的豆荚多,哪个篓子里的豆荚少,是怎么看出来的?

  2、剪毛豆,剥毛豆。

  (1)提问:我们吃毛豆的什么部分?毛豆可以作成什么菜?

  (2)幼儿讨论回答。

  (3)让幼儿自由参加剪毛豆组或剥毛豆组。

  3、把加工好的毛豆洗净送到厨房,请炊事员烹饪成各种食品。

  活动延伸:

  开毛豆食品自助餐。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小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小班数学教案07-07

小班幼儿数学教案03-26

小班数学教案09-29

小班下数学教案02-26

小班教案 | 小班数学教案:聪明的小兔08-24

小班数学教案(二)12-17

小班数学教案[热门]07-07

【优选】小班数学教案07-07

[精]小班数学教案07-07

小班数学教案[精华]07-06